黄酮结构解析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结构解析天然药化结构鉴定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结构解析天然药化结构鉴定](https://img.taocdn.com/s3/m/0088482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6.png)
黄酮类化合物在其他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05
CHAPTER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展望
01
02
黄酮类化合物药理活性的深入研究
针对黄酮类化合物在预防和治疗重大疾病方面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为其临床转化提供科学依据。
深入探索黄酮类化合物在抗肿瘤、抗炎、抗氧化、抗衰老等方面的药理活性,揭示其作用机制和靶点。
黄酮类化合物提取分离技术的改进与创新
优化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工艺,提高提取效率和纯度,降低生产成本。
开发新型的分离纯化技术,如超临界流体萃取、分子印迹技术等,实现对黄酮类化合物的快速、高效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修饰与新药研发
对黄酮类化合物进行结构修饰,改善其药理活性、代谢特性及稳定性,提高疗效和降低副作用。
基于黄酮类化合物的新药研发,发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满足临床治疗需求。
提取
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可通过柱色谱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技术实现。
分离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与分离方法
02
CHAPTER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解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基本母核是由2-苯基色原酮组成,通常包括A、B、C三个环。
母核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分子中常有羟基、甲氧基、烃基等取代基,这些取代基的种类和位置对化合物的性质和生物活性有重要影响。
天然药物化学黄酮类结构解析与天然药化结构鉴定
目录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结构解析 天然药化结构鉴定技术 黄酮类化合物在天然药物开发中的应用 黄酮类化合物研究展望
01
CHAPTER
黄酮类化合物概述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天然化合物,通常具有多个酚羟基,并具有C6-C3-C6的基本碳架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https://img.taocdn.com/s3/m/73233b5d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d.png)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主要依据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结构特点是含有苯并吡喃骨架,具有芳香性和双键共轭结构。
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中广泛存在,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因此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根据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不同的结构类型。
其中,最常见的结构类型包括黄酮、异黄酮、黄酮苷和异黄酮苷等。
黄酮是一类含有2-苯基-3,4-二氢-2H-1-苯并吡喃-4,5-二酮结构的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黄酮是芦丁,它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如柑橘、葡萄、苹果等。
芦丁具有抗氧化、抗炎、抗癌等多种生物活性。
异黄酮是一类含有3-苯基-4-羟基-2H-1-苯并吡喃-4-酮结构的化合物。
异黄酮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异黄酮是大豆异黄酮,它存在于大豆等豆类植物中。
大豆异黄酮具有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黄酮苷是一类含有黄酮基团和糖基团的化合物。
黄酮苷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黄酮苷是芹菜苷,它存在于芹菜等蔬菜中。
芹菜苷具有降血压、降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
异黄酮苷是一类含有异黄酮基团和糖基团的化合物。
异黄酮苷类化合物中最常见的异黄酮苷是大豆异黄酮苷,它存在于大豆等豆类植
物中。
大豆异黄酮苷具有调节内分泌、抗氧化、抗炎等多种生物活性。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结构分类主要依据其含有的苯并吡喃骨架和糖基团。
不同的结构类型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因此对于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分类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黄酮类成分分析分析
![黄酮类成分分析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01f5a2e43323968001c920c.png)
中药名称:葛根 成分: 葛根素
定性鉴别方法:取本品粉末0.8g,加甲醇10ml,放置2小时,滤过,
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葛根对 照药材0.8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葛根素对照品,加甲醇制 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通则0502) 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使 成条状,以三氯甲烷-甲醇-水(7:2.5:0.25)为展开剂,展开,取 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 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条斑。
三、含量测定
中药制剂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可按要求测定总黄酮含量、黄酮类单
体含量或两者均须测定。含量测定方法主要有分光光度法、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一)、总黄酮含量测定
1.分光光度法一般用于总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大多数黄酮类化合 物在甲醇溶液中的紫外吸收光谱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两个主要吸收带组成。 带Ⅰ—出现在300~400nm之间的吸收带 带Ⅱ—出现在240~285nm之间的吸收带 含黄酮类化合物的原料药及部分制剂经必要的提取纯化后,可直接 于最大吸收波长附近测定总黄酮的吸光度,对照品的选定应以最大吸收 波长与总黄酮的相近为原则,单体黄酮和总黄酮均可作为对照品,常以 芦丁等对照品计算总黄酮的含量。 《中国药典》2015版中淫羊藿总黄酮的含量测定(书P156页)
色谱法
1.薄层色谱法 硅胶--分离鉴别弱极性黄酮类化合物 • 遵循正相色谱原理,化合物极性越大,所选择的展开剂极性也 相应增大,同时根据化合物酸性强弱调节展开剂的酸碱性。常 用展开剂有苯-甲醇等。 聚酰胺--分离检识含游离酚羟基的黄酮及其苷 • 利用氢键吸附原理,由于聚酰胺和黄酮类化合物上酚羟基形成 氢键缔合,所以作用力较强,需要极性强的展开剂,而在展开 剂中大多含有醇、酸或水,或兼有两者。所以,分离检识游离 黄酮常用有机溶剂作为展开剂,如氯仿- 甲醇等;而分离检识黄 酮苷常用含水有机溶剂作为展开剂,如甲醇- 水等。 纤维素--分离黄酮类多糖苷混合物 • 展开系统:正丁醇-乙酸-水,5%~40%乙酸 展开好的色谱,常在紫外灯(365nm)下观察荧光斑点及其颜 色;亦可喷三氯化铝试剂,在日光灯或紫外灯下观察荧光是否加 强;也可氨熏,是否出现黄色、棕色荧光斑点等。
黄酮结构解析
![黄酮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174103844769eae009edd1.png)
1.某黄色结晶,分子式为C15H10O5,盐酸镁粉反应阳性,Molish反应阴性,Gibb,s反应阳性。
黄酮,苷元,酚羟基对位无取代基Uvλmax(nm)MeOH 270 331NaOMe 279 331 394 4’-OHAlCl3 278 305 350 380AlCl3+HCl 278 304 343 380 无邻二酚羟基NaOAC 275 302 351 7-OHNaOAC+H3BO3 275 351IR(cm-1): 3380~3250,羟基1665,羰基 1610, 1581苯环1HNMR(TMS,DMSO-d)δ:6.30(1H,s) 无3-OH, 6.80(1H,d,J=2Hz), 6.69(1H,d, J=2Hz),6.91(2H,d, J=8Hz),8.29(2H, d, J=8Hz),10.40(1H,s,D2O消失),10.88(1H,s,D2O消失),13.20(1H,s,D2O消失)请分析推出结构,并确定核磁及红外峰的归属。
2.某化合物淡黄色针晶,mp300-302℃。
三氯化铁反应呈阳性,盐酸镁粉反应呈阳性,Gibbs 反应呈阴性,SrCl2反应呈阴性。
黄酮酚羟基对位有取代无邻二酚羟基有3或5羟基元素分析C16H12O6,计算值(%)C,64.00;H,4.03。
实测值(%)C,63.82;H,4.21。
MSm/z (%):300(M+,55.6),285(100),118(19.4)UVλmaxnm:MeOH 277 328NaOAc 284 7-OH 390AlCl3 264(sh) 284 312 353 400 3-OHNaOMe 284 300 400 4’-OHcm-1:3430、3200、1660、15801H-NMR(DMSO-d6)δppm:3.82(3H,s)甲氧基、6.20(1H,s)、6.50(1H,s)、6.87(2H,d,J=9Hz)、7.81(2H,d,J=9Hz)、12.35(1H,s)、10.88(1H,s)、10.40(1H,s)3个羟基请推测其结构并确定核磁归属。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天然药物化学课件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8702f3fcaaedd3382c4d351.png)
(二)分离 1.柱色谱法(4)聚酰胺柱色谱
聚酰胺柱色谱在分离黄酮类化合物时 有下述规律:
化合物的酸性强弱? 方法——pH梯度萃取
化合物的分子大小? 方法——葡聚糖凝胶
分子中具有特殊结构?
(如:邻二酚羟基)
方法——金属盐络合
三、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二)分离 1.柱色谱法 (硅胶、氧化铝、纤维粉、 聚酰胺、葡聚糖凝胶) 2.pH梯度萃取法 3.铅盐沉淀法
(二)分离 1.柱色谱法
(1)硅胶柱色谱 出柱先后顺序:
作用机理:
分离游离黄酮时——吸附作用
(取决于游离Ar-OH的数目, Ar-OH少则先出柱)
分离黄酮苷是——分子筛起主导作用
(分子量大的先出柱)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常用洗脱溶剂: ①碱性水溶液(0.1mol/L NH4OH) (含盐水溶液——0.5mol/L NaCl等) ②醇及含水醇 ③其它溶剂 含水丙酮、甲醇-氯仿等。
根据分子中某些特定官能团进行分离。
黄酮类、酚类
可逆
聚酰胺 吸附
鞣质
不可逆 聚酰胺
吸附
利用此性质,可除提取物中的鞣质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葡聚糖凝胶 (Sephadex gel) 用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主要有两种型号:
Sephadex-G型 Sephadex LH-20型 (羟丙基葡聚糖凝胶)
(二)分离 1.柱色谱法(5)葡聚糖凝胶柱色谱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
![黄酮类成分分析PPT](https://img.taocdn.com/s3/m/0f3b5257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f5.png)
波谱法主要包括紫外可见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波谱法等,通过测定黄酮类成分的吸收光谱或发射光谱, 确定其结构和含量。该方法具有高精度和高分辨率的特点,但操作较为复杂,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04 黄酮类成分的生理活性与 功能
抗氧化活性
总结词
黄酮类成分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能够有效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应激损伤。
抗氧化剂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作 用,可保护细胞免受自由 基损伤,延缓衰老。
日化产品
护肤品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氧化、 抗炎和美白等作用,可用 于护肤品中,改善皮肤质 量。
洗发水、沐浴露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 炎和滋润等作用,可添加 到洗发水、沐浴露等日化 产品中。
口腔护理产品
黄酮类成分具有抗菌、抗 炎和抗龋齿等作用,可添 加到牙膏、漱口水等口腔 护理产品中。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广谱的抗菌和抗病毒活性,对多种细菌 、真菌和病毒具有抑制作用。它们可以通过破坏病原体的 细胞膜、抑制酶的活性等机制发挥抗菌和抗病毒作用,为 治疗和预防感染性疾病提供新的药物候选。
05 黄酮类成分的应用
食品添加剂
01
抗氧化剂
黄酮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 能,可以延缓食品氧化变质,延 长食品保质期。
深入研究黄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径,了解关键酶和调 控因子,为优化黄酮类成分的产量提供理论基础。
基因工程与代谢工程的应用
通过基因编辑、基因敲除或过表达等技术手段,调控黄 酮类成分的生物合成过程,提高其产量和品质。
分析方法的改进与创新
高效分离纯化技术的研发
改进现有的分离纯化方法,提高黄酮类成分的提取纯 度与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优化提取温度和时间
(精)《中药化学》讲义:黄酮
![(精)《中药化学》讲义:黄酮](https://img.taocdn.com/s3/m/015464961a37f111f1855b62.png)
(精)《中药化学》讲义:黄酮第一节结构与分类黄酮类化合物经典的概念主要是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的一系列化合物。
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其基本的碳架为C6-C3-C6。
一、苷元的结构与分类根据中央三碳链的氧化程度、B-环连接位置(2或3位)以及三碳链是否成环等特点,可将中药中主要的黄酮类化合物分类。
B型题:在黄酮类化合物中A.三碳位的2,3位上有双键,而3位没有羟基B.三碳链的2,3位上有双键,而3位有羟基C.三碳链的2,3位上没有双键,而3位没有羟基D.三碳链的2,3位上没有双键,而3位有羟基E.三碳链的1,2位处开裂,2,3,4位构成了α、β不饱和酮的结构1:查耳酮的变化『正确答案』E2:二氢黄酮醇的变化『正确答案』D3:黄酮醇的变化『正确答案』B4:二氢黄酮的变化『正确答案』C5:黄酮的变化『正确答案』A此外,尚有由两分子黄酮或两分子二氢黄酮,或一分子黄酮及一分子二氢黄酮按C-C或C-O-C键方式连接而成的双黄酮类化合物。
另有少数黄酮类化合物结构很复杂,如水飞蓟素为黄酮木脂体类化合物,而榕碱及异榕碱则为生物碱型黄酮。
二、黄酮苷中糖的结构与分类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连接位置及连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
除0-糖苷外,天然黄酮类化合物中还发现有C-苷,如葛根黄素、葛根黄素木糖苷,为中药葛根中扩张冠状动脉血管的有效成分。
第二节理化性质一、性状1.形态:多为结晶性固体,少数为无定形粉末(苷)。
2.旋光性:(有无手性碳原子)黄酮苷类:多为左旋,由于结构中含有糖部分。
3.颜色:大多呈黄色。
①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有关;②与助色团(供电子-OH、-OCH3等)的种类、数目、取代位置有关,尤其7,4′-位颜色加深。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类:多显灰黄~黄色。
查耳酮:黄~橙黄色。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及黄烷醇:几乎为无色(交叉共轭体系中断)。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
![中药化学-6第六章--黄酮类化合物](https://img.taocdn.com/s3/m/4941883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87.png)
红色(pH <7) 紫色(pH= 8.5) 蓝色(pH>8.5)
OO
++
OO
无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查耳 黄烷醇类 异黄酮(无或微黄色)
二氢异黄酮
二.旋光性:
旋光性 取决于
不对称碳原子的有无
有
无
所有黄酮苷(糖) 游离黄酮 二氢黄酮 二氢黄酮醇 二氢异黄酮 黄烷醇类
O2*
O
(2-位)
O* *
OH O
TLC、PPC
5.与五氯化锑反应
五氯化锑 (SdCl5): 查耳酮特征性显色反应 (红或紫红色沉淀) 黄酮、二氢黄酮、黄酮醇类呈橙色。
6.其他显色反应
Gibbˊs反应:酚羟基对位活泼质子的特征(蓝 或蓝绿色)
第三节 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分离 一.提取方法 —— 溶剂法
溶剂法 关键 溶剂的选择 选择依据 黄酮类成分的存在状态(游离、苷)及溶解性
五.显色反应
1.还原显色反应
反应类型
鉴别特征
鉴别意义
备注
盐酸-镁粉 黄酮、二氢黄酮、 红~紫红 黄酮类特征性 假阳性
反应
黄酮醇、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鉴别反应
(花色素
)
(最常用)
查耳酮、橙酮、 (-)
儿茶素类、异黄酮 (-)
四氢硼钠 还原反应
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 红~紫红 二氢黄酮类特有
其它黄酮类
23 4
HO
5'
HO
65
OH
OH
6'
glc O O
O
红花苷
二氢查耳酮(+)儿茶素
OH
HO
OH
OH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解析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5607877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ad.png)
黄酮醇类化合物结构解析黄酮类化合物是指以2-苯基色原酮为骨架衍生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现泛指两个苯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的总称,即具有c6-c3-c6结构的一类化合物的总称。
黄酮类化合物知识点复习:黄酮的结构广义概念:c6-c3-c6。
黄酮的化学性质1、颜色:有交叉共轭体系及助色团有关。
黄酮、黄酮醇及其苷(灰黄-黄色);查耳酮(黄-橙黄色);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不显色);异黄酮(微黄色)。
花色苷及苷元:ph<7显红色;ph=8.5紫色;ph>8.5 蓝色。
2、溶解性:游离苷元:花色苷>二氢黄酮(醇)>黄酮(醇),查耳酮。
3、酸性:酸性强弱顺序:7,4’-二羟基>7或4’-羟基>一般酚羟基>5-羟基适当的在碱性溶液中的熔化顺序:5%碳酸氢钠、5%碳酸钠、0.2%naoh、4%naoh4、显色反应:(1)还原成反应:hcl-mg反应就是鉴别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四氢硼钠反应,二氢黄酮(醇)。
(2)与金属盐类试剂的络合反应:1)铝盐:三氯化铝或硝酸铝,定性及定量分析;黄色及有荧光。
2)铅盐:1%醋酸铅及碱式醋酸铅。
3)锆盐-枸橼酸反应:区分3-oh或5-oh黄酮,仍呈圆形鲜黄色(3-oh),黄色溶液明显显露(5-oh)。
4)醋酸镁显色:区别二氢黄酮(醇)类化合物-天蓝色荧光。
5)氨性氯化锶:具备邻二酚羟基的黄酮-产生蓝-棕色-黑色结晶。
6)三氯化铁(3)硼酸呈色:具备5-羟基黄酮和2’-羟基查耳酮。
试剂:草酸条件,与硼酸反应-黄色并有绿色荧光。
在枸橼酸丙酮条件下,为黄色无荧光。
(4)碱性试剂(1)二氢黄酮在碱液中转变为查耳酮;(2)黄酮醇类先黄色,灌入空气后变成棕色;(3)邻二酚羟基出现黄-红-绿棕色沉淀。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4ac3f655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c515559.png)
黄酮的的名词解释黄酮是一类天然产物,属于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范畴。
它是一种具有广泛分布的花色素,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包括水果、蔬菜、粮食、茶叶以及其他一些植物中。
黄酮作为一种重要的植物化学物质,在医学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和层面上对黄酮进行解释和探讨。
一、植物黄酮的化学结构植物黄酮是一类多元酚类化合物,其基本结构特征是由两个苯环(芳环)通过3个碳原子相连接所构成的骨架,即呈现出一个三环芳香结构。
值得注意的是,黄酮分子的碳骨架上的某些碳原子上会连接不同的官能团,如羟基(-OH),甲氧基(-OCH3)等,从而通过这些官能团的不同组合,产生出各式各样的黄酮类化合物。
二、黄酮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黄酮类化合物被广泛认为具有多种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
首先,研究表明黄酮具有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作用是黄酮的一大特点,它可以帮助清除自由基,减少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从而起到抗衰老、抗癌和抗炎等作用。
其次,黄酮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等作用。
黄酮能够有效地抑制一些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增强人体免疫力。
此外,黄酮还能够调节人体内的激素平衡,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胆固醇和血脂,对心脑血管疾病具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三、黄酮的来源和摄入途径黄酮存在于许多植物中,可通过饮食或其他方式摄入。
水果和蔬菜是黄酮的重要来源,例如柑橘类水果、苹果、葡萄、番茄、洋葱、大豆等。
此外,黄酮还存在于茶叶、葡萄酒、咖啡等饮品中。
人们可以通过多样化的饮食来摄入黄酮,保证享受到黄酮所提供的多种健康益处。
四、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类和常见的代表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繁多,可以根据它们化学结构上的差异进行分类。
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包括黄酮醇类(如大豆黄酮、花青素)、黄酮苷类(如果糖苷、异黄酮苷)和黄酮酸类(如咖啡酸)。
每一类黄酮类化合物都具有不同的生理功能和药理活性,对人体的益处也有所不同。
五、黄酮的应用与研究进展由于黄酮具有丰富的生理活性和营养价值,近年来它受到了广泛关注和研究。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黄酮
![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 黄酮](https://img.taocdn.com/s3/m/29100a3d102de2bd960588f3.png)
H
HO
O
OH NaBH4 HO
H O
H+
OH
H
H
-H2O
H O
HO HH
+
HO
OH
HO
+
OH
H
X-
CCC
H
H
H
CCC
H
H
X-
三、理化性质
(二)显色反应
1、还原反应:
(2)四氢硼钠(钾)反应: (NaBH4) 操作:样品溶于1ml甲醇或乙醇中,加入2%NaBH4甲醇溶液, 1分钟后加浓盐酸或浓硫酸数滴即可显紫红色(+)。
OH
O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9、双苯吡酮类(口山酮)(xanthones):
O
O
10、花色素类(anthocyanidins):
+
O OH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黄酮母核中A、B环上常见的取代基:
酚羟基: 甲氧基: 甲基: 异戊烯基
二、结构分类
(二)结构类型
组成黄酮苷的常见糖类:
单糖类:见下表 双糖类:槐糖、龙胆二糖、芸香糖、新橙皮糖、刺槐二糖 三糖类:龙胆三糖,槐三糖等 酰化糖类:2-乙酰基葡萄糖,
HO
O
OH
ruitnose-O
O
OH
OH OCH3
OH O
O-rutinose
OH O
芦丁 (rutin)
橙皮苷(hesperidin)
一、概述
(二)生物活性
2、抗肝脏毒作用:
从水飞蓟种子中得到的水飞蓟素(silybin)、异水飞蓟素 (silydianin)及次水飞蓟素(silychristin)等证明有很强的保肝 作用。临床用以治疗急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等疾病。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9167e87ccbff121dc368351.png)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意义
1)甲醇钠(NaOMe)对UV的影响 所有羟基都可成盐引起红移,主要用于
确定4'-OH。 (1) 4'-OH I带红移 40-60nm,且强度不降。 (2) 3-OH,但无4'- OH I带红移50-60nm, 强度降低。 (3) 7-OH 320-330nm有峰。 (4) 3,4'二OH; 3,3',4'三OH;3',4',5'三OH 随时间延长吸收强度降低。 (1)-(3)为与甲醇溶液比较; (4)为自身比较。
O
s,6.5-6.7 6.37-6.94(D M S O -d6)
(四) 糖上的质子
1. 单糖苷类 糖与苷元相连时,糖上1?-H与其它 H比较,一般位于较低磁场区。因OR (R=苷元) 不表现供电子,仅表 现吸电子的诱导作用,端基H受两个 O的诱导,处于低场(4.0-6.0)
1)葡萄糖位于不同位置时端基H化学 位移的区别: C3-OR 1?-H的 值约为5.8
OH O
OH O
2) 醋酸钠(NaOAc)对UV的影响
醋酸钠的碱性比甲醇钠弱,只能使7-OH和4'OH解离。市售的醋酸钠经熔融脱除微量醋酸后,其 对UV的影响与甲醇钠相似(指4 ' -OH和7-OH)。当市 售的醋酸钠未经熔融时,由于含有微量的醋酸,限 制了4 ' - OH的解离,故多用于7-OH的确定。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
目前主要采用的方法有:
①与标准品或与文献对照PPC或TLC得到的 Rf或hRf值(Rf100)
②分析对比样品在甲醇溶液中及加入诊断试 剂后得到的UV光谱
黄酮的化学结构
![黄酮的化学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917013ea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84.png)
黄酮的化学结构
黄酮是一类具有类黄酮骨架的化合物,是天然界广泛存在的次级代谢产物,包括单一
的黄酮和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在人类体内具有多种生理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癌等。
因此,黄酮在药理学、食品科学、生物学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一般而言,黄酮的结构是由两个苯环通过三个不饱和碳原子相连构成的,其中一个苯
环上有一个倍半脱水吡啶环。
因此,黄酮与类黄酮的区别在于黄酮具有一个或多个C=O或
C-O-C键,类黄酮则没有这些键。
黄酮结构中最为典型的基本单元是2-苯基-1,4-苯并吡咯(2-phenyl-1,4-benzopyrone),简写为C6-C3-C6结构。
根据这一基本结构,可以在这三个环上引入不同
的基团,如羟基、甲氧基等,从而形成不同的黄酮类化合物。
例如,得到三倍半脱水黄酮(Chrysin)、四氧化黄酮(Baicalin)等黄酮分子。
三倍半脱水黄酮的结构为:
其中,2-苯基环上的闪锌合金被替换成了甲酰基和一羟乙基基团。
而Baicalin的结
构为:
其中,2-苯基环上有两个羟基基团,4-苯基环上有一个葡萄糖苷基团,连接在一起形
成的是一个七元的环。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某些黄酮类分子,它们的黄酮结构中可能还存在其他的环、基团等,例如,芦丁的结构。
因此,在描述特定的黄酮化合物结构时,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综上所述,黄酮是一类具有类黄酮骨架的天然化合物,其结构基本由两个苯环和一个
半脱水吡啶环相连组成。
不同的黄酮分子可以通过在这个基本结构上引入不同的基团形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天然产物。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全
![第五章 黄酮类化合物全](https://img.taocdn.com/s3/m/72b01d8a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70.png)
3' 2' OH
4'
β
23 4
5' 6'
α6 5 O
查耳酮类(Chalcones)
查耳酮的邻羟基衍生物可视为二氢黄酮的异 构体,二者可相互转化。在酸的作用下,查 耳酮可转化为无色的二氢黄酮,碱化后又转 为深黄色的2’-羟基查耳酮。
23
4'
3' 2' OH β
4
H+
5'
α6 5
OH-
6'
O
2’-羟基查耳酮
三糖类: 龙胆三糖(glc 1→6 glc 1→2 fru)、槐
三糖(glc 1→2 glc 1→2 glc)等。
酰化糖类: 2- 乙 酰 葡 萄 糖 、 咖 啡 酰 基 葡 萄 糖
(caffeoylglucose)等。
黄酮苷中糖的连接位置与苷元的结构类 型有关。
如黄酮醇类常形成3-, 7-, 3’-, 4‘-单 糖苷,或3,7-, 3,4’-及7,4’-双糖链苷等。
OH OH O
黄柏素-7-O-葡萄糖苷
OH
HO
O
O OCH3
O CH2OH
OH O
OH
水飞蓟素(SILYBIN)
水飞蓟素是二氢黄酮醇与苯丙素衍生物缩合成的黄酮木 脂素类成分。具有保肝作用,用于治疗急、慢性肝炎及肝硬 化,代谢中毒性肝损伤。
5.查耳酮类(chalcones)
结构特点为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 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OH H OH OH
无色矢车菊素
11.苯骈色酮 (xanthanes)
又称为双苯吡酮类,母核由苯环和色原酮的2, 3位骈合而成,是一种特殊类型的黄酮类化合物。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课堂PPT)
![黄酮类化合物的结构解析(课堂PPT)](https://img.taocdn.com/s3/m/de8f3479f90f76c661371ae1.png)
40~65 有4’-OH
5- 12-30 有6,7-OH或7,8-OH (5,6-OH无)
10
B环有邻二酚羟基
AlCl3/ HCl
AlCl3 光 谱 AlCl3/ HCl光谱
60 50-60 35-55 17-20 0
有3-OH 有3,5-二OH 有5-OH,无3-OH 有6-OR 无3-OH, 5-OH
醋酸钠谱II带红移(271-259)12nm示有7OH。醋酸钠硼酸谱I带红移(387-359)28nm示 B环有邻二酚羟基。
20
二、1H-NMR
• 常用溶剂:氘代氯仿(CDDl3),氘代 二 甲 基 亚 砜 ( DMSO-d6 ) , 氘 代 吡 啶 (C5D5N)。
• 也可将黄酮类化合物作成三甲基硅醚衍 生物溶于四氯化碳中进行测定。
295nm。
7
用途:据峰形判断黄酮的骨架类型(3类);据峰 位进一步区分(各2类)。
8
2.加入诊断试剂后引起的位移及结构测定
(1)+NaOMe或NaOAc, OHONa,变为离子 化合物,共轭系统中的电子云密度增加,红 移 另有3,4’-OH或3,3’,4’-OH时,在NaOMe作用 下易氧化破坏,故峰有衰减。
②供试后的样品用含水甲醇处理可回收;
③三甲基硅醚衍生物可很方便的转变成乙酰 衍生物或甲醚衍生物。
22
(一)A环质子
1.5, 7-二OH黄酮
HO
8O
6 OH O
H-6, H-8, 5.7-6.9, J=2.5Hz H-6较H-8高场
23
24
25
2.7-OH黄酮
HO
8O
6
5 O
H-5 7.7-8.2 (d, J=9Hz) H-6 6.4-7.1(dd, J=9, 2.5Hz) H-8 6.8-7.0 (d, J=2.5H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化合物(A)为黄色粉末状结晶,mp:229~231℃,分子式为C21H20O12,HCl-Mg粉反应呈阳性,2%ZrOCl2反应呈黄色,加柠檬酸后黄色褪去。
酸水解检出葡萄糖。
该化合物紫外光谱数据如下所示:(UVλMax nm)
MeOH 257 269(sh) 299(sh) 342
NaOMe 272 327 409
AlCl3 275 305(sh) 331(sh) 438
AlCl3/HCl 268 299(sh) 366(sh) 405
NaOAc/H3BO3 262 298(sh) 397
NaOAc 274 324 380
该化合物1H-NMR(DMSO-d6)(δppm):
5.34(1H,d,J= 7Hz)
6.19(1H,d,J= 2Hz)
6.93(1H,d,J= 2Hz)
6.83(1H,d,J= 9Hz)
7.56(1H,dd,J1= 9Hz,J2= 2Hz)
7.64(1H,d,J= 2Hz)
1.试写出该化合物的完整结构;糖部分写出Haworth结构;
2.写出甙键的构型;
3.试归属氢信号。
(要求写出推导过程)
2、从中药蒙桑枝中分离得到一个白色结晶(氯仿-甲醇),分子式为C15H12O5,mp=247-249℃,HCl-Mg粉反应呈紫红色;FeCl3反应阳性;NaBH4反应呈红-紫色;其甲醇溶液中加入2%ZrOCl2/MeOH溶液变成黄色溶液,继续加入柠檬酸/甲醇溶液后,黄色褪去;Molish反应阴性。
紫外光谱数据如下所示: UVλmax nm:
MeOH: 287.4(0.533) 324.5sh
NaOMe: 243.0 322.2(0.887) 336.2sh
AlCl3:307.6(0.642) 372.4(0.045)
AlCl3/HCl: 307.0(0.639) 374.2(0.040)
NaOAc: 323.2(0.920) 370.2sh
NaOAc/H3BO3:290.2(0.585) 365.3sh
1H-NMR如下所示:δppm:(250MHz,氘代丙酮)
12.19(1H,s)、10.93(1H,s)、10.50(1H,s)
7.40(2H,d,J=8.4Hz)
6.90(2H,d,J=8.4Hz)
5.96(1H,d,J=2.2Hz)
5.95(1H,d,J=2.2Hz)
5.46(1H,dd,J1=
6.9Hz,J2=12.9Hz)
3.19(1H,dd,J1=17.0Hz,J2=12.9Hz)
2.74(1H,dd,J1=17.0Hz,J2=6.9Hz)
问题Ⅰ:试根据上述信息计算不饱和度。
问题Ⅱ:试根据定性反应的结果推断该化合物所属的
一级、二级结构类型。
问题Ⅲ:试根据定性反应的结果推断该化合物具可能
有的官能团。
问题Ⅳ:试归属1H-NMR谱中的质子的信号。
问题Ⅴ:写出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