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的主体 (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课件7: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7: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生活的本质是实践。二十国集团成员要共同践行联动理念,把行动
落到实处。
第 30 页
学案二 社会历史的主体
第 31 页
层级(一) 基本知识掌握牢
1.全面理解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原理及方法论要求
第 32 页
含 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劳动群众是人民 义 群众的主体部分
第9 页
基本矛盾
辩证关系
基本规律(任何社会都起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的矛盾
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
筑的矛盾
础状况的规律
反作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 10 页
社会物质财 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世 界 观
人民群众 是历史的 创造者,
社会精神财 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图示
第8 页
地位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 领域的体现。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的决定 作用是第一位的,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二位的。历史唯物主义既反 对抹杀社会意识反作用的形而上学机械论,又反对将这种反作用夸大 的历史唯心主义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20张PPT)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共20张PPT)
Page 7
他们是谁?
Page 8
思考:为什么他们的称谓会发生如此变化?
时间/文件
1952
称谓
中央劳动就业委员会“要克服农民盲目 地流向城市”→“盲流” “打工仔”、“打工妹”(广东,民间)
态度
1978以来
2006 《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 十六届六中 意见》:维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 全会 合法权益。 十一五规划 纲要 现阶段 “进城务工人员” “新市民”
Page 3
以往的社会历史理论——唯心史观
人类社会发展是由人们主观意志决定,特别是杰出人物(如帝王将相) 思想决定的,或者是上帝、神灵等决定的。
他们实质都把精神看作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原因。
WHY?
他们被假象所迷惑,至多只是考察了人们历史活动的思想动机,没有进 一步追溯产生这些思想动机的物质原因——
区 别
地位 作用
联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与意识关系问题在社会历 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Page 12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劳动者 劳动对象 劳动手段
人类社会
基 础
生产力
决 定
反 作 用
政治制度、法 律制度与设施 各种思想观点
上层建筑
决 定
反 作 用
物质资料的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Page 20
Page 6
请你连线
A 公有制 B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C 中共廉洁自律准则 D 生产力 E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F相对论
流行语的嬗变
1993年十大流行语:下海、申办奥运、发、大哥大、第二职业、电脑、 没商量、说法、发烧友、学雷锋 2002年十大流行语:9.11、本.拉登、申奥成功、入世、WTO、翠花上 酸菜、出线、QQ、反恐、FLASH 2010年流行语:给力 、神马都是浮云 、围脖、我爸是李刚 、做出一个 艰难的决定 、鸭梨 、蒜你狠系列 、我只为领导服务、穿越 2013十大流行语:中国梦、光盘、倒逼、逆袭、女汉子、土豪、点赞、 微XX 、大V、奇葩。 2014十大流行语:小苹果;小鲜肉;有钱,任性;“法”;“反腐”;“失”; “马航”;赞;APEC蓝;暖男;埃博拉。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 社会发展的规律 • 社会历史的主体
【全书基本框架】
(辩证的)唯物论第四五课
哲 学
马克思 主义 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认识论第六课
(唯物的)辩证法第三单元
社会历史观
历史唯 物主义
价值观 人生观
第 四 单 元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含义、关系、 社会生活本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基础、两个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趋势 二、社会历史的主体 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3)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 历史观的基本观点,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 的钥匙。
★历史唯物主义的 (1)根本观点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 意识。 (2)基本观点是:实践观点,社会生 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 …反映,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 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社会意识具有不同步性, 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 上仍然能够演奏第一提琴 ——恩格斯
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 有不同步性。 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 有时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 化发展。
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思想 指导下发动了一场文化大革命, 给我国社会发展造成了重大的 破坏性影响。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 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我 们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 阻碍作用, 成就。 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小平理论 B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 .生产关系 D .生产力 E .“三个代表”的思想 F .自然地理环境 G. 文学艺术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必修4)

政治:4.11.2《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必修4)

1 、“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 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这主要说明: A 劳动群众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B 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 生的源泉 C 劳动人民的物质生产实践为个人提供了 衣食住行等条件 D
. 2 、人区别动物的根本特征在于人具有社 会性,人的活动具有“先思而后行”的特点。 人们常说,做事要“三思而行”。这表明
/ 家政公司
弓箭,提起佩剑朝东舌走咯过去,嘴中满是讥讽嘲笑之话.木儒の剑锋,冷冷地指着东舌の背后,冷然讥笑道:"钱塘王啊钱塘王,想否到您也有今天,今日您の人头是我の,在您死之前,我要好好地羞辱壹番,我要让您尝受壹下宫刑の痛苦/"东舌脑江中怒火中烧,顿时壹股暖流贯穿全身,胸腔の伤口很 快随即愈合,痛苦之感很快消失."滚/老子送您上天/"说时迟,那时快.刀光壹闪/东舌拔出咯腰刀,登时寒光四射,刀刃破空袭出,所有人瞬间失色.唰/壹声惊鸿匹练过后般の裂帛声,东舌壹瞬间将木儒の二弟给解决咯.望着下体鲜血迸流,壹股痛彻心扉の痛苦油然而起,木儒瞬间如同死猪壹般哀嚎 咯起来.东舌趁势壹个旋风回腿横扫,扫倒身边の甲士,提起手中の流光冥火枪,壹个鱼跃滚到咯滑坡之中,直滚滚の滚下咯山林.众人壹脸呆滞地望着东舌逃走,连神都没什么回过来/木儒面如死灰,破空痛苦地大骂:"壹帮废物/快去通知奉先,给我召集精兵精将,我誓要将那小王八蛋碎尸万段/"东 舌滚下山坡,因为饥饿过度,暂时昏迷咯过去.此时,只见壹个女子身着壹袭白衣,背着草药背篓从另外壹边林间刚好出来,看见晕倒在大石头旁の东舌,连忙跑咯过去.PS:(那两天要回乡下过年啦,同时也预祝各位兄弟姐妹新の壹年财源滚滚,家和万事兴/最后厚着脸皮求壹下打赏和推荐月票) (未完待续)叁百壹十部分欺人太甚/斜阳缕缕,透过窗户.慢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高中政治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④人民群众是推动抗战取得胜利的决定力量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①④正确。 ②正确但与题意无关,可排除。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 社会的性质和面貌,③错误。 答案:C
2.“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群众中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
力量。”这一观点
()
A.错误。抹杀了英雄人物在历史创造中的作用
B.正确。认为人民群众都是英雄人物
C.正确。坚持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
主义观点
D.错误。否认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 解析: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
民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
重要观点,故选 C 项。 答案:C
3.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作为发展
【例 1】 鲁迅说:“田园诗人陶渊明如果没有劳动人民
供他吃穿住用,那他就不但没有酒喝,而且也没有饭吃,只
能饿死在东篱旁边,哪里还能吟出什么‘采菊东篱下,悠然
见南山’的诗呢?”这段话说明
()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பைடு நூலகம்
B.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
质条件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答案】 C
问题提示 “英雄造时势”是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 观点出发,把某些伟大人物的思想和意志说成是历史的主要决 定力量,因而是错误的。
探究点 2 正确理解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内容及其关系 情境链接
2017 年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再减少农村贫困人 口 1 000 万以上,完成易地扶贫搬迁 340 万人。中央财政专项 扶贫资金增长 30%以上。加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革命老区开 发,改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劳务输出、 教育和健康扶贫,实施贫困村整体提升工程,增强贫困地区和 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四单元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课件

江苏省溧阳中学(zhōngxué) 鲍燕文
第二十八页,共41页。
2.党的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
①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 的地位:
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 法和工作方法。
②群众路线(qúnzhònglùxiàn)的 基本内容: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到群众中去。
B.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C.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 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江苏省溧阳中学 鲍燕文
第八页,共41页。
劳动群众、人民(rénmín)群众和全体公 民的关系


劳动(láodòng) 群众
民 (rén mín)
聂耳同他的朋友在黄浦江畔散步闲谈,突然 听到了码头工人劳动的号子声,他不禁赞叹 说:“这有节奏的劳动呼声,是多么壮美啊, 旋律是多么有力啊!”聂耳由此受到启发, 谱写出著名的《码头工人歌》,成功地塑造 了中国工人阶级的艺术形象。
江苏省溧阳中学 鲍燕文
类似(lèi sì)的事例还有哪 些?
第十二页,共41页。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江苏省溧阳中学(zhōngxué) 鲍燕文
第三十三页,共41页。
2、曲辕犁的发展,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黄道婆改 进纺车,提高工效好几倍;“珍妮机”的出现,使大 批的纺布厂得以建立;瓦特改进过的蒸汽机广泛应用 后,物质财富简直像魔术似的变换出来。劳动群众以 自己的体力和脑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社会上才有了 数不清物的物质财富。这些事物(shìwù)说明( )
产阶级决不会把斗争进行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四单元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第二框社会历史的主体教学课件

2.从社会物质财富、社会精神财富、社会变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
革三个方面,全面掌握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
者。
造者的表现。
3.理解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内涵、必要
3.素养提升:培养政治认同,坚定群众立场,
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
性及其要求。
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省内邮件 37 万件。他们用奉献、忠诚与生命铸就了爱岗敬业、 顽强拼搏的雪线邮路精神。2018 年,其美多吉所在的康定—德格 邮路被交通部命名为“其美多吉雪线邮路”。
其美多吉被评为“时代楷模”和“感动中国 2018 年度人 物”。
以其美多吉为代表的雪线邮路劳动者的事迹,生动诠释了 “千千万万的劳动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的道理,运 用社会历史主体的知识加以说明。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典例剖析|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例 1] (2016·全国卷Ⅲ)从唯物史观看,之所以讴歌劳动者, 是因为( )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
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
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
基本 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内容 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
到群众中去
向人民群众学习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群众观点

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课件

2020/10/13
2
谢谢您的指导
THANK YOU FOR YOUR GUIDANCE.
感谢阅读!为了方便学习和使用,本文档的内容可以在下载后随意修改,调整和打印。欢迎下载!
2020/10/13
汇报人:XXXX 日期:20XX年XX月XX日
3
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题结构及重难点分析
第六组
2020/10/13
1
本课在本单元的地位:
马克思主义哲学作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 论,它不仅要认识自然界的奥秘,还要追索社会的 本质,探究社会历史规律,寻觅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本课主要是讲关于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社 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关系、社会历史的主体等一 些问题,学习这些问题是后面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 人生、实现人生价值和理想的基本前提,因此本课 在本单元中是一个基础地位,是在为后面学习树立 正确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做准备。基于此这一单元 我们更应该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生活与哲学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高考一轮复习市公开课一等奖省赛课微课金奖PPT课件
第16页
第17页
第18页
例4(08上海) “民生厚(生厚:生活富 裕)而德正”,“仓廪实(仓廪:仓库) 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古人这些
C 话揭示了( )
A.物质资料生产包含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
B.物质资料生产发展必定提升人们道德水平
C.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基础
D.社会生产关系就是社会道德关系
这次刑法修改反应哲学道理是(

A、生产关系应适应生产力要求
B、政治制度决定立法实践改变
C、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要求
D、社会意识能脱离社会存在而发展
第21页
例7(浙江文综)
年初以来,社会动荡席卷中东、北非众多阿拉伯国 家,一些国家甚至出现政权更迭和内点。其原因有 失业率居高不下、财富分配不公和西方意识形态影 响等。这表明( )
答案:(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反应。 水资源利用中民生问题引发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要求我们坚持 科学发展观,努力处理这一问题。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含有能动反作用。 正确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含有促进作用。科学发展观是正确社 会意识,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采取一系列办法,能够有效推 进民生水利建设。
【全书基本框架】
哲学
马克思 主义哲学
辩证唯 物主义
历史唯 物主义
辩证唯物论4、5 唯物辩证法7-10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6
社会历史观11
人生观价值观12
普通到个别
整体与部分
第1页
探究:
有些人说:“英雄造时世” 。
是唯心史观。
也有些人说 “时世造英雄”。
是唯物主义历史观。
第2页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普通 规律科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组成 部分,是科学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 社会普通方法论。又称唯物史观。

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第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政治(人教版必修4)课件第11课第2框社会历史的主体

①劳动者是创造历史的社会主体和真正英雄 ②脑力劳动
者与体力劳动者在劳动创造中的作用日益融合 ③劳动者的知
识结构随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优化 ④劳动者的生产活动是社会
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的题眼是“从唯物史观看,讴歌劳动者的原 因”。①符合题意:唯物史观的主要观点是“社会存在与社会 意识的关系、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强调社会历史首先 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强调了人民 群众的社会主体地位。④符合题意: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 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②③排除:“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 的作用日益融合”“劳动者知识结构的优化”都不是“讴歌劳 动者的原因”。
目标导学
学习 目标
1.识记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观点和群 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2.通过对社会历史的主体等理论的学习,明确社 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形成自觉坚 持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看待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3.坚定群众立场,坚持群众路线,自觉站在广大 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益。培养尊重劳动、热爱人民的情感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原因:是我们党领导中国 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__重__要__保__证__,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 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_重__要__保__证___。
4.具体要求: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 __主__体______地位,必须发挥人民的__主__人__翁____精神,更好地保 障人民___权__益_____,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2.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党的群 众观点
党的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 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对人民群众 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高二政治《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高二政治《第11课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有什么样的社
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社会 存在
决定 反作用
社会 意识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 存在
决定 反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 式等内容。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中最主 要最根本的内容。 ●社会意识——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包括风俗习惯、社会心理、各种思想、 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内容。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 上层建筑:一定社会的制度、设施 和思想观念、意识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和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本质的必 然的联系,这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 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总趋势——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曲折的 ◆实现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实现途径—— ●阶级社会:阶级斗争 ●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即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一、社会发展的规律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人类社会的基本规律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高一政治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最新

高一政治课件-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最新
第十一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社会历史观)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3.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政府机构改革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这说明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 • B.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 • C.生产力一定要适合生产关系状况 • D.经济基础一定要适合上层建筑状况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复习重点)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 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 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 变革。 • B、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当生产关系适合 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发展起推动作用;当 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 展起阻碍作用。
• 资源合理利用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有着重要的 作用,但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 ①科学理论的创新能力 • ②产业的合理布局 •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 ④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 •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复习重点)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①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含义 ②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复习重点) •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决定社会的政治、 法律制度和设施,决定社会的各种思想观点和社会意 识形态。 • 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 经济基础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 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 变革。 •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 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

课件6: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课件6:4.11 寻觅社会的真谛

2.社会的基本பைடு நூலகம்盾与基本规律
第 27 页
(1)社会的基本矛盾:④ 生产力 和生产关系的矛盾、⑤ 经济基础 和上层
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2)社会基本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⑥ 生产力状况 的规律,上层建筑一
定要适合⑦ 经济基础状况 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思考:上层建筑的完善一定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吗?
3.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和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第 17 页
第 18 页
典例1 (2017北京丰台期末,21)“供给侧”“工匠精神”“洪荒之力”等词汇 入选2016年十大流行语。流行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社情民意、社会心理 的特殊载体,折射出社会文化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每一年流行语的变化体现了 (A ) A.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总是与时俱进的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D.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提示:不一定。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第 28 页
(1)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⑧ 前进的 、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⑨
第1 页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政治 第四单元 认识苏社版会与价值选择
第11课时 寻觅社会的真谛
第2 页
考纲展示
第十一课时 寻觅社会真谛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1)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2)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4.社会历史的主体:(1)人民群众的概念;(2)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3)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

第十一课寻觅社会的真谛.ppt

C
C.社会存在发生了变化
D
3.(2012年广东文综32题)在某报社“走基层、 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总结会上,与会人员分享了 “接地气抓活鱼”、“一头汗两腿泥才能写出好新
①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工作要求
C
③量变引起质变的辩证过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
4.(2012年海南政治单科第22题)马克思说, 人是历史的剧作者,又是历史的剧中人。下列对这 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本单元基本结构
本单元围绕的核心问题是在如何正确看待我 们周围的世界的观(重点,第 十二课)——人生观(综合探究)。
主要阐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看待 社义规级如唯学史会关律斗如唯基阶物如何唯级物本何历于、争第主何看物第斗主规看史社社、四第看待主四争义律待和会会人单四待社义、单关社、人基发生元单 社会 关人元于会社生本展价,元 会历 于生,社历会价矛的值主历史 社,价主会史发值盾主等要值史和 会主要基和展阐等,和体方和人 基要阐本人的方明人生 本阐阐社力面明矛生主面马生价 矛明明会量的马盾价体的克价值 盾马历 发 、 基克和值力基思值和克,史展阶本思社量,本主社思阐,唯的级观主会阐、观义会主明阐义发明阶物基和点点哲发义历明展哲历级主本阶。。展哲学史历的学史和
(三)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 盾运动
导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
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它们之间的这种相互作用及其 矛盾运动,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 联系,就是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四)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1.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导读:在复习中应明确,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
(3)挖掘妈祖文化蕴涵的传统美德,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发挥妈祖文化的凝聚作用,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扩大妈祖文化 的影响,扩大中华文化在全球的影响;赋予妈祖文化新的时代 内容,更好地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答出l项得2分,答出任 意两项可得满分4分。)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共57张PPT)

《寻觅社会的真谛》课件 (共57张PPT)

(约1163年)
封建社会
蒸汽机电力计算机 原子能空间技术
铁制工具
奴隶社会
生产力
(约几百万年)
原始社会
金属工具
石器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②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③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表明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的联系。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1.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 生产力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改造自然获取物 质生活资料的能力。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劳动工具( 劳动资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物质标志。(内容包含三 方面)生产力是社会生产方式中最积极、最活跃、最革命 的因素,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起这主要的决定作用。
想一想: 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
进行物质资料生产
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 展的基础
阅 读 思 考
• 物质生产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如何? • 什么是经济基础?什么是上层建筑?两者之间 的关系如何? •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什么矛盾? • 在人类社会中起作用的普遍规律是什么规律? •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有什么意义? • 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否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
• 生产关系 • 生产关系使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相互结成的不 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 式是最基本的方面。(内容包含三方面)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 发展状况的规律示意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
第11课 寻觅社会的真谛
学习目标:快速阅读课本92--95页内容把握
1 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历史 2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3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4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是拿破仑决定法国的命运吗? 社会历史的主体是英雄吗?
一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归纳:
背诵+笔记
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及方法论
• 【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 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 【方法论】
• (1)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
• (2)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就 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各项工作。

寻觅社会的真谛
往社会存在 昔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决定 反映 、 反作用(阻碍、促进)
社会意识
决定 生产力
反作用
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适应生 产力发展规律
通过
实践
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 发展规律
经济基础
决定 反作用
上层建筑
不断解决
社会历史发展总趋势
前进的、上升的
过程是曲折 的
阶级社会 —阶级斗争
实现
途径
社会主义 社会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杰出人物、英雄也是人民群众的一部分, 因此也可以说,英雄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LOGO
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②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③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
•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发 展的基本观点出发,强调社会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发展的 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
• 2.人民群众的含义 • 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主
体部分是劳动群众。
(1)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2)我国现阶段人民群众的范围: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
• ④脱贫的时间紧迫,必须超越历史条件,创新扶贫开发路径
•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2、下面漫画《这伞我也有份》给我们的启示是( )
A
①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③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④要坚持对立统一观点
•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国际歌中有这样一段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和
知识整合
社会历史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历史 哲学 群众观点和
的创造者
依据 群众路线
物质 财富 的创 造者
精神 财富 的创 造者
社会 变革 的力 量
群众 观点 的基 本内 容
群众路 线的地 位、内 容
群众观点 和群众路 线的实践 意义
两个重要保证
• 1.实现到2020年让7 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
一、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正确理解“人民群众”这一概念
1.含义: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 也包括杰出人物
①“人民群众”是群体概念,是相对于个人而言的 ②从质上看,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 ③从量上看,人民群众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区分:全体公民、人民群众、劳动群众、脑力劳动者。
全体公民 人民群众
D
C
B
A
劳动群众(主体) 脑力劳动者(知识分子)
2.主体:劳动群众
在不同国家、不同的 历史时期,具有不同 的内涵

民 群
3.范畴:历史范畴而非永恒范畴

4.范围: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致力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
标,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繁重。要采取产业精准扶贫一批、
移民搬迁安置一批、低保兜底脱贫一批、医疗救助扶持一批的
“四个一批”措施,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根据材料下列推断正
确的有 • ①致贫的原因多样,印证了事物的联系具有多样性和条件性 • ②脱贫的手段各异,说明了同一事物在不同阶段的矛盾不同
B
• ③脱贫的任务艰巨,要求坚持群众主体地位,激发内生动力
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
劳动群众。”这段歌词对我们青年人成长的主要启示是(
A.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社会的一切 B.创造人类幸福完全靠个人奋斗

D
C.人民群众是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要走与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①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
②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 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
③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不断创造了改变社会关系, 从而不断地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二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1、群众观点
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 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2、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地位: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3.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实践意义
• 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 • 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
要保证。 •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发挥人民的主人翁精神,更好 地保障人民权益、更好地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