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运动和静止教案
3.1运动与静止教学案
课堂
合作
探究
●参照物的选取:(1)一旦选定,视为静止;(2)不得选物体自身为自己的参照物;不得选无形的物体为参照物。
●在物理学中,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参照物而言的。
随堂
检测
1、静坐在汽车里的乘客,司机说他静坐没动,路旁的孩子们赞叹他前进得真快。一个说他静止,一个说他运动,谁说的对?
6、两只轮船沿河岸顺流而下,甲船在前,乙船在后,甲船的速度大于乙船的速度,甲船上的人感到乙船在后退,甲船上的人所选择的参照物为( )
A、甲船B、乙船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7、甲物体以乙物体为参照物是静止的,甲物体以丙物体为参照物是运动的,那么以丙物体为参照物的乙物体是( )
A、可能运动B、可能静止C、一定运动D、都有可能
C.甲向北运动,乙向南运动D.甲向南运动,乙向北运动
课后
练习
结论4:根据物体运动时经过的路线,可以把物体的运动分为________运动和________运动。
教学
反思
作业
设计
(可后附页)
一、填空题:
1、小明乘坐观光电梯上升时,看见地面上的物体均离他而去,这是以_________作为参照物。
2、“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竹排江中游”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青山两岸走”是以_________为参照物。
结论3: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取的________,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也就是说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____________而言的。
3、观察与思考
跑100米的运动员,他跑过的路线是________;扔出去的篮球落到了地面上,篮球经过的路线________(填“直线”或“曲线”)。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教案:3.1运动与静止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准备
多媒体系统,机械运动影片片段。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
我们生活中常见到汽车的行驶,鸟儿的飞翔,白云的飘动,奔腾的河流,它们有什么共同点么?并引导学生说出它们的位置都随时间发生了变化,我们说它们是运动的。也有些物体我们看到是相对静止的,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运动和静止。
学生记在笔记本上
加深记忆
※选取参照物的三点性质
那么参照物由是如何选取的呢?
学生思考
让学生产生疑问
教师拿起粉笔盒移动,问学生粉笔盒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你们选择谁为参照物?
板书:如何选择参照物
1)任意性(除本身外);
学生说是运动的,以讲桌、黑板、老师、学生椅子等等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参照物是可以任意选择的,但我们都没有选择粉笔盒本身,可见不能选本身为参照物。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并学会如何分析。
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同学们做的很好,那么如果我们知道物体的运动情况,你们会不会选择参照物呢?
学生思考总结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带着学生做一个例题,让学生把刚总结的知识应用的习题中
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理解并学会如何分析
加深学生的理解,让学生理清解题的思路。
加深本节知识的应用和巩固
四、总结
谈谈你的收获,总结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学生总结归纳,并回答
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让学生学会总结知识,并加深印象
作业:书P61 3、4题 ; 课时练:1、3、5、8、9
板书设计
一、参照物和机械运动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初中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教案:初中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2. 让学生掌握参照物的选择,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参照物的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教学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 参照物的选择。
教学准备:1. 课件。
2. 实物例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如汽车行驶、树叶飘落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现象中,哪些是运动?哪些是静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a. 运动:物体位置的改变。
b. 静止:物体位置不发生改变。
2. 参照物的选择:a. 参照物:用来判断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b. 选择参照物的方法: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
3. 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a. 判断方法:看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b.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实物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师生共同分析、总结。
四、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以及参照物的选择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它们是如何判断的?2. 练习:选择一个生活中的例子,分析其运动和静止情况,并写出解答过程。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了参照物的选择方法,以及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总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让学生认识到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不同。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
初中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知道参照物的概念,明白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体验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分析和归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建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1. 机械运动的概念。
2. 研究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难点:1. 参照物的概念。
2. 认识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3. 用实例解释机械运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科学的语言来描述这些运动现象?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机械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的改变。
2. 讲解参照物的概念:判断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定参照物。
3. 讲解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运动情况是可以不同的。
三、实例体验(15分钟)1. 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找一个参照物,观察组内成员的运动和静止情况。
2. 各组汇报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出物体运动的相对性。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本上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教师点评答案,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2. 强调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本节课的内容,做好笔记。
2. 布置一道有关机械运动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解答。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体验和练习题的方式,让学生掌握了机械运动、参照物和物体运动相对性的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理解运动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要注重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在作业布置方面,要注重难易程度的把握,既要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要避免过度负担。
运动和静止教案
运动和静止教案教案标题:运动和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之间的区别。
2. 观察身边的事物,能够识别哪些是在运动中,哪些是处于静止状态。
3. 了解运动和静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能够举例说明。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区别。
2. 运动和静止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物:小车、球、钟表等能够进行运动和静止的物体。
2. 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
3. 教学课件:包括运动和静止的概念解释、示意图等。
4. 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PPT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其特点。
2. 概念解释:通过教学课件,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其区别,引导学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3. 实物演示:利用实物小车、球等进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和感受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加深他们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识别哪些是在运动中,哪些是处于静止状态,并讨论运动和静止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
5. 拓展应用:设计小组活动或游戏,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和分析不同情境下的运动和静止,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6. 总结:通过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他们的学习成果。
五、教学反思:1. 教学方法:通过实物演示和案例分析,让学生在观察和实践中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学内容:注重将概念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运动和静止对生活的影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六、教学延伸:1. 针对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运动的物理学知识,深入探讨运动的原理和规律。
2. 结合生活实际,讨论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安全问题。
七、作业布置:设计一些观察题或思考题,让学生在家中观察和思考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3.1运动与静止
(3)以乙车为参照物,甲车向什么方向运动。
相对静止及应用
介绍空中加油技术。
【播放视频】空中加油
(1)、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是。 歼击机是。(选填“静止”或“运动”)
(2)、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
(选填“静止”或“运动”)
【提问】相对静止满足的条件。
【总结】运动方向和快慢相同的两个物体,我们就说它们是相对静止的。
只要车速小于50km/h炸弹就会爆炸。如何才能安全的救乘客?
提问:为什么飞行员可以轻松抓住高速飞行的子弹?
直线运动与曲线运动
玩具手枪竖直向下和水平方向打出子弹
分类:
以下运动属于直线运动的是。
属于曲线运动的是。
A、过山车B、月球绕着地球转
C、百米赛跑D、抛出去的篮球
E、沿着平直的轨道加速前进的列车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思考1】在学校运动会上,小铭同学发现在4×100m的接力赛交接棒的过程中有两种交接方式:
第一种:下一棒的同学站在原地不动,上一棒的同学快速跑过来立即停下,再交接棒。
第二种:下一棒的同学在上一棒的同学快到时也向前跑,在都向前跑的过程中交接棒。
你说哪一种交接棒的方式较好?
【思考2】
电影《生死时速》中,大巴车被安装了炸弹,
加深对判断方法的理解
引导学生观看视频进一步明确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加深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了解相对运动的应用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利用相对运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用相对运动的知识解释现象
理解两个相对于地面的两个物体,相对运动情况。
培养学生对科技的热爱和爱国热情。
了解物理学在体育运动的应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运动和静止》教案、教学设计
-例如:以乘坐电梯为例,讨论在不同速度和加速度下,人的运动状态和感受。
3.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一份实验报告。实验内容为平面镜成像实验,要求学生记录实验过程、数据和分析结果,进一步巩固光的反射定律。
-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
4.知识整合,提升能力:将所学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综合性问题,如物体在平面镜中的成像与实际位置关系,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解答。
5.分层教学,关注差异: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难度的教学活动,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强调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现象,分析原因,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4.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发现身边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并尝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下节课分享他们的发现和思考。
-例如:观察自行车行驶时的运动状态,分析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
5.请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运动和静止知识的心得体会,字数不限。要求他们表达自己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以及在课堂学习中的收获。
(二)讲授新知
在这一环节,我会系统地讲授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速度和加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我会使用多媒体课件,配合生动的动画和实例,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这些抽象的物理概念。
首先,我会讲解相对性原理,通过举例说明在不同的参考系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会有不同的表现。然后,我会详细解释速度和加速度的定义,并通过数学公式展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在讲解过程中,我会强调理解这些概念对于解决实际运动问题的重要性。
运动与静止的教案
运动与静止的教案教案标题:运动与静止的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区分二者之间的差异。
2. 掌握常见的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并能够描述它们的特征。
3.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以及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兴趣。
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及特征:a. 运动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运动的种类: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复运动等;c. 运动的特征:位移、速度、加速度等。
2. 静止的概念及特征:a. 静止的定义和基本概念;b. 静止的特征:位置不变、速度为零等。
3. 运动与静止的实例:a. 运动的实例:自行车行驶、小鸟飞翔、汽车加速等;b. 静止的实例:桌子放在地上、书本静止在桌上等。
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通过展示一些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其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2. 概念解释与讨论:介绍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引导学生讨论运动和静止的特征,并与实例相联系。
3. 实例分析与归类:给学生一些实例,让他们判断是属于运动还是静止,并解释其特征。
4. 观察实验:设计一些简单的观察实验,如观察不同物体的运动状态,让学生通过实际观察来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自行寻找并记录更多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并进行展示和讨论。
6. 总结与评价: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特征,并评价自己在观察和描述方面的进步。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素材;2. 运动和静止实例的图片或视频素材;3. 观察实验所需的物体和工具;4. 小组活动的指导手册。
教学评估:1. 学生对运动和静止概念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运动和静止实例的判断和描述能力;3. 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成果。
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运动和静止的原因和影响因素;2. 探究运动和静止与力、摩擦等物理概念的关系;3. 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运动和静止实验,探索更深层次的科学原理。
通过以上教案,学生将能够全面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特征,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观察和描述运动和静止的现象。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章节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3 教学方法:观察和思考: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思考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观察到的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教案章节二: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观察者的参照物。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坐在行驶的车辆中观察窗外的景物。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现象。
教案章节三:运动和静止的转换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之间的转换。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转换原理。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转换。
3.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推动一辆停车的汽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转换现象。
教案章节四:运动和静止的测量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学习测量运动和静止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测量方法。
实验和观察运动和静止的测量。
4.3 教学方法:实验: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如测量物体的运动速度。
观察和讨论: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实验中的运动和静止测量方法。
教案章节五:运动和静止的应用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实例分析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5.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让学生分析生活中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如交通工具的运动和静止。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运动和静止应用的理解。
教案:静止和运动
《静止和运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用简单器材作模拟实验。
2.想知道,爱提问,喜欢大胆想象。
愿意合作与交流。
3.学会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选择合适的参照物描述静止和运动。
三、活动准备:课件、火车、轨道、乘客、小树等。
提前讲刻舟求剑的故事。
四、教学过程:(一)课前谈话:师: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首歌,想不想听,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播放《红星照我去战斗》(二)导课:师:再请同学们来看一段视频:手抓子弹视频师:子弹速度这么快,飞行员为什么能抓住呢?学生进行猜测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一定能揭开这其中的奥秘。
(三)认识静止和运动(1)师:在生活中大家肯定见到过许多静止的和运动的物体,你能举例说一说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吗?先说静止的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出示课件:运动的定义:其实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就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一起来看大屏幕:生默读一遍小结:就像汽车或飞机等相对于地面或地面上树木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我们就说它们是运动的。
而像树木.大楼..桌椅等对于地面来说,它们的位置没有变化,这就叫静止。
板书:静止和运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静止和运动(2)师:大家来看,我这儿有两幅图,出示课件:请你通过对比仔细观察,看看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回答。
师:相对于谁来说,他是运动的。
学生看图分析汇报。
(四)、描述静止和运动。
(1)师:难道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真的就这么简单吗?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模拟实验。
分组材料:火车轨道、托马斯的火车头和一节车厢,开动火车,仔细观察并分析一下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
这个蓝色的按钮就是开关。
生做实验,师巡视。
师:谁先来说一说:当火车开动的时候,你发现谁是运动的?谁是静止的了吗?师:相对于谁来说他是静止的,相对于谁来说他是运动的,说完整。
师:当火车开动时,坐在车上的乘客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学生汇报。
运动和静止教案
第三章简单运动第一节运动与静止【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教具】多媒体课件【教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引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飞行员的奇遇”引入新课展示学习目标一、【自学提示】看课文P59上回答:1、什么是参照物?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3、运动和静止是的。
4、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5、什么是机械运动?6、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二、趁热打铁1、观察图3-1回答下列问题:(1)以汽车为参照物刘东是运动还是静止?(2)刘东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呢?(3)若以他所选的参照物看,他坐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2、结合图3-2回答下列问题:(1)“小小竹排江中游”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2)“巍巍青山两岸走”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3、结合图3-3回答下列问题: 图3-1(1)说图中小女孩是运动的是以_____为参照物?(2)以小男孩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旁边的树木呢?4、空中加油、飞行员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此时的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_____;飞行员相对于子弹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5、“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哪个物体是参照物?“乌云过来遮住了月亮”这里的参照物又是谁呢?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前,以天宫一号为参照物,神十是的,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一号位参照物,神十是的7、这个是什么成语故事?这个人找不到他的宝剑,是因为他不懂得运动和静止是的道理。
(完整)静止和运动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静止与运动》教案《静止和运动》教学实录与反思樱桃园小学季运娥教学目标:1、能够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倾听和尊重其他同学的不同观点和评议;能用简单器材做简单的模拟实验;能够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
2、会描述物体的静止和运动,知道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3、通过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的学习,让学生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和难点:参照物的选择,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
教学设想: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起始课,在这节课里学生接触到了比较难理解的参照物概念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问题。
教学设计主要围绕建构参照物概念,描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而展开。
在教学中注意把知识点融入到精心创设的教学情景之中,设计梯度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
而且有故事和小游戏的穿插,让学生无论从视觉还是情感上都得到了丰富的体验!针对学生的特点,整堂课都是从实际情景入手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能够对问题产生强烈的求知欲,让学生在玩中学、在游戏中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一一破解,不仅增加了趣味性,还让学生体会到了选择参照物的重要性,也体现了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教学过程:一、认识运动和静止导入:故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有一名法国飞行员在驾驶飞机在空中高速飞行时,感觉脸旁有一只小虫在飞,就顺手将它抓住,仔细一看竟然是一颗子弹。
你相信吗?(这是真实的)大家在惊诧的同时,也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飞行员为什么能顺手抓住一颗子弹呢?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探究之后,我们就可以解释这个问题了。
1、师:刚才我们谈到飞机是飞行的,子弹也是飞行的,如果子弹是放在我们的桌子上,那子弹就是……(静止的)那用手抓住一颗子弹就不奇怪了,对吧?在生活中,大家都见过有许多静止和运动的物体,你能说一说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先说静止的:生:房屋,树木、高楼大厦……是静止的.生:教室里的墙壁、课桌、凳子、电视……是静止的。
师:运动的物体呢?生:行驶着的汽车、骑着的自行车、航行的轮船、高速行驶的火车……生:飞行的飞机,航行的船只是运动的……生:空中飞翔的小鸟、水里游动的鱼儿生:还有风也是运动的。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3、1运动与静止教案授课年级八年级学科物理课题运动与静止备课教师课型问题生成解决课课时1上课日期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2)知道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与参照物而言的;(3)知道自然界中的机械运动类型、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的道理、(2)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重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难点:参照物的选择;运动的描述教学方法观察思考、交流讨论、分析归纳、适度点拨。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学生准备:观察记录生活中的相关现象,体会思考其中的物理知识。
程序创设情景教师行为期望的学生行为时间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你怎么判断汽车、飞机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导入新课并展示目标列举生活中的运动现象,认识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检查自学收集生成问题创设效果检查情境学科长检查导读单并批改,收集生成问题在学科长的安排下,按要求接受检查5合作探究全班展示创设自主探索思维情境通过预习同学们生成了一些问题,下面请大家根据问题分组讨论探究。
教师巡视,个性化指导。
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并分组讲解。
学生根据生成的问题,自主合作探究,生生讨论,小组交流。
25问题训练组内评价创设评价情境发放《问题训练单》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和“分层教学”发放《问题训练单》教师实施“一帮一”教学和“分层教学”10总结归纳提升意义创设反思情境这节课你学到哪些知识?学习中有何收获与体会?2、教师补充。
1、学生总结知识点。
2、学生谈体会。
2教学反思。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
2. 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3. 能够描述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特征- 运动的定义: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过程。
- 运动的特征:速度、方向和轨迹。
2. 静止的概念和特征- 静止的定义:物体位置在一段时间内不发生变化。
- 静止的特征:位置不变。
3.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观察物体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 观察物体的速度是否为零。
- 观察物体的轨迹是否直线。
4. 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描述-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 描述不同环境下的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状态。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认知和兴趣。
2. 讲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帮助学生理解物体在运动和静止中的状态和变化。
3. 展示不同场景中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或静止。
4. 引导学生讨论和总结,总结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5. 练:给学生提供一系列场景和物体图像,让学生判断并描述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6. 小结:回顾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状态的能力。
四、教学资源- 图片或视频展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场景五、教学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练中的表现,评估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判断能力。
六、教学延伸1. 进一步探究速度、加速度与运动的关系。
2. 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特征,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 对于高年级学生,可以引入力和力的作用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简单直观的方式介绍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和特征,让学生能够观察并判断物体的运动或静止状态。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添加更多实例和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和概念应用能力。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doc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激发学生对运动和静止现象的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运动和静止的定义。
运动和静止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互动法: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 教学步骤:1.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1.4.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及例子。
1.4.3 互动:学生分享他们对运动和静止的理解和经验。
1.4.4 总结: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教案第二章:运动的种类2.1 教案目标:让学生了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2.2 教学内容: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往返运动。
2.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不同种类的运动。
观察法: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 教学步骤:2.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种类的运动。
2.4.2 讲解:教师讲解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往返运动的特点。
2.4.3 观察:学生观察和描述运动物体的运动类型。
2.4.4 总结:教师总结不同种类的运动。
教案第三章:静止的意义3.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静止的意义。
培养学生对静止现象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3.2 教学内容:静止的定义。
静止的意义。
3.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分析法: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 教学步骤:3.4.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静止的概念。
3.4.2 讲解:教师讲解静止的定义及意义。
3.4.3 分析:学生分析和思考静止现象的意义。
3.4.4 总结:教师总结静止的意义。
教案第四章: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4.1 教案目标:让学生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培养学生对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4.2 教学内容: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
运动与静止相对性的例子。
4.3 教学方法:讲解法:教师讲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概念及例子。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教案标题:运动与静止教案目标:1.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 掌握运动和静止的特征和区别;3. 能够举例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4.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2. 运动和静止的区别;3. 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
教学准备:1. 幻灯片或黑板;2. 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图片;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什么是运动?什么是静止?- 激发学生兴趣,提出本节课的主题:运动与静止。
2. 探究(15分钟)- 通过幻灯片或黑板,向学生介绍运动和静止的定义和特征。
- 引导学生观察并讨论几个运动和静止的实例,例如:小车行驶和停止,球滚动和停止等。
- 与学生一起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3. 拓展(15分钟)- 给学生分发练习纸,让他们在纸上画出几个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并用文字描述。
- 学生互相交流并分享自己的作品,讨论其中的运动和静止特征。
4. 归纳(10分钟)-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总结运动和静止的定义、特征和区别。
-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发现运动和静止的实际场景。
5. 练习与巩固(15分钟)- 给学生出示一些图片,让他们判断其中的物体是处于运动还是静止状态,并解释理由。
- 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和指导。
6. 结束(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继续观察和发现运动和静止的实例。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自主寻找更多的运动和静止实例,并进行观察和描述。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和静止对生活的影响,例如:交通运输、体育运动等。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2. 学生练习纸上的绘画和描述是否准确地表达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教学资源:1. 幻灯片或黑板;2. 运动和静止的实例图片;3. 学生练习纸。
教案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举例说明实际场景。
运动与静止教案
运动与静止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认识到运动和静止的区别。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实践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实践探究中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过“平动和转动”和“静止和位置”的概念,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有一定的认识。
本节课将从物体的外观变化入手,引导学生认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能够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运动和静止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实践和概念的归纳整理,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向学生出示一段视频,由此导入新课:“大家看,这个小球在什么地方?”2.分组讨论:(1)将学生分为小组,鼓励他们观察周围的物体,并讨论观察结果。
(2)引导学生提出物体运动和静止的现象,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3)展示每组的观察结果和描述,共同概括出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3.概念归纳:(1)在黑板上绘制运动和静止的示意图,让学生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通过讨论,归纳出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是指物体的静止,物体在某一时间内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是指物体的运动。
4.实践活动:(1)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以进一步认识运动和静止的特征。
(2)方案一:让学生站立不动,观察自己和周围的物体,判断他们是运动还是静止。
(3)方案二:放置一个小球在平整的台面上,观察小球是否发生运动。
5.概念巩固:通过板书总结和再次对概念的澄清,强调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6.课堂小结:通过对学生进行提问和交流,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四、板书设计:运动和静止运动:物体从一个位置到另一个位置静止: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不变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并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了较好的锻炼。
初中物理教学动与静教案
初中物理教学动与静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掌握相对性原理。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学重点:1. 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 相对性原理。
教学难点:1. 相对性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实物模型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尺子等学习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展示一些运动和静止的图片,如行驶的汽车、飞翔的鸟儿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运动状态。
2. 学生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二、探究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判断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
3. 教师提出问题:“参照物的选择对判断运动和静止有影响吗?”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4. 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得出结论:参照物的选择对判断运动和静止有影响,即相对性原理。
三、实例分析(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相对性原理解决问题?”2. 学生通过举例说明,如判断公交车是运动还是静止、判断地球是运动还是静止等。
3. 教师总结并解释相对性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动手实践(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如观察滑轮组的运动状态、观察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状态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讨论如何判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
3. 各组汇报实验结果和讨论结论,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巩固提高(10分钟)1. 教师提出一些有关运动和静止的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
2. 学生互相讨论,教师点评并解答疑问。
六、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相对性原理。
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教师给予鼓励和评价。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和动手实践,让学生掌握了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及相对性原理。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
五年级科学教案: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运动和静止的区别及应用本节课程旨在教授学生运动和静止的基本概念,区分他们之间的差异,并介绍许多应用场景。
同时,学生将学会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并以科学的方式思考问题。
一、学习目标1.理解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3.探究应用场景;4.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学习运动和静止的概念;2.探究应用场景;3.提出问题并进行解决。
三、教学过程1.引入老师可以用一些引人注目的实例或图片来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例如,播放街头运动员做花式运动的视频或图片,并与学生一起讨论运动和静止的不同之处。
2.概念解释通过运动和静止的图像或实例,说明两者的概念差异。
学生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理解,老师可以逐渐引导学生明确区分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
3.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探究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识别运动和静止。
例如,探索运动车辆的运动方式,区分静止车辆和行驶的车辆,并分析在不同条件下车辆的运动状态。
4.提问解惑将从分组活动中得到的问题集中在一起,让学生们利用科学方法进行提问和解决。
同时,让学生们尝试回答各自组内同学提出的问题,并与老师和其他组进行交流。
5.课堂总结在课堂结束之前,老师应该让学生总结学习过程中的关键概念、问题和应用场景,并鼓励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发表对本课程的总结。
四、教学工具1.视频和图片;2.讲台或白板;3.小组活动板;4.问题解决模板。
五、教学评估老师应该结合课堂上的演示、交流和解答,对学生进行评估,以确保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了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评估应该包括学生对于运动和静止的定义掌握、应用探究成果、学习方法和思考能力。
※课程延伸:在这节课堂结束之后,学生可以在家里自己探索运动和静止的应用。
例如,去观察公路上的车辆和行人,试着找出运动和静止之间的差异,以及乘车后速度的变化。
这将为学生们在今后的学习当中提供更多的实践和探索机会,同时也加强了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
三步一停动作讲解教案中班
三步一停动作讲解教案中班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三步一停动作的基本动作要领。
2. 培养幼儿的动作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3. 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听从指令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
1. 教具,音乐、绳子、球等。
2. 教案,三步一停动作讲解教案。
3. 教学环境,宽敞的活动场地。
三、教学过程。
1. 热身活动。
教师播放轻快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扭动身体、摆动手臂等,以热身身体,为后续的活动做准备。
2. 三步一停动作讲解。
教师向幼儿介绍三步一停的基本动作要领,首先示范一遍,然后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练习。
动作包括,向前迈三步,然后停下来,做出自己喜欢的动作,比如转圈、摆手等。
教师可以用绳子或者球来引导幼儿进行动作练习,让他们更加专注和有趣。
3. 游戏活动。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三步一停的游戏活动,可以让幼儿们排成一队,依次进行三步一停的动作表演,其他幼儿猜测他们的动作是什么,增加趣味性。
也可以让幼儿们自由发挥,自己编排动作,然后进行表演,增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收尾活动。
教师可以播放柔和的音乐,让幼儿自由活动,放松身心,同时也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伸展动作,帮助幼儿放松肌肉,舒缓疲劳。
四、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们对三步一停的动作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动作协调能力和灵活性也得到了提高。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习,在活动中成长。
同时,要注重对幼儿的个性发展,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展现自己独特的一面。
希望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幼儿在快乐中学习,健康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简单运动
第一节运动与静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
2.知道物体运动还是静止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3.知道机械运动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视听参与让学生了解运动相对在各个领域的运用。
2.从运动欣赏的角度引导学生加深对参照物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列举运动相对性在生活、科技、文学等方面的应用,激发学生对这一课题及科学的兴趣。
(2)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物理,并引导学生把简单的现象上升到知识的高度。
(3)从物理上对参照物的选取问题来启发学生:看待事物应从多个角度去分析。
【重点难点】
参照物的选取问题与判断问题。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教法】讲授;讨论;观看图片等与提问想结合。
【引入新课】通过课件演示“飞行员的奇遇”引入新课
展示学习目标
一、【自学提示】
看课文P59上回答:
1、什么是参照物?
2、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
静止的?
3、运动和静止是的。
4、什么样的物体可以做参照物?
5、什么是机械运动?
6、什么是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二、趁热打铁
1、观察图3-1回答下列问题:
图3-1
(1)以汽车为参照物刘东是运动还是静止?
(2)刘东看到树木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呢?
(3)若以他所选的参照物看,他坐的火车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2、结合图3-2回答下列问题:
(1)“小小竹排江中游”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是什么?
(2)“巍巍青山两岸走”说的哪个物体在运动?选择的参照物又是什么?
3、结合图3-3回答下列问题:
(1)说图中小女孩是运动的是以_____为参照物?
(2)以小男孩为参照物,小女孩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旁边的树木呢?
4、空中加油、飞行员抓住正在飞行的子弹,此时的加油机相对于受油机是_____;飞行员相对于子弹是_______。
(选填“运动”或“静止”)
5、
“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里哪个物体是参照物?
“乌云过来遮住了月亮”这里的参照物又是谁呢?
6、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对接前,以天宫一号
为参照物,神十是的,对接成功后,以天宫一号位参照物,神十是的
7、
这个是什么成语故事?
这个人找不到他的宝剑,是因为他不懂得
运动和静止是的道理。
三、教师精讲
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例(1)汽车在公路上飞快的行驶。
(2)月亮升起来了
研究的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
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我们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我们就说它是静止的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机运动,简称为运动。
1)可以选取任意物体为参照物。
但不能选取自身为参照物,在具体研究问题时,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问题的简单来选取。
(2)描述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取不同的参照物,描述的运动结果不同。
运动与静止具有相对性。
(3)在一个问题中,参照物只能选一个。
中学阶段通常以地面或地面上静止的物体为参照物
根据物体运动的路线是直线还是曲线,把物体的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叫做直线运动
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叫做曲线运动械
四、小结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当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2、参照物:选定一个标准物体作参照,这个被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做参照物。
3.运动的分类
直线运动
曲线运动
五、课堂练习:《基础训练测》第44页
【布置作业】:《基础训练测》第45页
【板书设计】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事先被选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静止: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
2.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机械运动分类
直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曲线运动:经过的路线是曲线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