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抗战中的爱国华侨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抗战中的爱国华侨 4万粤籍华侨归国参与抗战
导语:86岁泰国华侨老兵陈德钦:到日军工厂里“策反” “关于抗战,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回忆录呢!”6月初,在汕头金平区永平路荣隆苑小区一间布置
86岁泰国华侨老兵陈德钦:
到日军工厂里“策反”
“关于抗战,我还专门写了一个回忆录呢!”6月初,在汕头金平区永平路荣隆苑小区一间布置陈旧的房间里,86岁的老兵陈德钦摇扇喝茶,讲述着当年的故事。
老人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对当年抗战的事迹如数家珍。
“1939年,远赴泰国打工求生;1943年,参加泰国反日大同盟,组织工人罢工并破坏日军军工厂;抗战期间,联动泰国华侨为国内抗战捐资捐物;1946年毅然回国加入闽粤赣边纵队,参加解放战争。
”这是陈德钦对自己那段经历的概括。
时光荏苒,当年的战友一个个相继离开,但陈德钦并不愿他们被遗忘。
“他们一个个都安静地走了,很少有人知道他们曾经做过什么,也很少人愿意去了解他们。
”
加入华侨反日同盟
1929年,陈德钦出生在广东汕头潮安一户贫苦家庭。
由于父亲早前就已乘渡船前往泰国曼谷谋生,10岁那年,他被亲戚带到曼谷一家缝衣店做学徒。
1942年,他到当地一家石板厂做起了工人。
事实上,在陈德钦工作的石板厂中,绝大多数工人都是来自广东的华侨。
他们虽然在国外打工,但一直心念祖国的安危。
“做工的时候,我就经常看到有人在讨论该怎么支援国内抗战。
”1943年,随着泰国华侨反日队伍的壮大,14岁的陈德钦与石板厂的部分工人也一起加入到了泰国反日大同盟的队伍中。
记者了解到,泰国反日大同盟是泰国华
生活常识分享。
不该埋没的功勋--记在缅甸首战奏捷的华侨抗日志愿队
王楚英在学术会上介绍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英雄事迹时。
受到欢迎。
2002年是中国远征军出征缅甸作战60周年,一个甲子的岁月之后,当年远征军的战史早已被史学界和文艺工作者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次记述或描绘过了,但是,在那个战场上曾经有过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在缅甸的抗战中打响了第一枪,并屡创佳绩,高奏凯歌,却不为人所知,历史从来没有记载过他们的英名和功绩。
他们就是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
作为亲历者,我觉得有责任将他们的英勇事迹昭示后人。
1941年,我从军校毕业,来到云南文山,任当时国民党军五十四军机要参谋兼特务连长。
8月13日,随黄维军长接待前来视察的军委会驻滇参谋团。
10余日后,参谋团将我调去当机要参谋,并协助参谋处副处长侯腾少将起草《保卫滇缅路作战计划》、《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及《组织“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协助中英联军作战实施办法》,我的任务还有收集整理东南亚、特别是缅甸的兵要地理和华侨的情况,及参与筹建“侨务人员训练班”,并担任该班联络员兼游击战术一课的考官。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我于12月15日随侯腾入缅,受英军总司令胡敦的派遣,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并担任英十七师联络参谋。
热血华侨凌云志临阵磨枪枪亦光1941年,蒋介石鉴于日军侵占越南,更加积不该埋——记在缅甸首战极地筹备“南进”。
他深知太平洋和东南亚地区将是日本侵略者定要侵占的目标,便设立军委会驻滇参谋团,筹划中英军事合作共同保卫滇缅路的问题。
1941年12月16日,我随侯腾和英国驻华武官,到仰光会见英军总司令胡敦中将,向他提交《中英联军缅南会战计划》和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缅甸交通管制、缅甸防空防谍等项实施方案。
胡敦立即将其上报驻印英军总司令韦维尔定夺,那时候驻缅英军归驻印英军司令部节制。
韦维尔随即电告胡敦:(1)马来方面战事紧急,缅甸会战暂缓计划。
(2)请中国先派一个团至打洛。
(3)英军缅甸总部即是英中联军统帅部。
(4)即请中国派人组建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参照“温格特突击队”的模式编组装备,由英军后勤部保证供应,担任敌情侦察,缅奸缉捕,治安维护工作。
南侨机工事迹
1939年2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主席陈嘉庚向东南亚800万华侨发出号召,召集机工回国支援抗日。
南洋各国华侨踊跃报名,经严格筛选后,第一批80名机工从新加坡踏上了回国的征程。
到9月底,共有3192名南侨机工分9批从安南(今越南)、仰光、香港3条线路回到祖国。
南洋华侨机工们抗日的主战场就是长达1100公里的滇缅公路,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驾驶着占这条运输线车辆总数三分之一的1152辆汽车,从缅甸境内运回包括子弹、枪炮、大衣、食物等各种军用物资,支援前线作战。
据南洋华侨老机工王亚六老人介绍:当时华侨捐赠的大批军用物资,全部堆积在缅甸腊戍境内,汽车从腊戍满载军用物资启程,经畹町入境,经过龙陵、保山、下关、楚雄,然后才到达昆明,途中需翻越高黎贡山,大王山、四十里坡、红崖坡、天子庙坡、级山坡;跨过怒江、澜沧江、漾濞江,每运一趟,单程需要七八天。
由于公路是抢修出来的,路况很差,许多路段在高山峡谷间穿过,湾急路狭坡陡,遇到雨天,道路随时可能坍塌,稍有不慎,即车毁人亡。
面对重重困难,广大南洋机工毫无怨言,没有半分畏惧,他们完成了一趟又一趟运输任务。
据记载,因为有南洋华侨机工的加入,当时滇缅公路上军需物资的运入量,每天都保持在300吨以上,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
南洋华侨机工在滇缅公路上抢运军用物资,引起了日军的恐慌。
1941年起,日军出动飞机轰炸滇缅路,并成立"滇缅路封锁委员会",组织驻越南的日军100架飞机专门轰炸滇缅公路。
当时,南洋华侨机工在赶运军用物资的同时,还得躲避日机轰炸。
1942年5月,日军大举入侵滇西。
5月1日,日军侵占腊戍,滇缅公路被切断,至10日,畹町、龙陵、腾冲相继被占,滇西3万平方公里国土沦陷。
连接怒江东西岸的惠通桥被炸毁。
此时,尚有大批机工拉着物资在西岸的道路上,陷入绝境之中,很多机工焚毁车辆,与敌同归于尽。
有的机工将车毁于深涧巨谷,但也有一些机工,利用竹排、轮胎,艰难渡过怒江,回到了保山。
抗战期间东南亚华侨的救国活动及彰显的民族精神
抗战期间东南亚华侨的救国活动及彰显的民族精神
马凌
【期刊名称】《东南亚纵横》
【年(卷),期】2012(000)011
【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近代史上抗击侵略者的民族解放战争,抗战爆发后中日之间由于国力的差距,中国抗战面临着严重困难,而当时的欧美列强又为了自身利益大多袖手旁观,使得中国面临着严峻的国内外形势.而东南亚华侨在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为支援祖国抗战掀起了波澜壮阔的抗日救国运动,华侨在经济方面捐款捐物、认购公债,抵制日货,为祖国抗战提供了巨大帮助.而更为人称颂的是不少华侨回国参加抗战,将青春与热血献给了祖国的抗战事业.
【总页数】4页(P71-74)
【作者】马凌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265.9
【相关文献】
1.南洋华侨抗战救国与新加坡中华总商会的贡献 [J], 孟庆梓
2.抗战时期海外华侨援助祖国的动机与所克服的困难分析
——以东南亚华侨为视角 [J], 程丛杰
3.从《抗战要讯》探究旅荷华侨华人的抗日救国运动 [J], 陈肖英
4.东南亚华侨社团与抗日救国运动 [J], 童家洲
5.抗战期间回民宣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组织活动
——以中国回教救国协会为中心 [J], 裴霏霏;华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
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23期1930年代末,在被称为“死亡公路”的滇缅公路上,一辆辆货车载着军需物资、伴着日寇轰炸,驶过“初一翻车,十五到底”的险路危桥,在时常塌方翻车的崇山峻岭间日夜不休、风雨兼程。
方向盘后的驾驶员是身着军装、爱梳头洗澡、爱吹口琴喝咖啡的时髦青年,他们来自异国彼岸,有着一个共同的名字:“南侨机工”。
2014年7月7日,在纪念七七事变77周年、“南洋机工”抗日回国75周年之际,讲述南侨机工故事的6集纪录片《南侨机工?被遗忘的卫国者》在央视首播。
通过首次披露的60多分钟彩色胶片、2000多张历史照片,很多人第一次知道他们——流血公路上的卫国者们。
招募“南侨机工”的全称是“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服务团”,是抗日战争时期从南洋各地回国支援抗战的华侨汽车司机与修理技术人员的统称。
抗日战争爆发后,我国沿海口岸及对外交通要道先后沦陷,1939年新开辟的滇缅公路(1938年动工修筑,1939年1月10日正式通车)曾是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中国与外界唯一的一条交通线。
近四年时间中,从缅甸到昆明,彼时国内无力生产的汽车坦克、枪炮子弹、汽油钢材、药品纱布等维系几百万将士抗战所需的国际援助物资,都有赖这条道路运输。
可是这条公路山高谷深、地势险恶,沿途要翻过海拔3000多米的横断山脉和高黎贡山脉;要横跨水流湍急的漾濞江、澜沧江和怒江,还要穿越亘古荒凉、人烟稀少的“烟瘴之地”。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行车,急需大量技术娴熟的司机与修理工,但当时国内驾驶人员十分匮乏,临时训练显然远水救不了近火。
于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西南运输处主事人宋子良致电“南侨筹赈总会”主席陈嘉庚,企望代招募华侨机工回国,以救燃眉之急。
1939年2月7日,一则紧急通告在拥有800多万华侨的东南亚各国迅速传播。
这是陈嘉庚自费在报上刊登的广告,号召机工回国服务,共拯危亡。
在随附的《南侨总会第6号通告》中提到了机工招募的条件是:一、能驾驶大型货运汽车的司机及修理工;二、年龄在20岁以上,40岁以下,持有当地(侨居地)汽车驾驶执照者;三、略识中文,略会讲普通话,无不良嗜好(尤其不嗜酒);四、凡应募者,须持该地筹赈会或商店介绍函,知其平素确具爱国志愿。
我与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
方面战事紧急,缅南会战暂缓计 之至,但他却请中国去组建“缅侨 派他的参谋长哈定少将前来向“缅
划。②中国远征军无需入缅,可派 志愿队”协助英军作战,仍不失明 侨志愿队”领授队旗并进行检阅。
一个团驻防打洛(即云南省勐海县 智之举。于是,林蔚便从昆明黄埔 于是,我便连夜对队员进行制式训
打洛镇)。③英军缅甸总司令部就 军校第 5 分校第 17 期行将毕业的 练 ,20 日 一 大 早 又 接 着 操 练 阅 兵
中将,向他提交《中英联军缅南会 请中国军队入缅助战,而他们肯定
当时,在仰光北部的燕子湖东
战计划》和组建中英联军统帅部与 会赖在缅甸不走,因为在历史上缅 头有座英国军营,原为约克郡步兵
“缅侨志愿队”以及在缅甸施行交 甸曾经是中国的附属国,他们对缅 团和缅甸第 5 防边守备队的驻地,
通军事管制、建立缅甸防空防谍体 甸早已垂涎三尺,那我们就无法赶 现因他们已开赴土瓦和毛淡棉,营
往事追忆
二○一九年第四期
⊙王楚英
我与 缅甸华侨抗日志愿队
1940 年 7 月 19 日,日 工作,因而与林蔚本人经常有面对 月就是很好的例证。因此我国应同 军 侵 占 越 南 后 , 面的近距离接触,相处逾月。在同 英国合作,派兵入缅,共同抗日,以
便开始积极筹备入侵缅甸。此时, 林蔚相处月余时间里,他发现我正 保卫滇缅路安全。”我还说: “我国在
是英中联军统帅部。④请中国派人 缅甸侨生中抽调 30 人,另从昆明 式。当时下午 3 时,侯腾和丹尼斯
组建“缅侨志愿队”,参照“温格特 侨务人员训练班缅甸侨生中抽调 陪同哈定前来检阅“缅侨志愿军”并
突击队”的模式进行编组装备,由 200 人,用飞机送到仰光。此时,侯 举行授旗仪式,礼成后哈定即席致
从南洋归国抗战的华侨飞行员
抗日战争期间,受航空救国思想的影悲痛之余,被迫将家业廉价拍卖,携幼妹响,从南洋回国参加空军的华侨青年不乏同返祖国读书。
他考入暨南大学研习外其人。
他们中的不少人作出了突出的贡文,妹妹吕瑞仪考入北京大学附属高中。
献,例如印尼华侨吕天龙、梁添成、陈镇他们极其节俭地勉力苦读二年,余款告和、刘盛芳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罄,被迫辍学,重返南洋谋生。
“九·一八”事件后,吕天龙满怀爱国热吕天龙:台儿庄空战英雄情回国报效,考进了刚创办的广西航校飞行班第一期学习飞行技术。
因他学习勤1910年吕天龙出生于南洋产锡最丰富奋,成绩优良,飞行技术突出,被选拔保的邦加岛。
父亲吕云山原籍广西陆川,送赴日本明野战斗飞行学校深造,毕业后20岁时被“卖猪”的华工贩子骗到南洋,在返桂,即被破格提升为驱逐机队的主任教印尼邦加岛锡矿做工,直至40岁才结婚成官。
由于该队的飞行技术显著提高,受到家,后经营小规模的胡椒园,逐渐成为小李宗仁、白崇禧的赏识,于1936年担任驱康之家。
逐飞行队长职务。
他一心为赶超日本驱逐吕天龙7岁时,入当地华侨子弟学校机队水平认真训练部队,准备随时抗击敢读书。
华侨在异国的艰难处境,使华校学于入侵之敌。
生多热爱祖国,因此在他幼小的心灵中,1937年“七·七”抗战爆发后,全国联合早就怀有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他小学毕业抗日,广西空军归编“中央”空军。
吕天龙时,父亲由于积劳成疾,抛下他和母亲、任第三大队第七驱逐中队长。
1937年秋,幼妹与世长辞。
那时他只有13岁,就毅然从广西北上到西安、兰州接收苏联供给的离家别母,远渡重洋,投向祖国怀抱。
在E15型驱逐机。
同年冬,他开始执行作战暨南大学附属高中毕业时,又传来母亲逝任务,率本机队转战各地,参加了1938年世的噩耗,当即返家奔丧。
因举目无亲,从南洋归国抗战的华侨飞行员◇ 赖 晨All Rights Reserved.1月的襄樊之战、2月的汉口之战,而最重人民的关怀,还得到当时在武汉的周恩来同要的是支援台儿庄的三次战役。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进行的一场艰苦卓绝的战斗。
在这场战争中,海外华侨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提供了宝贵的支援。
海外华侨是指居住在国外的华人,他们有着浓厚的中国情怀,对中国的命运始终关注着。
在抗日战争期间,海外华侨积极参与了捐款捐物的活动,为中国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支援。
他们不仅自愿捐款,还组织筹款活动,号召更多的人加入到抗战事业中来。
海外华侨不仅在个人层面上提供支援,还通过各种组织和团体,如华侨抗日救国联合会等,发起了一系列的募捐活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筹集了大量的物资和资金。
除了物质支援,海外华侨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战争的宣传工作。
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世界传递中国人民的抗战意志,揭露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争取国际社会的支持。
海外华侨投身到了一系列的宣传活动中,包括发表演讲、写文章、组织示威游行等等。
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世界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团结和坚决抗战的决心。
在战争的后方,海外华侨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他们积极参与了后方的支援工作,为前线提供了必要的物资和人力。
许多海外华侨回到中国,加入到了军队和政府的工作中,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担任起了各种职务,从士兵到将领,从医生到工程师,无一不在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海外华侨还积极参与了抗日游击战争。
他们组织起来,与中国的游击队一起进行战斗,给日本侵略者以重大打击。
他们熟悉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民情,为中国的游击队提供了宝贵的情报和支援。
海外华侨与中国的游击队结成了紧密的合作关系,形成了抗日战争的有力力量。
抗日战争中的海外华侨与后方支援,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他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和对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他们是中国抗战的重要力量,是中国人民的骄傲。
在今天,我们应该铭记他们的贡献,传承他们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沈尔七与菲律宾华侨抗日义勇队
加 工 腌制 菊 花直接
韩璐 芝 不 甘 心公育 菊 苗停 留 在 现 有水平 上 欲几乎超过 了 她 自 己 的承受能力
, . ,
求知
出 口 并 开 始 着 手培育药 用 香菊 面 闯一 闯
她 要 在菊 花 加 工 业 方
10
她每 天 天 黑 拖着疲
,
现 已 培 育 出 药 用 香菊
.
0 株 香 菊 与阿 房
义 兔队 名
.
,
菲 律 宾华 侨 救 国
,
法生活下 去
才 逃 到 国 外 谋生
,
但
回 国妞 问 团
”
,
著 名 爱国华 侨 李润 不久
,
”
正 式组 成
共 有 队员 2 8
,
在 国 外 同样 受到 深重 的压 迫和 剥
削
,
泉 也 概 捅钱 物 组成
。
。
息 问 团正 式
经 过 短 期训练 后
,
于 1 月 18 日
这 都 是 因 为 我们中国 不 富 强 而
.
团长为劳 工 联合会 的 另一 负
,
启程 经 三 天 两 夜的 海 上 蔽 行 到 达
福建一门
。
被人 瞧不 起 只 有 打 倒 压 迫 我们的
畏略 者 解 放 全 民 族
, ,
贵人 王 西 维
50 多人
,
副 团长 沈 尔 七 , 团员
在中 共 福 建 地 下 党组 织
。
九 一 八 事 变爆 发了
在这场
,
居留 菲 律宾 的爱 国侨胞 纷纷 行 动 起来 立了
,
规 模 空 前的 民 族 革 命 战 争 中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
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
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那些曾经领导华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华侨社团领袖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寇逮捕投入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
整个东南亚笼罩在日本法西斯制造的血腥恐怖之中。
东南亚华侨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同当地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投身当地的抗日军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或秘密配合盟军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和联络工作。
下面介绍在东南亚浴血抗击日寇的几支“华侨兵”军事武装。
星华抗日义勇军星华抗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
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Q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
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J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
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
英方派达理上校担任义勇军司令,但不允许义勇军作为独立的战斗部队进行编制,不承认马共在义勇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发给正规军服,只配给少量的落后武器,却要求他们开赴前线,参加新加坡保卫战。
心系侨胞生命财产安危的侨领陈嘉庚先生对英当局此举十分反感。
他说:“英兵至少尚有五到七万人,何须派此绝未训练之华人往前线。
不但此一千人将就死地,敌人人境必因此多杀许多华侨。
英政府此举,最为狡猾残忍,实可痛心。
”(见《南侨回忆录》)星华抗日义勇军的成立,有个关键人物,就是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林江石。
他本名黄伯遂,又名老黑,原籍广东增城。
二战期间,日本在新加坡屠杀的华人总数竟有15万以上!
二战期间,日本在新加坡屠杀的华人总数竟有15万以上!本文导读:山下奉文日军占领前的新加坡大约有华侨60万人,加上从北部马来半岛逃避战火而来的华侨,共有约100万人。
据李恩涵先生研究,在新加坡检证大屠杀中,华人死亡人数在2.5万—5万人之多。
中国的全面抗战爆发后,华侨捐献了数目巨大的资金并有很多华侨回国参战。
华侨也是抵抗日军入侵马来半岛的重要抵抗力量。
华侨潜在的反抗影响日军对新马占领,日军尽快占领东南亚,急于从新马抽调兵力,以获取东南亚各国丰富的战争物资支撑战争。
因此日军为了切断华侨对中国抗战的资金和人力支持,稳定对新马的占领,决定对华人进行大屠杀。
“肃清华侨计划”的主谋是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山下奉文。
日军在擦拭凶刀山下奉文下令从2月18日开始展开扫荡行动,以搜捕敌对的华侨,其搜捕标准共有9条:1.曾经在南洋华侨筹赈会中积极活动之人士。
2.曾经最慷慨地捐输给筹赈会之富裕人士。
3.南洋华侨救国运动领袖陈嘉庚之追随者以及校长、教员和律师。
4.海南人9。
5.凡在中日战争以后来到马来亚之中国出生华人。
6.凡是文身之男性。
7.凡是以义勇军之身份,替英军抵抗日军之人士。
8.公务员以及可能亲英之人士。
9.凡是拥有武器,并尝试扰乱治安之人士。
其结果是一场针对抗日人士、共产党人和华人的集体屠杀。
日军执行“肃清华侨计划”的方法是,先以盘查和发放“良民证”的方式,将华侨集中,然后集体杀害。
1942年2月19日,山下奉文的司令部在主要街道张贴布告大日本军司令部布告凡居住于本岛12至60岁男子,限于2月19日正午在下述地区集合:1.从丹戎帕加至蒂恩巴乐路一带。
2.从里巴路至坦格林路一带。
3.从夏朗布萨至西冷古恩一带。
4.从卡朗至盖兰一带。
5.从帕亚雷巴路至樟宜路的交叉路口一带。
违令者将处以死刑。
华籍男居民到达日军指定的5个地区集中检证,凡认为可疑人员均被日军押上卡车送到海滨或用船只送到海面上用机抢扫射进行残杀。
东条英机受审这只是日军杀害华人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
抗战中的华侨飞行员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9年第36期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在这场全国人民共御外侮的伟大斗争中,海外华侨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据当时国民政府统计,抗战期间海外华侨捐款总计超过13亿元,侨汇达到95亿元以上,占当时中国军费的43%。
而且,华侨对国内抗战的贡献,不仅仅止于出钱捐物。
在抗战最艰难的时刻,一批批年轻的华人放弃了海外的安逸生活,毅然决然千里迢迢返回祖国大陆,踏上抗日救亡的前线。
这些归国的华侨子弟大多加入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军种,特别是空军。
据统计,抗战初期有200多人,1942年后又有400多人,前后共有近700人参战,占当时中国空军战斗机飞行员总数的75%、轰炸机飞行员的37%、运输机(包括客机)飞行员的80%-90%。
一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回国参战的华侨飞行员日益增多,但并未形成规模。
全面抗战爆发后,美国旧金山的原飞鹏飞行学会、涤汉飞行学会、华侨航空学会联合组成中国航空协会美洲总分会,随即改组为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并开始招收学员;1938年学员毕业并分两批共45人回国参战。
虽然该校因经费等原因于1940年停办,但它是美国维持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侨办航校,3期共为祖国培养飞行员及空勤人员78名。
波特兰的美洲华侨航空学校也派出学生回国参战,该校与旧金山的旅美中华航空学校共为祖国培养了100多名技战术高超的归侨飞行员,成为培养抗战中优秀华侨飞行员的主要摇篮。
除以上两所华侨航空学校以外,美国纽约、洛杉矶、芝加哥、底特律、凤凰城等地的华侨也都建立了航空学校和航空组织,培养飞行员和航空勤务人员为国效力。
根据战时民国政府航空署给侨委会的一份报告,抗战期间仅美国就至少有300余名华侨飞行员和空勤人员回国抗战。
此外,其他国家也有不少华侨回国效力,1938-1939年,有100多名菲律宾华侨飞行员和飞机维护人员回国参战;1940年7月国内招考空军时,仅越南华侨青年回国报考者即有145人,另有30人进入越南当地飞行学校学习,准备回国杀敌;加拿大、印度尼西亚、泰国、缅甸等国也有华侨空勤人员回国服务。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
追忆华侨的抗日斗争史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约800万人。
散居于世界的五大洲的华侨,以居住于东南亚的华侨数量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社会影响力最大。
他们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情、爱国心。
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华、祖国面临危亡时,他们一致奋起,甚至不惜以鲜血和生命支援祖国的抗日战争,成为海外抗日救国主力军之一。
华侨抗日斗争历史可以上溯至1919年“五四”运动时期,他们以抵制日货等形式,声援祖国的抗日行动。
1925年5月的“五卅”惨案、1928年5月的“济南惨案”、1931年7月的“万宝山事件”,日本每一次在中国土地上制造惨案,华侨总是奋力抗击。
“九一八”事变之后,拥有爱国光荣传统的华侨,在集合海外华侨支援祖国抗日战争中,很快成为东南亚华侨抗日救国的核心力量——新加坡闽侨许春草在厦门组织了国内第一个公开的抗日群众组织——厦门抗日救国会,紧接着又组织了闽南22县抗日团体联合会,在华侨最重要祖籍地闽南掀起了抗日救国风暴。
由华侨李清泉领导的菲律宾中华总商会立即通电国内当局及有关部门,呼吁“捐弃前嫌,共赴国难”,请求海外侨胞为支援祖国抗日筹集捐输,抵制日货。
9月23日,马尼拉各侨团联合召开大会,共同成立了救国会,当即募集了20万元捐助东北抗日军将士。
同年11月26日,在李清泉、杨启泰、王泉笙、桂华山等一批闽侨领袖领导下,全菲163个侨团云集马尼拉,举行更大规模的华侨救国大会,发表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国民责任宣言,通电南京政府要求以武力收复失地,同时成立了全菲律宾华侨救国联合会,制订了抵制日货大纲等。
缅甸闽侨于“九一八”事变后第三天,即召开职员大会,与会华侨一致决议“为‘九一八’案电请国民政府切实筹备抵抗案”和“发表宣言唤起侨胞努力共谋对待案”。
华侨领衔成立“缅甸华侨救国会”等抗日救亡团体。
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来,华侨登高疾呼,领衔创立了东南亚各国最主要的抗日救国团体,成为当地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中流砥柱。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_儿童故事
南洋华侨游击队抗战故事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挑起了太平洋战争。
中国抗日战争也进入最艰苦的阶段。
在祖国的号召下,南洋华侨很快行动起来,成为当地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一支重要力量。
“大验证”成了大屠杀偷袭珍珠港得逞后,日军兵临新加坡城下。
此时,新加坡华侨以林江石为领导人,组织成立了1300多人的星洲华侨义勇军投入战斗。
1942年2月6日,义勇军先后7次打退敌人进攻。
9日,义勇军将附近英军遗弃的两个油库的汽油倒入海中燃起大火,烧毁30多艘日军登陆艇。
据当时日本媒体报道,骄横的日军在受到义勇军打击后,怎么也不相信他们面对的只是华侨游击队。
但是,由于驻守新加坡的英军向日军全面投降,加之义勇军势单力孤,新加坡华侨游击队被迫解散。
英军一位中尉曾经感慨地说:“义勇军组织得太晚了,否则,相信一定能够阻止敌人的前进。
”2月16日,气势汹汹的日军进入新加坡市区后,随即开始以屠杀华侨抗日分子为主要目的的“大验证”行动,命令男性华侨“听候良民登记”。
在“验证”中,几乎每一个华侨都受到了日寇的严厉审问,各界华侨人士更是日军迫害的重点对象。
凡是被日军“认定”的抗日华侨,或被捆绑后推入海中淹死,或被活埋,或被毒死,或被集中枪杀,其状惨不忍睹。
许多华侨甚至仅仅因为接受审问时有点紧张就被当作抗日分子杀死。
后来,日寇几乎每攻占一个地方,都要进行类似的“验证”,致使槟城、怡保、吉隆坡、马六甲等大中城市中成千上万的抗日华侨蒙难。
“英雄业绩传遍美国”日本侵略者的这种屠杀政策更激发了南洋华侨的抗日热情。
1941年12月底,抗日华侨许敬诚率领300多名华侨青年从菲律宾马尼拉一路转战到阿拉悦山的茂密森林里,与日军打起了游击战。
他们专门组织游击队员阅读的《论持久战》和朱德的《论抗日游击战争》,认真新四军和八路军的游击战术,成立了菲律宾的华侨抗日反奸大同盟,随后由52名华侨青年成立菲律宾华侨抗日游击支队,简称“华支”。
组建之初,“华支”仅有一支短枪、两枚手榴弹和一支枪托被火烧坏的步枪。
滇缅公路上的无名勇士 华侨为抗战出了多少力
滇缅公路上的无名勇士:华侨为抗战出了多少力在抗日战争中,有一批掌握驾驶和修理技术的华侨青年,自愿放弃海外的舒适生活,在南侨总会的号召下回到祖国。
他们作为“滇缅公路”上的运输司机和修车技术工人,参与艰苦的运输工作,成为活跃在抗日战争中的一支生力军。
但是,这段往事曾经长久地湮没在历史中,最近才被提起。
南侨总会支援抗战: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九•一八”事变后,旅居世界各地的华侨陆续建立各种抗日救亡团体,抗战期间的全球华侨社团共3900余个,专事抗日工作的就有900余个。
在华侨华人聚居最多的东南亚,最著名的是1938年10月成立于新加坡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
爱国侨领陈嘉庚担任主席,荷属东印度(今印度尼西亚)侨领庄西言、菲律宾侨领李清泉为副主席。
南侨总会成立后,海外华侨开始有了一个合法统一的筹款组织,成员大多数是地方侨领、商人及文教界人士,积极推动海外抗日救国运动。
从左至右:陈嘉庚、庄西言、李清泉华侨远在海外,从捐款、购债、侨汇等经济上直接捐输,是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主要形式。
抗战期间,海外侨胞的捐献数量之巨,实在难以统计。
据不完全统计,从1938年10月南侨总会成立到1941年12月,南洋各地华侨每月平均捐输抗战的款额达国币734万元。
八年抗战期间,美国广东籍华侨总共捐献高达2亿美金。
那些年男女老少华侨组织义卖队走街串巷唱救亡歌曲,卖花筹募赈款的情景时常被老华侨说起。
“先生,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祖国呀!太太,买枝爱国花,光荣花,买花救国救家乡呀!”除了“出钱”,“出力”就在于奔赴战场、支援战事。
其中南洋侨胞应征滇缅运输机工就是典型案例。
海外侨胞捐款凭证燃眉之急:“滇缅公路”通了,却没有司机抗战爆发后,我国的国际交通仅剩下新疆路线和西南路线。
外国货物进入内地,只能靠香港和越南的两个入口,1938年开辟的西南滇缅公路尤为重要。
广东失守后,香港积存的货物军火和物资,急需经过仰光由滇缅公路运送回国内,或者从越南入口。
百科知识精选新加坡抗日战争
简介新加坡抗日战争,是指在1940年代由于日本入侵新加坡而导致的新加坡人民抵抗日本的战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部分。
过程1941年底,日本攻占马来亚后,开始准备入侵新加坡。
新加坡当时和马来亚等东南亚国家一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驻有英国军队,不过新加坡当地居民以华人华侨为主。
面对日本的即将入侵,新加坡华人积极开展准备活动。
一些华人组织的“华侨抗日义勇军”成立后,正式成员人数达到数千,包括党员、工人、学生在内的新加坡各地人民。
12月30日,新加坡华侨的各派人士成立了“新加坡华侨抗敌后援会”,对“华侨抗日义勇军”的抗日行动进行资助。
1942年2月1日,日本开始进攻新加坡。
英军总司令部总司令珀西瓦尔随后宣布新加坡攻防战开始,并决定防守前线,驻新加坡的英军开始与日军交战。
与此同时,2月8日,千余名“华侨抗日义勇军”队员,在“保卫星洲”的口号下,由马来亚共产党党员林江石率领开往前线协助英军作战。
在新加坡的很多地方,例如裕廊前线、巴西班让沿海防线、武吉知马沿海海岸等地,义勇军都与日军展开了大规模的激战,曾多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而义勇军队员也有很大伤亡。
但英国由于以保卫遭受法西斯同盟德国侵略的本土为主,除1月下旬曾有少量从马来亚退守的援军抵达新加坡外,并没有向驻新加坡的英军提供其它任何实质上的军事援助,造成防守新加坡的力量势单力孤。
再加上由于训练和装备等问题,新加坡英军节节败退。
在多次败于日军后,英军总司令部决定投降。
由于此时“华侨抗日义勇军”仍在继续抗日,英军总司令部在投降后于2月13日下令解散“华侨抗日义勇军”。
2月15日,驻新加坡英军总司令珀西瓦尔中将亲自签署投降书,正式将新加坡的主权交给日本,英军则退出新加坡。
新加坡被日本占领后,由于新加坡保卫战中“华侨抗日义勇军”坚持抗日,再加上此前新加坡华人对中国抗日战争的援助(例如新加坡的南洋机工曾在中国接受军事训练,然后派往滇缅公路服役,与中国国内机工共同抗日等),日军对新加坡抗日的华人进行了许多报复和整肃,尤其是杀害了许多义勇军队员。
东南亚广西籍华侨在抗日战争中的卓越贡献
要 的贡献 。 同时 , 们 发扬爱 国主义精 神 , 刻 他 时 关注 着祖 国 的命运 ,为祖 国的强 盛 和 民族 的振 兴殚 精竭 虑 。抗 日战争 中 ,东南 亚 广西 籍华 侨
和其 他 省籍 的海 外侨 胞一 样与 祖 国人 民 同心 同
容 : 门 富商 巨贾 , 名 不吝 金钱 ; 下层小 贩 劳工 , 尽
倾血汗。 他们 同仇 敌 忾 , 作祖 国的海 外 经济后 誓 盾, 体现 了极 高 的爱 国 主义热 情 。
东南 亚 广西 籍华 侨捐 款 济物 的形 式 多种 多 样, 比如话 剧 、 赛等 的“ 球 表演 捐 ” 货 物 、 品等 , 药 “ 特捐 ” 学生卖 花筹 款 活 动等 。 以马来 西 亚华 或 侨 为例 。 战 爆发 伊始 , 胞梁 砺 金 电邀 各 埠侨 抗 侨 领 赴吉 隆 坡 的 广 西会 馆 共 商 救 国募 捐 大 计 , 同 时, 梁亲 自不 辞辛 苦赴 各 地发 动华 人 , 拳拳 之 心
团结 的胜 利 ,是包 括 海外 侨胞在 内的抗 日民族 统 一 战线 的胜利 。 西籍 华侨遍 居 海外 , 其是 广 尤 越南 、 新加 坡 、 马来 西亚 、 印度 尼西 亚 、 缅甸 等 东
南亚地区, 为居 住 国的经 济 、 会 发展 作 出了重 社
慷 慨解 囊 ,捐 款济 物 。 当时 的捐济 活动 令 人动
维普资讯
东南亚纵横 A O N O T E S SA R U D S U H A T A I
2 0I 0 7 J
东南 广 籍 侨在 战 中 卓 献 亚 西 华 抗日 争 的 越贡
杨 建 党※
Th ma k b e De o o f Gu n x ’ e s a Ch n s e Re r a l v t n o a g i S Ov r e s i i ee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战时期在东南亚抗击日寇的“华侨兵”1942年12月8日,日本袭击美国珍珠港海军基地,挑起太平洋战争;同时大举南下,进犯、占领东南亚各国。
英、法、荷兰守军闻风丧胆,节节败退,很快就相继宣布投降。
在日寇铁蹄的践踏下,东南亚华侨已经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公开进行支援祖国的抗日救亡运动。
那些曾经领导华侨从事抗日救国活动的华侨社团领袖及其骨干人物,有的被迫流亡,有的被日寇逮捕投入集中营,有的惨遭杀害。
整个东南亚笼罩在日本法西斯制造的血腥恐怖之中。
东南亚华侨为了保卫自己生存的家园,同当地人民同仇敌忾,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投身当地的抗日军事武装,开展游击战争,或秘密配合盟军进行情报搜集活动和联络工作。
下面介绍在东南亚浴血抗击日寇的几支“华侨兵”军事武装。
星华抗日义勇军星华抗日义勇军从是由马来亚共产党倡导、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的、战斗员全部由“华侨兵”组成的抗日军事武装,兵力有1300人。
1941年12月8日,日寇入侵马来亚,在哥打?Q鲁登陆,以破竹之势进击英军,新加坡形势十分危急。
英国政府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应允侨团各界人士的要求,协议承?J马来亚共产党的合法地位,释放被囚禁的政治犯,接受了马共武装民众参与抗日的主张。
于是,由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出面,组织了一支战斗员完全为当地华侨的星华抗日义勇军。
英方派达理上校担任义勇军司令,但不允许义勇军作为独立的战斗部队进行编制,不承认马共在义勇军中的领导地位,不发给正规军服,只配给少量的落后武器,却要求他们开赴前线,参加新加坡保卫战。
心系侨胞生命财产安危的侨领陈嘉庚先生对英当局此举十分反感。
他说:“英兵至少尚有五到七万人,何须派此绝未训练之华人往前线。
不但此一千人将就死地,敌人人境必因此多杀许多华侨。
英政府此举,最为狡猾残忍,实可痛心。
”(见《南侨回忆录》)星华抗日义勇军的成立,有个关键人物,就是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林江石。
他本名黄伯遂,又名老黑,原籍广东增城。
出身贫苦,年幼失学。
打工之余刻苦学习,自修完中学课程,并通晓英文。
“七七事变”爆发后,热心参加当地侨界的抗日活动。
1934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1940年调任新加坡市委书记,为马共中央委员。
1941年3月因“参加非法活动”被英当局逮捕投入监狱。
日寇南侵后,才于1941年12月底被释放,立即被推举为新加坡华侨抗敌动员会民众武装部主任,全身心投入星华抗日义勇军的组织和领导工作。
1942年1月31日深夜,英军政治部长通过电话请林江石主任谈话,称:“柔佛英军已撤回星洲,柔佛长堤已炸断,明天新加坡保卫战将开始。
当局已决定死守星洲,至流尽最后一滴血。
星华义勇军应立即集中,开赴前线,协助当局保卫星洲。
”2月1日,林江石主任乃发布命令,将义勇军集中于设在南洋华侨师范学校的司令部,进行正式编队。
首先是编第一连,连长由英军官担任,按方言籍贯编了3个排,第1排为广府籍,第2排为潮州籍,第3排为客家籍。
随后又编了第2连、第3连、第4连……共编了7个连。
连队的党代表由民众武装部委派,名义是连队的政治指导员。
在编制队伍的同时,义勇军总部邀请一名中国的军官担任教官,进行操练。
2月4日,义勇军总部举行出征前的誓师大会。
林江石主任做了动员报告,达理上校也讲了话,各人民团体代表给予热情鼓励。
义勇军投入战斗以后,在丹绒百葛码头货仓中弹起火的救援中,在港口水道巡逻时对敌艇发动的突袭中,在增援守军阻击日军的战斗中……尽管准备简陋、缺乏实战经验,但战斗意志坚强,不怕苦不怕死,因此都有不俗的表现和可圈可点的战绩。
据《大战与南侨》中《星华义勇军总部报告抗敌经过》记载:“第二连奉命出发至裕廊前线,与敌血战4日,进攻几十次,给予敌方重大损害。
第三连防守巴丝班让沿海,初时敌数次登陆未遂,最后在大炮机枪和空军掩护下登陆,我军弹尽粮绝后退。
第四连第三排救援巴丝班让前线阵地,并援助第二连作战。
敌方利用马来人奸细及一部分投降印军作引导,由低空扫射,层层紧缩包围圈,并用大炮重机枪猛烈攻击。
我军被围得水泄不通,在弹尽粮绝之危急时,展开殊死战。
我军被围阵亡与伤害情形惨重,不得已由各阵地退出……”又据《新加坡简史》记载:“2月1日,义勇军集中,4日开赴前线。
……有的驻扎在前沿战略要地裕廊十八碑,面对新山;有的防守在新加坡要冲林厝港十九碑半;有的到巴丝班让十三碑和后港樟宜一带。
从5日至7日,裕廊和林厝港义勇军全歼敌橡皮艇30多艘,打沉日艇3艘。
8日晨,日军发动全线进攻,义勇军奋战一昼夜。
9日被围,退至武吉知马防线。
10日至11日,武吉知马争夺战炽热进行……”上述记载,可知义勇军“华侨兵”们当时所处的环境之险恶,战斗之惨烈,以及表现之英勇。
与星华抗日义勇军不畏强敌、浴血奋战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守卫新加坡的英军的懦弱、无能。
日寇入侵时,守卫新加坡的英军海陆空部队据日军方面报告有12万人,但他们缺乏守土之志,只经过一星期的战斗,便抛弃“死守星洲,至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诺言,向3万日军举白旗投降。
据日方发布消息,新加坡之战结束,成为日军俘虏的英军竟达73000人,其中竟有将级军官24名!新加坡沦陷前夕,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在华侨掩护下,辗转逃往印度尼西亚玛琅避难。
新加坡沦陷后,日军随即进行“大检证”,对所谓“敌性华侨”展开疯狂大屠杀。
星华抗日义勇军幸存的“华侨兵”,部分偷渡到马来亚,加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继续同日寇斗争。
林江石和一些战友未及撤离,匆匆转入“地下”同日寇周旋。
后来由于叛徒出卖,林江石和另外两位义勇军骨干不幸落入敌手,被日本宪兵队施予酷刑,折磨至死,遗骸不知所终。
身陷囹圄时,他曾作一首七言绝句:“奋身投入血阵中,遍体鳞伤碧血红,手无寸铁难言勇,昔年威武逝如风。
”星华抗日义勇军是东南亚存在时间最短的抗日军事武装。
从1942年1月中旬筹建创立,到1942年2月13日宣布解散,一个来月,虽参加作战不过一星期,但其勇猛的战斗精神,却体现了新、马人民,特别是“华侨兵”坚决反对日本法西斯的坚定意志,不仅震撼了侵略者,也为战场上的英、澳、印军所钦佩,犹如一颗耀眼的流星划破黑暗的夜空,在东南亚华侨抗日史册上留下光辉的篇章。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马来亚人民抗日军是马来亚共产党创立和领导的、成员以“华侨兵”占多数的抗日军事武装。
其军旗为“红色大地三颗星”,三颗星代表华、马、印三大民族团结一致,驱逐日本法西斯出马来亚。
1941年12月,当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马来亚的危难时刻,马来亚共产党中央立即提出“行动起来,动员起来,抗日卫马”的口号,号召全体共产党员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在敌后组建抗日游击队,带领群众拿起武器,抗击日军,为保卫新、马而浴血奋战。
当地华侨一马当先,踊跃参加,慷慨赴难,奋勇抗敌。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共拥有8个独立队。
第1独立队于1942年1月1日宣布成立,活动地点主要在雪兰莪州。
相继成立的其他独立队,活动地点分别为:第2独立队主要在森美兰州,第3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北部,第4独立队主要在柔佛州南部,第5独立队主要在霹雳州,第6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西部,第7独立队主要在彭亨州东部和丁加奴州,第8独立队主要在吉打州和玻璃市州。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始终把政治思想教育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它从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每个成员都明白自己为之奋斗的目标是:打倒日本法西斯,争取马来亚的民族解放。
军中建立了党代表制度,军队中的骨干都是共产党员。
它有着严明的纪律,各独立队成立时,都参照中国红军和八路军新四军的做法,制定“X大纪律X项注意”。
在1943年2月马共中央召开的执委会上,统一规定为“四大纪律十项注意”。
“四大纪律”为:绝对服从指挥,严守军事秘密,没收敌产归公,爱护群众利益。
“十项注意”为:态度要和蔼,买卖要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内务要整洁,肮脏要打扫,不打骂俘虏,不调戏妇女,大便上厕所,洗澡避女人。
近代马来亚人民没有经历过武装斗争,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建立以后,只能借鉴外国人民、特别是中国人民的武装斗争经验,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经过3年8个月的斗争实践,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战术原则,即“坚决、主动、灵活、积极”。
就是说:行动要坚决,作战要主动,战术要灵活,态度要积极。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化整为零,化零为整”“敌进我退,敌驻我扰”……它实际上是中国人民军队游击战术在马来亚的具体运用。
终于使它在斗争中发展壮大,屡屡克敌制胜,成为一支拖不垮打不烂的坚强队伍。
人民抗日军中的华侨兵,表现极为突出,深受广大指战员和人民群众拥戴。
例如人民抗日军司令部第一任党代表,就是1938年加入马共的华侨许庆彪。
他既有火一般的革命热情,又有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团结同志,忘我工作。
他在第1独立队成立的半年多时间里,将这支部队初步建成一支有战斗力的抗日武装,并使人员扩大了两倍多,同时开辟了一个相当广阔的革命根据地,使坚持和发展游击战争有了可靠的基地。
1942年9月1日,他在同敌人的搏斗中英勇献身,年仅21岁。
抗日军第1独立队的创立和战斗业绩,传遍了全马四面八方,强有力地鼓舞了各州人民的抗日热情。
还有不少华族马共成员,由于信仰坚定、作战勇敢,而且富有组织能力,因而成为党的领导人和军队的指挥员。
例如曾参与筹建和领导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6独立队和第7独立队的张凌云(又名小张、章德庆、烽云),获选为马共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
他根据亲身经历撰写的《西彭亨的抗日烽火》《红旗漫卷东海岸――记马来亚人民抗日军第7独立队》和《抗日时期我党我军在吉兰丹的光辉业绩》,不仅是马共领导各族人民抗战的珍贵史料,而且为无数浴血奋战的人民英雄和献出宝贵生命的先烈们,竖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又如吴一石(又名吴清奇、亚斯),先后担任人民抗日军中的党代表、司令部政治部主任、雪兰莪州州委宣传部长。
他根据自己战斗经?v回忆撰写的《雪兰莪的抗日武装斗争》,真实记录了马共领导全马人民英勇抗战以及人民抗日军第1独立队创建和成长的光辉历程,而且披露了雪兰莪州抗战期间发生的几桩重大事件,成为马共和人民抗日军的重要历史文献。
1947年5月出任马来亚共产党总书记的华人陈平(1922-2013),原名王文华,祖籍福建福清。
1922年出生于霹雳州实兆远镇,1940年加入马来亚共产党。
1942年日寇入侵马来亚后,他加人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任马共霹雳州州委委员、州委书记等职,负责向马来亚人民抗日军和英军136部队提供给养。
1943年担任马共中央常委,兼军事高级指挥部成员,参与领导全国的抗日武装斗争。
马来亚人民抗日军不愧是马来亚人民反法西斯的中坚力量。
从开始报名参加集训的161人,依靠各族人民群众的支援,在斗争中不断发展壮大,共拥有8个独立队,总兵力达9000余人(加上后备队,总数约15000A)。
在3年零8个月的抗战期间,与敌寇作战340余次,毙伤敌军5000余人,本身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1000多名“华侨兵”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