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课件 人民版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顾炎武、王夫之 理学的内容,认
等人的思想主张; 识儒家思想的
明清儒学发展的 发展
影响
第25讲 百家争鸣及汉代儒学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一、百家争鸣 1.早期儒学 (1)孔子: ①提出“仁”与“礼”的学说,主张建立礼乐文明的社会。 ②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敬而远之。 ③开创中国古代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 ④开创了儒家学派,撰写《春秋》《诗》《书》等“六经”。 (2)孟子: ①提出道德规范有仁、义、礼、智四种。 ②提倡“仁政”学说。 ③提出了“君轻民贵”的思想。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3)荀子: ①强调“天行有常”。 ②指出人道有为,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③认为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2.老庄之学 (1)老子:“道”是世界根本;朴素的辩证法思想;幻想回到“小国寡民” 的社会。 (2)庄子:宣扬天道与自然无为;追求齐物。 (3)影响:老庄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 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2)过程: ①汉武帝初年,起用儒学之士。 ②董仲舒建议皇帝倡导儒学,实践德政等。 ③董仲舒的“一统”思想得到汉武帝的认可。 ④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使儒学地位开始提升。 (3)评价: ①消极:结束了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 的自由发展。 ②积极: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对于民族历史文化 的进步有积极意义。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
五年考题统 计
春秋战国时 期的百家争 鸣
2015 课标全 国Ⅱ,24 题
汉代儒学成 2014 课标全 为正统思想 国Ⅰ,25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及 其观点;百家 争鸣局面的 形成和影响
“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太学
1.趋势分析 本部分内容在高考 中,主客观题目都有。 高考对中国传统文化 主流思想的考查侧重 于理解能力和知识迁 移运用能力,往往考 查同一时期东西方思 想的比较
专题十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 思想的演变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后世各种思想大都能从诸子百 家那里找到源头,此时儒家思想产生、发展;秦朝时期,儒家思想遭 受沉重打击;西汉时期,儒家思想经董仲舒改造,适应了当时加强中 央集权统治的需要,确立了正统地位,成为以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思想;宋明时期,儒家思想吸引了佛、道思想,发展到更具理论化 和思辨化的理学阶段,开创了儒学的新时代;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 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儒学出现了活跃的局面,对后世影响深 远。
——司马迁《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史料四 仲尼曰:“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左丘明《左传》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论从史出:
(1)根据史料一,概括春秋晚期中国经济领域出现的变化。
(2)根据史料二,概括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政治领域呈现的变化。
(3)史料三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阶级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史料四反映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文化教育发展演进呈现出)性质: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官立学校。 (2)意义: ①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②带动了民间积极向学的风气,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③改变了权贵垄断官位的情形,进一步推动了儒学的传播与发展。 4.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有利于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儒学也成为执政者奴化 臣民的工具。 (2)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 (3)导致从事科学技术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
专题导言 考纲考情
考纲展示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 儒学思想
五年考题统计 2014 课标全国 Ⅰ,26 题 2013 课标全国 Ⅰ,25 题 2012 课标全 国,27 题
2011 课标全 国,26 题
考点指向
命题趋势
2.备考指南
程朱理学;陆王心 熟悉春秋战国
学
时期诸子百家
的思想主张以
及董仲舒新儒
李贽、黄宗羲、 学的内涵、宋明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4.墨家思想 (1)主张“兼相爱、交相利”。 (2)提出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 主张。 (3)在认识论和逻辑学上的贡献突出。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二、汉代儒学 1.“焚书坑儒”批判 (1)背景: ①秦朝建立了专制主义政治体制。 ②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批评时政。 (2)影响: ①“焚书坑儒”是中国文化史上的浩劫。 ②文化氛围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 2.罢黜百家 (1)背景: ①“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专制主义政体大体定型。 ②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一二
3.法家思想 (1)李悝:主张用严酷的刑罚确立起新的政治秩序,加强君权。 (2)商鞅:根据军功定等级,奖励耕战,加强中央集权。 (3)韩非: ①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将“法”“术”“势”合一,将法家理论系统化。 ②主张加强君主集权、厉行赏罚、奖励耕战。 ③主张“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 (4)影响:对中国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乃至秦始皇统一全国起 到重大作用,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知识笔记 疑难禅释
归纳总结: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思想内涵看,融儒家、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为 一体。 (2)主张在政治思想方面实行“大一统”,强调君主权威,赋予君权 以神权色彩。 (3)在宣扬君权神授的同时,又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民本思想和 “仁政”思想。 (4)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目的,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考点一
考点二
考点三
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局面 史料一 初税亩者,非公之去公亩而履亩十取一也,以公之与民 为已悉矣。
——《春秋谷梁传》 史料二 《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 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史料三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慎到、环渊之徒七十 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
样的趋势?
关闭
(1)提示:春秋晚期,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开始获得承认。 (2)提示:分封制走向崩溃,出现了诸侯争霸。 (3)提示:反映了士阶层活跃并受到重用。 (4)提示: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