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理化检验第一章

卫生理化检验第一章
卫生理化检验第一章

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

第一节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与意义

卫生理化检验定义:

运用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特别现代化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卫生理化检验意义:

1 、用来检验其监测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2 、可初步阐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3 、为制定各类卫生标准和采取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

1、根据研究领域分类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环境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

2、根据检验对象分

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空气检验、土壤与底质检验、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

3、根据检验的性质分类

监督检验、鉴定检验、委托检验

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前处理、样品分析、检验结果报告

(一)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代表性

整体的性质:均匀性或随机性:从一个仓库中,采集部分粮食进行分析,来说明该仓库存放的粮食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整体的某一特征:典型性:检验车间空气,目的是了解某作业某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和容器;

2密封、避光、防潮、防污染等;

3低温冷藏发,防止样品腐败,一般不加入防腐剂。

4严格认真的填写采样记录。

(二)样品分析前处理

由于样品的种类、形态各异,所含有的成分复杂,其中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也不同。因此许多样品不能直接用于检测分析,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

行预处理。

(三)样品分析

应根据检验的目的、检测项目,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由于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监督与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具体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种标准检验方法。

(四)检验结果的报告

对于任何一份样品的检验,最后都应发出规范的检验结果报告书。

第二节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

在日常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采样、样品前处理之后,就将开始进行分析。由于检验目的不同,样品的种类、状态、性质各异,选用的分析方法就各不相同。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感官检验、物理检查、化学分析和物理化学分析等。选择检验方法遵循的原则

1选用的方法应适用于被检样品的形状。

2测定方法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方法的灵敏度或最低检出浓度应满足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4根据被测成分含量范围选择分析方法。

5尽量避免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的试剂和方法。

6耗费低、节约人力。

一、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

?感官检测法

?物理检查法

?化学分析法

?物理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特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电导法

–极谱分析法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以待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吸附、分离、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具

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有机物分析;

–薄层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薄层色谱法:是将固定相均匀地涂布在光洁的玻璃板或金属板上形成薄层,将试样放在薄层上,再用流动相将试样展开分离,然后根据比移值定性,根据待测组分斑点大小或颜色深浅或其它方法定量。

气相色谱法:是一种灵敏、快速、准确的现代色谱分析方法;是以气体为流动相,固定相装填在玻璃管或金属管中,试样中待测组分经分离后,用检测器检测,并由记录仪记录成色谱图,然后根据保留值定性,由峰高或峰面积进行定量;气相色谱仪。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在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色谱分析法;采用高压泵输送液体流动相,并选用分离效果极高的固定相对待测组分进行分离,再结合其它检测技术进行定性定量;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速度快、测定灵敏度高、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

?光化学分析法:又称为光谱分析法,是以物质的光化学性质为基础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利用物质发射的辐射能或物质对辐射的吸收、散射、折射、衍射等性质。主要的分析方法有: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荧光分析法

–比浊法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利用物质的分子或离子对某一波长范围的光的吸收作用,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是历史悠久、应用最广泛的光化学分析法;具有仪器简单、操作方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较高、选择应用性较好,应用广泛的特点。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又称原子吸收光谱法;当特定波长光通过样品蒸气时,被待测元素的基态原子吸收,根据透射光强度减弱的程度,求得样品中待测元素含量;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干扰少,精密度好,应用范围广等特点。荧光分析法:是利用一定波长的紫外-可见光照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就会发射出特定波长和不同强度的可见光,从而对物质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

?比浊法:是利用光线照射浑浊液时,一部分光被微粒吸收,一部分被微粒散射,一部分光透过浑浊液,通过测定散射光或透过光的强度来定量

待测组分;分为:

–吸光度比浊法

–散射光比浊法

第三节样品前处理

样品前处理:又叫样品分析前的处理。是在在样品分析前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消除或减少干扰测定的各种因素。

?样品前处理的原则

1.完全分离不受损;

2.不引入被测组分和干扰组分;

3.不影响后续分析;

4.不用或少用试剂免杂质;

5.安全、简便、高效、设备全。

?样品前处理方法

一、有机质分解法

?有机质分解法——干法又称灰化法

在高温灼烧下使样品脱水、炭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挥发逸去,剩下的无机物用盐酸溶解后供测定用。

分三个步骤:炭化→灰化→溶解

适用于:Pb、Cu、Zn、Cr、Fe等金属元素

不适用:As、Hg

方法简单、设备试剂少、实用性强,但易造成残留损失。

?有机质分解法——湿法

在强酸性和加热沸腾的条件下,使样品中的有机化合物被强氧化剂氧化,其化学结构被破坏,将待测元素释放出来。

常用消化方法:

1.硫酸高温催化法

2.硝酸-硫酸法

3.硝酸-高氯酸法

?硝酸-硫酸法

消化操作技术:

1敞口消化法

2回流消化法

3冷消化法

4密封管消化法

5微波消解法

二、提取法

?提取法——浸渍法

原理:利用液体溶剂浸泡固体样品,将其中要分离的组分溶解,以达到提取分离的目的。

常用溶剂:水、酸性水溶液、碱性水溶液

缺点:1. 样品组分溶解扩散需要有一个过程才能最终达到平衡状态,需要重复几次。

2. 样品中的杂质也会同时被浸出,检测前需要净化。

分类:冷浸法、回流提取法。

冷浸法:固体样品粉碎,放入溶剂中混匀,振摇30min后静置,倾出或过滤出溶液,重复2-3次,合并溶液供后续测定操作。

回流提取法:采用回流提取装置,当提取过程需要加热时,为避免挥发性组分和溶剂的挥发损失,采用回流装置,即利用蒸馏烧瓶和冷凝管作为提取一起,通过水加热回流,以保证样品中要分离的组分被溶剂充分溶解提取。提取效率高、不适用于受热易分解的组分。

?提取法——萃取法

利用液体萃取剂来提取与它互不相容或部分相溶的液体样品中的组分。

基本原理:分配定律,在恒温恒压下,互补形容或部分形容的两种溶液,在彼此达到平衡时分为两层,溶质以一定的浓度比溶解分配在两液层中。溶质在两液层中分配的浓度比,称之为分配比(D)。

提高萃取效果的方法:

1选择合适的萃取剂。该溶剂对被提取的组分的分配比D越大,萃取效率越高。

2增加使用有机溶剂的体积。但是由于萃取剂费用较高,而且使用次数较多,因此一般萃取剂的体积为样品溶液体积的相等或为其一半。

3增加萃取次数。N越大Mn越小,萃取效果也就越高。但过多地增加萃取次数,是工作量增加,也会增加操作误差。

?提取法——固相萃取法

固相萃取法又称液-固萃取法,是20-70年代才发展起来的样品前处理。是利用某些大分子颗粒,通过吸附、分配或离子交换等作用,将待测的有机组分截留在柱子上,经过洗涤后再用少量溶剂洗脱下来,起到分离和弄浓缩的作用。

三、挥发分离法

挥发分离法是利用物质挥发性的差别,在常温或低温加热下,使样品中易挥发的组分与不挥发的组分分离的方法。既可以用于被测组分的分离,也可以用于除去干扰组分。

方法有:气化法、蒸发法、蒸馏法、升华法、顶空法等。

?挥发分离法——气化法

气化法是利用被测物质在常温下所具有的挥发性,与不挥发的干扰组分分离的方法。通常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使待测组分形成低沸点的单质或化合物,从样品溶液中逸出供分析测定。

Eg:SnCL

2+HgCL

2

→SnCL

2

+Hg

低沸点化合物中最常见的是氢化物,因此可以用化学方法将待测组分转变成气态的氢化物。

Eg: S2-+2H+→H

2

S

?挥发分离法——蒸发法

蒸发法是在低温加热的条件下使挥发性组分气化逸出,达到分离的目的。当样品中含有受热易分解的组分时,通过减压变可以再更低的温度,甚至室温下是挥发性组分气化。

Eg: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挥发分离法——蒸馏法

在较高温度下,利用蒸馏装置,将样品中具有挥发性或经处理后具有挥发性的组分更完全地蒸馏出来。借助蒸馏装置,将具挥发性的组分与水或其他溶剂一起释放出来,然后再冷凝成液体或被吸收液吸收。分:直接蒸馏法、水蒸气蒸馏法、减压蒸馏法。

?挥发分离法——顶空法

顶空法是利用待测组分的挥发性,而干扰成分不具挥发性,实现被测组分与干扰组分分离。在密闭的容器中,通过适当加温或结合通入氮气的方法使其从样品溶液中挥发出来,在进行测定。分:静态顶空法、动态顶空法

第四节检测报告

?一.检测结果的表示方法

? 1.通用的物理单位常表示为

?温度℃、气压Pa或kPa、风速m/s

? 2.水质结果多用质量浓度mg/L.

? 3.固体样品常用质量分数或质量百分含量。

? 4.液体样品可用质量浓度或质量百分浓度。

?二.检测报告书的格式

?封面、首页、附页、说明四个部分组成。

?封面:检测报告编号、样品名称、检验受理号、检验类型、检测单位名称、报告日期等。

?首页:样品一般情况、检测依据和项目、检验结论、有关人员签字等。

?附页:检测项目、标准值、检测值、评价等。

?说明:对检测报告书的效力、用途等情况作出备注性说明。?卫生理化检验作业

?1、学习卫生理化检验技术的意义?

?2、样品前处理方法有哪些?

?3、检测报告书的格式?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

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 业-副高级 导读:本文卫生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理化检验技术专业——副高级) 一、专业知识 1、本专业知识 (1)全面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仪器分析中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基本原理、基本构造和基本操作及维护; (3)掌握本专业常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和质量控制; (4)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技术; (5)全面掌握本专业常用的卫生和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6)能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于本专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 2、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对理化检测的要求;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常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4)掌握计量认证及其它资质认证的知识; (5)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具备独立完成本专业主要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并有一定的改进和研究检测方法的能力; 2、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有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判定依据的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3、基本掌握现场调查的基本方法,具有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的运行能力; 4、掌握常见样品的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等; 5、掌握实验室的常用仪器的操作方法、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以及维护保养等; 6、掌握理化检验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7、能发现和解决本专业理化检测中的疑难问题。 三、学科新进展 1、基本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不断吸取理化检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应用于本专业。 附:本专业主要内容 1、空气(包括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室和环境等)质量检验 2、水(水源水、饮用水)质量检验 3、土壤(含固体废弃物)卫生质量检验 4、食品卫生与营养成分检验 5、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及其代谢物和反应物的检验 6、化学品卫生理化检验

浅谈卫生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浅谈卫生理化检验中的质量控制 发表时间:2018-05-18T15:34:49.757Z 来源:《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6期作者:张鹏[导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 天津市宁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理化检验科 301500 摘要:目的探讨检验机构理化检验质量保证的方法和措施,把误差控制在容许的范围内,确保检测数据和结果的客观性、真实性和可靠性。方法通过对获得资质认定的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进行审核,系统的开展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积极参加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结果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做好检验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才能为社会提供公正、可靠的数据。结论领导的重视,相关人员的努力,实验室检验人员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不断提高,人才的培养和仪器设备的持续更新,是检测结果客观公正、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实验室;质量控制;方法;检验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健康意识的不断增强,食品安全、饮水安全等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并获得质量监督检验资质认定,允许向社会提供公正数据的卫生服务机构,承担的责任和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要求我们在向社会和政府部门提供公正数据的同时,必须加强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理化检验工作作为卫生检验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检验过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标准物质、化学试剂、实验用水、样品的前处理过程、方法的选择、仪器设备、环境温湿度、人员的技术能力和经验以及后期的数据处理等因素,都会影响到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1],所以理化检验的质量控制是贯穿于整个检验分析过程的。 质量控制是指为将分析测试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限度内所采取的控制措施。笔者结合平时的工作经验,对理化检验中质量控制的理解以及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和阐述,具体内容如下。 1 质量管理体系 疾控中心实验室作为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检测机构,必须按照组织结构、工作程序、质量活动过程和各种资源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质量手册、程序文件、作业指导书、质量和技术记录四要素之间,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具有满足检验工作所需的各种仪器设备、设施,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是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的保证,也是提供准确、可靠检测数据的必要条件。 2 分析前的质量控制 2.1 人员和设备 实验室检测人员必须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2],定期派人员到上级技术部门进行专业培训,以提高检测人员的技术水平。实验室配备的检测设备,应能够满足所开展业务的要求,并对分析仪器进行定期维护保养[3]和周期性检定或校准,经检定或校准合格的仪器,实验室应当进行确认,仪器参数必须满足检测方法的要求;并且要在两次检定(校准)之间做一次期间核查,应选择国家计量检定规程中的主要检定项目,如:检出限、准确度、测量重复性、标准曲线线性等技术指标。 2.2 实验用水 理化检验根据检测对象不同,实验用水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一般试验用纯水满足《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5]GB/T 6682-2008中一级或二级水的规定,并且尽可能使用新制备的纯水。使用合格的纯水机制水,也必须定期维护,及时更换滤芯等过滤装置,以保证试剂的配置和实验的顺利进行。 2.3 标准(基准)物质和化学试剂 标准物质必须能够溯源至国家计量基准,并且有标准物质证书,在证书给定的有效期内使用,以保证标准物质的可靠性。理化检验需要大量的化学试剂,必须从具备资质的生产厂家购买贴有试剂级别标签的化学试剂,还要注意试剂的纯度是否满足检验要求[4]。根据方法对试剂要求,选择色谱纯、优级纯或者分析纯的试剂。对于一些要求质谱检测的项目,应当考虑购买进口的硝酸、乙腈等无机或有机试剂,以保证试剂空白满足方法检出限的要求。还要注意不同标准物质和化学试剂的存放条件,如低温、避光等保存方式,有的试剂还需临用现配。 2.4 环境因素 实验室的温湿度、气压、通风、照明、洁净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影响到样品的分析结果,特别是对仪器分析的影响比较大,会导致检测结果误差的增大,所以要对实验室的环境条件进行监测、记录和控制。并且实验室要合理的布局,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干扰要进行有效地隔离,以消除环境因素的影响[6],尽最大可能减小对实验结果造成的误差。 2.5 方法的选择 方法的选择是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实验室优先选择现行有效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 2.6 样品采集 采集的样品要有代表性,采集的样品量能满足实验室检测的要求,同一批样品至少三份,供初检、复检、备检用,并且样品的流转环节要有唯一性标示。 3 分析过程中的质量控制 通过在检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可显著提升卫生检验的准确性[7]。 3.1 试剂的配置,样品的制备和前处理过程中,要注意准确称量、严格操作、认真记录,防止交叉污染。 3.2 滴定操作的质量控制:临近终点时应缓慢、少量多次滴定,以免滴定过量。 3.3 室内质量控制由实验室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设计的质量控制系统,对本实验室的工作进行质量监测和评价,保证检测数据的可靠性[8-9]。具体有以下方法: 3.3.1空白实验:可消除或减少由室内环境因素、试剂、蒸馏水等所造成的系统误差。

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分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医疗事业的发展,卫生检查工作已成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基本职能,目前,在卫生防疫的各项内容中,卫生检验已经成为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以及卫生监督工作顺利开展的助力器,为疾病防控中心提供了科学的数据,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各项工作能够科学严谨的进行。在卫生检查中,理化检查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为卫生检查带来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挑战。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近年来,卫生检验作为疾病预防控制的基本组成部分,对卫生防疫的各项工作起着主导的作用,卫生检查能够带来准确的数据,不仅指导疾病预防控制,而且能够提供可靠的理论支撑,同时,在卫生检验工作中,应用理化检验能够为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提供新的技术,促进了各项工作有序的发展。因此,卫生理化检验能力的提高成为当前卫生检查工作中的重点。本文将对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进行讨论,现综述如下。 1、卫生检验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类越来越关注食品安全问题[1]。近年来,一些不法商贩为了获得利益,大量的滥用农药、兽药以及食品添加剂,导致食品中混入大量的化学物质,这对人类的饮食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因此,食品安全已经成为全球最受关注的问题。我国在2009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保障了人们的食品安全。因此,为了能够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就需要增强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控制能力,提高食品理化检验水平,主要采取的措施有(1)对食源性疾病进行防控,从根源上控制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入侵,通过检测,为食品安全提供可靠的信息。(2)对各种新

医学检验技术——《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毕节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医学检验技术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技术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由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和实践两大部分组成,其中理化检验理论知识包括绪论、水、食品、空气、化妆品、生物材料、土壤与底质的检验等十八个项目,实践内容包括卫生理化检验技术中常用仪器设备的参观与使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1.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改性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主导,以解决基层医学检验岗位实际问题为引领,以基层实际应用技能为主线,坚持“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的基本原则,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2.以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为根本,以理化检验项目理论知识培养为重点。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和实践技能训练帮助学生开阔视野、激活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增强教材可读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三)课程设计思路 以医学检验技术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2016版(学校)为纲领,以学生认知规律为导向,以课程培养目标为依据,根据专业岗位的实际需求,结合农村医学检验工作的特点和学生实际,内容上做到“宁宽勿深”,深入浅出,重视图、表的合理应用,变难为易、化繁为简,体现“实用为本,够用为度''的特点,构建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和适用性相结合的《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教材体系。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通过对卫生理化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一般实践仪器的辨识的训练,掌握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将理论知识与技能应用到检验专业工作实践中去,从而达到职业学校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的目的,提高解决卫生检验工作中常常会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1 本课程总学时18学时。其中,理论14学时,实践4学时。除此之外,本门课程的每堂课均应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掌握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各类样品常见成分的检测。2.熟悉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临床检验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及其他检验与监督中的应用。 (二)技能教学目标 通过各章节的沟通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方法和理论的理解,并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

浅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浅析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预防控制中的作用 发表时间:2016-04-22T15:14:28.283Z 来源:《医师在线》2015年12月第23期供稿作者:汪锋 [导读]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在卫生改革进程中,卫生防疫站逐步发展为疾病控制中心,而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理化检验。 汪锋 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疾控中心 225000 【摘要】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检验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相关调查与实践可知,其在相关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其引起重视。本文结合作者的工作实践及相关调查,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展开相关论述。 【关键词】卫生理化检验;疾病预防;控制;作用 随着国内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疾病的发生率也都得到了提高,这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因此,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相应措施对各种疾病进行有效预防和控制,本研究主要就卫生理化检验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的作用作以下分析,以此为疾病预防及控制工作提供相关参考。 1我国卫生理化检验必要性的分析 在卫生改革进程中,卫生防疫站逐步发展为疾病控制中心,而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内容之一就是理化检验。近年来,疾病防控中心的工作职责也在发展变化,过去主要根据监督实施检验,现在则必须要真正掌握各种科学技术才能顺利开展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疾病防控中心一定要不断增加理化检验水平,全面掌握理化检验相关专业知识及技术,促进监测范围的扩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占据主动地位,发挥良好的疾病防控作用。随着“毒大米、“瘦肉精”事件的频繁发生,餐桌污染问题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社会话题之一,大家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一方面,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放心食品”也被不断评出,很难让广大人民群众放心。面对这些形势,国务院对于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开始大幅提高,国家经贸委等相关部门也开始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重点管理项目。 2卫生理化检验的主要任务分析 随着卫生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我国疾病防控中心在卫生部 112 号文件的指导下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工作职责,首先,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卫生行政部门分配的各项疾病防控工作,完成相关疾病预防控制人物;其次,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与公共卫生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最后,疾控中心必须要负责与公共卫生事业相关的各项技术研究工作,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要创造良好的技术条件,为卫生监督机构的工作开展提供支持,确保各项中毒应急任务等够得到顺利完成,另外,也要重视对外技术服务。技术支持说起来容易,在实施过程中其实相当困难,技术支持方很有可能会由支持者转变成为被告,因此,我们一定要不断改进相关技术,严格遵循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尽量防止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 3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3.1 食品理化检验及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生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和重视,同时也给我们的疾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必须要尽量保证食品生产质量符合国际标准,引导国家以及各大企业更好地应对入世挑战,积极研究新型技术和方法,完善相关管理制定及标准,更好地服务企业;其次,必须要针对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内容,例如毒大米、瘦肉精以及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找出科学有效的解决方法,提高食品安全理化检验工作有效性,达到良好的疾病预防控制目的。 3.2 环境理化检验及作用 首先,针对水质中包含的有机污染物、农药成分以及氯消毒副产物等,必须加强理化检验力度;其次,针对化妆品内包含的激素、氢醌以及苯酚等成分进行检验,检验产品中是否包含一些紫外吸收剂或者抗氧化剂等有害物质;最后,针对油气等涂料,检验其是否存在有机物挥发,是否包含邻苯二甲酸酯,同时还要针对木质板材加强甲醛检验。通过加强环境理化检验能够保证生产生活环境安全,避免严重的环境污染,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创造良好条件。 3.3 职业卫生理化检验及作用 职业病防治法发布以后,必须要不断加强职业病相关检测工作过,针对职业病的理化检验不但包括检测项目准备,同时还包括各种监测途径的准备,理化检验具备较大难度,首先,过去对于这方面内容的检测缺乏良好的工作基础,其次,由于化合物在种类上十分繁复和复杂,而且化合物数量正在逐年激增,每天新增的化合物大概就有两万种之多,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经常见到的化合物也有近十万,给理化检验工作带来更大困难和挑战。现阶段,传统的理化检验项目已经很难满足职业病卫生理化检验的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对职业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积极引进先进检验设备,掌握科学的检验方法和技术,提高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更好地完成疾病防控任务。职业病防治是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有效的职业卫生理化检验能够避免职业病的频发,提高疾病防控工作的有效性。4结语 总之,卫生理化检验技术在疾病的预防及控制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循相关规范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使检测结果更加准确、科学,从而才能促进相关疾病的预防控制工作的顺利开展。 参考文献: [1]黄永亮.陈志强.乐业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现状分析[J].当代医学,2011,(24):102-103. [2]任艳梅.理化检验质量控制考核中有关技术探析[J].中国保健营养(上旬刊),2013,(8):151-152. [3]苏辉耀.疾控中心卫生理化实验室分析质量保证和对策[J].海峡预防医学杂志,2011,(2):114-115.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理化检验技术考试用书

2015年医学高级职称理化检验技术考试用书 更多题型,题库请到《天宇考王》官网免费下载: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6129785.html, 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1080道。 一、专业知识 (一)本专业知识 (1)全面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仪器分析中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原理、基本构造和操作及维护。 (3)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和质量控制。 (4)全面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技术。 (5)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卫生和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6)能熟练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于本专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 (二)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所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4)掌握计量认证及其它资质认证的知识; (5)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具备独立完成和指导本专业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并有改进和研究检测方法的能力; 2、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判定依据的正确的建议和意见; 3、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具有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的设计和运行能力; 4、全面掌握样品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等; 5、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以及维护保养等; 6、熟练掌握理化检验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7、能发现和解决本专业理化检测中的疑难问题,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科新进展 1、应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不断吸取理化检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应用于本专业。 附:本专业主要内容 1、空气(包括工作场所、公共场所、居室和环境等)质量检验 2、水(水源水、饮用水)质量检验 3、土壤(含固体废弃物)卫生质量检验 4、食品卫生与营养成分检验 5、人体生物材料中有害有毒物质及其代谢物和反应物的检验 6、化学品卫生理化检验 7、化妆品卫生质量检验 8、健康相关产品卫生理化检验 9、其他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开创单机版,手机版,网页版三位一体多平台学习模式。

(完整版)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期末复习

第一部分:水质理化检验 1、水污染定义: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给各种水体环境带来杂质,当这些杂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水质变化,给人类环境和水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就称水污染。 2、污染源的类型: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都叫做污染源。可分为自然和人为两大类。 3、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各种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由此可判断水质的优劣和是否符合要求。 第一节、三氮的测定 NH3-N、NO2-- N、NO3--N总称为三氮,主要来自含氮有机物和粪便污染,以及特殊工业污水。随着无机化作用的进行,水中有机氮化合物不断减少,微生物的营养素不断减少,水中致病性微生物也逐渐减少,因此三氮的含量多少常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以及自净能力的指标。 无机化作用:水中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氧气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过程。NH3 (NH4+) →NO2-→NO3- + - - 新近(污染情况水体自净能力) - + - 不久 - - + 很久 + + + 连续 一、NH3-N 氨氮在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NH4+ 和NH3。一般要求饮用水中的氨氮不得超过 0.02mg/L。 1、纳氏试剂比色法 (1)原理:在碱性溶液中氨与纳氏试剂碘化汞钾生成棕黄色的碘化氧汞胺,反应产物在15-30分钟内稳定,颜色深浅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 (2)特点:本法是用于无色透明、氨氮含量较高的水样,本法准确、操作简便、但抗干扰能力差。 2、样品前处理--蒸馏法 a.原理:利用在碱性条件下NH3易挥发,通过蒸馏使其与水中共存成分分离而消除干扰,再进行比色法检测。 b.特点:本法可分析有色浑浊干扰成分多的水样,也可用来分析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操作:加热蒸馏,稀酸溶液做吸收液。 水样调至中性 水样(25.0ml)标准系列 ↓+水至25ml ↓+酒石酸钾钠 ↓+纳氏试剂 混匀,放置15分钟,比色测定 d.注意事项:a采样后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加硫酸使PH1.5~2于4℃下保存.b余氯加Na2S2O3除去。c水硬( Ca2+Mg2+)加酒石酸钾钠溶液络合。d蒸馏时PH应为7.4,加缓冲溶液。e加入标准溶液后即加水稀释混匀,再加其它试剂,防止生成沉淀。f测定时,避免在同一环境内使用浓氨水。 e.计算:

卫生理化检验 已整理

B比重(specific gravity):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B饱和差:在一定气温下,空气的最大湿度与绝对湿度之差。饱和差越大,说明空气中还可容纳的水汽越多,人体蒸发散热越容易,单位与绝对湿度相同。 C粗蛋白:凯氏定氮法所测得的含氮量为食品的总氮量,如尿素、游离氨、生物碱、无机盐氮等,故由定氮法所得的蛋白质量成为粗蛋白。 C粗脂肪(crude fat):用有机溶剂将食品中的游离脂肪和脂溶性成分提取出来的混合物成为粗脂肪。 D动态配气法:精确控制流量将原料气和稀释气混匀,混合标准气连续不断由混合室流出作为标准气使用。E二次污染物:进入大气中的各种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作用下相互作用或与大气的正常组分反应形成物理或化学性质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 F风向频率:从某个方位吹来风的重复次数与各个方向吹来风的总次数的百分比。 G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G干燥法:将食品样品在95—105℃下加热烘烤或在减压下低温加热烘烤,用样品减失的质量表示水分。G过氧化值(peroside value):100g油脂氧化碘化钾生成碘的克数,以质量百分率表示。 H恒重:指前后两次烘烤称重,其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2mg) H挥发性盐基氮:指动物性食品在腐败过程中,由于酶及细菌的作用,使蛋白质分解产生的氨和胺(腐胺、尸胺、甲胺、二甲胺、三甲胺)等碱性含氮物质。此类物质在碱性溶液中具有挥发性,故称挥发性盐基氮。H化学耗氧量COD:在规定条件下,以强氧化剂(高锰酸钾或重铬酸钾)氧化水中的有机物,测得所消耗的氧量。 J绝对湿度:在一定气温下,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汽的质量 J静态配气法:在已知体积容器中准确加入一定量的气态或蒸气态的原料气,然后加入稀释气体混合均匀。L雷因许试法(Reinsch test):是利用金属铜在盐酸溶液中能使砷、汞、锑、铋等化合物还原成元素状态(生成合金)或生成铜的化合物,沉积于铜的表面,显不同的颜色和光泽,用于初步判断是否存在这些金属。 R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单质氧。若水中溶解氧较低,在不同程度上说明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可能性较大。测定方法:碘量法:原理 R日平均最高容许浓度:指任何一天多次测定的平均浓度的最高容许值。(防止产生慢性和潜在性危害) S酸价(acid value):衡量油脂酸败程度的指标,指中和1g油脂所消耗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S水体污染:污染物进入水体中,其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使水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变化,从而降低了水体的使用价值的现象。 S水体污染物:凡能造成水体的水质、生物、底质质量恶化的物质或能量。 S水体污染源:凡向水体排放或释放污染物的来源和场所。 S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变化,使水体可基本上或完全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S水中三氮:氨氮、亚硝酸盐氮、硝酸盐氮 S水的酸度: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的总量。构成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有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 S水的酸度:指水样中所有能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物质的总量。构成水酸度的物质主要有强酸、弱酸和强酸弱碱盐。 S生理饱和差:当气温与人体温度相同时,单位体积空气中还能容纳多少水汽。 X相对湿度:绝对湿度与最大湿度的比值。 Y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 Y余氯:加入氯经过一定时间的接触后,水中所剩余的氯。包括游离性余氯:Cl2、HClO、ClO-和化合性余氯:一氯胺(NH2Cl)、二氯胺(NHCl2)、三氯化氮。

卫生理化检验 第三章 样品预处理

第三章样品预处理 第一节样品预处理的意义 样品预处理(sample pretreatment)是通过溶解、分解、分离富集、浓缩纯化等手段,将样品转变成适于操作的状态。 一、卫生理化检验样品的特点 在卫生理化检验中,样品来源广泛,有空气、土壤、水、生物材料等;样品状态多样化,包括气态、液态、固态、胶体等各种状态;组成复杂,有无机物、有机物、而且存在的方式和化学结构有所不同;被测成分含量低,一般在ppm、ppb级甚至更低;干扰因素多,基体效应复杂,因而会出现一般分析化学中尚未出现的问题。 二、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样品预处理应达到以下目的:①浓缩被测组分,提高测定的精密度和准确度;②消除共存组分对测定的干扰;③通过生成衍生物等转化处理,提高被测组分的响应值;④样品更易保存和运输;⑤去处有害成分,保护仪器、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样品预处理的地位 1.需要时间长 一般卫生理化检验分析过程中耗时,样品采集6.0%;样品处理61.0%;分析测试6.0%;数据处理与报告结果27.0%。用于样品处理的时间是分析测试的10倍以上。 2.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大 样品处理对检验结果的影响比分析测试的影响大,许多情况下检验项目的精密度、准确度甚至检测限,由样品处理的方法和处理过程决定。 四、样品预处理的评价依据 目前,样品预处理方法多达数十种,但没有一种适合所有的不同样品或不同被测组分。即使同一被测物,如果样品所处环境不同,也需采用不同的预处理方式。因此要根据实际情况,统筹兼顾,从众多的方法中选出切实可行的预处理方法。 合理选择样品预处理的方法,一般按照以下原则评价:①有效去处干扰测定的组分;②被测组分的回收率高;③操作简便、省时;④避免使用贵重试剂和仪器、成本低。⑤避免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第二节经典预处理技术 一、样品的消化技术 消化(digestion)是指分解过程,在分析化学中一般指分解和氧化。消化产物是易于溶解的单质或氧化物,因此消化处理主要用于元素分析。 经典的样品消化技术分为干灰化法(dry ashing)和湿消化法(wet digestion)两大类。 (一)干灰化法 干灰化法是常用的无机化处理方法,用于破坏食品、土壤、生物材料和水样中的有机物。特点是方法简便、加入试剂种类少、有利于降低空白值。 1.高温分解法 (1)常压高温分解法:将经粉碎或匀浆的样品1~10g置于铂、镍、银或瓷坩锅中,先在100~150℃下干燥并炭化,再置于高温电炉中于450~500℃灼烧至样品灰分呈白色或浅灰色,经溶解、定容供分析测定。 样品的干灰化一般不需添加试剂。为了促进样品分解或抑制样品挥发损失,可在样品中

卫生理化检验学重点知识总结

卫生理化检验学 第一篇总论 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概述 1,精密度:是指对同一均匀试样的多次平等测量值之间的彼此符合程度,是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 2,准确度:是指测定值与真值之间一致程度。测定值与真值愈接近,误差就愈小,测定结果就愈准确。 第二章样品分析前的常用处理方法 1,无机化处理法定义,分类(湿消化法,干灰化法)(1)a,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是常用的样品无机化方法之一。通常是在适量的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做进一步的分析测定。b,方法特点:优点①分解有机物的速度快,所需时间短。②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缺点①在消化过程中产生大量的有害气体,操作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②由于消化初期,易产生大量泡沫,使样液外移。③消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的损失,因此需要操作人员随时照管。④由于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c, 消化的操作

技术:分为敞口消化法、回流消化法、冷消化法和密封罐消化法等。P16 (2)干灰化法:a,干化法的优缺点:优点:①, 基本不加或加入很少的试剂,因而有较低的空白值: ②, 能处理较多的样品;很多食品在灼烧后灰分少、体积小,故可加大称样量(可达10g左右),[在检测灵敏度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提高检出率;③,灰化法适用范围广,很多痕量元素的分析都可采用: ④, 灰化 操作简单,空白值最小;需要设备少,灰化过程中不需要人一直看守,可同时作其他实验准备工作,并适合做大批量样品的前处理,省时省事.缺点:①由于敞口灰化,温度又高,故容易造成被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②, 其次是坩埚材料对被测成分的吸留作用,由于高温灼烧使坩埚材料结构改变造成微小空穴,使某些被测 成分吸留于空穴中很难溶出,致使回收率降低: ③, 所需时间长。因此,在分析测定食品中痕量重金属时,一般多采用湿法消化。b,回收率的措施:①采取适宜的灰化温度(通常选用500~550 'C灰化2h或在600 'c灰化,一般不超过600 'c); ②加入助灰化剂; ③促进灰化和防止损失的措施。 2,待测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包括:⑴挥发法和蒸馏法(蒸馏法:通过加热蒸馏和水蒸气蒸馏,使样品中

卫生理化检验考试重点整理(预防医学专业)

考试题型:名词解释(5个)、填空(50空)、选择(28题)、简答(4题:水质、空气(1计算;1最小采气量)) 食品理化检验 绪论 总体(population):具有相同属性的被检验的食品的总和 样品(sample):从总体中抽出的作为总体的代表参加检验的一部分食品 采样方法:袋装样品按(袋数/2 )1/2进行抽样,固体样品采用“四分法”缩分 采样量:1.5Kg, 供检验、复查、备查用 保存原则:防止污染、防止腐败变质、稳定水分、固定待测成分 保存方法:净、密、冷、快 湿消化法:简称消化法,在适量的食品样品中加入硝酸、高氯酸、硫酸等氧化性强酸,结合加热来破坏有机物,有时还要加入一些氧化剂(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如硫酸铜、硫酸汞、二氧化硒等),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完全破坏样品中的有机物,使待测的无机成分释放出来,并形成各种不挥发的无机化合物,以便作进一步分析鉴定的方法。 优点:分解有机物速度快、所需时间短、加热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待测成分的挥发损失。 缺点:易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和泡沫,可能出现碳化引起待测成分损失,必须在通风橱中进行,需操作人员随时照管;试剂用量大,空白值有时较高 湿法中酸的性质比较:氧化性:高氯酸>硝酸>硫酸稳定性:硫酸>高氯酸>硝酸 干灰化法:简称灰化法或灼烧法,将样品放在坩埚中,在高温下灼烧使食品样品脱水,焦化,并在空气中氧的作用下,使有机物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其他气体而挥发,剩下无机物供分析测试用。 优点:能处理较多的样品,提高检出率;不加试剂,空白值较低;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省时省事。 缺点:敞口高温导致被测成分挥发;坩埚对被测成分的吸留致使某些成分的回收率低。 提高回收率的措施:①采取较适宜的灰化温度②加入助灰化剂③加酸加水,促进灰化。 感官检验:以人的感觉为依据,凭人的眼耳鼻舌身等感觉器官对食品的质量进行检验,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比重(specific gravity):现称相对密度,是物质的质量与同体积同温度下的纯水质量的比值。我国规定标准温度是20℃ 测定方法:酒精比重计、乳稠计、锤度计 第二章食品营养成分的测定 干燥法:将食品样品在95—105℃下加热烘烤或在减压下低温加热烘烤,用样品减失的质量表示水分。 测定食品中水分的方法:常见的有直接干燥法、间接干燥法和蒸馏法。 直接干燥法:烘烤时间一般为3—4h。恒重:指前后两次烘烤称重,其质量差不超过规定的毫克数(2mg)蒸馏法:有机溶剂:甲苯(bp 111℃)、二甲苯(bp 140℃);集水管的最小刻度为0.lml 凯氏定氮法 依据:①蛋白质中的氮含量较恒定,只要能准确测定食物中的含氮量,就可以推算出蛋白质的含量②多数蛋白质的平均含氮量为16%,即每克氮相当于6.25克蛋白质③食品中非蛋白氮微量 原理:①消化:硫酸(氧化剂)、硫酸钠(提高溶液沸点,加快消化速度)、硫酸铜(催化剂);②蒸馏和吸收;③滴定:用盐酸或硫酸标准溶液滴定被硼酸吸收的氨。 蛋白质含量(%)=C(V-V0)×0.014×F×100/S C—盐酸标准溶液浓度;V—样品消耗盐酸的体积;V0—空白消耗盐酸的体积;F—蛋白质换算因子(6.25);S—每份样品的质量;F=6.25 粗蛋白:凯氏定氮法所测得的含氮量为食品的总氮量,如尿素、游离氨、生物碱、无机盐氮等,故由定氮法所得的蛋白质量称为粗蛋白。 蒸馏的注意事项:①蒸馏瓶内加入数滴硫酸使蒸馏水呈酸性,防止水中微量氨挥发影响结果,并加数滴甲

卫生理化检验第一章

第一章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概述 第一节卫生理化检验的内容与意义 卫生理化检验定义: 运用物理、化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特别现代化的仪器分析理论与技术为手段,检测分析环境中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的物质种类和数量的一门技术性学科。 卫生理化检验意义: 1 、用来检验其监测对象是否符合相应的卫生标准。 2 、可初步阐明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因素对人体的影响程度。 3 、为制定各类卫生标准和采取卫生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卫生理化检验的分类: 1、根据研究领域分类 营养与食品卫生检验、环境卫生检验、劳动卫生检验 2、根据检验对象分 水质检验、食品检验、空气检验、土壤与底质检验、化妆品检验、生物材料检验 3、根据检验的性质分类 监督检验、鉴定检验、委托检验 卫生理化检验工作的一般程序: 样品采集、样品分析前处理、样品分析、检验结果报告 (一)样品采集的基本原则:代表性 整体的性质:均匀性或随机性:从一个仓库中,采集部分粮食进行分析,来说明该仓库存放的粮食是否符合食品卫生标准。 整体的某一特征:典型性:检验车间空气,目的是了解某作业某有害物质的污染程度以及对劳动者健康的影响。 样品采集注意事项 1合理选择采样仪器、设备和容器; 2密封、避光、防潮、防污染等; 3低温冷藏发,防止样品腐败,一般不加入防腐剂。 4严格认真的填写采样记录。 (二)样品分析前处理 由于样品的种类、形态各异,所含有的成分复杂,其中待测组分的存在形式也不同。因此许多样品不能直接用于检测分析,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进

行预处理。 (三)样品分析 应根据检验的目的、检测项目,结合实验室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对样品进行检测分析。由于卫生理化检验是卫生监督与执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具体检验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国家颁布的各种标准检验方法。 (四)检验结果的报告 对于任何一份样品的检验,最后都应发出规范的检验结果报告书。 第二节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 在日常的卫生理化检验工作中,采样、样品前处理之后,就将开始进行分析。由于检验目的不同,样品的种类、状态、性质各异,选用的分析方法就各不相同。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感官检验、物理检查、化学分析和物理化学分析等。选择检验方法遵循的原则 1选用的方法应适用于被检样品的形状。 2测定方法应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方法的灵敏度或最低检出浓度应满足卫生标准所规定的最高允许浓度。 4根据被测成分含量范围选择分析方法。 5尽量避免使用危害人体健康或污染环境的试剂和方法。 6耗费低、节约人力。 一、卫生理化检验常用分析方法 ?感官检测法 ?物理检查法 ?化学分析法 ?物理化学分析法 ?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物质的电化学特性为基础的分析方法。常用的方法有: –电位法 ?直接电位法 ?电位滴定法 –电导法 –极谱分析法 ?色谱法:又称层析法,以待测组分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中吸附、分离、离子交换或其它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具 有高灵敏度、高选择性、快速、应用范围广等优点;常用于有机物分析; –薄层色谱法

职称考试-理化检验技术职称考试-正高级

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参考资料 (理化检验技术专业——正高级) 一、专业知识 1、本专业知识 (1)全面掌握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卫生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仪器分析中本专业常用仪器的原理、基本构造和操作及维护。 (3)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检验方法的原理、操作和质量控制。 (4)全面掌握实验室基本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日常维护技术。 (5)全面掌握本专业所用的卫生和检测指标的卫生学意义。 (6)能熟练运用数理统计学方法于本专业的数据处理和统计; 2、相关专业知识 (1)掌握预防医学等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知识; (2)具有计算机应用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 (3)熟悉与本专业所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技术规范; (4)掌握计量认证及其它资质认证的知识; (5)熟悉实验室的安全措施。 二、专业实践能力 1、具备独立完成和指导本专业理化检验工作的能力,并有改进和研究检测方法的能力; 2、能对检测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能为公共卫生管理提供判定依据的正确

的建议和意见; 3、掌握现场调查的方法,具有现场采样和样品检测的设计和运行能力; 4、全面掌握样品采集、处理和测定方法等; 5、熟练掌握实验室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方法、故障的发现和排除、以及维护保养等; 6、熟练掌握理化检验中的质量保证措施; 7、能发现和解决本专业理化检测中的疑难问题,并有一定的创新能力。 三、学科新进展 1、应了解本专业和相关学科近年来的进展,掌握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2、不断吸取理化检测领域的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和新仪器设备,将相关学科的先进技术、方法和仪器等应用于本专业。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期末复习知识讲解

卫生理化检验技术-期 末复习

第一部分:水质理化检验 1、水污染定义:在人类的社会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下,给各种水体环境带来杂质,当这些杂质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发生水质变化,给人类环境和水的利用产生不良影响,就称水污染。 2、水质:水及其中杂质所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3、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各种水质指标表示水中杂质的种类和数量,由此可判断水质的优劣和是否符合要求。 第一节、三氮的测定 NH3-N、NO2-- N、NO3--N总称为三氮,主要来自含氮有机物和粪便污染,以及特殊工业污水。随着无机化作用的进行,水中有机氮化合物不断减少,微生物的营养素不断减少,水中致病性微生物也逐渐减少,因此三氮的含量多少常作为水体有机污染程度以及自净能力的指标。 无机化作用:水中复杂的含氮有机物在微生物和氧气的作用下转化为简单无机物的过程。 NH3 (NH4+) →NO2-→ NO3- + - - 新近(污染情况水体自净能力) - + - 不久 - - + 很久 + + + 连续 一、NH3-N 氨氮 氨氮在水中主要以两种形态存在NH4+ 和 NH3。一般要求饮用水中的氨氮不得超过0.02mg/L。

1、纳氏试剂比色法 (1)原理:在碱性溶液中氨与纳氏试剂碘化汞钾生成棕黄色的碘化氧汞胺,反应产物在15-30分钟内稳定,颜色深浅与氨氮的含量成正比。 (2)特点:本法是用于无色透明、氨氮含量较高的水样,本法准确、操作简便、但抗干扰能力差。 2、样品前处理--蒸馏法 a.原理:利用在碱性条件下NH3易挥发,通过蒸馏使其与水中共存成分分离而消除干扰,再进行比色法检测。 b.特点:本法可分析有色浑浊干扰成分多的水样,也可用来分析成分复杂的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 c.操作:加热蒸馏,稀酸溶液做吸收液。 水样调至中性 水样(25.0ml)标准系列 ↓+水至25ml ↓+酒石酸钾钠 ↓+纳氏试剂 混匀,放置15分钟,比色测定 d.注意事项:a采样后尽快分析。如需保存加硫酸使 PH1.5~2于4℃下保存.b 余氯加Na2S2O3除去。c水硬( Ca2+ Mg2+ )加酒石酸钾钠溶液络合。d蒸馏时PH应为7.4,加缓冲溶液。e加入标准溶液后即加水稀释混匀,再加其它试剂,防止生成沉淀。f测定时,避免在同一环境内使用浓氨水。

卫生专业资格考试理化检验技术

2009 年卫生专业资格考试—理化检验技术(主管技师)模拟试卷一及答案(专业知识)一、以下每一道考题下面有 A 、B、C、D、 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并 在答题卡上 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的方框涂黑。1.用冷原子吸收法测定汞是将哪一种形态的汞还原为金属汞 A. 二甲基汞 B. 有机汞 C. 乙基汞 D. 二价汞离子 E. 甲基汞 【答案】D 2. 用硝酸银滴定法,以铬酸钾作指示剂,测水中氯化物时,水样pH 应在什么范围 A. pH10?12 B. pH4?6 C. pH12 以上 D. pH7?10 E. pH2?4 【答案】D 3. 使用EDTA 法测定食物中钙时,在什么条件下用EDTA 进行滴定 A. pH4?6 B. pH6.8 C. pH8?10 D. pH12?14 E. pH10?12 【答案】D 4. 用HNO3-H2SO4!式消解法消解化妆品以测砷,下面的描述及注意事项中,哪些有原则性错误 A. 样品消解的终点是样品液澄清或微黄澄清 B. 样品消解达终点后,冷至室温,定容 C. 消解样品过程中,如发现样品液呈棕色,要及时添加硝酸,以防止样品炭化,否则会造成砷的损失 D. 消解前,如样品含有乙醇等有机溶剂,应先将其挥发至近干 E. 含有较多的甘油,消解时应特别注意安全

【答案】B 5. 下列各项对维生素B1 的荧光法检测原理,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 用酸性铁氰化钾将硫胺素氧化为具有黄绿色的荧光硫色素 B. 用碱性铁氰化钾将硫胺素氧化为具有红色的荧光物质 C. 用碱性铁氰化钾将硫胺素氧化为具有黄绿色的荧光硫色素 D. 用碱性铁氰化钾将硫胺素氧化为具有深蓝色的荧光硫色素 E. 用酸性铁氰化钾将硫胺素氧化为具有深蓝色的荧光脐色素 【答案】D 6. 在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容量因子值在什么范围内,色谱峰分离最好,保留时间较短 A. 1?5之间 B. 1?10之间 C. 1 ?4 之间 D. 1 ?2 之间 E. 1 ?3 之间 【答案】A 7. 测定生活饮用水中的氯仿、四氯化碳等有机卤化物,国标法规定用气相色谱法,须采用何种检测器 A.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B. 氮磷检测器 C. 热导检测器 D. 电子捕获检测器 E. 火焰光度检测器 【答案】D 8.皂膜流量计主要误差来源是时间的测量,因此要求皂膜有足够长的时间通过刻度区。皂膜上升的速 度不宜超过 A.4cm/s B.1 0cm/s C.8cm/s D.1 2cm/s E.1 6cm/s 【答案】A 9.气相色谱仪的火焰离子化检测器的温度如何选择 A. 在150 C以上 B. 比色谱柱温度高50 C并且在100 C以上 C. 比色谱柱温度高100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