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a1aa9e9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9a.png)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学校音乐教学对同学美学素养的培育至关重要,有助于提高同学的美感教育和审美鉴赏力量。
素养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越来越受到重视。
而学校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作为提高素养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不容忽视。
因此在学校音乐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合唱教学,值得我们去深思探讨。
一、学校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1.学校音乐科目长期以来始终都被学校忽视尽管音乐这门课程是学校必修课程之一。
但是在许多学校长期以来都不被重视。
特殊是在唯分数至上的教育背景下,音乐课程被其他科目所替代,这是最常见的状况。
那时在许多老师的眼中,音乐课程始终是无用的,由于那时的学校升入学校的考试中是不会考到的。
所以音乐课,有时候会被其他课程所替代。
或者音乐课会成为自习课,同学在音乐课中复习或者写其他科目的作业,这才是一种常态。
在为,分数教育至上的时代,音乐课程被认为是无用的。
因此在学校课程表支配里,每周几乎只有一周的音乐课程。
当学校不再重视,老师忽视的状况下,同学也就没有学习音乐课程的一种自觉性和习惯。
在这种状况下,几乎都没有音乐课程的状况下何谈教学效率的凹凸。
2.学校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老师的教学方法存在问题由于长期以来学校音乐课程被忽视,所以学校就没有更大的精力去为音乐课程的学习配备一些基础设施。
同学没有特地的音乐教室去学习,对于乐器的了解更是甚少。
因此,唱歌就成了音乐课程学习的主要学习方式。
大多数是在任课老师的带领下同学去唱歌来完成音乐课程的学习。
首先,音乐课程的学习应当是让同学了解一些基础的音乐学问,在此基础上,去学习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这些都是在以往的音乐课堂中被忽视的状况。
其次,再没有多媒体配备帮助教学的状况下。
大多数学校音乐老师不是很专业的音乐专业的老师。
因此它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有限的,不能教给同学更广泛和专业的音乐学问。
并且他们没有把握合理的音乐教学方法。
合唱作为音乐唱歌教学中最难的一种教学方法。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d9198c41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bc.png)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摘要】小学音乐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而合唱教学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激发学习兴趣,提升表现能力,促进情感交流。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倡导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广泛地应用合唱教学,将可以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与可能性。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可以在音乐领域得到提升,也可以在团队合作、自信心和表达能力等方面获得提升。
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合唱教学、团队合作意识、音乐素养、学习兴趣、表现能力、情感交流、重要意义、倡导更广泛应用。
1. 引言1.1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小学音乐教学在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音乐是一门艺术,既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又可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提高自身的表现能力和沟通能力。
音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放松自我的平台,减轻学业压力,净化心灵。
小学阶段是孩子们个体发展的重要时期,音乐教育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积极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学习音乐,学生可以培养自信、懂得尊重他人、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从而更好地融入集体生活。
音乐还可以激发学生对美的向往,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培养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和鉴赏能力。
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情感、审美和表达能力。
应该充分重视小学音乐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艺术天地,让他们在音乐的海洋中感受快乐,展现才华。
1.2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合唱教学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不仅可以锻炼自己的歌唱技巧,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在合唱演出中,每位学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需要和其他同学密切配合,共同完成一首歌曲的演唱。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https://img.taocdn.com/s3/m/504934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a0.png)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虽然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比如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学生参与度不高、课堂管理不够有效等。
有必要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以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000字】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深入分析该教学模式在学生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影响和作用。
通过对合唱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和研究,可以为改进和提升小学音乐教育质量提供参考。
本研究旨在发掘合唱教学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所起到的积极作用,探讨如何更好地利用合唱教学资源,完善小学音乐教育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通过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进行初探,可以为提升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情感表达能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希望通过本研究的开展,能够为小学音乐教育的改善和创新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2. 正文2.1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在学生身心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音乐表达能力。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学会合唱技巧,提高音乐感知和表达能力。
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在合唱过程中,学生需要相互协作,互相配合,培养团队意识和亲和力。
合唱也是一种集体的音乐表现形式,促使学生在演唱中学会倾听和借鉴他人,加强沟通交流。
合唱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自信心。
学生在合唱中能够感受到团体的力量,从而增强自信心和对音乐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意义在于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个人魅力。
2.2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实施方式1. 确定教学目标:在进行合唱教学前,教师需要明确教学目标,包括学生应该掌握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以及希望达到的表现效果。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https://img.taocdn.com/s3/m/c306c3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b1.png)
音乐课题《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目标与范围这项研究的目标是探索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学方法的有效性,重点在于如何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学习兴趣。
研究将涵盖不同的教学方法,包括传统教学法、游戏化教学、互动式教学等,旨在为小学音乐教师提供实用的指导和参考。
现状与需求分析当前许多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方法较为单一,往往以灌输知识为主,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实践能力。
根据某地教育局的调查,约75%的学生表示对音乐课的兴趣不足,主要原因在于教学方式的单调。
教师普遍反映,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和工具,导致课堂效果不理想。
通过分析现状,可以看出以下需求:1. 提高课堂互动性:学生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多参与、多互动。
2. 丰富教学手段:教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评估和反馈机制:建立有效的评估体系,以便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实施步骤与操作指南教学方法的选择1. 传统教学法:结合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适用于知识传授的基础阶段。
2. 游戏化教学:通过音乐游戏、竞赛等形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适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3. 互动式教学:引导学生参与讨论、表演和创作,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表现欲。
教学内容的设计内容设计应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建议分为以下几个模块:- 音乐基础知识:乐理、乐器的认识等。
- 歌曲演唱: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的歌曲,进行合唱和个人演唱。
- 音乐欣赏:通过欣赏经典音乐、现代音乐,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 音乐创作:鼓励学生尝试创作简单的旋律,增强他们的创作意识。
课堂实施1. 课前准备:教师提前设计好课程大纲,准备好教材和教具。
2. 课堂活动:根据所选的教学方法组织相应的活动,如小组讨论、音乐游戏等。
3. 反馈与评估:课堂结束后,及时收集学生的反馈,通过问卷、口头交流等方式,评估教学效果。
资源配置为了确保方案的有效实施,建议准备以下资源:- 教材与教具: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音乐教材,准备乐器、音响设备等。
研究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
![研究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49c7d10e50e2524de4187ea8.png)
85689 基础教育论文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德国著名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曾说:“让孩子在合作中共同实践,一起去创造音乐是十分有益的。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是重要组成部分。
合唱教学不仅有利于学生音乐兴趣的提高,而且有利于学生团队意识与合作精神的培养。
当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低效,难以发挥合唱教学的作用。
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是当前小学音乐教学工作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一、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现状1.合唱教学方法单一。
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需要根据声部配合的不同、音准掌握知识点的不同等,对不同教学方法加以采用,教学方式只有具有针对性,才能达到合唱教学目的。
但目前一些小学音乐合唱教师并不够重视教学方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带领学生反复合唱某首歌曲,通过单一的教学方法将音符、节拍等音乐知识单调地灌输给学生,导致学生难以提高对合唱教学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不强。
2.合唱学习兴趣不浓厚。
合唱教学对学生基础要求较高,但小学生音乐基础参差不齐,但大部分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未能注意到学生理解力问题。
合唱教学中,有时学生需要反复地合唱训练一首歌曲,而教师不擅长引导,只一味地赶进度,机械式训练忽略了学生差异,导致一些小学生对音乐合唱教学存在畏难情绪,对合唱学习缺乏主动性,恶性循环,自然较难保障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二、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改进策略1.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激发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
兴趣对学习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展开多维度教学,以此激发小学生对合唱学习的兴趣。
在合唱教学伊始,教师可进行轻松的基础训练,为合唱做准备的同时,放松课堂紧张氛围,比如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时,可采用半打哈欠或咬苹果等简单直观方式。
在练唱方式上,可直接教授学生第二声部,通过先入为主的教学方式,使学生对第二声部学习的恐惧感提前打破。
也可采用两声部歌曲进行并驾齐驱的教学,即可将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让学生对两个声部进行平行学唱,待学生分别掌握两个声部后再分声部合起来,进行合唱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https://img.taocdn.com/s3/m/3df6685b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ce.png)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小学音乐是小学的主要课程之一,而合唱教学是音乐教学的主要方式之一,就目前小学音乐教育的发展来看,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存在着几种问题,其中包括学生的积极性较低、教学方式不恰当、教师不重视等。
就这几种问题探究出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质量。
标签: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提高在新课改之下,学校、教师以及家长慢慢意识到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小学音乐的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音乐水平,而且还能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作为音乐教学方式之一的合唱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发现学生在音乐上的天分。
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開了探究分析。
一、小学音乐合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一)学生的积极性较低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要求学生之間有一定的配合能力,对声部的要求也很高,所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存在了一些教学难度。
除此之外,学生对于合唱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在合唱的过程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导致学生对合唱的积极性不高,无形之中增加了合唱的难度。
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就要积极的引导,保证学生合唱过程中的配合度。
另外,合唱要求学生之间的配合,因此需要不断重复合唱内容,在这期间学生会降低合唱的积极性,逐渐减少对合唱练习的兴趣。
(二)教学方式不恰当就目前情况来看,许多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采取的教学方式不恰当,从而无法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
大多数学校的在实际教学过程采取的教学方式就是反复重复的训练教学方式,从而忽略了学生对于音准音调的学习,不注重培养学生的技巧性。
这样的教学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
循环往复的训练教学,虽然可以提高学生之间的配合程度,但是学生并没有掌握合唱的技巧。
因此这种不恰当的教学方式,不利于提高小学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导致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比较片面。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c6be51c03d8ce2f01662305.png)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策略研究》结题报告常州市花园第二小学范璐茜一、唱歌教学的现状分析:在中小学唱歌教学中,很多学生不敢当众唱歌,对当众唱歌表现出极其紧张、害怕;大部分学生唱歌时面无表情,声音无力,嘴巴呈蠕动状,似在背书;有的甚至不喜欢唱歌。
从事音乐教学近十年,也观摩过不少的音乐公开课。
在唱歌教学这一内容上我们看到的往往是这样两种现象:第一种情况,教师通过多种铺垫与各种手段巧妙地引入歌曲教学后,却往往只唱了两三遍,就开始了为歌曲加入乐器伴奏,创编歌词,创编动作表演,唱歌教学草草过场,没有把唱歌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第二种情况,教师在指导学生演唱时,往往只是很表面化地告诉学生要把声音竖起来,要注意咬字、吐字,声音要有气息支持,要把咽喉打开,要调动共鸣,要唱得有感情等等。
却看不到老师是如何指导学生做到这些要求的,也很少有针对学生歌唱实际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作出处理与解决的。
给我的感觉是大部分教师,也许自己也没搞明白应该如何把声音竖起来,如何才能使我们的声音有气息支持,有共鸣,怎样才能做到吐字清楚不含糊……学生们往往也是听得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如此唱歌指导等于形同虚设。
可以说在现今的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是一个最薄弱的环节。
二、唱歌教学与儿童的音乐学习唱歌是一门集语言、音乐、表现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同时也是再创造艺术。
每一首歌曲都是语言与音乐有机结合的产物,是一种带有语言的特殊音乐。
它易学、易记,好的作品朗朗上口一唱就会。
因此,唱歌最易被学生所接受,也最容易得到广泛开展,是对儿童进行音乐教育最有效的手段。
中小学音乐教学课程标准指出唱歌教学时间应占全部音乐教学用时的三分之二,这充分说明了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唱歌教学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是我们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部分内容。
三、我们的唱歌教学专题研究每一个小学生都喜欢唱歌,可是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不多,对歌唱中的呼吸、共鸣、咬字吐字等要求也基本不懂,更谈不上有什么歌唱技巧,通过我们音乐课堂中的歌唱教学对学生进行歌唱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孩子们掌握科学的发声方法,如正确的姿势、呼吸、发声共鸣、咬字吐字、歌曲处理、形体动作等,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和歌唱表现力。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ae3999f1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418d015.png)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合唱教学研究小学音乐课堂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音乐品味的重要场所。
在音乐课堂上,合唱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教学内容。
通过合唱的方式,学生可以培养合作意识、培养音乐表现力、锻炼音乐技能等。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合唱是指由多个人同时演唱同一首曲子。
它强调的是群体的协作和和谐。
合唱不仅可以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妙,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群体的力量,增强自己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合唱教学的方法1.选曲方法合唱教学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曲目。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音乐素养和课程要求来选取曲目。
一般来说,小学生适合演唱音域较窄、旋律简单、节奏规律的曲子。
曲目可以从儿歌、民歌、校园歌曲等中选取,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需求。
2.分声部教学合唱通常由多个声部组成,包括高音、中音、低音等。
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音域特点和水平来分声部教学。
教师可以以模仿、分组、段落分解等方式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各个声部的技巧和演唱方法。
3.声乐训练合唱教学中的声乐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教师可以通过声音的发声、气息的控制、咬字的准确等方面进行训练。
教师应引导学生正确呼吸、放松喉咙、正确发声等。
同时,还可以利用声乐练习曲、声乐游戏等方式进行声乐训练,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4.表演技巧训练合唱不仅要求学生唱得好,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表演技巧。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编排、舞台表演等方式进行训练。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如何运用手势、表情、姿态等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让学生在演唱时更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三、合唱教学的策略1.积极的编排排练在合唱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地进行编排和排练。
编排是制定合唱动作和表演形式的过程,排练是反复演练让学生掌握曲目的过程。
教师应合理安排编排和排练时间,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熟悉和掌握曲目。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多参与编排和排练过程,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责任感。
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
![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faae4407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d.png)
关于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分析与探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小学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审美情感的重要途径,而合唱是音乐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具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和音乐表现力。
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存在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如何选择适合的曲目、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唱歌、如何调动学生积极性等等。
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究,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特点、方法、难点和有效策略进行分析,以及实际案例的研究,探讨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促进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1.2 研究目的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生音乐合唱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
通过分析音乐合唱教学的特点、方法、难点和有效策略,旨在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和资源支持,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案例分析,能够更具体地了解不同情况下合唱教学的实际操作,为教师提供更具参考性的教学方法。
通过本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小学音乐合唱教学的重要性,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参考依据。
1.3 研究意义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的研究意义在于促进学生音乐素养和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音乐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感,提高其音乐表现能力和音乐表现技巧,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
合唱教学也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表现自信和自我管理能力。
小学音乐班级合唱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情绪管理和自我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心理状态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通过合唱教学,学生可以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增强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实践与研究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实践与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9879062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e2.png)
Famousteacherguidance 名师指导Cutting Edge Education 教育前沿 65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实践与研究文/江祖航摘要:合唱,是演唱表演中的最高形式,具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能表现深层的艺术意境以及丰富的思想内涵。
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孩子从小就有合作意识、谦让意识、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受和集体观念。
在合唱教学中,既能学到科学的演唱发声方法,养成良好的演唱发声习惯,又能进行多声部演唱,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关键词:小学合唱;课堂推广1 小学合唱教学的现状合唱作为演唱的最高形式,在当今世界音乐类型中占有很大地位。
合唱时所有人团结协作、相互,其特点是具备多声部和声,声音可调控性强,情感表达细腻、音场强烈,可气势磅礴亦可柔如细水长流。
如此具有魅力的演唱形式,对于很多中小学生来说很是陌生。
在调查中发现,有18%的学生对合唱的情况听说过并了解,有62%的学生对合唱的情况听说过、看到过一点点;有30%的师生表示之前没有听说过合唱。
如此看来,合唱这一艺术表现形式将很难让学生掌握其演唱的技巧。
因此,面对小学合唱教学的诸多问题,我们必须静下心来认真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随之倡导,以提合唱教学的真实感。
2 课堂合唱教学的研究方法2.1 调查研究法运用课堂、放学后一段时间,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了解学生对合唱的关注度以及能够接受的程度,分析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了解的情况,以便适时调控研究方向。
2.2 问卷法了解到很多学生对我校音乐课的看法和初衷,以及学生音乐课学习质量基本情况,从而确定研究的起点。
2.3 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对于中小学合唱教学内容的文献深入研究,吸取特别独有的成分,可以使本研究课题的研究工作少走弯路。
2.4 行动研究法主要在于小学教师教学内容、学生练习,通过实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认知合唱,热忠合唱,学会与伙伴完成合唱。
具体如下:(1)以社团形式开展合唱教学;(2)参观演示法:课题成员积极参加学习,参观各类童声合唱优秀作品的表演。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https://img.taocdn.com/s3/m/e0dee8c4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1a.png)
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作为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合唱教学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提高学生音乐表现能力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合唱教学能够通过集体合作的方式,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技能,增强音乐感知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教学的有效运用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音乐水平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合唱教学的意义、方法和实际应用等方面对合唱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探讨。
一、合唱教学的意义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
通过学习合唱,学生可以很好地表现自己的音乐天赋和兴趣,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和热爱,使他们在音乐教学中更加专注和投入。
2.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合唱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音准、节奏感和音色感知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表现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合唱教学是一种集体性强的音乐表演形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学会倾听他人声音,协调呼吸和声部,达到协调一致的效果。
4.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合唱指挥老师等方式,自主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和创造性思维。
1.分声部教学。
在小学合唱教学中,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声音特点有所不同,可以分为高音部、中音部和低音部进行教学。
老师可以结合学生的音域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声部进行练习和指导,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2.声音发声练习。
在合唱教学过程中,声音的发声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发声练习训练学生的音准、音色和声音韵律感,提高学生的发声技能。
3.节奏练习。
节奏是合唱表演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师可以通过打拍子、唱节奏歌曲等方式,训练学生的节奏感知能力和表现能力,提高整个合唱团的表演水平。
4.集体合作。
在合唱教学中,团队合作是非常重要的,老师可以通过组织合唱团进行集体排练,让学生相互配合,互相鼓励,共同努力,以求得最佳的表演效果。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97965dd44b35eefdc9d3333c.png)
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浅谈小学音乐合唱教学有效性论文篇1为了实现小学音乐教学对学生音乐兴趣和激情的较好培养,小学音乐教学必须设法在课堂中更好展现音乐魅力,合唱教学因此日渐受到重视,而为了保证这一教学手段能够较好服务于小学音乐课堂,并同时推动学生的写作与审美能力提升,正是本文就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展开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一、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一)教学方法。
为了保证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能够真正为学生不同声部的配合、音准的掌握以及气息的控制训练提供支持,教师就需要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教学方法,由此可见教学方法属于直接影响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因素。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很多地区小学存在着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偏低的问题,这就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偏低,而随着近年来小学音乐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的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也因此得以得以实现更好开展。
(二)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缺乏兴趣,这一教学的有效性自然将受到较为直接影响。
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要求每个学生准确唱出音节并保证合唱的和谐,而这就需要学生进行大量、反复的练习,由此合唱教学往往给人以枯燥、无趣之感,学生对合唱的热情和兴趣也将因此而磨灭,由此可见学生兴趣与参与热情对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影响。
二、提升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一)采取多样化教学方式。
由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法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思维和创造的能力也将难以发挥。
因此,本文建议教师结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展合唱教学,例如,教师可以与学校进行沟通开展全校范围的合唱比赛,由此学生不仅能够获得学习之余放松的途径,在班级荣誉的影响下学生参与合唱的热情也将被点燃,这自然使得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将得到较好保障。
此外,本文还建议相关教职人员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采用科学有效的自由化合唱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本质上属于一种鼓励学生采取适合自身合唱学习的方式,该模式实现的课余时间训练也将更好实现学生学习压力的缓解,而同时实现的学生对优雅合唱音乐憧憬的激发,也将使得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在合唱教学中实现较高质量培养[1]。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e82bcfad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47.png)
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引言: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培养学生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要环节,合唱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在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小学音乐教学中合唱的重要性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实用的教学方法。
一、合唱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形式,通过合唱,学生可以感受到音乐的美妙和力量,培养对音乐的热爱和兴趣。
通过合唱,学生可以学习和感受到不同的音乐风格和表达方式,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欣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合唱需要学生们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地演唱,这要求学生们具备团队合作的能力。
在合唱的过程中,学生们需要相互倾听、相互支持,共同努力完成一首歌曲,这培养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表达能力合唱不仅要求学生们准确地唱出音准和节奏,还要求他们能够准确地表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通过合唱,学生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培养自信心和舞台表演能力。
二、合唱的技巧1. 音准训练音准是合唱中最基本的要求之一。
教师可以通过唱名、唱调、唱谱等方式,帮助学生们准确地把握音准。
同时,教师还可以使用一些练耳的方法,让学生们能够准确地听辨音高,提高他们的音乐感知能力。
2. 声部分工在合唱中,不同的声部扮演着不同的角色,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一首歌曲。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音域和音色,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声部,让他们分工合作。
在分工合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各自声部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对整体音乐的理解和把握能力。
3. 节奏感训练节奏感是合唱中另一个重要的要素。
教师可以通过敲打节拍器、使用打击乐器等方式,帮助学生们感受节奏的强弱和变化。
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教授一些简单的节奏口诀,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把握节奏,提高他们的节奏感。
4. 表情和舞台表演合唱不仅仅是声音的演唱,还需要学生们通过表情和舞台表演来传达歌曲中的情感和意境。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34c699b27fff705cc1755270722192e453658e9.png)
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实践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小学班级合唱教学是小学音乐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团队合作能力和表现力。
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可能在合唱教学上遇到困难,比如如何引导学生唱准音、唱明白意境等问题。
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进行实践性研究,总结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对提升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课堂效果评价和教学技巧,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提供参考。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启发更多的教师关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实践研究,分析其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音乐表现能力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通过对合唱教学的重要性、教学方法、实践案例、课堂效果和教学技巧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旨在为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改进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也希望能够为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可操作的教学经验,推动小学音乐教育水平的提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对团队合作的意识,构建和谐快乐的教育环境。
通过研究合唱教学实践,进一步挖掘其潜在价值和作用,为小学班级合唱教学的持续发展和完善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经验,推动音乐教育的不断进步和创新。
1.3 研究意义小学班级合唱教学在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团队合作能力提升、情感表达技巧培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合唱教学可以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通过合唱,学生可以学习和掌握音乐的节奏、音准、和声等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和演唱能力。
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合唱演出,学生需要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一首作品的演唱,锻炼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合唱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通过演唱歌曲,学生可以通过音乐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提高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对小学班级合唱教学进行研究和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他们的音乐素养和综合素质。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863396b7c77da26925c5b0f8.png)
・
●2 1 0 年第 5 ( 1 期 教学研究) ●
小 学音 乐 课 堂教 学合 唱教 学有 效 性 探 究
杨 诤
一
、
从欣 赏 入 手 ,找 学 习起 点
半 打 哈欠 的方 法 来 启 发 学 生 打开 喉 咙 ,放 松 下 巴 。 帮 助学 生 建立 正 确 的 、科学 的发 声 概 念 。 在轻 声 歌 唱 时 , 要 求 注 意 音 色 、节 奏 、声 部 的 和谐 ,学 会 有 控 制 地 发 自内心 的 歌 唱 。
学 生 对 曲 调 的 印 象 , 常 有 先 人 为 主 的 情 形 。 学 生
层 次 “ 离 ” 开 来 ,达 到 能 哼 唱 主 旋 律 声 部 以 外 的 剥
部 分 乐 句 旋 律 ,哪 怕 能 听 到 一 句 也 应 当 予 以极 大 的 鼓励 。
二 、 多 维 度 教 学 ,促 学 习 兴 趣
曲 的表 现力 ,从 而 使学 生 深 刻体 会 合 唱 的作 用 和 情韵 。
生 平 行 地 学 唱 两 个 声 部 , 然 后 让 学 生 分 声 部 合 起 来 , 以 形 成 合 唱 。例 如 合 唱 歌 曲 《 鸟 小 鸟》 这 首 小 歌 曲 的第 一 乐 段 为 齐 唱 ,第 二 乐 段 为 二 声 部 合 唱 ,可 以先 将 齐 唱部 分 的 第 一 乐 段 与 合 唱 部 分 的第 一 声 部 合 起 来 教 唱 ,好 象 就 是 一 首 歌 曲 ,唱 熟 后 ,再 练 习 接 唱 第 二 声 部 ,也 像 是 一 首 歌 曲那 样 学 习 ,重 点 练 习 由齐 唱 进 入 合 唱 时 第 二 声 部 的旋 律 衔 接 。 等 “ 两 首 歌 这
加 丰 富 ,声 音 显 得 更 加 饱 满 ,从 而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合 唱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https://img.taocdn.com/s3/m/4a126c2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f6.png)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探究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和教育体制的改革,音乐教育逐渐从单一的知识传授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是一种体验式教学的有效形式。
本文将探究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方法和效果。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和合作精神。
它的特点如下:1. 激发学生的兴趣: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他们对音乐的兴趣是天生的。
体验式合唱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2.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合唱是一种集体的艺术形式,需要全体学生合作完成。
通过合唱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3.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合唱是音乐、舞蹈、表演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结合,可以全面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体验式合唱教学不仅注重歌唱技巧的培养,还注重学生的表演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1. 情感引导:在合唱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音乐的情感表达,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可以通过音乐欣赏、情感演唱等方式,让学生感受音乐的美好,并表达自己的情感。
2. 动作指导:合唱不仅是声音的交响,还包括声音与动作的结合。
教师可以通过动作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表达音乐的意境。
在教学《茉莉花》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模仿花朵的姿态和动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表达音乐的意义。
3. 合唱游戏:合唱游戏是体验式合唱教学中的重要环节。
通过合唱游戏,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合唱比赛、合唱角色扮演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互动和参与度。
4. 合作演唱: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合作演唱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合唱的乐趣。
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并指导学生完成合唱的演唱与表演。
通过合作演唱,不仅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还培养学生的音乐表演技巧。
小学音乐课堂体验式合唱教学的效果是显著的。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法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8b5f84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f5.png)
浅谈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与实施方法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是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团队合作能力的重要环节,而如何有效地进行合唱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是每个音乐教育工作者都需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下面我们就来浅谈一下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策略和实施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音乐感知是音乐教学的基础,也是合唱教学的先决条件。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唱游、音律鉴赏、声音辨别等活动,帮助学生培养音乐感知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听力训练的游戏,让学生在娱乐中提高音乐感知能力,为合唱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合唱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至关重要的。
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法和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播放一些与合唱相关的音乐视频,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快乐;还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合唱游戏,如击掌合唱、声音追踪等,让学生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学会合唱技巧。
三、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在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合唱经验是不同的,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可以加强基础训练,对于已有一定基础的学生,可以进行进阶训练,以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合唱教学中获得成长和进步。
四、注重团队合作,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合唱是一种集体艺术,注重团队合作是合唱教学的核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分组合唱、合唱比赛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
在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尊重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每个学生懂得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一首合唱曲目。
五、注重实践,多进行合唱训练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合唱教学不能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需要进行多次的实践训练。
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合唱小组进行额外训练,或者安排在课堂中进行反复排练。
通过反复训练,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合唱技巧,提高整体表现水平。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b32d34e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7a26156.png)
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研究引言音乐教育在小学课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合唱教学作为音乐课堂中的一种形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然而,目前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效果不明显等。
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将探讨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的方法。
问题分析学生参与度低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参与度低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由于合唱需要群体配合,一些学生可能觉得自己不够优秀或者不自信,从而主动选择不参与。
这种情况不仅会影响到合唱的效果,还会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产生负面影响。
教学效果不明显小学音乐课堂中的合唱教学往往只是简单的重复唱歌,缺乏对合唱技巧和音乐表达的培养。
这样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缺乏对合唱的理解和兴趣,进而导致教学效果不明显。
改进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为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学生参与到合唱的决策中。
2.设计多样化的合唱活动,如合唱比赛、合唱演出等,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将合唱教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与舞蹈、戏剧等课程进行跨学科整合,增加学生的参与度。
提高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引入合唱技巧的训练,如声乐训练、呼吸训练等,帮助学生提高歌唱水平。
2.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意义,提高学生对合唱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引入合唱指挥的概念,培养学生对合唱指挥的敏感度和配合能力。
结论通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改进教学方式,可以有效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的效果。
学生的参与度的提高可以从学生的参与角度出发,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设计多样化的合唱活动,以及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整合。
教学效果的提高可以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引入合唱技巧的训练,引导学生分析歌曲的音乐结构和表达意义,以及引入合唱指挥的概念。
通过这些改进方法,能够使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更加有效,提高学生的合唱技巧、音乐表达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研究——鹤池苑小学琤随着艺术教育的发展,国外合唱团风起云涌,合唱水平不断提高,世界合唱交流的机会也不断增多,第六届世界合唱节,也在大家期待的目光中有条不紊的进行,圆满落下帷幕。
多声部尤其合唱教学被越来越多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所重视。
申请本研究就是希望大家一起来做这件事,针对教学班孩子们的声音条件、乐感,兼顾他们的兴趣爱好,把科学的发声方法和歌唱技巧、技能的训练隐藏于课堂情感教学与情景教学之中,采用快乐地、易学易练的方法、合理地利用时间,通过长期的坚持不懈引领孩子们一步步进入合唱的殿堂。
为此我针对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合唱教学有效性做了初步的探索和研究。
现将我课题实施情况向大家作阶段小结:一在调查中分析原因们厌烦一遍遍的练唱;而老师误解“快乐教学”的涵,一味迎合,忽视合唱教学中的基本训练;或是更多的追求合唱教学的有效性,即要求达到“和谐统一的合唱效果”这一教学目标,采用的教学方法单一导致机械反复练唱。
渴望合唱教学的愉悦体验和合唱教学的有效现已成为合唱教学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致使小学音乐课堂进行合唱教学改革走入两难的境地,达到合唱教学愉悦性与有效性有机统一才是改革的目的。
二在课堂中稳步提升(一)从欣赏入手找学习起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适时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歌曲,在欣赏合唱歌曲前作以启发性的引导,让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音响效果的不同,使他们认识到前者的表现力较后者更加丰富,声音显得更加饱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
1.首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
给学生播放优秀、经典的合唱作品(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观看著名合唱团的演出,甚至可以把我校合唱团同学和我本人在参加的爱乐教师合唱团现场演出的视频给学生观看,用身边熟悉的老师和同学的表演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了解合唱歌曲比齐唱歌曲增添了和声要素,丰富了歌曲的表现力,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
2.在欣赏中营造多声部氛围,培养学生多层次的“立体”听觉习惯。
敏锐的听觉是唱好合唱的前提。
多声部合唱时,“耳朵”比“嘴巴”更有用,“耳朵”就是自己歌唱的“向导”。
(二)多维度教学促学习兴趣1.轻松愉快的基础训练可把合唱队里的一些常规训练放入课堂,首先要做的是“放松”。
合唱队站好两队之后,后面的同学依次给前面的同学从头颈、背到腰进行“按摩”,并随着老师一起做各种姿态有趣的“体操”,这种活动的目的是放松精神。
老师带领学生两腿分立,用力喊出声音,或学习小狗“汪汪”叫,其目的是锻炼横隔膜,使腹部有弹性。
在音乐课堂上,这两个练习是课前做。
既可以使学生得以放松,为唱歌做准备,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亲和力,增进团结与协作意识,既新鲜又有趣。
学生颈部、胸部的肌肉得到放松,心胸舒展,精神愉快。
为学生创设一种较为宽松的氛围,使他们感觉既是在学习,又是在娱乐。
课堂上,要让学生在放松中激起对合唱的兴趣。
比如用“咬苹果”、半打哈欠的方法来启发学生打开喉咙,放松下巴等等。
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科学的发声概念。
在轻声歌唱时,要求注意音色、节奏、声部的和谐,学会有控制地发自心的歌唱。
2.多样化练唱方式刚接触二声部歌曲的学生还难以体会到和声产生的美感,加之二声部练唱花的时间相对较长,如果学唱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兴趣难以持久,教学可能事倍功半。
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
除了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展开班级合唱有效教学。
(1)“并驾齐驱”对于一首陌生的两声部歌曲。
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可以把两个声部分别作为一首歌曲来学习,让学生平行地学唱两个声部,然后让学生分声部合起来,以形成合唱。
可以先将齐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与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合起来教唱,好象就是一首歌曲,唱熟后,再练习接唱第二声部,也像是一首歌曲那样学习,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
等“这两首歌曲”都学会,并练熟后,这时让学生合唱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这种教法能较容易收效的重要原因是首先让学生绕开了“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思想障碍,当进入合唱时,他们发现一切都已掌握了,合起来很顺利,一听到自己的新鲜音响效果,信心与兴趣俱增。
(2)“先入为主”学生对曲调的印象,常有先入为主的情形。
学生最难接受的就是第二声部的旋律,也最怕唱第二声部,因为第一声部本身给他们以较深的印象。
首先要打破学生对二声部的“恐惧感”,在备课的过程中设计“先入为主”的教学方案,在教学之初就暂把第一声部放在一旁,直接教第二声部,也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
这是以“先难后易”为原则,以促使学生更好地唱好合唱。
(3)听唱结合在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就不宜再过多的进行分声部练习,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
在学生重点练习某一声部时,让另一声部亦用轻声演唱自己的声部,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
为了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在学生练习合唱时,老师亦可以运用学生唱一个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老师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的方法来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
让学生既各所“依”又能相互倾听,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4)发挥重唱优势两声部歌曲在每一声部由一个人演唱,称为“二重唱”。
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近乎相似,但较后者有一定难度。
教师要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示和带动唱的方式,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
(5)用轮唱做过渡轮唱是合唱的一种特殊形式,单声部歌曲由两组人演唱,在第一组开始唱几拍或几小拍后,第二组加入唱同一旋律,称为轮唱。
它的特点是各个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也就是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
轮唱的前提是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
轮唱中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了良好的演唱基础。
无论是那种演唱方式进行合唱,都要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
(三)多形式辅助提学习效率1.利用器乐辅助教学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时,由于学生不能很准确地掌握音准和音程,在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遇到困难,而器乐这个学具却能引导学生把握好音准和音程。
如教学《送别》二声部歌曲时,因为旋律节奏较为简单,就可以先让学生分声部演奏旋律(如竖笛、口琴等),互相聆听,接着合奏,然后要求他们把合奏时的音准和音程感觉转移到合唱中去。
在合唱过程中,每个声部指定几个同学伴奏,轮流交替进行。
如没有这些小乐器的学习,也可以由教师用钢琴担任一个声部,进行合唱辅助教学。
通过这样有步骤的过渡,合唱的音准问题,大都可以比较有效地得到解决。
2.教师与不同声部合作辅助教学在教唱二声部合唱曲时,可以先由老师奏或唱第二声部,与担任第一声部的学生合作,以后让第二声部的学生先轻唱,再逐渐放开声音地跟自己一起唱,当感觉到第二声部的学生较有把握后,自己的奏或唱随机地大声变为小声,完整地变为要在某些音“搀扶”一下,待达到“火候”时,再让学生两个声部合起来,这样就“水到渠成”了。
必要时候,教师可以反过来辅助第一声部,使之能顺利地与第二声部合作。
3.利用分角色演唱辅助教学多声部歌曲的学习可以根据歌曲容设计成不同的角色形象,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时候学习不同声部的演唱。
用以创设独特的艺术情境,让学生在不同的角色中轻松学习歌唱。
4.通过适当增减难度辅助教学有些多声部歌曲有一些难度,教学时要慎重处理。
如有困难,可适当降低难度。
如可以把每句的第一个音的三度改为同度,相对降低难度,让学生比较容易的进入学习。
5.运用柯达依手势辅助教学柯达依手势在三年级教歌谱时同时和我们见面的。
到四年级教学歌谱时,孩子们有时视谱反映不过来时只要你一个手势,孩子们就知道了,这时你就会发现他的手势是多么的有用和实用。
在合唱中,教师用柯达依手势法引导,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找准音程的音高,以达到和谐的和声效果。
(四)愿“细水长流”成“滴水穿石”在平常的教学中,每节课设计一些简单的二声部练习曲,让学生分组唱各自的不同声部,由自我学唱,到小组合作,或让校合唱团成员或是在班级中音乐方面相对突出的学生带领,自主完成各声部的初步学唱,比一比哪组唱得又快又准又好,再让孩子们一起合唱,体会和声的和谐之美。
注重在平时教学中的点滴渗透,希望能够通过“细水长流”的方式达到“滴水穿石”的效果。
三在摸索中探寻规律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合唱基本能力的培养不是等到中高年级开始合唱教学时才进行,它需要一个有的放矢、循序渐进的长期培养过程,当孩子第一天走进音乐课堂,这种能力的积累就已经开始。
同时,我们也不能让这种能力的提高陷入枯燥的技术操练中,这会导致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在实施中,我们应注重活动的情境性、方法趣味性和学生的主动性。
所以,我提倡遵循“在持之以恒中循序渐进、在音乐实践织互补、在丰富趣味中悄然提升”的规律来培养学生的音乐合唱基本技能。
规律一:在持之以恒中循序渐进正所谓“贵在坚持”,尤其是技能与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任何技能的掌握都不可能“一蹴而就”。
老师应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乃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长期不懈的对学生音乐能力进行培养。
在进行培养时,我们遵循合唱训练的科学原则,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增强参与合唱训练的趣味和愉悦性。
比如:帮助学生和声概念的建立,教师在学生已具有较好的音准能力的前提下,可以在每堂课中利用一小段时间,结合教学情境,有意识的开展一些丰富的技能训练活动,最初可开展“单个音程碰碰练”、“音程连接找朋友”的游戏。
然后,进入单个和弦及和弦连接的音乐活动,再次,进行简单的卡农、填充式二部合唱乐段方面的尝试,这样由易到难分层式渐进,使学生在长期有效的音乐活动中,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
规律二:在音乐实践织互补“在音乐实践织互补”的规律有两成含义:其一,强调学生的任何音乐能力,都应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获得及提高;其二,指在以任何一个音乐教学领域为主的教学中,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能力的培养交织在一起进行,各教学领域相互补充。
如:唱歌教学实践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唱歌表现的能力,而且学生的审美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等都可以在这一教学领域的实践活动中得以提高。
又如:教师除在合唱教学时培养学生演唱的合作能力之外,在进行单声部歌曲教学时,也应对学生个人演唱能力进行培养,采用丰富有趣、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达到“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歌唱教学主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