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河流堆积地貌的主要类型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必修模块地理 1 章节:选自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10 分钟
教学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一、课程标准要求及解读:
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外力因素。
课程标准解读:该标准的行为条件“结合实例”,是对高中地理课程基本要求的达成所采用的方法进行了限定,即要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达成基本要求。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位于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中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本节课是学习了塑造地表形态的主要作用力及其相互联系后,关于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影响的案例学习。本节课围绕河流地貌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关系这一主线,是对前面两节内容学习的理论知识的升华,起到巩固知新的作用。
三、学情分析:
1. 知识基础:通过本章前两节的学习,学生已经了解了塑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并通过山地的形成了解了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这为学习河流等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塑造做好铺垫。
2. 能力基础:高中生思维敏捷,抽象思维、逻辑推理能力和探究能力逐渐增强,已经初步具备读图获取信息和材料分析的能力,但仍需教师适当引导,帮助理解。
3. 情感倾向:学生对河流已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地理现象的形成过程认识不足。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知道河流侵蚀地貌发育的三个阶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示意图,分析河谷形成过程中地表形态的变化情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分析、探究地理事物的兴趣;树立科学的观念。
五、教学重难点及突破策略
1. 教学重点:
①对不同类型河流堆积地貌形成的理解。
②河流堆积地貌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2. 教学难点:河流堆积地貌形成过程的分析。
3. 重难点突破策略:
①利用形象生动的图片来讲解分析河流堆积地貌的类型。
②小组合作探讨,河流堆积地貌对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
六、教法与学法设计:
1. 教学方法:
①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出问题探究,开拓学生思路,启发思维。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科学探究的精神。
②图示分析法:结合图片,把抽象的知识展示出来,更容易理解。
2. 学习方法:
①比较法:通过对比分析,掌握不同类型的河流堆积地貌;
②合作探究法: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把握知识。
七、教具:课件等
十、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启发引导为主,通过问题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丰富多样的资料展示来学习抽象复杂的知识点,将抽象的知识简单化,易于理解接受。
在活动过程中要多加鼓励,创造“思维性讨论”的气氛,激发全员的参与欲望,并注重适时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层次性,以同样的标准要求每一个学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进步,应做到课后及时辅导和解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