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城市化率与贵州城市化率

合集下载

2024年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2024年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
城市人口增长迅速,住房需求增加
单击添加项标题
房价上涨,购房压力增大
单击添加项标题
政府应加强住房保障政策,增加住房供应
单击添加项标题
加强房地产市场监管,稳定房价
单击添加项标题
土地资源有限,住房供应不足
单击添加项标题
住房质量参差不齐,居住环境不佳
单击添加项标题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城市规划
单击添加项标题
感谢您的观看
非洲城市化率:预计 将达
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发展 密切相关,经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 的重要推动力
人口流动:人口流动是城市化进程 的重要因素,人口向城市流动,推 动城市化进程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政策支持:政府对城市化进程的政 策支持,如土地政策、税收政策等, 对城市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社会不平等等问题
城市化进程加速:全球城市化 率持续上升,预计到2050年将 达到70%
城市化带来的机遇:城市化进 程带来了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文化交流等机遇
2024年的城市化率
全球城市化率:预计 将达到60%
中国城市化率:预计 将达到65%
美国城市化率:预计 将达到85%
印度城市化率:预计 将达到40%
城市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工业排放、汽 车尾气、建筑扬尘等
水污染:工业废水、生活 污水、农业面源污染等
土壤污染:工业废渣、农 药化肥、生活垃圾等
噪声污染:交通噪声、工 业噪声、建筑施工噪声等
光污染:夜间照明、广告 牌、显示屏等
垃圾处理问题:生活垃圾、 建筑垃圾、工业垃圾等
城市住房紧张问题
单击添加项标题

西部地区高校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西部地区高校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西部地区高校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的必要性——以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为例王维建【摘要】无论从行业背景来看,还是从贵州省省情、黔西南区位经济结构、专业布控点、生源等方面分析,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有设置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必要性,其本身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要,且在培养少数民族安全人才方面意义重大.【期刊名称】《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3(000)005【总页数】5页(P77-81)【关键词】高校;安全工程;区域经济【作者】王维建【作者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兴义 5624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91安全工程毕业生近年来就业形势较好,从麦克思本科就业率调研来看,2010年安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高达92.6%,高于当年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近20个百分点,且专业对口率高,毕业生从事本行业工作接近七成。

从学科特点来看,安全工程属工科专业,也是理、工、文、法、管、医等学科的新兴、综合、交叉学科。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是2009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本科院校,系省州共建的一所地方性全日制本科院校,是黔西南州唯一一所本科院校,学科门类包括:理学、文学、工学、教育学、法学、历史学、艺术学、管理学等。

考虑到黔西南州的应用型、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结合学院自身学科基础及特点,拟设置安全工程专业。

而设置新专业要考虑如下问题:是否有利于学生就业,有利于地方经济发展,有利于学校学科建设。

从就业大环境来看,全国安全工程专业人才近年来就业良好,培养安全工程毕业生符合国家需要;二是从学科发展来看,贵州省乃至黔西南州均有培育安全学科发展的土壤:丰富的矿产资源,蓬勃发展的矿业、重化工业。

当前,贵州省,以及黔西南州均提出了工业强省、工业强州战略,设置安全工程专业符合省州发展战略。

就目前国家对安全的认识而言,跟以往相比有了很大转变。

改革开放时期,政府以“发展才是硬道理”为先,创造了产值的同时也由于事故频发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人员伤亡。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人口迁移练习题2021-2022学年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2019人教版第一章第二节人口迁移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下图为2019年春节期间上海流出人口流向数据。

完成下面小题1.与河南相比,江苏省在上海的务工人口比例高,主要原因是江苏省()A.经济发展更快B.政策支持更强C.距离上海更近D.人口总量更多2.外来人口对上海市人口的主要影响是()A.老龄化加重B.劳动力减少C.出生率下降D.生育率提高3.常住人口是指在某地居住半年以上的人口,一般包括户籍和外来常住人口。

根据上海市常住人口和户籍人口同比(比上一年度)增长率统计反映,2011年~2019年期间上海市()A.人口总量呈下降趋势B.常住人口数量减少C.外来迁入人口趋缓D.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大大减小M市是我国重要的化石能源生产和加工基地。

1945年,该市人口仅约1000人,到1960年聚增至20万。

下表示意该市部分年份的总人口数和盛市化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年份/年1980199019921993200020102020总人口数/万人73.894.196.9233.7250.6290.4278.1城市化率/%55.4872.9673.8140.5642.9663.5972.484.1992~1993年期间,该市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自然增长B.行政区划变动C.自然资源开发D.产业结构调整5.2010~2020年期间,该市()A.城镇人口增长8.89%B.第一产业产值明显下降C.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D.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地理学家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早期开拓式的人口迁移逐步让位于城乡间的人口迁移,最终城市间的人口迁移将取代开拓式的或城乡间的人口迁移。

社会现代化程度越高,区际联系越紧密,城市经济越发达,城市之间的人口移动越频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根据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我国目前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7.目前发达国家的国内人口迁移偏重于()A.开拓式的人口迁移B.从乡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C.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D.城市间的人口迁移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传统移民不同,“生活方式型移民”是指为获得一种更好、更满意的生活方式而形成的人口移动形式,其迁入地或具有温和气候、充足阳光和新鲜空气,或安静古朴、远离都市。

1979-201全国各省城市化率

1979-201全国各省城市化率

8,148.00 963.00 5,120.27 1,124.44 5,782.61 843.15 5,832.15 1,309.92 4,016.00 511.00 615.08 121.59
8,317.00 1,016.00 5,184.94 1,157.19 5,915.68 880.05 5,928.31 1,366.54 4,088.00 532.00 627.49 126.67
1,066.80 601.00 56.34 828.73 454.68 54.86 5,710.00 812.00 14.22 2,758.11 2,171.46 2,066.40 609.70 3,777.40 1,552.20 2,336.40 883.50 3,424.00 1,931.60 1,249.51 822.31 6,348.00 1,175.28 4,121.19 666.05 5,287.00 784.00 2,800.52 466.35 3,632.31 658.22 7,889.00 1,045.00
989.10 572.50 57.88 804.80 445.69 55.38 5,548.00 757.00 13.64 2,673.51 2,136.67 2,015.90 574.70 3,686.20 1,502.50 2,298.00 837.00 3,357.00 1,336.10 1,216.69 776.37 6,213.48 1,013.61 4,029.56 634.21 5,156.00 724.00 2,713.10 447.23 3,509.80 624.78 7,695.00 1,017.00
7,215.60 859.10 2,826.78 326.04 3,222.80 349.80 185.96 26.15 2,865.00 459.00 1,941.40 272.38 381.60 97.48 383.38 71.00 1,303.05 383.83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西南区域城市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作者:杨林来源:《中国集体经济》2017年第20期摘要: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快速提高,目前已经达到10.64%的水平,于2011年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城市化。

但是从全国各区域来看,东中西部城市化水平存在较大差距。

文章以中国西南地区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为对象进行研究,分析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发展现状、存在的区域性特点,并提出该区域城市化健康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西南五省(区、市);城市化;工业化;产业带动一、前言城市化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

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达到51.27%,标志着我国已经成为城市化国家。

但是城市化水平整体提高的背后,东西部城市化发展不均衡现象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城市化发展不均衡带来的诸多问题也逐渐引起社会的关注,比如一、二线城市房价居高不下,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去库存压力巨大,大城市病,农村劳动力流失等问题。

诸类问题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

为此,中国亟需加快解决区域间城市化发展不均问题,实现各区域之间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一)城市化的衡量指标关于城市化内涵,目前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界定,不同学科都从各自角度进行了解释。

经济学意义上的城市化更加注重生产要素(人口、生产力)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

主要指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生产力等生产要素向城市集中或者原本的农村区域变为城市区域,使得城市人口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

城市化水平也称为城市化率。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常用指标是人口指标法,即用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来作为衡量城市化的标准,用公式表示为城市化水平=■×100%(二)中国西南区域的自然与经济特征分析中国西南地区在行政区划上主要包括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重庆市、西藏藏族自治区,因此也被称作西南五省(区、直辖市),以下简称西南五省区市。

西南五省区市面积总共250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9671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4.4%。

1979-2012各地区省市省区城镇化率城市化率

1979-2012各地区省市省区城镇化率城市化率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由EPS整理。
1979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总人口(万人) 城镇人口数(万人) 897.10 495.20 739.42 380.57 5,105.00 589.00 2,447.20 2,031.81 1,851.80 480.00 3,442.60 1,164.90 2,184.60 701.20 3,168.70 1,162.40 1,132.14 687.38 5,892.55 825.05 3,792.33 459.76 4,803.00 530.00 2,487.93 355.12 3,228.98 480.62 7,232.00 661.00 7,189.00 635.00 4,632.78 718.34 5,223.05 606.55 5,140.50 868.66 3,470.00 386.00 540.30 81.44

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思考

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思考

Regional Economy区域经济 2012年11月189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研究——六盘水市工业园区发展思考六盘水市委党校 饶华敏摘 要: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因此,结合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实际和自身特点,对西部工业园区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具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措施成为当前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本文总结和探讨了六盘水工业园区发展的基础和依托,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层次剖析,并针对六盘水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工业园区 科学发展原则 产业集聚 特色产业中图分类号:F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00(2012)11(b)-189-031 西部地区工业园区发展指导原则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十年,推动了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

西部地区实现了经济总量大幅增加,自然资源优势逐步向经济优势转化,产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的可喜局面。

其中,工业园区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在加快和推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龙头地位和作用正在不断凸现和加强。

以贵州省为例,2011年贵州省完成工业增加值1950亿元,增长21.5%,而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977亿元,占全省规模以上总产值的 33.9%;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园区达87个,其中年产值10亿元的27个,30亿元的17个[1],产业园区越来越成为拉动贵州省经济快速增长的主导力量。

可见,加快西部地区的工业园区建设和发展,对促进西部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促进承接产业转移、促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但是我们又要看到由于目前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主要是由国有资本主导的资源、能源型产业带动,不仅增长方式粗放,而且产业的趋同性强。

而西部地区在工业园区建设中普遍存在着园区规划建设滞后、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园区产业链未形成、园区中大的产业以资源和能源型产业为主等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

“三农”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根本性问题[1]。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法宝,促进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核心任务。

以贵州为代表的西部农村正处在脱贫攻坚的决胜期,农民收入增速总体放缓,收入水平仍然偏低。

而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本文基于对贵州省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和影响因素的分析,结合十九大及《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以下简称《规划》)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内容,提出在乡村振兴战略下促进农民增收的路径选择,以期为西部地区农民脱贫增收提供参考。

一、贵州省农村居民收入变化分析(一)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水平偏低“十二五”以来,在国家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支持下,农民收入保持持续增长,但高增速的“黄金期”已结束[2]。

从全国来看,2014年开始,农民收入名义增长率出现“拐点式”变化,由两位数跌至个位数。

贵州省增速“拐点”较全国晚出现两年,但收入增长的绝对数偏小。

2011年,贵州农民人均可支收稿日期:2020-05-12作者简介:郭艳,女,湖南桃源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经济、旅游经济。

林源,男,湖南沅陵县人,怀化学院商学院教授,博士。

研究方向:农村金融经济。

乡村振兴战略下西部地区农民增收路径研究——以贵州为例郭艳,林源(怀化学院商学院,湖南怀化418000)摘要:西部农民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关系着民族地区脱贫攻坚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乡村振兴战略为破解农民增收难题提供了治本之策。

课题组成员以贵州省为例,基于精准扶贫以来农民收入结构变化分析了影响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结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与农民增收相关的政策,提出打造山地特色生态农业现代化模式、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融合、拓宽非农就业渠道以及完善财政金融支农服务体系等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1979-2012各地区省市省区城镇化率城市化率

1979-2012各地区省市省区城镇化率城市化率

1979 897.10 495.20 739.42 380.57 5,105.00 589.00 2,447.20 2,031.81 1,851.80 480.00 3,442.60 1,164.90 2,184.60 701.20 3,168.70 1,162.40 1,132.14 687.38 5,892.55 825.05 3,792.33 459.76 4,803.00 530.00 2,487.93 355.12 3,228.98 480.62 7,232.00 661.00 7,189.00 635.00 4,632.78 718.34 5,223.05 606.55 5,140.50 868.66 3,470.00 386.00 540.30 81.44 0.00 0.00 7,120.50 814.00 2,730.99
城市化水平 urbanization level 又叫城市化率,是衡量城市化发
1986 1,032.40 586.80 814.97 447.05 5,627.00 784.00 2,713.53 2,149.12 2,040.70 589.00 3,726.00 1,508.90 2,315.30 857.00 3,385.00 1,358.90 1,232.33 802.56 6,269.90 1,142.64 4,070.07 652.88 5,217.00 757.00 2,749.30 454.99 3,575.76 636.55 7,776.00 979.00 7,985.00 916.00 5,047.83 1,093.19 5,695.73 806.71 5,740.71 1,254.57 3,946.00 489.00 605.63 116.33 0.00 0.00 7,511.90 1,021.30 3,025.86 1987 1,066.80 601.00 828.73 454.68 5,710.00 812.00 2,758.11 2,171.46 2,066.40 609.70 3,777.40 1,552.20 2,336.40 883.50 3,424.00 1,931.60 1,249.51 822.31 6,348.00 1,175.28 4,121.19 666.05 5,287.00 784.00 2,800.52 466.35 3,632.31 658.22 7,889.00 1,045.00 8,148.00 963.00 5,120.27 1,124.44 5,782.61 843.15 5,832.15 1,309.92 4,016.00 511.00 615.08 121.59 0.00 0.00 7,613.20 1,045.40 3,072.58 1988 1,080.80 614.20 839.21 467.38 5,795.00 840.00 2,807.24 2,199.47 2,093.90 632.00 3,825.50 1,593.40 2,357.40 908.70 3,466.00 1,426.30 1,262.42 838.93 6,438.27 1,281.43 4,169.85 682.24 5,377.00 806.00 2,845.25 476.64 3,683.88 674.52 8,009.00 1,307.00 8,317.00 1,016.00 5,184.94 1,157.19 5,915.68 880.05 5,928.31 1,366.54 4,088.00 532.00 627.49 126.67 0.00 0.00 7,716.40 1,067.90 3,127.27

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城市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张文锦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210098)E-mail:zwj025@摘要:目前,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城市化的进程。

一方面,城市水资源日益短缺,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另一方面,水资源利用不当或技术水平落后,造成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低下,进而导致水资源与生态价值的严重消耗。

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进程与水资源利用效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分析城市化进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及其特征,对解决我国水资源利用问题,走资源集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市化,水资源,利用效率,关系,特征中图分类号:F124.5 文献标志码:A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经济学家斯蒂格列茨认为,新世纪对于中国有三大挑战,居于首位的是中国的城市化,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重要的经济利益[1]。

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城镇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工业化、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未来20年,我国经济将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支撑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就是城市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城市化水平将进入从30%到70%国际公认的加速发展时期。

据专家预测,到2010年我国城镇人口将达到6.3亿左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45%左右;2020年,我国城市化率将达到55%左右,城市化将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任务[2]。

然而我国城市化发展也越来越面临着诸如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生态环境问题以及“三农”问题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和挑战。

其中水资源短缺与利用效率低下并存是影响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水资源紧缺,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为2200m3,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水资源紧缺国家之一。

因此,研究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对于我国走资源节约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和制定高效的水资源利用规划,促进我国水资源的节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_董国良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_董国良

东中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对比分析及发展趋势董国良(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院,北京 100081)[内容提要]通过对东中西部地区经济整体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得出,东部地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占GDP的65%以上,东部地区面临产业结构升级,承接国际高技术产业转移的任务和挑战,也有产业雷同的问题,中部地区近几年发展速度落后于东部和西部,西部地区近几年快速发展,各项综合经济指标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大开发战略面临重大调整问题,西部地区赶上了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和形成自身比较优势产业的重大发展机 遇。

[关键词] 经济圈;产业结构;产业转移[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3990(2006)02-0027-04一、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整体情况分析东部地区即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主要包括: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环渤海三大经济圈,这三大经济圈是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主体,约占GDP的65%以上,包括的省区有:北京、河北、辽宁、天津、上海、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他们都有各自的主导、特色产业。

但通过对他们的产业结构特点分析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预测后发现,从主导产业来看,三大经济圈具有同构现象,均把电子及通信设备、电子机械及器材、交通运输设备等制造业作为各自主导产业,但在各自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程度的趋同现象,如同处长三角地区的江浙两省,其主导产业雷同,优势产业都有纺织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气机械制造业、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等。

分析得出,由于区域内产业雷同,导致产业内部争夺原材料和各种资源性产品,市场份额争夺加剧,不利于产业长期发展,因为就每个省区的主导产业而言,他们的规模足以满足整个国内市场,同时,造成对电力等各类能源在该区域的极度紧张,在区域行政壁垒的作用下,各地之间争资源、项目、资金,重复建设、无序竞争的问题将难以避免,影响区域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不过总体而言,这三大经济圈依然是中国经济最有活力的地区,发展前景非常好。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

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及成因摘要: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在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区域差异和发展不平衡客观存在,其中尤以东西之间的大地带性差异最为突出。

近年来,中国西部不发达省区与东部沿海省市打的经济发展差距相当突出,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文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对中国东西部之间的经济联系、社会发展程度差异及其成因,从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等方面,作具体深入的考察研究,以期从几个的角度,揭示东西部发展不平衡的多重因素。

本文研究的重点,一是自然地理条件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二是社会环境与东西部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成因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过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的政治、社会问题中国的东西部经济差距问题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伴随着我国前所未有的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东西部经济差距也不断扩大,东西部经济差距加大制约了国民经济整体的健康发展。

下面就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进行探讨。

一、中国东西部差异比较现状特点东部地区主要由平原及低矮的丘陵组成,包括北京、天津、上海、山东、辽宁、江苏、浙江、福建、海南、广东、河北,土地肥沃,温度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多种农作物生长产量也高,被誉为“鱼米之乡”;西部地区大都是高山高原,崇山峻岭巍然矗立,沙漠戈壁面积大,对外部的联系交往十分艰难,一些地区几乎处于同外界隔绝的状态。

包括甘肃、广西、贵州、内蒙古、宁夏、青海、山西、四川、西藏、新疆、云南、重庆。

直到现在,交通不便,相互阻隔,仍是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障碍。

青藏高原极其严寒,西北地区极其干旱,黄土高原极其贫瘠,云贵高原极其险峻,对经济发展非常不利。

从我国来说,区域差距一直存在着,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实行“均衡发展战略”时期也不例外。

新中国建立以来,东部沿海地区一直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地区,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位居最末。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2023年度城市化与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2023年度城市化与资源利用情况分析
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XX
目录
CONTENTS
2023年我国城市化率为65.22%,相较于2022年增长了0.28个百分点。 城市化率呈现出逐年稳步增长的趋势,表明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在持续推进。 从变化趋势看,城市化率的增速略有放缓,这可能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有关。 不同地区之间的城市化率差异仍然较大,东西部地区城市化率存在明显差距。
土地利用效率: 不同地区土地利 用的集约度和产 出效益
土地资源保护: 城市化过程中对 土地资源的保护 措施和成效
2023年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400亿立方米 城市用水人口数量增长至8.3亿人 城市人均日用水量为180升 工业用水量占比最大,为62%
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结构 能源利用效率 节能减排措施
资源利用推动城市化进程
资源利用为城市化提供物质 基础
资源利用影响城市化的质量 资源利用与城市化相互制约
城市化进程中资 源利用的现状和 问题
资源利用对城市 化的影响和挑战
可持续发展理念 在城市化与资源 利用中的体现
实现城市化与资 源利用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和措施
空气污染:城市化进程中,工业和交通排放的污染物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水污染: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不当导致水体污染,威胁人类健康。 噪音污染:城市交通和工业生产产生的噪音影响居民生活和工作。 土壤污染:城市化过程中,工业废弃物、垃圾填埋等造成土壤污染,影响生态安全。
矿产资源种类:煤炭、石油、铁矿等 开发方式:露天开采、地下开采等 利用途径:冶炼、加工、制造等 存在的问题:过度开采、资源浪费等
城市化进程中, 人口和产业集聚 增加资源需求。
城市化发展加速 土地、水、能源 等资源消耗。

试论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与发展路径

试论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与发展路径

试论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与发展路径摘要:六盘水市是一个“因煤而生、因煤而兴”的煤炭资源型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对人口流动控制的逐步放开,大量农村劳动力开始逐步流向了城市,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

但是,长期以来六盘水城市化发展缓慢、滞后给六盘水市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矛盾。

本文分析了六盘水市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推进六盘水市城市化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西部资源型地区;城市化;问题;路径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标志,是人们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的中心。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建立资源型城市118座,其中煤炭资源型城市63座[1],六盘水市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之一,城市化与全国一样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和快速发展。

城市化成为六盘水市经济持续较快增长的强劲动力。

但是,作为资源型地区,六盘水市的城市化发展远远落后于全国和其它同类地区水平。

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六盘水市实现经济转型和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六盘水城市化发展现状六盘水市是伴随“三线”建设发展起来的新兴工业城市。

1964年,被国家确定为“三线”建设的战略重点区域;1965年,煤炭工业部在六盘水地区设立西南煤矿建设指挥部;1966年,经国务院批准境内的矿区更名为特区;1970年,六盘水地区所辖的六枝、盘县、水城3个由矿区演变的特区,即六枝特区、盘县特区、水城特区,被作为国家推进工业化发展和布局的重要地区;1978年12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六盘水撤地建市,成为当时贵州省除贵阳市外的第二个省辖市。

六盘水市成立30多年来,城市化总体上经历了3个时期:一是城市化恢复发展期(1981-1991)。

这一时期,三线建设推进了六盘水市的工业化进程,使六盘水市由一个纯农业地区向工业基础城市迈进,城市化也进入萌芽时期,但当时的城市化水平极低,1980年前全市城市化水平在10%以下。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完整版)贵州城镇化发展分析

贵州城镇化发展情况分析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

2010年以来,在经济发展带动下,城镇化进入快速发展期。

一、贵州省城镇化发展现状(一)城镇规模明显扩大,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

一是城镇人口迅速增加。

2014年全省城镇人口为1403.57万人,比2010年增加227.32万人,城镇化率由2010年的33.81%提高到2014年的40.01%,2011-2014年年均提高1.55个百分点。

二是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城市建成区面积由2010年的973平方公里增加到2014年的1380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比重由0.55%提高到0.78%。

三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

2014年全省城市人均道路面积9.3平方米,比2010年增加3.07平方米;供水综合生产能力由2010年的352万立方米/日增加到2014年的371万立方米/日;燃气普及率由2010年的54.5%提高到2014年的60.3%;城市电话用户由2010年的248.24万户增加到2014年的261.36万户,占全省电话用户的77.07%。

(二)固定资产投资高速增长,城镇环境进一步优化。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加大,支撑了城镇化的快速发展。

2014年全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03.86亿元,是2010年的4.11倍。

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由2010年的556.6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2187.67亿元。

城市环境和城镇面貌明显改观。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由2010年的5.33平方米增加到7.9平方米;城市污水日处理能力由2010年的170万立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196万立方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由2010年的45.4%上升为2014年的72.6%;城镇居民人均住宅面积由2010年的27.42平方米增加到2014年的36.58平方米。

(三)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就业拉动作用明显。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

对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通过对协调发展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希望能够为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对策、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多河流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推动,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贵州省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城镇化进程虽在加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促进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这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改进政策和推动发展提供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 2013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提高%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提高% 134091 66978 49.95 6.96 136072 73111 53.73 3.78 36069 14948 41.44 6.92 36637 16845 45.98 4.54 2472 1372 55.50 8.30 2498 1466 58.71 3.21 4610 1844 40.00 6.38 4719 2115 44.82 4.82 2885 1529 53.02 7.82 2970 1733 58.34 5.32 8045 3232 40.18 7.18 8107 3640 44.90 4.72 3479 1176 33.81 6.94 3502 1325 37.83 4.02 4602 1597 34.70 5.20 4687 1897 40.48 5.78 300 68 22.67 1.82 312 74 23.71 1.04 3735 1709 45.76 8.53 3764 1931 51.31 5.55 2560 925 36.12 6.10 2582 1036 40.13 4.01 563 252 44.72 5.47 578 280 48.51 3.79 633 303 47.90 5.62 654 340 52.02 4.12 2185 940 43.01 5.86 2264 1007 44.47 1.46 01、2006、2013),2013年数据来源于全国及各省2013年统计公报
来源:2013年贵州统计年鉴
%
60.0
50.0
40.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30.0
20.0
10.0
0.0
2011
2012
2013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注:贵州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2013),以及各省与全国2013年统计公
城市
896.49 910.12 932.11 958.52 1025.9 1002.3 1013.27 1025.68 1046.79 1057.21 1176.25 1212.76 1268.52 1324.89
乡村
贵州省城镇化率% 全国城镇化率% 西部城镇化率% 23.9 24.0 24.3 24.8 26.3 26.9 27.5 28.2 29.1 29.9 33.8 35.0 36.4 37.8 36.22 37.66 39.09 40.53 41.76 42.99 44.34 45.89 46.99 48.34 49.95 51.27 52.57 53.73 28.73
2859.23 2888.39 2905.17 2911.14 2877.81 2727.75 2676.73 2606.32 2549.21 2479.79 2302.75 2256.24 2215.48 2177.33
34.52 35.69 37.00 38.48 39.66 41.44 42.99 44.74 45.98
2000 2005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总人口 城镇人口 城镇化率% 城镇化率提高% 45906 36.22 130756 56212 42.99 6.77 10208 28.73 35918 12399 34.52 5.79 1014 42.68 2403 1134 47.20 4.52 1264 28.16 4660 1567 33.62 5.46 1023 33.11 2798 1265 45.20 12.09 2223 26.69 8212 2710 33.00 6.31 841 23.86 3730 1002 26.87 3.01 1002 23.37 4450 1313 29.50 6.13 50 19.08 280 58 20.85 1.77 1163 32.26 3690 1374 37.23 4.97 615 24.00 2545 764 30.02 6.02 180 34.75 543 213 39.25 4.50 182 32.38 596 252 42.28 9.90 651 33.82 2010 747 37.15 3.33 2000,2005,2010年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2013),2013年数
贵州各年末常住人口(单位:万人)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总计
3755.72 3798.51 3837.28 3869.66 3903.70 3730 3690 3632 3596 3537 3479 3469 3484 3502
:万人)
非农业占 百分比 14.5% 14.9% 15.3% 15.6% 15.8% 15.8% 16.0% 16.0% 16.1% 16.2% 16.1% 16.2% 16.3%
年鉴
贵州城镇化 率 全国城镇化 率
2011 2012 2013
及各省与全国2013年统计公报,另暂缺2001-2004年的西部城镇化数据
户籍人口(单位:万人)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总计
3676.63 3710.20 3747.68 3786.84 3831.19 3867.73 3921.91 3985.04 4036.75 4090.78 4189.00 4238.44 4249.48 农业 3144.98 3156.33 3175.17 3196.70 3224.62 3258.05 3295.08 3346.09 3385.66 3429.36 3512.92 3551.18 3557.14 非农业 531.65 553.87 572.51 590.14 606.57 609.68 626.83 638.95 651.09 661.43 676.07 687.26 692.34 农 业占百 分比 85.5% 85.1% 84.7% 84.4% 84.2% 84.2% 84.0% 84.0% 83.9% 83.8% 83.9% 83.8% 83.7%
来源:贵州统计年鉴2013,中国统计年鉴(2001、2006、2013),以及各省与全国 2013年统计公报
万人
1400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单位:万人 地区 全国 西部合计 内蒙古 广 西 重 庆 四 川 贵 州 云 南 西 藏 陕 西 甘 肃 青 海 宁 夏 新 疆 总人口 126743 35531 2376 4489 3090 8329 3525 4288 262 3605 2562 518 562 192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