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
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
(3)教育改革取得重大进展,积累了宝贵经 验,为下一步发展探索了道路。
—— 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投入体制发生重大变 革,确立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以政府 保 障为主的投入体制。改变了长期以来“农村教 育农民办”的局面。 —— 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招生就业制 度、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 —— 办学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初步形成了公办 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
—— 2000年实现“两基”后,“普九”人口覆 盖率 和初中毛入学率又有新的提高,2005年 均超过95%。 —— 2005年毛入学率将超过21%,在学人数 2300万。 —— 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2005年达 到3990万人左右,毛入学率达到52.79%。
各级各类学校校均规模变化情况(表2)
党的十六大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 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 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的三大历史性任务: ——构建体系(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学习 体系) ——培养人才(两个“数以”和“一大批”) ——知识贡献(为“三个文明”服务)
4、现阶段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
旺盛的社会需求同多样化的教育供给不足。 劳动力整体素质偏低,不适应新兴工业化和推进 城镇化的需要。 教育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不合理,不适应提高就 业和产业竞争力的需求,素质教育任重道远。 区域和城乡教育发展很不均衡,西部和农村地区 教育比较薄弱。 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因素。 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相对滞后,教育内 部需要统筹协调。 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巨大,学习型社会建设存在不 少困难。
政府和社会各投多少?
历史上的三次数学危机
2
S t
。
∴
S 1 gt0 g (t ) t 2
( *)
10
当 t 变成无穷小时,右端的 变成无穷小,因而上式右端就可以认为 是 gt ,这就是物体在 0 它是两个无穷小之比。
在美国学者麦克· 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牛顿名列 第2位,仅次于穆罕默德。书中指出:在牛顿诞生后的数百年里,人们的生活方 式发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大都是基于牛顿的理论和发现。在过去 500年里,随着现代科学的兴起,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同 1500年前的人相比,我们穿着不同,饮食不同,工作不同,更与他们不同的是 我们还有大量的闲暇时间。科学发现不仅带来技术上和经济上的革命,它还完全 改变了政治、宗教思想、艺术和哲学。
3. 危机的解决 但是彻底解决这一危机是在19世纪,依赖于数 系的扩张。直到人类认识了实数系,这次危机 才算彻底解决,这已经是两千多年以后的事情 了。
二. 第二次数学危机
第二次数学危机发生在牛顿创立微积分的
十七世纪。第一次数学危机是由毕达哥拉斯学
派内部提出的,第二次数学危机则是由牛顿学
派的外部、贝克莱大主教提出的,是对牛顿
29
① 在18世纪时,人们已经建立了极限理论,但
那是初步的、粗糙的。
② 达朗贝尔在1754年指出,必须用可靠的理论 去代替当时使用的粗糙的极限理论。但他本人未能 提供这样的理论。 ③ 19世纪初,捷克数学家波尔查诺开始将严格
他在1688年发表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里,对万有引力和 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 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 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 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从而消除了对太阳中心说的最后一丝 疑虑,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新华电脑爱与责任
爱是教育成功的港湾5月8日上午,在积水潭桥北侧护城河内,警方发现了清华大学研三男生严俊的尸体。
据《京华时报》报道,严峻出身农村,无背景无经济无关系,平日在校内勤工俭学做网管,是一个勤俭节约、生存能力极强的大学生,上学7年来,他从没跟家里要过一分钱生活费。
严俊学习成绩优异且已经与一家不错的公司签订就业协议。
两个多月前,严俊被确诊患有精神类疾病,事发前曾试图摸电门自杀。
在医院就诊期间,他趁上厕所之机出走,直至尸体被找到。
警方表示,已经排除刑事案件可能。
请问这样优秀的大学生为何也会自杀?中国教育还要害死多少人?5月7日据《广州日报》报道,高考临近,湖北孝感一中惊现史上最刻苦“吊瓶班”。
教室却变成了“医务室”,班内学生大多挂上了吊瓶,最令人“感动”的是,这些“吊瓶”同学竟然是一边输液,一边还在学习,更令人称奇的是,这些同学根本就没病,他们打得是神马氨基酸,据说可以补充能量。
为什么要补充能量?校方称,高考复习任务繁重,学生太累,消耗太大,能量跟不上!学生称,打氨基酸对我们学生有好处,高考压力很大,精神好一点,肯定考得好一点!请问“高考决定命运”“高考决定一生”的现实的真实写照吗?中国教育还要“挂吊瓶,打点滴”摧毁多少人?案例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教育缺乏大爱,应试教育仍然一意孤行、我行我素,客观上造成损害学生人格,危害学生健康和生命的教育悲剧。
学生上学得不到他们本来应该得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健全的人格,快乐的时光,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爱好,身心健康受到不同程度的摧残,特别是出身于像工农等社会低阶层家庭的子女,更是深受其害。
其根源在于他们所受到的应试教育身上。
应试教育极大地摧毁了中国年轻人对科学文化知识的兴趣和尊重,也极大地损害了国家的创新精神和发展能力。
一、教育是爱的事业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认同这个观点:教育是爱的事业,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爱是一种信任,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鞭策,爱是一种激情,爱更是一种能触及灵魂、动人心魄的教育过程。
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与政策分析
民办高等教育的特征与政策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民办高等教育在中国的重新崛起,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大潮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0年,我国共有民办高等教育机构1300余所,其中经教育部批准、国家承认学历的42所,教育部批准的国家学历文凭考试的试点学校有300余所。
民办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市场经济为其发展壮大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正在发生裂变,民办高等教育正在凭借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营造一个教育的服务市场。
中国出现的高质量的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供给不足的“卖方市场”现象,为中国教育资源重新配置提供了最好的发展空间,民办高等教育正是在市场化的运作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模式和运行机制。
特征之一:民办高校与资本市场的连姻目前,中国民办大学主要是靠学费支撑学校的办学,走的是一条以学养学的道路。
尽管人们一再呼吁国家和政府部门应该给予资助,但从目前中央财政收入的状况来看,这一现象在近期内难以改变。
因此,中国的许多民办大学开始瞄准资本市场,希冀进入资本市场而获得更广泛的融资渠道。
据不完全调查.黑龙江东亚学团、西安欧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思源学院、湖北函授大学、湖南涉外经济学院等,正在不同程度地启动了介入资本市场的运作。
事实表明,经费问题是制约民办高校发展的“瓶颈”,如果不进入资本市场,就难以获得更大、更快的发展。
特征之二:以大学为龙头的教育产业集团在我国,目前已出现了浙江万里教育集团、宁波华茂(教育)集团、卡伦湖教育集团、无锡中锐教育集团、黑龙江东亚教育集团、北京南洋教育集团等,这些教育集团以教育就是服务为理念,引入市场运作机制,逐步实现教育规模的集团化。
以东亚教育集团为例,东亚大学是东亚教育集团的龙头,它是在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职工大学的基础上改制而成的一所民办高校,当齐齐哈尔第一机床厂作为国有特大型企业步入低谷难以复苏的时候,东亚大学经过近7年的运作,显示出勃勃生机,第一机床厂所属的从幼儿园到高中的11所学校全部并入教育集团。
我国教育的弊端
我国教育的弊端对中国教育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在百度上检索“教育研究”,其中多数是改良性的,很少是改革性的。
有人认为,教育与经济不同,教育不能产业化、商业化等等,经济需要改革,由计划经济转为市场经济,而教育由于其非经济、特殊,所以不能模仿经济改革。
笔者以为,中国的教育已经不能用教育问题来涵盖,中国的教育就是问题教育,应试教育、听话教育、保姆教育是中国教育的三大弊端。
第一个弊端:应试教育一切教育活动以考试能力为中轴,分数成为教育成败的价值尺度。
社会(包括我们的媒体)、学校、家长均极力推崇、赞美、追求这一价值尺度。
奉升学考试为“神明”的教育思想,不但排斥多数学生的素质提高,也排斥能够升学的部分学生身心合谐地发展,势将产生难以弥补的不良后果。
一、课业负担过重,祸及学生的思想与身体健康。
我国的合格公民应有基本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基本觉悟,有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有遵守和维护社会公共道德与公共秩序的习惯与责任感,有良好的个人生活习惯,有鉴别美丑的初步能力,有健康的体质与良好的气质、风度……如果基础教育忽视了这一系列重要,内容,则学生高尚审美情趣与能力的培养、他们劳动习惯与文明习惯的养成,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意识与法制观念的树立等等,必将受到冲击,民族国脉必将削弱。
如是,中华民族焉能以文明进步的风骨和神采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少中小学校,学业负担过重,孩子们背着沉重的书包,整日愁眉苦脸,面色痿黄,实在令人痛心。
我们有责任把金色的童年还给孩子。
如果孩子们从小只知道祖国给他们的就是沉重的、苦不堪言的负担,他们怎么会热爱祖国呢二、考试能力压倒一切,其他能力的培养因此忽略。
考试成绩是衡量学生智力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但并不是全部的标准,甚至也不是主要的标准。
中小学的教学范围有限,卷面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题海战术”和死记硬背来对付。
身心正在蓬勃发展、充满旺盛活力的青少年的精力被引向拼命应付考试,不能不造成学生主动创造能力、实践实验能力、组织活动能力、书面和口头表达和表述能力等重要能力得不到充分发展的严重后果。
拓宽教育视野的重要性
拓宽教育视野的重要性近三年,通过教育访谈,我问过很多小学和初中学生同样的问题:“你是为什么而读书?”这一问题,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周恩来总理在少年时期即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明志,并用一生来践行为中华之崛起的梦想。
但是,接受访谈的学生给出了三类答案:一是为了升学,上好的初中或高中,将来找一份好工作(不具体指出是哪种工作);二是为了报答父母和家人;三是为了自己的理想。
大部分学生的回答主要集中在升学和找工作上,惟有一位小学生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
当我问完问题,他目光笃定地看着我说:“我努力学习是为长大了能当一名生物学家,研究我特别喜欢的昆虫,我要研究土壤中存在的昆虫。
”“升学”、“找一份好工作”,何以成为中小学学生读书的目的呢?是我们的学生变得短视而实际了,还是教育出现了问题?我一直在思考,却无法通过理性思考来透析这一答案背后的实质。
《大地在心》一书作者大卫•W.奥尔结合古希腊的教育理念,对教育的目的表述如下:“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驾驭学科知识,而是驾驭人性。
”他认为,在很多情况下,“我们混淆了教育的目的与手段,认为教育的目地就是向学生灌输各种各样的数据、技巧、方法和信息。
根本不考虑这些东西会产生什么后果”。
“过分强调考试成绩、成功与职业生涯”的教育价值判断,使身处校园的学生敏感地捕捉到这些信息,从而影响他们对学习目的的判断。
由此,我联想到近期英国BBC的专题纪录片《我们的学生足够坚强吗?——中国式课堂》上中国教师的课堂表现。
一节科学课,教师通过灌输式教学方式讲述“食物链”等方面的知识,课堂教学枯燥,学生心猿意马。
老师在课堂上直接给出了“食物链一般不超过四级”的结论。
我非常明显地感受到这种课堂的功利、短视和对学生主动性的忽视。
教师在课堂上将自己定位为知识的传授者而非启发者,我们用分数来恒量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并频繁进行考试,学生在这种紧张氛围里,分数与排名决定他们的悲喜,无形中,学生或许真的会以“升学”、“找一份好工作”为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育培训机构面临的危机及解决措施
近年来,教育培训行业日趋成为中国教育的半壁江山。
但培训机构毕竟要生存在公办校教育的夹缝中,没有公办学校得天独厚的办学条件,完全凭教学实力和教学成果争夺市场。
伴随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多教育培训机构的发展遭遇寒冬。
教育培训机构的三大危机一、行业诚信度下降,家长信任度降低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2008年受理的投诉增幅前十位中,教育培训投诉居第三位。
2008年全年受理教育培训类投诉达2468件,比2007年的1875件增长63.5%。
纵观教育培训投诉原因,主要表现为:一是承诺无法兑现,与家长提前签承诺书、提分保证书等,最后承诺无法兑现;二是宣传时夸大师资,连续上课却没有效果,白白花了家长冤枉钱;三是承诺了开课时间却不按时开课,导致其它辅导班也没能报上,耽误考生宝贵的备考时间;四是不履行合同,家长要求退款,玩文字游戏,千方百计强调学生或家长的过错。
等等。
总之,因为一些“草台班子”和无合法办学资质培训机构的存在和不诚信经营,导致整个行业的负面影响愈演愈烈,投诉越来越多,诚信度急剧下降。
很多家长缺乏辨别优质教育培训机构的经验,带孩子参加了很多辅导班,成绩却在原地踏步甚至下滑,导致家长报班时顾虑重重,造成整个行业的招生困难。
许多品牌培训机构在办学和宣传过程中,深感家长内心的困惑和戒备,为让家长“眼见为实”,明明白白消费,特邀授课名师在开课前举行规模各异的公益讲座,使家长直接感受到授课教师的教学魅力。
二、成本增长大于收入的增长,行业良性发展受阻就近几年的整个行业形势来看,教育培训机构已进入“三高”时代,一是教师工资高;二是宣传费用高;三是员工成本高。
随着教育培训机构队伍的日益庞大,家长的眼光越来越挑剔;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及家长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家长对学习硬件和软件的要求越来越高,上课费用越压越低,而对师资的要求越来越高,咨询的问题越来越专业,对教学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
这就迫使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利用便利地段的高档写字楼作为教学场地,必须聘用高水平、高知名度的特(高)级专家教师授课,必须录用具有教育专业背景的高水平、高素质工作人员,还要在教学环节严把质量关,更要在教育服务水平上下足功夫。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
中国经济的三大危机中国经济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但也面临着许多潜在的危机。
在本文中,我们将讨论中国经济面临的三大主要危机,并探讨其可能的解决方案。
第一大危机是债务危机。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各级政府和企业都积累了大量的债务。
许多政府机构和企业依赖债务来维持运营,这使得中国整体债务水平居高不下。
如今,中国的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已经超过了300%,远高于国际标准的安全线。
这种高债务水平对经济稳定造成了巨大的风险。
债务危机的根源在于中国过度依赖投资来推动经济增长。
过去几十年来,中国一直以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投资为核心的投资拉动模式为主。
这种模式虽然在短期内推动了经济增长,但也导致了过度扩张和浪费资源。
同时,由于缺乏透明度和监管机制,很多债务的真实风险被掩盖起来,加剧了债务危机的风险。
为解决债务危机,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需要加强对债务的监管和透明度,确保市场对债务风险有正确的认识。
其次,政府和企业应加强风险管理,降低过度依赖债务的程度。
最后,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转型,减少对投资的依赖,提高消费和创新的比重,以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增长。
第二大危机是不平等危机。
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不平等现象的加剧。
尽管中国脱贫计划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城乡差距、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等问题仍然存在。
此外,随着中国经济从传统农业劳动密集型向现代服务业和高科技制造业转型,很多低技能劳动者面临着就业不足和工资下降的问题。
不平等危机的解决需要政府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促进社会公正和包容性增长。
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公共服务的投入,提高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的覆盖率,使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机会和福利。
其次,应加强劳动力市场的监管,保障工人权益,提高工资水平。
最后,需要加强贫困地区和弱势群体的支持,确保他们能够分享经济增长的红利。
第三大危机是环境危机。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空气污染、水资源短缺和土地退化等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
《中国教育史(第四版)》读书笔记思维导图PPT模板
PPT书籍导读
读书笔记模板
最
新
版
本
目录
01 第一章 原始时期的教 育
02 第二章 夏、商、西周 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0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教 育
04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教 育
05
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时 期的教育
06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教 育
目录
07 第七章 宋辽金元时期 的教育
08 第八章 明朝的教育
09
第九章 清初至鸦片战 争前的教育
010
第十章 中国教育的近 代转折
011
第十一章 维新运动到 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
012
第十二章 民国成立初 期的教育
目录
013 第十三章 新文化运动 时期和20世纪20年 代的教育
第十五章 中国共产党
015 领导下的革命根据地 教育
014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 期的教育
第一节 “五四” 新文化运 动对封建 教育的批 判与变革
0 2
第二节 新文化运 动影响下 的教育思 潮
0 3
第三节 学校教学 方法的改 革与实验
0 4
第四节 1922年 “新学制”
0 5
第五节 收回教育 权运动与 教会教育 的变革
0 6
第六节 新民主主 义教育的 发端
第十四章 国民政府时期的教 育
谢谢观看
读书笔记
最 新
版
本
0 1
第一节 国民政府 时期的教 育政策
0 2
第二节 国民政府 的教育制 度和管理 措施
0 3
第三节 国民政府 各级教育 的发展
0 4
第四节 杨贤江的 教育思想
[中学]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
中国古代教育家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一、王守仁关于儿童教育有哪些积极的见解?答:1他批评当时的儿童教育存在三大弊端:重机械记忆,不重启发思维;重消极防范,不重积极诱导;普遍采用体罚,摧残儿童的身心。
2他从快乐是人心之本的观点出发,主张教育儿童要从积极方面入手,顺应儿童性情,鼓舞儿童兴趣,培养其"乐学"的情绪。
3他主张儿童教育的内容是歌诗、习礼和读书,要导之以礼"."讽之读书"。
"开其知觉".使儿童德、智、体、美均衡发展。
4他强调科学安排教学计划,使儿童每天的活动有一定的次序,动静交错,学有余力。
二、康有为的儿童教育思想有哪些?答:《大同书》,儿童接受社会的公教,母亲入人本院接受胎教,出生后进入育婴远、小学院、中学院接受系统的教育。
环境良好,设置符合年龄的教育设施,严格挑选教师,精心安排课程内容。
三、梁启超的儿童教育思想答:重视儿童教育,主张国家实施强制的义务教育。
1、传统儿童教育的弊端(1)教师不懂教育规律,教学内容狭窄(2)体罚盛行(3)不懂张弛有度2、主张:(1)教师要引导儿童善悟而非强记(2)教学要循序渐进。
(3)论述7种教材:识字、文法、歌诀、问答、说部、门径、名物(字典)(4)规定8-12岁课程表,中西兼学(5)德体智相结合(6)反对男女早婚(7)兴妇学四、陶行知的幼稚教育思想答:(一)地位和作用:重要,6岁前人格陶冶重要时期。
“小学教育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
”(二)论创办工厂和幼稚园:1、如何创办乡村幼稚园:一方面确立创办的目标和方法,另一方面建议政府采取行政手段去推广乡村幼稚园。
2、现有弊端:外国病、花钱病、富贵病转变为“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总目标3、论创造的儿童教育:在儿童自身的基础上,过滤并运用环境的影响,以培养、加强和发挥创造力,使儿童更有力量,以贡献于民族与人类。
功能:(1)解放创造力,六大解放:解放头脑、眼睛、双手、嘴、空间、时间。
中国教育何去何从
中国教育该何去何从2012年5月5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进行主题为《关于价值主义教育思想》的演讲。
说功利,痛批教育功利化致三大危机罗崇敏的演讲一开场就直言人类社会的最大危机,不是经济、政治、生态危机,而是教育危机。
他说,前三种危机都是教育危机导致的结果。
他痛批教育的功利化,炮轰高达15万元的出国留学外语培训费等现象,搏得大学生们满堂喝彩。
罗崇敏认为,人类自身导致了反人类的很多行为,很多技术发明不是用于促进人类发展,而是用来毁灭人类。
他主张教育价值高于一切价值,教育价值是人类核心价值的基础,也是国家核心价值的基石。
他所定义的教育是发展人的生命,生存和生活,实现人的价值,引领人类文明进步的社会活动过程。
其终极价值则是,使人成其为人,成为社会的人,成为有能力有责任的人。
“教育如果不能使人幸福,就没有必要存在。
”罗崇敏强调,幸福是精神的追求和关爱,而不光是物质的占有。
“教育的目的”这个短语非常陈腐,教育本没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
我们不应该希冀现在接受教育会在日后得到回报,同时,我们接受教育也不应该是为了利用教育得到其本身之外的东西。
教育的“教化”之处,就是养成一种好习惯,以探求新的含义,寻找新的联系,将体验复杂化,广泛化使其更丰富更持久。
教育是人类文明的催化剂,他使人不仅在生物学意义上有别于一般的动物,而且使人成为社会意义上的人,使人拥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以及质疑和批判的精神,西方一位教育学家说过“教育如果把人教的什么都不信了,那么教育的目的就达到了”。
教育是一个最具价值,最有人性的并最富人文关怀的平台,有助于个人成就自我。
物质的满足仅仅是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层面,然而,人不是为吃米而活着,也就是说,人还需要精神层面的满足。
物质上的匮乏带来的仅仅是饥饿感,而精神的匮乏却会使人变得空虚和麻木。
缩短学生学制20岁就业罗崇敏说,现在我们在教育上浪费的时间太多了。
现在年轻人发育快,身体成熟早。
浅析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研究
浅析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研究清朝末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的时期,社会各个领域都在不断变革和探索新的发展方式。
在这个时期,教育领域也经历了许多改革和创新,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清朝末年的“新政”教育改革。
这些教育改革在当时对中国教育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的未来发展。
本文将就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进行分析和研究,探索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一、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背景清朝末年是中国传统社会面临重大变革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变革主要体现在政治、社会、文化等多个领域。
教育领域也成为了变革的焦点之一。
在这个时期,中国面临了三大主要问题:一是中国被列强侵略,国家危机迫在眉睫;二是中国内部社会矛盾尖锐,社会动荡不安;三是文化与教育领域的滞后,无法与时俱进。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清朝政府开始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新政”教育改革。
在这一时期,清朝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教育改革措施,主要包括:设立学堂,开设新课程,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推行西学等。
这些措施的出台,表明了政府对教育发展的重视和对传统教育体系的不满。
这也是政府试图通过教育改革来解决国家面临的问题,实现国家的振兴和发展。
二、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内容近年清末“新政”教育改革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设立学堂新政教育改革中,政府开始了大规模的学堂设立工作。
这些学堂主要包括了官办学堂、私立学堂和传教学堂等,涵盖了不同的学生群体和地区。
通过设立学堂,政府试图扩大教育资源,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推动国家的发展进步。
2.开设新课程在新政教育改革中,政府开设了许多新的课程,包括了自然科学、外国语言、数学、地理等。
这些新课程的开设,使得中国教育体系向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为国家的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3.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新政教育改革还包括了对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政府试图提高教育质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培养出更多的人才来参与国家的建设和发展。
十次危机课程笔记
•温铁军•危机一 :1958-1960苏联大规模撤资以后.•发生机制•夕M贵+地方财政赤字•1957年苏联撤资,夕M责压力下中国的资本积累断裂;•1958年起,中央鼓励地方自主工业化,大办“五小工业“,以地方资本和劳动力大规模投入替代外国资本.地方财政赤字上升.•危机后果•国家财政赤字急速上升,依靠国家投资拉动的工业体系失去资金来源。
•政府政策• 61年政府发动上干万城市人口到农村生产自救,国家产业资本通过”排斥劳动“ 弱化城市失业的巨大压力.其中,56年完成的社会主义改造,建成以”城市单位和农村合作社”为根本单元的社会组织体系•政府"局部退出”不经济的农业,允许小农村社制经济局部地推出“集体化“(各种自留地、拾边地等)•危机二:1968-1970三线建设的影响.发生机制•(1)外债.1968年彻底归还苏东债务,中国内部资本积累仍然缓慢• ( 2 ) 1964年核武器;•( 3 ) 1965年三线建设。
65-75年间国家投入一半以上的基建资金进行三线建设。
64 年至80年代,国家投入2052亿元,且三线建设的经济效益很低,投入资本满缺乏了要求.•危机后果•夕M责压力和国家加大投资,财政赤字上升,经济增长乏力(国家投资主动力).•政府政策•( 1 ) 68-70年全国千万青年下乡•(2)兵工厂和三线建设少量招工•危机三:1974-1976四三方案以后.发生机制•外债• 1972年四三方案,1974年财政规模800亿,同样百亿赤字•危机后果•财政赤字,经济增长乏力•政府政策•数百万青年第三次上山下乡,靠“大锅饭”活命.(20年内三次上山下乡,农村承当了4000万失业城市青年)•危机四:1979-1980在第二代领导核心交接时期.发生机制•“四三方案”和”八二方案",对国外资本投入缺乏,财政夕卜债严重.70年代政府投资过度积索的财政赤字,中央和地方为了促进经济开展增加投入造成更大赤字;•中央增加人民福利补贴,“赎买”人心,维护政权交接期社会稳定。
高考综合改革论文
高考综合改革论文概要:选科走班的全面实施,必然要求变革教学组织形式,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运行机制。
建立行政班与教学班共存的教育新常态,行政班三年不变,不按选考科目编班分班。
同時重新定位行政班和教学班功能,让行政班成为具有强大凝聚力、团结协作的学生精神家园,让教学班成为学生个性发展、有共同的学业追求的学习乐园。
思路决定出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能取得胜利,其前提条件是民主革命的思想工作深入民心。
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先唤醒民众,再发动民众,最后组织民众,把全民族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反帝反封建力量。
同样,高考综合改革的首要工作也是唤醒民众。
通过总结和分析建国以来的教育成果及存在问题,来充分认识高考综合改革的目的和现实意义,实现全民认识的“一致性”,为高考综合改革扫除障碍。
(一)从现代化角度看新中国以来我国教育的成就回顾60多年,新中国的教育确实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对促进现代化建设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从文盲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中国教育事业创造奇迹。
这句话语背后,是中国几代教育人的辛勤耕耘,是新中国为教育事业发展立下的不朽丰碑。
新中国成立之初,80%以上的人口是文盲。
农村的文盲率更是高达95%以上。
2009年初,教育部“扫盲教育处”从建制上被取消了。
曾任扫盲教育处处长的王岱说,此举并非意味着国家不重视扫盲工作,而是我们的文盲快扫完了。
历史不会忘记:2000年,中国宣布在全国实现“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
时任教育部部长周济对新中国60年的教育发展成就,概括为:“两个跨越”——即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一个突破”——职业教育不断发展,教育宏观结构调整取得重要突破;“一个重大步伐”——实现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一个确立”——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基本框架,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教育的三大危机
有人会说,中国教育不是正在改革吗,说它已经堕落是不是早了一点?非也。
任何改革,有时候要看它的结果才能够做出评价;但是,这种马后炮有很大的风险:改好了皆大欢喜;改不好误国误民。
君子善假于物,现在已经浮出水面改革端倪就是问题丛生,受到质疑的,不用等那一天就知道它的结果大致会是什么样子了。
深圳科技大的改革步履艰难,荆棘丛生,如见瓶水之冰!闲话少叙。
我们不妨来看看三个基本的现实现状,可以省去许多毫无意义的口舌:一,放弃高考权利是对未来就业前景投了不信任票。
中国高考人数连续四年大滑坡,总计超过300万莘莘学子毅然放弃“临门一脚”的权利,无奈惜别高考,转身茫茫人海,另觅生计出路;与此同时,出国留学却以20%的年递增率扶摇直上!出国留学自然是少数天生我材必有福的娃娃拼爹的结果;这些选择留学的大多数是分数平平的娃娃,靠他们将来学有所成回来救国救民恐怕不太靠谱。
另一方面,这些人选择出国留学,除了经济实力以外,对国内高等教育的失望、想在就业前景扑朔迷离的天平上增加一点砝码也是一种可以理解的抉择。
二,高考预期趋于迷信化是对应试教育的讽刺与调侃。
在高考之际热衷于求神拜佛,说白了,这些学生或者他们的家长是真信吗?非也!应试教育决定了高考是一锤子买卖,碰运气的成分不能说没有;自然而然、鬼使神差的会与求神拜佛有一腿了。
我不知道中国司掌教育的官员看到孔子庙国子监这样的热闹场面会作何想?回家能不能吃好饭?晚上能不能睡好觉?面对此情此景,我相信他们不敢说中国教育是欣欣向荣,蒸蒸日上、世界一流的。
三,高考作弊现象方兴未艾、如火如荼、蔚然成风是对应试教育和大搞教育产业(名目繁多的各种高考速成,补习经济)的报应。
对于各种各样的备考,中国古代贤达发明了一句成语来警醒莘莘学子-------不要临时抱佛脚。
高考作弊成风已经是公开的秘密;高考监考制度纪律与时俱进引入高科技也是公开的应对策略。
尽管如此,作弊依然我行我素,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我爸是李刚”也是高考作弊之一端,年年都有官员子女违规违纪的“高考门”事件发生。
高等教育只是成才的重要途径,不是必然途径;更不是唯一途径。
这个真理我们的教育并没有把它融入日常教育理念之中去。
恰恰相反,整个社会在许多层面、场合的宣传都是在有意无意、或明或暗的强化“必然、唯一途径论”。
娃娃无知,教育有罪!最可恨的就是年年高考前夕学校、媒体的鸦噪。
高考本来只是生活中一件周而复始的平常事,就像时之春秋轮回、人之生老病死一样,有什么值得老生常谈的呢!无聊透顶!媒体真这么无事可做,我建议下基层去查访一下有多少贫困生需要资助、救济?有多少贫困生家庭在为此举债、卖血、甚至卖淫!教育堕落,何谈兴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