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c6c6467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69.png)
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研究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文化产业也成为了新兴的产业之一。
特别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更加受到了国家的重视。
本文旨在探讨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分析其发展趋势,同时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和建议。
第二章:新时代背景下的文化产业发展概况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总收入达到了4.5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3%。
文化产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作为新兴的产业,文化产业已经成为了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同时也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文化体验和享受。
第三章: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发展的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市场的变化,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也发生了很多变化。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文化产业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趋势:1.数字化趋势在数字化时代,人们的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已经产生了很大的变化。
文化产业也需要跟上这个趋势,适应数字化时代带来的变化。
2.国际化趋势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将文化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的支柱。
同时,文化产业的国际化程度也越来越高,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产业之间也在产生更多的互动和交流。
3.创新化趋势文化产业要不断创新,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在新时代背景下,文化产业要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探索新的业态和新的模式。
第四章: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虽然文化产业在新时代下有了很多机遇和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在本章中,将对新时代下文化产业发展的挑战进行分析。
1.竞争激烈随着文化产业规模越来越大,行业内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
不同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断进行价格战和产品创新。
2.人才短缺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支撑,而在目前的情况下,很多企业还面临人才招聘困难,甚至出现人才短缺的问题。
3.政策环境不完善虽然国家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鼓励和支持,但仍然有不少政策上的缺陷和不足。
这些政策上的问题对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带来了一定的制约。
第三章 文化需求、供给和平衡
![第三章 文化需求、供给和平衡](https://img.taocdn.com/s3/m/39d6920ba6c30c2259019ed0.png)
文化需求是人们为了满足各种精神生活需 要而形成的对文化产品和商品的要求,并 通过一定的量表现出来。 一、文化需求的产生及类型 类型:由于精神需求构成的不同,现代文 化需求一般可分为非商品性文化需求和商 品性文化需求两种类型。
二、文化需求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文化需求规律是人们对文化商品的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运动、变化关系的内部联系。在市场经 济条件下,作为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之一,需 求规律反映和制约了人们对商品的需求量与价 格之间的最一般关系。文化商品价格上升,文 化需求量就会下降;相反,文化商品价格降低, 文化需求量就会增加。因此,文化需求规律具 体表现为需求量随价格上升而递减,随价格下 降而递增的逆向运动关系。
开发牡丹系列工艺品,做大牡丹三彩艺、 牡丹瓷、玻璃牡丹、金属牡丹、刺绣牡丹、 标本牡丹等工艺品牌;做强青铜器、唐三 彩、澄泥砚等知名品牌;举办“洛阳工艺 品展示展销会”、“洛阳工艺美术品制作 业发展论坛”等活动,推进艺术与工艺美 术品对外交流等。
【关键词五】演艺娱乐业
支持21世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红太阳田汉剧 场等民间演艺团体发展,激发洛阳歌舞剧院演艺 公司、洛阳豫剧院演艺公司、洛阳曲剧院演艺公 司等文化企业的活力,创作排练精品剧目,打造 知名演艺品牌;改编提升大唐武皇十万宫廷乐舞, 组织武皇乐舞演艺活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演艺 娱乐领域,建设知名演艺公司;依托高校艺术院 系,培养高素质演艺专业人才和策划管理人才等。
●大范围战略发挥文化产业示范村的 带动作用,广泛发展各类文化产业专 业村,扩大文化产业从业人员规模。 面向省内外市场招商引资,吸引知名 文化企业来洛发展。积极向海内外市 场推介洛阳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扩 大文化产品的市场销售空间。把握中 原经济区建设机遇,建设华夏历史文 明传承创新核心区。
文化产业政策解读-金融财政政策
![文化产业政策解读-金融财政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0a2a6154be1e650e52ea9939.png)
第三章金融财政政策75第三章金融财政政策本章提示我国的文化产业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起步发展到现在,已经初步形成包括演出业㊁影视业㊁音像业㊁娱乐业㊁图书报刊业㊁文物和艺术品业等在内的比较完整的行业门类,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㊁促进社会进步有着重大的意义㊂ 十一五 期间,我国的文化产业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达到15%以上,初步显现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潜力㊂文化部在2012年5月10号发布的‘文化部 十二五 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指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提出要通过建立支柱性产业㊁打造文化产业公共平台等9大重点工程来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离不开国家的资金政策㊁税收政策㊁投资与融资政策㊁信贷政策㊁授信模式政策㊁相关的保险政策以及其他配套政策的建立㊁完善和实施㊂第一节资金政策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创意立国成为世界性的趋势,文化创意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㊂文化产业的创意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决定76文化产业政策解读了文化产业投资的高风险性,出现了要么一本万利㊁要么一败涂地的现象㊂因此,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果只靠企业自己投资还远远不够,许多国家设立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㊂面对我国日益繁荣的文化创意产品市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依旧存在着资金短缺㊁现有的文化产业资金使用效率不高㊁文化产业发展资金支持范围有限等问题㊂在这样的背景下,2012年4月28日,财政部重新修订印发了‘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规范和加强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利用效益,满足实际需求,为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繁荣奠定基础㊂‘办法“主要分为7章36条,主要内容如下:第1章总则包括该‘办法“的制定依据和目标,第2章包括专项资金的支持方向与方式,其中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分为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第3章包括重大项目的界定和申报程序,第4章包括一般项目的界定和申报程序,第5章包括专项资金的使用规定,第6章包括文化产业专项资金的监督管理,第7章为附则㊂一、专项资金支持方向与方式‘办法“明确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将重点支持七大领域:推进文化体制改革㊁培育骨干文化企业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㊁促进金融资本和文化资源对接㊁推进文化科技创新和文化传播体系建设㊁推动文化企业 走出去 ㊁财政部确定的其他文化产业发展领域㊂专项资金的使用主要通过对项目支持的形式进行,其支持项目包括重大项目和一般项目,具体通过的支持方式包括:项目补助㊁贷款贴息㊁保费补贴㊁绩效奖励㊁财政部所确定的其他方式㊂与2010年印发的旧的暂行办法相比,此次修订后的新暂行办法结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范围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重点新增加了推进文化体制改革㊁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㊁促进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对接等㊂以此为指导,结合各地不同的实际情况,福建省在原有相关规定的基础上,出台了‘福建省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方法“,该文件指出,专项资金重点用于以下几种情形:骨干文化企业(集团)培育,省级以上文化产第三章金融财政政策77业园区和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省级重点文化体制改革转制单位补充注册资本金㊁资产评估㊁财务审计产业发展等相关支出,有市场开发前景和竞争力的原创文化产品项目,重点支持文化名家原创文化产品项目,国际㊁国内重要文化产业奖项表彰支出;其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也可以获得专项资金的支持㊂同时,各地在制定政策的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如北京市规定文化创意产业专项资金支持方式中则增加了政府重点采购㊁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等㊂国家和地区政府设立专项资金的根本目的是要促进文化产业的全面㊁健康㊁可持续发展,要全面提升国家或地区文化产业的整体竞争力,通过专项资金资助方向的确认,一定程度上对文化产业的投资具有导向作用㊂因此专项资金在选定支持方向时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社会收益最大化,而不仅仅是受资助项目利益最大化;提升产业素质,注重薄弱环节的扶持;提升国际竞争力,注重对有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发挥专项资金的效益,实现其良性循环,而不是无限制的增长㊂例如,厦门市选择最有基础和条件㊁最适合的文化产业项目进行重点扶持和发展,将动漫网游产业㊁影视产业㊁创意设计产业㊁古玩与艺术品产业㊁演艺娱乐产业㊁印刷复制产业㊁文化旅游产业㊁网络内容服务与新媒体产业作为重点扶持对象㊂其中厦门华强文化科技产业园项目预计投资为50亿元人民币,包括主题公园㊁动漫基地㊁特种电影基地等㊂该项目建成之后,将每年为厦门带来数十亿的经济收入,有力地带动厦门经济的发展㊂二、重大项目支持方向与方式‘办法“第7条规定:重大项目是指财政部按照国家文化改革发展规划要求㊁组织实施的文化产业重点工程和项目㊂财政部根据规定和需求,印发年度专项资金重大项目申报通知,符合要求的部门或企事业单位可以申请,而且重大项目的申报要提交申请书以及相关材料,并且申请人要根据严格的程序进行申报㊂例如,中央各部门㊁资产财务关系在财政部单列的中央企业直接可以向财政部申报,而中央各部门归口管理的申报单位则需要通过主管部门报财政部㊂此外,财政部负责重大项目的组织㊁立项㊁评审等工作,并根据评审结果确。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957766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58.png)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状况及发展前景分析第一章:中国文化产业的现状分析文化产业是指以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为重点,运用现代科技和管理手段,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资本和文化价值融合的产业。
目前,全球范围内文化产业发展都比较成熟,而中华文化深厚悠久,具备丰富的文化传承资源,但在文化产业方面却相对薄弱。
目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面临着以下几个问题。
1. 产业结构不合理当前,中国的文化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主要集中在文化艺术领域,而其他细分领域则相对较少。
这就导致了市场需求不能充分满足,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2. 产业链不完整在整个文化产业链中,文化产品生产环节总体较强,而服务环节和维护环节则相对薄弱,这就导致了产业链不完整,影响了产业的整体发展。
3. 营销手段单一在文化产品营销方面,目前主要通过传统媒介来推广,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宣传手段。
这就导致了文化产品的推广难度增大,也制约了文化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前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国家政策支持目前,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文化产业支持政策,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政策的指导和扶持,文化产业得到的发展机遇将更加广阔。
2. 科技技术发展在当前互联网时代下,众多科技技术的发展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逐渐发展,将为文化产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会。
3. 消费升级趋势与消费升级趋势相适应,人民对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需求也在逐步提高。
这就为文化产业提供了更大的市场需求,为文化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第三章:文化产业发展的路径和建议1. 完善文化产业的政策法规完善适应我国现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需求的政策法规,包括税收扶持、产业资金扶持、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有利于促进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
2. 发展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文化产品应该更加注重细分市场和细节的打磨,推出个性化、多元化的文化产品,满足市场需求,提高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文化政策:探讨文化政策的发展与实施
![文化政策:探讨文化政策的发展与实施](https://img.taocdn.com/s3/m/a3d28c5d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65.png)
文化政策:探讨文化政策的发展与实施第一章:引言1.1 背景介绍文化政策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制定和实施的旨在促进文化发展和保护文化遗产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发展,文化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凸显,文化政策也成为各个国家关注的重要领域之一。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文化政策的发展和实施的重要性,并分析一些成功的案例,以进一步探讨如何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政策。
第二章:文化政策的重要性2.1 促进文化发展文化政策可以通过提供经济支持、建立文化机构和设施、推动艺术教育等方式来促进文化发展。
这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生活,还可以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
2.2 保护文化遗产文化政策还涉及到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重要工作。
这包括保护古迹、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并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确保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能够得到妥善保护和传承。
2.3 促进文化多样性文化政策应该注重促进文化多样性的发展,以保护和推动各个文化群体的创造力和表达方式。
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增进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
第三章:成功案例分析3.1 法国的文化政策法国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他们通过建立文化机构,支持艺术家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大力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法国的文化政策不仅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还为国家带来了经济效益。
3.2 北欧国家的文化政策北欧国家一直以来都以其先进的文化政策而闻名。
他们不仅为艺术家提供经济支持,还注重保护和传承本土的文化遗产。
他们的文化政策既注重本土文化的发展,又鼓励多元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第四章:制定和实施有效的文化政策4.1 充分调研和分析在制定文化政策之前,政府需要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分析,了解人民对文化的需求和期望。
只有了解了人民的需求,才能制定出更加符合实际情况的文化政策。
4.2 全民参与有效的文化政策应该充分考虑民意,鼓励民众参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公众听证会、设立咨询机构等方式,与公众进行广泛的沟通和讨论。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https://img.taocdn.com/s3/m/8891868b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22.png)
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及政策支持第一章文化产业发展概述 (3)1.1 文化产业定义与分类 (3)1.2 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与价值 (3)1.3 我国文化产业现状分析 (4)第二章文化产业发展战略 (4)2.1 文化产业发展总体战略 (4)2.2 文化产业发展阶段划分 (4)2.3 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 (5)第三章文化产业空间布局 (5)3.1 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 (5)3.1.1 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 (5)3.1.2 加强区域间文化产业合作 (6)3.1.3 建立区域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机制 (6)3.2 文化产业集聚区建设 (6)3.2.1 科学规划文化产业集聚区 (6)3.2.2 完善文化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 (6)3.2.3 培育文化产业集聚区核心竞争力 (6)3.3 文化产业国际化布局 (6)3.3.1 推动文化产业“走出去” (6)3.3.2 加强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6)3.3.3 打造国际知名文化产业品牌 (7)第四章文化产业创新驱动 (7)4.1 文化产业技术创新 (7)4.2 文化产业业态创新 (7)4.3 文化产业管理创新 (7)第五章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8)5.1 文化产业政策制定原则 (8)5.1.1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8)5.1.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8)5.1.3 坚持改革创新,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
(8)5.1.4 坚持融合发展,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相互促进。
(8)5.1.5 坚持依法治理,规范文化市场秩序。
(8)5.2 文化产业政策主要内容 (8)5.2.1 财政政策: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8)5.2.2 税收政策:实施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降低文化产业企业负担。
(8)5.2.3 产业政策: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培育文化产业新业态,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https://img.taocdn.com/s3/m/2dc9e4640b1c59eef8c7b4ee.png)
第一章文化、文化政策和文化产业政策N.解释1.文化政策是国家的文化部门为达到一定的目标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和对应对策,是国家在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物博物等领域实行意识形态和行政管理所采取的一整套制度性规定、规范、原则和要求体系的总称,是政府基本政策在文化事业方面的具体政策。
2.文化产业政策是为了促进本国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综合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何必要的行政手段,调整文化产业关系、规范文化产业活动而制定的政策。
第二章国外文化产业政策概述《安妮法》(The Statute of Anne),亦称《安妮女王法令》,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版权法。
《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第一个保护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国际公约。
《伯尔尼公约》的两项基本原则:国民待遇原则,版权独立保护原则。
《伯尔尼公约》是世界上最大的保护版权的国际公约,也是参加国家最多的国际公约。
《保护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公约》中,首先界定了“文化遗产”的内涵:既包括文物、建筑群和遗址。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非物质文化遗产”,记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主要有以下五类:(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民间音乐,舞蹈,戏曲,曲艺,皮影等;(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如剪纸、雕刻、刺绣、印染等。
《威尼斯宪章》(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宪章),是保护文物建筑及历史地段的国际原则。
“一臂间隔”原则在文化政策的通行术语中,“分权化”的文化管理观念通常被形象地表述为“一臂间隔”原则。
所谓“一臂间隔”原指人在队列中与其前后左右的伙伴保持相同的距离。
经济领域,子母公司。
被挪用到文化政策上多只国家对文化拨款的间接管理模式,但这种管理模式同时要求国家对文化采取一种分权式的行政管理体制。
对“一臂间隔”原则认同采取的国家:英国(二种结合),瑞典,瑞士,丹麦,澳大利亚,加拿大,比利时,奥地利,芬兰,美国(间接管理)对“一臂间隔”原则不认同的国家:德国,法国(直接管理)第三章文化产业振兴规划1.规划目标:完成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文化市场主体进一步完善,活力进一步增强,文化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功能和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文化产业概论-第三章
![文化产业概论-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782c56e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31.png)
(一)文化资源评估指标
❖文化资源的品级分类
❖(1)强势资源。 ❖(2)优势资源。 ❖(3)潜力资源。 ❖(4)一般资源。
23
(一)文化资源评估指标
❖特定阶段的文化形态
❖主流的(dominant):→现在 ❖剩余的(residual):→过去 ❖新兴的(emergent):→未来
代表的是官方叙事 代表的是历史叙事。 代表着未来叙事。
12
(一)文化资源的定义
❖中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 2011年通过和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 ❖ 中国非遗主要包括: (1)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
蹈、戏剧、曲艺和杂技; (2)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 (3)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 (4)传统体育和游艺; (5)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
克里斯·比尔顿提出六度创新。山水实景演出的创新和发展体现了其中的 价值创新、容量创新、边界创新与学习创新。
36
三、案例:文化资源在山水实景演出中的新生
《文成公主》剧场版(国家大剧院)
《锦宴》
37
三、案例:文化资源在山水实景演出中的新生
❖(二)日常生活审美化
❖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将逐渐渗入日常生活中,它们之间的界 限不再泾渭分明,艺术创作逐渐向生活靠拢,高雅艺术逐渐向 大众靠拢; ❖另一方面,生活也逆向追寻艺术与审美活动,日常生活审美 化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 ❖新的消费特征: 首先就是大众性。 其次是符号性。 最后是娱乐性。
一大会址(上海、嘉兴)
8
(一)文化资源的定义
❖ (3)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唐] 三彩女俑 (洛阳博物馆藏)
秦始皇陵一号铜马车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读书记录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读书记录](https://img.taocdn.com/s3/m/65c6dcb7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20.png)
《中国文化产业评论》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概述 (2)1. 书籍简介 (3)2. 作者介绍 (3)3. 研究背景与意义 (3)二、第一章 (5)1. 文化产业的定义及分类 (6)2. 文化产业的历史发展 (7)3. 当前全球文化产业现状 (8)4.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9)三、第二章 (11)1. 行业分布状况 (12)2. 地区发展差异 (13)3. 产业结构分析 (14)4. 政策环境与政策建议 (15)四、第三章 (16)1. 国际竞争压力 (18)2. 技术革新与转型升级 (19)3. 市场需求变化 (20)4. 创新驱动发展策略 (22)五、第四章 (23)1. 持续发展的机遇 (25)2. 挑战与应对策略 (27)3. 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 (28)4. 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 (29)六、结论 (31)1. 对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总结 (32)2. 对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 (33)3. 对政策制定者和产业从业者的建议 (35)一、内容概述《中国文化产业评论》是一本关于中国文化产业的深入研究和探讨的著作。
本书共分为十个章节,涵盖了文化产业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现状分析、问题与挑战以及未来展望等多个方面。
作者首先对中国文化产业进行了全面的定义和阐述,帮助读者理解文化产业的本质和内涵。
通过历史回顾,分析了文化产业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以及不同时期的特点和变化。
本书对当前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包括产业规模、产业结构、政策环境等方面。
结合国内外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案例,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预测和展望。
除了对文化产业进行宏观层面的分析和探讨外,本书还关注了文化产业中的具体问题和挑战。
数字技术的发展对传统文化产业的影响和挑战、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本书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旨在为政府决策者、企业决策者和学术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https://img.taocdn.com/s3/m/b0030a85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fb.png)
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第一章:引言文化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有待发展的领域,在引领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而中国文化产业市场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机遇。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出发,分析中国文化产业的挑战与机遇。
第二章:中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中国文化产业的规模逐年递增,并且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2019年中国文化产业市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5.04万亿元,相较2018年有了较大的提升。
文化影视、互联网文化、体育休闲、出版传媒等多个领域都在持续发展之中。
然而,伴随着文化产业的发展,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
第三章:文化产业的人才问题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人才作为支撑。
但是,当前我国文化产业中真正具备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仍然非常少。
这不仅制约了产业的发展,也制约了文化创意产业的潜力的挖掘。
文化教育与人才培养问题是目前我国文化产业甚至整个文化事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
第四章:文化产业的版权问题在文化产业的发展中,涉及版权问题是比较严重的。
这是由于文化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
可是,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文化产业的版权问题比较严峻,版权意识相对落后,文化产业中的侵权行为比较严重,对文化产业的发展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第五章:文化产业的营销推广问题文化产业中的营销推广问题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方面,由于文化产品的复杂性和市场性的不足,导致许多优秀的文化产品无法得到更广泛的认可和传播。
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产业中的特殊形态,广告的推广效益也相对较低。
因此,文化产业更需要创新的营销推广方式。
第六章:文化产业的机遇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强,文化产业也逐渐成为了提高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领域。
文化产业具有“软实力”和创新力等非常显著的优点。
在国家发展战略中,以文化产业为核心的产业发展重点越来越被重视。
同时,文化产业还具备提升国民素质、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和高质量生活品质等多方面的潜能。
第七章:结论中国文化产业具有非常重要的发展价值,但是同时也存在着很多的挑战。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https://img.taocdn.com/s3/m/e8f5b0a0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09.png)
文化产业发展与创新规划第一章文化产业概述 (2)1.1 文化产业定义与分类 (2)1.2 文化产业的特点与价值 (2)1.3 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 (3)第二章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 (3)2.1 文化产业政策体系 (3)2.2 文化产业法规建设 (4)2.3 文化产业政策与法规的实施 (4)第三章文化产业市场分析 (5)3.1 文化产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5)3.2 文化产业消费者需求分析 (5)3.3 文化产业市场竞争格局 (6)第四章文化产业创新模式 (6)4.1 文化产业创新趋势 (6)4.2 文化产业创新模式分析 (6)4.3 文化产业创新案例解析 (7)第五章文化产业融合发展 (7)5.1 文化产业与科技融合 (7)5.2 文化产业与旅游融合 (8)5.3 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 (8)第六章文化产业投资与融资 (8)6.1 文化产业投资现状 (8)6.2 文化产业融资渠道与策略 (9)6.3 文化产业投资风险评估 (9)第七章文化产业品牌建设 (10)7.1 文化产业品牌战略 (10)7.1.1 品牌战略的内涵 (10)7.1.2 文化产业品牌战略的制定与实施 (10)7.2 文化产业品牌传播 (11)7.2.1 品牌传播的内涵 (11)7.2.2 文化产业品牌传播策略 (11)7.3 文化产业品牌保护 (11)7.3.1 品牌保护的内涵 (11)7.3.2 文化产业品牌保护措施 (12)第八章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与引进 (12)8.1 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12)8.2 文化产业人才培养模式 (12)8.3 文化产业人才引进政策 (13)第九章文化产业国际化发展 (13)9.1 文化产业国际市场分析 (13)9.2 文化产业国际合作与交流 (14)9.3 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 (14)第十章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与运营 (15)10.1 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15)10.2 文化产业园区规划与布局 (15)10.3 文化产业园区运营管理 (15)第十一章文化产业风险防范与监管 (16)11.1 文化产业风险类型与防范措施 (16)11.2 文化产业监管体系 (16)11.3 文化产业风险预警与应对 (17)第十二章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与规划 (17)12.1 文化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17)12.2 文化产业创新规划目标 (18)12.3 文化产业创新规划实施路径 (18)第一章文化产业概述1.1 文化产业定义与分类文化产业作为一个涵盖广泛的概念,指的是以文化元素为核心,以创意为驱动力,通过生产、传播和消费文化产品或服务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产业。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本质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本质](https://img.taocdn.com/s3/m/f321ea3827d3240c8447efb7.png)
第三节 文化的产业和产业的文化
二、 产业的文化
产业的文化顶多属于文化产业的相关产业类型,但绝不可能充当 文化产业的核心类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产业的定义如下: 文化产业就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储存及分配文化产品和 服务的一系列活动。“文化产品和服务”是“生产、再生产、存储及 分配”的对象和内容,“工业标准”不过是一种手段和载体,一旦失 去了对象和内容,一切手段和载体就成了无用的工具。产业的本质不 是由工具来裁决,而是由内容来定夺。
第四节 创意的本质属性和类型
转基因生物技术、科学培植技艺的研制和发展应当归入文化创 意产业的专利权、知识产权范畴,但将产业作为文化产业本质的认 识是错把商业产品本身当成了创意本身,从而犯了越俎代庖、张冠 李戴的概念性错误。只有拥有创意才能创新文化产业,因为创意就 是文化产业的本质属性——文化的中心主体。
第三章 文化产业的本质
目录
第一节 以文化为中心的本质 第二节 以产业为中心的本质 第三节 文化的产业与产业的文化 第四节 创意的本质属性和类型
文化产业的本质一开始是文化精神、审美价值占据主导地 位的;在20世纪与21世纪之交,商业价值、经济功能后 来居上,成为与文化精神、审美价值争夺领头位置最强劲 的对手;进入21世纪之后,商业价值、经济功能爆发出 巨大能量,逐渐在文化产业中占据核心的位置。时至今日, 文化产业的商业价值和经济功能的中心地位基本已经不可 动摇,起码业界更看重经济收益和各类市场数据的考量。
产业的本质处于文化产业的阶段性、局部性和辅助性地位。 文化产业运用产业和经济的手段究竟要达到什么样的终极目 标呢?显然就是要达到将“某种文化熏陶和影响”通过“消费者 之间的‘示范-模仿’机制扩散到社会中去”,即传播文化的功 能和目的。失去了这种文化性的目标和追求,文化产业就有可能 沦落到与钢铁产业、石油产业、煤炭产业、农植产业等量齐观的 地位,从而丧失掉其自身的本质属性。
文化政策与法规PPT(第三章)
![文化政策与法规PPT(第三章)](https://img.taocdn.com/s3/m/f96c203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94.png)
05
文化政策与法规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文化政策与法规发展
全球化对文化政策与法规 的影响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文化交流与融合,同时也 带来了文化冲突和挑战。文化政策与法规需 要适应全球化背景,促进文化多样性和包容 性,加强国际文化合作与交流。
跨国文化企业的兴起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跨国文化企业逐渐成为 文化产业的主导力量。文化政策与法规需要 规范跨国文化企业的经营行为,保护本土文 化安全,同时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与
未来文化政策与法规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要点一
强化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对文化主权和文化安全的重 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文化政策与法规将更加注重维护本 国文化独立和安全,加强对国内文化产业发展的扶持和保 护。
要点二
促进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 发展
未来文化产业将更加注重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如科技 、旅游、教育等。文化政策与法规将支持跨界合作和创新 ,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文化法规体系
文化法规体系是指由各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别的文化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 等规范性文件组成的整体。
文化法规的结构
文化法规的结构包括法律原则、法律规则和法律技术规范三个层次,其中法律规 则是文化法规的核心部分,包括假定条件、行为模式和法律后果三个要素。
文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
文化法规的制定
文化法规的制定需要经过法案的 提出、审议、表决和公布四个阶 段,其中审议是制定文化法规最 为关键的环节。
文化法规的实施
文化法规的实施主要包括法律的 遵守、执行和司法适用三个环节 ,其中法律的遵守是实施文化法 规的基础。
03
文化政策与法规的关系
文化政策与法规的关联性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https://img.taocdn.com/s3/m/43f22a8ee518964bcf847cd6.png)
文化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精简可用于文化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第一章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 (2)第二章增值税税收优惠政策 (4)第三章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5)第四章个人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 (14)第五章房产税、土地使用税税收优惠政策 (15)第七章关于吸收下岗职工及残疾人的优惠政策17第一章营业税税收优惠政策一、纪念馆、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展览馆、书(画)院、图书馆、文物保护单位举办文化活动所售第一道门票收入,宗教场所举办文化、宗教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文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营业税暂行条例》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政府鼓励的新办文化企业,在境外提供文化劳务取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
文件依据:《财政部海关总署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后企业的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5]1号)三、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科普单位的门票收入,以及县级县以上(包括县级市、区)党政部门和科协开展的科普活动的门票收入免征营业税。
文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53号)四、自2006年1月1日起至2008年12月31日,对电影发行单位向放映单位收取的发行收入,免征营业税。
文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宣传文化增值税和营业税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53号)五、从事广告代理业务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允许在广告代理业务收入额中作减除处理后计算缴纳营业税的广告发布费支出,仅指向具有广告发布权的广告经营者(含媒体、载体)支付的广告发布费。
文件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业税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3]16号)六、对单位和个人(包括外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设立的研究开发中心、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层”包括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 文化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活动,共有从业人员 455万人,拥有资产9837亿元,全年营业收 入15330亿元,实现增加值2664亿元(比 2004年增长92.6%)。
在“核心层”和“外围层”的7个类别中 ,规模最大的类别是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 有从业人员180万人,拥有资产5862亿元,实 现增加值1394亿元,全年营业收入4851亿元 。文化休闲娱乐服务是规模排在第二的类别 ,有从业人员150万人,资产4524亿元,增加 值1126亿元,营业收入2889亿元。
❖营业收入
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的全年 营业收入为27244亿元,其中主营业务收入 为26802亿元,占全年营业收入的98.4%。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结构情况
文化产业的“核心层”包括新闻服务、 出版发行和版权服务、8331亿元,全年营业收 入5775亿元,实现增加值2512亿元(比 2004年增长107.6%)。
二、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状况
(一)总体情况 ❖ 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数
截止到2008年底,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共 有法人单位46.08万个,个体经营户49.69万户。
文化产业从业人员总数为1182万人,占全国 从业人员的1.53%,占城镇从业人员的3.91%。
❖实现的增加值
2008年,我国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7630 亿元,占同期GDP的2.43%。其中,法人单 位实现增加值716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 的93.9%,法人单位拥有资产总计27487亿 元。
在“相关层”的2个类别中,文化用品 、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生产类别共有从业 人员414万人,拥有资产7855亿元,全年营 业收入11948亿元,实现增加值2312亿元。 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的销售类别 共有从业人员40.9万人,拥有资产1981亿元 ,全年营业收入3382亿元,实现增加值352 亿元。
❖ 1991.6:《文化部关于文化事业若干经济政策意见 的报告》——正式提出“文化经济”的概念
❖1992.10 : 江泽民“十四大”报告——提出“完善 文化经济政策”
❖ 1993.12.8:《中国文化报》——领导人首次全面阐 述对文化产业政策性意见
❖ 1999.3.14: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 《关于199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 199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报告》——文 化产业第一次被正式纳入国家发展计划的政策视野
“外围层”包括以互联网信息为主的网 络文化服务,以旅游、娱乐为主的文化休闲 娱乐服务和以广告、会展、文化商务代理为 主的其他文化服务等类别,共有从业人员 248万人,拥有资产9319亿元,全年营业收 入6140亿元,实现增加值2181亿元(比 2004年增长247.6%)。与2004年相比,“ 外围层”无论是在人员和资产配置上,还是 在营业收入和增加值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发展 。
第三章 中国文化产业政策概述
第一节 我国文化产业的概况
一、我国文化产业的产生和发展 1979年,广州市东方宾馆管理层提出把音乐与消 费结合起来,让客人在常规的消费中获得更高的享 受,开办了国内第一家营利性的音乐茶座,标志着 新中国文化市场的兴起,也被公认为我国文化产业 发展的起点。
那时候还没有“文化产业”这个词,倒是有些电影 队、影剧场等像东方宾馆的音乐茶座一样,开始试 着提供有偿文化服务,以补贴文化事业经费的不足 。后来,这种做法推向全国,被称为“以文养文” 、“以文补文”。
法人单位实现的增加值占本地区GDP比重 高于全国水平(2.28%)的有北京(5.77%) 广东(4.20%)、福建(2.74%)、上海( 2.69%)、浙江(2.47%)、湖南(2.46%) 和江西(2.28%)七个省市。
(三)制约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1.经济结构的制约。文化产业存在区域间不平衡 的发展态势。
我国的文化产业呈现出东高西低的状态。东部沿海 地区,特别是长三角、珠三角以及京津冀三大城市群地 区已进人人均GDP3000—5000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文化需求旺盛。而中西部地区还处于人均GDP500~ 1000美元的起步阶段,消费需求还不旺盛。
❖ 2009.7:《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第一部文化 产业专项规划,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性产业
❖ 2009.9:《文化部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 意见》、《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我国文化 产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
❖ 2010.7: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 胡锦涛强调“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认真落实文化 产业振兴规划”。
分经济地域看,东部地区的法人单位数 量占全国的59%,从业人员数占67%,拥有 资产占75%,营业收入占78%,增加值占 69%。从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看,东部地区文 化产业增加值占本地区GDP的2.73%,中西 部地区分别仅占1.63%和1.34%,东北地区 占1.38%。
法人单位实现的增加值超过200亿元的有 广东(1545亿元) 山东(651亿元) 江苏(645亿元) 北京(641亿元) 浙江(530亿元) 上海(378亿元) 福建(296亿元) 湖南(284亿元) 河南(250亿元)九省市占全国的73%。
❖ 1985.4:《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文 化纳入第三产业
❖ 1987.1:《文化事业单位开展有偿服务和经营活动 的暂行办法》——文化事业向文化产业转换
❖ 1987.2:《关于改进营业性舞会管理的通知》—— 文化经营活动正式成为合法组成部分
❖ 1988.2:《关于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工作的通知》 ——首次出现“文化市场”
❖ 2000.10:《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的第十个一年计划的建议》——文化产业问题首次 列入发展计划
❖ 2001.3:“十五”规划纲要——“文化产业”第一次 正式进入政策性法规性文件
❖ 2002.11:十六大报告——发展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
❖ 2004.5:《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文化产业 概念(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 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