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护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传染病学之人无形体病护理课件

传染病学之人无形体病护理课件

人无形体病的传播方式
总结词
人无形体病的传播方式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两种方 式。
详细描述
直接接触是指与患者或携带者进行身体接触,如握手、拥抱 、性接触等,从而感染病原体。间接接触则是通过接触患者 使用过的物品、环境等,如接触患者用过的针头、刀具等。
人无形体病的临床表现
总结词
人无形体病的症状因病原体不同而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发热、头痛、乏力等 症状。
传染病学之人无形体 病护理课件
目录
CONTENTS
• 人无形体病的概述 • 人无形体病的预防 • 人无形体病的护理 • 人无形体病的治疗 • 人无形体病的康复
01 人无形体病的概述
人无形体病的定义
总结词
人无形体病是一种由病原体感染引起 的传染病,主要通过接触传播。
详细描述
人无形体病是一种由细菌、病毒、立 克次体等病原体感染引起的传染病, 这些病原体通常通过接触传播,如接 触患者的血液、伤口、分泌物等。
对预防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 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完善相
关措施。
03 人无形体病的护理
护理的重要性
促进患者康复
良好的护理能够为患者提供全面 的照顾和关怀,有助于病情恢复

预防并发症
通过科学的护理,可以预防和减少 并发症的发生,降低疾病风险。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有效的护理,患者可以更好地 适应疾病带来的影响,提高生活质 量。
预防措施有助于减少疾病 的传播,降低医疗负担和 社会成本。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预防措施,人们可以 更好地维护自身健康,提 高生活质量。
预防措施的具体内容
健康教育
开展人无形体病防治知 识宣传,提高公众的疾
病意识和预防能力。

人卫版传染病学总论教学护理课件

人卫版传染病学总论教学护理课件
人防护和社会参与。
监测与预警
建立健全传染病监测和 预警系统,及时发用
分享经验和资源
各国共同分享防控经验和资源,加强信息交 流和技术合作。
联合应对疫情
共同应对跨国界的传染病疫情,协调防控措 施和行动。
促进全球卫生安全
国际合作有助于提高全球卫生安全水平,减 少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结核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低热、盗汗等。结核 分枝杆菌可侵犯人体的多个器官,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肺结核的典型表现包括咳嗽、咳痰、咯血等。结核病的 治疗需要长期使用抗结核药物,治疗期间需注意休息和隔 离,以防止传播给他人。
新冠病毒
总结词
新冠病毒是一种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高度传染性和快速传 播的特点。
消化道传播
通过食用被病原体污染的食物或水 ,或接触患者排泄物后未洗手直接 进食。
预防传染病的方法
保持个人卫生
勤洗手、戴口罩、不随地吐痰等。
接种疫苗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推荐的疫苗接种 计划,及时接种相关疫苗。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减少与患者直接接触,如需接触应 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适当的 运动等,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推动国际卫生条例的实施
促进各国遵守和落实国际卫生条例,加强全 球卫生治理和合作。
THANKS
详细描述
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感染HIV后,经过平均 8-10年的潜伏期,发病时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目前没有特效 治疗药物,但通过早期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延缓发病时间和降低传播风险。
结核病
要点一

2024版传染病护理学全套课件

2024版传染病护理学全套课件

传染病定义与分类传染病定义传染病分类传染病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流行过程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基本环节。

其中,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易感人群是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影响因素影响传染病流行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如地理、气候、生态环境等)、社会因素(如经济、文化、卫生条件等)和人群免疫状况等。

传染病护理学任务与职责任务职责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细菌性痢疾01伤寒02霍乱03乙型肝炎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厌油、肝区疼痛等,部分患者可出现黄疸。

丙型肝炎症状较轻或无症状,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

艾滋病急性期表现为发热、咽痛、盗汗、恶心、呕吐、腹泻、皮疹等,无症状期一般无明显症状,艾滋病期则出现各种机会性感染和肿瘤。

血液及性传播疾病虫媒及动物源性传染病疟疾反复发作的寒战、高热和大量出汗,伴有贫血和肝脾肿大。

流行性乙型脑炎高热、意识障碍、抽搐和脑膜刺激征等,严重者可导致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登革热突发高热、头痛、眼眶痛、肌肉关节痛和皮疹等,严重者可出现休克和出血。

护理评估内容与方法评估内容评估方法通过询问病史、观察症状与体征、查阅实验室检查结果等途径进行评估。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定期消毒,减少病毒传播。

环境控制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食物,满足患者营养需求。

饮食护理关心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虑和恐惧情绪。

心理护理发热护理呼吸道护理皮肤护理口腔护理预防接种政策及实施方法国家免疫规划政策疫苗接种程序疫苗接种禁忌症和注意事项1 2 3保持个人卫生增强免疫力避免接触传染源个人防护措施建议建立完善的防控机制制定传染病防控预案,明确各部门职责和工作流程。

保持环境清洁和通风定期对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空气流通。

加强人员管理加强宣传教育社区和学校等集体单位防控策略典型案例分析案例一流感患者的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乙脑 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乙脑  ppt课件

ppt课件
29
脑实质病变引起的抽搐,可按医嘱使用抗惊 厥药物。应注意:
给药途径。 作用时间及副作用。 特别应注意观察抗惊厥药对呼吸的抑制。
ppt课件
30
呼吸道分泌物阻塞引起抽搐,应吸痰、吸氧
,并加大氧流量至 6 ~ 8L / min ,以迅速改善脑 组织缺氧。 高热所致者,在积极降温同时按医嘱给以镇 静剂。 惊厥或抽搐发作时注意防止窒息及外伤。
氯丙嗪和异丙嗪各0.5~1mg/kg肌注,每4~6小 时1次,疗程3~5天。
ppt课件 28
2.惊厥或抽搐的护理
密切观察病情,消除惊厥或抽搐的诱因。
脑水肿所致者进行脱水治疗,
脱水剂应于30min内快速静脉推注。 准确记录出入量,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甘露醇等脱水剂是高渗液体,应注意患者心脏功能, 防止发生心功能不全。
无季节 原发病灶
原发病
脓样 似流脑
其他
细菌
无季节 结核史
缓起, 有结核 中毒症状 夏秋季 脑实质损 害为主
微混,数十 有薄膜或数百
清亮 似结脑 或微混
ppt课件
结核 杆菌
正常 正常 特异性 IgM(+)
16
诊断 Diagnosis
流行病学资料:季节性,年龄分布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和体征 实验室检查:
ppt课件
25
⒋ 病情观察:Observation condition
生命体征,判断有无呼吸衰竭。 意识状态,注意是否继续加重。 惊厥发作先兆、发作次数、每次发作持续时间、 每次抽搐部位和方式。 颅内压增高及脑疝的先兆。
准确记录出入量。
有无并发症:肺部感染及压疮。
ppt课件 26
㈡对症护理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精品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总论精品PPT课件
7
㈢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临床感染 clinical infection,传染病发作)
病原体入侵后,机体产生免疫应答,产 生特异性免疫,并引起机体病理生理与病 理组织改变,出现特定临床综合病征。
结局:痊愈;病原携带;慢性化;死亡。
8
㈣ 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
• 不出现疾病状态,不引起传染病。
6
㈡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亚临床感染 sub-clinical infection) 入侵病原体引起机体特异性免疫反应, 没有(或仅有很轻微)组织损伤,临床上无 症状、体征,生化检验改变不明显。 病原体可被清除并留下特异性的(主动) 免疫能力,仅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 大多数传染病中,隐性感染是最常见 的表现。
机体不足以清除病原体; 不足以引起隐性感染; 不向外播散病原体(有别于病原携带状态) 亦可与病原携带并存。
并非所有传染病都有潜伏性感染
10
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
影响病原体致病能力的主要因素: ㈠ 侵袭力(invasiveness) 定义:入侵人体并在组织内扩散的能力。
菌毛、定植因子、粘附作用等。 ㈡ 毒力(Virulence)
㈢ 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 ⒈ 发热 ⒉ 代谢改变 ⒊ 内分泌改变 4. 水电介质代谢
21
传染病的流行病学
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形成 一种群体现象,研究传染病的 这种群体现象,就是传染病的 流行病学。
22
传染病的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 传播与终止的过程。
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定向变异,为人类利益服务。
15
㈤ 入侵门户与特异定位 • 病原体入侵人体需有特定途径

传染病护理 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  ppt课件


隔离衣潮湿立即更换,最好使用一次性防水 隔离衣

脱隔离衣时污染面向内,然后放在污衣袋中, 做上隔离标志
ppt课件 35
污染物品、标本、和废物的处理

锐器物品 用后放在专门的容器,不要徒手处 理 血标本 戴手套,带盖的试管,密封容器送检 血渍清理 消毒液浸润后戴手套擦拭 医疗废物 黄色袋装送往指定地点焚烧
ppt课件 27
发疹顺序

麻疹 耳后发际开始,渐及前额,自上而下延至全身,
最后达手足心。

水痘 先见于躯干,逐渐至面部,最后达四肢。
皮疹种类

斑丘疹—麻疹、风疹


出血疹—流脑、败血症
疱疹或脓疱疹—水痘、单纯疱疹 荨麻疹—血清病
ppt课件 28
1.护理评估:
(1)病史:发疹情况、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处理经过。 (2)身体评估:体格检查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38


12层以上 进入此区的医务人员着装齐全,戴 主要针对与病人密切接触或对病人实施特殊 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口罩 的口罩, 4小时更换一次,潮湿后随时更换 二级防护 治疗的医务人员,如吸痰、气管切开和气管插 管的医护人员 接触病人后及时洗手和消毒 每次接触病人后洗手和消毒 对病人实施近距离操作时戴护目镜 除二级防护外,戴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三级防护
间、热型、伴随症状、原因及诱因。 (2)身体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体格检查等情 况。 (3)实验室检查
2.护理诊断
体温过高
3.护理目标
(1)体温得到有效控制,逐渐恢复正常
ppt课件 25
4.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休息、饮食、环境、口腔、皮肤护理 降温措施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传染病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传染病的预防
• 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 增强特异性免疫力 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 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种球蛋白) 个人防护、药物预防
五、消毒与隔离
• 传染病的消毒
• 传染病的隔离 • 医护人员的个人防护
传染病的消毒
消毒是用化学、物理、生物的方法杀灭 或消除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目的是切 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病的传播。 • 预防性消毒
出疹时间及分布
出疹时间(天): 水(风)、红、花、麻、斑、伤 1 分布:
向心性分布(水痘)
离心性分布(天花)
2
3
4
5
6
出疹顺序
麻疹自耳后、发际、前额和颊部、颈
部自上而下到四肢。
流行性出血热的出血点多见于腋下。
(二)身体评估
主要检查某些传染病所特有的表现和阳性 体征。 1.一般状况 2.各系统评估
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 immunity)
• 人体感染病原体后,都能产生针对病原体及其产物 (如毒素)的特异性免疫
• 保护性免疫可通过抗体(抗毒素、中和抗体等)检测 而获知 • 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通过抗体转移而获得的 免疫属于被动免疫 • 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有很大差异
包括垃圾粪便的无害化处理、饮水消毒、餐具 消毒,目的是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 疫源地消毒
包括随时消毒、终末消毒。其目的是杀灭由传 染源排到外界环境中的病原体。
传染病的隔离
A系统隔离法: 1. 呼吸道隔离(蓝色标志):适用于麻疹、 百日咳、流脑等呼吸道传染病。 2. 消化道隔离(棕色标志):适用于霍乱、 伤寒、等肠道传染病。 3. 严密隔离(黄色标志):适用于用高度传 染性及致死性传染病。

传染病护理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流行性脑脊髓膜炎ppt课件

咳嗽、喷嚏 密切接触
Susceptible 特别是5岁以下儿童
60%~70%隐性感染,30%上呼吸道感染和出血点型, 典型流脑仅占1%。感染后终生免疫。 流行特征:全年发病,以冬春为主,3~4月为高峰。
Sneeze can produce millions of droplets and aerosols.
发 病 机 制(普通型)
上呼吸道 感染期
败血症期
脑膜炎期
low fever sore throat cough stuff nose ‘1~2d’
high fever,rigors headache patchier, purpura ecchymosis(70 % ~90%) shock, DIC ‘1~2d’
坏死性紫癜
(炎性血管内血栓形成,皮肤深部溃疡)
临床表现
暴发型
败血症休克型
脑膜脑炎 型
混合型
▪ 脑实质损害严重:昏迷 ▪ 脑疝形成:枕骨大孔疝,天幕裂
孔疝
▪ 呼吸衰竭 ▪ 局限性神经系统定位体征
临床表现
暴发型
败血症休克型 脑膜脑炎型
混合型
▪ 严重全身毒血症症状 ▪ 顽固性休克、大片瘀斑
▪ 脑实质损害:抽搐、昏迷、呼衰, 脑疝
▪ 对症治疗
高热:物理降温及退热药; 颅高压:脱水降颅压
20%甘露醇1~2g/(kg·次), 儿童0.25g/(kg·次), 每4~6小时1次。
治疗(普通型)
▪ 病原治疗(一) 首选青霉素: 高度敏感,杀菌药物,炎症时
仅透过10%~30%,需大剂量, 成人:每日20万U/(kg·日) 儿童:20~40万U/(Kg·日) 连续 5~7天。 尤适于败血症患者。

《传染病护理学》课件

《传染病护理学》课件
其他传染病包括真菌病、螺旋体病、衣原体病等。这些疾病通常通过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传播,需要采取相应 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04
CATALOGUE
传染病护理的挑战与解决方案
传染病护理的挑战
传染病病种多样
患者心理压力大
传染病种类繁多,包括细菌、病毒、 寄生虫等引起的疾病,每种传染病都 有其独特的传播途径和护理要求。
保障公共卫生安全
传染病护理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能够及时应对疫情,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保障公众健康。
传染病护理的历史与发展
历史回顾
从人类文明诞生之初,传染病就一直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要因素。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对传染病 的认识不断深化,护理手段也不断进步。
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传染病护理正朝着更加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 和人口流动性的增加,传染病跨国传播的风险也在加大,传染病护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才培养与创新
重视传染病护理人才的培 养,鼓励护理人员在实践 中不断创新,提高护理质 量。
THANKS
感谢观看
细菌性传染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接触 传播的特点。
详细描述
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包括肺炎、伤寒 、痢疾、霍乱等。这些疾病通常通过 接触患者或污染的物品传播,需要采 取有效的消毒和清洁措施,如勤洗手 、消毒环境等。
其他传染病
总结词
由其他微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具有不同的传播方式和特点。
详细描述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空气传播
通过飞沫、尘埃等途径传播,如流感 、结核病等。
接触传播
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如皮肤接 触、共用餐具等,如细菌性痢疾、手 足口病等。

传染病护理PPT课件

传染病护理PPT课件

病原体等,确保个人防护技术的有效执行。
标本采集与处理技术
1 2
标本采集原则
根据传染病的病原体特性和检测要求,选择适当 的标本采集部位和方法,确保标本的质量和代表 性。
标本处理技术
包括标本的保存、运输和处理等,确保标本在采 集后能够保持其原始性状和检测准确性。
3
标本采集与处理技术的实施
包括正确选择和使用采集工具、规范进行标本保 存和运输、及时送检等,确保标本采集与处理技 术的有效执行。
个人卫生习惯、疫苗接种 、避免接触传染源等。
心理支持、营养指导、药 物治疗等。
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讲座、咨询、小组讨论等。
02
文字宣传
01
口头宣传
海报、传单、宣传册等。
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音视频宣传
电视、广播、网络视频等。
互动体验
模拟演练、游戏等。
健康教育的形式与方法
知识普及法
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传授相关知识 。
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
01
管理传染源
对患者和疑似患者进行隔离和 治疗,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 和教育,对动物传染源进行处
理。
02
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播途径的不同,采取相 应的措施,如加强个人卫生防
护、消毒、杀虫、灭鼠等。
03
保护易感人群
通过接种疫苗、提高人群免疫 力等措施来保护易感人群,降
低感染风险。
02
传染病护理基础
传染病护理的原则与任务
传染病护理的原则 严格隔离,防止传播 早期发现,及时治疗
传染病护理的原则与任务
01
加强护理,促进康复
02
传染病护理的任务
03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传染病护理学ppt课件版pptx

传染病护理学ppt课件版pptx
心理护理
关心患者心理状况,提供心理支持,减轻焦 虑和恐惧。
结核病的护理
消毒与隔离
对患者居住环境和用具进行彻底消毒 ,采取呼吸道隔离措施。
饮食护理
提供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 食,增强患者抵抗力。
药物治疗与观察
遵医嘱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密切观 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健康教育与宣传
向患者和家属宣传结核病防治知识, 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正确佩戴和使用防护用品
医护人员应正确佩戴和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确保 防护效果。
3
定期更换和消毒防护用品
个人防护装备应定期更换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
消毒与灭菌技术操作方法
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
根据病原体的特点和消毒对象的性质,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和消毒方法,如紫外线消毒、化 学消毒剂浸泡、高压蒸汽灭菌等。
明确职责和权限:医护人员应明确各自的职责和权限, 在法定范围内开展护理工作。
03
常见传染病的护理
病毒性肝炎的护理
隔离与消毒
对患者进行隔离,采取严格的消毒措施,防 止病毒传播。
病情观察
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 发症。
饮食护理
提供高蛋白、低脂肪、适量碳水化合物的饮 食,保证患者营养需求。
预防为主
重视传染病的预防工作,通过 健康教育、疫苗接种等措施, 提高人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
风险。
患者为中心
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需 求和感受,提供个性化的护理 措施。
科学防控
遵循科学的防控原则,采取合 理的隔离、消毒等措施,切断 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综合治理
综合运用医疗、护理、心理、 社会等多方面的资源,为患者
艾滋病的护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
概述
• 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的疾病。主要是由于皮肤接触尾蚴 的疫水,虫卵沉积于肠道和肝脏而引起的肉芽肿。
• 临床特点: 急性:发热、肝脾大、腹泻、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显著增多 慢性:肝脾肿大、慢性腹泻 晚期:门静脉周围纤维化病变,门静脉高压、巨脾和腹腔积液
7
概述--病原学
寄生于人体的血吸虫种类:
传染病护理学
1
第十九章 血吸虫病患者的护理
福建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李冬秀
2
目录
一 概述 二 病原学、发病机制 三 护理评估 四 护理问题 五 护理措施 六 健康指导
3
要点导航
(一)知识要点
(二)技能要点
• 1.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学与发病 1.能说出血吸虫病的主要特点,理解该病的发
机制。
病原理。
• 2.熟悉血吸虫病的护理问题。 2.能对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
5
直肠黏膜活检
直肠黏膜活组 织检查是血吸虫 病原诊断方法之 一
6
影像学检查
行B超、CT扫 描以判断肝硬化 及其硬化程度
23
护理评估-- (五)治疗要点
抗病原治疗---首选药物吡喹酮 对症治疗----退热、营养支持等
24
护理问题
• 体温过高 与感染后虫卵和虫体代谢产物作用有关 • 腹泻 与结肠、直肠病变有关 •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肠道病变引起营养吸收功能下降有关 • 活动无耐力 与长期受疾病干扰、肝脏病变有关
1.能对血吸虫病患者进行完整的护理评估。 2.能对血吸虫病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 3.能对血吸虫病患者、家属及广大群众进行健康指 导。
1.从移情理念去体会患者的心理社会问题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爱伤精神,关心患者具有高 度的责任心
5
案例导入
男,25岁,持续发热20天,体温37.5~40℃,伴有腹痛、腹泻,大便每 日5~7次,有血吸虫疫水接触史。体格检查:T 38.9℃,肝右肋下2cm,脾 左肋下3cm,质地中等。血常规:WBC 15×109/L,N 0.60,L 0.40,E 0.10。嗜酸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03×109/L,Hb 145g/L。 问题: • 1.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 2.接诊时你如何护理? • 3.你如何对该患者及其家人进行健康指导?
日本血吸虫 曼氏血吸虫 埃及血吸虫 间插血吸虫 湄公血吸虫
8
概述--血吸虫的生活史
9
概述--发病机制与病理
皮下

门脉系统
结肠
尾蚴性皮炎 机械性损伤 虫卵肉芽肿 纤维化病变 出血性肺炎
发热、咳嗽、痰中带血
10
概述--发病机制与病理
① 肝、肠纤维化






② 虫卵结节阻塞窦前静脉 回心血流受阻 门脉高压 腹腔积液
起病急,以间歇热、荨麻疹多见;有食欲不振、腹痛、 腹泻,肝大伴压痛;肺部有咳嗽、痰中带血等
慢性血吸虫病 晚期血吸虫病
轻者可无症状,重者排脓血便,贫血、消瘦、营养不 良、劳动力减退
巨脾型:最常见,脾大,常有脾功能亢进;腹腔积液 型:常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或感染而死亡; 侏儒型:身材矮小,但智力发育正常
18
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19
护理评估--(三)心理-社会状况
• 急性期患者担心疾病预后,表现出焦虑情绪。 • 病情反复迁延不愈,容易出现悲观、抑郁等情绪。 • 病情严重者可出现恐惧和绝望心理。
20
护理评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 对可疑食物、患者呕吐物及粪便等作细菌培养,
如分离到同一病原菌即可确诊。
21
护理评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1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 嗜酸性粒细胞
2
肝功能检查
急性期血清丙 氨酸氨基转移酶 轻度增高,晚期 A/G<1
3
粪便检查
检测出虫卵和 孵出毛蚴是确诊 血吸虫的直接依 据
22
护理评估-- (四)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
免疫学检查
皮内抗原试验 环卵沉淀试验 酶联免疫吸附 试验
14
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
血吸虫病广泛分布于非洲、亚洲、南美和中东76个国家, 日本血吸虫病流行于中国、菲律宾与印尼
15
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
全国血吸虫病疫情分布
16
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身体状况
急性
慢性
晚期
17
护理评估--(二)身体状况
血吸虫病的临床表现特点
分型
临床表现
急性血吸虫病
11
(一)流行病学资料
(二)身体状况
护 理
(三)心理-社会状况


(四)辅助检查
(五)治疗要点
12
护理评估
(一)流行病学
传染源
传播途径
易感人群
流行特征
13
护理评估--(一)流行病学
• 传 染 源: 患者、病畜和野生动物。 • 传播途径:粪便入水、钉螺滋生和接触疫水。 • 易感人群:普遍易感,流行于长江两岸。 • 流行特征:夏、秋季多发,以农民、渔民为多,男性多于女性,呈散发性。
25
(一)一般护理
(二)病情观察
护 理
(三)对症护理


(四)用药护理
(五)心理护理
26
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
• 休息与活动 急性期卧床休息 慢性期可适当运动,但应避免过度劳累 晚期应以卧床休息为主。
• 饮食 急性期给予患者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的清淡饮食。 慢性期患者可提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清淡饮食,少量多餐 晚期若有消瘦、贫血、肝硬化失代偿期的患者,给予低盐、高蛋白饮食。
27
护理措施—(二)病情观察
•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尤其是体温的变化。 • 观察大便次数、性状、颜色及有无腹痛,做好记录。 • 有腹腔积液者,应观察腹围、体重变化。 • 同时注意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大出血、肝性脑病等并发症的发
生。
28Leabharlann 护理措施—(三)对症护理• 发热的护理:监测体温变化,采取有效的降温措施 • 腹泻的护理:严密观察腹泻的次数、性状、量及里急后
• 3.掌握血吸虫病的护理评估、护 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3.能对血吸虫病患者实施正确的护理措施。 4.能对血吸虫病患者、家属及广大群众进行健
康指导。
4
教学目标
知识 目标
1.了解血吸虫病的病原学与发病机制。 2.熟悉血吸虫病的护理问题。 3.掌握血吸虫病的护理评估、护理措施和健康指导。
能力 目标
素质 目标
重程度,注意有无水电解质紊乱。一般不给予止泻剂。
29
护理措施—(四)用药护理
• 应用吡喹酮时,嘱患者按时、按量坚持服药。 • 若出现头晕、头痛、乏力、恶心、腹痛,多数可在数小时内自行消失。 • 如出现心律失常,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