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 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提升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作者:杨贺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20年第07期
在小学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养要求中,重要的一点是对小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计算思维是指在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将问题细化、深化认识,建立模型;绘制导图,引导学生逻辑推理;利用可视教学,进行趣味编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激活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
一、问题细化,建立模型
小学生在接触丰富的、奇妙的信息技术知识时,在感叹计算机科学的神奇与趣味的同时,也对知识的深奥和复杂性感到遥不可及,十分困惑。在这个时候,教师要通过问题细化、建立模型的方式,帮助学生将复杂抽象的问题简单化、清晰化,打开学生接触信息技术世界的大门。
例如,在教学《制作课程表》一课内容时,面对已经成型的课程表,学生感到操作复杂,无从下手。这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把制作课程表的步骤和思路进行细化,逐步解决,有针对性地操作;并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创新课程表的设计。课程表的设计分为Word表格的插入和编辑、文字输入两个大部分。在教学时,教师要在学生已经熟悉的Word軟件的文件、编辑、视图、插入等菜单栏的基础上,先让学生学会在Word中插入表格。根据插入表格对话框中的选项,依据课程表设计需求设置行数、列数等数值,插入完成后引导学生学习课程表中需要的合并单元格和添加斜线这两个操作;如果设置错了或不符合要求的可以按“撤销键”重新插入或返回上一步重新编辑,鼓励学生大胆操作。在完成表格设计后,学生可参照班级的实际课程,输入课程名称,并让学生结合学过的字体、字号、艺术字、颜色等进行自由创作,制作属于自己的课程表。
通过将复杂的问题细化、简单化,让学生在思考求解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自主探究,自发地推断、归纳、总结知识,并将这种思维方式建成解决问题的一般模型;引导学生摆脱教师教学灌输知识的局限性,利用自己的探究和思考逐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实效。
二、绘制导图,逻辑推理
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我们要教给学生多种绘制导图的形式,如树状图、结构图等。由于导图的形式更直观,知识体系呈现更清晰,教师可利用这一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使用软件将信息技术知识内容用导图的形式绘制出来,促进知识间的良性迁移。
例如,在学习过《认识Word 》《添加文字》《画线》《设置版面》等信息技术课内容后,学生已经基本具备利用Word软件编辑制作树状图、结构图等的操作能力;并能结合Word 软件中常用的结构图,学会插入、编辑、修饰结构图,能够利用直观的、简便的结构图来梳理个人的知识体系。通过插入—图示—选择适合的结构图标,根据需要插入同级结构或下属结构,用Del键来删除子结构,完成结构图设计后,输入知识点的内容梳理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还可引导学生直接利用画线、画矩形等的操作,利用插入、编辑等功能自主创作结构图。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运用制作知识网络结构图的方式重温Word软件各类窗口功能的基本操作,并在填充结构图的内容时梳理、复习学过的知识点,加强记忆。
信息技术课程中的不同软件和工具,并不是完全独立、互不相通的,而是在使用和学习过程中互为补充、相互影响的。通过绘制导图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知识,理解新知,将不同阶段的知识点利用导图的形式连接到一起,能促进学生全面梳理知识,建构完整的知识体系。
三、可视教学,趣味编程
编程的相关知识一直是小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中的难点,这是由于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在学习编程类知识点时思维跟不上,理解困难。鉴于此,教师在进行程序命令多、逻辑性强的编程教学时,要善于创新利用可视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感受编程的趣味性。
例如,在讲述“Scratch”相关课程内容的时候,学生需要接触到编写程序的相关知识,难度较大,对学生的计算思维要求较高。这时,教师可利用可视教学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跟随老师的操作和讲解认识Scratch界面、了解Scratch简单程序的编写和执行,以及Scratch简单程序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强化关键性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体验积木式程序编写方式;并鼓励学生在掌握基本操作后,自由创作剧本故事,搭建属于自己的脚本,引导学生大胆创新,自主探究,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提高信息技术课堂的趣味性和丰富性。
可视教学的方式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课程授课的一个创新。教师在进行可视教学实践时,要根据课堂的知识技能目标和教材内容、学生的知识储备程度和理解能力等要素,进行教学设计,灵活把握教学节奏,帮助学生掌握软件的语法和基本操作。
总而言之,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创新教育理念,结合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课堂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形成良好的信息素养,正确使用信息
技术知识指导生活,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核心素养,真正为学生适应信息化社会打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