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同时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还不太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让学生掌握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的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如何进行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杯子、计时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一些溶解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的快慢。
2.呈现(10分钟)讲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展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因素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讲解。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溶解的快慢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溶解速度快的物质适合做哪些用途。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温度等因素有关。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8.板书(5分钟)绘制板书,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5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5分钟,家庭作业5分钟,板书5分钟。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案: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溶解的基本概念。
2.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教学难点:1.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糖、盐、水、冰块、热水、搅拌棒等。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PPT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本概念。
2.提问:溶解的速度是否一样?为什么?二、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5分钟)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糖和盐的溶解速度。
2.实验条件:冰水、常温水、热水;搅拌和不搅拌。
3.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
三、总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总结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教师点评并补充。
四、应用(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加快溶解速度?2.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实验验证。
五、拓展(5分钟)1.提问:除了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还有哪些与溶解相关的问题?2.学生思考和讨论,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总结(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
说课稿: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学校的X,今天我要为大家说一节课,课题是《溶解的快与慢》。
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我们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溶解的基本概念,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同时,我们希望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注重学生的参与和探究。
通过实验和讨论,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观察溶解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溶解速度的影响因素。
同时,我们也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让他们能够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
在评价方式上,我们主要通过学生的实验记录、实验结果分析和解决方案的质量来进行评价。
我们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认真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并通过讨论和思考,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速度与慢速》教案和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速度与慢速》教案和说课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2. 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理解溶解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2. 难点: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温度、搅拌、物质状态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溶解速度会有差异。
2. 概念讲解(10分钟)- 介绍溶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引导学生理解溶解是指固体溶于液体或气体溶于液体的过程。
3. 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15分钟)- 分析温度、搅拌和物质状态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4. 实验观察(20分钟)- 分为小组合作,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记录观察结果。
5. 总结(5分钟)- 对比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搅拌和物质状态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长方形玻璃2. 冷水和热水3. 不同物质(如食盐、糖、沙子等)4. 温度计5. 搅拌棒6. 实验记录表说课稿各位评委,大家好!我今天将要说的是《溶解的速度与慢速》这节课的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通过简单的实验和观察来帮助学生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首先,我会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溶解速度会有差异,通过展示一杯冷水和一杯热水来刺激学生的思考。
接下来,我会详细讲解溶解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让学生对溶解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然后,我会分析温度、搅拌和物质状态对溶解速度的影响,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我会提供一些实验材料,让学生分组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溶解速度,并记录观察结果。
最后,我会对比实验结果,总结温度、搅拌和物质状态对溶解速度的影响。
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溶解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与温度、搅拌、物质状态的关系。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迅速与缓慢》教案和说课稿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迅速与缓慢》教案和说课稿一、教案1. 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溶解过程中的迅速与缓慢,并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表现。
2.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迅速与缓慢的现象,认识到不同物质的溶解速度不同。
- 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操作,观察和记录溶解过程中的现象。
-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激发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3.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迅速与缓慢。
-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培养实验能力。
4.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碗、水、食盐、糖、沙子等。
- 实验器材:勺子、计时器、笔、纸。
5.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知通过提问和讲解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溶解的基本概念,并预告本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步骤二:展示实验将碗中倒入一些水,然后加入一勺盐,观察盐在水中的溶解现象。
同时,将另一个碗中倒入一些水,加入一些糖,观察糖的溶解现象。
步骤三:实验记录要求学生观察两种溶解现象,并用笔和纸记录下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步骤四:讨论和总结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迅速与缓慢的现象,并总结相关规律。
6. 教学延伸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溶解的迅速与缓慢现象?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探讨。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检查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回家观察家中的溶解现象,并写一篇小作文描述自己观察到的情况。
二、说课稿1. 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XX,今天我将给大家讲解四年级科学上册第X 单元《溶解的迅速与缓慢》这一节的教学内容。
2. 教学设计本节课主要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表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并引导学生讨论不同物质在溶解过程中的速度差异。
3. 教学过程介绍教学目标和重点,并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预告本节课的研究内容。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方糖溶解实验的研究教学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相同条件的控制三、学情分析:怎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些,学生很容易想到搅拌,因为前面几课的实验中多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经验。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对比实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研究,指导学生运用对比实验的方法,研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四、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玻璃棒1、玻璃杯2、热水和冷水、水果糖两颗、食盐、勺子1、水槽1。
六、教学过程(一)哪一个溶解的快。
复习:一个物体在水中溶解后有什么特征?学生回答:在液体中看不见颗粒,看不见沉淀,分布均匀,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来。
教师引入:我们都喝过牛奶,在冲牛奶的时候我们需要做什么?学生答:把奶粉放入杯子,然后倒开水,搅拌就可以喝了。
师提问:我们为什么要搅拌?(因为可以让奶粉溶得快一些)师:搅拌真的能让溶解加快吗?我们可以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那么要如何做呢?让学生小组谈论,制定出实验计划。
引导学生将试验计划补充完整,并将表格投影。
(取两份同样多的食盐,每份大约10克,准备两个杯子,每个杯中都盛大约30毫升的水。
把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同时放入两个杯子中,用玻璃棒搅拌其中的一杯,观察比较哪一杯中的食盐溶解的更快一些。
学生观察实验。
(教师指导对比方法)整理观察信息,交流想法。
指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提出新的条件:我们冲奶粉的时候,为什么要用开水呢?(因为开水也可以让奶粉溶得更快些。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2 教科版
验证明搅拌能否加快溶解。 (一)教师引导, 尝试探究。 由于学生有了前面实
1.自己设计、集体交流实验
验活动的“热身”, 学
方案。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 实验一: 验证搅拌能否加快 生的思维线已经伸长
索、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溶解
了许多, 此时引导学
2.掌握实验中单个变量的控 1.教师请学生思考后集体 生在明确研究问题的
设计意图
学起于疑, 疑源于 思, 思能生智, 从而 引发探究。由生活中 的常见事例导入, 启 发学生去思考、去探
补充板书:
究。体现了新课标所
溶解的快与慢
倡导的“要把思考与
3.老师想要加快药片的 学 习 的 权 利 交 给 学
溶解, 同学们有什么好 生”的思想。
办法吗?
学起于疑,疑源于思,
根据回答板书: 搅拌、 思能生智,从而引发
请学生思考回答:在生活中, 学紧密联系, 激发爱
举例说出生活中自己用到这 三种方法加快溶解的例子。学 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五、收拾实验器材, 培养良好 的实验习惯。 操作员组织小组成员收拾实 验器材。
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 科学、爱生活的情感。 的溶解吗? 请学生思考回答: 在生活中, 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 的溶解吗? 请学生思考回答:在生活中, 你用过这些方法来加快物质 的溶解吗? 五、收拾器材, 培养习惯。
和不同条件。)
化, 从而经历应用已
4.交流实验结果。
②指导学生自学教材, 从 有 知识 再建 构的 过
中修正自己的认识。
程。
③以小组为单位, 讨论后
写出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
条件。
④师生小结。
3.指导学生分组实验。
实验前, 教师通过课件
溶解快与慢教案8篇
溶解快与慢教案8篇溶解快与慢教案篇1课前学习活动设计:在开展此活动之前,我首先考虑了以下问题:(一)这个活动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能否引起幼儿的兴趣。
(二)活动所涵盖的教育价值,有助于达成什么样的教育目标。
(三)合理的环节设计是否有可行性。
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活动目标:1.在动手操作中,对溶解的现象产生浓厚的观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2.能用搅拌的方法了解溶解的现象,知道有些东西可以在水里溶解,有些不可以溶解。
3.能大胆描述自己在实验中看到的发现,增强表达能力和倾听能力;增强幼儿环保意识。
活动准备:透明的塑料杯、吸管、方糖、苹果、卫生纸、盐、砂糖、奶粉、黄豆、绿豆、大米、绿豆、水彩笔、温水。
活动过程:一、游戏导入,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今天,赵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个神秘礼物,来看看,是什么吧!(一遍说一遍揭开罩布)出示一杯糖水,让幼儿猜想片刻后,请一个幼儿来尝尝。
“某某小朋友,你来尝一尝吧!好喝吗?”(幼:好喝)是什么味道的啊?(幼:甜的)咦?怎么会是甜的呢?(幼:里面有糖)有糖呀?糖在哪里呢?找老师怎么没有看见呢?小朋友们看见了吗?(没有)那糖在哪里呢?(幼:在水里化了)师:刚才有小朋友说,是糖化了,和水宝宝做朋友了,所以我们看不见它。
真的是这样的吗?(做疑问状)要不,我们把糖宝宝和水宝宝请出来,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好不好?(幼:好)二、教师示范及个别幼儿操作溶解现象1.教师示范,幼儿观看,端出水和糖,引导幼儿观察方糖的形状,并继续以变魔术的形式继续引起幼儿兴趣。
教师用吸管搅拌方糖,并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方糖由大变小最后不见了。
引出这种化了的现象叫做溶解。
2.个别幼儿操作奶粉的溶解。
刚才,方糖和水宝宝做朋友了,在水里溶解了。
那么,奶粉会不会和水宝宝做朋友,在水里溶解呢?请小朋友上来变魔术,看奶粉到底溶解没有,好吗?请一名幼儿进行搅拌的操作。
根据实验过程,说出奶粉在水里溶解了。
(先端一杯水放在前面,再端一杯奶粉,把奶粉倒进杯子里,拿一个魔术棒,搅一搅,搅一搅奶粉不见了,在水里溶解了。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四年级上册科学《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通过前几节有关食盐溶解的课以及平时的经验,学生们对溶解的概念已有了一定的了解。
这节课旨在通过搅拌和水温等条件改变的前提下,初步感受对比实验,从而启发学生从更宽广的角度去探究事物。
教材包括三个部分的内容:1、搅拌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2、水温对于食盐溶解快慢的影响。
3、研究水果糖溶解的方法。
细心研读教材后,我发现用食盐做溶解实验效果不太明显,起不了真正去探究学习的目的,故把食盐换成了冰糖,用冰糖作为溶解实验的材料便于学生对比观察。
根据教学的内容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理解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与物体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初步感受对比实验的意义,亲身经历控制变量进行实验的活动过程。
3.愿意将对比实验这种科学的方法运用到解决同类科学问题的研究当中去,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
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点: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材料):每组两个杯子、筷子1根、冰糖三包(每包10克)、矿泉水1瓶、热水一杯、水果糖、溶解快慢记录表。
二、教法与学法指导:教学方法: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过程与方法过程,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科学实验意识,从而在探究方法与过程中建立和完善科学概念。
同时,让学生亲历对比实验,指导学科实验的严谨性,提高综合分析、运用能力。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共6篇)
溶解快与慢教学设计(共6篇)第1篇:溶解的快慢教学设计四年级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搅拌、用热水、把要溶解的物体碾成粉末可以加快溶解。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教学难点初步学会对比实验的方法。
课前准备1、烧杯、搅拌棒、塑料匙、小锤、冷水、热水、方糖、水果糖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知识导入,揭示课题1、调制一杯盐水(水中放一勺盐,静置)2、质疑:能用什么办法使盐快点溶解?3、揭示课题:《溶解的快与慢》二、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1、活动前提示:要做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应用几个杯子?为什么?2、师示范演示实验,学生观察。
3、学生依据观察,了解搅拌与不搅拌的对比实验中的相同条件与不同条件。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相同条件——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水温相同;不同条件——一个搅拌、另一个不搅拌4、得出结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
三、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1、提示学生思考: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加快溶解?(1)现在同学们要做的是什么和什么的对比实验?(热水与冷水的对比实验。
)(2)提问:实验的不同条件有哪些?(一个用热水、一个用冷水)(3)提问:实验的相同条件有哪些?(水量相同、盐量相同、同时倒盐)2、提示学生注意:如果要搅拌,两个杯子要同时搅拌;如果不搅拌,两个杯子都不搅拌。
3、学生分组实验,老师巡视。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四、科学实验比赛1、师:接下来,老师想组织大家进行一场科学实验比赛,等比赛完了,我相信同学们还会有更多的发现!2、(出示冰糖)揭示比赛内容:看哪个小组能想办法使冰糖最快溶解完?比赛同容:怎样使冰糖溶解得最快?比赛要求:(1)各小组内的成员要分工合作,完成比赛。
(2)可以选用老师为你们提供的工具、材料。
(3)冰糖全部溶解完,才算实验完成。
(4)最先完成的三个组为获胜组。
6、师小结:从比赛中我们发现,除了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以使加快溶解外,把物体敲碎也可以使溶解快一些。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教案: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1. 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溶解的概念及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教学难点:1. 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关系的理解。
2.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归纳。
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糖、盐、水、酒精、计时器、玻璃棒等。
2.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溶解?2. 学生分享对溶解的理解。
3. 教师总结溶解的概念,并提出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二、探究活动一: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质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三、探究活动二: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溶剂的种类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四、探究活动三: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15分钟)1. 教师提出假设:溶解的快慢可能与温度有关。
2. 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4.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都有关系。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心得和感悟。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三个探究活动,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溶解的快慢与溶质、溶剂和温度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不仅掌握了实验技能,还培养了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材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和观察,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课之前,已经学习了有关溶液的基础知识,对溶解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溶解的快慢及其影响因素的认识可能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和团队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如何指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溶解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固体溶质(如食盐、糖等)、液体溶剂(如水、酒精等)、实验仪器(如烧杯、玻璃棒、计时器等)。
2.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展示实验过程和结果。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基础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目的和步骤,明确实验要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操作的正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巩固实验知识。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分析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5《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对于简单的实验现象能够进行描述和解释。
但是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实验来进一步的深化。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2.难点:对于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的深入理解。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分析、总结,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溶质(如食盐、糖)、溶剂(如水、酒精)、温度计、计时器等。
2.实验仪器:烧杯、试管、量筒、搅拌棒等。
3.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溶解实验,引起学生的兴趣,进而提出问题:“你们认为溶解的快慢与什么有关?”引导学生思考。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和仪器,向学生介绍实验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温度、溶质的种类、溶剂的量等方面的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实验仪器。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汇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
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总结,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一些拓展问题,如“溶解的快慢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2.5《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科学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科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身边的科学现象感兴趣。
但他们仍需要具体的实验操作和引导,才能深入理解溶解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此外,学生可能对溶解的快慢没有一个明确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建立直观的感受。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2.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难点:让学生理解溶解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这些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引导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探究,培养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种类的固体物质,如糖、盐、味精等。
2.准备不同的溶剂,如水、酒精、汽油等。
3.准备计时器、玻璃棒、烧杯、量筒等实验器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如喝糖水、盐水等,引导学生关注溶解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解释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固体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情况,记录溶解所需的时间。
4.巩固(5分钟)让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溶解速度与固体物质、溶剂的种类和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溶解速度更快或更慢?让学生举例说明。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溶解的概念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如何改变溶解速度,并将实验结果写成报告。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共五篇)
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共五篇)第一篇:溶解的快与慢教案⒌溶解的快与慢教学目标(一)科学知识:会溶解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物体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与同学合作进行研究活动,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注意倾听他人的意见。
教学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
难点:对比实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
教学准备:课件、烧杯两只、玻璃棒一根、热水、冷水、白糖一包、水果糖一颗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引导语:今天陈老师想泡一杯糖茶喝喝,现在把这包白糖倒进凉开水中。
这杯糖茶马上可以喝了?小结并提出问题:你们观察得真仔细,糖还没有完全溶解。
那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很快喝到糖茶呢?二、设计探究方案:1、班上交流:怎样让一杯糖茶溶解得快?2、交流后教师板书:(搅拌加热……)3、这只是你们的猜测,我们还要想办法来验证你们的猜测,你觉得我们应该怎么来研究呢?先来研究“搅拌”可以加快溶解的实验。
质疑:你们怎么证明搅拌的比不搅拌的快呢?(引出对比实验)。
4、小组讨论并汇报“搅拌”实验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糖应该一样多;烧杯里的水一样多;放入糖的时间应该一样,水的温度也应该一样)5、让学生自由举手发言,来完整描述“加热”可以加快溶解实验的步骤及应注意的事项。
三、学生分组探究搅拌、加热加快溶解的实验:1、学生选择实验分组探究。
由于时间的关系,对于以上两个实验你们小组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感兴趣实验来做。
2、温馨提示:(1)、我们的实验器材是玻璃制品,在做实验中有的小组要用到热水,请同学们一定要注意安全;(2)、小组内部要明确分工,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并填好实验报告单,需要热水的小组请耐心等待,陈老师马上给你们送来。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案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溶解的概念以及溶解的基本方法。
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让学生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初步学习了溶解的概念,对于溶解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实际操作和观察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此外,学生对于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可能还没有清晰的认识,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进一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难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影响溶解快慢的各种因素。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不同颗粒大小的同一溶质,如食盐。
2.准备不同温度的水。
3.准备计时器、玻璃棒等实验器材。
4.准备实验报告纸。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溶解的概念和基本方法,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颗粒大小有关吗?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颗粒大小的食盐在相同温度下的溶解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4.巩固(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的颗粒大小有关的结论。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溶解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可能的因素,如温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
7.家庭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设计一个实验,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
8.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整理出溶解的快慢与溶质颗粒大小、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2024年《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即表面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混合溶液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 问题—假设—验证—证实” 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发展公平实验的意识,体验研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的快慢与物体颗粒的大小、水温及是否被搅拌等因素有关。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和控制单个变量进行对比实验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小组准备:2个烧杯、1根玻璃棒、1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水果糖、方糖、溶解快与慢的记录表。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师:老师倒了一杯冷的纯净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请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2.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生3:(把水果糖捣碎。
)生4:(把水果糖捣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捣碎……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办法,真是令老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办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二)、设计方案,实验探究。
1、以搅拌实验为例,探讨实验方法。
师:我们都知道猜想是科学发展的前奏,我们已经踏出了非常精彩的一步,但是,这些猜想是正确的吗?有效的吗?那么现在,我们就来做一回小小的科学家,来亲自验证他们,我们先来验证第一个猜想:搅拌能加快物质的溶解。
老师为大家准备了食盐,你准备用什么样的实验来验证搅拌能加快溶解?大家思考一下。
(引出对比实验)(师生共同讨论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师:其实我们的科学书上对这个实验做了专门的讲述,就大家翻开书本31页,好,带着我们刚刚讨论的结果,我们一起来仔细看一看课文中第二自然段,从这里找出实验有哪些相同的条件,还需要什么不同的条件,找出之后,以小组为单位,来填写实验报告单。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 教科版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和说课稿教科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现象,知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实验操作能力。
4.形成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的态度。
教学内容1.什么是溶解?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有哪些?3.如何进行溶解实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难点:如何控制变量进行实验。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1.教具:烧杯、玻璃棒、糖、盐、水、搅拌器。
2.多媒体资源:投影仪、实验演示视频。
教学方法1.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上节课学过的溶解现象。
2.教学策略:通过实验演示、小组讨论和总结归纳的方式进行教学。
3.学生活动:进行溶解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教学过程1.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与溶解有关的小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2.讲授新课: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糖和盐在水中溶解的过程,并讲解什么是溶解。
再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了解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
3.巩固练习: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让学生了解哪些因素会影响溶解快慢。
4.归纳小结:总结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回顾溶解现象的基本概念。
评价与反馈1.设计评价策略: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小组讨论表现进行评价。
2.为学生提供反馈:在每个环节结束后,给予学生反馈,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1.完成《溶解的快与慢》实验报告。
2.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观察到了哪些与溶解相关的现象?写下你的观察和想法。
3.与家人分享你所学的溶解知识。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溶解现象和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整体教学效果良好。
但在实验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于实验操作还不够熟练,需要加强实践操作的训练。
下节课可以增加一些与溶解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章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以及溶解的快与慢对溶液质量的影响。
本章内容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感受溶解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身边的自然现象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在溶解方面的知识相对较弱,需要通过本章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过溶解现象,但对其本质和影响因素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用生动的生活实例引导学生掌握溶解的快与慢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知道溶解的快与慢与哪些因素有关。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究真理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2.难点:影响溶解速度的内在联系,如何控制实验变量。
五. 教学方法1.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进行教学。
2.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4.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探究成果。
5.教师总结评价,强化学生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材料:溶质(如盐、糖)、溶剂(如水、酒精)、计时器、搅拌器等。
2.准备教学课件,包括实验步骤、注意事项等。
3.准备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科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然后,以生活中的溶解现象为例,如食盐溶解在水中,引出本课的主题——溶解的快与慢。
2.呈现(10分钟)介绍溶解的概念,让学生明白溶解是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
呈现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如温度、搅拌、溶质颗粒大小等。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上《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溶解的快与慢》是教科版科学四上的一篇课文,主要讲述了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以及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溶解的基本原理,了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在四年级的学生中,大部分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来探究问题。
但是,对于溶解的微观过程和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发现规律,从而加深对溶解概念和影响因素的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溶解的概念,掌握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学会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使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身边,增强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溶解的概念,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如何加快或减慢溶解速度。
2.难点:溶解的微观过程,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2.实验教学: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实验现象,从而发现规律。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案例,使学生了解溶解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食盐、糖、水、玻璃棒等。
2.教学课件:制作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教学视频:准备相关教学视频,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过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如“什么是溶解?”“我们已经学过哪些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从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课件和实验现象,引导学生了解溶解的概念,以及影响溶解速度的各种因素。
四年级科学上册《溶解的快与慢》教案及反思教科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2. 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3. 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4.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5.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了解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温度以及搅拌等因素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观察和操作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溶解的快慢与不同因素的关系。
2. 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3. 问题解决法: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各种溶质(如糖、盐等)、溶剂(如水、酒精等)、温度计、搅拌器等。
2. 教学设备:讲台、实验桌、显微镜、投影仪等。
3. 教学资源:实验指导书、实验报告模板、相关科普文章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如碘酒涂抹在伤口上的快速溶解现象,引起学生对溶解快慢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溶剂的种类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溶剂中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3.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改变溶剂的温度,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4. 探究溶解的快慢与搅拌的关系: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分别在搅拌和不搅拌的情况下观察溶质的溶解速度,记录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
5.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教师示范实验操作,讲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溶解的快与慢》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分为两局部。
第一局部:哪一个溶解得快。
这局部选择前几课屡次用到的食盐作为观看材料,让学生通过比照试验的方法来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因素。
首先探究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比照试验的方法是教科书教给的:把同样多的食盐放入同样多的水中,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观看它们溶解的快慢。
然后探究水的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试验的结果比照是格外明显的,学生很简洁从试验中观看到:搅拌能加快食盐的溶解,食盐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得快。
教科书强调热水为 60 摄氏度,是从安全角度考虑。
两组试验强调只转变一个条件,为其次局部的试验设计供给示范。
其次局部:加快方糖溶解的争论。
这局部实际上是仿照着进展比照试验的设计和争论。
学生会自然地想到要加
快方糖的溶解可以使用搅拌和热水的方法,可能还有学生会想到把方糖碾碎。
重
要的是考虑怎样掌握这些因素,让每一组试验只转变一个条件。
教科书还强调了
如何选材、用多少水、如何计时、如何记录等问题。
引导学生经受比较科学、标准的比照试验活动的过程。
最终的吃糖块竞赛,具有很强的趣味性,但同样强调了活动的标准性。
学情分析
可溶性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依靠于三个主要因素:物质颗粒的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以及液体是否被搅动。
在前几课的溶解试验中,
学生很自然地会留意到溶解的快慢问题,想到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溶解的快慢。
怎
样让食盐溶解得快一点?学生比较简洁想到的是搅拌,由于前面几课的试验中屡
次使用了搅拌的方法,他们在生活中也有这样的阅历。
本课从“搅拌对溶解的影响”这个比照试验入手,到学生自行设计“怎样加快溶解”的争论,指导学生运用比照试验的方法,探究影响物质溶解快慢的主要因素。
在此根底上,让学生依据提出的问题——怎样加快方糖的溶解?经受“问题——假设——验证——证实”的科学探究过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可溶性的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的快慢与物体颗粒大小〔即外表积的大小〕、水的温度、液体是否被搅动等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设计“怎样加快方糖溶解”的试验,亲历掌握单个变量进展比照试验的活动
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验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比照试验,使学生理解搅拌加快溶解的方法。
让学生拓展到加热
水和碾碎的比照试验方法。
难点:比照试验过程中,各种变量与不变量的掌握。
评价任务
1.能对加快物质溶解的影响因素进展猜测。
2.能设计比照试验验证自己的猜测。
教学预备
为小组预备:2 个透亮玻璃杯、1 根筷子、1 个水槽、冷水、热水、食盐、方糖、溶解快与慢记录表。
教师预备:方糖溶解快慢的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发问题
1.师:教师倒了一杯冷的纯洁水,放入了一颗水果糖,想请同学帮我试试够甜了吗?〔请一学生试喝。
预设:不甜或没有味道〕水中放入了糖,怎么会不甜呢?〔糖还没有溶解〕
2.请大家帮教师想想方法,让我能较快喝到香甜的糖水。
预设:
生1:用筷子搅拌。
生2:把水换成热水。
生3:把水果糖打碎。
生4:把水果糖打碎,放在热水里再用筷子搅拌……
3.教师板书:搅拌、加热〔热水〕、切碎……
4.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是令教师佩服,是不是你们的这些方法真的有效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争论这个问题:溶解的快与慢。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阅历,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在课的一开头就做好了情感和学问等方面的预备,自然进入争论状态。
】
二、设计试验,探究影响溶解快与慢的方法
〔一〕以加热试验为例,探讨试验方法。
1.师:刚刚同学们提到的这些方法只是一些猜测,在科学课上我们要用试验来验证。
为了试验效果更加明显,我们这节课用红糖做试验〔出示:红糖〕。
下面我们就以加热为例,大家说一说,你们怎么证明加热的比不加热的快呢?〔引出比照试验〕。
师:怎么比才公正呢?〔师生共同争论一样条件和不同条件。
〕
师:一样条件有好几个,不同条件只有一个〔一个加热,另一个不加热。
〕这种方法在我们的试验课上叫做比照试验。
师:现在就依据同学们刚刚说的,教师来做这个试验,看我做得对不对。
2.师做加热加快溶解的演示试验。
〔边说边做,并用投影仪展现。
〕
过渡:观看加热对物质溶解快慢的影响还需要一些时间,我们先想想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这个试验怎么做呢?
〔二〕探究“搅拌能否加快溶解”试验。
1.师生共同争论试验步骤及应留意的事项:一个搅拌,一个不搅拌;放入的物质应当一样多;水一样多;放入时间应当一样,水的温度也应当一样。
2.投影出示:“搅拌”可以加快溶解试验的步骤。
〔抽生读一读〕
3.学生领取试验材料分组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4.汇报试验结果。
5.再看我们刚刚加热的试验现象,你看到了什么,说明白什么了?
〔三〕自主探究“碾碎能否加快溶解”试验。
1.碾碎呢?你能自己设计试验了吗?小组争论一下,该怎么做这个试验?
2.学生沟通试验方案,确定后领取试验材料进展试验。
3.汇报试验结果。
4.教师小结:通过试验,我们验证了用热水、搅拌、碾碎这三种方法都能加快溶解。
【设计意图:以加热试验为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试验,突破重难点。
让学生明确比照试验应留意进展变量的掌握,为后面的试验探究做好铺垫。
在探究过程中,留意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合作互助意识的培育。
】
三、加快水果糖溶解的争论。
师:看大家做试验这么认真,教师嘉奖每人吃一颗水果糖。
但先思考一下:怎样吃糖,可以让它溶解得更快呢?
1.争论玩耍方案:同时放入嘴中,小组长含在嘴里不动,试验员用舌头翻动搅拌,材料员把糖块咬碎但不搅拌,记录员咬碎并搅拌,用 1、2、3、4 记录糖溶解快慢的挨次。
2.小组进展吃糖玩耍,做好记录。
小玩耍:怎样吃糖,溶解更快
溶解糖块的方法溶解快慢挨次
含在嘴里不动
用舌头翻动搅拌
把糖块咬碎
咬碎并搅拌
3.汇报玩耍结果,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综合运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学以致用。
利用学生爱玩的心理,通过玩耍的形式调动了他们的心情,保证了试验效果,实现趣味和有效的统一。
】
五、拓展与应用
1.我想制作一瓶肥皂液玩吹泡泡玩耍,你有方法快速制作出来吗?课上沟通后鼓舞学生课后自己尝试。
2.在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加快溶解的现象,比方喝咖啡的时候,小调羹有什么用?炒菜的时候为什么要在锅里放盐比较好?同学们可以在课后连续探究有关溶解方面的问题。
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以培育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乐观提倡让学生亲身经受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节课设计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把科学素养的各个方面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既有学问教育的要求,又表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和科学探究的实践。
本节课突出的特点是: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一上课,端起一杯凉开水,向里放了一块水果糖,和学生沟通:教师这有一杯凉开水,我在里面放了一颗水果糖,请一位同学来尝一尝。
这样的情境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并且都想来亲自尝一尝,心情马上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教师问:假设我想在短时间内喝到一杯很甜的糖水,你有方法让糖快点溶解吗?这个问题
又激起了学生对已有生活阅历的回忆,在一种轻松和谐的气氛中做好了心情和学
问等方面的预备,自然地进入了学习状态。
二、由“扶”到“放”突破重点难点。
学习比照试验既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我主要实行了先以一种试验方法为主〔加热〕,指导学生把握用比照试验进展争论的方法,并进展了演示试验。
然后让学生探究搅拌和碾碎两种试验怎样做比照试验。
这样由扶到放的过程,学生对比照试验概念的理解渐渐加深。
在试验中将食盐替换为红糖,试验现象更加简洁观看。
三、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不要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
课堂的完毕不应成为问题的终点,而应成为学生争论问题的起点。
我们要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科学课堂,更应让学生带着问题离开科学课堂,课下连续进展科学探究活动。
这样把学生的探究热忱延长到了课外,科学探究力量、科学素养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培育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