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定伟教授:《CSCO前列腺癌诊...
2021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

2021csco 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已经更新,以下将对其要点进行解读。
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对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至关重要。
因此,诊疗指南的更新对于临床医生的指导至关重要。
下面是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要点解读:1.早期诊断早期诊断是前列腺癌治疗成功的关键。
新的指南建议男性在50岁开始定期接受前列腺癌筛查,包括数字直肠检查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
对于高风险人群,如家族史阳性或非洲裔人群,建议更早开始筛查。
2.诊断标准指南更新了前列腺癌的诊断标准。
PSA水平的异常以及数字直肠检查的异常结果都可能是前列腺癌的疑似病例。
对于疑似病例,进一步的检查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和影像学检查(如MRI)。
3.分期和分级前列腺癌的分期和分级对治疗方案的选择至关重要。
指南更新了前列腺癌的分期和分级系统,使用了国际化的TNM分期系统,以及Gleason评分系统。
这些标准可以帮助医生判断癌症的严重程度,进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4.治疗选择治疗选择应该基于分期、分级和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积极观察(Active Surveillance)是一种常见的治疗策略。
如果出现病情进展,可考虑手术切除(Radical Prostatectomy)或放射治疗(Radiation Therapy)。
对于晚期前列腺癌,药物治疗(如激素治疗或化疗)可以用来控制肿瘤的进展。
5.新药和新技术指南还介绍了一些新的药物和新技术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例如,激动剂放射治疗(PSMA PET)可以帮助医生更准确地定位肿瘤,从而提高治疗的精确性和安全性。
此外,一些新的靶向药物,如抗血管生成药物或免疫治疗药物,正在临床试验中,有望成为未来前列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来说,2021年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更新强调了早期诊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个体化治疗方案的指导。
男性健康第一杀手:前列腺癌

男性健康第一杀手:前列腺癌作者:杨昆来源:《家庭医学》2013年第09期发病人数快速增长前列腺癌具有明显的地理和种族差异。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是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十年前发病率还很低。
据2002年一份统计资料显示,在16个被调查国家中,美国前列腺癌发病率最高,中国位居最后。
但如今,中国男性患前列腺癌的数字急速增长。
2005年,上海已经突增至每10万男性有21人发病。
导致国人前列腺癌发病率明显上升的原因,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诊治研究中心主任叶定伟教授认为,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寿命增加、人口老龄化。
2012年,上海男性的平均寿命已接近78岁,老龄化程度基本达到西方发达国家水平。
由于前列腺癌是老年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老年人口增加,发病率势必“水涨船高”。
二是日渐西化的生活方式,助长了前列腺癌的发生。
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增长,与市民高脂肪、高热量、低纤维的饮食习惯,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不无关系。
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年龄是前列腺癌主要的危险因素。
数据显示,40岁以后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的发病率就几乎加倍;50~5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为10%,而80~89岁男性患前列腺癌的危险性增加到70%。
据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数据显示,80岁以上男性中有80%患有前列腺癌,但是绝大多数都不知道自己患有癌症。
早期前列腺癌比较温和,肿瘤很小,几乎难以察觉。
如果病人身体无其他疾病,即使患了前列腺癌,预期寿命也在10年以上。
南非前总统纳尔逊·曼德拉,2001年时被查出患有前列腺癌,现在12年过去了,他已有95岁高龄。
发现越早,治疗效果越好现代人工作繁忙,只要感觉还好,很少去看医生。
老王就是在妻子的一再督促下,才到医院检查身体,结果发现得了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的早期症状并不明显,有时表现为类似前列腺增生的症状,如排尿困难、尿流变细、尿流分叉、尿程延长、尿频、尿急、夜尿增加、尿不尽等。
有的患者会出现疼痛、消瘦、乏力、食欲减退,这时通常已经是晚期了。
PSA异常就是前列腺癌?该如何看待PSA值与癌的关系?

PSA异常就是前列腺癌?该如何看待PSA值与癌的关系?前不久,复旦附属肿瘤院泌尿外科叶定伟教授在上海泌尿肿瘤国际论坛上指出,我国前列腺癌早诊率低,总生存率不高,死亡率居高不下。
从数据看,70%的前列腺癌患者初诊时已是中晚期,大部分都失去了根治机会,而美国初诊只有19%是中晚期患者。
13年统计显示,我国前列腺癌5年生存率只为53.5%,而美国则为99%。
那么,如何提高前列腺癌的早诊率?这其中就要求医生对于PSA值尤其是灰区值的临床意义做出正确的判断。
正常值未必正常PSA是一种前列腺上皮细胞分泌的单链糖蛋白,研究认为其具有前列腺组织的特异性,因此被称为前列腺特异抗原。
89年开展的对健康中年男性的观察显示,97%的观察对象血清中PSA≤4ng/mL,因此把0~4ng/mL,视为“正常”指导范围;4~10ng/mL为灰区,视为患癌可疑;而当PSA>10ng/mL为高度患癌可疑。
但也有报道指出,<4ng/mL也有患癌的概率,若把0~4ng/mL为正常范围,会将有意义的前列腺癌漏诊。
故有权威专家指出,PSA没有正常值。
这并非无规律可循,意在警示医生不应放松对PSA<4ng/mL患者的监测。
随着研究深入,虽认为PSA并不具前列腺癌特异性,但也不能否定其被人为划分的三段线在筛查中的作用。
五点认识避免纠结有报道,PSA异常者中有80%处于灰区(即PSA值处于4~10ng/mL之间),然而灰区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如良恶肿瘤重叠、难以辨别,PSA不能直接定性等。
故要想不被处于灰区的PSA值所折磨,应明确以下几点:给临床医生6点建议对于医生来说,如何解读灰区PSA的变化和决策可能会因人而异,但做到早期诊断,提高患者生存率是我们的最大目标。
笔者建议如下:一般而言,当f/t>0.16时为正常;f/t>0.25时可基本排除前列腺癌;f/t<0.1时癌的可能性约为56%。
因此f/t比值可作为诊断的佐证。
另外PSA增高速率也是一项参考指标,不能超过0.75ng/mL/年。
专家称前列腺或是悄悄在癌变

专家称前列腺或是悄悄在癌变近期,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确诊罹患前列腺癌,并开展手术治疗。
李显龙总理的病情,牵动了不少人的神经,也使部分中老年男性心有余悸。
前列腺癌变到底是怎么回事?现有哪些技术手段可以治疗?本期周刊,记者采访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外科主任叶定伟教授,请他来详解前列腺癌的筛查、诊断与治疗。
高危因素:年龄首当其冲叶定伟说,前列腺癌是欧美国家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
临床上,前列腺癌的发病率也有明显地理和种族差异。
亚洲国家的发病率虽低于西方国家,但近年也有迅速上升趋势。
以上海为例,前列腺癌发病率居男性泌尿生殖系统肿瘤首位。
前列腺癌最主要危险因素是无法抗拒的年龄。
大量流行病学调查显示,45岁之前发生前列腺癌的患者非常少见,可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急剧升高,绝大多数患者年龄大于65岁。
专家阐述,一般来说,40岁以后年龄每增加10岁,前列腺癌发病率几乎翻倍;50 至59岁的男性,前列腺癌患病风险为10%,到了80至89岁,前列腺癌患病风险高达70%。
李显龙总理出生于1952年,今年恰好63岁,正是前列腺癌发病风险系数的高区间。
早期检测:直肠指检+血清中老年男性到了前列腺癌的高发期,怎样才能实现早诊断、早预防?叶定伟说,目前公认的最简便方法是前列腺直肠指检、血清psa检测。
这两种筛查作用都非常重要,两项检查中,任何一项有异常,皆应开展进一步检查。
数据显示,前列腺癌患者中,有四分之一通过直肠指检异常而被发现;此外,还有不少患者因psa指标异常而被发现。
专家建议,前列腺癌的筛查最好每年进行一次。
psa值达到4n g/ml是前列腺癌筛查的临界线。
大于这一数字后,患者患病概率将随psa值的升高而升高。
当psa值大于10ng/ml时,患前列腺癌的可能性将大于67%。
通过前列腺癌的及时筛查,可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关死亡率,有效提高患者生存率。
整个筛查过程只需5分钟,轻松无痛。
目前,许多来诊断的患者是前列腺癌晚期,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未能定期开展psa检查,而早期前列腺癌并无明显症状,导致患者直至肿瘤扩散后,引发前列腺肿胀才会就医。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

2020《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要点(全文)一、指南框架、特点与推荐等级CSCO前列腺癌指南包括前列腺癌的MDT诊疗模式、筛查、诊断、基因检测和液体活检、局限性前列腺癌的治疗、前列腺癌治愈性治疗后复发的诊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的诊疗、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诊疗、随访9个章节和附录部分。
CSCO指南兼顾到地区发展不平衡、药物和治疗措施的可及性以及肿瘤治疗的价值三个方面,针对每个问题的诊治,分为I/II/III级推荐,I级推荐属于可及性好的普适性诊治措施,肿瘤治疗价值相对稳定,基本为国家医保收录;II级推荐多属于在国际或国内已有高级别证据,但可及性差或效价比超出国人承受能力的药物或治疗措施;III级推荐多为临床实用,但证据等级不高的药物或治疗措施。
二、五大亮点与四大特色指南生成的评价体系:CSCO前列腺癌指南中首次将五类因素(循证依据、药物可及、治疗效价、推荐等级、专家投票)汇集,形成了证据类别的细分,是本指南的重要特色之一。
五大亮点1.MDT为先,强调早诊早治早MDT;2.大框架下关注前沿;3.采用了易用的分类体系;4.表格化,实用性强:指南共9个章节,37个表格,对比EAU指南的182页,CSCO 前列腺癌指南仅67页;5.中国数据引领中国指南:指南共9个章节,其中8个章节有基于中国人群相关的研究数据。
四大特色因人而异:评估东西方差异与一致性,基于中国人群数据进行推荐;中西合璧:引用国际多中心研究中国人群数据,中西数据结合;突破创新:纳入了中国专家在前列腺癌学科中的创新探索;脚踏实地:引用中国临床实践经验,兼顾地区发展不平衡和药物可及性。
三、MDT诊疗模式MDT诊疗模式分为四方面内容:学科组成、成员要求、讨论内容和日常活动。
其中讨论内容的I级推荐为需要多学科参与诊治、合并症和/或并发症多、病情复杂疑难和参加临床试验的患者;尚未确诊但有可能获益于早期诊断、确诊并考虑治疗计划、初始治疗正在随访中需要讨论进一步治疗方案、治疗中或治疗后随访的患者为II级推荐;医师和/或患者认为有必要进行MDT讨论的病例为III级推荐。
一文概览:2021版CSCO泌尿肿瘤指南更新要点解读csco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肿瘤膀胱癌

一文概览:2021版CSCO泌尿肿瘤指南更新要点解读csco尿路上皮癌前列腺癌肿瘤膀胱癌2021年4月23日-24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于首都北京顺利召开。
作为国内肿瘤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学术盛典之一,全国大咖群聚一堂,共同见证多部指南更新。
在23日下午的泌尿系统肿瘤专场,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崔传亮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分别解读了2021 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和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
2021 CSCO尿路上皮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01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表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辅助治疗打开腾讯新闻,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联合术后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可获得与标准膀胱癌根治术相似的10年总生存率和无进展生存率;可作为不适宜或拒绝行膀胱切除术患者的治疗选择。
手术切缘不净、局部病变较晚,仅行姑息手术的患者,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
对于pT3/4和/或淋巴结阳性,且无远处转移(M0)患者,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行辅助化疗仍有争议。
基于CheckMate-274研究达到主要研究终点,2021年CSCO尿路上皮癌计划增加PD-1单抗的术后辅助治疗作为Ⅲ级推荐。
02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表一线治疗目前,化疗仍是尿路上皮癌治疗的基础。
基于IMvigor210研究和KEYNOTE-052研究,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获FDA批准用于不耐受铂类的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一线治疗。
在KEYNOTE-052研究中,PD-L1阳性患者的获益更明显。
目前,阿替利珠单抗、帕博利珠单抗尚未在国内获得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治疗适应证,仅适用于PD-L1表达或不能耐受铂类化疗的患者。
在新版CSCO尿路上皮癌指南一线治疗中,对于不适合顺铂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患者,III级推荐仍保留了阿替利珠单抗(2A类证据)和帕博利珠单抗(2A类证据)。
03转移性尿路上皮癌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表一线治疗后的维持治疗随着免疫治疗的发展,其适应证不断前移。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

2023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全文)在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3版工作组专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前列腺癌诊疗指南的修订工作正有序推进中。
叶定伟教授介绍道,本次指南的更新特点在于三大板块的内容: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注重病程管理,提升生活质量。
一、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指南修订工作组专家们进一步强调前列腺癌筛查的重要性,并提出两个方面的建议。
首先需重视规范筛查、精准筛查并规提升筛查及早诊的效率,这一建议有国内外大量证据支持。
Göteborg-1试验的结果表明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筛查起始年龄越小,前列腺癌死亡率越低,55岁开始筛查与60岁时首次筛查的患者相比,PC死亡风险降低一半(P=0.052)。
叶教授表示,我国的前列腺癌筛查起始时间虽尚有争议,但筛查的重要性早已不言而喻,指南专家组会根据国内外相关证据讨论出合适的筛查起始时间并纳入新版指南。
其次需结合《2022版前列腺穿刺中国专家共识》,提升前列腺穿刺的理念和技能。
国外一项前瞻性多中心研究比较了系统活检和磁共振成像(MRI)靶向穿刺活检对于前列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显示使用MRI进行前列腺癌风险评估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活检,且检出较少GG1级前列腺癌患者。
另一项包含37887名男性的大型研究结果也显示,PSA+MRI引导的靶向穿刺可以帮助精准筛查有临床意义癌(GS≥3+4)的检出,减少前列腺癌的过度诊断。
国内一项回顾性研究分析mpMRI检查阴性且行12针系统穿刺的54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数据,发现危险因素和患者分层能够帮助mpMRI阴性患者诊断有临床意义前列腺癌,风险分层为高危组患者(≥2项独立危险因素)推荐性穿刺活检,而低危组患者可以考虑避免穿刺。
此外,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魏强教授团队发现,对于可疑前列腺癌患者采用6针系统穿刺联合3针MRI引导靶向穿刺对前列腺癌的检出率不劣于12针系统穿刺联合靶向穿刺。
《2023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解读PPT课件

1 2 3
放疗与手术联合
术前新辅助放疗可缩小肿瘤、降低分期,提高手 术切除率;术后辅助放疗可降低局部复发率,提 高生存率。
放疗与化疗联合
同步放化疗可增强局部控制效果,适用于高危前 列腺癌患者;序贯放化疗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灵 活调整治疗方案。
放疗与免疫治疗联合
放疗可改变肿瘤微环境,增强免疫治疗效果;免 疫治疗则可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对放疗起到 协同增效作用。
适应症
当血清PSA升高或影像学检查发现前列腺异常时,需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此外,对于已 确诊的前列腺癌患者,若需进一步明确肿瘤分期或评估治疗效果,也可进行前列腺穿刺活检。
03 治疗策略与方案选择
早期前列腺癌治疗策略
主动监测
对于低危前列腺癌患者,可选择主动监测策略,通过定期检查和 评估了解病情进展。
其他并发症
如放射性皮炎、骨髓抑制等,可通过加强皮肤护理、使用升白药物等 措施进行预防和处理。
06 随访监测与康复管理
随访监测项目设置及频率建议
常规随访项目
包括体格检查、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 检测、影像学检查等。
随访频率建议
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方案的不同,制定个性 化的随访计划,一般建议在治疗后第1年内 每3个月随访1次,第2年内每6个月随访1次
随着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等因 素,前列腺癌发病率逐年攀升,成为 全球范围内男性健康的重要威胁。
诊疗水平参差不齐
新型治疗手段不断涌现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新型治疗手段 如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不断涌现, 为前列腺癌治疗带来更多选择和可能 性。
不同地区和医疗机构在前列腺癌的诊 疗水平、技术能力和治疗效果方面存 在显著差异,导致患者获得感不均。
大话肿瘤|叶定伟教授:多元路径打造泌尿肿瘤领域治疗新格局

大话肿瘤|叶定伟教授:多元路径打造泌尿肿瘤领域治疗新格局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19年公布的数据,我国恶性肿瘤死亡占居民全部死因的23.91%,癌症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死因。
但随着癌症治疗的发展,癌症患者的生存期也在逐步改善。
据今年中国国家癌症中心调研显示,我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在近十年内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从30.9%提升到了40.5%。
其中在泌尿肿瘤治疗这一领域,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认为多元化治疗格局已经打开,正向一个全新的高峰迈进。
泌尿肿瘤治疗微创化趋势明显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外科医生利用“机器人”可开展更为精细的手术,在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患者的正常器官组织,避免切除患者的整个器官,最大程度地提高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我们现在肿瘤治疗理念已经从'治病’到'救人’发展,传统手术理念是把肿瘤切除干净为首要目的,但现在逐渐在向保留病人器官功能方面转化与发展”,叶定伟教授举例称,“比如前列腺癌病人,要关注其切除肿瘤后的尿控问题,微创化手术后前列腺癌病人尿失禁比例大幅度降低。
对有意愿保留性功能的病人,也能进行最大限度地保留。
”微创化的理念在具体治疗流程当中也体现出广大泌尿外科医生们的探索方向,既把病人的病治好,也进一步提高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
叶定伟教授进一步解释说,“由传统开放性的大创手术,到现在微创、超微创甚至无创方向发展,比如在泌尿系统外科手术中,腹腔镜的应用打开了微创手术的未来,而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手术、以及冷冻消融术或者微波、射频手术又打开了聚焦治疗方向的大门。
”MDT多学科诊疗模式开启实体肿瘤治疗新模式近年来,我国肿瘤治疗理念逐渐从各个学科单独诊治转变为多学科综合诊治。
2002年叶定伟教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领衔创建了泌尿外科,三年后牵头建立了国内首个泌尿肿瘤MDT团队,并建立了国内第一个泌尿肿瘤MDT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
经过数年的发展,从最初的多中心协作组“2.0版本”,到“互联网”泌尿肿瘤MDT平台“3.0版本”,MDT模式不断升级,MDT平台也成为国内专业程度最高、覆盖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跨区域的泌尿肿瘤MDT平台,极大地提高了中国泌尿肿瘤的诊疗水平。
【2016CSCO早知道】前列腺癌的精准治疗

探讨新药对前列腺癌的影响2015年TOPARP-A研究第一次阐明了有DNA修复缺陷突变的晚期去势抵抗前列腺癌(Castration-resistant prostate cancer, CRPC)患者,使用PARP抑制剂能够取得显著疗效。这项2期临床研究共入组了50例mCRPC患者,之前均接受过多西他赛化疗,98%的患者使用过阿比特龙或恩杂鲁胺,58%的患者使用过卡巴他赛治疗。入组患者给与口服400mg 2次/日的奥拉帕尼药物治疗。在能评估疗效的49名患者中,有16名(33%)对治疗有反应;测序的结果提示,DNA修复相关基因(包括BRCA1/2,ATM,范可尼贫血基因,CHEK2基因)的纯合子缺失或者缺失性突变出现在16名患者中;其中14名患者(88%)对奥拉帕尼有反应,包含7名BRCA2缺失、5名ATM变异的患者。该试验也被认定为前列腺癌靶向治疗突破性进展。
对临床疑难问题进行多学科病例讨论,交流临床实践经验
前列腺癌治疗不是单一科室可以完成的,需要泌尿外科、内科、放疗、病理科及影像病理检验基础医学等各学科积极参与,MDT一直扮演着多学科协作先行者的角色,从而保证高质量的诊治建议和最佳的治疗计划,避免过度诊疗和误诊误治,使病人受益最大化。病理科的精确诊断是进行精准治疗的前提和基础,为下一步制订治疗方案提供依据。影像科则提供前列腺癌严重程度的信息(肿瘤的可能位置、有无周围侵犯、有无转移)。在此基础上,泌尿外科和内科针对早晚期前列腺癌不同的类型进行精准的治疗。多学科的合作模式,可最大限度地控制肿瘤,减轻症状、改善生存质量和延长病人的生存期。本次大会上将共同探讨临床疑难病例,进行多学科讨论,交流分享经验。
设有专家辩论会,探入了解前列腺癌术后诊疗流程
随着我国前列腺癌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患者在早期被发现,前列腺癌患者接受根治术的机会大大增加。目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辅助内分泌治疗的适应证是什么?2、辅助内分泌治疗何时开始?3、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如何选择?4、辅助内分泌治疗使用多久?此次的辩论会,将会给你答案。
复旦大学肿瘤医院叶定伟谈前列腺肿瘤的防治

肿瘤医院叶定伟谈前列腺肿瘤的防治选稿:宗和来源:东方网[主持人的话]2006年4月13日15:00--16:00,[助医在线]邀请到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做客东方网嘉宾聊天室,就“前列腺肿瘤的防治”,进行在线咨询。
聊天现场[嘉宾介绍]职称:教授医疗专长:膀胱、肾脏、前列腺、睾丸、肾上腺、阴茎、腹膜后等部位肿瘤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手术和综合治疗专家门诊名称:泌尿外科专家门诊时间:星期一上午,星期三上午简介:泌尿外科主任,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上海市泌尿外科学会、上海市抗癌协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等学会委员。
1986年第二军医大学毕业,1996-1998年在美国MD Anderson 癌症中心泌尿外科学习。
擅长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根治性手术,尤其擅长以手术为主,综合化疗、放疗、介入、生物治疗等手术,最大限度提高治愈和生存率。
获吴阶平泌尿外科医学奖,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2项,负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研基金、上海市科委科研基金等6项,在国际刊物发表论文7篇,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0余篇,参加编写和主编专著7本。
[聊天实录][嘉宾叶定伟]答:亲爱的网友,下午好!很高兴在网上通过互联网和大家一起聊天,特别高兴和怀疑自己有前列腺疾病,特别是前列腺癌的老年朋友们进行深切的交流,很高兴。
[网友yaya]问:我父亲现年76岁。
最近查出疑前列腺癌。
血清检查PSA31.5;B超,CT 均已做过。
目前本人无排尿不便等状;检查肿瘤有鸡蛋大小,硬且边缘不清。
问题:1必须手术治疗吗?有无这部位化疗难以进行一说。
2目前到哪家医院比较专业。
[嘉宾叶定伟]答:首先对这个病人查出可能是前列腺癌,PSA很高,超出了20以上,CT也发现有前列腺肿瘤,首先不是决定是手术治疗还是其他的治疗,首先应该是分期,也就是所说的看看这个肿瘤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有没有转移,如果是没有转移的话,像76岁的老年,可以做根治性的放疗,化疗目前没有必要做。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 引用格式

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引用格式引用格式是指在文章中引用其他文献、资料或观点时的规范格式。
根据你给的题目"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我会按照科学研究型文章的引用格式来写。
下面是一个参考样例:正文: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于其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有关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GO)针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制定了具体的指南,供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参考。
本文将对CSG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进行介绍和评述。
诊断部分: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治疗和预后的改善至关重要。
CSGO指南提出了一系列诊断标准和方法,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检测、直肠指诊、组织活检等。
其中,PSA检测是目前广泛应用的前列腺癌筛查方法之一。
根据CSGO指南的建议,男性在50岁开始进行PSA检测,若PSA值超过4ng/mL,建议进行后续的组织活检以确定是否患有前列腺癌(1)。
治疗部分:针对前列腺癌的治疗,CSGO指南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意见。
对于早期前列腺癌的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风险评估,可以选择手术切除、放射治疗或者主动监测(2)。
手术切除(前列腺全切除术)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完全摘除患者的前列腺,但可能会伴随一系列并发症。
放射治疗则通过利用高能射线杀死癌细胞,与手术切除相比,放射治疗的并发症较少。
主动监测则适用于低风险患者,通过定期检查PSA和病情观察来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治疗。
对于晚期或转移性前列腺癌,CSGO指南推荐采用激素治疗、化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手段。
激素治疗通过降低男性激素水平来抑制前列腺癌的生长,常用的药物包括雌激素类似物和抗雄激素药物。
化疗和靶向治疗则采用化学药物或靶向药物来破坏癌细胞的生长和分裂(3)。
再评述:综上所述,CSG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提供了全面且科学的指导意见,对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遵循指南中的建议,能够提高前列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存质量。
2021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

2021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更新要点解读(全文)在《2021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中,根据前列腺癌的疾病特点,加入了“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2021版)更新要点(与2020版对比)”的内容,以便利于大家了解最新版指南和去年指南的不同,其中具体内容包括:前列腺癌多学科(MDT)诊疗模式强调了前列腺癌患者参加临床试验的重要性,临床试验可能带给患者更好的治疗机会,应大力提倡前列腺癌患者经评估后参加临床试验。
强调了网络多学科诊疗模式(MDT)的重要性,基于网络的远程医疗可以帮助患者获得快速、及时、无差别的治疗意见。
前列腺穿刺感染相关并发症强调了穿刺感染相关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一项发表于Journal of Urology、纳入了7项随机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与经会阴活检相比,经直肠活检后的感染并发症明显更高(证据级别1a)。
另一项纳入了8项随机对照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在活检前使用聚维酮碘制剂,除预防性抗菌外,还可显著降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证据级别1a)。
此外,一项纳入了11项研究的荟萃分析表明,与安慰剂/对照组相比,使用预防性抗生素后,经直肠前列腺活检术后感染显著减少(5.6% vs 11.6%,证据级别1a)。
与经会阴活检相比,经直肠穿刺感染并发症更高基因检测与液体活检由于TP53在中国激素敏感前列腺癌中突变发生率为22.3%,已经成为前列腺癌中的核心突变,较常合并其他基因突变,而且TP53突变患者预后较差,对阿比特龙或恩杂鲁安治疗不敏感,因此,指南检测内容中Ⅲ级推荐新增TP53。
同时,依据2021年V2版美国国立癌症综合网络(NCCN)指南对基因检测人群的推荐,对于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推荐肿瘤HRR突变检测,局限期患者可以考虑肿瘤HRR突变检测。
来自TRITON2、TRITON3研究及临床实践的样本显示,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血浆样本检测成功率高[94%血浆循环肿瘤细胞(ctDNA)样本检测成功],而且BRCA1/2突变组织和血浆检测高度一致(配对样本92例,检测总体一致性为97%)。
基于基因组学的前列腺癌临床精准诊疗研究进展

基于基因组学的前列腺癌临床精准诊疗研究进展顾成元;叶定伟【摘要】Prostate cancer is the most common type of cancer in men and the second leading cause of cancer death in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The recent surge of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 of cancer genomes has supported an expanding molecular classification of prostate cancer.T ranslation of these basic science studies into clinically valuable biomarkers for diagnosis and prognosis,and biomarkers which would be predictive for therapy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ecision medicine in prostate cancer.We review potential applications aimed at improving screening specificity in prostate cancer and differentiating aggressive versus indolent prostate cancers.Furthermore,we review predictive biomarker candidates involving Ets gene rearrangements,PTEN inactivation,and androgen receptor signaling. These biomarkers and other putative biomarkers may signify aberrant oncogene pathway activation and provide a rationale for matching patients with molecularly targeted therapies in clinicaltrials.Finally,we advocate innovations for clinical trial design to incorporate tumor biopsy and molecular characterization to develop biomarkers and understand mechanisms of resistance.%前列腺癌是男性最常见的癌症类型,高居美国男性癌症死亡原因第二位.癌症基因组高通量测序的兴起使得前列腺癌的分子分型成为了可能.将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上有实际应用价值的生物学标志物是目前前列腺癌精准诊治的关键.因此,本文就近年来基于基因组学的前列腺癌分子分型及临床精准诊治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切实提高前列腺癌诊治水平.【期刊名称】《中国临床医学》【年(卷),期】2018(025)002【总页数】6页(P290-295)【关键词】前列腺癌;精准治疗;靶向治疗;融合基因;生物标志物【作者】顾成元;叶定伟【作者单位】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肿瘤学系,上海20003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7.25前列腺癌是美国男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位居男性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2位[1-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叶定伟教授:《CSCO前列腺癌诊...
为了不断提高我国前列腺癌规范化诊疗的理念,不断改善我国前列腺癌患者的生存结局,既往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相继发布了2020、2021版、2022版《CSCO前列腺癌诊疗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自“指南”发布以来,迅速受到临床医务人员广泛的欢迎,已成为广大泌尿外科医护人员在临床工作中重要和权威的参考资料。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指南”也即将迎来2023版的更新工作。
随着国际国内前列腺癌诊疗的不断精进和发展,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临床经验不断得到推广,2023版“指南”与时俱进,由CSCO前列腺癌专委会组织,遵循CSCO指南的核心精神,秉持“推进规范筛查,促进早诊早治;全程精准分型,优化诊治选择;注重病程管理,提升生活质量”的理念,2023年“指南“更新工作将更加开放,兼容包并。
指南更新启动会已于2023年2月26日圆满召开,在正式启动会后还有众多国内权威专家带来“指南更新热点解析系列会议”,就国际国内前列腺癌诊疗的最新进展进行充分讨论,为2023版“指南”的更新工作做好奠基和领航,最终打造出最适合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的指南!
2023年“指南“更新工作正在有序开展,与此同时,在近日召开的2023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2023 ASCO-GU)上,首个直接比较当前进入临床使用的3种新型雄激素受体抑制
剂(ARi)的真实世界研究——DEAR研究中期数据重磅公布。
同时,曾在2022 ASCO-GU上惊艳亮相的ARESENS研究,也在本次2023 ASCO-GU更新了其在不同瘤负荷和不同风险前列腺癌患者的亚组分析结果,再次掀起一番讨论热潮。
在此背景下,中国医学论坛报特邀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叶定伟教授,就近日在2023 ASCO-GU上公布的两项研究的最新研究结果进行进行分析与解读,详谈前列腺癌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
现萃取访谈之精华,以飨读者。
专家介绍
叶定伟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院长、泌尿肿瘤MDT首席专家
上海市泌尿肿瘤研究所所长
复旦大学前列腺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男性生殖系统肿瘤专委会(CACA-GO)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前列腺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初级卫生保健基金会泌尿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肿瘤专委会(CACA-GU)前任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CUA)肿瘤学组副组长、CPCC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尿路上皮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肾癌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免疫治疗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肿瘤医院泌尿肿瘤协作组(UCOG)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常务理事
NCCN肾癌诊治指南中国版编写组副组长
NCCN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亚洲诊治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晚期前列腺癌圣加仑共识专家委员会委员
上海市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委会主任委员
上海市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亚太前列腺学会(APPS)候任主席
亚太冷冻外科学会副会长等
对话叶定伟教授
多项大型临床研究结果公布
前列腺癌治疗迎来新局面
论坛报: DEAR研究首次直接对比了3种新型ARi在真实世界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对在本次ASCO-GU公布的DEAR研究中期数据,您有何看法?
叶定伟教授
DEAR研究是第一项评估目前进入临床使用的3种新型ARi应用情况和结局的真实世界研究,包括达罗他胺、恩扎卢胺和阿帕他胺,该研究结果填补了非转移性前列腺癌治疗领域缺少3种新型ARi直接对比数据的空白。
DEAR中期结果显示,达罗他胺组患者发生停药/转移事件的患者较少(35.9%),这一数据在恩扎卢胺组和阿帕他胺组分别为52.1%、50.9%,并且,这种趋势在开始ARi治疗后6~18个月内就已经出现。
达罗他胺/恩扎卢胺/阿帕他胺组患者发生停药/转移的中位时间分别为33.4个月、20.8个月和18.5个月,达罗他胺较其他新型ARi延迟转移/延长用药时间达15个月,中位无转移生存期/有效用药时间是其他ARi近2倍。
在达罗他胺/恩扎卢胺/阿帕他胺组中,停药/转移最常见的原因是不良反应事件(8.3%、15.0%、12.7%)、转移(14.9%、22.9%、18.2%)或死亡,不良事件导致停药或转移的比例为其他新型ARi约1/2。
早前开展的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ARAMIS已证实,达罗他胺在非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可靠的安全性。
DEAR研究数据来自真实的医疗环境,数据来源更贴近临床实践,是随机对照研究的有力补充。
DEAR研究结果进一步佐证了,达罗他胺在真实的临床环境中具有与ARAMIS研究一致的疗效与安全性。
同时,DEAR研究就临床医师关注的3种新型ARi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问题进行了直接对比,为中国医生在临床上应如何选择新型ARi提供了参考。
从研究中期结果可以看出,较其他2种新型ARi,达罗他胺在更有效延缓转移的同时,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更低,患者用药依从性更佳,更加契合真实世界临床中医生用药的需求。
论坛报:基于ARASENS研究结果,达罗他胺也即将在国内获批治疗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mHSPC)新适应症,对此您有什么看法?
叶定伟教授
中国前列腺癌患者约30%为mHSPC,前列腺癌细胞生长具有雄激素依赖性,mHSPC是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效果较好的阶段,一旦进展至mCRPC,患者死亡率将由16%显著上升至56%。
把握治疗时机,延缓疾病进展、维持生活质量对于mHSPC患者至关重要。
在2022 ASCO-GU大会上,ARASENS Ⅲ期临床试验发表,引起业界广泛关注。
研究结果显示,达罗他胺联合用药方案能降低mHSCP死亡风险达32.5%,并且在至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CRPC)的时间、至疼痛进展时间(TPP)、无症状性骨骼事件生存期等次要终点也均有获益。
基于ARASENS研究的优异表现,2022 CSCO指南与NCCN指南均将达罗他胺联合用药方案作为mHSPC的1A推荐方案。
近日公布的ARESENS最新研究结果更是为mHSPC临床治疗提供了多维度的参考信息。
最新研究结果提示,达罗他胺联合用药方案可为高/低瘤负荷和高/低风险患者带来生存获益,且安全可控。
ARESENS研究是达罗他胺申请获批国内mHSPC新适应症的关键性研究,新适应症获批后,达罗他胺将为中国广大mHSPC患者带来更佳生存获益。
论坛报:DEAR研究和ARASENS研究结果,将会对中国前列腺癌的治疗带来哪些影响?
叶定伟教授
随着新型ARi药物、靶向治疗以及免疫治疗等进入临床,不断推动前列腺癌治疗变革,国内外前列腺癌治疗水平差距逐渐减小,我们仍需紧跟国际先进的治疗理念,使更多好的治疗方案被推荐用于临床,造福国内前列腺癌患者。
DEAR研究数据显示,在3种新型ARi(达罗他胺、恩扎卢胺和阿帕他胺)中,达罗他胺能够更加有效且安全地延缓肿瘤转移。
结合
DEAR结果,达罗他胺在提升前列腺癌优化治疗方面将发挥重要作用,能够为非转移前列腺癌患者带来更有生活质量的长生存,在中国前列腺癌相关的临床指南和专家共识指南中,达罗他胺有望作为新型ARi 的首选药物被推荐。
同样,基于达罗他胺在ARASENS中的出色成绩,随着达罗他胺被批准用于治疗mHSPC,达罗他胺联合治疗方案有望成为mHSPC的新标准治疗方案,更好服务于前列腺癌患者。
END
仅供与医疗卫生专业人士学术沟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