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课堂中体现素质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教育中如何体现素质教育

可能有不少人认为,为人师者,最大的本分就是传授知识,认为只要能将自己胸中的知识清楚道来并传播开就够了, 其实不尽然。古人云“师者, 传道、授业、解惑也”,将“传道”放在“授业、解惑”之前,正是为了强调为人师者首先要德字当头, 先为人师表了, 才能履行师者的职责。今天,伴随着市场经济对多种人才的需求, 国家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素质教育目标,积极全面的推进素质教育。应该说, 素质教育的实施, 对为人师者提出了全新的、全面的要求但是如何在课堂中体现素质教育,却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以学生为主的新的教育观念,积极创新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 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教育。因此, 在教学中,

必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研究、自我发展的能力, 拓宽学生视野, 培养创新意识。为实现这一目标,在教学中应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启发性原则,即在教学中注意启发学生勇于思考问题, 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见解的机会,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道德辨析能力。且要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能力的提高。问题是思维的源泉,学生有了问题才会动脑筋思考,如果问题,就会失去思考的方向。例如,在上课过程中要向多对学生实行“鼓励型教学”政策, 告诉他们只要主动发言,无论对与错,都会得到加分的奖励。实际操作时,一定要兑现自己的承诺,无论学生回答得怎样都要认真听取,更不能批评,而是要给以适当的提示总结,如此循序渐进,学生会慢慢上路子,终有一天能较好地独立完成任务, 符合甚至超过老师的学习要求。如此看来,在教学中坚持启发性原则,其实就是师生互相适应,达成默契的过程,在坚持启发教育的过程中, 不光教师可以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更重要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悄悄提高了。教师要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教学大力提倡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让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自主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体验学习的过程,从而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适应社会、科技发展的需要。

坚持知行统一原则,即在教学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认识, 激发道德情

感, 指导道德行为, 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提高觉悟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此点对教师的要求极高。很多时候,学生以教师为镜,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对学生的言行产生影响。教师要时时提醒自己为人师表的重要, 切不可将一些过激颓废的个人情绪带入课堂, 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主题永远都应该是积极健康。教学中,教师要尽量选取贴近生活的例子,并将它们转化成讨论题的形式, 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寻找证据支持自己的回答。学生的回答中不乏有对生活中的不平现象不满的,甚至也有过激或是消极的言论,这时,教师切不可大惊小怪,更不能一棍子打死,粗暴否定。我觉得,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学生的回答是否对或错,而是他有没有思考,有没有领会答题的精髓。教师的正确做法不应是简单的批评指正,而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仿佛自己也是学生,也在完成这道讨论题,自己所陈述的只是答案中的一种而已,并不强求每一个学生都接受。在这种平等的气氛中,学生更容易冷静,更容易心平气和地认同进而接受正确的观点。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把握细节,利用一切机会向学生自然地传达积极健康的信号, 就能对学生的言行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逐渐达到知行统一的目的。

在传统的应试教学中,老师主宰着课堂,只顾向学生灌输知识,追求学生学习的结果,至于学生是怎样掌握知识的,死记硬背的还是反复练习得到的,老师不管,这样的教学将学生培养成了考试的机器,很容易造成高分低能现象。新课程教学大力提倡进行各种形式的科学探究,要让学生从被动学习中转变过来,从而掌握学习方法,并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学习中, 教师仅仅是扮演引路者的角色,学习归根结底还是靠学生。教师应首先从心底里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多与学生交流, 多倾听学生心声, 多鼓励奖励,以获得学生的通力配合, 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教师必须利用一切可能途径不断完善提高自己, 毕竟只有高素质的教师才可能教出高素质的学生。惟有与时俱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才能不断为教学注入新鲜活力,永保教学生命力。因此,教师必须找准自己的定位, 透彻认识素质教育的精髓, 积极探索, 努力创新, 才能将教学与素质教育完美结合, 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尽自己微薄的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