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的研究方向和具体的任务是充分利用有益微生物资源为人类造福,防止、控制、消除微生物的有害活动,化害为利。

微生物处理法与物理法、化学法相比,具有经济、高效的特点,更重要的是可基本达到无害化。微生物是肉眼看不见的,可以在电子显微镜或光学显微镜下看到的所有微小生物的统称。

按细胞结构的有无可分为非细胞结构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

和具细胞结构微生物。

按细胞核膜、细胞器和有丝分裂有无等,可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

各种微生物按其客观存在的生物属性和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从大到小,可以按域、界、门、纲、目、科、属、种等分类。

把主要的、基本属性类似的微生物分列为域,在域内从类似的微生物中找出它们的差别,再列为界。以此类推,一直分到种。

“种”是分类的最小单位,但“株”不是分类单位。

生物的五界分类系统:原核生物界(包括细菌、放线菌、蓝绿细菌)、原生生物界(包括蓝藻以外的藻类及原生生物)、真菌界(包括酵母菌和霉菌)、动物界和植物界。

生物的六界分类系统: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核原生生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和植物界。其中微生物包括4界。

微生物的命名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命名原则: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

规定与常识:属名的首字母要大写,种名的首字母小写,都要用斜体字表达。如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是明显区别于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一类特殊的超微生物。

类病毒是比病毒小的超微小生物。

原核微生物没有核膜,也没有细胞器,只有细胞质膜内陷形成的不规则的泡沫结构体系,不进行有丝分裂。

、放线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古菌(即古细菌)、细菌、、蓝细菌衣原核微生物包括原体和螺旋体。

真核微生物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核内有核仁和染色质,有核膜和高度分化的细胞器,能进行有丝分裂。

真核微生物包括除蓝细菌以外的藻类、真菌(酵母菌、霉菌、伞菌)、原生生物、微型后生生物等。

微生物的特点:个体极小、分布广,种类繁多、繁殖快、易变异。

第一篇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非细胞结构的超微生物——病毒

1-1.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其分类

1-2.病毒的形态和结构

1-3.病毒的繁殖

1

1-4.病毒的培养

重点掌握:病毒的化学组成与结构、病毒的繁殖过程及溶原性

了解:病毒的培养方法

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微小微生物。

?m以下,在光学显微镜下⑵大多数病毒的大小在0.2病毒的特点:⑴没有细胞结构;看不见,必须在电子显微镜下方可看见;⑶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⑷只具简单的独特结构,可通过细菌过滤器;⑸没有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立的代谢能力;⑹在宿主体外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

病毒根据专性宿主分类,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病毒可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类病毒是比病毒更加小的致病感染因子。

朊病毒是一种引起牛、羊疾病的感染因子(蛋白样感染颗粒),没有检测到核酸存在。

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形等。

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

噬菌体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

病毒的大小以纳米计,直径通常在10~300nm之间,有的达400nm。

动物病毒以痘病毒最大。

和核酸,个体大的病毒如痘病毒,除含蛋白质和核酸外,还有蛋白质病毒的化学组成含类脂质和多糖。

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

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有被膜的裸露病毒粒子,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由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寄生在植物体内的类病毒和拟病毒结构更简单,只具RNA,不具蛋白质。

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立体对称型;螺旋对称型;

复合对称型。

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使其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地附着在敏感细胞上。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噬菌体在吸附、入侵方式上有所不同,复制基本相似。

、释放。侵入复制与聚集、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如下四步:吸附、噬菌体有毒(烈)性噬菌体和温和性噬菌体两种类型。

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毒性噬菌体。毒性噬菌体被看成正常表现的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含有温和噬菌体核酸的宿主细胞被称作溶原细胞。

2

在溶原细胞内的温和噬菌体核酸,称为原噬菌体(或前噬菌体)。

原噬菌体随宿主细胞分裂传给子代细胞,子代细胞也称为溶原细胞。

溶原性是遗传特性,溶原性细菌的子代也是溶原性。

溶原性细菌内的原噬菌体没有感染力,它一旦脱离溶原性细菌的染色体后即可恢复复制能力,并引起宿主细菌裂解而释放出成熟的毒性噬菌体,这是溶原性发生变异所致。

溶原性噬菌体的命名是在敏感菌株的名称后面加一个括号,在括号内写上溶原性噬菌体?。

?)(K是大肠杆菌的Escherichia ,如大肠杆菌溶原性噬菌体的全称为Escherichia coli 12?K是大肠杆菌的种名,属名,为溶原性噬菌体。coli是大肠杆菌的株名,括号内的12

样品中的病毒数量可用颗粒计数法、间接计数法或感染效价法进行测定。

病毒的培养特征:⑴病毒在液体的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⑵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病毒在液体培养基中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胞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经培养后敏感细菌均匀分布在培养基中而使培养基浑浊。然后接种噬菌体,敏感细菌被噬菌体感染后发生菌体裂解,原来浑浊的细菌悬液变成透明的裂解溶液。

病毒在固体培养基上的培养特征:将噬菌体的敏感细菌接种在琼脂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许多个菌落,当接种稀释适度的噬菌体悬液后引起点性感染,在感染点上进行反复的感染过程,宿主细菌菌落就一个个地被裂解成一个个空斑,这些空斑就叫噬菌斑。

病毒的培养基要求苛刻,专一性强。其敏感细胞要具备如下条件:必须是活的敏感动物或是活的敏感动物组织细胞;能提供病毒附着的受体;敏感细胞内没有破坏特异性病毒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病毒进入细胞可生长繁殖。

不同种类的病毒其培养基是不同的。

脊椎动物病毒的培养基有:⑴人胚组织细胞;⑵人组织细胞;⑶人肿瘤细胞;⑷动物组织细胞;

⑸鸡、鸭胚细胞;⑹敏感动物。

植物病毒的培养基:与植物病毒相应的敏感植株和敏感的植物组织。

噬菌体的培养基:与噬菌体相应的敏感细菌,如大肠杆菌噬菌体用大肠杆菌培养。

动物病毒的培养方法有动物接种、鸡胚接种和组织培养技术。

空斑是指原代或传代单层细胞被病毒感染后,一个个细胞被病毒蚀空成空斑。

一个空斑表示一个病毒。

对病毒影响最大的物理因素是温度、光和干燥度。

55~65C范围内不到1h在宿主细胞外的病毒大多数在被灭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