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合集下载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高中生物课堂是学生接触生命科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锻炼学生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

为了构建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构思和实践。

生物实验是生物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实验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生物现象,深入理解生物知识。

在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实验,例如:1.观察细胞结构:通过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不同结构,让学生亲眼看到细胞的微观世界,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2.生物鉴定:收集一些生物标本,如昆虫、植物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标本的特征、利用分类表鉴别生物,并了解生物多样性。

3.实验模拟:模拟生物过程,如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在实验中让学生了解生物的生命活动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可以不仅学习到知识,更能够亲身感受生物的奇妙之处,激发对生物学的兴趣。

二、开展生物科研活动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还可以开展一些生物科研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参与科研项目,深入了解科学方法和科学研究的过程。

例如:1.科研课题选择: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选择一些具有前沿意义的生物科研课题,如生物多样性调查、环境污染对生物的影响等。

2.科研设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科研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方法、材料、预期结果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3.科研实践:学生按照科研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结果,从实践中获取科学知识和方法。

通过这些科研活动,学生可以深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培养科学素养和科研精神,为未来的科学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开展生物观察与调查生物观察与调查是生物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观察调查可以让学生直观了解生物的特征、习性和生态环境。

在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中,可以进行一些有趣的生物观察与调查活动,例如:1.校园植物调查:组织学生在校园内进行植物的观察与调查,了解植物的分类特征、生长环境和与人类的关系。

2.昆虫采集与观察:组织学生到户外进行昆虫采集,了解昆虫的多样性和生态地位,通过显微镜观察昆虫的解剖结构。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运用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运用
21 0 1年 1 月 1 第 8卷 第 1 期 1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人文社会科 学版 )
J u a fHu e iest f o o c ( ma ie n o ilS in e or l bi n o Unv ri o n misHu nt sa dS ca ce c s y Ec i
很多教育家所推崇 。孔子提 出的 “ 学而不思则 罔, 思而不学则 殆” 明确肯定 了“ 在 学习过程 中的作用 ; , 思” 又如 “ 博学之 , 审
问之 , 思之 , 慎 明辨 之 , 行 之 ” 这 一 学 习过 程 理 论 强 调 了学 笃 ,
( ) 验 式 教 育 的 含 义 一 体

外学 校” O tOn co1用来 训练军人 、 ( ubu dS 1 o) 1 工商业人 员、 学生
等群体的生存 管理能力 以及心理 、 人格品质 , 开创 了体验培训 机构 的先河 。16 9 0年 美国引进这种户外学习模式 , 并在理论
与实 践 上 对体 验式 教育 进 行 了广 泛 的探 究 ,使体 验 式 教育 的
体验作为生命的直接存在方式 , 伴随于生命 的始终。 现在 《 汉语大辞典》 将体验 一词解释为 “ 通过实 践来认识周 围事物 ; 亲身经历 ” 。体验是一种 图景性思维 , 它主要不以语 言文字符
号 为 中介 , 是 以 图景 转 换 为 主 的 场 景 性 思 维 活 动 ; 而 它不 是 知 识的累加, 而是 在 体 验 者 大 脑 中进 行 的 生 活 阅历 、 活场 景 和 生
习是 学、 思 、 、 问、 辨 行各个层 次阶段 的结合 , 笃行 之” 其“ 既是 学、 思 、 问、 辨后 的实践 。 又是 对学 、 、 辩 的各个层次阶段 问 思、 的反思 , 行 ” 使“ 和学、 、 、 问 思 辩结合起来 , 经过体验反省 。 内化 为思想 , 外化为行 为习惯。著名教育家 陶行知也提 出了“ 生活 即教育” “ 、教学做合一 ” 等思想 。

启智学校德育活动之“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启智学校德育活动之“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实施方案

启智学校德育活动——“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实施方案一、目的意义为推动我校安全教育工作持续开展,进一步增强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应急避险和自我保护能力,我校学生结合自身实际,制订“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活动计划,并将迅速行动,进行广泛宣传动员,精心组织,有针对性的、深入的开展“体验式生命教育”活动。

积极创建平安、文明、和谐校园,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参与对象:全体师生三、活动主题:“珍爱生命、健康成长”四、基本内容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意义,感知身体的奥秘。

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学会自我保护,懂得尊重他人,懂得尊重父母,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遵守交通规则,懂得一些防灾的初步知识,具备一定的自我防护自救能力。

五、活动时间2016 年11 月至12 月。

六、活动安排:(一) 熟读养成教育安全教育儿歌《交通安全歌》、《乘车安全歌》、《上下楼梯歌》、《郊游安全歌》、《家居安全歌》、《火灾逃生歌》。

(二)召开一场“珍爱生命、健康成长”的主题班队会。

根据教育、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立的以生命教育为主题、围绕主题开展的班队会的形式开展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长历程,激发学生对生命成长的自豪感,培养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唤起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12月9日前召开一场主题班会(即一节课40分钟)。

(三)组织一次防火逃生演练。

以学校为单位,以防火为主题,培训教师和学生防火自救,使用灭火器,提高学生紧急避险、自救自护和应变的能力。

(9月已完成)(四)11月21日国旗下讲话。

主题:珍爱生命,健康成长负责人:吴彩英(五)组织一场全校性安全教育活动。

(11月)(彭、彩)(六)积极开展学生青春期教育。

要通过青春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活动,丰富生命内涵,教会学生自我调节心理的方法,及时解决学生中存在的各种困惑,让学生健康发展。

(七)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生命健康教育。

各学科都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要在学科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

生命教育:亲近自然,关注生命——幼儿园“体验式”生命科学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亲近自然,关注生命——幼儿园“体验式”生命科学实施策略

生命教育:亲近自然,关注生命——幼儿园“体验式”生命科学实施策略摘要: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可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育人体系,并为幼儿普及生命形态、了解生命规律、感知生命内涵提供了保证。

而建立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基础上的生活化教学策略融入,则可进一步拓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范畴与路径,为幼儿在生活现象、生活实践、生活体验中认识生命之内涵,获得珍爱生命、关注生命、热爱科学的意识培育,提供了坚实保证。

基于此,为了切实提升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效,达到让幼儿在参与、体验、感知中了解生命科学教育之本真的育人目标。

教师在落实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设计与指导时,应切实加强对生活资源的开发、生活现象的借助、生活案例的整合,并将其以生活化视觉呈现至学生视域。

多为其提供一些在生活中学习、感受、体验的机会,来优化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策略与方式,以更好助推幼儿的认知发展需要满足。

关键词: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体验式引言全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1]。

其不仅为幼儿园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参考,而且为生活化策略的落实指明了方向。

而且,建立在生活化策略基础上的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施,不论在教学定位还是育人导向上,均无限契合了幼儿的身心特性与认知规律,其势必更利于生命科学教育活动实效的强化与路径的拓展。

同时,因為生活素材、现象、资源、案例、活动等的助推,生命科学教育活动的趣味性、生命力、开放性必然会得到切实保证,势必更利于幼儿的兴趣激发与潜能开掘,也必然更利于活动实效的全面增强与切实提升。

一、幼儿园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一)生命教育的定义和目标生命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关爱和理解,以及培养他们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的人。

生命教育的目标是通过教育活动和体验,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念,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社会情感,以便他们能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并做出积极的贡献。

幼儿园生命教育体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

幼儿园生命教育体验教学方案 幼儿园生命教育

体验教学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幼儿园教育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

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生命教育在幼儿园的实施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幼儿园需要设计合理的体验教学方案,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更好地体验生命的奇妙与美好,培养幼儿的生命情感和自然观念。

下面将详细介绍一套幼儿园生命教育体验教学方案。

一、方案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生命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的情感。

2. 培养幼儿对于自然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幼儿主动关注自然界的生态环境。

3.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方案内容:1. 生物展示活动通过邀请专业的生物老师或者相关机构,为幼儿园带来各种各样的生物展示,让幼儿近距离接触和观察各种动植物。

比如可以带来小动物,让幼儿们亲自接触和喂食;也可以带来一些植物,让幼儿们亲自种植和观察生长过程。

2. 校园生态游戏组织幼儿进行一些与生态相关的游戏和活动,比如在校园内进行“观察昆虫”、“认识植物”等活动,引导幼儿主动观察身边的自然生态环境,增强他们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3. 小厨房亲子活动将食物来源和生命联系在一起,通过烹饪活动让幼儿了解食物的来历,探讨植物和动物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同时在家长的辅助下,让孩子参与一些简单的家常菜制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4. 田园体验活动定期组织田园体验活动,带领幼儿走进自然,让他们亲身体验种植、收获等过程,培养爱护自然和团队合作的意识。

5. 家校互动讲座邀请专业的生命教育老师或者相关领域的专家,为家长们举办生命教育讲座,分享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和家庭营造生命教育环境的方法。

三、方案实施:1. 教师培训为教师进行相关的生命教育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生命教育意识,使其能够更好地指导幼儿进行生命教育体验活动。

2. 制定详细计划在每个学期初制定详细的生命教育体验教学计划,包括活动内容、活动时间、活动地点、活动材料等,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

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的构建生物是高中阶段的重要学科之一,它不仅是了解人类和自然界的奥秘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而构建体验式的高中生物课堂,是一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有效途径。

下面,我将从课程设计、教学方法、实践活动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构建体验式高中生物课堂。

在课程设计方面,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课程要求,设计具有一定难度和挑战性的课程内容。

在细胞的基础知识中,可以设计一节名为“细胞探秘”的课程,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让学生探索细胞的组成、结构和功能,了解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

在教材外补充一些相关的视频、图片和文章,让学生在感受细胞的神秘和奇妙的提高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实践和体验生物的知识。

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的方法,将生物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解决。

通过分组进行生态调查,让学生实地观察不同环境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变化,通过数据分析和总结,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运作规律,并提出有效的保护措施。

还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在遗传和进化的教学中,可以设计一个关于果蝇遗传的实验,让学生通过交叉配种观察果蝇的遗传规律和变异现象,进而理解基因的传递和基因变异对物种进化的影响。

在实践活动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可以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竞赛、生物实验设计大赛等,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索,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利用学校的实验室和植物园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和实地考察,开展科学考察和调研活动。

在植物学的教学中,可以组织学生到植物园进行植物标本采集和分类,让学生亲近大自然,了解植物的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在课堂评价方面,要采用综合评价的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评估。

除了传统的笔试和实验报告,还可以加入学生自主撰写科普文章、设计展板、制作实验视频等形式的评价。

浅谈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浅谈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

浅谈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生命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模式,它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我发现和探究的能力,将学习与生活、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全方位地理解和发掘自己的价值,学习与实践互动,提高生命素养的核心意义。

而体验式教学则是生命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中拓展学生的认知与经验,有助于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学生的自我认知和适应性。

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基于情境模拟的教学模式,它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操作和现场环境互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尝试和探究,从而更好地理解学习内容,培养学生的合作、沟通、创新和实践能力等全面素质。

具体地说,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大多是开展在户外的各种活动,例如郊游、运动会、野外考察等,这些活动中富含了生命教育的思想和精神,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从而让学生更充分地体验到生命教育所涵盖的各种价值。

例如,在一次户外运动会中,除了比赛项目外,学生们还需要进行各种团队建设活动,该活动中,学生们需要充分利用团队合作,互相支持、鼓励,才能完成下一个任务,这样一来,不仅增强了学生间的团队凝聚力和合作精神,还充满了多种生命教育的元素。

另外,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还可以通过学生的实践活动来进行。

例如,通过学生们自主设计并组织的社会服务活动,让学生们深刻地认识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提高了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与感知,进而从实践中掌握一系列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

同样,通过让学生们参与到园艺、农业或动物养殖等实践活动中,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生态,锻炼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理解和尊重生命的重要性和脆弱性。

综上所述,生命教育中的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多元、综合的教育形式,它贯穿于学生的整个生命教育过程中,旨在让学生们在实践中掌握生命教育的核心理念和方法,成为拥有全面素质的优秀人才,并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开题报告 体验式生命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  体验式生命教育    小学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小学体验式生命教育校本课程的实践与研究 开题报告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人为本和倡导尊重、关心、理解、信任,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就是生命教育的开端。

从研究领域来看,关于生命教育,很多学者都生命教育展开研究发表过不少观点,许多学校和相关机构也开始在实施生命教育,但从体验式角度进行生命教育研究的个案和经验,到目前为止还很少。

我们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以及课题研究方向,找准切入点,提出具有我校办学特色的“体验式生命教育”,力求突破生命教育的实效性,并推广其价值性。

所以我们郑重申请了此课题。

上级教研部门审核通过了此课题,并给予了立项。

这对我校课题研究给予了正面的肯定,此课题的研究价值和对我校的发展是深远的,恳请专家为我们点亮前进的明灯。

接下来,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作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提出与研究准备(一)课题研究的提出在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形式下,校本课程的研究成为了新课改的重点。

校本课程的价值体现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它必须以人的发展为起点,以学校的主客观因素为前提,从而有目的、分阶段地具体展开,校本课程要能凸显自身特色。

为此,我校全面分析主客观因素,更切合实际地展开此项课题研究。

1、 客观的经济、文化、地理因素。

顺德区是珠三角主要的工业区之一,也是国家教育改革的前沿阵地,同时,我校地处城乡合部,学校的大部分生源来自农民工子女,生源流动性大。

这些流动儿童由于其自身所受教育程度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家庭教育不同等原因,表现为缺乏主动性、适应能力、自身体验和生命意识单薄。

由于他们往往会呈现出自卑、孤僻、沉默寡言、暴躁、随性等不良性格。

2、 主观因素:学校教育教学和课程展开特点我校的教育教学理念与新时代、新社会接轨,但由于受传统的课程制度观的影响,体现在教师的课程设计没有更好地打破原有的大统一的课程体系,脱离了学生自身的体验和学习,以致学生的学习方式单一,学生依旧以传统的接受式学习为主。

其次,课程资源也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发表时间:2015-05-08T11:07:08.850Z 来源:《教育学》2015年6月总第79期供稿作者:吴春萍
[导读] 传统生命教育甚至在一般德育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主要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吴春萍广州城市职业学院510300
摘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大学生生命意义观及高校生命教育现状,结合学生成长的特点及“体验式”生命教育方式的优越性,提出了“体验式”生命教育实施的必要性,根据“体验式”生命教育内涵特征构建出一个由“目标、基本内容选择、程序和方法”等组成的基本实践模式,为生命教育实践的真正展开奠基铺路。

关键词: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
一、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及“体验式”生命教育的提出
大学生生命困顿现象层出不穷,研究者在广泛查阅文献和访谈大学生的基础上,自编问卷,抽样调查了广州三所高校430名同学的生命意义观。

问卷统计显示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6,同质信度较高,KMO和Bartlett球形检验结果显著。

根据内容分为生命存在的态度、对待死亡的态度、对待自杀行为的态度、对待人生目标的态度以及对待生命教育的态度五个方面,具体体现为:部分大学生生命意识薄弱,缺乏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和对生命的敬畏;相当比例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经历了高考失利,自我评价较低,缺乏价值感和成就感,人生目标不明确,得过且过。

大学生生命观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深入探讨这些生命意义观形成的原因,开展有效的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但当前生命教育的力度不足,很多学校只是把生命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小部分,或者只是在日常思政工作中略有体现。

传统生命教育甚至在一般德育上,教师教育学生的思路主要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约之以法。

以上三种教育思路均有其存在价值及局限,但其共同点在于这三种教育思路都是以教育者自我为中心,从教育者的主观愿望出发而不是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

同时现行的教育模式中教育的内容更多地体现为理论层面的东西,而属于真正操作层面的内容比较少。

但在生命教育中,掌握生命知识不是目的,其目的是通过认识生命的知识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生命价值,而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必须通过持续的实践经验才能实现。

当代大学生普遍相信事实,大道理不容易打动他们,相比起“你说我听”的说教式教育方式,他们更喜欢在形式多样的活动中接受教育。

因此当前的生命教育已满足不了需要,需要新型的“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出现。

“体验式”生命教育跳出了教育者中心的窠臼,以活泼的形式引发学生全程参与、亲身感悟、交流辨析、价值澄清、选择内化,充分体现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成为教育者促进学生自主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

同时体验式生命教育的心理结构遵循“活动——体验——感悟”的心路历程,注重“外塑——内化——内生——外化”观念养成的过程,让学生在情感体验和情感认同后,形成一种自主、自觉、自动、自悟、自省的自我建构机制,通过活动体验营造合作、互动、有趣的课堂,既强调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经历、参与,又强调参与者共同生成的结果,用活动中的资源来教育学生。

这样既体现出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尊重,也换来了活动参与者对体验式教育活动的高度认可,更为关注学生真实的成长需要,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生命发展,也让其有了更好的存在发展空间。

二、“体验式”生命教育实践模式构建
1.“体验式”生命教育目标。

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的目标因为学生生理、心理发育特征以及接受教育能力的不同,而呈现出层次性和差异性。

依据生命教育的四向度“己我、物我、天我、人我”,其目标应该包含以下几方面:获得对生命存在的真实感受,形成对生命价值的深刻理解,以及取得对生命危机的科学干预。

2.“体验式”生命教育基本内容选择。

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国内外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按照综合向度分为人与自己的教育、人与他人的教育、人与自然的教育、人与宇宙的教育。

本研究依据“体验式”生命教育目标,结合大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特点,把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按生命不同的发展阶段分为以下五方面:
(1)认识、了解生命。

认识生命就是要了解生命知识,包括生命常识和性教育两方面。

生命常识包括生命的特征和发展过程,如人类的生理性孕育诞生过程,通过认识这一生命的自然性,使大学生体会到父母孕育、养育自己的艰辛和不易,对父母常怀感恩之情;并认识自身生命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学会正确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

同时在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情况下,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学会珍惜生命。

而性教育也是生命教育中必须关注的重点内容,性教育要把性知识教育和性道德教育结合起来,把生物学知识与性心理学知识结合起来,使大学生正确对待性发育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体验,正确处理两性交往,树立健康婚恋观。

(2)珍爱、敬畏生命。

珍爱、敬畏生命有以下的几层涵义:尊重生命、热爱生命、保护自身生命以及珍惜他人生命。

尊重生命,是个人道德的基本义务,也是实施生命教育基本的目标。

任何生命都有生存的权力,尊重生命,就要善待自己生命,善待一切自然的生命。

热爱生命,首先要树立健康的生活理念,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要学会正视自我生命,正确看待自我生命经历,宽容接纳生命中的瑕疵;最后要以积极健康的心态去发展完善自我,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去学习、工作、生活,勇于面对困难和挫折,顽强拼搏。

保护自我生命,要掌握基本的生存技能和自卫能力,学会适应社会,学会与人交往,掌握应对各种危险状况时的自卫自救能力,确保自我人生安全。

珍惜他人生命,要学会与他人和谐共处,爱人如己,并且学会珍惜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当我们以平等的眼光去看待生命,给予它们关心、爱护和尊重,世界就会绽放无限生机。

(3)感恩、享受生命。

知恩感恩,方懂得真善美、天地宽、心胸阔、悦祥和,这是生活中的大智慧。

感谢上天赐予我们生命,人生的使命就是把生命照看好,把灵魂安顿好,学会活在当下,才算真正的享受生命。

什么是享受?吃喝玩乐是享受,精神追求也是享受,我们应该用眼、用心去体会万物的博大精深,才能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

(4)发展、超越生命。

大学生群体是最富朝气、最具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群体,同时这一时期又是他们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如果不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不积极发展自身生命,将会很容易在压力山大、物欲横流的社会中迷失自我。

因此,大学生发展自我生命,需要树立科学的理想信念,提高自身竞争力,学会规划自我人生。

而超越生命就是一个从征服自然力到超越死亡、从追求永恒到实现自由的形象演变的过程。

超越生命的核心在于超越死亡,实现生命的永恒与自由。

只有正确认识死亡,并且学会超越死亡,在死亡到来之前,认认真真活好每一天,真真切切做好每件事,才能真正做到超越生命,真正无愧于自己仅有一次的宝贵的生命。

(5)幸福、圆满生命。

研究表明,大学生选择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感受不到生存的幸福,缺乏感知幸福的能力。

因此,生命教育
要从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出发,从培养大学生的幸福感入手,明确大学生对于幸福感体验的现实需要,激活和提升学生的体验能力,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生活的美好、体会人生的幸福,进而体悟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的最后,我们总希望能追求一个圆满的人生。

圆满生命的含义,一是包括临终关怀;二是真正的圆满在于不圆满,月满则亏,水满则溢,苦难往往使人思索、使人成熟、使人坚强、使人珍惜快乐,生命因苦难而更加璀璨夺目;三是开明乐观,与人为善,知足常乐,这便是圆满人生。

3.“体验式”生命教育程序与方法。

“体验式”生命教育程序包括“破冰热身——目标设定——亲历体验——分享回顾——实际应用”的过程,通过恰当的简单游戏破除“人际坚冰”,能让学员们沟通学生间的感情,拉近彼此间的距离,建立起相互信任关系;根据大学生在当前生命教育的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创设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思考、感悟、体验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积极主动进行体验活动。

体验过程强调的是学生亲身参与体验,联想、体验、感悟,主动参与谈论,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通过让学生自由发言,谈经历、谈表现、谈心情、谈原因、谈感受、谈领悟、谈体会、谈收获等进行分享回顾,在七嘴八舌中相互学习、相互启发,产生心灵的共鸣。

最后在体验活动后,学生通过自评与互评,进行总结性评价,把体验得来的对事物更深刻的理解认识内化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指导自己以后的行动。

具有代表性的体验式教学方法包括情境体验法,教师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为学生设置适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参与阅读、讨论、游戏和实际操作等,从而体验生活中的各种情境,感悟生活的教学方法;问题体验法,教师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独立思考,让其通过亲自解决问题,形成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从而实现生命教育的目的;阅读体验法,教师选择适当的关于生命感受和生命价值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阅读,使其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引起心灵共鸣,获得生命的体悟;换位体验法,师生角色互换,由教师讲、学生听变成学生讲、师生评的方式,并通过换位体验经历不同的人生;对话体验法,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或受教育者之间共同就某个关心的典型社会问题进行平等讨论或有主有次的回答,以寻求双方在思想认识上的沟通或问题的妥善解决等。

参考文献
[1]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2007。

[2]谢文娟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及运用[J],2011,(11)。

[3]沈丽丽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探析[D],2010。

基金项目
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高职院校‘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研究”(11B0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