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研究
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非营利组织的问题及解决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越来越受到重视和关注。
然而,非营利组织在运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问题。
这些问题的解决是提升非营利组织运营效率和发展的关键。
问题一:资金问题非营利组织大多依靠捐赠和赞助来筹集资金。
但是,捐赠和赞助的数量和时间不稳定,这使得非营利组织的资金状况难以维持稳定。
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包括:1.多元化筹款方式:非营利组织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筹款方式,例如,通过线上平台、义卖、场馆租赁等方式筹集资金。
2.开展收入型项目:联合公司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利用资源和渠道优势,开发和运营收入型项目,来解决非营利组织的资金问题。
3.节约成本:非营利组织在日常经营管理过程中,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节省成本,以维持组织的长期发展。
问题二:管理问题非营利组织管理存在的问题包括:决策集中、组织架构不明晰,缺乏流程和标准化操作,人员纪律性差,信息沟通效率低等。
企业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到非营利组织中,来解决这些问题。
1.建立明确的组织结构: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清晰、透明的组织架构,并明确定义各个职位的职责,使每个职位与人员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如何更好地协作。
2.设立流程和标准化操作:制定文档化的流程和标准化操作规范,可以有效规范非营利组织的日常管理工作,提高效率和透明度。
3.强化管理监管:建立有效的考核制度,将员工的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紧密联系起来,强化管理监管。
问题三:专业能力问题非营利组织需要人才支持,但是非营利组织通常无法提供与市场平等的薪酬待遇和职业发展路径,这影响了非营利组织的人才吸引和职业发展。
1.资助培训:非营利组织可以开展培训计划,对员工进行专业技能提升、管理培训等方面的资助,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进一步提高组织的整体绩效。
2.提供奖励措施:非营利组织可以设立奖励议案,通过行之有效的奖励措施,激励员工的参与积极性和创新性,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单位的竞争力。
3.联合企业:非营利组织可以联合企业、科研机构、高校等资源,提高组织核心人才的营销价值,从而提高招聘人才的成功率。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
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背景分析:(案例)中国扶贫基金会2002年实现扶贫项目九大类45项,项目总投资5132.28万元,项目受益农户9万余户,40多万人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2004年,扶贫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共筹募善款善物1.12亿元人民币,完成项目投入1.16亿元人民币,约有45.85万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非营利组织治理一直以来都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组织的治理已经成为非营利组织能否有效运作的首要课题,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中国非营利组织新的法律的颁布实施,为机构治理结构改革方案付诸实施提供了一个难得的契机。
那么,在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方面,就要明确,清晰一下几个问题了。
一是,治理是什么?二是,非营利组织治理含义的界定;三是,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及延伸;四是,非营利组织治理需要怎样的框架来规范组织?一、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界定治理一次来源于拉丁文,愿意为控制、引导、操纵,一直以来用于国家公共事务相关的管理活动。
现在,治理分为两层含义,第一个层次是,强调政府与共鸣、国家与社会的合作;第二个层次是,包括营利组织治理和非营利组织治理,其实质是组织利害相关者对组织的监督和制衡机制。
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定义可从几个方面来说。
从机制角度看,非营利组织治理就是如何用完善合理的结构来约束规范组织的发展;从内部治理来看,治理一般是指理事会成员和执行官发挥关键作用的行动领域,他与目标,基本的组织活动、决策、参与者以及环境有关;从外部治理来看,社会公众在非营利组织决策过程中应该扮演重要角色;从决策与治理者角度说,非营利组织需要法律环境的存在来规范组织的发展。
二、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问题剖析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除了与发达国家治理有同样的利用公共权力,服务信息不对称、所有者缺位等问题,就中国的现状而言,还有几大突出性的问题。
1、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
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大多学者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与增强措施一、引言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保障公共利益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和措施,非营利组织常常面临种种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增强措施。
二、欠缺透明解决问题的治理机制1.1 缺乏透明度非营利组织在经济活动中使用资金进行公益行为,但其资金来源和运用并不完全透明。
此外,一些非营利组织没有对外公开财务报表,导致捐款人无法了解他们的资金如何使用。
1.2 决策集中化一些非营利组织存在决策权过于集中化的现象。
重要决策仅由少数人员或少数个别领导层成员参与和决策,这可能导致决策结果偏离本身初衷。
1.3 资源分配不均分配公益资源时,一些非营利组织往往存在偏向某一群体或区域的问题,未能实现公平合理的资源分配。
三、增强措施2.1 提高治理透明度为了改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有必要加强对其财务公开和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
组织应制定有效的财务报表制度,确保捐款人可以查看该组织诚信经营并正确使用资金。
此外,非营利组织还可以提供在线透明平台,向公众展示自身运作及成果。
2.2 推行民主决策机制建立严格与专业的决策机构,要求各级管理层参与重要决策,并多视角收集不同意见。
通过民主化、多元化决策机制可以避免权力滥用,确保决策符合组织宗旨和目标。
2.3 加强社会监督与参与鼓励社会各界积极参与非营利组织的监督工作。
通过设立独立评估机构或委员会、搭建交流平台等方式,广泛征求来自捐赠者、志愿者和受益者等群体的意见和建议,以确保非营利组织工作沟通顺畅、透明度更高。
2.4 加强对组织领导层的培训和监管提升组织领导层成员的管理能力,开展相关职业培训与道德教育,增加其治理意识与责任感。
此外,要建立独立的监察机构或制定规范的内部监管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违反组织宗旨的行为。
2.5 加强合作与联盟建设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加强内外部合作,广泛拓展支持网络和伙伴关系,并参与相关联盟和平台。
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践案例研究
非营利组织管理实践案例研究在当今社会,非营利组织在推动社会发展和改善社会福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实践却面临着一系列挑战。
本文将通过一些实际案例来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实践经验和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案例一:环保组织的资金筹集和利用某环保组织致力于推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然而,由于资金的不足,该组织的工作受到了限制。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该组织采取了多种筹款方式,如募捐活动、赞助商和政府拨款。
同时,他们也努力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确保每一笔资金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然而,在资金筹集和利用过程中,该组织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募捐活动的效果不稳定,有时无法达到预期目标。
其次,赞助商和政府拨款的依赖度过高,一旦出现问题,将对组织的运作造成严重影响。
最后,资金利用的透明度和效率也需要进一步提高,以确保捐款人和赞助商对资金使用情况有清晰的了解。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稳定的捐款渠道,如与企业合作开展长期合作项目,以确保资金的持续性。
其次,加强对捐款的管理和监督,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效率。
最后,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来源,如与其他组织合作开展联合项目,以减少对赞助商和政府拨款的依赖。
二、案例二: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某教育机构致力于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服务。
然而,由于人力资源管理不善,该机构面临着教师流失率高、员工士气低下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改善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建立激励机制等。
然而,尽管采取了这些措施,该机构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培训和发展计划的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其次,工作环境和福利待遇的改善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机构的财务状况造成了一定压力。
最后,激励机制的设计和实施也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根据员工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调整。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该机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建立完善的培训和发展体系,根据员工的需求和能力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摘要非营利性组织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对此进一步研究,本文结合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现状,对于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进一步进行了研究。
首先,分析了非营利性组织的基本概念,社会作用;其次,就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管理较为混乱,政府政策环境不完善,民众参与意识差。
最后,结合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现状,提出了针对性的完善策略。
这对于进一步提升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借鉴参考价值。
关键词:非营利性组织;发展问题;对策目录摘要 (Ⅰ)1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概述 (1)1.1 非营利性组织的概念 (1)1.2 非营利性组织的作用 (1)1.3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的发展现状 (1)2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2.1 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管理较为混乱 (2)2.2 非营利性组织外部发展环境较差 (2)2.2.1 政府政策环境不完善 (2)2.2.2 民众参与意识差 (2)3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的完善对策 (2)3.1 强化非营利性组织内部管理水平 (3)3.2 加强非营利性组织外部环境建设 (3)3.2.1 完善政府政策环境 (3)3.2.2 提高民众参与意识 (3)结语 (3)参考文献 (3)1 我国非营利性组织发展概述1.1非营利性组织的概念非营利性组织,英文名称为Non-Profit Organization,顾名思义,就是不一营利为目的一种社会公众组织。
所以,非营利性组织具有典型的公益性、民间性、志愿性与社会性特征。
这一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由Salamon等人通过广泛的研究后提出。
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非营利性组织是一种由民间组织成立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具有一定志愿性与组织性的社会公益组织。
欧美国家的很多学者对于这一概念界定都比较认可,但也有部分国家的学者认为这样的定义有些刻板,认为对于非营利性组织的定义,不应该仅仅局限于理论内涵,还应该考虑其实际事业。
论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管理问题
论非营利组织的治理与管理问题非营利组织(NGO)是一种专门为了社会公益、环保、教育等非商业性目的而成立的,通常是由人们自发组织起来、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
然而,随着NGO数量的不断增加,管理问题也日益凸显。
本文将分析非营利组织治理和管理的问题,并提出一些解决方案。
一、治理问题治理问题是非营利组织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非营利组织内部,由于权力分散,管理方法和流程不够统一、权力关系不明朗、惯性管理难以避免,容易导致决策的没有准确性和一致性。
解决治理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建立权力结构建立严格的权力结构是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关键,这可以帮助组织确立内部决策的负有责任的人员,并确保组织层级清晰,权力明确。
非营利组织应该制定内部规则和条例,规定企业内部职责、决策制定的程序、分工等,在决策中建立透明和负责的机制,提高决策准确性。
2.实行民主治理实行民主治理可以保障成员的权益,调和内部利益冲突,调动成员参与内部管理的动力,从而提升组织的整体效能。
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一个民主运作的机制,开展每一位成员可以有效参与管理的体制,使成员能够更好地分享责任和智慧。
这样就能提高成员在组织中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让组织内部运作更加牢固。
3.完善内部管理完善内部管理也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意识形态多元和人员流动情况日益复杂的环境下,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沟通、信息共享和行为协调,建立和完善制度和程序,通过标准化和规范化管理,来提高组织成员的工作效率。
二、管理问题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管理经验不足由于许多非营利组织都是由志愿者或者社区居民自发组织而成的,他们往往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知识,再加上运营资金有限,导致管理和运作不够稳定和专业化。
解决这个问题,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管理经验的培养,例如组织相关的培训学习,使组织内的工作人员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再结合实践不断提升,从而提高管理和营运效率。
2. 组织文化建设不够组织文化建设能够使非营利组织的内部体系更加健全,可以促进成员间的团结和沟通协作。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随着我国非营利组织数量的增加和范围的扩大,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日益突显。
本文将就我国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探讨。
一、问题1.缺乏透明度目前,我国非营利组织的财务管理问题之一是缺乏透明度。
非营利组织要求透明、公开的财务信息,但是一些组织的财务信息不透明,缺少公开的财务信息报告,其账目和经费使用情况难以监督和审计,容易滋生贪污和腐败现象。
2.内部管理混乱另外一个问题是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混乱。
一些感情、利益等问题影响了组织的财务管理,导致资金的滥用、挪用、侵占等不正当的现象。
面对这些问题,非营利组织应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加强其内部管理机制,通过规章、制度来规范工作流程,保障财务管理的透明与合规。
3.财政监管薄弱我国非营利组织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财政监管的薄弱。
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的非营利组织拥有很大的自由度,但也意味着其财务管理和运营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
特别是在一些较为独立的民间组织、慈善组织和基金会等方面,几乎没有有效的财务监管体系,这使得一些组织的财务管理陷入费用花销高、效益低的局面。
二、对策针对上述问题,非营利组织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供公开透明的财务信息非营利组织应当提供充分、准确、公开的财务信息,保证其财务管理的透明性,包括依法披露年度预算、财务报告、经费使用情况和对捐赠的使用透明等信息,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推进透明度和公开度的建设。
非营利组织应加强自身内部管理机制的建设,强化内部风控、经费预算、事后监督等管理环节,制定完整的内部管理规章制度,规范工作流程和财务管理,防止资金的滥用、挪用、侵占等不正当的行为的发生。
非营利组织也应加强财务监管,完善财务报告制度和监督机制,及时反映财务情况,确保财务管理的合规性与科学性。
对于那些实力薄弱的非营利组织,政府相关部门可以通过帮助组织建立财务管理框架、招募会计师和审计师、提供协助和意见等措施,帮助组织建设健全、有效的财务管理体系。
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和形成制度(通用版)
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和形成制度(通用版)非营利组织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和形成制度问题1. 缺乏透明度和财务监管:许多非营利组织缺乏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和监管措施,这导致了资金的滥用和不当使用的问题。
2. 组织管理不善:一些非营利组织在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方面存在问题,导致决策效率低下、目标不明确、内部纷争等。
3. 缺乏有效的自我监督机制:某些非营利组织缺乏自我评估和监督的机制,导致了对工作质量和效果的缺乏监管。
整改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以下是一些可以采取的整改措施:1. 提高透明度和财务监管:- 定期公开透明的财务报告,包括资金来源和使用情况。
- 设立专门的财务监管部门,确保资金使用合规并进行监督。
- 强制性参与第三方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真实可信。
2. 加强组织管理:- 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和权责。
- 建立合适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包括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
- 提升决策效率,制定明确的目标和战略,并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3. 建立自我监督机制:- 设立独立的监督部门,负责监督和评估组织的工作质量和效果。
- 建立自我评估机制,定期评估组织的运作和绩效。
- 加强内部沟通和合作,减少内部纷争和利益冲突。
形成制度为了确保问题的整改长期有效,需要建立以下制度:1. 财务管理制度:- 设立财务管理制度,规范资金使用和报告的流程和标准。
- 制定财务审批和授权程序,确保资金使用合规。
- 定期进行内部和外部审计,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 组织管理制度:- 建立组织架构和人员管理的制度,明确职责和权限。
- 制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包括员工招聘、培训和绩效评估。
- 设立决策流程和目标管理制度,确保决策的高效性和目标的实现。
3. 监督评估制度:- 建立独立的监督部门,负责组织的监督和评估。
- 制定自我评估制度,定期评估组织的运作和绩效。
- 设立问题反馈和改进机制,促进组织的不断进步。
结论通过采取透明度和财务监管措施、加强组织管理、建立自我监督机制以及形成相应的制度,非营利组织可以解决存在的问题并确保长期的有效运作。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非营利组织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中国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为例张玉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但是,非营利组织在其发展初期阶段出现了诸如资金流向不明、捐赠信息平台透明度不高、公众信任危机、内部监管不力的问题,以下从内部外部两方面对非营利组织发展中面临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并试图找出解决对策,以期非营利组织今后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improvement of China's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as the third largest sector of modern society, participate in social security, livelihood issues, regulation of social distribution, promote the social civilization, and plays an irreplaceable role. However, the nonprofit organization in its early stages of development, such as transparency of capital flows is unknown, donation information platform is not high, the question of public crisis of confidence, weak internal controls, the following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in the development of a brief analysis of the problems, and trying to find solutions, to non-profit organizations can play a better role in the future.Key words:non-profit organizations;the problems;solutions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非营利组织作为现代社会的第三大部门,在提供公共服务、代行政府职能、影响公共政策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弱点及改进方案
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弱点及改进方案一、引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以推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为使命。
然而,这些组织在运作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其中存在一些弱点需要加以改进。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的弱点,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二、管理体系不完善1. 缺乏专业化管理人才非营利组织常常由志愿者或爱心人士组成,缺乏专业化的管理人才。
这导致了管理体系不完善,无法高效地进行规划和执行工作计划。
2. 决策过程繁琐由于决策过程需要经过多个层级的批准和协调,导致决策速度较慢。
这限制了非营利组织在应对紧急情况或市场变化时的灵活性和反应能力。
改进方案:- 加强专业化管理培训:通过开展相关培训课程,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能水平。
- 引入外部咨询:聘请专业机构或人士提供咨询服务,为组织提供管理方面的支持和建议。
- 简化决策流程:减少决策层级,建立更加快速、高效的决策机制。
三、财务透明度不足1. 财务管理不规范非营利组织中存在着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
部分组织在项目经费使用、报账等方面存在漏洞,容易引发贪污腐败行为。
2. 缺乏外部监管由于监管机构的力量有限,对非营利组织财务活动的监管不够严格。
这给了一些人以滥用资金和挪用款项的机会。
改进方案:- 建立健全的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对财务管理程序和报账流程进行监督和审核。
- 拓宽财务监督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中来,增加外部舆论压力和监管力度。
- 主动公开财务信息:积极向公众披露组织的财务状况,增强透明度。
四、资源调配不平衡1. 资金来源单一许多非营利组织仅依赖少数捐赠者或政府资金,导致资金来源单一,难以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
2. 人力资源短缺由于非营利组织经费有限,缺乏足够的人力资源投入。
这限制了组织的覆盖面和运作效率。
改进方案:- 多元化筹款渠道:通过开展社会募捐活动、与企业合作等方式,拓宽资金来源。
- 建立志愿者库:吸引更多志愿者参与到组织工作中来,减轻员工负担。
非营利组织案例研究
非营利组织案例研究1. 引言非营利组织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致力于解决社会问题和推动社会变革。
本文将通过研究三个非营利组织的案例,探讨它们的使命、目标以及成功的因素,以期为其他非营利组织提供借鉴和启示。
2. 案例一:环境保护组织该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保护和恢复环境,倡导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采取了以下策略:- 开展环境教育与意识提升活动,向公众普及环保知识,引导人们改变不良环境行为。
- 开展环境保护项目,包括清洁能源推广、垃圾分类和海滩清理等,为改善环境贡献力量。
- 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与政府、企业和其他非营利组织合作,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该组织成功的因素包括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以及人们对环境保护问题的日益关注。
3. 案例二:儿童福利组织该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保障儿童的权益和福利,致力于改善弱势儿童的生活条件。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组织采取了以下策略:- 提供教育支持和社会福利服务,包括为贫困儿童提供免费教育、医疗和营养补给等。
- 开展公共宣传活动,倡导儿童权益保护,促使社会各界关注和参与儿童福利事业。
- 建立庇护所和救助中心,为需要帮助的儿童提供安全和温暖的环境。
该组织成功的因素包括专业的团队、积极的宣传推广和广泛的社会支持。
4. 案例三:社区发展组织该非营利组织的使命是促进社区发展和改善社会基础设施。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该组织采取了以下策略:- 发起社区倡议项目,包括提供就业机会、培训项目和社会福利服务等,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
- 开展社区参与活动,鼓励居民参与社会事务,加强社区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 合理规划社区空间和资源,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改善。
该组织成功的因素包括深度了解社区需求、灵活运用资源和建立与政府、企业的良好关系。
5. 结论以上三个非营利组织的案例表明,明确的使命和目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积极的宣传推广以及与不同伙伴的合作是成功的关键要素。
希望更多的非营利组织能够借鉴这些案例,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困境与策略一、引言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简称NPO)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而创立的组织。
随着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在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进步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如今许多非营利组织面临着一系列的发展困境,包括筹款难、人才匮乏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非营利组织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解决策略。
二、非营利组织所面临的困境1. 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和赞助来支持其运作和项目实施。
然而,当经济状况不确定或竞争加剧时,筹款变得愈发艰难。
很多潜在捐赠者有限的财政资源局限了他们对非营利组织项目的支持力度。
2. 人才匮乏与盈利机构相比,非营利组织往往无法提供同样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和福利待遇。
这使得人才在选择工作时更倾向于薪酬较高的企业岗位,导致非营利组织面临人才匮乏的问题。
同时,非营利组织在管理和领导方面也存在缺乏专业技能和经验的挑战。
3. 没有充分了解捐助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常常忽视对捐助者需求的深入调研。
他们可能过于关注自身项目,并忽略了理解潜在捐助者对社会问题、公益事业以及与之相关解决方案的真实需求。
缺乏理解和满足捐助者需求可能导致筹款困难。
三、应对发展困境的策略1. 多元化筹款渠道为了减轻筹款难题,非营利组织应该多元化筹款渠道。
除了传统的个人捐赠和企业赞助外,还应探索其他形式如基金会拨款、政府补贴、合作伙伴关系等筹资方式。
通过不同来源的资金支持,降低因单一渠道波动造成的财务风险。
2. 提供专业培训和激励机制非营利组织应该重视人才管理。
通过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发展培训机会,吸引并留住高素质的人才。
此外,建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可以帮助提升员工动力和工作效率。
3. 与捐赠者建立紧密联系为了更好地理解捐赠者需求,非营利组织应建立紧密联系,并主动参与与他们之间的对话。
通过行业研究、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反馈意见,并将其纳入决策过程中。
同时,定期分享项目进展及成就,保证捐赠者对投资产生信任感。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非营利组织在进行财务管理时,常常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预算编制的难度、到风险管理的挑战等,这些问题都需要非营利组织认真面对并寻求解决方案。
本文将就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进行深入分析。
一、问题1. 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非营利组织通常依赖于捐赠和资助来维持运作,因此对于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要求较高。
由于资金来源复杂、项目众多,加上管理水平不一,使得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和效率往往难以保障。
2. 预算编制的难度非营利组织的项目众多,且多为长期性项目,在预算编制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人员成本、物资采购、宣传推广等。
这就需要非营利组织建立起科学的预算编制制度和流程,以便更好地调配资金。
3. 风险管理的挑战非营利组织在经营过程中难免会面临一些风险,如项目实施风险、资金损失风险等。
由于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于风险管理的重视程度也不同,导致风险管理的挑战较大。
二、对策1. 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起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包括资金使用的流程、预算编制的要求、审计验收的程序等,以确保资金的透明度和效率。
2. 强化财务监督和审核非营利组织应当加强对于财务监督和审核的力度,确保捐赠和资助的资金能够得到妥善使用,同时建立起有效的内部审计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财务问题。
3. 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非营利组织应该加强对于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和交流,提升其财务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以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
4. 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非营利组织应当建立起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包括对项目实施风险、资金损失风险的预判和规避,以及对风险事件的应急处理措施,确保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
5. 强化道德建设和诚信意识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中,应当强化道德建设和诚信意识,树立正确的财务观念,坚持公开透明、诚实守信的原则,做一个负责任的公益组织。
非营利组织在财务管理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只要能够采取有效的对策,建立规范的财务管理制度,强化财务监督和审核,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水平,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强化道德建设和诚信意识,就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保障非营利组织的长期发展。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与管理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非营利组织开始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这些组织旨在为社会公益事业和慈善事业做出贡献,涵盖了教育、环保、文化艺术、健康等不同领域。
然而,作为一种特殊的组织形式,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管理带来了一些特殊的挑战和难点,本文将探讨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一、发展难题1.资源匮乏相比企业,非营利组织缺乏获益的动力和来源,难以在有限的资金和物资等条件下开展其事业。
尤其在初始发展阶段,资金匮乏可能会令非营利组织难以开展各项工作。
解决策略:寻求社会资源的帮助。
非营利组织可以通过与企业、政府机构、个人志愿者等之间合作获得资源,同时也可以筹集善款,提高自身的知名度,获取社会资本。
2.人才匮乏非营利组织的目的并非盈利,职业发展和收入等方面无法与企业媲美,这也导致了人才流失率较高,难以招聘和留住人才。
解决策略: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以留住人才,提高员工/志愿者的参与度和认同感,为其提供职业发展的空间;同时,也可以通过与志愿者团队等合作机制,拓宽非营利组织的人才来源。
二、管理难题1.组织结构不清非营利组织往往是由一群志愿者或者创始人所创建,因此,在创始人离开后,组织结构可能难以维持稳定。
尤其在非营利组织的成员层层转变时,组织结构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影响组织运营和发展。
解决策略:建立合理的组织架构和分工,明确职责和权责。
同时,在组织重大的转型升级时,要及时调整组织结构,避免出现管理混乱的情况。
2.运营不透明非营利组织与公众的互动非常频繁,因此,方式和运营的透明度可以影响组织的形象和信誉度。
如果非营利组织缺乏公开透明,可能会引发社会的质疑和不信任,危及组织的发展和未来。
解决策略: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及时公布相关信息,提高信息透明度。
通过公开知识产权等合法信息,也可以增强社会对组织成立的认同感。
3.保持财务独立作为非营利组织,它们往往要通过社会捐款等方式获得资金,这意味着它们的资金来源和使用需要做到公开、透明。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
非营利组织相关问题研究文献综述作者:杨超薛艳霞来源:《法制与社会》2012年第32期摘要非营利组织在当今的社会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与政府和市场一道为公众提供公益服务,因此,国内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也越来越多。
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前者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后者偏向理论研究。
我国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
从研究内容上看,主要集中在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发面、非营利组织与公民社会的构建以及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合作这三个方面。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自身发展政府市民社会作者简介:杨超、薛艳霞,山东理工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2.2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2)11-094-02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处于转型期的中国面临着公共管理模式和社会管理结构多元化的变迁,非营利组织也在这种背景之下逐渐发展壮大。
非营利组织对社会管理的参与弥补了国家能力的不足,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与发展提供了平台,为民主和发展注入了丰富的社会资本,有利于实现国家和公民社会的和谐共生。
非营利组织作为多元化氛围中的管理主体之一,其角色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日益重要。
但是,当前我国非营利组织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自律体系不完善,社会公信力低等。
除此之外,非营利组织在自身建设上存在机构管理不合理、高端管理人才缺乏、承接社会公益服务能力低等问题;在外部环境上则存在政策法律不完善、社会认同低、资金短缺等问题。
这些均成为非营利组织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一、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国外对非营利组织的研究很多,角度也不尽相同。
但一般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以及政治经济学和社会学的角度这两个角度进行研究与实践。
(一)从组织理论和公共管理的角度展开研究它关注的是非营利组织的公信力、内部治理、资金筹集以及非营利组织长远发展的路径选择等应用层面的问题,具有较强的实用色彩。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
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与治理一、引言近年来,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但是,这类组织如何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治理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非营利组织管理和治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涉及组织成功的最佳实践。
二、非营利组织的管理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是一种比商业组织更加复杂的过程。
但是,如果管理得当,非营利组织将能够达成其使命、目标和愿景。
下面将介绍几种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常见方法。
(一)成员参与成员参与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一种重要方式。
成员和志愿者的参与有助于帮助非营利组织管理自身,并确保组织持续地为其成员服务。
(二)战略规划战略规划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步骤。
战略规划有助于组织建立目标和愿景,并明确实现这些目标所需的时间表和资源。
战略规划应该考虑到组织的运营、财务和执行能力。
(三)内部控制内部控制被认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制,它有助于检测和纠正组织所面临的问题。
内部控制包括组织文化、组织结构、人员政策等内容,确保组织内部的合规性和确保组织遵守外部监管法规。
(四)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非营利组织管理的关键组成部分。
管理人员需要确保招聘、培训和员工补偿是按照政策和法规进行的。
此外,必须处理人员相关的问题并确保组织有成熟的绩效评估机制,以便推进员工的职业发展。
三、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在一个成功的非营利组织中,治理是非常重要的过程。
成功的治理可以确保组织有效地实现其使命,并确保其遵循监管、法律和道德标准。
以下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几个方面。
(一)监督委员会监督委员会负责监督组织的管理和执行活动。
他们监督组织的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及行为合规性。
监督委员会应该由一些有专业能力或相关经验的人士组成,并负责监督监管部门的要求。
(二)透明度透明度在非营利组织治理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透明度意味着组织应该保持开放态度,公开其行为、决策、财务信息和活动。
这将有助于建立组织与向公众的沟通,在公共意见中获得帮助。
(三)管理层与员工非营利组织的管理层和员工在组织治理中也非常重要。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浅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摘要:非营利组织是公民社会的组织,在公共管理的多元主体体系中,代表来自市场和政府之外的力量。
在公共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着独特的功能,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但是,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我国非营利组织在发展的过程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和困境,因此,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寻求解决方案成为我国非营利组织当前必须完成的首要任务。
我国非营利组织要走出困境,需要非营利组织自身、政府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非营利组织;问题;对策随着社会公共事物日益复杂和繁重,随着新的政府管理理论的浮现和新一轮的政府行政改革的进行,政府的职能定位必然发生变更;另一方面,随着社会发展,以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为主要内容的公共管理主体体系的构成和格局也必然发生变化。
在社会管理主体多元化进程中,非营利组织的力量和作用越来越突显,它成为公共管理中一个不可或者缺的重要角色。
非营利组织同政府、企业共同构成现代社会三大支柱,因此非营利组织对处于社会转型中的中国有着特殊意义。
正如着名学者王绍光所言“忽视非营利部门的发展将是一个战略性错误”。
但是中国的非营利组织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强大政府和愈加繁荣的企业相比,非营利组织仍然显得那末无力与弱小。
一、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述(一)非营利组织的概念及特征非营利组织的基本概念非营利组织,也称为非政府组织、第三部门、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等,在我国统称为“社团”。
长期以来,专家学者将社会组织归纳为第一部门(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第二部门(提供私人产品的企业)和第三部门(相对独立于第一、第二部门的社会领域,即非营利组织)。
关于非营利组织的定义,国内外学者提出众多观点,其入手点和侧重点各有差异,主要包括:按它的提出者列维特让等人的定义,非营利组织是指“非公非私的、既不是国家机构也不是私营企业的第三类组织。
”⑴即用剩余法,把非营利组织看成除了政府机构和营利机构以外的一切社会组织的总和。
从经济学角度,借助“公益”和“私益”的概念来为非营利组织划定界限。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在当代社会中,民众对于公共管理问题的关注日益加深。
非营利组织作为一个重要的公共管理主体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过程中,公共管理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本文将从公共管理视角出发,探讨非营利组织的治理问题,并提出一些研究思路和方法。
公共管理视角下的非营利组织治理旨在建立一个有效、透明和负责任的组织机构来实现其使命和目标。
这涉及到对非营利组织的决策制定、资源管理、组织运作和监督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首先,在决策制定方面,公共管理视角要求非营利组织建立一套合理的决策制度和流程,使决策能够有效地与组织的使命和理念相一致。
其次,在资源管理方面,公共管理视角强调非营利组织应该建立合理的资源配置机制,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和实现组织目标的最大化。
此外,在组织运作方面,公共管理视角认为非营利组织应该注重建立透明、负责任和公平的组织文化和文化价值观,以促进组织成员的积极参与和组织效能的提高。
最后,在监督评价方面,公共管理视角要求非营利组织建立有效的监督评估机制,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组织的良好运行。
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应该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理论研究方面,公共管理理论提供了非营利组织治理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原则。
例如,公共管理理论强调非营利组织应该以公共利益为导向,注重公共价值观的体现和公益事业的推进。
此外,公共管理理论还提供了一些组织管理和领导理论,如有效管理、团队合作等,这些理论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研究和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实践研究方面,非营利组织治理研究应该注重借鉴和总结实践经验,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
例如,可以研究一些非营利组织的成功案例,探讨其成功的治理经验和模式,并对其他非营利组织的治理实践提出一些建议和启示。
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研究课题。
在今后的研究中,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认识和研究。
首先,需要进一步明确公共管理视角对于非营利组织治理的理论逻辑和实践价值。
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
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非营利组织(Nonprofit Organization)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组织,在社会服务、公益事业、文化事业、教育事业等领域开展活动的组织。
我国非营利组织起步较晚,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至今已形成多种形式,如社会团体、民间非企业单位、基金会等。
这些组织为社会提供了不同领域的服务和公共物品,是推进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然而,我国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模式存在不足:一方面,由于自身组织体系建设的滞后,缺乏健全的内部管理机制,导致组织领导者的权力过于集中,组织决策易受个人意志的影响。
另一方面,由于社会认知的不足,公民参与意识不强,参与度不高,也难以发挥其组织的效应。
因此,对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和模式的研究显得尤为必要。
本研究拟探究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一步提高人们对非营利组织的理解和认识。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一)研究内容1.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定义和内涵2.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现状分析3.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分析4.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改革的建议(二)研究方法1.文献法:搜集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方面的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掌握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研究的基础知识。
2.访谈法:通过对非营利组织管理者、专家学者的访谈调研,掌握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模式和组织协同机制等方面的现状。
3.问卷调查法:通过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认知和参与情况,了解治理结构改革的需求和建议。
三、预期研究结果分析本研究旨在探究我国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现状及发展趋势,剖析其存在的问题,力求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革建议。
预期研究结果如下:1. 准确定义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提高学者、管理者和公众对其的认识和理解。
2. 分析我国非营利组织内部管理制度的不足之处,具体分析并梳理目前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存在的问题,为完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提出可行的改革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文关键词:非营利组织内部治理外部环境论文摘要:非营利组织的健康发展在构建和谐社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我国治理缺失问题已经阻碍了非营利组织的正常发展。
文章基于现有文献的基础上,从内部治理的外部环境的角度探究非营利组织目前所处的困境,发现构建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分析框架,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建立和谐社会离不开非营利组织的参与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把坚持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努力做到“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党执政的重要目标,并把和谐社会建设放到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并列的突出位置。
和谐社会目标的提出,昭示目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不和谐的因素。
我国现在各种政治和社会问题易发多发,就业、腐败、分配不公、社会治安、环节污染等问题成为当前人民群众强烈关注的热点问题。
如以分配不公来说,2006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58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9元、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3.23倍(国家统计局,2007);2004年末国家统计局测算的绝对农村贫困人口还有2610万人,其中东部地区有374万人、中部地区有931万人、西部地区有1305万人,分别占全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的14.3%、35.7%和50%,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落后的中西部农村地区(国家统计局,2005);我国基尼系数已经超过0.4,总体的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已经进入联合国的警戒线;占城市居民10%的财富多的人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45%,占城市居民10%的财富少的人只占有全部城市财富的1.4%;企业的经理职位与一般职务间的收入差距普遍在20倍以上(余丰慧,2005)。
各类非营利组织在解决易发多发的政治和社会问题方面大有作为,本文列举3个案例窥斑知豹地说明非营利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中国扶贫基金会2002年实现扶贫项目九大类45项,项目总投资5132.28万元,项目受益农户9万余户,40多万人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2004年,扶贫事业取得更大成就,共筹募善款善物1.12亿元人民币,完成项目投入1.16亿元人民币,约有45.85万贫困人口从项目中直接受益。
2005年4月,中华环保联合会在全国范围内公开征集公众对国家“十一五”环保规划的意见和建议,有420多万人参与,提出9个方面27条高质量的建议,得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务院领导的肯定。
2002年,重庆市决定在主城区建30万千瓦燃煤发电厂,市民反映强烈。
重庆市绿色环保联合会组织市民召开研讨会,建议政府停建以牺牲重庆市主城区空气环境为代价的工程。
2003年底,重庆市政府采纳了建议,停建该工程。
[!--empirenews.page--] 二、治理缺失严重阻碍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全国各地都可以看见不胜枚举的非营利组织在和谐社会构建工程中贡献的案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非营利组织的重要性日益重要,也越发深入人心。
虽然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外部制度环境处于不断的优化之中,但仍有许多方面亟需完善,有些方面的不足甚至导致非营利组织外部治理缺失。
加之中国的非营利组织自身还存在许多诸如管理不善、定位不准、目标不明、资源约束等问题,致使内部治理环节也问题重重。
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缺失导致该行业内公益腐败、公益低效、公益异化等违规事件频频发生,致使公信力不足,获取外部资源的渠道受阻,严重制约着该行业的发展。
中国非营利组织行业曾发生“中华体育基金会”2000万元、“宋庆龄基金会”1810万元“丢失”的事件;云南“中国妈妈”胡蔓莉违规使用善款,用社会捐赠资金购买私宅并送女儿出国留学事件等等。
无独有偶,国外非营利组织因治理缺失导致委托人和受益人利益受损的事件同样高发,说明如何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结构是全世界共同面对的一个难题。
三、非营利组织的内部治理问题剖析 1.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原因。
钱颜文、姚芳和孙林岩(2006)通过比较非营利组织和营利性组织在行业环境、组织内部、公共关系三个方面的差异,从非营利组织法人属性类别的角度对非营利组织法人进行划分,对比公司治理结构,构建了非营利组织的典型治理结构,分析公司治理结构和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之间的区别,认为不一致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以及多监督主体是非营利组织治理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
李小宁和田大山(2003b)与毛刚、朱莲和郭耀煌(2005)等则认为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激励走出困境的对策。
2.非营利组织理事会。
无论是理论上的逻辑推理,还是实践中的经验总结,都揭示出非营利组织理事会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担的责任要重于企业董事会,清晰地界定理事会角色与责任是非营利组织治理的首要课题。
马迎贤(2005)以资源依赖视角为解释框架,对国外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揭示了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边界跨越职能,分析了资源依赖视角的研究贡献和局限性,并且简要讨论了中国非营利组织理事会的现状和发展。
刘宏鹏(2006)通过中美之间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发达国家非营利组织理事会在承担角色和责任方面要全面领先于中国;就中国而言,基金会理事会在某些方面优于社会团体。
3.非营利组织的失信及其治理。
非营利组织公信力是社会、被服务对象、政府、第三方专业机构以及捐赠方对其的认可及信任程度,是非营利组织的第二生命(李虹,2003)。
蔡宁和张彬(2004)从交易协调问题和非营利组织的社会经济理论出发,讨论了不同协调机制下的协调失灵问题,提出了非营利组织由于其交易特征多样化的特点,存在着市场失灵、互惠失灵和公共失灵的情况。
非营利界的失灵正在以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利益的驱动、道德的失控、少数官员腐败的侵染使非营利部门失灵。
为此,应该从立法、信息管理、道德机制入手进行治理(陈晓春和赵晋湘,2003)。
[!--empirenews.page--] 当前,影响我国非营利组织社会公信力的主要原因是其组织内部自律机制缺失,自身发展能力不足,自身性质定位不明确,有不当营利行为,公共责任缺失等以及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外部环境不佳(刘晓佳,2003;曹现强和侯春飞,2004;仲伟周等,2004;庞娜,2005)。
常瑜(2006)从产权模糊、信息不对称、道德失控、组织规范等不同角度分析了信用缺失的原因,并从完善对非营利组织的监督机制以及评估机制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可行的解决思路。
曾维和(2004)提出内部监督机制和外部监督机制有机统一的综合监督模型,以期建立一个较为完善的监督机制。
[1][2]下一页四、非营利组织的外部治理环境1.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外部法律环境。
陈金罗等(2006)在《中国非营利组织法的基本问题》一书中指出:对于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来说,我国现在的法律环境已经对其构成了严重的制约,这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比如,现行法对非营利组织采取了限制成立、限制竞争、限制规模的政策。
不仅成立条件苛刻、设立程序繁琐,而且禁止非法人社团、未登记社团的合法存在;行政管理上采用双重管理体制,给非营利组织带来了沉重负担,同时赋予了管理机关非常广泛的自由裁量权;有关的民事法律十分混乱,并且存在着明显的法律漏洞,这直接导致非营利组织成立和运作的成本增加,并且增加了发生各种纠纷的危险,等等。
对非营利组织法律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还有魏定仁(2006)主编的《中国非营利组织法律模式论文集》、金锦萍和葛云松(2006)主编的《外国非营利组织法译汇》和蔡磊(2003)的博士学位论文《非营利组织基本法律制度研究》等。
2.中国事业单位改革与非营利组织发展的关系。
刘太刚(2005)通过对事业单位在非营利组织群落中的地位分析,以及有关事业单位改革的基本共识和分歧的考察,认为事业单位改革为我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契机。
中国的“事业单位”应改称为非营利组织,同时依靠健全的法律和“管办分离、分类管理、目标约束、购买服务”的管理方式推动其健康发展,在当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需要尽快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社会主义非营利组织体系(李培林、徐崇温和李林,2006)。
与李培林等持有不同的意见,吴东民和王孝贡(2005)从对改革的理论准备、宏观环境、事业单位的复杂性、非营利组织自身的“失灵”以及事业单位与非营利组织性质的不对称等方面的分析看,认为我国事业单位非营利组织化这一目标模式并不是当前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最佳选择。
3.与政府的关系界定。
陈晓春等(2004)基于共生的理念,探讨了非营利部门如何与政府、企业、个人建立良性互动、共赢的关系。
成志刚和周巍(2005)指出,非营利组织政治参与是指非营利组织试图影响政府政策过程的活动。
扶松茂(2005)系统研究了美国民间非营利组织与政府开放与和谐的关系。
任慧颖(2005)以中国青基会为研究个案,考察了中国现实中的非营利组织与政府的互动,进而透视出中国非营利组织与政府所形成的权威关系。
[!--empirenews.page--] 五、结论与评价由于非营利组织与政府部门、营利组织不同,具有公益性、非营利性、民间性、自治性、志愿性等特征,受利他和利己这对矛盾的制约,非营利组织的绩效评估存在客观上的困难,带来非营利组织的低运营效率。
非营利组织的运营效率备受责难,构建一个适宜的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至关重要。
早期关于非营利组织的研究更多是从政治学、社会学和公共管理学的角度进行的。
后来,应用经济学和工商管理学科知识研究的文献逐渐增多,但是涉及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研究,还不够系统,不够深入。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国内外学者对非营利组织治理问题的忽视令人吃惊,或许是由于主体的利他精神和利己主义在不同的非营利组织需要达到不同程度的均衡所导致的问题复杂性引起。
近20年来,中国非常重视发展非营利组织,服务于国民经济和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发展迅速,在近几年以每年10%~15%的速度递增。
尽管如此,与世界各国相比,中国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仍显滞后:数量偏少、质量较低、活力不强、作用发挥有限。
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由于理论研究滞后引起的。
如何构建非营利组织治理结构的一般框架,如何完善非营利组织的治理机制,已经成为摆在社会各界面前的迫切课题。
[基金项目:广东省软科学研究项目(2007A070400008):非营利组织的经营机制与发展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