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科讲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白秃疮

白秃疮是生于头皮、毛发的浅部真菌病。又称“癞头”、“癞头疮”等。以头皮灰白色鳞屑斑片,毛发折断,发根松动,病发基部有白色外套为临床特征。多见发于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儿童,尤以男孩为多,青春期后可自愈。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常见家族或群体间染病。本病相当于西医所指的白癣。

一.病因病机

(一)外感邪毒腠理疏松,湿热虫毒侵袭;或密切接触白秃疮患者、剃发相传均可致虫淫毒染而发病。

(二)湿热内蕴脾胃湿热内蕴,蕴积生虫,熏蒸于头,发为本病。

二.临床表现

好发于头顶部,但也可发于额顶部或枕部。

初始丘疹色红,灰白色鳞屑成斑片,中间有毛发穿过,逐渐增多而大,小者如豆,大者如钱,渐侵及毛发他处,毛发干枯无泽,毛根松动,易折易拔,病发距头皮3~5mm处自行断落,参差不齐,发根部有一白色套状物称菌鞘是本病的特征。(见图16)

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瘙痒自觉瘙痒。

病程缠绵,迁延多年,即使不治,到青春期后可自愈。不继发感染者,新发再生,不留瘢痕。发生继发感染者,发生水疱肿胀、化脓等现象,则在化脓处遗留疤痕,该处头发永不再生。

三.实验室检查

1.真菌直接镜检取头皮鳞屑或病发白鞘刮片,镜下可见发外密集成堆的圆形小孢子。

2.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在Wood灯下病发呈亮绿色荧光。

四.诊断依据

1.好发于儿童,男孩尤多。常见家族、近邻及儿童集体间互相传染。

2.好发于头皮部。

3.头皮初起红色丘疹,渐成斑片,被覆灰白色鳞屑,毛发干枯无泽,发根松动,易折易拔,近发根处折断,参差不齐,病发干外围白色菌鞘。

4.一般无自觉症状,少数可有轻度瘙痒。

5.病发、鳞屑刮片,镜下可见有菌丝、孢子。Wood灯下病发呈亮绿色荧光。

五.鉴别诊断

1.白屑风头皮散在大小不等的鲜红或黄红色鳞屑斑,白屑堆叠纷扬,或油腻皮屑、结痂、毛发油腻,脱发而不断发,伴剧痒,中青年多见,除头皮之外,亦发于颜面。

2.头部白疕头部皮损境界清楚、边缘暗红、厚积银白色鳞屑斑片,刮去鳞屑,可见薄膜现象及筛状出血,束状发,不断不脱;成年人多见。

3.石棉状癣头皮灰白色皮屑叠积,状如石棉瓦片,较难脱落,少见断发及秃发。

4.油风突发片状或全头脱发,病变处光泽无鳞屑。

六.治疗

(一)内治

本病一般不需要内治。局部症状明显者,可以辨证论治

①血虚风燥证

主症:皮损呈灰白色斑片,瘙痒,毛发干枯,易于折断,面色晦黄;舌淡红,苔薄白,脉濡细。

治法:养血润燥,杀虫止痒。

方药:四物消风饮酌加土槿皮、土茯苓、苦参、白鲜皮等。

②湿热毒聚证

主症:皮损呈红斑肿胀,丘疹脓疱,结黄色痂,多有发热,身疼;舌红,苔薄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杀虫。

方药:茵陈煎剂酌加土槿皮、川楝子、蚤休等。

(二)外治法

可采取拔发疗法。其方法为剪发后每天以0.5%明矾水或热肥皂水先头,然后在病灶敷药(可选用雄黄膏、硫磺软膏、一扫光、肥油膏、秃疮膏,敷药宜厚)用薄膜盖上,包扎或戴帽固定。每天如上法换药1次。敷药1周头发较松动时,即用镊子将病发连根拔除(争取在3天内拔完),分批进行。注意拔发后继续薄涂原用药膏,每天1次,连续2~3周。

七.预防与护理

1.广泛深入地宜传普及癣病的防治知识,争取早发现、早治疗。

2.做好隔离消毒工作,日常生活用品一人一套,切忌共用患者枕巾、梳子、帽子等生活用品,患者衣物、用具要煮沸消毒,未彻底治愈的患者不宜参加集体活动。

3.加强公共设施、场所的管理,尤其是理发店、旅社、宾馆等处要定期消毒,保持卫生。

4.高度警惕现代家族宠物(猫、狗)等传染癣病。

八.西医治要

西医认为本病是一种真菌侵犯头皮和头发而引起的浅部真菌病,主要为小孢子菌感染所致。直接或间接接触患者或患病的动物是主要传染途径。头癣传染性强,应予以重视,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避免传播扩散。治疗以抗真菌为主,以综合治疗方案为最佳,即服、搽、洗、剃、消五字方案:①服药仍以灰黄霉素为首选。其它抗真菌药如酮康唑、伊曲康唑等亦可酌情采用,疗程结束后复查真菌,以确定是否应继续服药;②搽药5%~10%硫磺软膏或其它抗真菌外用制剂,搽遍整个头皮,每天2次,连续2个月;③洗头用热水或硫磺皂洗头,每天1次,连续2个月;④剃头应尽可能把头发全部剪除,这对治疗的成败与否甚为重要。每周1次,共8次;⑤消毒患者使用的毛巾、帽子、枕套、床单、被套、梳子等应经常煮沸消毒,以免再感染。

第二节肥疮

肥疮是发于头发和头皮的浅部真菌病。又称“秃疮”、“癞痢头”、“黄癞痢”等。以毛干周围互相融合的蜡黄、松脆、蝶状、鼠臭味的黄癣痂,易成瘢痕,永久秃发,剧烈瘙痒为其临床特征。该病在我国卫生条件较差的农村、山区流行较广,现在经大力防治,发病率已明显降低。本病相当于西医的黄癣。

一.病因病机

本病多因腠理不密,感受风邪湿毒,蕴蒸上攻头皮,凝聚不散,以致气血不潮,皮肤干枯而成;或油手抓头,或枕头不洁,或理发工具不干净,接触传染而发。

二.临床表现

本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初发时头皮上可见黄红色斑点,继而出现小脓疱,干枯后即变成黄痂,随着皮损的扩大而黄癣痂相互融合、变厚,中心凹陷,且有一至数根毛发穿过,边缘稍高,与头皮分离,中心粘着,如蝶状。黄癣痂为肥疮的特征性损害,由密集的菌丝和上皮碎屑组成,易合并细菌感染,闻之有鼠臭味,捏之如豆渣,极易粉碎。如剥去痂皮,其下为鲜红湿润的糜烂面。头发干枯不泽,散在脱落。日久痂处皮肤萎缩,毛囊破坏,遗留永久性秃发。有继发感染时可伴发热、局部淋巴结肿大。(见图17)

患者自觉剧痒。

病程缠绵,多儿童发病,持续到成年。

三.实验室检查

1.真菌直接镜检黄癣痂内镜下可见鹿角状菌丝;病发可见发内沿长轴排列的菌丝和关节孢子。

2.真菌培养取病发直接培养,有黄癣菌菌落生长。

3.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在Wood灯下病发呈暗绿色荧光。

四.诊断依据

1.好发于儿童,多有头癣患者接触史,有较强传染性。

2.典型皮损为蝶形黄色癣痂,中央有毛发穿过,痂皮剥去后基底潮红糜烂,头发干燥不荣,散在脱落。

3.有特殊的鼠臭味。

4.自觉剧痒。

5.光镜查检可见菌丝和关节孢子。真菌培养有黄癣菌菌落生长。Wood灯检查病发呈暗绿色荧光。

五.鉴别诊断

1.头部白疕皮损境界清楚,表面被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鳞屑露出蜡样光白膜,去除白膜有筛状出血,束状发,很少脱发,不生瘢痕。

2.头部湿疮有红斑、丘疹、丘疱疹、水疱、流滋、糜烂、结痂等多形皮疹,自觉瘙痒,愈后无瘢痕,无脱发。

六.治疗

(一)内治

本病以外治为主。局部症状明显者,予以辨证论治。

①风湿毒聚证

主症:黄痂污秽,毛发枯黄易落,瘙痒无休,走窜漫延;舌红,苔薄,脉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