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的解剖与生理-听觉生理
耳解剖及生理
内耳的生理
? ①传音的功能: ? ②感音功能: ? ③平衡功能
内耳的生理
? ①传音的功能: 声波振动—镫骨底板—外淋巴液运
动——传递至蜗孔 (外淋巴液对内淋巴 液产生压力)—圆窗 —前庭阶与鼓阶产 生压差—基底膜振动—声能传递至毛细 胞
? ②感音功能:
基底膜上的支柱细胞,内外毛细胞, 盖膜形成的Corti(螺旋器,柯蒂氏器), 产生剪切力,使毛细胞兴奋,将机械能 转化为电能,毛细胞底部的蜗神经末梢 产生神经冲动上传。耳蜗感音功能体现 了一定的频率特性。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 一﹑耳的解剖结构
? 人耳具有司 听觉及平衡觉 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 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 三 部分。
耳廓:
? 主要结构:耳轮、耳 轮脚、对耳轮、对耳 轮脚、三角窝、舟状 窝、耳甲艇、耳甲腔、 耳屏、对耳屏、屏间 切迹、耳前切迹。
? 1).外耳:
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 3部分,为了 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 外耳的一部分 ----耳廓。
? 外耳道:起自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5- 3.5厘米。由软骨部和骨部组成,软骨部占 外1/3和骨部占内2/3。略成S型。有两处狭 窄:骨与软骨部交界处和距鼓膜0.5厘米
外耳道弯曲的意义
? 避免异物直接损伤鼓膜 ? 对某种频率的声波起共振作用
交响乐指挥(累积效应) 强度分析 言语辨别、识别 言语测听(助听器验配)
中耳
? 咽鼓管 ? 鼓室 ? 鼓窦 ? 乳突
鼓室
? 外壁:鼓膜 ? 内壁 ? 前壁 ? 后壁 ? 上壁 ? 下壁
听小骨
? 听骨链
咽鼓管
? 沟通鼓室与 鼻咽的管道。 成人全长 35mm,外 1/3为骨部, 内2/3为软骨 部。
耳解剖生理课件
演讲人
01.
耳的解剖结构
02.
03.
目录
耳的生理功能
耳的生理机制
耳的解剖结构
外耳
耳廓:收集声波,引导声波进入外耳道
01
外耳道:声波传导通道,将声波传递至鼓膜02鼓膜:振来自,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03
耳道:连接外耳和中耳,传递声波
04
中耳
鼓膜: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将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冲动
功能:传递声波,调节中耳气压
咽鼓管:调节中耳气压,保持平衡
结构:包括鼓膜、听小骨、咽鼓管等
内耳
结构:包括耳蜗、前庭和半规管
功能:负责听觉和平衡
耳蜗:负责听觉,包括外毛细胞和内毛细胞
前庭:负责平衡,包括椭圆囊、球囊和半规管
半规管:负责平衡,包括水平半规管、垂直半规管和后水平半规管
5.
4.
3.
2.
1.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
耳的结构:外耳、中耳、内耳
听觉传导:声波通过外耳、中耳、内耳,最终到达听觉中枢
听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负责处理听觉信息
听觉功能:接收、分析、处理声音信息,帮助人们理解语言、音乐等声音信号
平衡
内耳前庭系统:负责感知身体平衡
01
半规管:感知头部旋转运动
02
耳石器:感知头部直线运动
03
03
04
05
06
01
02
听觉中枢
位置:位于大脑颞叶
功能:处理听觉信息,包括声音的识别、定位和记忆
结构:包括初级听觉皮层、次级听觉皮层和听觉联合区
听觉通路:包括听觉神经、听觉中枢和听觉皮层
谢谢
1
中耳的鼓膜和听小骨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生物耳和听觉知识点
生物耳和听觉知识点一、耳的结构。
1. 外耳。
- 耳廓:收集声波。
它具有不规则的形状,能够有效地收集来自不同方向的声音信号,并将其引导至外耳道。
- 外耳道:是声波传导的通道。
外耳道略呈S形,由外向内,其皮肤内含有耵聍腺,可分泌耵聍(俗称耳屎),耵聍对耳道有保护作用,可阻挡异物进入。
2. 中耳。
- 鼓膜:为椭圆形半透明薄膜,位于外耳道底,是外耳与中耳的分界。
鼓膜能随声波振动,将声波转换为机械振动。
- 听小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听小骨相互连接形成听骨链。
听小骨的作用是将鼓膜的振动放大并传递到内耳。
- 鼓室: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含气小腔,内有听小骨等结构。
鼓室通过咽鼓管与咽部相通。
- 咽鼓管:一端与鼓室相通,另一端与咽部相通。
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鼓室内的气压,使其与外界大气压保持平衡。
例如,在乘坐飞机或潜水时,外界气压发生变化,咽鼓管会开放以平衡鼓室内外气压,防止鼓膜受损。
3. 内耳。
- 半规管:内耳中有三个半规管,它们相互垂直。
半规管内有感受头部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当头部运动时,半规管内的内淋巴液会流动,刺激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这种冲动与维持身体平衡有关。
- 前庭:位于内耳,能感受头部位置变动的情况,与半规管一起参与人体的平衡调节。
- 耳蜗:是听觉感受器所在的部位,外形像蜗牛壳。
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当听小骨传来的振动刺激耳蜗内的淋巴液时,会引起听觉感受器的兴奋,从而产生神经冲动。
二、听觉的形成过程。
1. 声波传导。
- 外界声波经耳廓收集,通过外耳道传导至鼓膜,引起鼓膜振动。
2. 机械振动传导。
- 鼓膜的振动通过听小骨组成的听骨链传递到内耳的耳蜗。
听小骨的杠杆作用可以将鼓膜的振动放大20 - 22倍,这有助于提高声音传导的效率。
3. 神经冲动产生与传导。
- 耳蜗内充满淋巴液,听骨链的振动引起耳蜗内淋巴液的振动,从而刺激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柯蒂氏器)。
听觉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与听觉有关的神经(耳蜗神经)传导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耳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04
听觉与言语过程
声音的传导
01
空气传导
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组成的传音 系统传导至内耳,引起基底膜振 动。
02
骨传导
声波通过颅骨传导至内耳,使内 耳淋巴振动。
03
声波传导的增益和 衰减
外耳和中耳对声波有增益作用, 而内耳的基底膜则对声波有频率 选择性和衰减作用。
听觉中枢处理
听神经元
接收内耳传来的声波信号,并将其传至大脑皮层。
半规管
三个半规管环绕耳蜗,负责感受机体姿势和运 动状态。
前庭器官
包括半规管和耳石器,负责感受机体平衡和位置。
03
耳的生理功能
听觉生理
声波传导
外耳和中耳结构负责收集声波 并将其传导至内耳,引起耳膜
振动。
换能作用
内耳中的毛细胞将机械振动转 换为神经脉冲信号,传递给大 脑进行解析。
频率分辨
人耳能够分辨不同频率的声音 ,感知音高、音强和音色等声 音属性。
学习目标
01
掌握耳的解剖学知识,了解耳朵的各个部分及其功 能。
02
理解听觉的产生机制,包括声音的传导和听觉神经 的工作原理。
03
了解耳朵与人体其他系统的关系,以及耳朵疾病对 人体的影响。
02
耳的解剖
外耳解剖
01
02
03
耳廓
由软骨和皮肤组成,负责 收集声音。
外耳道
连接耳廓与中耳的管道, 长约2.5cm,内部有毛发 和耳垢腺。
的感知。
耳的平衡与位置感知
平衡感受器
耳内的平衡感受器能够感知头部位置 和身体运动状态,传递信息至大脑进 行解析。
位置感知
耳内的位置感受器能够感知头部和身 体不同部位的位置变化,帮助维持平 衡和姿势稳定。
《耳朵的解剖与生理》课件
内耳解剖
1
耳蜗
耳蜗是一种被填充液体的螺旋状结构,它可以将声音信号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送 到大脑。
2
前庭
前庭可以感知身体的动态平衡、加速和方向,确保身体的平稳和稳定。
3
半规管
半规管位于耳朵的后面,它可以检测头部的方向变化和转动,保持身体的平衡状 态。
声波特性
频率
频率是声音震动的速度,决 定了声音高低。
感染或炎症
耳朵遭受炎症或感染时,耳道 会充血和肿胀,影响了声音传 导。
耳垢堵塞
噪声污染
由于积聚的耳垢在耳道内阻塞 了声音传输,会导致听力下降。
长期暴露于大噪声环境中会损 伤听觉受器,导致听力下降。
治疗方案
1 传导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感染、耳膜或骨折等疾病。
2 感音性听力损失的治疗
通过助听器或人工植入电子耳等设备来增强音频信号肤构成的薄膜,是连 接外耳和中耳的隔墙。
咽鼓管
咽鼓管是连接中耳和喉咙的通道,它可以补 充中耳气压,同时防止病原体侵入。
中耳骨
中耳骨是三个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 它们结构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听小骨机制医学丸
听小骨机制是耳朵中最小、最复杂的骨头和 肌肉,是产生和传导声音信号的关键。
3 预防听力伤害
降低噪音暴露、戴上耳塞、保持耳道卫生等方法。
未来展望
小型化设备
将助听器和植入式电子耳等设备小型化,便携和舒适。
革命性疗法
新的干细胞、基因疗法和神经调节技术为治疗听力障碍提供了新的方向。
智能听力助手
集成智能技术的助听器和耳机将化计算、智能化和人工智能。
总结
耳朵是一个神奇的器官,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听觉体验。通过了解它的 解剖结构和生理原理,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它,并实现生活中更好的听觉体 验。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
耳解剖和听觉生理一﹑耳的解剖结构人耳具有司听觉及平衡觉的功能,按其解剖部位可分为外耳,中耳与内耳三部分。
从听觉的角度来看,外耳和中耳具有导音作用,故称为导音系;内耳则是兼具接受声波(听觉)和平衡刺激(平衡觉)的器官。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外耳道和鼓膜3部分,为了表达清楚,我们将鼓膜纳入中耳中表述。
我们日常生活感受的“耳朵”,实质仅为外耳的一部分----耳廓。
(1)耳廓:耳廓特有卷曲外行能够搜集声音,并传入外耳道,双耳廓协同作用能够确定声源方向。
耳廓组成如下:①耳轮---耳廓边缘卷曲部分;②对耳轮---耳廓前方与其平行的弧形隆起;③对耳轮角---对耳轮上端的两个分支;④三角窝---对耳轮角之间的凹陷;⑤舟状窝(耳舟)---耳轮与对耳轮之间的凹陷;⑥耳甲艇﹑耳甲腔---对耳轮前方的深凹,被耳轮角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为艇,下部为腔;⑦耳屏---外耳道前方的突起;⑧对耳屏---耳屏对侧的突起;⑨耳屏切迹---耳屏与对耳屏之间的切迹;⑩耳垂---对耳屏下方的无软骨的部分。
耳廓除耳垂为脂肪与结缔组织构成而无软骨外,其余均为软骨组织,外覆软骨膜和皮肤。
耳廓前面的皮肤与软骨膜粘连较后面为紧,且皮下组织少,故外伤所致的出血不易吸收而易形成血肿;如不及时抽吸处理,及易感染或机化而致耳廓畸形。
若因炎症等发生肿胀时,感觉神经易受压迫而致剧烈疼痛。
由于外伤或耳部手术,可引起软骨膜炎,甚至发生软骨坏死。
耳廓的血管不丰富,并且没有足够的脂肪层起保护作用,皮肤菲薄,因而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容易发生冻伤。
(2)外耳道:起自耳甲腔的外耳门,止于鼓膜,长约2.1~2.9cm,直径约为0.7cm,相当与铅笔的直径。
由外1/3软骨部和内2/3骨部组成。
耳道略呈“S”形弯曲,外段向前上(可动),中段稍向后,内段向前下。
故在检查外耳道深部或鼓膜时,需将耳廓向后上提起,使外耳道呈一直线方易窥见。
婴幼儿外耳道方向系向内向前向下,故检查其鼓膜时应将其耳廓向下拉,同时将耳屏向前牵引。
耳鼻喉应用解剖及生理
耳鼻喉应用解剖及生理耳鼻喉应用解剖及生理旨在研究耳鼻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耳鼻喉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负责听觉、嗅觉和语音的产生与感知。
以下将从解剖和生理两个方面进行介绍。
耳部解剖及生理:耳朵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主要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外耳道连接着中耳。
外耳负责收集声音,并将其传递给中耳。
耳廓的形状有助于定位声源的方向,耳道则起到放大声音的作用。
中耳是一个空腔,包括鼓膜、听骨和咽鼓管。
鼓膜位于外耳道的末端,是声音传递的起点。
当声音进入中耳后,鼓膜开始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听骨。
听骨包括锤骨、砧骨和镫骨,它们通过关节连接在一起。
听骨的运动使得声音从鼓膜传导到内耳。
内耳包括蜗窗和前庭。
蜗窗是内耳的入口处,它是由螺旋管组成的。
蜗窗中含有感觉毛细胞,这些细胞能够转换声波振动为神经信号。
这些信号通过耳蜗神经传递给听觉中枢,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
除了听觉功能之外,内耳还负责平衡。
前庭是内耳中负责平衡的部分,它包括三个半规管和两个囊泡。
半规管通过液体的流动来检测头部的运动,从而帮助我们维持平衡。
鼻部解剖及生理:鼻子是人体呼吸系统的一部分,主要由两个鼻孔、鼻腔和鼻窦组成。
鼻孔是呼吸空气的入口。
鼻腔是从鼻孔到鼻咽部的通道,内部有细小的绒毛和粘液,能够过滤和保湿空气。
鼻腔内还有嗅觉神经细胞,负责嗅觉的感知。
鼻窦是鼻腔周围的腔隙,含有空气,并与鼻腔相连。
鼻窦的主要功能是减轻头部重量,提供声音共振和保护眼睛。
喉部解剖及生理:喉是位于颈部前方的一个结构,主要由声门、声带和喉软骨组成。
声门位于喉部正中央,是气流通过的通道。
声带是声门内的两片弹性结构,能够振动产生声音。
声音的产生是通过空气从肺部流经声带并使其振动。
振动的频率和振幅决定声音的音调和音量。
不同的声门位置和喉部肌肉的调节可以产生不同的声音。
此外,喉部还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之间的交叉部分,它通过开闭声门的动作来控制食物和空气的通道。
耳鼻喉科:02-耳的解剖与生理
思考的问题
机械能是通过什么转换为电能的 是什么原动力让纤毛发生运动 外界声音传到大脑后有没有变化
问题一
机械能是通过什么转换为电能的
物理学常识
水力 风力 → ? 灯泡
涡轮发电机
声音 →?
耳蜗基底膜
大脑
感音部位 基底膜
a. 锥隆起 b. 外耳道 c. 鼓膜 d. 鼓膜张肌 e. 圆窗
a. 面神经 b. 外半规管 c. 上半规管 d. 听小骨 e. 上鼓室盾板
听觉生理
中耳解剖特点保持声音的强度 耳蜗毛细胞把机械能转化电能
Two basic function of the Cochlea
1.耳蜗基底膜振动,毛细胞弯曲
3. 前庭感受器主要感知头位(head position)的变化 Vestibular receptor: crista ampullaris (壶腹嵴) Otolith organs---macula utriculi , macula sacculi(椭圆
囊斑,球囊斑)
半规管主要感受空间任何方向的角加速度。壶 腹嵴的毛细胞纤毛埋在嵴帽里。头位变化时壶 腹嵴与头部一起运动而嵴帽为一胶体层,随淋 巴液反向运动,引起纤毛来自曲,刺激毛细胞,机 械-电转换。
ABR的解剖来源
正常人ABR阈值测试结果
人工耳蜗类型
澳大利亚 美国 奥地利 杭州诺尓康
二、平 衡 生 理
Balance
前庭、视觉、本体感觉共同维持身体的平衡。
Vestibule, visual perception, proprioceptive sense
1.视觉感受器:头部相对于环境物体位置的变化, 周围物体运动的信息。 2.本体感觉系统:肌腱,关节,内脏
耳部解剖及听觉生理
听神经及其传导径路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 蜗神经
背核、腹核
↗两侧上橄榄体核 外侧丘系 下丘核
内囊→上颞横回
↘外侧丘系核
内侧膝状体核→
大脑颞叶皮层听中枢
外耳生理
外耳的主要功能是将自由声场的声波传播到鼓膜。 外耳对空气介质传播来的声音有以下影响:
1、收集声音,辨别声源方向 2、对某些频率段的声波有增压作用 3、外耳道对中耳结构有保护作用
根据气房发育程度,乳突可 分为4种类型。①气化型,② 板障型,③硬化型,④混合型
内耳
内耳又称迷路,位于颞骨岩部。 含有听觉与位置觉重要感受器官。
内耳分骨迷路与膜迷路,二者形状 相似,膜迷路位于骨迷路之内。 膜迷 路内含有内淋巴,膜迷路与骨迷路之 间充满外淋巴,内外淋巴互不相通。
外淋巴液与脑脊液直接相通,属细 胞外液高钠低钾,内淋巴液高钾低钠 。
空气由咽口经咽鼓管进入鼓 室,使鼓室内气压与外界相同, 以维持鼓膜的正常位置与功能。
鼓窦为鼓室后上方的含气 腔;是鼓室和乳突气房相 互交通的枢纽,出生时即 存在。其大小、位置、形 态因人而异,并与乳突气 化程度密切相关。
鼓窦
出生时乳突尚未发育,多 自2岁后始由鼓窦向乳突部逐 渐发展。乳突气房分布范围因 人而异。
耳蜗位于前庭的前面, 形似蜗牛壳,主要由中 央的蜗轴和周围的骨蜗 管组成,有两圈半。
膜迷路由膜性管和膜 性囊组成,借纤维束固定 于骨迷路内,可分为椭圆 囊、球囊、膜半规管及膜 蜗管。各部相互连通为形 成一连续的、含有空腔的 密闭的膜质结构。
膜蜗管又名中阶,内含内淋巴。膜蜗管基底膜上有螺旋器,又称 Corti器,位于膜蜗管下壁的基底膜上,是由内、外毛细胞、支 持细胞和盖膜等构成,是听觉感受器的主要部分。
耳解剖及听觉生理课件
声音的特性(3)
(单)纯音:如仅含一个频率的音叉发出的声 音。 复音:由一个较强的基音(频率最低而振幅最 大)和数个较弱的泛音(其他频率成分)组成。 音色(timbre):同一基音频率但有不同数目的 泛音所形成的声音特性。 如乐器的音调由基音频率决定,其音色由泛音 的频率和强度决定。
声音的特性(4)
声音的特性(2)
声强 单位时间内声波作用在与其传递方向垂直 的单位面积上的能量。声强级以分贝(dB)为 单位。 响度 一定强度的声波作用于人耳而引起的声音 强弱的感觉。响度是强度的主观反映。 响度同强度的对数成正比,由于响度与声音强 度是对数关系,因此声音强度一般特性(1)
临床上应用的纯音听力计就是将正常青 年人在各频率所听到的听阈平均计算后 作为零值,即听力零级(audiometric zero),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听力级。它与 声压级(SPL)之间有一种换算的关系。 正常人听觉的强度范围为0dB—140dB(也 有人认为是-5dB—130dB)。
听觉的一般特性(1)
听觉:声音作用于听觉系统引起的感觉,声音 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产生听觉。 听阈(hearing threshold):刚能引起听觉的最 小声强。 痛阈(hearing of feeling or pain)声音增强到 使人耳感到疼痛时阈值。 人耳的听阈随着频率的不同而异,将各个不同 频率的听阈联接成一曲线,称为听力图 (audiogram)或听力曲线。
听觉的产生
人耳感受声音的过程就是听觉的产生过程。听 觉的产生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它包括3 个基本过程; (1)声波在耳内的传递过程。 (2)声波在传递过程中由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转 变为生物电能,同时通过化学递质的释放而产 生神经冲动的过程。 (3)听觉中枢对传入信息进行综合加工处理的过 程。
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
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介绍耳朵是人类感知环境中最重要的器官之一,不仅能够捕捉声音,还能帮助我们保持平衡和方向感。
本文将深入探讨耳朵的构造和听觉原理,并解释它们是如何使我们能够听到声音的。
一、外耳和中耳1. 外耳的构造外耳由耳廓和外耳道组成。
耳廓通过形状调节声音进入外耳道,起到集中声波的作用。
同时,外耳道中的毛发及分泌物也有助于阻止灰尘等异物进入内部。
2. 中耳的构造中耳包括鼓膜、听骨链和伞裤垂体。
鼓膜负责接收声波并将其传递给听骨链。
听骨链由三块小骨头——锤骨、砧骨和镫骨组成。
这三块听骨通过连接相互传递声波,并放大它们到内耳。
二、内耳与听觉原理1. 内耳的构造内耳由蜗壳、前庭和半规管组成。
蜗壳是内耳的主要感听器官,其中含有上万个毛细胞,负责转换声波为电信号,并将其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前庭和半规管则负责平衡和空间定位。
2. 听觉原理当声波通过外耳和中耳进入内耳时,鼓膜开始振动。
这些震动将通过听骨链传递到内耳的蜗壳。
蜗壳中的毛细胞会根据声波的频率振动,并产生相应的电信号。
3. 耳蜗等值刺激原理根据耳朵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应不同频率时,人会感受到不同音调的声音。
这是因为内耳中的毛细胞在不同位置对特定频率或声音起反应,被称为“地图等值刺激原理”。
4. 残余听觉性能与高效接收差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多复杂的声音环境。
然而,由于我们拥有两只耳朵并且头部具有一定分离力,在接收声音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
双耳一起工作可以帮助我们确定声音的方向、距离和高度,从而使我们更好地适应周围环境。
5. 平衡感内耳中的前庭和半规管通过感知头部的加速度和方向来提供平衡感。
这些器官共同协调身体姿势,并通过与大脑的通讯,帮助我们保持直立、走路和进行其他动作。
总结耳朵是一个精密且复杂的器官系统,它由外耳、中耳和内耳组成。
外耳收集声音,中耳将声波传递至内耳,并通过鼓膜和听骨链放大声音。
内耳中的蜗壳负责转换声音为电信号并传递到大脑处理。
第四章 感觉器官2耳
鼓膜也叫耳膜,其外观灰白色、有 光泽,分隔外耳道与鼓室腔,距离外 耳道口约2.5~3cm。鼓膜呈椭圆半透 耳道口约2.5~3cm。鼓膜呈椭圆半透 明的薄膜状。鼓膜与外耳道底约成 45°~50°的倾斜角。婴儿鼓膜更为 45° 50° 倾斜,几乎呈水平位。在其内面,锤 骨柄自上而下地嵌附在鼓膜上,并略 向后倾斜,止于鼓膜的中央,向内牵 拉鼓膜,使之呈漏斗状,其中央最凹 陷处,称为鼓膜脐部。自鼓膜脐部向 前下达鼓膜边缘有一三角形的反光区, 名光锥。 鼓膜只有0.1cm,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 鼓膜只有0.1cm,它的解剖结构有三层: 外层是皮肤,中间层是放射状和环状纤 维,内层为粘膜。鼓膜有一定的弹性和 张力。鼓膜上方1 张力。鼓膜上方1/4的三角形区没有中 间纤维层,比较松弛,称为松弛部,其 余3/4部分称为紧张部。
2、外耳道 长度: 长度:自外耳道口至鼓膜的管
道,成人约长2 2.5cm。 道,成人约长2-2.5cm。 组成: 1/3为软骨部,是耳廓 组成:外1/3为软骨部,是耳廓 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两 软骨的延续,内2/3为骨部。两 个部分交界处较狭窄。皮肤较薄, 皮下组织少,外耳道的皮肤含有 毛囊、皮脂腺外,还含有耵聍腺。 形状: 形状:外耳道是一个弯曲的管 道,从外向内,其方向是先前上, 次稍微后,然后向前下。 可动性: 可动性:软骨部有可动性。
主要的生理功能是声波的传 导、增加声音的强度。
耳廓 软骨部 外耳道 骨部 内2/3 外耳道 外1/3
鼓膜
内耳
鼓室 外耳门 颈内动脉 咽鼓管 乳突 鼓膜张肌
耳垂
二、中耳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窦、 乳突小房 1、鼓室即中耳腔,是不规则的 鼓室即中耳腔,是不规则的 鼓膜 含气腔,可以分为六个壁。 外侧即鼓膜,内侧就是中耳和 内耳的交界处, 向前与咽鼓管相连,向后与乳 突窦相连, 上下壁分别是分割鼓室与颅中 窝和颈静脉的薄层骨板。 内有听小骨、韧带、肌肉、血 管、神经。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耳共分为三部分,由外向内依次为外耳、中耳和内耳(见图4 1)。
图4 1耳的组成及结构关系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外耳包括耳郭和外耳道。
1) 耳郭耳郭借韧带、肌肉、软骨和皮肤附着于头颅两侧的颞部。
耳郭主要以软骨为支架,其软骨与外耳道软骨相连。
除耳垂由脂肪和结缔组织构成外,耳郭的其余部分被覆软骨膜、皮肤和极少的皮下组织。
因皮下组织较少,故发生炎症时,压迫或牵拉耳郭可引起剧痛。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1. 外耳2) 外耳道外耳道始于外耳道口,向内止于鼓膜。
成人的外耳道长2.5~3.5 cm。
外耳道的外侧1/3为软骨部,内侧2/3为骨部,骨和软骨交界处称为外耳道峡部。
成人的外耳道略呈“S”形弯曲,故检查外耳道深部及鼓膜时需向后上外方提起耳郭,将耳道拉直,方能看清楚。
小儿的外耳道因骨部尚未发育成熟,较狭小,故检查时应向下方牵拉耳郭。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1) 鼓室鼓室又称中耳腔,为鼓膜与内耳外侧壁之间的含气空腔,位于颞骨内,是颞骨内最大的不规则含气空腔。
鼓室借鼓膜与外耳道分隔,通过鼓窦与乳突小房相连,经咽鼓管与鼻咽部相通。
以鼓膜紧张部上、下缘水平为界,鼓室可分为上鼓室、中鼓室和下鼓室三部分。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2) 鼓窦鼓窦为鼓室后上方较大的含气空腔。
鼓窦向前与鼓室相通,向后通乳突小房。
鼓窦上方以鼓窦盖与颅中窝相隔,是乳突小房与鼓室相通的要道,也是中耳乳突手术的重要解剖标志。
第一节 耳的应用解剖和生理一、 耳的应用解剖2. 中耳中耳包括鼓室、鼓窦、乳突和咽鼓管。
3) 乳突乳突腔呈蜂窝状,内含许多形态不一、大小不等的小房,且各小房彼此相互连通,其内由无纤毛黏膜覆盖。
乳突后壁借骨板与乙状窦和颅后窝相隔。
耳解剖与生理
• 镫骨形似马镫,它的底部叫镫骨底板,正好嵌在内耳的前 庭窗内。
• 声波经过外耳道,振动鼓膜,推动听骨链,最后通过镫骨 底板,经前庭窗传到内耳。
• 三个听骨中任何一个如果被炎症腐蚀破坏,都会造成声音 传导中断,引起 传导性耳聋。
2.鼓窦(乳突窦):位于鼓室的后方 ,是鼓室和乳突小房之间的交通要 道。
下壁(鼓室底) 颈静脉窝
可有缺损,手术时易大出血
前壁(颈动脉壁) 颈动脉
上方有一开口通向咽鼓管
后壁(乳突壁) 经乳突窦至乳突小房 中耳炎可蔓延至此为乳突炎
外壁(鼓膜壁) 主要由鼓膜构成
外耳道经此壁进入中耳
内壁(迷路壁) 内耳前庭
通过此壁进入内耳,内壁藏有 面N.
鼓室六壁一览表
• 听骨链:由3块听小骨组成,从外到内依次为锤骨 、砧骨和镫骨,它们互相由关节连成一串,专门 传导声音。
3. 乳突(乳突小房 ):
为颞骨乳突内的许多含气小腔隙,大小 不等,形态不一,但互相连通, 少 数人乳突气化不良(板障型乳突) ,甚至基本上没有气化(硬化型乳 突)
耳部内面观
• 乳突小房腔内覆盖粘膜,且与乳突窦和鼓室的粘膜相连续。 故中耳炎症可经乳突窦侵犯乳突小房而引起乳突炎。
4. 咽鼓管:
是鼓室与鼻咽腔间的连通管道,长3.5~4.0cm 。
模 式
断,引起 传导性耳聋。
图
(二)平衡觉
人体平衡系统的主要感受器官是内耳的前庭,其次为视觉和 本体感受器。三者只要其中任何一种感受器向中枢传入的 冲动与其它两种感受器的传入冲动不协调一致,便会产生 眩晕。
前庭器官由内耳中的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在保 持身体的平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膜性半规管中的壶腹嵴感知身体和头位旋转的角加速度。前 庭内的球囊和椭圆囊能感知直线加速度。它们是人体对自 身的姿势和运动状态以及头部在空间位置的感受器。
耳朵和听觉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均衡饮食,充足睡眠,适当锻炼,避 免吸烟和过量饮酒,有助于维护听力 健康。
定期检查听力
老年人应定期进行听力检查,以便及 时发现并干预听力下降问题。
THANKS
感谢观看
中耳
由鼓膜、听小骨和鼓室组 成,主要功能是放大声音 并将声波转化为机械振动 。
内耳
包括前庭、半规管和耳蜗 ,主要功能是感受声音和 平衡。
听觉系统组成及作用
听觉感受器
位于内耳的耳蜗内,可将 机械振动转化为神经信号 。
听觉传导通路
由听神经和各级听觉中枢 组成,负责将听觉信号传 递至大脑进行识别。
大脑听觉皮层
听觉感知
大脑听觉皮层对神经信号进行 加工和处理,形成听觉感知, 使我们能够听到并理解声音。
02
外耳部解剖与生理
耳廓形态特点及功能
耳廓形态
耳廓由软骨和皮肤构成,具有复杂的 三维结构,包括耳轮、对耳轮、耳屏 、对耳屏等部分。
定位功能
耳廓的形态和位置有助于我们判断声 源的方向和距离,实现声源定位。
集音功能
外耳道内的耵聍腺分泌的耵聍具有 清洁外耳道、防止异物进入的作用 。
鼓膜结构及振动传递机制
鼓膜结构
鼓膜是一层菲薄的半透明膜性结构,位于外耳道与鼓室之间,呈椭圆形,面积 约55mm²。
振动传递机制
当声波到达鼓膜时,鼓膜将声波的能量转化为自身的振动,并将振动传递给听 骨链,进而传入内耳。鼓膜的振动经过听骨链的放大作用,使得内耳淋巴液发 生波动,从而刺激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
大脑皮层听觉区域定位
初级听觉皮层
位于颞叶,负责接收和处理来自上行听觉传导束的信息。
高级听觉皮层
位于颞叶和顶叶交界处,负责进一步处理和分析听觉信息,如语 音识别、音乐感知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次课回顾
基底膜
一、听觉的一般特性
听觉:声音作用于听觉系统引起的感觉。 人耳感觉到的声波频率在20-20000Hz,以10003000Hz的声波最为敏感。 耳聋是六项残疾之一。
二、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声波
锤骨→砧骨
↓
↑↓
耳廓→外耳道→鼓膜 镫骨→前庭窗 →外、内淋巴→螺旋器 →听神经→听觉中枢
空气振动 传音
第四节 听觉生理
2016.8
第四节 听觉生理
一、听觉的一般特性 二、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三、外耳及中耳的生理 四、耳蜗的生理 五、听觉中枢的生理
知识目标
掌握声音 传入内耳的 途径。
熟悉外耳 和中耳的生 理。
掌握耳蜗 的生理。
能力目标
能理解听 觉产生的生 理。
能解释常 见的听力障 碍的原因。
情感目标
理解患者的 痛苦。
学习学者的 治学精神。
气导 衰减约30分贝
增压?
三、外耳及中耳的生理
1.外耳的生理功能
收集声波 声源定位 声压增益,共振
2.中耳的生理功能
变压增益装置(阻抗匹配)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鼓膜与前庭窗面积比 外耳
内耳
四、耳蜗的生理
耳蜗具有传音、感音功能。
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前传播。即为行波学说 (traveling wave theory)。
以上图片来自于 数字科技馆 网站,表示感谢
扩展阅读:
青年起病 听觉过敏、言语识别率低、耳鸣 混合性耳聋 解剖发现:未发现镫骨底板固定 耳蜗型耳硬化症?
小结
声音传入
中耳 增压 装置 耳蜗 感音 功能
骨导:颅骨-------- 内耳-听神经及中枢 气导:外耳-中耳-内耳-听神经及中枢
听骨链的杠杆作用 鼓膜与前庭窗面积比
基底膜
每一种频率的声波 有一相应的最大振幅部位。
高频
低频
扩展阅读:
乔治·冯·贝克西(Georg von Békésy,1899~1972美籍匈
牙利人,物理学家)
行波学说,获了诺贝尔医学及生理学 奖(1960年)。
行波理论并非完美,不是耳蜗频率分 析的惟一机制。不断发展。
五、听觉中枢的生理
感知、识别、理解 瞬目、中耳肌收缩、皮肤电位变化等
行波学说:振动以波的形式沿基底膜向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传播
气导骨导传声音, 杠杆面积增声音, 行波学说感声音。
学习资源及提示
1.微课平台 2.听觉专家或者研究机构 3.正在或者曾经开设听力学专业的院校 4.听力学是发展方向之一,听力师是新的职业
问题?
不堵耳和堵耳时听自己的声音, 哪个大?为什么?
谢谢
第一章 耳的应用解剖及生理学
(外耳)
机械振动 传音
(中耳)
液体波动 传音 感音
(内耳)
神经冲动 综合分析 (迷路后 大脑皮层)
骨传导运动耳机
骨导
气导
on
骨导:颅骨-------- 内耳 气导:外耳-中耳-内耳
自己听自己的声音 骨导+气导 别人听自己的声音 主要是气导
不像自己的声音?
空气振动---液体波动 衰减(阻抗)
声音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