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喷泉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喷泉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反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压差将水压入装有气体的容器中,形成喷泉的现象。
四、实验器材圆底烧瓶、短颈漏斗、橡胶管、止水夹、导管、集气瓶、水、红色石蕊试纸。
五、实验步骤1. 按图连接好装置,在圆底烧瓶中加入适量的水,滴入几滴酚酞试液,使水呈红色。
2. 在短颈漏斗中加入适量的氨气,关闭止水夹。
3. 用热毛巾捂住圆底烧瓶,观察现象。
4. 待烧瓶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喷泉现象。
六、注意事项1. 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3. 氨气极易溶于水,实验时应注意安全,防止氨气泄漏。
4. 酚酞试液遇碱变红,本实验中酚酞试液的作用是指示水的酸碱性。
七、实验拓展1. 可以用其他气体代替氨气进行实验,如氯化氢、二氧化碳等。
2. 可以改变实验条件,如温度、压强等,观察喷泉现象的变化。
3. 可以将喷泉实验与其他实验相结合,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八、实验评估1. 学生是否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学生是否观察到了喷泉现象,并能分析其原因。
3. 学生是否能够独立完成实验,并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
4.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是否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定,有无安全隐患。
篇二喷泉实验策划书一、实验名称喷泉实验二、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2. 观察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和反应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差异,通过产生负压将水压入装置中,形成喷泉的一种实验。
在本实验中,我们将使用氨气和酚酞溶液来演示喷泉实验。
氨气极易溶于水,当氨气与水接触时,会迅速溶解在水中,使烧瓶内的气压降低,从而将水压入烧瓶中,形成美丽的喷泉。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
中班科学喷泉教案活动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
2. 探索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3.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活动准备:1. 透明的塑料瓶若干。
2. 水杯、瓶子盖、塑料保鲜膜。
3. 小苏打、食用色素、醋。
4. 装饰用的小彩带、泡泡液、吸管。
活动过程:一、引入话题(5分钟)1. 教师出示一张喷泉的图片,问孩子们:“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工作的吗?”2. 简要介绍喷泉的原理:水通过管道喷出,形成大小不一的水柱。
二、制作喷泉(10分钟)1. 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喷泉:将塑料瓶放入水杯中,盖好瓶盖,用塑料保鲜膜封住瓶口,然后在保鲜膜中央戳一个小孔。
2. 孩子们分组动手制作,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安全。
三、观察喷泉现象(5分钟)1. 每个孩子将自制的喷泉放在桌子上,加入适量的水和小苏打。
2. 滴入几滴食用色素,观察水柱的变化。
3. 倒入适量的醋,观察喷泉的变化。
四、探索浮沉现象(5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品(如小木块、铁钉、塑料瓶盖等)。
2. 孩子们将这些物品分别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浮沉情况。
3. 讨论为什么有些物体会浮在水面上,有些会沉下去。
五、装饰喷泉(5分钟)1. 孩子们用彩带、泡泡液、吸管为喷泉增添装饰,使其更加美观。
2. 尝试调整喷泉的高度和形状,观察变化。
六、总结分享(5分钟)1. 教师引导孩子们分享各自制作喷泉的经验和发现。
2. 鼓励孩子们提出问题,教师解答。
活动反思:通过本次科学活动,孩子们不仅了解了喷泉的原理,还亲自动手制作了喷泉,探索了物体在水中的浮沉现象。
活动中,孩子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积极参与探索和实验。
教师在活动中起到了引导和启发的作用,及时给予孩子们指导和帮助,使活动顺利进行。
彩色喷泉小实验教案模板(3篇)
第1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特别是酸碱反应。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教学对象: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小苏打、柠檬酸、色素、洗洁精、试管、试管架、量杯、漏斗、搅拌棒、取样勺。
2. 教学辅助:PPT、实验记录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通过PPT展示喷泉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知道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吗?引出实验主题。
二、实验原理讲解1. 利用PPT讲解小苏打和柠檬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原理。
2. 解释洗洁精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色素如何使喷泉呈现彩色。
三、实验操作步骤1. 将试管插入试管架中。
2. 倒入一大半清水至试管中。
3. 用取样勺放入半勺小苏打,并挤入一次洗洁精。
4. 滴入五滴色素,用搅拌棒搅拌均匀。
5. 将一勺柠檬酸借助漏斗快速倒入瓶中,再搅拌一下。
四、实验进行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2. 强调实验安全,如不要将实验材料入口。
五、实验观察与记录1.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喷泉形成的过程。
2. 观察喷泉的颜色,记录喷泉的形状。
六、实验总结与分享1. 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实验现象。
2. 教师总结实验原理,强调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七、课后拓展1. 让学生思考其他能够产生喷泉的化学反应。
2. 鼓励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有趣的科学实验。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否掌握实验操作步骤。
2. 学生能否观察到实验现象并正确解释。
3. 学生对实验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确保实验安全。
2.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富有启发性的教学活动。
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教师需提醒学生注意安全,避免误食实验材料。
2.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整理实验器材,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第2篇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小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注意事项。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
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精选10篇)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1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二、活动准备:1、材料准备:一样大小的瓶子、瓶盖(孔的大小相同、数量不同)、大小粗细相同的针管、水、水盆、地毯、报纸、记录表格、抹布。
2、幼儿经验准备:会玩喷泉。
知道用力大,水喷得高;用力小,水喷得低。
三、活动过程:(一)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1、提出问题:幼儿充分体验玩“喷泉”的乐趣,并提问:“一个孔和两个孔的喷泉哪个喷得高?为什么?”2、幼儿猜想并记录: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3、实验验证: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预想与对策:(1)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2)没有注意到要进行比较才能分辨出哪个喷泉的水柱喷得高: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指导幼儿合理的分工与合作,轮流使用操作材料,边操作边观察。
4、结果与讨论: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一个孔的喷泉喷得高、两个孔的喷泉喷得低的经验。
(二)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1、提出问题:出示三个孔的喷泉,并提问:“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几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为什么?”2、幼儿猜想: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阐述自己的理由。
3、实验验证:(预想与对策同上)4、结果与讨论:知道一个孔的喷泉喷得最高、三个孔的喷泉喷得最低,并能够归纳出孔越少喷泉喷得越高、孔越多喷泉喷得越低的新经验。
(三)游戏:看谁的喷泉能喷到报纸上(四)活动延伸:怎样才能使喷泉的水喷得更高?大班科学活动有趣的喷泉教案篇2活动目标:1、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喷泉的形成与水的容量、喷头大小及压力大小有关。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5篇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5篇活动目标1.通过玩玩、看看等活动,使幼儿初步了解一些水注喷高的缘由。
2.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清晰的表述出自己的探究结果。
3.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大胆探究的力量。
活动预备1.图片—喷水台2.水盆、水、能舀水的容器。
活动过程一、幼儿自由玩水1.请幼儿自己选择器具来玩水。
2.教师巡回观看,了解幼儿玩水的几种方法。
二、了解喷泉1.出示图片-喷泉,幼儿观看。
教师:小朋友看看图片上是什么?(喷泉)你怎么看出来是喷泉呢?(幼儿知道并说出水是向上喷的。
)2.怎样才能让水喷上去呢?(鼓舞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
)三、探究喷泉1.尝试制造喷泉教师:小朋友,你们来试一试怎样才能任谁向上喷呢?请幼儿自由玩水,进展探究。
2.教师巡回观看,并记忆幼儿的探究结果。
教师小结幼儿的探究状况:哪些幼儿想出了让水向上喷的方法,能使水向上喷。
哪些幼儿找不到让水向上喷的方法。
3.请幼儿演示怎样制造出的喷泉。
4.请幼儿演示不能制造出喷泉。
引导幼儿共同找出不喷水的缘由。
四、人工喷泉1.请幼儿自由结合两人一组进展喷泉竞赛,看谁的喷泉喷的高,并讲出自己喷泉喷的高的缘由。
2.幼儿争论如何让喷泉喷的更高。
3.请幼儿查找适宜的材料,制造出喷的更高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篇二活动目标:1、在探究中发觉和了解喷泉形成的简洁原理。
2、乐于探究,积极参加喷泉小试验。
3、感受喷泉给生活带来的欢乐。
4、培育幼儿对事物的奇怪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预备:1、材料:饮料瓶、盖子、一次性杯子、管子。
(在饮料瓶身和一次性杯子上钻好洞)2、喷泉的视频和图片。
活动过程:一、第一次探究,沟通发觉。
教师:小朋友,你们见过喷泉吗?在哪里见过?教师:今日,我们来玩一个喷泉嬉戏。
教师带来了一些材料,这些材料小朋友们在日常生活中都见过的,看看哪个小朋友能利用这些材料玩出喷泉。
教师:师请坐得端正的小朋友上来操作。
(请个别幼儿操作,其他幼儿欣赏)教师:谁来说说,他是怎么玩出喷泉的?(幼儿答复)二、其次次探究,了解喷泉的形成。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详细撰写教案,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喷泉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喷泉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引导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学内容:1. 喷泉现象的原理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3. 喷泉实验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展示一段喷泉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现象。
2. 学生分享对喷泉现象的了解和疑问。
3. 教师简要介绍喷泉现象的原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水会从喷泉中喷出来?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喷泉现象的原理。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三、喷泉实验操作步骤(20分钟)1. 教师展示喷泉实验器材,介绍实验步骤。
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喷泉装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
四、喷泉实验应用(15分钟)1. 教师提出问题:喷泉现象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3. 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总结并强调喷泉现象的实际意义。
五、总结与反思(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巩固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感受和收获。
3. 教师提出改进措施,为下次实验做好准备。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准确解释喷泉现象的原理。
2. 学生能熟练操作喷泉实验装置。
3. 学生能举例说明喷泉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资源:1. 喷泉实验器材:喷泉装置、水、剪刀、胶带等。
2. 教学课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应用实例等。
教学建议:1. 喷泉实验前,教师应检查实验器材的完整性,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安全,引导学生正确操作实验装置。
3. 实验结束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喷泉现象的原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教学反思:本次教案以简易喷泉实验为基础,通过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操作步骤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自制喷泉
幼儿园大班科学优质教案自制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实验。
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水压、气流等科学原理,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幼儿的实践技能。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提高幼儿的沟通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自制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及原理。
重点:喷泉形成原理的了解,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自制喷泉装置、水、色素、杯子、注射器等。
学具:每组一套自制喷泉装置、水、色素、杯子、注射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展示一个自制的喷泉,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观察喷泉的特点,让幼儿猜测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喷泉形成原理,如水压、气流等,并通过实验演示,让幼儿直观地了解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动手操作(10分钟)幼儿分组进行自制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解决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通过实验操作来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形成原理:水压、气流2. 实验操作步骤:准备材料、组装喷泉装置、实验操作、观察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喷泉,并记录实验过程。
答案:根据实验步骤,完成喷泉制作,记录实验现象。
2. 作业要求:用文字、图片或视频形式记录实验过程,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针对幼儿的操作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探讨喷泉的其他形式,如音乐喷泉、激光喷泉等,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自制喷泉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教学目标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动手操作。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大班优质科学教案《自制喷泉》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即压力差导致水的喷出。
掌握自制喷泉的制作方法和步骤。
2、难点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压力差的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保证幼儿的操作安全。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针、胶带、水盆、水、色素(可选)。
2、知识准备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
四、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展示一些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喷泉的特点,如喷泉的形状、高度、水流的变化等,提问幼儿:“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喷泉吗?喷泉漂亮吗?那你们知道喷泉里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原理(5 分钟)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幼儿讲解喷泉形成的原理。
可以举例说明,比如:“小朋友们,我们用力捏一个装满水的气球,水就会从气球的小口喷出来,这是因为我们给气球里面的水施加了压力。
喷泉也是一样的道理,是因为有压力的差别,水才会喷出来。
”3、示范制作(5 分钟)教师拿出准备好的塑料瓶,向幼儿展示制作过程。
首先,在塑料瓶的瓶盖上用针钻一个小孔,然后用胶带将针固定在小孔上,确保针不会掉出来。
接着,在水盆中装满水,将塑料瓶装满水,并加入几滴色素(如果需要),便于观察水流。
最后,将瓶盖拧紧,倒置塑料瓶,让瓶口浸入水盆中,观察水的喷出情况。
4、幼儿操作(15 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提供一套制作材料。
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如正确使用针,避免刺伤手指。
鼓励幼儿自己动手操作,尝试不同的水量和瓶盖小孔的大小,观察喷泉效果的变化。
5、交流分享(10 分钟)请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喷泉,并分享自己在制作过程中的发现和体会。
比如:“我发现水装得越多,喷泉喷得越高。
”“小孔钻得大一点,水流就会粗一些。
”教师对幼儿的发现给予肯定和鼓励,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奥秘》,具体内容为自制喷泉。
通过引导幼儿探索水压和喷泉之间的关系,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喷泉的形成原理、动手制作简易喷泉、观察和记录喷泉现象。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通过制作喷泉,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幼儿观察、记录和分析科学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重点:动手制作简易喷泉,观察和记录喷泉现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模型、水、色素、注射器、透明塑料瓶、气球、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制作材料,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喷泉模型,引导幼儿观察喷泉现象,激发兴趣。
邀请幼儿分享生活中见过的喷泉,讨论喷泉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解释水压与喷泉的关系。
演示如何制作简易喷泉,强调注意事项。
3. 动手制作(15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按照老师提供的材料和方法制作喷泉。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在制作过程中的疑问。
4. 观察和记录(10分钟)每组展示制作的喷泉,观察喷泉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邀请幼儿分享观察到的喷泉现象,讨论不同喷泉之间的差异。
5.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针对幼儿的回答,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喷泉的形成原理2. 简易喷泉制作步骤3. 观察和记录表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简易喷泉,记录喷泉现象,并分享给老师和同学。
喷泉现象:水从瓶口喷出,形成水柱。
原因:注射器挤压气球,使瓶内水压增大,水从瓶口喷出。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幼儿参与度较高,但在制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仍有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个别指导,提高幼儿的理解能力。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自制喷泉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
2024年大班科学精彩教案自制喷泉精彩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手册》第七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的实验。
通过该实验,学生将了解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的压力对喷泉形成的影响,培养他们的观察与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2.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的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滴管、剪刀、胶带等。
2. 学具:每组一套喷泉实验装置、水、色素、滴管、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各种喷泉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形成原理。
2. 知识讲解(10分钟)讲解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让学生了解实验的背景。
3. 例题讲解(10分钟)演示自制喷泉的实验过程,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
4. 动手操作(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完成实验后,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自制喷泉2. 板书内容:(1)水的压力(2)喷泉形成原理(3)自制喷泉实验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简易喷泉,并解释喷泉形成原理。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掌握了喷泉的形成原理,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水的压力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探索不同类型的喷泉,了解其特点及形成原理,拓宽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的压力与喷泉形成原理的讲解与操作。
2. 教学过程:动手操作环节中,学生对实验步骤的理解和实验注意事项的掌握。
3. 课后反思:学生对水的压力的理解困难。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步骤2. 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喷泉实验原理介绍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解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要使喷泉形成,需要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3. 演示喷泉实验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喷泉的形成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
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照喷泉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5. 实验总结与拓展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喷泉实验的条件?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进行实验演示。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操作规范。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对喷泉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
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大班科学教材第四章《水的世界》,详细内容为自制喷泉实验。
通过该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压力和喷泉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团队协作意识,提高他们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喷泉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自制喷泉的操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实验器材(塑料瓶、气球、吸管等)。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展示喷泉模型,激发幼儿兴趣,引导他们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讲解喷泉原理(10分钟)通过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喷泉的原理,让幼儿对喷泉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3. 演示自制喷泉过程(10分钟)现场演示如何用塑料瓶、气球、吸管等材料自制喷泉,并讲解操作要点。
4. 幼儿分组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按照老师的示范,动手制作喷泉。
5. 随堂练习(5分钟)请各组展示自制喷泉,让幼儿互相学习,互相评价。
六、板书设计1. 喷泉原理2. 自制喷泉步骤3. 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1. 准备材料:塑料瓶、气球、吸管、水。
2. 制作步骤:(1)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
(2)将气球底部剪掉,套在瓶身上,并用吸管将气球固定在瓶身上。
(3)向瓶内注入水,观察喷泉现象。
3. 注意事项:在操作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被尖锐物品划伤。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参观真实的喷泉,加深他们对喷泉原理的理解。
2. 开展家庭科学小实验,让幼儿在家长的指导下,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喷泉原理的理解。
2. 自制喷泉的操作过程。
3. 作业设计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一、喷泉原理的理解1. 使用生动的比喻:将喷泉原理比作“气球的呼吸”。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验名称:喷泉实验探究实验目标:1.探究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工具和材料:1.喷泉装置(包括水箱、喷嘴、水泵等);2.不同形状的喷泉口(如圆形口、方形口等);3.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a.连接喷泉装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行;b.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喷泉口;c.准备好测量尺、计时器等实验工具。
2.实验步骤:a.将水泵打开,调节水流量至合适;b.使用圆形口进行实验:i.在一定高度上将圆形喷泉口固定在喷泉装置上;ii. 记录喷泉的高度及喷水时间;iii. 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
c.使用方形口进行实验:i.将圆形口更换为方形口,并重复步骤b中的实验。
d.比较两种喷泉口的实验数据,分析其差异。
e.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差异的原因。
3.实验结果:a.记录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b.统计数据并进行比较;c.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讨论与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喷泉口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4.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1.探究不同喷泉材质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温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探究不同喷泉装置参数(如水压、水位等)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意外;2.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进行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此外,通过提出拓展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
2024年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自制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水和空气》第三节《自制喷泉》。
详细内容包括水的循环、喷泉的形成原理以及如何运用简单器材制作喷泉。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循环过程,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自制喷泉的操作。
重点:水的循环过程,喷泉实验的观察与体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喷泉模型、水泵、水管、透明容器、色素、水泵、实验器材等。
学具:每组一份喷泉制作材料(水泵、水管、透明容器、色素)、剪刀、胶带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喷泉模型展示喷泉现象,让幼儿观察并提问。
讲解水的循环过程,引导幼儿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
2. 例题讲解(10分钟)结合喷泉模型,讲解喷泉形成原理。
通过图示和实际操作,让幼儿理解水泵、水管等器材在喷泉制作中的作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分组进行自制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帮助幼儿解决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交流分享(5分钟)各组展示自制喷泉,分享制作过程和心得。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喷泉形成原理。
提问幼儿如何改进自制喷泉,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
六、板书设计1. 水的循环过程2. 喷泉形成原理3. 自制喷泉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2. 答案:根据课堂所学,结合家庭条件,选择合适的水泵、水管等器材制作喷泉。
记录制作过程,包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掌握了喷泉的制作方法,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理解喷泉形成原理,避免过于关注实验结果而忽视原理学习。
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思考如何运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如饮料瓶、气球等。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
2024年幼儿园大班优质科学自制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喷泉是由水的压力产生的。
2.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激发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喷泉的原理,动手制作喷泉。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发现喷泉的原理,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剪刀、胶带、水、颜料。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保证幼儿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操作。
四、教学过程1.引导幼儿关注喷泉现象(1)播放喷泉视频,让幼儿观察喷泉的特点。
(2)提问:你们知道喷泉是怎么工作的吗?它是由什么产生的?2.讲解喷泉原理(1)简单介绍喷泉的原理:喷泉是由水的压力产生的,当水从一个容器流向另一个容器时,由于压力差,水会产生喷泉效果。
(2)结合实物,讲解喷泉的制作方法。
3.制作喷泉(1)分组,每组发放制作喷泉的材料。
a.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
b.将吸管穿过瓶盖,用胶带固定。
c.将瓶身倒置,放入水中,观察吸管中的水柱。
d.向瓶中倒入颜料,观察喷泉效果。
4.观察与讨论(1)引导幼儿观察自制喷泉的现象,提问:你们制作的喷泉有什么特点?水是从哪里喷出来的?(2)组织幼儿讨论:为什么水会从吸管中喷出来?它与喷泉的原理有什么关系?(2)让幼儿谈谈在制作喷泉过程中的感受,以及学到的知识。
6.拓展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喷泉设计大赛,鼓励幼儿发挥创意,设计出独特的喷泉。
(2)邀请家长参与,共同完成喷泉作品,增进亲子关系。
五、教学反思1.部分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在课后进行个别辅导。
2.在制作喷泉过程中,部分幼儿出现操作困难,需要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3.教学时间安排不够合理,导致拓展活动未能充分展开。
重难点补充:1.教学重点补充:在引导幼儿关注喷泉现象时,可以设计如下对话: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看这个喷泉,水是从哪里喷出来的呢?”幼儿:“是从喷泉的头顶上喷出来的!”教师:“很好!那你们想想,是什么让水从喷泉的头顶上喷出来呢?”教师:“其实喷泉的秘密就藏在水的压力里。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高中化学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观察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泡沫,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与结果。
实验原理:在酸化反应中,碳酸氢钠和醋酸反应生成气体CO2,该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从而产生喷泉效果。
实验材料:
1. 碳酸氢钠(小苏打):5g
2. 醋酸:10mL
3. 水:适量
4. 塑料瓶:1个
5. 漏斗:1个
实验步骤:
1. 取一个干净的塑料瓶,将碳酸氢钠倒入瓶中。
2. 在慢慢倒入醋酸至瓶内。
3. 立即将漏斗置于瓶口,并将漏斗底部浸泡在水中。
4. 观察瓶内发生的化学反应,观察气体生成的泡沫。
5. 当瓶内气体充满漏斗,气泡溢出时,即可观察到喷泉效果。
预期结果:
1. 在化学反应进行过程中,瓶内会产生气体CO2,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
2. 随着气泡的不断产生,气泡会从漏斗中溢出,形成一定高度的气泡喷泉。
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中需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化学物质。
2. 实验操作时需注意轻放,避免溅出化学物质造成伤害。
3. 实验后,及时清理残留物质,保持实验环境干净整洁。
拓展实验:
1. 可以尝试调整碳酸氢钠和醋酸的比例,观察气泡的产生是否会有所变化。
2. 可以尝试使用其他化学物质替代碳酸氢钠和醋酸,观察不同化学反应产生的气泡效果。
实验结论:
通过喷泉实验,可以观察到化学反应产生的气体在水中形成气泡的过程,了解气体的性质和化学反应的条件与结果。
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求知欲。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制作喷泉》一、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喷泉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2.难点:气压和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剪刀、胶带、水、色素。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安全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喷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是怎么工作的?”(二)探究喷泉原理1.教师展示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动画,讲解基本概念。
2.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和液体压强在喷泉中的作用。
(三)制作喷泉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a.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和瓶盖。
b.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插入吸管。
c.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
d.将瓶身倒置,放入水中,观察吸管喷水现象。
2.学生分组制作喷泉,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实验拓展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喷泉喷出更高、更远的水柱?2.学生思考并尝试,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2.学生分享制作喷泉的感受,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五、作业布置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2.写一篇关于喷泉的观察日记,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喷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喷泉的原理。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究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气压和液体压强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难点补充:(一)重点:掌握喷泉制作的方法和原理1.制作喷泉前,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喷泉是如何喷水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对,喷泉是利用水的压力。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五章“水的故事”,详细内容为“制作喷泉”。
通过该章节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水压与喷泉形成的原理,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索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知道水压与喷泉的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学会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水压与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教学重点:喷泉装置的制作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喷泉演示装置、多媒体设备、实验材料(塑料瓶、水、针、气球等)。
2. 学具:每组一份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播放喷泉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喷泉的形态,让幼儿分享在生活中见过的喷泉。
提问:喷泉为什么能喷得那么高?是什么力量让它喷起来的?2. 例题讲解(5分钟)结合喷泉演示装置,讲解水压与喷泉形成的原理。
通过图解,展示喷泉装置的制作过程。
3. 动手操作(10分钟)将幼儿分组,每组发放一份实验材料。
教师示范喷泉装置的制作过程,引导幼儿跟随步骤进行操作。
在操作过程中,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4. 随堂练习(5分钟)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喷泉作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六、板书设计1. 制作喷泉原理:水压使水喷出材料:塑料瓶、水、针、气球步骤:1. 准备材料 2. 制作喷泉装置 3. 观察喷泉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尝试用其他材料制作喷泉装置,观察喷泉现象。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幼儿安全使用针等尖锐工具。
2. 拓展延伸:让幼儿探索不同材料、不同形状的喷泉装置,观察喷泉现象的变化。
鼓励幼儿将所学知识分享给家人,提高沟通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水压与喷泉形成原理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接下来大家仔细观察我的操作,并且告诉么做呢我,为什么可以用一氧化碳来做喷泉实验呢
【教师】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
首先提出以下问题:
a)我们收集氧气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集气法,那收集CO2我们用什么方法呢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回答问题,真正的参与到课
b)我们怎么确定CC2已经收集满了呢【思考】注意
堂中1、连接制备CC2的装置检查气密性,接观察CC做喷
着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适量石灰石及已泉实验的过
经配好的稀盐酸(1:2),并收集气体。
程,思考为什
2、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是否装满气体,么可以用来做
并且迅速倒入事先配制的稀氢氧化钠溶液,
快速塞上连接有导管并夹好止水夹的胶塞,
振荡。
喷泉实验
3、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将事先准备
好装有清水并滴加了酚酞溶液的烧杯放在烧
瓶下方,并将导管放入水中。
【回答】通过分组实验培养学生
4、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分工合作的【教师】冋学们已经看我做完整个实验,知
用向下排空气能力,交往能道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产生了吗
法,用燃着的力和语言表氨气和CC2均能用来进行喷泉实验是因为都
木条放在瓶口达能力。
有体系内压差的变化。
我们可以得出结论:
检验,火熄灭
板书设计
喷泉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喷泉的形成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喷泉实验产生的条件
3、了解喷泉实验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
计为喷泉实验。
三、实验仪器
烧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稀盐酸(1:2),石灰石,稀氢氧化钠
溶液、酚酞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制备CQ的装置检查气密性,接着在反应装置中加入适量石灰
石及已经配好的稀盐酸(1:2),并收集气体。
2、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是否装满气体,并且迅速倒入事
先配制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塞上连接有导管并夹好止水夹的胶塞,振荡。
3、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将事先准备好装有清水并滴加了酚酞溶
液的烧杯放在烧瓶下方,并将导管放入水中。
4、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五、注意事项
1 、实验装置气密性一定要好
2 、气体一定要收集满
教学反思
1 、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现象观察、原理分析研究,获取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乐趣,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作铺垫,进行思考分析与计算讨论,加深了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的“氨的喷泉实验”—迁移到其他气体与溶液间的喷泉设计—再扩展到气体与气体间的喷泉实验分析—火山爆发现象的解释。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案
课题:__________ 喷泉实验 __________________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__________________ 班级:2013 级化学本科班_________________ 学号:108 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 王琴杨倩_________________
扌旨导老师:____ 罗树常张志红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