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教学设计
(完整)氨气制备和喷泉实验教案
氨气制备和喷泉实验演示教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实验】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学习了氨气的制备以及氨气的相关性质,今天我们来做氨气制备和喷泉相结合的实验。
现在请同学们回忆氨气是怎么制备的?
【板书】 常用实验室制法:
【引导】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备氨气需要加热,如果没有加热仪器,我们可以用什么来制备氨气呢?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我们为了化简实验装置,接下来我们制备氨气所用的药品就是浓氨水和氢氧化钠. 【板书】
NH 4·H 2O (浓) NH 3↑+ H 2O 接下来,我们开始组装实验装置 【操作演示】
根据下图组装实验装置
聆听、思考、回答问题 预设结果 学生回答: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加热制备。
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制备
观看 思考
复习知识 巩固知识
引导学生思考、学会在不同条件下找出解决问题方案
引导学生思考、培养的思考观察能力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NaOH
A
A
a B。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教育类型:基础教育论文类型:学科研究类高中化学论文题目: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作者姓名:杨想花族别:藏性别:女学校名称:玛纳斯县一中联系方式:邮编:832200单位地址:玛纳斯县文化路2号玛纳斯县第一中学单位电话: 0994--6665284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杨想花玛纳斯县一中832200摘要:化学演示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做好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授课更加有效果,更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本文将对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中“氨的喷泉实验”进行改进使得实验效果更加明显,又节省时间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演示实验喷泉改进教学设计A fountain of ammonia experiment improvementYANG XianghuaManas county middle school,832200,chinaAbstract: Chemistry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in chemistry teaching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do a good job in the demonstration experiment can not only make the teaching more effective, more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chemistry. O 'clock will be chemistry required a "fountain of ammonia experiment" in the fourth chapter improvement makes the experimental effect is more obvious, and save time to achieve better teaching effect.Key words: Experimental demonstration The fountain improvement一、“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题目的确立氨的喷泉实验要想成功有一个更加好的实验效果要注意三个方面:1、圆底烧瓶要干燥好。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doc
氨的喷泉实验的改进与教学设计.doc氨的喷泉实验是化学教学中非常常见且具有较高可视性的实验之一,它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化学反应所产生的效果,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传统的氨的喷泉实验有着一些问题,比如实验过程操作复杂,不易掌握,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同时,实验过程可能会产生异味危害师生的健康安全,因此,对氨的喷泉实验进行改进并设计合理的教学方案,不仅能保障师生的健康安全,进一步提高实验的可示性与可操作性,提高教学质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力。
一、改进氨的喷泉实验的方法1.改变氨气的来源:传统实验中,使用的是氨水与氢氧化钠产生氨气。
改进后可以利用氢氧化铵与钾氨水产生氨气,这种产生氨气的方法,不但操作更为安全而且效果更为好,可以更快速地产生氨气来参与实验。
2.改变实验环境:传统的实验是在室内进行的,但是在室内进行实验,可能会因为氨气的异味刺激到师生的呼吸道,从而带来不良的健康影响,同时氨气比空气比较重,会在室内停留较长时间,影响每日的教学及生活。
因此,应当将实验场地改为室外开阔空间,并在实验过程中添加一些盐酸,在环境中产生氯化铵,与产生的氨氧化合为无害的氯化铵,避免对环境造成危害。
3.实验的安全保障:氨气有毒性,因此在改进实验的过程中,应注意师生的正常呼吸,防止氨气刺激到师生的呼吸道,同时在实验中,师生应配戴防护眼镜和口罩,避免有氨气被吸入呼吸道,有加强管道的保护措施,保证实验安全进行。
二、适用于中学化学教学的实验设计1.实验目的:让学生通过实验演示,了解反应特性,深化对酸碱中水的重要作用、氨气与酸碱反应特性,领悟氨气与氢氧根离子反应的化学反应机理,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丰富对化学实验的理解。
2.实验材料:氨气发生器、试管、玻璃棒、探针、酚酞溶液、氨水、氢氧化钠、盐酸、β-羟基-β-甲基丁酸(可做显色指示剂)。
3.实验步骤:(1)用氨气发生器产生氨气,将一个盛氨水的试管倒置,插上氨气发生器,开启氨气发生器的气嘴,等待氨气充满整个试管。
氨气性质的探究——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高中化学组张玲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①掌握NH3的性质,及其制备方法;
②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及实验的成功关键因素;
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对喷泉成因的探究来认识NH3的性质;
②通过对NH3喷泉分析来了解喷泉形成关键因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实验探究的参与,进而形成科学探究的思维。
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及其现象,并小组讨论,产生现象的原因。然后分组汇报,最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
通过学生小组间的互相质疑与学习,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
教师总结并完善学生成果。将结果通过板书来呈现给学生。
【板书】氨气极碱式气体;
这个实验靠的是内外压强差。所以这个实验的关键在于气密性。
气。
(过程中老师操作,学生观察,在验满的时候要动作明显并有语言表达)
大家来看,这个烧瓶里边现在充满了氨气。结合我的制取与收集过程,大家来说说氨气具有哪些性质。
度,因为老师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的。
氨气是无色的。
(也许会有学生提出氨气显碱性)
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并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总结能力。
教师总结学生的结论,并板书。
喷泉实验是利用氨气的性质发明的。那还有没有其他的装置来验证氨气的性质呢?大家下来开动脑筋,自己发明一个可以验证氨气性质的实验。
下面我要用这瓶氨气来做一个有趣的实验,大家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想一想为什么会产生怎样的现象。小组讨论,并汇报成果。
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合作来提升学生合作意识。
【演示实验】
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了氨气,用带有玻璃罐和滴管(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向烧杯中的水里滴几滴酚酞。轻轻挤压滴管,使其中水进入烧瓶。产生美丽的喷泉。
氨气的性质-喷泉实验
仪器:干燥的圆底烧瓶、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橡胶塞、烧杯、铁架 台 试剂:氨气、水、酚酞
氨气是氮的氢化物,由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产生的一种无 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N2+3H2=2NH3
实验步骤:干燥的圆底烧瓶里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 (滴管里预先吸入水)的橡胶塞 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玻璃管 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向烧杯中的水里滴几酚酞轻轻挤压滴管, 使其中水进入烧瓶中,观察有何现象?
3.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与 O2、NO、NO2 等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4NH3+5O2==催化剂==4NO+6H2O
作业: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CO2能否做喷泉实验? 为什么?
氨气的性质
一、物理性质 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比空气轻,极易溶于水,易液化。 二、化学性质
1.氨气与水反应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2.氨气与酸的反应 NH3+HCl=NH4Cl 2NH3HNO3=NH4NO3
实验装置
现象:形成红色喷泉
问题一:烧杯中的水为什么会变红? 问题二:喷泉形成的原理是什么?
答案一:氨气溶于水,并与水发生反应,生成了 碱,碱 遇酚酞变红色
NH3+H2O⇌NH3•H2O
NH3•H2O⇌NH4++OH-
答案二:因为烧杯内的气体与水反应,使瓶内压强减小, 形成压强差,大气压将的水压入烧瓶中而形成 喷泉。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讨”教案设计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讨”教案设计一、教材分析氨气喷泉实验是继氯化氢喷泉实验后,课本中重复叙述和演示的一个重要实验。
通过实验操作、讨论、计算,不但要了解易溶于水的气体,因为压强变化形成美丽的喷泉的定性理解,更要掌握气体与溶液,或者气体与气体只要压强变化都能形成这个实验现象的本质。
在启发讨论中让学生发现规律、掌握规律并应用之。
二、教学设计思路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选择实例计算探讨→得出结论→创新应用(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1)定性了解喷泉实验产生的原因(2)掌握喷泉实验产生的本质条件2、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方法和探索勇气(2)理解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学方法)实验──讨论法三、教学过程[创设问题情境]阅读课本内容,思考联想怎样用实验来证实氨气的溶解度很大?图示:演示高一课本氨喷泉实验[提出问题]1、是否只有水溶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2、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能做喷泉实验?3、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什么?4、常见还有哪些组合较易做成喷泉实验?[计算探讨]如上图假定烧瓶容积为250mL,玻璃导管顶端到烧杯液面高度H为35cm,胶头滴管B能挤出0.5mL水,则在0.5mL水中要溶解多少体积的气体,水才能从导管尖嘴喷水?解析:要使水顺利喷出,烧瓶内外△P必须克服玻璃导管中水柱的重力作用。
由物理知识知1atm :10.34m=△P:0.35m,△P= 0.034atm,即瓶内压强为0.966atm。
由道尔顿分压定律,P分/P 总=V分/V总 0.034atm/1atm = V分/250mLV分 = 8.50mL。
即此压强差△P相当于由8.50mL气体所产生的压强。
所以在0.5mL水中溶解8.50mL气体就能成功。
即常温下,气体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7,就能做成喷泉实验。
[得出结论]1、不但仅水溶性很大的气体才能做成喷泉实验。
常温下:气体的溶解度大于或等于17,就能做成喷泉实验。
2、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是减小瓶内压力。
高中化学中氨气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高中化学中氨气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作者:刘娟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17年第02期简介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并证明其水溶液呈碱性的精彩实验。
它是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演示实验,也是高考常考的考点之一。
这个实验新奇、有趣,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喚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但按照教材提供的方案进行实验,效果不理想,氨气容易逸散造成环境污染。
我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
实验仪器及材料饮料瓶、尖嘴玻璃导管、短玻璃导管、橡皮塞、橡胶管、软胶管、小药瓶、圆底烧瓶、自制单向阀、点滴输液管的滴斗、注射器、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实验装置组成见图1,实物照片见图2。
创新点把气体的收集和喷泉实验的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无需先收集氨气,操作简单易于进行,实验成功率高。
节约时间和药品,整个实验可在3分钟内完成;药品用量少,实现了实验的微型化。
整个装置气密性好,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制备原料简单常用,造价便宜,合理利用了一些废弃物。
尖嘴处经过特殊处理,能多层次喷泉。
实验原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其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后,氢氧化钠溶于浓氨水后增大了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促进可逆平衡逆移,且溶于水时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氨气极易溶于水。
将塑料瓶中水挤入烧瓶,氨气溶于水,瓶内压强迅速减小。
大气压将塑料瓶中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实验操作和现象准备工作连接好仪器,检查气密(通过B向整套装置中注入空气,若D中有气泡产生,证明气密性良好)。
向C装置中加满水,并向其中滴几滴酚酞,盖好E的胶帽,盖好C的瓶塞。
向A中加入2g Na0H固体,向B中吸入5mL氨水,连接好A、B装置。
向D装置中注入适量的水并向其中滴几滴酚酞,使其恰好没过单向阀下端,安装好D装置。
开始实验推压B的柱塞,向A中缓慢注射氨水,产生的NH,经过单向阀进入E圆底烧瓶,D中有大量的气泡排出,我们会先看到下端小滴斗溶液先变红,当看到上端小滴斗溶液也变得微红后,说明圆底烧瓶内氨气已基本充满,此时关闭止水夹,挤压C,使少量液体进入F中,打开E胶帽,就会出现红色喷泉。
氨气喷泉实验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氨气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2. 观察氨气溶解于水时产生的喷泉现象。
3. 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4. 理解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在喷泉实验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当氨气与水接触时,会迅速溶解于水中,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会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原理可用以下方程式表示:NH3(g) + H2O(l) → NH3·H2O(aq)三、实验仪器与试剂1. 实验仪器:- 干燥的圆底烧瓶- 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 酚酞试液- 烧杯- 橡皮管- 铁架台- 滴管- 火柴2. 实验试剂:- 氨气- 水- 酚酞试液四、实验步骤1. 将干燥的圆底烧瓶倒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2. 用滴管将少量酚酞试液滴入烧杯中的水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将氨气充满烧瓶,确保氨气充满整个烧瓶。
4. 用带有玻璃管和胶头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5. 打开橡皮管上的夹子,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6. 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喷泉形成的过程和结果。
五、实验现象1. 当氨气充满烧瓶并塞紧瓶口后,挤压滴管的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
2. 烧瓶内的氨气迅速溶解于水中,形成碱性溶液,使酚酞试液变红。
3. 由于氨气溶解于水,烧瓶内气体压强降低,形成负压。
4. 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水被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5. 喷泉形成后,氨气继续溶解于水,喷泉高度逐渐降低。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氨气喷泉实验成功形成喷泉现象,验证了氨气极易溶于水的性质。
2. 实验过程中,酚酞试液变红,说明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碱性溶液。
3. 通过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可以了解到气体溶解度和气体定律在喷泉实验中的应用。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烧瓶必须保持干燥,否则瓶口会留下空气,导致喷泉压力不足。
2. 氨气要充满烧瓶,确保实验现象明显。
“一体化”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的水吸收.打开止水夹 b,关上止水夹 a.
(
7)打开止水夹 a、
b,取出广口瓶中 的 玻 璃 管,
所周知,军棋是国人比较熟悉和喜爱的一种益智游
入趣味化学游戏,寓教于乐,陪伴学生渡过学习化学
戏,如果能够利 用 军 棋 的 游 戏 模 式,开 发 出 应 用 各
的陌生阶段,就可以增强他们学习化学的自信心.
个学科知识的军棋游戏,必将大受学生欢迎.笔者
通过设计,将 一 部 分 化 学 知 识 融 合 到 了 军 棋 游 戏
思想.
的原理分析和拓展延伸提供了更多时间.
(
3)该装置 的 独 到 之 处 是 能 连 续 实 验、重 复 操
作、安全环保、气密性良好且宜控制,体现了绿色化
学的理念.
3 实验装置与器材
3.
1 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注射器(
10 mL、
1 mL 各 1 个)、橡 胶 塞 4 个,玻 璃
导管、烧杯 2 个、止 水 夹 2 个、三 通 活 塞 1 个、广 口
即产生红色喷泉.
暴沸的原理).
性,酚酞试液遇碱变红).
5 实验步骤和现象
(
1)如图1 所示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
2)往废 旧 的 启 普 发 生 器 中 放 入 30 粒 小 玻 璃
珠,再加入 5~10g 左右的 NaOH 固体.注射器 A
吸取 10mL 浓氨水,注射器 B 吸取 1 mL 水.广口
在我国,学 生 最 早 完 整 地 接 触 化 学 学 科 是 在 9
“很多问题都取决于我们
巨大.斯卡特金曾经说过: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氨气性质的探究——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氨气性质的探究——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实验目的:
1. 探究氨气的气味、溶解度、性质等基本特征;
2. 了解氨气的喷泉实验及其原理;
3. 探究喷泉实验中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观察反应产物的性质和变化。
实验材料:
硫酸铵、氢氧化钠、活性炭、滤纸、量筒、试管、喷枪、保护手套、护目镜。
实验步骤:
1.将1.5g的硫酸铵加入试管中,并加入少量的水;
2.加入同体积的氢氧化钠固体,用喷枪喷入氨气,观察反应产物;
3.在反应管的尾部点入几粒活性炭,观察产生的变化。
实验原理:
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氨气。
活性炭能吸附氨气,减轻氨气的刺激性和毒性。
实验结果:
1.硫酸铵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氨气具有强烈的臭味和腐蚀性,且有一定的溶解度;
2.在喷泉实验中,氨气与空气中的水分生成氨水,形成气泡并上升,最终喷出试管口,效果类似于喷泉;
3.加入活性炭后,氨气味道减轻、毒性减弱。
实验分析:
1.氨气的臭味和腐蚀性是其易反应性和化学性质的表现,需注意安全措施;
2.喷泉实验直观、生动,加深了学生对氨气的认识和理解;
3.活性炭对氨气的吸附作用揭示了其适用于减轻空气污染的方法和原理。
本次实验通过喷泉实验的形式,巧妙地将氨气的基本特征进行了系统、生动、直观的
展示,加深了学生对化学反应和气体性质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提醒学生在实验中注意安
全。
认真分析本次实验所得结果,有助于深入了解氨气的性质和应用,并探讨相关应用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氨气喷泉实验的新设计
率。下面介绍本人设计的《 氨气的喷泉实验》 消耗 的药品少 , 现象 明显 , “ 、 、 、 ” 有 小 快 少 灵 的特 点 。
1 . 仪器药 品 具支试 管 一个 . 球型 干燥 管一个 。 胶头滴 管一 个 ,0 m 烧 杯 一 个 , 水 夹 一 个 , 管 ( 头 拉 10 L 止 导 一 细 ) 个 , 胶 管 、 皮 筋 两 根 , a H固体 , 氨 一 橡 橡 NO 浓
・—
0 ・0 ・ 一・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 +
一 +
・+ ・
・
3 实验室用于氯水 的制备 .优势 . 尤其 明显 .把 装置 位置 如 图 2作适 当 调整。 提起 针筒 活塞 至最 高处 , 气通 氯
水 . 酞试 液 酚
2实验 装置 图 .
氨水
() 1本实验药品用量少 , 设计简单 , 安装方便 , 反 应快 , 现象 明显 。 () 实验 化难 为 易 . 氨 气 的制 备 、 集 和 2本 将 收 性质 实验 组合在 一体 ( ) 实验 装 置密 闭性好 . 色 环保 , 有 效 3本 绿 能 防止氨气外逸 . 同时提高了喷泉实验 的成功率 . 而 且这个 实验 效率 高 , 能循环 使用 , 多个 班 级授课 时
Na OH() s
只需添加 药 品 . 用频 繁干燥 仪器 。 不
6推广 及设 想 .
酚 酞
如果 略经 改装 还能 在高 中化 学氯 气 、二 氧化 硫 等演示 实验 中使 用 。总体说 来 , 该套 仪器 绿 色 、 方便 、 简单 、 效 . 满 足学 生 进 行 实验 探 究 时 的 高 能 欲望 , 激发 学生创 新 的潜 能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氨的性质:通过一则新闻和演示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氨的物理性质以及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一定的压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再结合问题,“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2、教学地位: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有着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
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氨的性质的'理解,理解喷泉产生的“动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的能力;②掌握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如通过对氨的“喷泉实验”和“空中生烟实验”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让学生体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②通过对液氨和氨水的性质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④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良好习惯。
高中化学新人教版教案-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优秀奖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一、实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知道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生活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装置的改进,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二、实验内容设计1.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并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实验学习提供方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2.学情分析通过氨及氨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呈弱碱性,使酚酞试液变红等有关知识。
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还掌握了氯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通常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喷泉”原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验的探究。
3.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2)难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三、实验方法设计1.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亲密合作,获取新知。
四、实验教学环境实验仪器:烧瓶,烧杯,试管,导管,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乳胶管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浓氨水、酚酞试液五、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提出问题→剖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分组探究→归纳小结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探究形成喷泉实验条件探究活动一: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组织活动1:教师播放一个实验视频,让学生边看视频边记录该实验的步骤以及现象课本喷泉实验装置学生观看视频并在老师引导下记录实验步骤以及现象【提出问题】1、为什么能形成喷泉呢2、溶液为什么变红3、胶头滴管的让学生知道喷实验的步骤创设研讨氛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及语言表达设计装置设计装置【提出新问题】教材上所设计的实验方法不够令人满意:①每做一次实验要更换一次装氨气的圆底烧瓶;②圆底烧瓶上装的双孔橡胶塞难保证有良好的密性,常因细微的漏气而使实验全部失败。
制备氨气喷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并掌握实验室制备氨气的方法。
2. 观察氨气的喷泉实验现象,了解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喷泉的原理。
3. 掌握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操作技巧。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在实验中,通过加热固体氯化铵(NH4Cl)和固体氢氧化钙(Ca(OH)2)的混合物,可以制得氨气。
氨气溶解于水后,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反应方程式如下:\[ 2NH_4Cl + Ca(OH)_2 \rightarrow CaCl_2 + 2NH_3↑ + 2H_2O \]三、实验仪器与药品1. 实验仪器:烧瓶、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胶头滴管、止水夹、酚酞指示剂、蒸馏水等。
2. 实验药品:固体氯化铵、固体氢氧化钙、酚酞指示剂。
四、实验步骤1. 将固体氯化铵和固体氢氧化钙按1:1的比例混合,放入烧瓶中。
2. 在烧瓶口塞上带有导管的橡皮塞,确保导管另一端插入装有酚酞指示剂的试管中。
3. 将烧瓶固定在铁架台上,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底部。
4. 观察导管末端是否有气泡产生,若有,则表示氨气已生成。
5. 当氨气充满烧瓶时,打开止水夹,使氨气进入酚酞指示剂试管中。
6. 观察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若变为红色,则表示氨气已溶解于水。
7. 关闭止水夹,继续加热烧瓶底部,观察喷泉现象。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1. 在加热过程中,导管末端有气泡产生,表示氨气已生成。
2. 当氨气充满烧瓶时,打开止水夹,氨气进入酚酞指示剂试管中,酚酞指示剂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3. 关闭止水夹,继续加热烧瓶底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形成喷泉现象。
六、实验讨论与分析1. 实验过程中,氨气溶解于水后形成喷泉的原理是由于氨气极易溶于水,导致烧瓶内气体压强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内。
2. 实验过程中,酚酞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说明氨气已溶解于水,形成碱性溶液。
3. 实验过程中,加热烧瓶底部可以加快氨气的生成速度,提高实验效果。
喷泉实验的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探究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对喷泉实验现象的影响。
2. 理解喷泉实验中形成压强差的原因及其在实验现象中的体现。
3. 学习实验装置的组装和气密性检验方法。
二、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基于氨气在水中的高溶解度以及氨气溶解时体积迅速减小,从而在装置中形成压强差,导致水被吸入烧瓶,形成喷泉现象。
具体原理如下:1. 氨气(NH3)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1体积的水可以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
2. 当氨气从烧瓶中溶解到水中时,烧瓶内的气体体积迅速减小,导致内部压强降低。
3. 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直至烧瓶内外压强平衡,形成喷泉。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氨水、酚酞指示剂、烧杯、带双孔塞的烧瓶、胶头滴管、直导管(长的)、酒精灯。
2. 实验仪器:天平、量筒、秒表、气体收集瓶。
四、实验步骤1. 将氨水倒入烧杯中,加入少量酚酞指示剂,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2. 将带双孔塞的烧瓶倒置,导管插入烧杯中的氨水溶液。
3. 检验装置气密性,确保无泄漏。
4. 用酒精灯加热烧瓶底部,使氨气挥发。
5. 观察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形成喷泉现象。
6. 记录喷泉高度、喷泉持续时间等数据。
7. 重复实验,改变实验条件,如氨水浓度、烧瓶体积等,观察现象变化。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现象:氨气溶解于水后,溶液颜色变为红色,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形成喷泉。
2. 结果分析:a.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使得氨气溶解时体积迅速减小,形成压强差。
b. 喷泉高度与氨气溶解速度、烧瓶体积、导管长度等因素有关。
c. 酚酞指示剂在氨水溶液中呈红色,有助于观察氨气溶解现象。
六、实验结论1. 氨气在水中的溶解度很高,能够迅速溶解于水,形成喷泉现象。
2. 喷泉实验中,氨气溶解导致烧瓶内气体体积减小,形成压强差,从而将水吸入烧瓶,形成喷泉。
3. 实验结果表明,喷泉高度与氨气溶解速度、烧瓶体积、导管长度等因素有关。
七、实验讨论1. 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氨气的挥发和气密性检验,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氨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
氨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氨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
它新奇、有趣。
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采用现行新课标版所述的方法进行实验,在实际操作中存在几点不足:①做“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繁琐。
因做喷泉实验时,需要事先收集好若干瓶氨气待用(重点学校班额多,通常要制取20多瓶);而且每做一次喷泉实验都要更换盛满氨气的圆底烧瓶,需重新组装实验装置再做。
②喷泉实验效果有时不理想。
由于氨气易扩散,预先收集好的氨气会泄漏,到使用时导致喷泉效果不好甚至实验失败;由于经典实验方法对氨气和收集氨气的装置的干燥程度要求高,稍有水分就易导致实验失败。
③经典“喷泉实验”方案会有氨气泄漏,造成环境污染,方法与环保相悖。
由于收集氨气时,部分氨气会逸出而污染环境;当氨气集满,转换装置时也易溢漏而造成污染。
基于上述3点不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一种实验现象明显、重复性好且可以有效防止污染的氨喷泉实验新方法。
现表述如下,供同仁们参考。
1实验装置图2实验用品烧杯2个(500 mL与250 mL各1个)、圆底烧瓶(250 mL)、锥形瓶、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分液漏斗、橡胶管、双孔橡皮塞(2个)、止水夹(4个)、注射器(10 mL);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溶液、水。
3实验操作与现象(1)按照图示安装实验装置:先安装除注射器之外的其他仪器,然后将注射器注满水,用手把针头慢慢地嵌入烧瓶下端的橡胶塞中,使针头微露出橡皮塞。
关闭止水夹①、②、③,打开止水夹④,双手握紧烧瓶,观察小烧杯中的水是否有气泡产生,从而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2)锥形瓶内放入适量固体氢氧化钠,在分液漏斗内装入浓氨水,大烧杯内装入2/3容积的水,滴入酚酞,小烧杯内加入约10 mL左右的水,并滴加酚酞。
(3)打开止水夹①,再打开分液漏斗的阀门,使分液漏斗内浓氨水适量流入锥形瓶(约1 mL),当看到小烧杯内酚酞变红,说明氨气已收集满,当锥形瓶内反应基本结束时,关闭止水夹①、④。
氨气“喷泉”实验的创新设计
1借助长柄U形玻璃管进行木炭燃 烧实验
现行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木炭燃烧实验的操作
虽然简便(操作流程如图2所示),但是木炭燃烧的
时间短暂,不利于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笔者利用直
角玻璃管对这个实验进行了改进。
图2初中化学教科书中木炭燃烧实验流程
(2) 若在烧瓶中先收集满HC1气体,则可观察 到“喷烟”现象,即发生化学反应:NH3 + HC1 = NHH(白烟),可进一步深入进行相关实验探究。
(3) 若换为其他气体和液体,什么情形下亦可 达到类似的实验效果,值得探究。
(4) 运用现代传感技术测定氨气“喷泉”实验 中的压强来认识实验的原理,如图2所示,可电脑
1.1实验用品 长柄U形玻璃管、配套的单孔橡皮塞、铁架
台、酒精灯、银子、玻璃棒、火柴、木炭、石灰水、罐装 氧气(或袋装氧气)等。 1.2实验装置
借助长柄U形玻璃管设计的新实验,其装置 如图3所示(夹持装置略)。 1.3操作步骤
(1)取1个长柄U形玻璃管(外径为16 mm, 容积约为50 mL),将其固定到铁架台上。
2.3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图1实验装置 2.4实验操作
(1) 向锥形瓶中加入新制60,分液漏斗中加 入浓氨水,连接好装置。
(2) 拧动三通阀,使氨气发生器与烧瓶相通。 (3) 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锥形瓶中滴入一定 量的浓氨水,立即可见导管Q下端有大量气泡 冒出。 (4) 稍候,待烧杯中的酚瞰试液完全变红后,再 拧动三通阀使多余氨气通入尾气吸收装置,此时a 管液面迅速上升,形成美丽的红色喷泉。 2.5实验注意事项 (1) 所用试剂规格要符合要求,应用新制生石 灰和浓氨水。 (2) 实验时要控制好浓氨水的滴入速度,分液 漏斗的活塞不要开得太大,以免产生氨气过多而冲 开锥形瓶或烧瓶的活塞。 (3) 步骤4不要急于求成,一定要等烧瓶内空 气排尽后(酚瞰上述改进实验,实验成功率几乎百 分之百,且多余的氨气被完全吸收,有效地防止
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
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也是化学课程区别与其他学科的一个重要标志,无论是在化学学科的发展还是基础学科知识传授的过程,化学实验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你知道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的步骤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供大家分享。
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设计氨气,Ammonia,NH3,无色气体。
有强烈的刺激气味。
密度0.7710。
相对密度0.5971(空气=1.00)。
易被液化成无色的液体。
在常温下加压即可使其液化(临界温度132.4℃,临界压力11.2兆帕,即112.2大气压)。
沸点-33.5℃。
也易被固化成雪状固体。
熔点-77.75℃。
溶于水、乙醇和乙醚。
在高温时会分解成氮气和氢气,有还原作用。
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氧化成一氧化氮。
用于制液氮、氨水、硝酸、铵盐和胺类等。
可由氮和氢直接合成而制得,能灼伤皮肤、眼睛、呼吸器官的粘膜,人吸入过多,能引起肺肿胀,以至死亡。
高中化学氨气的喷泉实验创新设计“氨气的喷泉实验”是一个有力证明氨气在常温下极易溶于水且兼有证明其水溶液显碱性的精彩实验。
它新奇、有趣。
每当出现美丽的喷泉现象时,学生总是好奇、惊羡,它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唤起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基于教材的实验效果不理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尝试性地探索改进方案,终于寻找到一种实验现象明显、可操作性强的氨气喷泉实验新方法。
现表述如下,仅供参考。
?实验装置图:实验用品:塑料瓶(矿泉水瓶或可乐瓶)、小试管、橡皮筋、尖嘴玻璃管、短玻璃导管、烧瓶、橡胶管、橡皮塞(双孔两个);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酚酞试液、水。
气体的收集:利用浓氨水的挥发性,在浓氨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或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浓氨水中放出热量,加速了浓氨水的挥发,迅速放出氨气。
实验操作及现象:①将小试管用橡皮筋固定在尖嘴玻璃管上,塑料瓶中加入适量水,滴入酚酞,振荡。
②按上图一安装好实验装置,双手紧握烧瓶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氨喷泉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氨喷泉实验的操作技术,观察实验现象。
2. 理解氨气与水反应的原理,探讨氨气溶解于水的性质。
3. 通过实验加深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二、实验原理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
在氨喷泉实验中,利用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通过实验装置形成喷泉现象。
实验原理如下:1. 在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充满氨气,用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瓶口。
2. 倒置烧瓶,使玻璃管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
3. 当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时,氨气迅速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
4. 外界大气压将酚酞溶液压入烧瓶,与氨水反应,溶液呈现红色。
5. 烧瓶内液体迅速上升,形成喷泉现象。
三、实验器材1. 干燥的圆底烧瓶2. 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3. 酚酞溶液4. 滴管5. 烧杯6. 橡皮筋四、实验步骤1. 将圆底烧瓶用橡皮筋固定在实验台上,确保烧瓶底部水平。
2. 将带有玻璃管和滴管的塞子塞紧烧瓶口,确保装置气密性。
3. 将烧瓶倒置,使玻璃管插入盛有酚酞溶液的烧杯中。
4. 挤压滴管胶头,使少量水进入烧瓶,观察实验现象。
5. 记录喷泉现象,包括喷泉高度、颜色变化等。
五、实验现象1. 当少量水进入烧瓶时,氨气迅速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
2. 外界大气压将酚酞溶液压入烧瓶,与氨水反应,溶液呈现红色。
3. 烧瓶内液体迅速上升,形成喷泉现象,喷泉高度可达数十厘米。
六、实验分析1. 实验中,氨气迅速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减小,这是形成喷泉的主要原因。
2. 氨水呈碱性,与酚酞溶液反应,使溶液呈现红色,这是喷泉现象的颜色变化原因。
3. 实验结果表明,氨气极易溶于水,且溶解速度较快,这是氨气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
七、实验总结1. 通过氨喷泉实验,加深了对氨气溶解于水性质的理解。
2. 实验过程中,掌握了氨喷泉实验的操作技巧,培养了实验操作能力。
3. 实验结果验证了氨气易溶于水的性质,为化学教学提供了生动有趣的实验案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气喷泉实验的探究与设计》
一、实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喷泉形成的原因及条件。
(2)知道喷泉实验的基本操作及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自主设计实验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进一步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组讨论和实验装置的改进,感受化学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性,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艰辛与喜悦,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探究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设计
1.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位于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1第四章第一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的一个重要性质实验,也是一种自然现象。
本节的设置力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知道氨气喷泉实验的原理及形成条件并在氨气喷泉实验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改进探究。
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善于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加强学生的分析能力、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等,并让学生学会实验探究的方法,为后面实验学习提供方法。
喷泉实验的原理是: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内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成喷泉实验。
2.学情分析
通过氨及氨盐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氨极易溶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的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氨溶于水时,大部分NH3与H2O 结合形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部分电离成NH4+和OH-而呈弱碱性,使
酚酞试液变红等有关知识。
通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学生还掌握了氯气、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硫气体、硫化氢气体通常状况下在水中的溶解情况,为“喷泉”原理的探究奠定了基础。
从心理特点上,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有利于实验的探究。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原因和条件;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2)难点:氨气喷泉实验形成的关键
三、实验方法设计
1.教法学法分析
教法:实验探究法、启发式教学、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法
学法:小组合作交流讨论、亲密合作,获取新知。
四、实验教学环境
实验仪器:烧瓶,烧杯,试管,导管,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乳
胶管
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浓氨水、酚酞试液
五、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
提出问题→剖析实验原理→设计实验→分组探究→归纳小结
实验条件
探究形成喷泉实验条件的步骤以及现象
课本喷泉实验装置
【PPT展示】小结:
喷泉实验成功的关键
1、烧瓶干燥
2、装置的气密性好
3、收集的气体纯度尽可能高
探究活动二:喷泉形成的条件
组织活动2:提出喷泉形成的关键
条件是什么,让学生去思考分析
【PPT展示】小结:
氨气喷泉形成的原因是圆底烧瓶
的气体物质的量减少后使压强减
小而导致的
骤以及现象
【提出问题】
1、为什么能形
成喷泉呢?
2、溶液为什么
变红?
3、胶头滴管的
作用是什么?
【学生回答】
1、氨极易溶于
水,烧瓶内外
形成较大的压
差2、氨气溶
于水,溶液显
碱性3、引发
喷泉实验
小组合作讨论
思考并写出各
组的答案
步骤
创设研
讨氛围,
提高学
生分析
问题能
力及语
言表达
能力
培养学
生分析
问题、解
决问题
的能力。
让学生
善于思
考
设计装置探究活动三:小组比赛设计喷泉
实验装置
组织活动:结合喷泉实验形成条
件,对课本的实验装置进行改进,
看谁组设计得简单,易操作
合作设计装置
小组展示设计
装置,相互介
绍并评价优缺
点
让学生
体验成
功的喜
悦及培
养团队
意识
让学生
从不同
角度看
问题
设计装置探究活动四;用自己设计的装置
来探究氨气的性质
1.展示自制教具,并介绍装
置的优点
设计说明:
【提出新问题】教材上所设计的实
验方法不够令人满意:①每做一
次实验要更换一次装氨气的圆底
烧瓶;②圆底烧瓶上装的双孔橡
胶塞难保证有良好的密性,常因细
微的漏气而使实验全部失败。
【设计优点】操作简单方便,可以
连续地做氨气的红色喷泉实验。
1.学生观察演
示实验,并学
习实验操作
2.分组实验,
用自己设计的
装置做喷泉实
验
3.引导学生发
现问题、分析
问题、解决问
题
自制教
具激发
学生创
新精神
六、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1、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现象观察、原理分析研究,获取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乐趣,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作铺垫,进行思考分析与计算讨论,加深了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教学实践,本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浓厚兴趣。
本节课有2个亮点:1.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装置,提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2.自制教具,随时需要氨气随时制取,连续地做喷泉实验,操作简单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