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教学设计课题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757b5c4fbb069dc5022aaea998fcc22bcd14326.png)
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教案标题:科学小制作水杯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基本概念。
2. 学习如何设计和制作一个简易的水杯喷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水杯2. 针3. 小水泵4. 水管5. 水6. 实验记录表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有没有见过水杯喷泉?你们知道是如何制作的吗?”2. 引导学生思考,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
实验设计:1. 向学生解释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基本概念,并与他们讨论。
2.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配备一个水杯、针、小水泵、水管和水。
3. 指导学生设计他们的水杯喷泉实验,包括确定喷泉的高度、水流速度等因素。
4. 学生根据设计,制作他们的水杯喷泉。
实施实验:1. 学生按照设计,使用针在水杯底部打孔。
2. 将水管连接到小水泵上,并将水杯放置在容器中。
3. 启动小水泵,观察水杯中的水流情况。
实验记录和分析:1.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并进行分析。
2. 学生讨论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对水杯喷泉的影响,并总结实验结果。
展示和讨论:1. 每个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设计和制作的水杯喷泉。
2. 学生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3.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中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作用。
总结:1. 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重要性。
2. 学生回顾实验过程和结果,总结自己的学习体会。
拓展活动: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水杯的形状、孔的大小等因素,观察对喷泉效果的影响。
2.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在其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参与程度。
2. 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分析报告。
3. 学生的展示和讨论参与度。
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液体压力和气体压力的相关知识,如液体的浮力、气球的膨胀等。
2. 教师可以提供更复杂的实验设计,让学生进一步探索液体和气体压力的影响因素。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https://img.taocdn.com/s3/m/eed690c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d1.png)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这是一个适用于大班的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一、教学目标:1. 认识喷泉。
2. 了解喷泉的原理。
3. 学会制作简单的喷泉。
二、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水泵装置。
3. 水槽。
4. 水管。
5. 颜料。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图片和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向学生介绍喷泉的概念。
2. 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通过PPT课件,向学生展示喷泉的原理,包括水泵装置、水槽、水管等组成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水喷出来?水是怎么被送上来的?3. 制作喷泉实验(20分钟)将水槽放在讲台上,把水泵装置放入水槽中,并连接好水管。
调整水泵装置的开关,让水从水槽中被抽送到水管中,最终形成水柱喷出来的效果。
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参与到制作喷泉的过程中。
4. 探究喷泉的变化(10分钟)让学生尝试在水槽中加入一些颜料,观察喷泉的变化。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水变色了?这是喷泉出问题了吗?5. 总结(10分钟)通过总结,让学生从实验中了解到喷泉的原理和变化。
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例如可以在喷泉中加入音乐,或者变化喷水的颜色等。
四、巩固练习(10分钟)让学生小组合作,设计一个更加有趣的喷泉,并在学校的某一地方进行展示。
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选出最有创意的喷泉设计。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可以通过观察实验了解喷泉的原理,还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
同时,通过设计喷泉的环节,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科学《喷泉》教案
![科学《喷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fa364ed32d4b14e852458fb770bf78a65293a3a.png)
科学《喷泉》教案科学《喷泉》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学习喷泉的原理和构造,使学生了解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式。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通过实践了解科学实验的过程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喷泉的设计和制作。
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喷泉的原理和构造,明白喷泉的工作原理。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实验设计和观察,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 喷泉的原理和构造。
2. 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3. 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1. 喷泉的原理和构造的讲解和理解。
2. 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喷泉的相关知识和实验设计的指导。
2. 学生准备:学生预习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提问:你们见过喷泉吗?喷泉是如何工作的?步骤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简要讲解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包括喷泉的水源、喷泉的喷射装置和喷泉的水循环系统。
2.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模型,详细解释喷泉的工作原理。
步骤三:实验设计(15分钟)1. 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设计一个简单的喷泉实验。
2. 学生需要确定实验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并进行实验步骤的规划。
步骤四:实验操作(30分钟)1. 学生按照实验设计的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2.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五:实验结果分析(15分钟)1. 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分析实验现象。
2. 学生通过比较不同实验结果,总结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影响喷泉高度的因素。
步骤六:实验展示与总结(10分钟)1. 每个小组展示他们设计的喷泉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分析。
2. 教师进行总结,强调喷泉的原理和实验设计的重要性。
课堂延伸:1. 学生可以设计更复杂的喷泉实验,探究不同参数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e76190a9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7.png)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喷泉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它通过利用气体的流动和压力原理,使水通过一定的装置形成喷射,引起水柱从地面喷出。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原理,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适合用于小学和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中。
以下是一份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喷泉实验探究压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喷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水容器(如一个玻璃瓶)2. 小型水泵3. 排水管4. 水管5. 水龙头三、实验步骤:1. 将水容器放在桌面上,用水龙头或其他方法向水容器中注满水。
2. 将排水管连接到水容器底部,排水管另一端放入一个可以接水的容器中。
3. 将水泵插入水容器中,保证水泵的电线已连接好。
4. 打开水泵电源,观察水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5. 调节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当水泵开始工作时,水开始从喷泉装置中喷出,形成一个水柱。
2. 随着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的变化,喷泉的高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当水流强大时,喷泉高度较高;当水流较小时,喷泉高度较低。
五、实验讨论和问题提出: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水从喷泉中喷出时,有一个明显的高度,这是因为水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
2. 喷泉实验中,水从喷泉装置中喷出的高度与水流的强度有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水流强大时,喷泉的高度会较高?为什么水流较小时,喷泉的高度会较低?六、实验拓展:1. 将水泵的出口与气球相连接,打开水泵,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输入,气球会逐渐膨胀,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作用的结果。
2. 进一步拓展,将水泵的水管朝上垂直放置,打开水泵,观察水柱的形成和高度变化。
可以发现,当水柱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柱会折回降低高度,并重新形成喷射,形成周期性的喷泉效果。
3. 可以讨论喷泉的应用,例如喷泉广场、音乐喷泉、喷泉景观等,并初步探究喷泉设计中的原理。
大班有趣的喷泉教学教案
![大班有趣的喷泉教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db92b5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2b.png)
大班有趣的喷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喷泉是通过加压将水从喷嘴中喷出形成的。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用各种材料和工具制作简单的喷泉。
3.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4.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科学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1. 喷泉的定义和特点2. 制作喷泉的材料和工具3. 制作喷泉的步骤和方法4. 喷泉实验的注意事项5. 喷泉实验的操作流程三、教学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喷泉模型等2. 材料:水、塑料瓶、吸管、橡皮泥、剪刀、胶带等3. 工具:剪刀、胶带、搅拌棒等4. 环境:宽敞的操作空间、干净的桌椅、足够的材料和工具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喷泉的景象,引发幼儿对喷泉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介绍喷泉的定义和特点,讲解制作喷泉的材料和工具。
3. 示范:展示制作喷泉的步骤和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4. 操作:幼儿分组进行喷泉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5. 总结: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感受,总结制作喷泉的要点。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够理解喷泉的定义和特点,知道制作喷泉的材料和工具。
2. 幼儿能够按照正确的步骤和方法制作简单的喷泉。
3. 幼儿在制作过程中能够遵守注意事项,保证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 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得到提升,探索科学的热情有所增强。
六、教学拓展1. 探索更多喷泉的制作方法,如使用不同材质的喷泉底座、改变喷泉的高度和形状等。
2. 了解喷泉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城市景观、农业灌溉等。
3. 调查和了解不同地区的喷泉特点和设计风格,分享给同伴。
七、安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使用剪刀、胶带等工具时,有教师指导和监督。
2. 提醒幼儿在使用水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弄湿衣物和地面。
3. 告知幼儿实验过程中不要吞食任何材料,以免发生意外。
八、教学活动安排1. 教学时间:共需2课时,每课时40分钟。
实验有趣的喷泉教案
![实验有趣的喷泉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6cf1a4b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5.png)
实验有趣的喷泉教案教案标题:实验有趣的喷泉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液体和气体的性质,以及它们在喷泉实验中的相互作用。
2. 学习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实验记录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设计和团队合作能力。
适用年级:小学四年级教学准备:1. 实验材料:透明塑料瓶、气球、扎带、饮用管、饮用水、食用染料(可选)。
2. 实验器材:实验台、实验杯、实验笔、实验记录本。
3. 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喷泉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教学过程:引入:1. 向学生介绍喷泉的概念,并展示一些喷泉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认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喷泉的高度?实验步骤:1. 将透明塑料瓶装满饮用水,并将饮用管插入瓶口。
2. 用扎带固定气球在瓶口,确保气球不会脱落。
3. 慢慢地挤压气球,观察饮用管中的现象。
实验记录:1. 学生利用实验笔和实验记录本,记录实验前的设想和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结果。
2. 学生可以绘制实验图示,标注喷泉的高度和气球挤压的程度。
3.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讨论和总结:1. 引导学生回顾实验结果,讨论气球挤压程度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2.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挤压气球会导致水喷出来?水从哪里来?气球挤压时发生了什么?3. 解释喷泉实验的原理:当气球被挤压时,气压增加,推动水从饮用管喷出,形成喷泉效果。
拓展实验:1. 学生可以尝试改变实验条件,例如改变气球的大小、增加或减少水的量等,观察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2. 学生可以尝试添加食用染料到水中,观察喷泉的颜色变化。
评估:1. 观察学生的实验记录和参与情况,评估他们对喷泉实验的理解和实验过程的记录能力。
2. 提问学生:你们通过这个实验学到了哪些关于液体和气体的知识?你们觉得这个实验有趣吗?延伸活动:1. 邀请学生设计其他有趣的实验,例如利用不同形状的容器制作喷泉,或者利用其他物体代替气球进行实验。
2. 引导学生思考喷泉的实际应用,例如公共艺术装置、庭院装饰等。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三篇)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65d527998bd63186bcebbc69.png)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三篇)目录: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一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剥花生二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动物的保护色三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案制作喷泉一活动目标:1.乐于参与探究活动,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2.通过操作感知空气的存在。
3.在活动中体验发现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1.实验材料:塑料瓶、吸管、装有水的脸盆、小水杯;2.记录表格、记号笔、报纸、抹布、视频课件、表演绸带若干活动过程:一、导入活动:欣赏喷泉1.师:我们已经用磁铁做了一些小实验,有打电话、钓鱼等。
今天有两位叔叔他们也来做小实验,我们一起看看他们用了哪些材料?做了什么实验?2.幼儿欣赏《可乐喷泉实验》,问:“你看到了什么?叔叔用什么材料制作喷泉的?”3.喷泉真好玩,我们也来做喷泉吧!二、指导幼儿制作喷泉。
1.教师向幼儿介绍实验材料。
2.教师示范制作喷泉。
(1)在密封的塑料瓶里扎两个洞,灌上水,插上两根吸管。
(2)用力向其中一根吸管吹气,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里喷出来。
3.教师介绍喷泉实验原理:我们向一根吸管吹气,吹入的空气会变成气泡,对水施加压力,水就会从另一根吸管中被推挤上来,形成喷泉。
只要不断吹气,水就会不断喷出来。
4.幼儿制作喷泉,教师随堂指导。
5.幼儿玩喷泉,提醒幼儿不要弄湿衣服。
三、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1.问:怎样让喷泉喷得更高?请你试试,并记录下来。
2.鼓励幼儿大胆猜想,并能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师注意观察幼儿,了解幼儿的问题和发现并给以适时的支持与帮助。
3.预想与对策:玩的过程中存在操作技能上的问题,如喷泉的水柱总是喷到脸上、手上,有时瓶子爱倒……帮助幼儿发现操作技巧中的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4.讨论结果:鼓励幼儿大胆与同伴交流,关注每个幼儿的发现和感受,获得相关经验。
如:孔打得高,喷泉喷得高;用力吹,喷泉喷得高。
四、游戏表演:1.幼儿分组竞赛,比比谁的喷泉喷得更远?2.表扬遵守游戏规则的幼儿。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493ad32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0b77841.png)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活动目标:让幼儿对喷泉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事物的能力。
1.2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喷泉。
准备一瓶水、一个盆子、一些小石子。
1.3 活动过程:向幼儿展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幼儿对喷泉的好奇心。
邀请幼儿观察和描述喷泉的特点,如水从哪里来,如何喷出来等。
进行一个小实验,将一瓶水倒入盆子中,放入一些小石子,观察水的喷发情况。
1.4 活动延伸:让幼儿尝试自己制作一个小喷泉,使用家中的材料,如塑料瓶、吸管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制作过程和喷泉的效果。
第二章:探索水的压力2.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水的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培养幼儿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2.2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水、一些高的容器,如瓶子、罐子等。
准备一些剪刀、胶带等工具。
2.3 活动过程:向幼儿解释水的压力概念,让幼儿了解水的高度对喷泉的影响。
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不同高度的容器中,观察喷泉的效果。
让幼儿尝试改变容器的高度,观察喷泉的变化。
2.4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索不同因素对喷泉的影响,如容器形状、水的温度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三章:探索吸力原理3.1 活动目标:让幼儿了解吸力原理在喷泉中的作用。
培养幼儿观察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活动准备:准备一些水、一些塑料管、一些气球。
3.3 活动过程:向幼儿解释吸力原理,让幼儿了解吸力在喷泉中的作用。
邀请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将水倒入塑料管中,用气球堵住一端,观察喷泉的效果。
让幼儿尝试改变实验条件,如改变管子的长度、水的高度等,观察喷泉的变化。
3.4 活动延伸:让幼儿自己设计一个实验,探索不同因素对喷泉的影响,如管子的材质、气球的大小等。
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过程和结果。
第四章:创意喷泉制作4.1 活动目标:让幼儿发挥创造力,制作自己独特的喷泉。
培养幼儿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喷泉实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69f637ae4028915f814dc23c.png)
【延伸与拓展】五、影响喷泉的因素
【延伸拓展】喷泉实验的相关计算(引入课题 Nhomakorabea课堂训练)
【学生收获】引导学生从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畅谈感受与收获
【巩固练习】
【作业】自编高考复习资料
对比、思考
倾听、思考、分享愉悦
归纳要点
讨论、设计
思考归纳
运用知识
体验高考要求
充分展示学生能力
价值观使学生懂得自我肯定,培养自信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高一的学生具有较为活泼的思维,对实验具有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究,善于思考,勇于发问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通过多媒体演练,介绍,老师的讲解,视频的直观观看,和必要的板书,增强学生对本课程的掌握。
设计:课题引入——介绍——视频观看——总结——习题提高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喷泉实验设计者:单位
案例名称
喷泉实验
科目
化学
教学对象
高一学生
提供者
课时
一课时
一、教材内容分析
火山爆发引入实验——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视频,实验条件,实验关键,实验扩展
二、教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知识目标1、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形成条件及操作
2、掌握常见仪器装置的绘图、操作
多媒体,板书,必要的实验器材(便于认识)
六、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
【引入】选题的原因和重要性
【板书】
《喷泉实验探究》
【多媒体展示】
课本喷泉实验的装置、操作
【学生实验】
课本喷泉实验
音乐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音乐喷泉实验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c324418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d7.png)
音乐喷泉实验教案初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音乐喷泉的原理,感受音乐与喷泉之间的联系。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音乐喷泉的原理介绍2. 实验操作步骤3. 实验注意事项4. 实验结果分析三、教学过程1. 导入:播放一段音乐喷泉的视频,让学生初步感受音乐喷泉的美丽。
引导学生思考:音乐喷泉是如何实现的?音乐与喷泉之间有什么联系?2. 音乐喷泉原理介绍:介绍音乐喷泉的原理,解释音乐信号如何转化为喷泉的动态效果。
引导学生理解音乐喷泉的核心技术。
3. 实验操作步骤:分发实验器材,为学生提供音乐喷泉实验套件。
引导学生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实验:a. 将音乐喷泉底座固定在实验台上。
b. 将音乐喷泉的喷头安装在底座上。
c. 将音乐喷泉的电源线连接到音乐播放器。
d. 选择一首音乐,开始播放。
e. 观察音乐喷泉的动态效果,记录下来。
4. 实验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触电。
教导学生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5. 实验结果分析: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讨论音乐喷泉的动态效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引导学生从喷泉的高度、速度、方向等方面分析音乐喷泉的原理。
6. 总结与拓展:总结音乐喷泉实验的关键知识点,强调音乐与喷泉之间的同步性。
鼓励学生发挥创新思维,尝试制作更具特色的音乐喷泉作品。
四、教学评价1. 学生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完成音乐喷泉的制作。
2. 学生能准确描述音乐喷泉的动态效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3. 学生能在实验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音乐喷泉实验套件2. 音乐播放器3. 实验台六、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七、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音乐喷泉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步骤。
2. 演示法:展示音乐喷泉实验过程,引导学生动手操作。
3. 讨论法:让学生分享实验成果,讨论音乐喷泉的动态效果与音乐之间的联系。
小学简单喷泉实验教案设计
![小学简单喷泉实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57d10ea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54.png)
小学简单喷泉实验教案设计一、实验目的。
1. 观察水的喷射情况,了解喷泉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二、实验材料。
1. 一个小水泵。
2. 一根透明的软管。
3. 一些小瓶子或者玻璃杯。
4. 一些食用色素。
5. 一些小石子或者小玩具。
三、实验步骤。
1. 将水泵放入一个容器中,用软管连接水泵的出水口。
2. 将软管的另一端放入瓶子或玻璃杯中。
3. 打开水泵,观察水的喷射情况。
4. 在水中加入一些食用色素,观察喷泉的颜色变化。
5. 将一些小石子或者小玩具放入喷泉中,观察它们被喷射出来的情况。
四、实验原理。
喷泉的原理是利用水泵将水从下方抽取上来,然后通过喷嘴将水喷射出去。
当水从高处喷射出来时,由于重力的作用,水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弧线,落下时会形成水花。
加入食用色素或者小玩具可以让喷泉更加有趣。
五、实验总结。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了解了喷泉的原理,也观察到了水的喷射情况。
同时,我们也培养了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了对科学的兴趣。
希望大家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这样的实验,发现科学的乐趣。
六、延伸实验。
1. 尝试改变水泵的位置,观察喷泉的变化。
2. 尝试改变软管的长度,观察喷泉的变化。
3. 尝试使用不同形状的喷嘴,观察喷泉的变化。
七、安全注意事项。
1. 实验时要小心操作水泵,避免发生意外。
2. 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关闭水泵,避免浪费水资源。
通过这个简单的喷泉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了解喷泉的原理,还可以在实验中培养动手能力和观察力,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同时,通过延伸实验,还可以让孩子们进一步探索喷泉的奥秘,丰富他们的科学知识。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为小学生们带来更多的乐趣和启发。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7c985aa6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90.png)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喷泉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酚酞指示剂、NaOH溶液、HCl溶液、清水。
2. 实验材料:棉花、塑料袋、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如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喷泉。
2. 提问学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容器内压强,使容器内的液体喷出形成喷泉。
2. 讲解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实验用具,将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将HCl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棉花和塑料袋制作喷泉装置,将滴定管插入烧杯中,观察喷泉的形成。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2.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喷泉形成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实验中的原理,如压强变化、液体喷出等。
3. 学生讨论: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更远?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制喷泉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展示。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液体、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喷泉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https://img.taocdn.com/s3/m/54a016f2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9b.png)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811b2f68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e45ff79.png)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学习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原理和构造;2. 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 广场喷泉模型;2. 水;3. 测量工具(如尺子、量筒等);4. 实验报告表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广场喷泉,让学生说出喷泉的特点和美感;2. 提问: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喷泉的原理是什么?二、探究喷泉的原理(15分钟)1. 分组讨论:让学生自由组成小组,根据观察和已有知识,分析喷泉的原理;2. 各小组汇报:让学生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3. 教师讲解: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讲解和补充。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喷泉模型的搭建:让学生分组操作,按照喷泉模型的说明进行搭建;2. 喷泉实验:让学生打开喷泉开关,观察喷泉的水流情况;3. 数据记录:让学生用测量工具记录喷泉的水流高度、水流速度等数据。
四、流体力学知识讲解(10分钟)1. 流体力学的定义:介绍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液体和气体)的物理性质和运动规律的学科;2. 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讲解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如压力、压强、流速等概念;3. 喷泉原理的应用:讲解喷泉原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喷泉设计、水利工程等。
五、实验报告(10分钟)1. 让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表格;2. 让学生在报告中阐述喷泉的原理和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和不足;2. 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教学延伸:1. 让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喷泉设施,了解喷泉的设计和建造;2. 让学生参观水利工程,了解流体力学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广场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构造,学习了流体力学的基本知识。
在实验操作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能够根据实验数据和所学知识完成实验报告。
喷泉实验教案
![喷泉实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87f926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10.png)
喷泉实验教案
一、实验目的
1.探究不同高度的水柱喷射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2.实验并了解压力和引力的相关知识。
二、实验器材
喷泉装置、水桶、尺子
三、实验步骤
1.将喷泉装置放在水桶中,将其底部固定在水桶底部。
2.将喷泉装置接通水源,调节水源大小,并记录每个高度的喷射高度。
3.将喷泉水柱产生的每个高度与水源压力记录下来。
4.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之间的关系。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实验中要注意水的安全使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在实验中要仔细观察和记录数据,以获得准确的实验结果。
3.在实验结束后,先将喷泉装置关闭,再关闭水源。
五、实验结果分析
1.实验结果表明,喷泉高度和水柱高度与压力有关,水源压力越大,产生的喷泉高度越高。
2.实验结果还表明,引力在喷泉实验装置中起着重要作用,因为喷泉水柱高度受到引力的影响。
3.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说明压力和引力在物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59a92586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22.png)
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氨气的喷泉实验教学设计1一、教学设计(思想及创意)氨的性质:通过一则新闻和演示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探究氨的物理性质以及产生喷泉的“动力”是烧瓶内外有一定的压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使知识得到巩固和升华。
再结合问题,“空中生烟”实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和交流,引导学生归纳氨的性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合作学习、整理归纳知识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分析1、教学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1第四章第四节第1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氨气的性质展开教学,师生共同探究氨气的物理性质、氨水的的组成、氨气与酸的反应、氨气的还原性以及氨气的用途。
2、教学地位:本节内容不仅是本章的一个重点,也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点之一,同时它又是水溶液呈碱性的惟一气体,而且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物质,也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产品,它在工业上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掌握氨的性质,可以更好地认识它有着工农业生产和国防上的重要用途,为学生将来参加工农业生产和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另外,氨是氮族元素重要的化合物,是化肥工业制铵盐和硝酸的基础。
氨的学习还对后面的铵盐、硝酸、合成氨的学习起铺垫作用。
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学好本节内容。
3、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①了解氨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通过氨溶于水的喷泉实验使学生加深对氨的性质的'理解,理解喷泉产生的“动力”,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新情境下的新问题的能力;②掌握氨、氨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过程与方法】①学习以实验为基础的实验探究方法。
如通过对氨的“喷泉实验”和“空中生烟实验”的全面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知识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推理,得出新知识,让学生体验在化学学习和研究中的重要作用;②通过对液氨和氨水的性质对比、讨论,使学生了解对比这一重要科学方法在科学学习过程中的应用。
③通过对实验现象的推理分析,培养学生一切从实际出发,由表及里,以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思维方法;④利用实验引导学生初步形成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参与讨论和交流的良好习惯。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
![广场喷泉实验教案初中](https://img.taocdn.com/s3/m/b2c6db04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82f03e7.png)
教案:广场喷泉实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重点:1. 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2. 广场喷泉的观赏价值和环境意义。
教学难点:1. 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准备:1. 图片或视频素材:广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
2. 实验材料:水、喷壶、计时器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展示广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广场喷泉是如何工作的?它有什么特点?二、探究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领取实验材料。
2. 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3.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
三、分析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特点和观赏价值。
四、探讨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15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
2.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广场喷泉的环境意义。
五、总结和反思(10分钟)1. 学生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内容和收获。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馈。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自制一个小型的广场喷泉,观察和探究其工作原理。
2. 学生可以调查和研究不同场所的喷泉设计和使用情况,了解其环境意义。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广场喷泉的工作原理、特点和环境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验和讨论,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应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在教学延伸部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探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b0cbf070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a35c261.png)
喷泉实验探究教学设计实验名称:喷泉实验探究实验目标:1.探究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实验工具和材料:1.喷泉装置(包括水箱、喷嘴、水泵等);2.不同形状的喷泉口(如圆形口、方形口等);3.测量尺、计时器等。
实验步骤:1.实验前准备:a.连接喷泉装置并保证其正常运行;b.准备好不同形状的喷泉口;c.准备好测量尺、计时器等实验工具。
2.实验步骤:a.将水泵打开,调节水流量至合适;b.使用圆形口进行实验:i.在一定高度上将圆形喷泉口固定在喷泉装置上;ii. 记录喷泉的高度及喷水时间;iii. 重复实验三次并取平均值。
c.使用方形口进行实验:i.将圆形口更换为方形口,并重复步骤b中的实验。
d.比较两种喷泉口的实验数据,分析其差异。
e.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引起差异的原因。
3.实验结果:a.记录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b.统计数据并进行比较;c.根据数据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实验讨论与总结:1.根据实验结果,对比圆形口和方形口的喷泉高度及时间数据。
2.分析实验结果,讨论喷泉口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3.分析实验结果,讨论水流量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4.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拓展实验:1.探究不同喷泉材质对喷泉高度的影响;2.探究不同水温对喷泉高度的影响;3.探究不同喷泉装置参数(如水压、水位等)对喷泉高度的影响。
安全注意事项:1.操作实验时要小心,避免发生意外;2.实验过程中如果出现异常情况,立即停止实验并寻求帮助。
教学反思: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对不同喷泉口的形状对喷泉高度的影响进行实际观察和数据分析。
同时,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此外,通过提出拓展实验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探究。
在实施过程中,应确保实验装置的正常运行,并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
初中自制小喷泉教案中班
![初中自制小喷泉教案中班](https://img.taocdn.com/s3/m/9b549da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3.png)
教案名称:初中自制小喷泉实验年级:九年级学科:物理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1. 喷泉现象的原理及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2. 学生自制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喷泉现象的原理理解。
2. 自制喷泉实验的设计与操作。
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玻璃瓶、气球、吸管、针筒、水、锥子、胶带等。
2.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利用PPT展示喷泉现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喷泉现象。
2. 提问:什么是喷泉现象?它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喷泉现象的原理1.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喷泉现象的产生原因。
2. 教师总结:喷泉现象是由于瓶内气体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强,导致液体被压入瓶内,形成喷泉。
三、学习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1. 介绍大气压强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意义。
2. 讲解并演示托里拆利实验,让学生了解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四、自制小喷泉实验1. 学生分组,讨论自制喷泉的实验方案。
2.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实验步骤、操作要点及可能遇到的问题。
3. 学生动手制作喷泉,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1. 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喷泉现象原理的理解。
2. 提问:如何测量大气压强?自制喷泉实验的步骤是什么?二、实验操作与数据分析1. 学生分组进行自制喷泉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喷泉现象的原理。
三、总结与拓展1. 学生总结自制喷泉实验的收获,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感悟。
2. 教师提出拓展问题:如何设计更复杂的喷泉实验?四、布置作业1.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自制喷泉实验的原理、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
2. 选择一个拓展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制小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现象的原理,掌握了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https://img.taocdn.com/s3/m/de04a29f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a6.png)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的有趣的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2. 难点: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如压力差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探究(10 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喷射高度和形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讨论与分析(10 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喷泉形成的原因。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5. 课堂总结(5 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喷泉的形成原理和实验过程等。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喷泉制作比赛,看谁制作的喷泉最有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形成原理,掌握了制作简单喷泉装置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受伤。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板书设计
喷泉实验一、实验目的
1、了解喷泉的形成及实验成功的关键因素
2、通过实验探究喷泉实验产生的条件
3、了解喷泉实验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二、实验原理
凡是化学反应结果能形成体系外压强差的实验,均可设计
为喷泉实验。
三、实验仪器
烧瓶,烧杯,导管,橡皮塞,稀盐酸(1:2),石灰石,稀
氢氧化钠溶液、酚酞
四、实验步骤
1、连接制备 CO2的装置检查气密性,接着在反应装置中加
入适量石灰石及已经配好的稀盐酸(1:2),并收集气体。
2、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是否装满气体,并且迅速倒入事
先配制的稀氢氧化钠溶液,快速塞上连接有导管并夹好
止水夹的胶塞,振荡。
3、将烧瓶倒置在铁架台上,将事先准备好装有清水并滴
加了酚酞溶液的烧杯放在烧瓶下方,并将导管放入水
中。
4、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五、注意事项
1、实验装置气密性一定要好
2、气体一定要收集满
教学反思
1、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
会,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作、现象观察、原理分析研究,获取探索知识的科学方法和乐趣,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作铺垫,进行思考分析与计算讨论,加深了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培养了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的“氨的喷泉实验”→迁移到其他气体与溶液间的喷泉设计→再扩展到气体与气体间的喷泉实验分析→火山爆发现象的解释。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法。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实验教案
课题:喷泉实验
院系:化学工程学院
班级:2013级化学本科班学号:
:王琴倩
指导老师:罗树常志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