喷泉实验的原理和运用教学设计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
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教案喷泉实验是物理实验中常见的一个实验项目,它通过利用气体的流动和压力原理,使水通过一定的装置形成喷射,引起水柱从地面喷出。
这个实验不仅能够直观地展示压力和流体力学的原理,还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适合用于小学和初中的科学实验教学中。
以下是一份喷泉实验及拓展应用的教案:一、实验目的:通过喷泉实验探究压力对流体运动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喷泉原理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实验器材和材料:1. 水容器(如一个玻璃瓶)2. 小型水泵3. 排水管4. 水管5. 水龙头三、实验步骤:1. 将水容器放在桌面上,用水龙头或其他方法向水容器中注满水。
2. 将排水管连接到水容器底部,排水管另一端放入一个可以接水的容器中。
3. 将水泵插入水容器中,保证水泵的电线已连接好。
4. 打开水泵电源,观察水容器中的水流动情况。
5. 调节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观察喷泉高度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和分析:1. 实验中,当水泵开始工作时,水开始从喷泉装置中喷出,形成一个水柱。
2. 随着水泵的工作时长和水流强弱的变化,喷泉的高度也会有相应的变化。
当水流强大时,喷泉高度较高;当水流较小时,喷泉高度较低。
五、实验讨论和问题提出:1.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当水从喷泉中喷出时,有一个明显的高度,这是因为水受到一定的压力作用。
2. 喷泉实验中,水从喷泉装置中喷出的高度与水流的强度有关。
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为什么水流强大时,喷泉的高度会较高?为什么水流较小时,喷泉的高度会较低?六、实验拓展:1. 将水泵的出口与气球相连接,打开水泵,观察气球的膨胀情况。
可以发现,随着水流的输入,气球会逐渐膨胀,这是因为水的压力作用的结果。
2. 进一步拓展,将水泵的水管朝上垂直放置,打开水泵,观察水柱的形成和高度变化。
可以发现,当水柱达到一定高度后,水柱会折回降低高度,并重新形成喷射,形成周期性的喷泉效果。
3. 可以讨论喷泉的应用,例如喷泉广场、音乐喷泉、喷泉景观等,并初步探究喷泉设计中的原理。
喷泉教案5篇
喷泉教案5篇教师在教学前需要详细撰写教案,以确保课堂顺利进行,制订教案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安排教学活动,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以下是本店铺精心为您推荐的喷泉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
喷泉教案篇1活动目标:1、探索运用多种材料制作小喷泉,初步感知喷泉的形成。
2、运用多种方法探索发现孔的大小与水柱之间的关系。
3、大胆分享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感受其中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瓶子若干(盖子另放,有的有孔、有的没孔)针管、塑料袋、牙签、气球;瓶盖有大小两个孔的饮料瓶;装水的整理箱5个。
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的视频。
《high歌》音频。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1、提问:你见过喷泉吗?喷泉是什么样的?2、小结:小朋友在广场、公园都见过喷泉,有的向高处喷,有的喷泉是向四周喷的,有的喷泉是旋转喷的。
还有音乐喷泉,它会随着音乐的高低起伏而变高变低、变长变短,还有水幕电影,喷泉的水会形成一道幕布,上面会演出电影。
这些都是人工喷泉。
3、提问:你知道喷泉的水是怎么喷出来的吗?4、小结:每个人工喷泉都有一个泵,它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去,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美丽的喷泉。
二、探索用多种材料制作喷泉的方法。
1、观察材料,引导幼儿猜测:哪些材料可以做小喷泉?该怎么做小喷泉?2、幼儿尝试制作喷泉。
3、分享交流制作喷泉的方法。
(1)幼儿展示自制小喷泉。
(2)请幼儿介绍自己制作喷泉的方法。
4、小结:小朋友刚刚做了许多小喷泉,有的小朋友是一个人做的,有的小朋友还会和别人合作。
有的小朋友用塑料袋、有的用针管、有的用气球、有的用饮料瓶,都是把水装进这些容器里,这些容器上还要有孔,给一个足够大的力,让水从小孔里喷出来,这样我们的小喷泉就做好了!三、探索孔的大小与水柱的关系。
1、观察新的材料,提问:瓶盖上有什么?如果用这个瓶盖做喷泉,大孔喷出的水柱和小孔喷出的水柱一样吗?大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小孔喷出的水柱是什么样?2、幼儿将自己的猜想记录在纸上猜想一栏。
高中化学的喷泉现象教案
高中化学的喷泉现象教案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 了解和掌握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和相关知识;2. 能够描述喷泉现象的过程和相关现象;3. 能够分析和解释喷泉现象所涉及的化学知识;4.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喷泉现象的概念及形成原理;2. 喷泉现象的实验观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过程;2. 学生动手实验和观察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演示法;2. 课堂讨论和互动;3. 小组合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入喷泉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喷泉现象的探究欲望。
2. 理论学习:简要介绍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即通过化学反应产生气体或液体,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喷射状喷泉的现象。
解释喷泉现象涉及的化学知识,如气体生成反应、溶解度等。
3. 实验演示:老师进行喷泉现象的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下来,帮助学生理解喷泉现象的过程和特点。
4. 学生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讨论实验结果,并分析喷泉现象的形成原理和过程。
5. 总结与讨论: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讨论喷泉现象的应用和意义,以及对环境和人类生活的影响。
6. 拓展延伸:介绍一些与喷泉现象相关的实际应用,如喷泉装饰、火箭发射等,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更多化学现象。
七、作业布置1. 阅读相关文献或杂志,了解更多关于喷泉现象的知识;2. 思考并讨论喷泉现象存在的原因和影响。
八、教学反思通过本次实验,学生能够亲自操作实验和观察喷泉现象,加深对化学现象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探求欲望。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合作学习,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开阔和学习能力的提升。
希望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断探索和发现化学世界的奥秘,做一个具有创新精神的化学爱好者。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知道水压和空气压力对喷泉的影响。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体验科学实验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幼儿理解喷泉形成的原理,即水压和空气压力的作用。
(2)指导幼儿成功完成简单的喷泉实验。
2、难点(1)帮助幼儿理解较为抽象的水压和空气压力的概念。
(2)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幼儿的操作安全,避免意外发生。
三、教学方法1、直观演示法通过展示喷泉的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幼儿直观地感受喷泉的形态和特点。
2、实验探究法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喷泉实验,让他们在实践中探索喷泉形成的原理。
3、讨论交流法引导幼儿在实验后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发现,促进幼儿之间的思维碰撞和交流。
四、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胶带、水盆、水等。
2、知识准备幼儿对水的特性有一定的了解,如知道水是流动的液体。
五、教学过程1、导入(3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美丽的喷泉视频,引起幼儿的兴趣。
提问:小朋友们,你们看到了什么?喷泉漂亮吗?你们想不想知道喷泉是怎么形成的呢?(1)拿出一个装满水的塑料瓶,用手挤压瓶子,水会从瓶口流出。
(2)向幼儿解释,这是因为我们对瓶子施加了压力,水就被挤出来了。
(3)接着,拿出一个有吸管的塑料瓶,将吸管插入瓶中,用胶带固定好,瓶中装半瓶水。
(4)然后问幼儿,如果我们对着吸管吹气,会发生什么呢?(5)向幼儿讲解,当我们向吸管吹气时,瓶内的空气压力增大,水就会被压出来,形成喷泉。
3、幼儿实验(15 分钟)(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实验材料。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不要将水洒到身上或地上。
(3)鼓励幼儿尝试不同的吹气力度和角度,观察喷泉的变化。
4、分享与讨论(10 分钟)(1)请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看到了什么。
(2)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小组喷泉喷得高,有的喷得低。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科学教案:制作喷泉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 学会制作简易的喷泉。
3. 培养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准备1. 教具:喷泉装置材料(透明塑料管、水泵、喷头等)、水槽、水、灯光等。
2. 环境:宽敞的实验室或户外空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观看一段喷泉的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并激发他们想制作喷泉的想法。
2. 知识讲解(10分钟)介绍喷泉的基本原理:喷泉是利用水泵将水抽上喷泉装置中,然后通过喷头将水喷出来形成水柱或水花。
3. 实践操作(30分钟)步骤一:制作喷泉装置1)将透明塑料管剪成适当长度。
2)将水泵放入水槽中,将一段透明塑料管的一端连接到水泵的出水口,另一端连接到喷头。
3)将喷头固定在合适的位置上,可以使用塑料夹子或胶水固定。
步骤二:调试喷泉1)先调试水泵,确保水泵正常工作,水能顺利供给到喷头。
2)将喷泉装置放入水槽中,确保水泵的电源与水泵的线路没有问题,再次确认水泵正常工作。
3)在调试时可以尝试调节水泵的出水量和喷头的喷水效果,让喷泉的效果更加理想。
4. 实践展示(10分钟)请几个学生分别操作搭建好的喷泉装置,并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他们制作的喷泉效果。
学生可以尝试不同的喷头和水泵出水量的组合,观察喷泉的效果有何变化。
5. 思考拓展(5分钟)请学生思考和讨论以下问题:1)喷泉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2)有没有其他材料可以制作喷泉?3)如何让喷泉更加美观、有特色?四、教学总结1.总结:通过今天的实践操作,我们学会了制作简易的喷泉,并了解了喷泉的原理和制作过程。
2.反思:在制作喷泉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问题?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措施,学会合理调节水泵的出水量和喷头的喷水效果。
3.布置作业:请学生回家制作一个与班级主题相关的喷泉作品,并写一份制作说明。
五、教学延伸1. 可以组织学生合作制作更复杂的喷泉装置,扩大喷泉的规模和效果。
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13篇
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教案1活动目标1、感知视觉暂留造成的奇妙现象。
2、在游戏中体会两种颜色相配的陀螺旋转后会产生新颜色的奇妙现象,并能认真记录。
3、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能大胆进行实践活动,并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见。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感知陀螺转动时颜色的奇妙变化。
教学难点:了解奇妙的视觉暂留现象。
活动准备塑料陀螺(幼儿人手一个)自制彩色卡片若干实验大记录表一张幼儿实验记录表(幼儿人手一份)油画棒有关视觉暂留的几种玩具活动过程一、出示陀螺,幼儿自由探索,激发兴趣。
1、玩陀螺师:宝贝们,大家快来看看,图片上的两位小朋友在玩什么呢?他们看起来玩的很开心。
大家玩过陀螺吗?你们想不想来玩一玩呢?老师给大家带来好多呢,一会儿就让你的陀螺宝宝随着音乐一起舞蹈吧!音乐一停,陀螺宝宝的舞蹈也要暂停,他们要休息一会儿。
宝贝们听明白了吗?好,跳起来喽!(播放音乐)大家玩的开心吗?请你们来说说你是怎么玩的?2、引出彩色卡片师:刚才老师也玩了玩,确实很好玩,可是我的陀螺宝宝说“我有点冷,我不想玩了”。
哦,原来寒冷的冬天到了,陀螺宝宝也怕冷,所以他不愿意和我玩了,不过,没关系的,侯老师给它准备了一顶好看的帽子,这样,它出来跳舞的时候就不会感觉冷了。
大家看我给陀螺宝宝选择的小帽子吧。
(出示彩色卡片,引导幼儿观察,说出卡片颜色)好,现在我要请它跳舞给你们看了。
(音乐开始,教师分组给幼儿展示旋转的陀螺)3、尝试第一张卡片师:有的小朋友说他也想来试一试,那我们快来试试吧,看看你们转动陀螺时能发现什么小秘密?现在请小朋友给你的陀螺宝宝戴好帽子,让我们一起随着音乐来试试吧!等陀螺宝宝停止跳舞以后把你发现的小秘密告诉我们。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
喷泉实验探究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如何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喷泉的形成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
2. 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3. 喷泉实验中的观察和分析。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酚酞指示剂、NaOH溶液、HCl溶液、清水。
2. 实验材料:棉花、塑料袋、绳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喷泉现象,如公园、商场等地方的喷泉。
2. 提问学生:喷泉是如何形成的?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二、实验原理讲解(10分钟)1. 讲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通过改变容器内压强,使容器内的液体喷出形成喷泉。
2. 讲解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准备实验用具,将NaOH溶液倒入烧杯中,将HCl溶液滴入试管中,用棉花和塑料袋制作喷泉装置,将滴定管插入烧杯中,观察喷泉的形成。
三、实验操作(15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一份实验用具。
2. 学生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喷泉的形成过程,并记录观察结果。
四、实验分析(10分钟)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喷泉形成过程。
2.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喷泉实验中的原理,如压强变化、液体喷出等。
3. 学生讨论: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更远?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提出改进措施。
3. 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情况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教学延伸:1. 学生可以尝试自制喷泉装置,进行喷泉实验展示。
2. 学生可以探究不同液体、不同压强条件下的喷泉实验现象。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喷泉实验,让学生了解了喷泉形成的原理,掌握了实验操作步骤,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实验分析环节,部分学生对喷泉原理的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喷泉实验教案(5篇)
喷泉实验教案(5篇)喷泉实验教案篇一喷泉实验教案内容:喷泉实验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人教版化学必修一第四章第四节中与氨有关的喷泉实验。
在这一节的相关内容中,绝大多数都不能算是高中化学的重点,而喷泉实验是个例外,它是高中的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
它的实验现象,原理以及由此得出的氨的物理性质历年来在各省高考中出现频率都较高。
学情分析:学生来到高中不久,一般还未经历文理分科,且由于初中化学的趣味性和实验性较强,同学们对化学这一门学科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但是,同学们进入高中,在考试中遇到一些新的实验题后,很多同学对这些实验不知怎么分析才好。
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教学目标:了解并掌握喷泉实验的基本做法根据实验现象,自己会分析实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并由此得出结论。
引领同学们一起探讨出分析实验题目的三个步骤教学重难点:对喷泉实验的原理的分析注意事项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对该实验的升华和提升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提出问题→分析实验装置图→观看实验视频→小组讨论→同学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和学生一起总结实验的探究方法教师采用边看视频边讲解的方法使所有学生能弄清楚整个实验的过程,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参与进来,真正学会分析实验的方法。
教学过程:投影一张漂亮的喷泉图片提问大家看老师的ppt上是什么啊?(学生答:喷泉)老师的喷泉呀是我们在广场,公园等地可以看到的,但是其实喷泉不仅仅可以在这些地方看见,在我们的化学实验室里也是可以看到的,大家想看吗?(学生答:想看)好!那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们实验室里面的喷泉!板书:喷泉实验(请同学们翻开书本的97面,自己先预习一下实验的基本内容)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工,首先咱们就一起来看看实验的装置吧!投影:该实验的实验装置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实验装置,我请一个同学来分析一下装置啊,好,××同学!××:铁架台,装了三分之二水的烧杯,带有胶头滴管和玻璃管的塞子,装满氨气的烧瓶教师:非常好!看来大家预习的还是相当认真的。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
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3篇篇一《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一、实验主题“神奇的喷泉”二、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喷泉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体压强变化对实验现象的影响,加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三、实验原理氨气等气体极易溶于水,当圆底烧瓶内充满氨气后,用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倒置烧瓶,使尖嘴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打开止水夹,氨气迅速溶于水,导致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四、实验用品1. 仪器:圆底烧瓶、带尖嘴导管的橡皮塞、铁架台、止水夹、烧杯。
2. 药品:氨气(或氯化氢气体等)、水。
五、实验步骤1. 检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确保装置不漏气。
2. 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或其他合适气体)。
3. 将带有尖嘴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烧瓶瓶口,倒置烧瓶,使尖嘴导管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4. 用铁架台固定好烧瓶。
5. 打开止水夹,观察实验现象。
六、注意事项2. 收集气体时要确保纯度,以免影响实验效果。
3. 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安全,避免气体泄漏。
七、实验拓展1. 可尝试使用不同的气体进行实验,观察喷泉的效果。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通过改变实验条件来控制喷泉的高度和持续时间。
1. 组织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和原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篇二《喷泉实验策划书范文》一、实验目的通过进行喷泉实验,直观地展示气体溶解性与压强变化之间的关系,增强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和兴趣。
二、实验原理氨气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在圆底烧瓶中,当滴管中的水挤入烧瓶后,氨气迅速溶解,使烧瓶内压强急剧减小,外界大气压将水压入烧瓶,形成美丽的喷泉。
三、实验用品1. 仪器:圆底烧瓶、带尖嘴的玻璃管、胶头滴管、铁架台、止水夹。
2. 药品:氨气(或氯化氢气体)、水、酚酞试液(可选)。
四、实验步骤1. 按图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在圆底烧瓶中收集满氨气(或氯化氢气体)。
3. 关闭止水夹,向烧瓶内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若需要观察颜色变化)。
科学小实验报告喷泉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喷泉的原理。
2. 通过实验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3. 掌握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喷泉实验是利用大气压强将水从下往上喷射出来的一种现象。
实验中,当烧杯中的水被加热至沸腾时,水蒸气会从烧杯中冒出,并随着水蒸气的上升,体积逐渐增大,压力逐渐减小。
当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大气压会将水从下方的烧杯中压出,形成喷泉。
三、实验材料1. 烧杯2. 水3. 铁架台4. 酒精灯5. 火柴6. 橡皮管7. 玻璃管8. 橡皮塞9. 透明胶带四、实验步骤1. 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放入铁架台上。
2. 将橡皮管一端套在烧杯口,另一端插入玻璃管中。
3. 用透明胶带将玻璃管固定在烧杯口,确保密封。
4. 将橡皮塞塞入玻璃管中,确保密封。
5. 点燃酒精灯,加热烧杯底部的水。
6. 观察水蒸气从烧杯中冒出,并随着水蒸气的上升,玻璃管中的水逐渐上升。
7. 当玻璃管中的水上升至一定高度时,关闭酒精灯。
8. 观察喷泉现象,即水从烧杯中喷出,形成喷泉。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在加热烧杯底部的水时,水蒸气从烧杯中冒出,并随着水蒸气的上升,玻璃管中的水逐渐上升。
关闭酒精灯后,水从烧杯中喷出,形成喷泉。
2. 实验分析:(1)大气压强:在实验过程中,水蒸气从烧杯中冒出,说明大气压强能够将水从下往上压。
(2)沸点:水在加热过程中,温度逐渐升高,当达到沸点时,水开始沸腾,产生水蒸气。
(3)压力变化:随着水蒸气的上升,体积逐渐增大,压力逐渐减小。
当压力减小到一定程度时,大气压将水从下方的烧杯中压出,形成喷泉。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喷泉实验,我们了解了喷泉的原理,验证了大气压的存在。
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喷泉实验的操作步骤,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此外,实验还让我们认识到沸点、压力变化等因素对喷泉现象的影响。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有趣的科学现象,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大班优秀科学教案《制作喷泉》
《制作喷泉》一、教学目标1.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
2.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喷泉制作的方法和原理。
2.难点:气压和液体压强的理解。
三、教学准备1.材料准备:塑料瓶、吸管、剪刀、胶带、水、色素。
2.环境准备:宽敞的教室,安全的环境。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展示喷泉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吗?它是怎么工作的?”(二)探究喷泉原理1.教师展示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动画,讲解基本概念。
2.学生分组讨论:气压和液体压强在喷泉中的作用。
(三)制作喷泉1.教师发放制作材料,讲解制作步骤:a.将塑料瓶剪去底部,留下瓶身和瓶盖。
b.在瓶盖上钻一个小孔,插入吸管。
c.用胶带将吸管固定在瓶盖上。
d.将瓶身倒置,放入水中,观察吸管喷水现象。
2.学生分组制作喷泉,教师巡回指导。
3.制作完成后,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制作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四)实验拓展1.教师提出问题:如何让喷泉喷出更高、更远的水柱?2.学生思考并尝试,教师指导。
3.学生展示实验成果,交流实验过程中的发现。
2.学生分享制作喷泉的感受,讨论如何将所学应用于生活。
五、作业布置1.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制作一个家庭版的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
2.写一篇关于喷泉的观察日记,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感受。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制作喷泉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了气压和液体压强的基本概念,掌握了喷泉的原理。
在制作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团队合作精神得到了培养。
同时,本节课也激发了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了探究精神。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气压和液体压强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讲解。
重难点补充:(一)重点:掌握喷泉制作的方法和原理1.制作喷泉前,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喷泉是如何喷水的吗?”学生回答后,教师继续:“对,喷泉是利用水的压力。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
[大班科学教案]大班科学:有趣的喷泉以下是一份关于大班科学的有趣的喷泉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3. 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学习制作简单的喷泉装置。
2. 难点:理解喷泉的形成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观察法、操作法四、教学过程:1. 导入(5 分钟)通过展示喷泉的图片或视频,引起学生对喷泉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 分钟)讲解喷泉的形成原理,如压力差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
3. 实验探究(10 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条件下的喷射高度和形式。
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可以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4. 讨论与分析(10 分钟)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实验中的观察和发现,讨论喷泉形成的原因。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总结喷泉的形成原理。
5. 课堂总结(5 分钟)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包括喷泉的形成原理和实验过程等。
教师可以提问一些问题,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延伸:1. 让学生回家后与家人一起制作喷泉,并记录制作过程和结果。
2.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一场喷泉制作比赛,看谁制作的喷泉最有趣。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了解了喷泉的形成原理,掌握了制作简单喷泉装置的方法。
但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意安全问题,避免学生在实验中受伤。
此外,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环节,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
室内喷泉制作教案
室内喷泉制作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室内喷泉的原理和构建方式。
2.学习如何制作一个简单的室内喷泉。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室内喷泉的原理室内喷泉是将水泵过滤后,喷出水花,形成小型的喷泉。
其原理是水泵将水流入喷泉中心的喷头,从喷头喷出形成水幕,落入流水池中。
2.室内喷泉的构建方式在室内设置喷泉需要有以下构建方式:水源、喷泉喷头、水泵、过滤器、水池、光源等。
(1)水源:一般使用自来水,为保证水质,在进入喷泉之前需要经过过滤。
(2)喷泉喷头:主要是起到喷射作用,产生水花。
(3)水泵:在喷泉中起到水流的作用,控制水花的高度、形状等。
(4)过滤器:对水进行初次过滤,将杂质和微生物过滤,保障水质。
(5)水池:收集喷泉水幕,美化场景,装饰空间。
(6)光源:对室内喷泉进行补光和照射,美化空间。
三、教学步骤1.准备工作:在空间设计中选择合适的位置,生成process教育授课的过程。
2.制作过滤器:利用矿泉水瓶底部,用钻头打小孔,放置一小层石英沙,然后放入滤棉球,再放置过滤媒体,然后再铺上滤棉,最后加上垫片,用夹子固定。
3.制作喷泉喷头:用锯子在几根PVC管子上切出几个合适大小的弧形,然后用胶水把它们粘在一起,形成一个圆形。
4.制作水池:选择一个适合的容器,可以是浴盆或其他盆子,装上过滤器,泵入水后静置1-2小时,排除气泡,等待装入喷头。
5.连接喷头和水泵:将PVC管子连接到水泵的出水口上,固定它们,将喷头固定在水管的末端上,然后把水管置于流水池中。
6.调整幅度:打开水泵,观察水花的大小和高度,根据需要调整水泵的水量。
7.装饰空间:在室内喷泉周围安装适当数量的LED灯,调整光线角度和亮度。
四、教学评价通过制作室内喷泉这个实际工程,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每个学生都可以从过滤器、喷泉喷头、水泵等构建方式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在制作过程中发现更多实际问题,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认识喷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幼儿对喷泉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教学内容:1. 介绍喷泉的定义:喷泉是一种利用压力差将水从喷口喷出的装置。
2. 观察喷泉的特点:水柱的高度、形状和喷射距离等。
教学活动:1. 带领幼儿参观公园或公共场所的喷泉,观察喷泉的形态和喷射效果。
2. 邀请幼儿分享他们对喷泉的观察和感受。
3. 教师向幼儿展示图片或视频,介绍喷泉的工作原理。
第二章:探索喷泉原理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喷泉原理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喷泉原理:喷泉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压力差,当喷口处的压力小于大气压力时,水会被大气压力推出来形成喷泉。
2. 探索影响喷泉喷射高度的因素:水压、喷口大小和喷口形状等。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解释喷泉原理,并通过图片或模型进行演示。
2. 邀请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的喷泉喷射高度。
3.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喷泉能喷得高?喷泉喷射高度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三章:制作简易喷泉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简易喷泉的制作方法。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介绍简易喷泉的制作材料:塑料瓶、水、针筒等。
2. 示范简易喷泉的制作步骤。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介绍简易喷泉的制作材料和步骤。
2. 邀请幼儿分组制作简易喷泉,并观察喷泉的效果。
3. 引导幼儿分享他们制作喷泉的体验和发现。
第四章:探索水的表面张力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水的表面张力:水的表面张力是指水分子之间的相互吸引力,使水表面形成一个紧绷的膜。
2. 探索水的表面张力的影响因素。
教学活动:1. 教师向幼儿解释水的表面张力的概念,并通过图片或实验进行演示。
2. 邀请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水的表面张力现象。
3. 引导幼儿思考并讨论:为什么水滴能形成球形?水的表面张力与哪些因素有关?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让幼儿总结本次探究喷泉原理的学习内容。
魔法喷泉教案: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魔法喷泉教案: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魔法喷泉教案:幼儿园科学小实验魔法喷泉是一种有趣且引人入胜的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可以学习到有关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知识,同时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魔法喷泉实验的原理、步骤和应用,并分享一些有趣的观察结果和我们对此实验的观点和理解。
1. 实验原理魔法喷泉实验的原理基于液体和气体的特性。
当某种气体溶解在液体中时,会与液体形成一定的溶液。
如果对这个溶液施加压力,会产生气泡。
当释放这个溶液时,气泡会迅速上升,形成喷泉效果。
2. 实验步骤为了进行魔法喷泉实验,我们需要准备以下材料和步骤:材料:- 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瓶子- 液体肥皂- 食用色素- 矿泉水- 吸管步骤:1. 将透明杯或瓶子装满矿泉水,并向其中加入适量的食用色素,搅拌均匀。
2. 在另一个容器中,将液体肥皂与一些水混合,制作肥皂水溶液。
3. 将吸管插入到装有肥皂水溶液中,并保持一定的深度。
4. 将吸管小心地放入装有染色的矿泉水中,保持吸管底端离液体底部约1-2厘米的距离。
5. 慢慢吹气进入吸管,观察液体中的魔法喷泉效果。
3. 应用和观察结果魔法喷泉实验不仅可以帮助孩子们理解液体和气体的特性,还可以观察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观察结果和应用:- 魔法喷泉高度与吹气的力量和时间相关。
当孩子们在吸管上施加更大的力量和吹气时间时,喷泉高度可能会增加。
- 可以通过改变液体中的染色剂颜色来制造彩色的喷泉效果,让孩子们更加喜欢和感兴趣。
- 孩子们可以观察到气泡的形成和上升过程,进一步了解气体的特性和行为。
我们的观点和理解:魔法喷泉实验是一种有趣且具有教育意义的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通过这个实验,孩子们不仅可以在玩乐中学习有关液体和气体特性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实验能力和探索精神。
这个实验可以通过简单的材料和步骤进行,非常适合幼儿园的教学环境。
魔法喷泉实验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幼儿园科学小实验。
初中物理简易喷泉原理教案
一、教学目标1. 了解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理解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步骤2. 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3.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喷泉是如何形成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
2. 讲解喷泉实验原理介绍喷泉实验的基本原理,解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以及压强差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引导学生理解,要使喷泉形成,需要产生足够的压强差。
3. 演示喷泉实验进行喷泉实验的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喷泉的形成过程。
在演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
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按照喷泉实验的步骤进行实验。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注意操作规范,避免实验事故的发生。
5. 实验总结与拓展实验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分享实验心得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改变喷泉实验的条件?如何使喷泉喷射更高?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6.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喷泉实验的原理及操作注意事项。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喷泉实验的原理、步骤及注意事项。
2. 演示法:展示喷泉实验的视频或图片,进行实验演示。
3. 实验法:学生分组进行喷泉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喷泉实验的原理和步骤。
2. 学生能够独立完成喷泉实验,操作规范。
3. 学生能够理解影响喷泉形成的因素,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对喷泉实验产生兴趣,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对喷泉产生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的定义:喷泉是一种用水压喷射的水景装置。
2. 喷泉的原理:水通过压力泵被压入喷泉装置,从喷嘴喷出,形成各种形状的水柱。
三、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观察喷泉,让他们描述喷泉的外观和喷水的情景。
2. 向幼儿解释喷泉的原理,并用简单的语言让他们理解。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对喷泉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2. 评估幼儿对喷泉原理的理解程度。
第二章:探索喷泉原理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实验,理解喷泉原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原理的实验:通过改变压力,观察喷泉喷射的高度和水流的形状。
2. 喷泉原理的应用:了解喷泉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灌溉、冷却等。
1. 准备实验材料:水、压力泵、喷嘴等。
2. 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压力下喷泉喷射的高度和水流的形状。
3. 让幼儿表达观察到的现象,并引导他们思考喷泉原理的应用。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实验操作的准确性。
2. 评估幼儿对喷泉原理实验结果的理解和表达。
第三章:创意喷泉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发挥创造力,设计自己独特的喷泉。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内容:1. 喷泉设计的要求:考虑喷泉的外观、喷水的方式和喷水的声音。
2. 喷泉设计的材料:使用各种材料制作喷泉,如塑料瓶、管道等。
三、教学活动:1. 邀请幼儿分组讨论,设计自己独特的喷泉。
2. 提供材料,让幼儿动手制作喷泉,并合作完成设计。
3. 让幼儿展示自己的喷泉设计,并描述设计的理念和功能。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设计过程中的创造力表现和合作能力。
2. 评估幼儿对喷泉设计的要求和制作过程的理解。
第四章:喷泉表演1. 让幼儿通过表演,展示对喷泉原理的理解和创意设计。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知道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原理,知道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难点:让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喷泉原理。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喷泉模型、水、容器、吸管等。
2. 环境:安静、整洁的教室,适当的光线和温度。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喷泉模型,引发幼儿对喷泉的好奇心。
2. 探究活动1:观察喷泉原理让幼儿观察喷泉模型,引导幼儿发现喷泉喷水的高度与水的压力的关系。
3. 探究活动2:实验操作(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配备一个喷泉模型、水、容器、吸管等实验材料。
(2)引导幼儿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
(3)让幼儿总结实验结果,得出喷泉原理。
4. 分享与讨论:让幼儿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引导幼儿讨论喷泉原理的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价:通过本次教学,观察幼儿对喷泉原理的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幼儿在探究过程中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合作、交流、分享的好习惯。
六、教学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的探究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学习情况,增进家园合作。
2. 喷泉设计比赛:让幼儿分组设计自己的喷泉,比一比哪一组的喷泉设计最独特、最有趣。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的学习情况,观察幼儿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鼓励。
教师应关注幼儿的安全问题,确保实验过程中幼儿的安全。
八、教学拓展:1. 参观实地喷泉:组织幼儿参观公园或商场等地方的实地喷泉,让幼儿亲身体验喷泉的原理。
2. 学习相关科学知识:让幼儿了解液体压强、流速等科学知识,为幼儿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
探究喷泉原理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了解喷泉的基本原理,知道喷泉的形成与水的压力有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好奇心和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喷泉原理的基本概念:介绍喷泉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水的压力与喷泉的关系。
2. 实验一:用水枪产生喷泉,观察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观察容器形状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4. 实验三:对比不同高度的水柱,观察高度对喷泉的影响。
5. 总结与探讨:通过实验现象,引导幼儿总结喷泉原理,并展开讨论。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水枪、各种容器、水、毛巾、桌子。
2. 材料:颜料、画纸、画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邀请幼儿观察周围环境中的喷泉,引导幼儿思考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实验一:组织幼儿进行实验,用水枪产生喷泉,观察水的压力与喷泉高度的关系。
3. 实验二:让幼儿自由探索,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观察容器形状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4. 实验三:对比不同高度的水柱,观察高度对喷泉的影响。
5. 总结与探讨:引导幼儿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喷泉原理,并展开讨论。
6. 拓展活动:让幼儿用颜料在画纸上绘制喷泉,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五、教学评价:1. 幼儿能简单描述喷泉的形成原理,了解水的压力与喷泉的关系。
3. 幼儿对科学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和创新精神得到激发。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幼儿回顾喷泉的形成原理。
2. 实验一:教师演示如何用水枪产生喷泉,幼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3. 实验二:幼儿分组进行实验,使用不同形状的容器装水,观察容器形状对喷泉形成的影响。
4. 实验三: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对比不同高度的水柱,观察高度对喷泉的影响。
5. 总结与探讨: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实验现象,总结喷泉原理,并展开讨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喷泉实验的原理和运用》教学设计
无锡市堰桥中学陈美(214174)
引言:“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
”素质教育的最终目标是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以适应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需要。
本教学设计试图通过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践、自主地探索和学习知识,改变以往那种“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科知识相互孤立的思维方法。
教学背景: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大批复合型知识人才,因而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而且要加强不同学科间的知识渗透、思想方法的相互融洽,以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注重主体精神的回归、主体意识的释放,让学生亲身体验、主动探索,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教学设计与实施:
1、播放录象、设置情景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为了美化环境,
绚丽多彩的人工喷泉亦到处可见,你知道人工喷泉的原理是什么吗?你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模拟设计一个美丽的人工喷泉吗?
2、亲身感受
学生分析讨论、设计实验
方案(包括原理、仪器、药品、
现象、结论)→小组代表展示
设计方案
→师生共同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比与筛选
→采取图1装置进行学生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实验成功或失败?)
3、演示课本实验(如图2),再现实验情景
4、分析探讨、归纳总结
根据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讨论如下问题:
①喷泉实验原理是什么?②喷泉实验成败的关键是什么?③喷泉实验中的压强差如何计算?④具有多大溶解度的气体才可能形成喷泉?⑤喷泉实验中不用水而采用某些溶液行吗?
5、知识迁移、解决实际问题
(1)某学生积极思考产生喷泉的方法,并设计了如图3所示的装置。
①在图3的锥形瓶中,分别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反应后可能产生喷泉的是()
A、Cu与稀盐酸
B、NaHCO3与NaOH溶液
C、CaCO3与稀硫酸
D、NH4HCO3与稀盐酸
②在图3
的锥形瓶外放一水槽,瓶中加入酒精,水槽中进入冷水后,再加入足量的下列物质,结果也产生了喷泉。
水槽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
A、浓硫酸
B、食盐
C、硝酸钾
D、硫酸铜
这种方法产生喷泉的原理是。
③比较图3和课本实验装置(图2),从产生喷泉的原理分析,图2是上部烧瓶内气体压强,图3是
下部锥形瓶内气体压强(均填增大或减小)。
④城市中常见的人工喷泉及火山爆发的原理与上述(填图2或图3)装置的原理相同。
(2)喷泉实验是否一定要在气、溶间才能进行呢?气、
气间能够进行喷泉实验吗?
泉实验。
(装置如图4所示)
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讨论。
反思与讨论
1、多给学生动手实验的机
会,丰富学生的切身体验,让学生通过自己对实验的操
作、现象观察、原理分析研究,获取探索知识的科学方
法和乐趣,积极主动地掌握所学知识。
2、学生通过运用物理知识作铺垫,进行思考分析与
计算讨论,加深了对喷泉实验的理解,拓宽了知识面,
培养了综合运用各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从典型的“氨的喷泉实验”→迁移到其他气体与
溶液间的喷泉设计→再扩展到气体与气体间的喷泉实验
分析→火山爆发现象的解释。
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
识过程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而且掌握了科学学习的方
法。
(惠山区三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