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的代谢酶浙科版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5浙科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一节细胞与能量教案5浙科版必修

细胞与能量一、设计理念概念教学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之一,其主要内容是纠正、补充、完善学生的前概念,构建学生的正确认知体系。

因此概念教学注重学生前概念的了解,并基于学生的认识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建构大概念,体现整体性思维。

另外,概念教学还表现在概念的层次上:高中生物新标准的“设计依据”中指出,根据生物学大概念来建构课程体系和内容框架,并通过大概念学习,来帮助学生形成生命观念和理解核心概念。

基于这种理念,对浙科版《细胞与能量》进行了新的教学设计。

二、背景分析1、教材分析:浙科版必修1第三章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简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细胞中的能量的转化,②化学反应过程中能量的变化,③能量代谢的中心分子ATP的结构与功能。

这节内容是在总体上对《细胞的代谢》整章节从能量角度的一个概括:细胞内所有的化学反应在生物学上的分成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生物体内的能量变化是能量形式的转变;能量代谢离不开ATP的参与等。

所以本小节起到一个框架的作用,后面章节的内容是对这个框架的一些补充和具体体现。

教学重点:ATP的分子结构和生理功能,ATP与ADP的相互转化及ATP-ADP的循环对细胞中能量代谢的意义。

教学难点:ATP与ADP的相互转化,细胞中的能量转化,放能反应与吸能反应。

2、学情分析:经过初中科学的学习,学生对有关生物和化学方面的基础是具备的。

如化学反应是物质和能量的偶联变化,生物的基本结构是细胞等。

但存储的知识是块状的,没有体系的。

高一生物开课后,经过前言和第一、二两章的学习,已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分子水平和亚显微结构上的深化。

但是这些知识点多且散,学生的认知负荷很重,导致学生学习生物的热情也随着这些散乱的知识点慢慢地退去,对后面生物的教学十分不利。

所以教师急需打破这种局面,让学生学得更轻松、更主动,将知识体系化,达到“温故而知新”和“温新而知故”。

三、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旧知识,分析知识点间的联系能提出新问题:细胞中的能量如何变化?从能量的形式,量和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9-2020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学案 浙科版必修1

2019-2020版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 酶 第1课时学案 浙科版必修1

第1课时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及酶的催化效率知识内容学考要求选考要求酶的发现过程 aa酶的本质、特性及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bb学习导航(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并说明酶的本质。

(2)阐述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方式一2011年3月23日,在上海举行的中国国际食品添加剂和配料展上,帝斯曼展出了一系列酶制剂产品,以帮助食品生产厂商节能减排。

该公司推出的PanamoreSpring产品与其他乳化剂相比,能降低生产过程中近80%的碳排放量;微生物磷脂酶CakeZyme产品能使食品厂商在生产蛋糕等食品中节省20%的鸡蛋用量,延长保质期;高性能酶制剂RapidaseFPSuper 能有效避免新鲜水果在经过机械或热处理加工后产生的不良副作用,改善口感。

酶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重要,那么酶具有什么作用?酶的化学本质又是什么呢?方式二我们知道,很多化学反应在有催化剂存在的时候会改变反应的速率,这在工业生产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生物体内也时刻发生着生化反应,这些反应也需要催化剂,生物体内的催化剂是酶。

一、酶的发现、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的发现(1)18世纪末:斯帕兰扎尼证明鹰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

(2)19世纪⎩⎪⎨⎪⎧巴斯德认为酒精发酵是酵母菌代谢活动的结果李比希认为酒精发酵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某种物质的参与而已(3)1897年:毕希纳发现促使酒精发酵的是酶。

(4)1926年:萨母纳尔分离得到脲酶结晶,才弄明白酶的本质是蛋白质。

2.酶的本质(1)合成场所:活细胞内。

(2)化学本质: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极少数是RNA。

3.酶是生物催化剂(1)特点: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化学变化。

(2)底物:受酶催化而发生化学反应的分子叫底物。

(3)酶催化底物反应的机理①“钥匙与锁”的原理②酶促反应过程底物+酶→酶-底物复合物→复合物形状发生一定变化→酶+产物。

4.酶的活性:酶作用的强弱可用酶活性表示。

归纳总结1.酶的本质及生理功能化学本质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合成原料氨基酸核糖核苷酸合成场所核糖体细胞核(真核生物) 来源一般来说,活细胞都能产生酶作用场所细胞内、外或生物体外均可生理功能具有生物催化作用作用原理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酶的本质的实验验证组别证明酶是蛋白质证明酶是RNA实验设计结果实验设计结果实验组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待测酶液+派洛宁试剂是否出现红色对照组已知蛋白质+双缩脲试剂出现紫色已知RNA液+派洛宁试剂出现红色3.酶与无机催化剂的比较(1)共同点:可以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加快反应速率,但酶本身并不发生化学变化。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

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第一篇:最新浙科版生物必修一《酶》教学设计《酶》教学设计设计者:01 授课内容:酶及其有关实验探究授课对象:高二学生教材:浙科版生物学必修1一、设计理念新高中生物学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是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通过对基本生物学知识、生物学观点、生物学情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二是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酶》这一节,既有丰富的生物学史实资料,还有现代生物技术中的重要基础知识,又不乏热点新闻、医疗健康这样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生活实例。

在学教过程中,加入这些生活实例,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增强了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更乐于探究新知识,进而获得自己独特的对生物学的理解、感受和体验。

本节课对于师生而言,是一个很好的共同发展的平台。

在学生获得新知识的同时,贯穿有关生活实际的内容,也能够较好的引起学生的共鸣。

同时,学生在学习有关酶的实验探究方面,可以在借鉴前人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想和发现。

倡导了探究性学习的理念。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也需要循循善诱,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路。

二、学习任务分析《酶》这一节内容是浙科版高中生物学必修1第三章第三节,是在学生了解了细胞与能量的关系,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后,对细胞代谢的进一具体步探究。

同时,也为即将学习的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等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储备。

因此,酶的学习体现了教材编排的延续性和逻辑性,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此外,本堂课对实验探究的学习较多,因此,学生掌握实验技能的好时机,教师可在课堂上加强实验技能的说明和实验操作的讲解。

教材多结合图片及视频,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懂得实验探究在生物学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学习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普通中学的高二学生。

他们接触生物学时间不长,还不具备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对生物学的学习也是较为薄弱的。

然而,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所以,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指导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最新-高中生物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精品

最新-高中生物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 第三节酶教案(2) 浙科版必修1 精品

第三节酶一、三维目标【知识目标】1.描述酶的发现过程。

2.举例说明酶是生物催化剂3.说明酶的催化活性极高。

4.说明酶有专一性。

5.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能力目标】在引导学生分析生物酶的概念,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因素的过程中,初步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实验现象能力及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生交流探讨酶的发现过程,领悟生物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地位;通过讨论分析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活的关系;体会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进而体会研究生命科学价值的教育。

二.教学重点酶的概念;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和需要适宜条件的特点。

三.教学难点组织和引导学生完成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的实验。

【建议课时】三、教学建议本节内容建议安排2课时。

酶的发现这部分内容,教材中是将酶的概念和酶的发现史联系起来讲述,比较突出的体现了科学实验导致科学发展这一观点,对此教师应当明确指出。

自然界中的一切生命现象都与酶的活动有关系。

生物体内全部的生物化学反应,都是在酶的催化作用下进行的。

基于这点,酶和教材后面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联系紧密。

酶的化学成分与第一章第二节有关蛋白质和核酸的知识相关,所以本节教材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多种消化酶在食物的化学性消化中的作用,关于酶的概念以及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学生具有初步的印象。

酶的专一性、酶活性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探究,学生设计实验、主动探究,理解及操作上可能会有相应的难度;如何通过对比、归纳以及联系酶在生活中的应用,认识代谢与酶的密切关系,从而由感性认知上升到理性认知,是学生在学习上的另一困难之处。

另外,本节课有较多的资料、图表及课外阅读,学生如何分析阅读,需要较强的理解、分析、驾驭信息的能力。

五.新课导入设计导入一教师活动【创设情境】生活中我们和酶是否有过“亲密接触”?(请同学出示课前布置搜集的生活中酶的应用的实例)学生活动出示实例,药品、洗浴品的说明书。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1

浙江省普通高中高中生物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同步名师精选教案 浙科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一、课标内容1.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2.说明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解释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说明光合作用以及对它的认识过程。

5.研究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说明细胞呼吸,探讨其原理的应用。

二、教学要求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第三节酶第四节细胞呼吸第五节光合作用三、教学建议1.课时建议(共计15课时)2.教法建议(1)“第一节细胞与能量”的教学重点是ATP化学组成的特点及其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是ATP与ADP的相互转化。

教科书先介绍了细胞中有哪些能源物质,它们可以通过细胞的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等代谢吸能、放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细胞与能量的情景中,也为后面学习“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做好了铺垫。

建议教师教学时多作些比喻,使本节内容易于被学生理解。

充分利用教科书上的图解,让学生在看懂图解的基础上,讨论ATP与ADP 的相互转化,说明ATP的生成途径,阐明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形成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相统一的观点。

(2)“第二节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的教学重点与难点是区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的异同。

由于本节内容较抽象,在教学手段上应该充分运用示意图、模型、最好是结合动画的多媒体课件等直观手段,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质膜控制物质运输功能。

在教学方法上,可引导学生结合具体实例进行探究,然后通过列表对比等方式,帮助学生认识物质出入细胞的各种方式。

关于“胞呑”、“胞吐”的教学,可以从草履虫形成食物泡、变形虫吞食细菌、白细胞吞食病菌等学生比较熟悉的事例引入,通过引导、分析其形成过程,再结合插图、动画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感受,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3)“第三节酶”教学重点是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是酶的催化作用原理以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建议在教学中利用学生已掌握的无机催化剂的知识作为切入点,通过进行过氧化氢在生物催化剂与无机催化剂作用下的反应速度的比较实验,证明“酶的催化效率”,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第三章细胞的代谢第二节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生物学案浙科版必修第一册:第二节酶是生物催化剂课程目标第1课时酶的概念及专一性和高效性知识点一酶的发现与酶的本质1.酶的发现过程(1)18世纪末: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说明了__胃液中有一种能消化肉的物质__。

(2)19世纪50年代:巴斯德提出酒精发酵是__酵母菌代谢活动__的结果,李比希则认为,__酒精发酵__仅仅是一种化学反应,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最多只需要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参与而已。

(3)1897年:德国的毕希纳证明促使酒精发酵的是__酵母菌中的某种物质——酶__,而不是__酵母菌本身__。

(4)1926年:美国的萨姆纳得到__脲酶__结晶后,证明酶的本质是__蛋白质__。

(5)20世纪80年代初:科学家发现极少数特殊的酶是__RNA__。

2.酶的本质绝大多数酶是__蛋白质__;少数的酶是__RNA__,我们称这一类酶是__核酶__。

小思考:(1)酶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一定会出现紫色吗?(2)酶的基本单位一定是氨基酸吗?【答案】(1)不一定,少数酶是RNA。

(2)不一定,少数酶是RNA,其基本单位是核糖核苷酸。

知识点二酶是生物催化剂1.酶与底物结合,形成__酶­底物复合物__,然后这个复合物发生一定的__形状__变化,使底物变成产物,并从复合物上脱落,同时酶分子又__恢复原状__。

2.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共性:促使反应物发生化学变化,本身却不发生__化学__变化。

3.酶的作用是__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__,使得化学反应加快。

4.酶作用的强弱用__酶活性__表示。

知识点三酶的特性1.酶的催化活性极高:由于酶通过与底物分子结合,使化学反应极易进行,所以反应效率__极高__。

2.酶有专一性:由于酶分子的结构只适合与一种或是一类分子结合,所以一种酶只能催化__一种__底物或__少数几种__相似底物的反应。

3.酶的催化作用受多种条件的影响:pH、__温度__和某些化合物等都能影响酶的作用。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教案)浙科版必修1

高中生物: 第3章 细胞的代谢(教案)浙科版必修1

第三章细胞的代谢新陈代谢:是活细胞内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3-1 细胞与能量一、能量的转化(一)化学能:活细胞中的各种分子,由于其中原子的排列而具有势能。

是细胞内最主要的能量形式。

(二)能量的转化:即不被消灭,也不被创造,相互转变,细胞有序状态的维持要消耗能量。

二、ATP是细胞中的能量生命活动直接能源——ATP(一)、ATP结构1、组成:C、O、H、N、P2、全称:腺苷三磷酸3、结构:腺嘌呤—核糖—磷酸基团~磷酸基团~磷酸基团腺苷A - P ~ P ~ P普通化学键高能磷酸键结构简式:A—P~P~P4、ATP的结构特点:每分子ATP含两个高能磷酸键,ATP水解指远离A的那个“~”断裂,释放大量能量。

(二)、ATP与ADP的转化1、存在特点:ATP在细胞内含量很少,转化十分迅速。

2、转化过程:化合酶ATP ADP+Pi+能量水解酶不是可逆反应的原因:1)能量的来源于去路不同;2)条件不同;3)反应场所不同3、转化意义:细胞内ATP处于动态平衡中,对构成生物体内部稳定的供量环境有重要意义。

(三)、ATP的应用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能量通货),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四)、ATP再生动物、真菌等绿色植物呼呼光吸吸合作作作用用用ADP+Pi+能量酶 ATP(五)ATP的来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3-2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扩散和渗透(一)扩散定义:分子从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运动的现象结果:使分子分布均匀特点:缓慢高浓度→低浓度(二)渗透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方向:低浓度→高浓度条件:①有半透膜存在②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二)被动转运:物质由浓度高的一侧转运至浓度较低的一侧。

易化扩散:载体蛋白分子与被运转的分子或离子结合而改变形状,于是把分子或离子运转质膜的另一侧;将分子或离子释放后,载体蛋白又恢复至原来的形状。

这种转运仍是一种扩散作用,但扩散的速率要大得多,成为易化扩散。

(三)主动运转1、定义:逆浓度梯度的运转。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新版

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一《酶》教案-新版

第三节酶
【教材内容与地位】
《酶》选自浙科版《生物学——(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第三章第三节,第三章紧紧围绕细胞的代谢展开,而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在学习本节课前,学生们已经在化学课堂中学习了无机催化剂,蛋白质等知识,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学科基础。

同时酶与生物体内的各种化学反应,细胞的衰老及凋亡等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本节课在整个教材中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教材内容,能够简述酶的概念,描述酶的发现过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观看演示实验和参加探究活动,结合教师讲解,能够说明酶的专一性和高效性,分析酶的催化作用受许多因素的影响。

【教学重点】
酶的本质、作用及特征。

【教学难点】
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及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学情分析】
本节课授课对象是高二年级的学生,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角度分析,该年龄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形式运算阶段,即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空间想象思维也得到了初步发展,对新知识的接受力和理解程度都有了进一步的延伸,同时,他们已经有了相关内容的知识储备,这为本堂课的顺利展开提供了一个十分有利的内在前提。

【课型与课时安排】
本节课为新课教授,安排一课时,计45分钟。

【教学过程】。

浙科版学新教材高中细胞的代谢素能提升课与酶有关的变量分析与实验探究教案必修第一册生物

浙科版学新教材高中细胞的代谢素能提升课与酶有关的变量分析与实验探究教案必修第一册生物

[核心精要]1.实验中三类变量的分析2.通过对照设置把握三种实验变量:(1)自变量的控制原则——单一变量原则。

(2)无关变量控制原则——等量适宜原则。

(3)因变量的控制原则——可观测性原则。

[对点训练]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

下列关于实验变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一个实验只能有一个自变量,而因变量可为多个B.对实验结果不造成影响的变量称为无关变量C.实验不一定有空白对照组,但一定有对照D.一个实验的自变量可能是另一个实验的无关变量B [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自变量是光照强度,因变量是O2的释放量或CO2的吸收量,可见,一个实验只能有一个自变量,而因变量可为多个,A正确;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的可变因素,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B错误;对照的目的是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因此实验不一定有空白对照组,但一定有对照,C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温度的不同,而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自变量是pH不同,温度是无关变量之一,因此一个实验的自变量可能是另一个实验的无关变量,D正确。

]2.在下图所示的实验中属于实验变量(自变量)的是()A.催化剂不同B.环境温度不同C.试管的大小D.试管中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量A [由图可知,本题探究无机催化剂(氯化铁)和有机催化剂(过氧化氢酶)对过氧化氢的分解,实验的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

故本题选A。

]3.下列有关酶特性的实验中,叙述错误的是()A.验证酶的高效性时,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B.验证酶的专一性时,自变量是酶的种类或底物的种类C.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pH是自变量,温度是无关变量D.探究酶作用的最适温度时,应设置高温、室温、低温三组实验D [酶的高效性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而言的,验证酶的高效性自变量是催化剂的种类,A正确;验证酶的专一性,可以是底物相同,酶的种类不同,也可以是酶种类相同,底物不同,B正确;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是pH梯度,温度的量为无关变量,因变量是底物的消耗量速率,C正确;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温度是自变量,设置温度梯度应该在最适温度处展开设计温度,D错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的代谢酶浙科版教案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第三节酶
教学目标
1.简述酶的概念。

2.描述酶的发现过程,了解科学是不断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与特性,感受生命活动的复杂性。

4.举例说明酶催化的高效性和专一性,逐步形成用所学只是解释日常生活中
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5.分析影响酶催化作用的因素。

重点难点
1.酶的概念、本质和特性。

2.进行有关实验和探究。

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
计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教学准备
板书配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
流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
引入新课
【创设情景】森林大火,熊熊
燃烧,实际上是树木中的糖来等
有机物被氧化的过程。

而我们人
体中的细胞也时时刻刻在发生着
有机物的氧化过程,
答:1.森林大火是在高温
的条件下发生的;而人体
细胞中的氧化反应却在温
和条件下,37度。

说明人
体细胞中有酶的作用下进
提高学生查
找资料的能
力。

课堂的引入
是由学生自
第三节

一、酶的发现
1.两者的区别是什么
2.细胞内成千上万个化学反应
为什么能在常温、常压下高效有
序地进行呢
【提问】
酶是怎么被发现的酶的本质是什

让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科学家的
经典实验。

请同学们阅读书本第61页“酶的
发现”部分,然后回答:
1.酶在哪里产生
2.酶有什么功能
3.酶都是蛋白质吗
然后教师带大家一起来体验酶的
发现过程
【实验探究】
1. 1773年意大利斯帕兰札尼将肉
块放入金属笼子内,让鹰吞下,
一段时间后取出小笼,发现肉块
消失。

这个实验的巧妙之处在哪
里这个实验说明了什么
2、19世纪,酿酒业在欧洲经济中
占有重要地位,但是酿出来的葡
萄酒总是莫名其妙的变酸,受这
一问题的困扰,科学界非常重视
对发酵过程的研究,当人们已经
知道,酿酒就是让糖类通过发酵
变成酒精和二氧化碳。

那么糖类
是怎么变成酒精的呢1857年,法
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
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
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
行下。

2.因为我们体内的化学反
应有特殊的催化剂——
酶。

学生思考、回答:
巧妙之处:把肉放在小笼
内,避免发生物理消化;
本实验说明胃中发生化学
性消化
己完成的,
教师仅起到
组织者和引
导者的作用
,体现学生
在学习中的
主体地位,
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自
学能力,并
引导学生思
考,活跃学
生思维。

突触本实验
的巧妙之
处,使学生
体会科学研
究的巧妙,
更好的理解
实验。

步步设疑,
层层深入,
启发学生带
着问题去思
二、酶的本质
三、酶催化的机理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的。

德国化学家李比希却坚持认
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的某
些物质,与酵母菌的活动无关。

两种观点争论不下。

1897年,德
国的毕希纳把酵母细胞放在石英
砂中用力研磨,加水搅拌,再进
行加压过滤,得到不含酵母细胞
的提取液。

在这些汁液中加入葡
萄糖,一段时间后就冒出气泡。

糖液居然变成了酒。

这个实验说
明了什么
4.20世纪30年代,科学家们相
继提出多种酶的蛋白质结晶
(如:脲酶,美国科学家萨母
纳尔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来
的),这一事实说明了什么
5.20世纪80年代,科学家发现
一些RNA分子也有催化能
力,这一事实说明什么
总结:
(板书)
【提问】酶的本质是什么(板
书)
说明酒精发酵是酵母中的
某种物质,而不是酵母细
胞本身。

酶是蛋白质。

极少数酶是RNA,称为核
酶。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
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
物。

(板书)
来源:活细胞(板书)
功能:催化剂(板书)
化学本质:多数的蛋白
质,少数是RNA。

(板书)
考、去观
察。

四、酶的特性
1、高效性【提问】酶是怎样催化细胞中的
化学反应呢
举例:2个氨基酸——二肽
【提问】底物是什么
引出钥匙学说
1948年,德国有机化学家Fisher
提出锁钥学说(lock and key
mond)。

他认为:底物结构必须
与酶活性部位的结构非常互补,
就像锁与钥匙一样,才能紧密结
合。

该学说的要点是:酶分子本
身的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酶活
性中心的结构具有柔性,当酶与
其底物结合时,酶受底物的诱
导,其构象发生改变,从而引起
催化部位有关基团的空间位置发
生改变,结果酶的催化基团与底
物敏感键正确契合,形成酶-底物
复合物。

近年来大量的实验证明
了此学说。

【例题】解释二肽的形成过程
【提问】酶是一类有机催化剂,
与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什么特
性呢
答:2个氨基酸
酶与底物结合,形成酶-底
物复体酶-底物
复合体形态发生改变,促
使反应进行
产物形成,反应完
成,酶恢复原状(板书)
酶与两个氨基酸结合,形
成酶-底物复合物,然后复
合物发生一定的形状变
化,形成二肽,并从复合
物上脱落,同时酶又恢复
原状。

通过教学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