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蒙学读物的内容与理念
一.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
一.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指的是那些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以及具有教育意义的经典读物。
这些读物在蒙学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帮助孩子们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精神,培养他们的道德品质和品格,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
以下是一些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的例子:《弟子规》是一本蒙学经典读物,由清代孔颖达所撰写。
该书以教导孩子规范自己的行为为宗旨,以二十条教诲的形式列举了孩子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这些准则涵盖了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的方方面面,包括尊敬父母、敬爱师长、团结友伴、勤劳奋进等等。
通过阅读《弟子规》,孩子们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所重视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培养他们正确的价值观和品行。
《三字经》是一本以三字一句的形式传达知识的经典读物,由明代王应麟编写而成。
该书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对儿童常见的科学、历史、文化知识进行了总结和概括,力图让孩子能够轻松、快速地记住知识点,并通过记忆联想的方式来进行知识的灵活运用。
《三字经》的内容涵盖了天文地理、人物故事、历代君臣等方面的知识,从小就接触这样的书籍可以激发孩子们对知识的兴趣,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百家姓》是一本讲述百家姓氏的经典读物,可以追溯到宋代。
该书以短短四个字的姓氏作为标题,通过简短有趣的诗句来介绍每个姓氏所代表的含义和历史渊源。
这本书的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够了解自己的姓氏和家族的历史,同时也可以通过姓氏的由来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结构和人情世故。
在阅读《百家姓》的过程中,孩子们还可以借此了解到不同姓氏所在地区的风俗习惯和人文景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
《古文观止》是一本介绍古代文学名篇的经典读物,作者为明代文学家沈德潜。
该书收录了从先秦到宋代的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文学作品,包括散文、诗词、辞章等等。
通过阅读《古文观止》,孩子们可以体会到古代文人的才情和艺术魅力,了解到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演变规律。
中国古代的蒙学简介
开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入则孝,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谨而信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
1、千字文
南北朝周兴嗣所作,将不重的千字编缀成韵文. 四字一句,共250句.精妙佳作.
基本内容: 天文岁时,上古历史;伦理道德,传统纲常; 宫廷宏伟,达官显贵;名人伟绩,名胜古迹.
开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果珍柰,菜重芥姜. 海咸河淡,鳞潜羽翔,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乃服衣裳,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介绍名物和科技知识的教材.名物蒙求
算学启蒙
小儿语举例:
儿小任情骄惯,大来负了亲心, 费尽千辛万苦,分明养个仇人. 世间第一好事,莫如救难怜贫, 人若不遭天祸,舍施能费几文 乞儿口干力尽,终日不得一钱, 败子羹肉满桌,吃着只恨不甜. 蜂蛾也害饥寒,蝼蚁都知疼痛, 谁不怕死求活,休要杀生害命.
四、传统蒙学经典介绍
正文举例:
一东 粗成四字,诲尔童蒙. 经书暇日,子史须通. 重华大孝,武穆精忠. 尧眉八彩,舜目重瞳. 商王祷雨,汉祖歌风. 秀巡河北,策据江东. 太宗怀鹞,桓典乘骢.
弟子规
清代毓秀所著,伦理道德类蒙学读物. 三言句式,共360句,计1080字. 内容是依据论语·学而:弟子入则孝,出则弟,
增广贤文
蒙学 - 声律启蒙_国学经典
蒙学 - 声律启蒙_国学经典引言蒙学作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方式,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中,声律启蒙是一部蒙学经典著作,被视为中国古代国学经典之一。
本文将介绍蒙学的概念和特点,以及声律启蒙的内容和地位。
什么是蒙学蒙学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的一种教学方法,主要用于儿童的启蒙教育。
它强调通过认读文字、诵读经典和记忆知识来培养儿童的智慧和德行。
蒙学起源于古代中国民间,逐渐发展成为一种正式的教育体系,并在后来的历史时期得到广泛应用。
蒙学的教学方式主要包括蒙、诵、读、写几个环节。
蒙是让学生通过认读文字来记忆知识;诵是让学生用口中念出学习的内容;读是让学生熟读经典著作,提高阅读能力;写是让学生通过书写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声律启蒙的内容和特点声律启蒙是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由清代教育家李时中所著。
它以音韵学为基础,通过字音、声韵和诗歌等方式,来启蒙儿童的智慧和德行。
声律启蒙的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字谜、练字、对仗、诗歌等。
其中,字谜是通过给出一些字的解释或者提示,让学生猜出正确的字的方法。
练字是让学生通过反复书写来提高字的习惯和书写能力。
对仗则是让学生通过对诗句的对仗来提高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诗歌则是通过诵读、背诵和创作诗歌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声律启蒙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1.强调声音和韵律:声律启蒙通过对字音、声韵和诗歌的学习,培养学生对声音和韵律的敏感性和欣赏能力。
2.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声律启蒙采用了字谜、练字、对仗和诗歌等多种教学方式,使学习变得有趣且多样化。
3.注重德育教育:声律启蒙倡导德育教育,通过学习经典著作和诗歌,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
4.融入生活实践:声律启蒙的内容与生活实践紧密结合,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体验到知识的运用和实际的意义。
声律启蒙在国学经典中的地位作为中国古代蒙学经典之一,声律启蒙在国学经典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教育和文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蒙学著作目录及历代学习内容简介
蒙学,又称“蒙养书”、“小儿书”,是对我国传统的幼儿启蒙教育的一个统称。
被称为儒家群经之首的《易经》中有一卦叫“蒙卦”,“蒙卦”中讲:“蒙以养正,圣功也。
” 就是说用正确的教育启蒙儿童是圣人的功业。
古代私学发展史中,明确提出蒙学课程始于汉代。
汉代的蒙学教育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进行习字教育,所使用的教材有《苍颉篇》、《凡将篇》、《急就篇》、《元尚篇》等,此外还有《广仓》、《无尚》、《飞龙》等字书。
第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伦理道德,所使用的教材有《孝经》、《论语》,是进入专经学习的必经阶段。
三国两晋时期,蒙学教材主要是《急就篇》以及王义编《小学篇》、杨方《少学》和束皙《发蒙记》等。
应当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家庭教育十分发达,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即是家庭教育的代表作。
唐朝所使用的蒙学教材主要有《开蒙要训》、《太公家教》等。
宋朝所开设的蒙学课程有:有王应麟作的《三字经》、钱塘老儒作的《百家姓》、谢枋得编的《千家诗》、无名氏编的《神童诗》和《名贤集》等。
此外,还有《童蒙训》、《性理字训》、《训蒙诗》、《训蒙记》等。
元朝与宋朝相似,所不同的是蒙学还制定了较为详细的教学计划,具有代表性的是元初程端礼所制定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
这个“读书日程”可以说是元明清三朝学校教育最典型的“教学计划”,影响及于三代,迄今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元代私人讲学内容多数不出程氏所列的课程。
此外,较有影响的还有《二十四孝》与《历代蒙求》。
明清私学大体沿用宋元私学计划,蒙学是私学的初级阶段,以识字为主,多以《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蒙求》、《神童诗》、《小儿语》、《续小儿语》、《弟子规》、《龙文鞭影》等为识字教材。
明朝较有影响的有《幼学琼林》、《龙文鞭影》、《小儿语》、《女儿经》。
清朝较有影响的蒙书还有李毓秀作的《弟子规》,朱柏庐作的《朱子家训》,李渔著的《笠翁对韵》,车万育作的《声律启蒙》,吴楚材和吴调侯编的《古文观止》,孙洙编的《唐诗三百首》,王筠作的《文字蒙求》,周希陶重订的《重订增广》等。
古代优秀启蒙读物
廉Lián:远古黄帝的玄孙叫大廉,大廉的后代形成了廉姓。
孟Mèng:春秋时,卫国国君叫卫襄公,卫襄公的儿子叫公孟。 公孟的子孙有的姓公孟,有的省去公字而姓孟。
了解《百家姓》的意义
首先,认祖寻根是中华民族团结富强的凝聚力和纽带。 其次,中国的姓氏文化蕴含着民族文明进取精神。弘扬中国文化 也应当包括中国的姓氏文化。 再次,积淀了五千年的中国姓氏文化,不仅仅融入中华民族的传 统文化之中,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联系, 这对于传播中华民族的文化有着重要作用。
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据国学学者王俊闳考证:为清朝 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 条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 的守则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 其中记录了孔子的108项言行,共有360句、1080个字,三字一 句,两句或四句连意,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全篇先为“总叙”, 然后分为“入则孝、出则悌、谨、信、泛爱众、亲仁、余力学文” 七个部分。
《三字经》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教育灌输法
《三字经》将包含儒家政治思想和道德规范的书籍列出,规定出儿 童应该学习的教材"儒家所倡导的仁爱,强调忠孝的政治伦理思想以 及三教合流,外儒内法的政治观点正是通过这些教材的使用得以对 儿童进行灌输。 《三字经》中的教育灌输并不是教师单方面地强制灌输,而是采用 一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充分利用汉语词汇丰富变化的特点,采用一 种三字一句的押韵易诵的形式,将儒家道德规范和常识串联起来, 既起到了识字启蒙的教育功能,又起到了对传统道德规范和社会秩 序思想的教育灌输功能,符合儿童心理和认知发展的规律。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古代蒙学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古代中国培养了一大批杰出的人才,对于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进行探讨。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在于其对人的品行修养的培养。
古代蒙学教材所教授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并注重品行修养和道德教育。
这些教材包含了丰富的中华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通过这些教材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品行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水平。
在现代社会,正确认识和尊重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教育是至关重要的。
古代蒙学所强调的忠孝、仁爱、礼仪等传统美德,对于当代青少年的教育同样有着重要的启发和促进作用。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在于其对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融合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各家学说,包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古代蒙学教材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有利于形成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的大环境下,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民族个性,具有着重要的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在于其对语言文字的学习的重要意义。
古代蒙学教材所教授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内容,都是通过韵文的形式进行教学的,这些古诗词的学习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对中华文化的了解和认同,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在当今信息化的社会环境下,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社交都具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古代蒙学教材的学习,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具有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蒙学教材的现代教育价值在于其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古代蒙学教材主要注重启蒙教育,通过逐字逐句地背诵和解释,提高学生的记忆力、观察力和理解力,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代社会对于学生的要求不再局限于知识的掌握,更加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学习古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其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进行评析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进行评析
蒙学教材是古代儿童启蒙教育的必修之课,具有独特的思想体系和鲜明的教育特点。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在中国教育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们在传授知识、培养道德、开发智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首先,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注重德育教育。
蒙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蒙学教材,都强调了孝顺、友爱、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这些品质的培养为儿童日后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注重知识传授。
蒙学教材的内容涵盖了广泛的知识领域,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文学、哲学等。
这些知识不仅让儿童了解世界,也培养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千字文》用一千个不同的字来描述自然、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这种富有创意的教育方式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
最后,中国古代蒙学教材还注重智力开发。
蒙学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关于思维训练和智力开发的,例如谜语、对联、诗歌等。
这些内容不仅锻炼了儿童的思维能力,也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开发智力。
例如,《论语》中的名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了思考与学习相结合的重要性,这种教育思想对儿童的智力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中国古代蒙学教材是中国教育史上的珍贵遗产,它们在德
育、智育、知识传授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贡献。
通过对这些蒙学教材的评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也为现代教育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
蒙学是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古代蒙学教材有哪些呢?以下为你列举部分古代蒙学教材:
1. 《三字经》:宋代王应麟编,全文约一千三百字,三字一句,简练明了,押韵顺口,易于记忆,内容包括了传统的教育、历史、天文、地理、伦理和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
2. 《百家姓》:北宋初年编写的蒙学教材,将常见的姓氏编成四字一句的韵文,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
3. 《千字文》:南朝梁周兴嗣编,用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社会生活图景,内容丰富,涵盖了天文、地理、历史、农业、园艺、饮食起居等方面的知识,是一篇非常有价值的启蒙教材。
4. 《增广贤文》:明代时编写的儿童启蒙读物,强调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包括孝顺、友爱、诚实、守信等主题,同时也涉及到了一些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5. 《幼学琼林》:明末清初的启蒙读物,内容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伦理、天文、地理等多个领域,用简洁的语言解释了许多成语、典故和古代文化知识。
这些蒙学教材不仅在古代被广泛使用,而且至今仍然在民间流传,对于儿童的启蒙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价值。
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
传统文化经典蒙学读物
摘要:
1.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性
2.蒙学读物的定义和作用
3.蒙学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4.蒙学读物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5.蒙学读物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正文:
一、传统文化经典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经典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积累的瑰宝,它承载了先人的智慧和道德观念,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经典对于民族的精神塑造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我们民族文化自信的源泉。
二、蒙学读物的定义和作用
蒙学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读物,它的主要目的是传授基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帮助儿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蒙学读物在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我国古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蒙学读物的主要内容和代表作品
蒙学读物的主要内容包括道德教育、人文历史、自然科学等,形式多样,有韵文、歌谣、故事等。
代表作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这些作品深入浅出,易于理解,对儿童的启蒙教育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四、蒙学读物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蒙学读物对现代教育有很大的启示,它强调道德教育和人文精神的培养,
注重实践和体验,尊重个体差异,倡导快乐学习。
这些理念对现代教育改革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五、蒙学读物在现代社会的价值和应用
在现代社会,蒙学读物依然具有很高的价值。
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可以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的辅助教材,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还可以作为文化交流的载体,增强民族间的理解和友谊。
中国古代的蒙学(小学)知识讲解
古代的蒙学教材 ,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有独特的功能: (一)道德启蒙
“蒙学教育的首要功能就是进行道德的启蒙。他们在教育 教学中 ,往往把道德训诫与识字教学有机结合 ,通过儿歌 与韵语的形式把艰深的哲理深入浅出地表达出来。
除伦理道德外 ,蒙学教材中还蕴含着另一种德 ,那就是对 国家、 对事业、 对他人、 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和爱憎分明 的情感以及由此产生的坚定的、 高尚的行为。古人利用 蒙学教材对孩童进行道德启蒙 ,其目的在于最终达到 “修 身、 齐家、 治国、 平天下” 的最高境界。
Hale Waihona Puke (四)知识扩展古代蒙学教材 ,就像是一本本小百科全书。它不仅具有应学习的语文 知识 ,而且扩展到社会的、 自然的、 人生的许多知识。其内容涉及古 代的社会生活、 春夏秋冬的自然景色;上至天文 ,下至地理;大到历史 巨变 ,小到鸟兽昆虫;既有人生哲理的探讨 ,又有自然奥秘的窥察 ……如 《千字文》 由自然名物到历史名物 ,由自然景物描写到人类的起居饮 食 ,由为人处世、 待人接物再到修身养性。全书条理清楚 ,内容丰富。 “有裨幼学” 、 “逸而功倍” 的 《龙文鞭影》 一书 ,是一本介绍自 然知识、 历史典故的蒙学教材。它 “几乎涉及到政治、 军事、 文艺、
▪ 形式——两两对偶,读来上口。 “读了《增广》会说话”
▪ 内容——广收博采,不拘一格。 是古代人处世诀窍、生活经验的总结。
▪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 ▪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 ▪ 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
(二)隋唐五代时期
形式和内容上,均有突破 ❖ 识字类课本——《开蒙要训》《上大人》 ❖ 知识类教材——《蒙求》《兔园策府》 ❖ 伦理类教材——《百行章》《太公家教》 ❖ 历史类读物——《咏史诗》《古贤集》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就是三百千”了,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一般私塾开蒙”则必先学这三种。
另外再学就是《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初级读物。
这些都算是儿童启蒙读物。
每个私塾所教授的各不相同,但三百千”却是几乎所有的私塾开蒙的必读书。
原标题[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状况及其特点]一、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概况笔画少的常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中国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大体可分为三个阶:第一阶段,周秦至汉唐。
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
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是周宣王时用来教学童识字的。
秦代的蒙学教材有李斯的《仓颉篇》、赵高的《历篇》、胡毋敬的《博学篇》,这三种教材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发展。
汉代,闾里书师将上述三种教材编为一集,取名《仓颉篇》;司马相如作《凡将篇》;史游作《急就篇》;李长作《元尚篇》;杨雄续写《仓颉》,取名《训纂篇》;贾鲂作《滂喜篇》;蔡邕作《劝学篇》等。
其中,以《急就篇》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魏晋南北朝时期,有多种蒙学教材出现,如:束皙作《发蒙记》,顾恺之作《启蒙记》,周兴嗣作《千字文》,此外,还有《杂字指》、《俗语难字》、《杂字要》等,这些杂字书对后世的影响很大。
其中,流传最久远而广泛者首推《千字文》。
唐代的蒙学教材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前编写,当时仍在使用的,如《急就篇》、《开蒙要训》、《千字文》等;另一类是当时新编写的:有抄写名言谚语,向学童进行识字教育和封建教育的,以《太公家训》为代表;有将典故编成韵语,供学童识字和学习历史知识的《兔园策》和《蒙求》;有供学童讽诵的当代诗歌选本《文场秀句》;有供学童临时查阅的字书和常识问答,以《杂抄》和《俗务要名林》为代表;还有专供蒙童用的习字教材,其特点是:所有的字都是笔画少的常用字,编成语句,好记易写。
古代蒙学教材
古代蒙学教材摘要:一、古代蒙学教材的概述1.古代蒙学教材的定义2.古代蒙学教材的发展历程二、古代蒙学教材的分类1.基础文化知识类2.道德品行教育类3.历史典故类4.诗歌辞赋类三、古代蒙学教材的特点1.内容丰富,覆盖面广2.强调道德品行教育3.注重文化传承4.采用韵文形式,便于记忆四、古代蒙学教材的影响1.对古代教育的推动作用2.对现代教育的启示3.对社会风气的塑造正文:古代蒙学教材是我国古代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主要面向儿童和青少年,传授基础的文化知识、道德品行以及历史典故等。
古代蒙学教材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丰富的内容和体系。
古代蒙学教材可以分为基础文化知识类、道德品行教育类、历史典故类和诗歌辞赋类等。
基础文化知识类教材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和《千字文》等,这些教材系统地介绍了汉字、历史、地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识。
道德品行教育类教材以《弟子规》、《孝经》为代表,强调孝道、忠诚、礼仪等道德品质的培养。
历史典故类教材如《史记》、《资治通鉴》等,通过讲述历史故事,启发儿童对国家、民族的认识。
诗歌辞赋类教材如《诗经》、《楚辞》等,培养儿童对文学艺术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古代蒙学教材具有内容丰富、覆盖面广的特点,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儿童。
同时,教材强调道德品行教育,注重文化传承,采用韵文形式,便于儿童学习和记忆。
这些特点使得古代蒙学教材在古代教育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古代蒙学教材对现代教育仍具有启示作用。
例如,我们可以借鉴古代教材强调道德品行教育、关注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采用生动、形象、寓教于乐的方式进行教学。
此外,古代蒙学教材对塑造社会风气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传播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三字经全集》
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之一《三字经全集》《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使其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三字经》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
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基于历史原因,《三字经》难免含有一些精神糟粕、艺术瑕疵,但其独特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仍然为世人所公认,被历代中国人奉为经典并不断流传。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启示〗人生下来原本都是一样,但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所以,人从小就要好好学习,区分善恶,才能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启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要想使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必须时刻注意对孩子的教育,专心一致,时时不能放松。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割断织机的布来教子。
〖启示〗孟子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有名的大学问家,是和母亲的严格教育分不开的。
做为孩子,要理解这种要求,是为了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用的人才。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国学大讲堂之 古代蒙学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阶段,西周初期到唐代: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 德教育,兼授各种知识。
现存最早的蒙学教材是字书《史籀篇》(周宣王时)。
秦代有《仓颉篇》(李斯)、《爰历篇》(赵高)、《博学篇》(胡 毋敬),都是以识字写字为主的,是对《史籀篇》的发展。汉代闾里 书师合并为《仓颉篇》, 成为当时学校使用的通行课本。
蒙学教材是古代语文教育的载体,称为“小儿书”、“蒙学书”,种类繁多, 且自成体系,凝结了中国古代社会几千年大量的人生经验、做人的良方、 处世的诀窍。
蒙学教材的实际意义已经超过了启迪童蒙的范围,被很多人终生学习并广 泛应用到生活领域,成了人们汲取文化、获取信的一个重要源泉。
研究古代蒙学教材,有助于我们了解古代语文教育,了解教材在教育中的 作用,并发掘其合理的成分,这对于审视语文教育的沿革、发展、创新有
五是有关韵对类的蒙学读物,主要用以训练蒙童的古音韵知识,为作诗作 赋、作骈文、科举考试中的八股文做准备。如无名氏的《对类》、《时古 对类》,蒋义彬的《千金裘》、祝明的《声律启蒙》、李渔的《笠翁对韵 》等。
《声律启蒙》按照平水韵上下平声的顺序排列,涵盖了平水韵106韵部,是童蒙掌握音 韵的必读教材,教材内容丰厚,不仅包含了自然科学的相关知识,也包括了名物典故、 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蒙童在掌握声韵的同时对知识进行综合的梳理。
四是诗歌类,如刘克庄的《千家诗》、孙洙的《唐诗三百首》、汪注的 《神童诗》等,既适合儿童年龄特点,又对他们进行语言和美感教育。现 传本《千家诗》共收录唐宋时诗人的诗作227首,其中包括七言绝句95首, 七言律诗48首,五言绝句39首,五言律诗45首。所选诗作大都浅显易懂, 通俗自然,充分注意了儿童的特点。
古代教育中宋代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探究
古代教育中宋代蒙学教育发展的特点和原因探究一、蒙学教育的背景和特点1. 蒙学教育的起源宋代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的重要时期,蒙学教育作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方式,起源于唐代,经过唐、宋两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特点的教育体系。
2. 教育内容和方法蒙学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著作的背诵和理解,以及基础的文字、数学和礼仪知识的学习。
而教育方法主要以师徒传授、裙体学习和家庭教育为主要形式。
3. 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在宋代,蒙学教育主要面向士大夫家庭的子弟,但也逐渐向一部分平民家庭开放。
蒙学教育的范围逐渐扩大,成为当时社会主要的教育形式,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宋代蒙学教育的原因分析1. 社会政治因素在宋代,社会政治稳定,科举制度的实施为士大夫阶层提供了上升通道。
士大夫家庭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也大大增加,蒙学教育成为他们培养子弟的重要手段。
2. 文化传统的影响自古以来,我国文化便重视教育,强调“教育为本”。
蒙学教育作为传统教育方式的延续,自然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重视和支持。
宋代是儒家思想的全盛时期,儒家对蒙学教育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
3. 经济发展的需求在宋代,商业、手工业和农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社会生产力呈现出蓬勃发展之势。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蒙学教育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途径,自然备受关注。
三、结语在古代教育中,宋代蒙学教育以其独特的特点和原因成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对古代我国教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其发展的深入探究,我们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教育的演变历程,还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教育经验,为当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四、个人观点就我个人而言,宋代蒙学教育确实是我国古代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不仅促进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还培养了一大批文化人才,对我国古代教育的繁荣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也可以从中学习到“从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仍具有借鉴意义。
中国古代蒙学简介:以识字为基本技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道德观
中国古代蒙学简介:以识字为基本技能,以儒家思想为核心道德观所谓蒙学就是对儿童的启蒙教育。
在历史上,“蒙学”一词到宋代才出现,不过古代对儿童的蒙学教育早就出现了。
一般来说,蒙学是古代系统教育的最初级阶段,它对人的性格习惯的养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蒙学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以及教材。
了解古代的蒙学发展,是有利于今天的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家庭教育发展的。
一,夏商周:官方垄断的小学教育宋朝之前,并无蒙学的概念,但是有小学的概念。
古人认为的小学教育阶段大概处于8岁到15岁之间。
不过实际上并没有多大年龄限制,有些儿童可能在3岁甚至2岁就开始接受蒙学教育了。
早在原始社会,早期的蒙学教育就已经出现,主要是教授生活技能、道德习惯。
到了夏商周,国家形成了,文字也形成了,教育开始成为了一个较为专业的部分。
贵族为了教育自己的后代,就开创了学校,其中儿童的教育主要是在小学进行。
《古今图书集成》说“夏后氏设东序为大学,西序为小学”,《礼记》记载“殷人养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右”,郑玄认为左学就是小学,可见专门的小学学校已经出现。
西周时期,中国的学校制度进入了完善阶段,对于小学教育也有相对完善的体系。
三代的小学教育的内容主要是识字、道德、礼仪、书法、算术、舞蹈、音乐、体育、军事等。
在识字书法方面,史料记载西周时期出现了专门字书,以供小学教学之用。
《汉书》记载周宣王时期的太史写下了《史籀篇》,这是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教材,可惜已经失传。
在认字的同时,也要练习书写,当时练字的主要内容可能是从天干地支开始的,《内则》说“九年教之数日”与“十年学书计”,数日就是北背诵六十甲子,学书就是能够将之写出来。
这一点在殷墟出土甲骨中得到了证明。
甲骨中发现了一些练字骨片,基本都是选用干支作为练习的文字。
数学方面,先学习数字顺序,然后运用于甲子纪日,再学习十进位和四则运算。
《周礼》记载当时有了“九数”,也就是学习“九九乘法”。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弟子规》解读
中国古代启蒙读本《弟子规》解读一、中国古代的启蒙教育1、何谓“启蒙教育”中国古代以蒙书进行启蒙教育,上至周秦两汉,下讫民国初年,其间长达数千年之久。
在这古道漫长的数千年间,蒙学相传相袭,其书逐渐增多,内容亦不断总结完善,至汉唐基本趋于成熟。
蒙养教育开始多推行于宫廷内部和显贵缙绅之家,宋、元之后广泛发展,庶民子弟也多可受其教化,从此启蒙教育普及于社会,并成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吸取知识营养、增长聪明智慧、规范道德行为、取得文明进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思想基础。
蒙学亦称启蒙之学或蒙养之学 ,《辞海》解释为 :“蒙学 ,又称蒙馆 ,是中国封建时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学校。
”蒙学之义 ,取之于《易经》“蒙以养正 ,圣功也” ,实际上 ,蒙学泛指一个特定阶段和层次的教学 ,它特指我国古代对幼童所进行的早期启蒙教育 ,其教育宗旨为启蒙、养正、入圣 ,并始终贯穿于我国古代的蒙学教育之中。
2、中国古代的启蒙读本蒙学读物又称蒙学教材 ,是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知识载体 ,其内容主要分为三类 ,一是识字课本 ;二是人文社会历史知识课本 ;三是内容较为浅显的儒家典籍。
中国古代启蒙教育的教科书种类繁多,产生影响较大的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弟子规》等。
《千字文》《千字文》刻印于公元六世纪初的南朝梁武帝时期,被公认为世界使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儿童启蒙识字课本,比唐代出现的《百家姓》和宋代编写的《三字经》还早。
宋明以后直至清末,《千字文》与《三字经》、《百家姓》一起,构成了国人最基础的“三、百、千”启蒙读物。
旧有打油诗云:“学童三五并排坐,天地玄黄喊一年”,此之谓也!《千字文》以儒学理论为纲、穿插诸多常识,用四字韵语写出,首尾连贯,音韵谐美,很适于儿童诵读。
全文共250句,每四字一句,字不重复,句句押韵,前后贯通,内容有条不紊的介绍了天文、自然、修身养性、人伦道德、地理、历史、农耕、祭祀、园艺、饮食起居等各个方面。
古代幼儿启蒙教育读物三部
古代幼儿启蒙教育读物是哪三部
中国古代儿童启蒙读物也叫“蒙学”,最著名的是“三百千”,分别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简介
《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儿童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广泛,涵盖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内容,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在格式上,三字一句朗朗上口,因其文通俗、顺口、易记等特点,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为“中国传统蒙学三大读物”,合称“三百千”。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百家姓》是一部关于汉字姓氏的作品,是中国古代幼儿的启蒙读物,
成文于北宋初。
原收录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04个。
《百家姓》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
《千字文》是南北朝时期周兴嗣所作的一首长韵文,由一千个不重复的汉字组成。
该文是梁武帝命人从王羲之书法作品中选取1000个不重复汉字,命员外散骑侍郎周兴嗣编纂而成。
全文为四字句,对仗工整,条理清晰,文采斐然。
其语句平白如话,易诵易记,并译有英文、法文、拉丁文、意大利文等多个版本,是中国影响很大的儿童启蒙读物。
简论宋代蒙学教育
简论宋代蒙学教育蒙学教育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宋代蒙学教材的研究价值备受。
这一时期,蒙学教材种类繁多,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对于儿童的道德教育和知识传授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宋代蒙学教材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希望为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宋代蒙学教材的内容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在众多宋代蒙学教材中,伦理道德的教育被放在了首要位置。
如《三字经》、《百家姓》等经典教材,都强调了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等基本道德观念。
知识体系完整。
宋代蒙学教材涵盖了众多领域,包括文学、历史、天文、地理等,为儿童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编写意图明确。
这些教材大多由经验丰富的教育家编写,旨在培养儿童的基本素养和思维能力,为其日后的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于宋代蒙学教材的使用情况,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学生接受程度高。
由于教材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深受儿童喜爱。
同时,教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得孩子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
教学效果显著。
通过蒙学教育,许多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蒙学教材的产生和发展受到了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学科发展的影响:政策推动。
宋代政府重视教育,制定了一系列鼓励读书的政策,为蒙学教材的繁荣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文化背景。
在儒家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宋代,蒙学教材的内容充分反映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强调个人修养和社会责任。
教育观念转变。
宋代以后,随着科举制度的兴起,读书应试成为主流,蒙学教材也因此受到了影响。
本文采用了文献研究、历史研究和教育实验等方法,对宋代蒙学教材进行了全面的分析。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宋代蒙学教材在内容上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完整的知识体系,充分反映了当时的教育观念和时代精神。
这些教材在培养儿童的基本道德素养、拓展知识视野和激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宋代蒙学教材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仍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可以为现代儿童教育提供有益的借鉴。
古代蒙学读物的内容与理念
古代蒙学读物的内容与理念古代蒙学很多传统读本荟萃了前人及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构成了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和艺术体系。
本文在仔细梳理古代蒙学读本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就蒙学的内涵、蒙学读本发展概况等教育内容和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古代蒙学读物教育内容教育理念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几本流行甚广的蒙学教材以外,各类蒙学书目近2000本,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蒙学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历代学者都意识到对儿童从小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蒙养极大事,亦最难事。
盖终身事业此为根本,而混沌初开,非可以旦夕取效者。
”(注:(明)沈鲤:《义学约》。
)一、我国古代蒙学主要作品及其内容特点。
《千字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字,且没有重复的字眼,但它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有关天文、地理、哲学、伦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区区一千字中,编者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内容囊括进去,并组合得如此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其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特点,给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文理念的启示意义十分显著。
从人生修养的角度来说,人们从中接受吸取的则是礼的精神。
中国人崇尚礼仪,讲求礼貌、礼让、礼节。
所谓礼貌就是个体的修养,待人接物应有的品质,其实质就是不断超越自身,克制个体欲望,为人要宽厚博大、仁慈宽厚,“仁慈侧隐,造次弗离”。
安贫乐道、养生自持也是重要的人生修养,“性静情逸,动神疲”。
可以说《童蒙训》、《少仪外传》等都例举了贤人、名士的嘉言善行用以说明道理;《日记故事》收集了古人贤德、可师可法之事,专供儿童记诵;《二十四孝》则是典型的对儿童进行孝道教育的蒙学教材。
如《童蒙训》中的“杨应之劲挺不屈,自为布衣以至官,于朝未尝有求于人,亦未尝假人以言色也”,俗语共存、玑珠瑕疵互见,它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生哲理和至理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君”、“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隐善扬恶,执其两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等,读来自然、亲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蒙学读物的内容与理念
古代蒙学很多传统读本荟萃了前人及那个时代的经典之作,构成了相当完整的知识体系、思想体系、价值体系和艺术体系。
本文在仔细梳理古代蒙学读本和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别就蒙学的内涵、蒙学读本发展概况等教育内容和理念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
古代蒙学读物教育内容教育理念
在我国古代历史上,除《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等几本流行甚广的蒙学教材以外,各类蒙学书目近2000本,其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内容之丰富,堪称世界之最,这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笔丰厚的遗产。
蒙学之所以受到如此的重视,是因为历代学者都意识到对儿童从小进行教育,特别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蒙养极大事,亦最难事。
盖终身事业此为根本,而混沌初开,非可以旦夕取效者。
”(注:(明)沈鲤:《义学约》。
)
一、我国古代蒙学主要作品及其内容特点。
《千字文》虽然只有短短的一千字,且没有重复的字眼,但它绝不是简单的文字堆积,而是条理分明、通顺可诵、咏物咏事的韵文,其内容涉及到有关天文、地理、哲学、伦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等多方面的知识。
在区区一千字中,编者能够把如此众多的内容囊括进去,并组合得如此完美,令人叹为观止。
尤其是其伦理道德教育方面的特点,给我们在语文教育中实现人文理念的启示意义十分显著。
从人生修养的角度来说,人们从中接受吸取的则是礼的精神。
中国人崇尚礼仪,讲求礼貌、礼让、礼节。
所谓礼貌就是个体的修养,待人接物应有的品质,其实质就是不断超越自身,克制个体欲望,为人要宽厚博大、仁慈宽厚,“仁慈侧隐,造次弗离”。
安贫乐道、养生自持也是重要的人生修养,“性静情逸,动神疲”。
可以说《童蒙训》、《少仪外传》等都例举了贤人、名士的嘉言善行用以说明道理;《日记故事》收集了古人贤德、可师可法之事,专供儿童记诵;《二十四孝》则是典型的对儿童进行孝道教育的蒙学教材。
如《童蒙训》中的“杨应之劲挺不屈,自为布衣以至官,于朝未尝有求于人,亦未尝假人以言色也”,俗语共存、玑珠瑕疵互见,它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人生态度和处世原则;但其中也不乏一些人生哲理和至理名言,如“少壮不努力,老来徒伤悲”、“莫笑他人老,终须还到君”、“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隐善扬恶,执其两端”、“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宁向直中取,不向曲中求”等,读来自然、亲切。
还有一些以诗歌等形式写成的蒙学教材,如《小学诗礼》、《蒙养诗教》,以及朱熹写的《训蒙诗百首》。
诗教虽不像其它伦理教材那样直接对蒙童进行道德教育,但它通过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熏陶渍染,渐滋化育,使儿童在讽诵吟咏、欢笑嬉戏中接受教育,诵读歌诗久则可使蒙童“抑扬其音节,宽虚其心意”,达到“精神宣畅,心气和平”。
二、古代蒙学的目的。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以儒学为主体。
儒学极为重视教化,所谓“人君之治,莫大于道,莫盛于德,莫美于教,莫善于化。
”(注:王符:《潜夫论·德化》。
)主张通过教育培养社会成员良好的道德习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而作为基础教育的蒙学尤其受到重视,这就使我国古代的蒙学具有了明显的承载和传播同时期儒学伦理思想的特点。
蒙学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打基础,形成良好习惯。
儿童心智处于成长阶段,“蒙昧未知向方”,极易受到外界的熏染。
因此,道德教育必须先入为主,使儿童从小接受正确的伦理思想,为今后的成长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先入为主可以有效地预防各种异端思想的侵入,自觉抵制周围各种不利因素的影响。
而且,由于儿童可塑性强,“使之则为,使止则止”,使“先入为主”成为习惯,逐渐实现道德养成。
那么,如何实现“先入为主”呢?首先是熟读成诵,在儿童尚未受到外界不良思想浸染之前,首先让他们熟悉相关的道德规范,并将这些规范铭记于心,率先在思想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防止外界不良思想侵入的一道屏障。
《千字文》的韵语形式非常有利于这一目的的实现,读来琅琅上口,易于记诵,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
在反复诵读中潜移默化,熏渍淘染。
其次是从生活细微之处培养儿童的道德习惯。
朱熹在《童蒙须知》作了如下总结:“夫童蒙之学,始于衣服冠履,次及言语步趋,次及洒扫涓洁,次及读书写文字,及有杂细事宜,皆当所知”,就是强调从细微处入手,首先要确立道德意识。
这个特点虽然到朱熹时有了理论上的总结,但《千字文》的教育实践无疑是宝贵的积累。
三、我国古代蒙学的教育理念。
事理并举,重视榜样垂范作用。
传统蒙学特别重视榜样的示范作用。
是为“古人云:千载一圣,犹旦暮也,五百年一贤,犹比@①也”(注:(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古人为榜样,学习古贤圣的品质,是榜样示范的重要方面,如大禹治水,夷、齐义不食粟,巢父、许由让于天下等,都成为蒙学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至于孔融让梨、黄香枕席、陆绩怀橘、叔敖阴德、子路负米等故事,也都在许多蒙学教材中屡屡被提到。
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传统伦理道德在内容上的严重僵化、落后,在客观上促进了古人对道德教育方法的不断探索和改进。
而传统蒙学教材形式上的活泼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其道德教育内容上的不足。
《童蒙训》、《少仪外传》等都例举了贤人、名士的嘉言善行用以说明道理;《日记故事》收集了古人贤德、可师可法之事,专供儿童记诵;《二十四孝》则是典型的对儿童进行孝道教育的蒙学教材。
如《童蒙训》中的“杨应之劲挺不屈,自为布衣以至官,于朝未尝有求于人,亦未尝假人以言色也。
笃信好学,至死不变”,为儿童树立了一个正直坦荡的君子形象。
司马文公幼时患记解,也不妨极言嘉许,“聪颖者,骄心易启,虽日新月异,亦不可过于揄扬。
”(注:(清)张
行简:《塾课琐言》)
四、总结。
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蕴涵丰富的道德思想智慧,具体而真切地体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伦理价值。
中国古代蒙学的伦理思想所体现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为中国古代社会奠定了传统的道德基础,对当代中国社会整个道德教化系统的建设也具有深远的基础性意义,其对中国人深层民族心理潜意识根深蒂固的影响,更是决定了它在未来中国社会整体规范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在当前中国社会致力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新时期,我们必须认真反思和借鉴中国固有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资源。
注:本篇文章是(河北省传统文化教育协会2013年度规划课题)的课题论文,课题名称《古代蒙学读物与高职学生的道德养成》课题编码0020130080 ,
课题说明(阶段性成果、最终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