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悲剧性分析
《雷雨》中人物命运悲剧的解析
的支配权 , 代表 着家庭中的生存 法则 , 周朴 园曾经说 : “ 我教 育 出来的孩子 , 绝不愿 意让本人说 他们一 句闲话 ” , 在后 来的 事
情发展 中, 成为 了一个极 大的讽刺 , 被事 实所推翻 。 虽然周朴 园做一切事情的 I / 1 标都是保证其在 家庭 中的主体 地位 ,我们 在 学 习这一话剧 时,也能发现周朴 园在文 中的主要话语都 具
( 二) 繁 漪 的命 运 悲 剧 解 析
繁漪是 曹禺优 秀艺术 才能 的主要体现 ,他 成功刻 画 了一
个 桀骜 不驯 、 具 有 强烈 的反 抗 性格 、 十 分真 实 的 女 人 。 繁 漪 具
将四凤. 赶 出了周家 ,由于四凤的 爱情悲剧造成 自己精神 处于
一
种复杂 的折磨 , 增加 了自身的悲剧性 , 同时她 的悲剧 并不都
创作 出该项作 品, 与 自己的生活背景 紧密相连。 作者 出生于天津一 个没落的官僚 家族 ,父亲是一名 旧官
僚, 曾经出 国留过 学, 母 亲在 曹禺出生三天后就 生病去世 了,
由于曹禺家庭 的特殊 背景, 使其在作品 中体现 出 了对 人生、 命 运 的迷 茫。《 雷雨》 中正 蕴含 了作者对现实社会 的批判 , 也由于 他 的家庭原 因, 自身对命运产 生 了质疑 , 也使其成 为 了一部 真
正 的悲剧 , 在我 们分析、 学 习这 一话剧 过程 中, 我们高 中生要
充分 结合 《 悲剧 命 运 。
( 四) 周 萍 的 命运 悲剧 解 析
二、 娌 雨》 中人物命运悲剧解析
从 一开始 的文章分析 中,我们 就能看 出周萍具有性格懦
给四凤一点帮助 , 反 而将其作 为威逼 利诱 四凤 的工具 , 使 其能 够为 自己获得更 多的利益 , 给四凤的心理带来 了沉痛 的一击,
浅论话剧《雷雨》中周萍悲剧必然性
浅论话剧《雷雨》中周萍悲剧必然性如果说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能称得上不朽的作品的,恐怕非《雷雨》莫属。
自从曹禺创作诞生至今,成了国内话剧界永不过时的经典,是各类戏剧艺术院校、电影学院的保留毕业汇演的节目。
纵观文学史,魅力常存的往往是悲剧,取得杰出成就的文学家也是因为其悲剧文学作品。
究其原因,恐怕还得从心理学角度分析。
正如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里所说的那样:“戏剧也曾使我迷恋,剧中全是表现我的痛苦的形象和激起我欲望之火的形象。
没有谁愿意遭受苦难,但为什么人们有喜欢观看悲剧的场面呢?他们喜欢作为观众对这样场面感到悲悯,而且正是这种悲悯构成他们的快感。
这不是可悲的疯狂又是什么?因为一个人越是收到悲惨情节的感染,就越难摆脱这类情节的控制。
”1、《雷雨》中的悲剧形式是受西方悲剧的影响历来,《雷雨》都被认为是一出命运的悲剧,人物布局及其错综复杂的冲突,只被认为是一种巧合,一种“命运”带来的悲剧。
人在命运面前的渺小、无助、无奈,与最终的绝望,有逼真的希腊悲剧的艺术效果,也有人认为,《雷雨》的悲剧来源于人本身:源于周朴园曾经的屈服和现在的伪善;源于周萍的怯弱与矛盾,源于繁漪的激烈与义无反顾,即来源于人的性格的“性格悲剧”,而我以为,是“命运悲剧”还是“性格悲剧”,都不是《雷雨》悲剧的本身,《雷雨》悲剧是超越了这两种悲剧,而转向于生存本身,这才是曹禺要表现的主题------生存悲剧。
1.1《雷雨》的时代特色和他的超时代性一部作品往往带有她产生时代的痕迹,后来人看,就容易产生隔阂,会觉得看不懂,无法理解。
比如《红楼梦》,现代人看来,只要贾宝玉和林黛玉私奔,悲剧就可以避免。
但在他们所处的年代,私奔不存在于人们的思维中,是礼教禁止的行为。
而《雷雨》却能跨越几个年代,为人们所理解、欣赏。
从第一次上演话剧《雷雨》,到现代电影《雷雨》,经久不衰的上座率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这也是作者曹禺本人也没想到的,正如他自己所说:“我很钦佩,许多人肯费了时间和经历,使用说不尽的语言来替我的剧本下注脚;在国内这些公演之后更时常地有人论断我是易普生的信徒,或者臆测剧中某些部分是承袭了别人的灵感。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
论《雷雨》的悲剧特点及根源(一)四幕悲剧《雷雨》,作为我国戏剧大师曹禺的代表作,一部中国式的悲剧巨作典范。
李健吾称之为“一出动人的戏,一部具有伟大性质的长剧”,是一部真正意义的悲剧。
《雷雨》写于20世纪前半叶,就题材来讲是家庭悲剧,并且触及了普遍意义上的悲剧主题,如个人的孤独,分裂的自我,神秘命运观,遗传与环境决定悲剧命运,以及人生的徒劳感。
然而,由于作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差异和个人经历的差别,又独具特点。
《雷雨》中体现出的因果报应观念,并且带有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
一、故事结构和情节设置曹禺吸取英国戏剧创作流行的“三一律”的原则,组织了《雷雨》的情节。
剧本在一天的时间(上午到午夜两点)、两个场景(周家客厅和鲁家住房)内,集中展开了周鲁两家前后30年的矛盾纠葛剧中的戏剧冲突非常集中,人物都以自己为纽结点,与他人构成多向的网状矛盾关系,而且其中任何一组矛盾冲突的出现与展开,都与其他矛盾纠葛、关联。
周朴园力求维护自己的尊严和家庭秩序;繁漪要留住周萍,让他永远陪伴自己;周萍则要避开繁漪逃出周公馆;周冲在追着四凤;四凤又想跟周萍结合一起走;而侍萍却要把四凤带出周公馆使她脱离险地;鲁贵想能够永远保住在周公馆的饭碗;而鲁大海则要为工人阶级的利益同周朴园进行坚决的斗争。
极端复杂、极端紧张的矛盾冲突,就这样一下子交代并呈现在读者面前。
这一切纠葛又在一瞬间爆发,读者还来不及细细琢磨它究竟酝酿着什么,剧中的八个人全失败了,这个家庭向观众刚交代和呈现出故事,就一瞬间坍塌,死的死,疯的疯,活着的人也陷入永世不能拔出的痛苦泥沼中。
曹禺在此设置了一种悖论结构:每一个人物都在推动着悲剧的发展,他们制造了这个悲剧,可是又都是悲剧结果的承受者。
在面临生与死的二元抉择中,他们只能选择其一,死去的人和生存的人。
《雷雨》打破了中国传统戏剧的二元结构,用一种崭新的视角深入解读了戏剧的模式,使戏剧的结构形式走向了多样化。
二、人物性格和人物命运《雷雨》中一共只有八个人物,每个人物都有其丰富的性格,从而构成了整部作品的冲突。
雷雨中悲剧的原因
雷雨中悲剧的原因《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经典悲剧,它以一个典型的封建家庭为背景,展现了一系列悲剧性的人物和事件。
悲剧的产生是多方面的,包括社会、家庭、个人等层面的原因。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分析《雷雨》中悲剧产生的原因。
一、社会原因1. 封建制度的压迫:《雷雨》发生在旧社会,封建制度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压迫。
男女不平等、家族权威至高无上等封建观念导致了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2. 社会风气的影响: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权力和金钱,这使得人们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而放弃了道德和良知,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3. 女性地位的低下:在封建社会,女性地位低下,她们的生活和命运受到极大的限制。
这种压迫使女性在家庭中无法获得应有的尊重和地位,从而导致悲剧的发生。
二、家庭原因1. 家庭关系的复杂:周、鲁两家之间的血缘关系错综复杂,家庭成员之间存在着激烈的利益冲突,这使得家庭关系紧张,矛盾重重。
2. 家长制的权威:周朴园作为家庭的长者,对家庭成员实行严格的家长制管理,这使得家庭成员在压迫下无法获得自由和尊严,导致家庭关系破裂。
3. 家庭教育的缺失:周家的家庭教育存在很大的问题,子女们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和人生价值观,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无法作出明智的选择,导致悲剧的发生。
三、个人原因1. 人物性格的缺陷:剧中的许多人物都存在着性格上的缺陷,如周朴园的冷酷无情、周萍的懦弱无能、鲁侍萍的放纵等,这些缺陷使他们在面对家庭矛盾时无法作出正确的选择,导致悲剧的发生。
2. 爱情的盲目:剧中的许多人物在爱情中盲目追求,无法理智地面对现实,这导致他们在爱情中陷入困境,最终走向悲剧。
3. 自我救赎的无力:在面对家庭矛盾和自身困境时,剧中的许多人物试图通过自我救赎来摆脱困境,但他们往往因为种种原因无法实现救赎,最终走向悲剧。
结束语:综上所述,《雷雨》中的悲剧产生是社会、家庭和个人多方面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封建制度的压迫、社会风气的影响、家庭关系的复杂、家长制的权威、家庭教育的缺失、人物性格的缺陷、爱情的盲目以及自我救赎的无力等因素共同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剧组家曹禺的最重要的作品之一,也是一部很有影响力的悲剧作品,这部作品在文学、戏剧上受到了很高的评价,研究这部作品也会对我们有着很多借鉴意义和启发。
而在这里,我则选取美学的角度来分析《雷雨》的悲剧。
在这里我所说的悲剧,是美学中美感经验的一种,它和喜剧相互对立,是审美活动发生时所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心醉神迷的瞬间经验状态。
而《雷雨》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它的悲剧感,而在这里我要探究的也是这一点。
《雷雨》中的命运悲剧《雷雨》的作者曹禺称:“写《雷雨》是一种情感的迫切的需要。
我念起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 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 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 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
受着自己———情感的或者是理解的———捉弄, 一种不可知的力量的———机遇的, 或者环境的———捉弄……”,还说:“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 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
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美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称它‘命运’, 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
而我始终不能给他以适当的命名, 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
因为它太大,太复杂。
我的情感强要我表现的,只是对宇宙这一方面的憧憬。
”,这句话,也就揭示出作者在创作《雷雨》时就是在创作一个“命运悲剧”。
命运悲剧起源于古希腊时期,它认为人生是由神决定的或由某种冥冥之中的命运所支配的,这种命运是与生俱来的,先天决定的,无法掌握也无法逃避,这种命运往往是注定了一个人的毁灭或不幸。
而“芸芸众生在欲望和命运的苦难中, 徒劳地挣扎搏斗, 最终还是在劫难逃。
”①这样造成的不幸人生,就是一种悲剧。
而在《雷雨》中,人物也是在收着命运的拨弄,侍萍在三十年后回到周公馆又和周朴园相遇是命运,而她的女儿又在周公馆做女佣是命运,四凤又重蹈母亲的覆辙爱上了周公馆的少爷是命运,四凤和周萍是同父异母的兄妹却相爱甚至还有了孩子是命运,这一切巧合都显示着命运的安排。
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分析
话剧《雷雨》中蘩漪的悲剧形象分析四幕剧悲剧《雷雨》是我国戏剧大师曹禺先生的处女作,也是其成名作,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经典和里程碑。
作品为我们成功塑造蘩漪这个经久不衰、极富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是文学爱好者讨论和研究的焦点,我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讨论、去挖掘。
本文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分析:一、蘩漪是一个悲剧形象(一)蘩漪的悲剧性婚姻1、和周朴圆无爱的婚姻蘩漪原具有天生丽质和水晶般心灵,17 岁时,被迫嫁给大她20 岁的周朴圆,同专横、冷酷的周朴园共同生活了18 年,饱受情感冷漠和精神折磨。
一方面,两人居家相处却得不到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沟通,阻碍了家庭一切生机勃勃的气息,禁绝了家庭正当的情感要求,使蘩漪遭受情感的冷漠;另一方面,蘩漪遭受着巨大精神折磨。
当周朴园无端得给蘩漪扣上“神经病”的帽子时,这种极端的精神折磨正是对蘩漪人格的侮辱和人性的践踏。
2、和周萍崎形的爱情正当蘩漪在艰滩寻找和殷殷渴求真正情爱之时,周萍闯入了蘩漪的情感世界,是周萍再次燃烧了蘩漪爱的激情,可他最终背弃爱情的行径,周萍无情的字句直接抨击着蘩漪那颗已经破损不堪的心灵,像一把无情的刺刀刺痛蘩漪的心,使这位要求摆脱封建压迫的女性在爱情遭受抛弃,再次陷入绝望的悲剧,蘩漪也在爱与恨燃尽,完成了她的恶剧形象。
(二)悲剧性格1、旧式女性软弱的性格蘩漪对周朴园充满了怨恨,但根本就没有打算过要冲出周公馆这座“死牢”到更广阔的自由世界去寻找自己的幸福,她根本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更不愿舍弃养尊处优的太太生活。
从以上事情中不难看出蘩漪充满封建性的一面,也正是她的软弱、保守的性格,是导致她走向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
2、新式女性反抗的梢神当周萍闯入蘩漪的生活领域之后,她为了自由、自立和爱的权利,不惜一切去争得做人的尊严,她以一种破坏性的力量反抗着,唯有这样的反抗才给她一点生存的氧气,否则,她几乎要窒息了。
她性格像暴雨、像雷鸣,会在盛夏闷得天气里发作。
以雷雨为例谈悲剧创作
以雷雨为例谈悲剧创作一、“反崇高”———《雷雨》的悲剧理念《雷雨》“反崇高”的第一个特征是:吟唱“小人物”的灰色哀曲。
悲剧是崇高的,伟大的人物才具有悲剧精神,他们都有崇高的理想、伟大的人格、深沉的思考、执著的追求,他们都是悲壮的失败者,但都血沥汗青、光照后人。
《雷雨》抒写的是小人物的灰色悲歌,这些“现实中的小人物”显然与“历史上的英雄豪杰”不同,他们是一些对兴邦亡国无足轻重的人:苦难宿命的鲁侍萍、圆滑世故的鲁贵、阴霾乖戾的繁漪、荒唐颓废的周萍、憨直鲁莽的鲁大海、单纯幼稚的鲁四凤、天真无邪的周冲等,都带有个性的弱点和人格的缺陷,他们的现实遭遇和命运结局可叹可怜,但所体现出的悲剧精神并不崇高,也不悲壮,这正是曹禺给《雷雨》的悲剧理念的定位:以“小人物”的灰色哀曲取代“英雄豪杰”的壮丽悲歌。
《雷雨》“反崇高”的第二个特征是:主配角区别的淡化。
《雷雨》共写了八个人物,剧中主角有人说是周朴园,因为他是酿成一切罪恶和悲剧的根源,由于他对鲁侍萍的“始乱终弃”,致使鲁侍萍一生受尽磨难;对繁漪的压制摧残,致使繁漪心理变态、性格扭曲;对子女的放纵无教,致使周萍的行为颓唐和周冲理想破灭;对工人的残酷压榨,致使鲁大海的“父子反仇”。
也有人认为主角是鲁侍萍,正是她30年前的“糊涂”和30年后的“重现”,才揭穿了“大家庭”的本来面目,她的悲惨遭遇就是一部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史。
还有人指出繁漪才是真正的主角,她对周朴园的畸形反抗、与周萍的乱伦、对萍凤爱情的破坏,直接造成了两个家庭的崩溃。
那么《雷雨》的主角到底是谁呢?从社会意义来说,周朴园的塑造“暴露了封建性资本家家庭的罪恶”,符合作者的创作意图。
从戏剧元素来说,鲁侍萍这条线索是最基本、最主要的,是她把周、鲁两家的冲突和悲剧有机地拧扭在一起。
从文学价值来说,繁漪的刻画是最有特点、最有新意的,她完全有资格在绚丽多姿的现代人物画廊中占有一席之地。
他们谁更有理由成为中心人物,谁更具悲剧色彩,其实很难分得清楚,传统意义上的围绕主角展开故事情节、配角衬托服务主角、主角集中体现作者创作意图的固有戏剧模式已被打破,这种主配角区别的淡化,正是对长期以来过分依赖悲剧主角的悲剧理念的反拨。
试运用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分析曹禺戏剧《雷雨》。
以亚里士多德“悲剧六要素”理论解析戏剧《雷雨》[摘要]著名的戏剧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通过周、鲁两个家庭千丝万缕的情感纠葛和血缘关系,剖析了社会和历史的种种弊端,展现出命运对人的无情捉弄。
《雷雨》现代戏剧的代表,它借鉴西方戏剧的创作方法和理念。
而对西方戏剧进行最经典诠释的莫过于亚里士多德的文艺理论著作《诗学》,其中关于“悲剧六要素”理论的阐述对后世的戏剧创作影响深远。
《雷雨》在情节的安排,人物语言的设计,人物形象的塑造等方面都成功地借鉴了“悲剧六要素”理论。
[关键词]雷雨;亚里士多德;诗学;悲剧六要素;西方创作悲剧的历史已历经几千年之久了,从古希腊经典悲剧《俄狄浦斯王》到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等等。
而中国的传统戏剧和西方戏剧有很大的差异,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文化界多方面西化,曹禺正是将中国文化背景与西方戏剧创作理念相结合,《雷雨》就这样应运而生了。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给悲剧下的定义是:“悲剧是对于一个完整、严肃、有一定长度的行动的摹仿;它的媒介是语言,具有各种悦耳之音,分别在剧的各部分使用;摹仿方式是借人物的动作来表达,而不是采用叙述法;借引起怜悯与恐惧来使这种情感得到陶冶。
”[1] 《雷雨》完全符合这一定义,它展现出一幕人生的大悲剧,命运的无情捉弄贯穿整部作品,所有的人都无法逃出它的手掌,有罪的、无辜的人们都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一起毁灭。
使观众观看之后产生对剧中人物强烈的同情怜悯之情,也对这样的极端事件没有发生在自己身上感到庆幸,庆幸之余又会产生后怕和恐惧。
亚里士多德又进一步阐释:“整部悲剧艺术的成分必然是六个——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 [1]情节是戏剧的灵魂,在亚里士多德看来它的重要性甚至超过思想,排在首位。
《雷雨》的戏剧情节安排跌宕起伏,戏剧冲突紧张激烈,这么多的事件,人物之间复杂的情感和命运纠葛,家族、身世秘密的揭露,都发生在二十四小时之内,两个地点之中。
此外,《雷雨》中对人物性格的塑造也相当成功,专制、伪善的封建家长周朴园;被束缚自由而极端渴望爱情的周繁漪;热情、单纯的受新思想影响的进步青年周冲;后悔着过去所犯下的罪孽却又不自知地犯下更大罪孽的周萍。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电影《雷雨》是曹禺创作的、孙道临先生导演的作品,以1925年前后的中国社会为背景,通过一个发生在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资产阶级家庭内部,纠缠着父子母女两代人性爱和血缘关系的故事,揭露了资产阶级虚伪的本质,预示了畸形社会必将在雷雨中崩坍的历史向。
这是一个发生在20年代北方某城的悲剧:周公馆的少爷周朴园,玩弄了女仆梅侍萍,梅生下两个儿子周萍和大海后被撵出家门,她抱着大海漂泊辗转,再嫁鲁贵,又生下女儿四凤。
若干年后周朴园续娶繁漪,繁漪难耐寂寞,与周的大儿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此时四凤来周家为佣,又被周萍纠缠不休。
大海在矿上做工,闹罢工和矿主周朴园发生冲突,梅侍萍寻女来到周家,恍然若梦,发现原来竟是30年前的伤心旧地。
在这里她与周朴园不期而遇,繁漪当众揭开她与周萍的隐情,周朴园责令周萍认侍萍为母,所有的人如遭雷击,四凤触电而死,周萍羞愧自杀,繁漪狂叫而疯,罪恶之家在雷雨交加的深夜土崩瓦解……每次看《雷雨》,都不免要扼腕叹息一番,这样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血肉丰满的形象,无论可憎或可叹,都无一例外地走向了毁灭,这究竟是谁的罪过?是黑暗的社会现实,还是人类无法逃脱的命运?在曹禺看来,《雷雨》的世界是一口“残酷的井”、“黑暗的坑”,是一种拼命的突围和无法抗拒的失败,是一种保存自己的努力和难以逃脱的毁灭。
曹禺先生早年曾说过:“《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雷雨》可以说是我的‘蛮性的遗留’,我如原始的祖先们对那些不可理解的现象睁大了惊奇的眼。
我不能断定《雷雨》的推动是由于神鬼,起于命运或源于哪种显明的力量。
情感上《雷雨》所象征的对我是一种神秘的吸引,一种抓牢我心灵的魔。
《雷雨》所显示的,并不是因果,并不是报应,而是我所觉得的天地间的‘残忍’”电影一开始就给人一种压抑、沉闷的气氛,无论是在布景上、音乐上,还是人物的语言上,仿佛雷雨来临之前的沉郁,焦躁不安,并且这种气氛一直延续下去,直到那个雷雨交加、真相大白的夜晚。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
论曹禺话剧《雷雨》的悲剧性一、人性的悲剧性整部戏剧的重心人物是周朴园。
周朴园作为封建资产阶级中的一员,身上带有浓郁的剥削主义气质,他的所作所为都被他的身份所控制,连珍视的爱情也可以亵渎。
在戏剧中,周朴园是一个为了利益而剥削工人并且對工人们罢工的举动不以为然,进而笼络示威中的一部分工人中的杂碎,借此想平定罢工示威。
他的身上有封建遗老的气息,而且贪婪,行为放荡,道德沦丧。
他不仅玩弄佣人鲁侍萍,而且导致侍萍怀胎生产出两个孩子,但是周朴园并没有准备承担责任,让人怒不可遏的是周朴园为迎娶富家的小姐狠心丢弃鲁侍萍和他们的儿女。
在后来得知了鲁大海是自己的孩子的时候还是对鲁大海冷漠相待,摆出他标准的资本家的姿态,而且还恨鲁大海,因为鲁大海是工人领袖,损害了他的利益,然后周朴园是一个利益至上的伪君子,所以就算鲁大海是他的儿子,他也不会友好相待。
周朴园是一个专横独断,唯我独尊的人。
周朴园强横的给蘩漪吃药,他觉得蘩漪应该吃药那么她就得吃。
在剧中有几次描写吃药的情景,表现出蘩漪想要反抗,但都是无济于事。
蘩漪是周朴园的妻子,但是她身上没有周朴园那种资本家的惺惺作态,她敢爱敢恨,有着自己的思想。
《雷雨》中曹禺尽力的表达蘩漪奋不顾身地扑向周萍,去拥抱她的爱情,犹如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但她表现出了对爱情强烈渴望。
在周朴园对她的控制中,她的内心慢慢地发生了变化。
她爱上自己丈夫的儿子周萍,然而周萍却在欢愉之后抛弃了那个疯狂爱着自己的蘩漪。
蘩漪是无辜的,她深陷一个尴尬的地步,她对于周萍来说,不似母亲不似情人。
蘩漪是可悲的,看着自己的爱人要跟别人远走高飞,在冲动之下说出了这个家的真相,在一个雷雨交加的晚上,她将周家这个封建家庭劈得粉碎。
然而自己最后也疯掉了,她的爱像烈火,灼伤了自己。
鲁侍萍是一个旧中国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
她是周家以前的女佣,没有任何地位,被周朴园玩弄抛弃。
命运并没有补偿鲁侍萍,之后鲁侍萍嫁给鲁贵,鲁贵不是什么善人,他对鲁侍萍百般刁难,然后鲁侍萍却只能沉默。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
真正的悲剧从美学的角度分析雷雨《雷雨》是曹禺创作的一部悲剧,它从美学角度来看,展现了许多悲剧元素,如情感的悲壮、人物的悲惨命运、社会的不幸等。
本文将从美学的角度对《雷雨》进行分析。
首先,《雷雨》在情感的表现方面具有悲剧色彩。
该剧通过展示主要人物的爱情悲剧,揭示了人性中的悲壮和无奈。
雨夜,祥子和四阿姨的激情之吻,既展现了他们对彼此的热爱,又预示了他们夹在道德和社会压力之间的困境。
他们的爱情被家庭利益、传统观念所束缚,最终只能以悲剧的结局告终。
同样,雷峰和苏雨的婚姻也是一个悲剧。
雷峰被社会和家庭责任压得喘不过气,苏雨被逼迫着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人。
两人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幸的结局,爱情的悲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其次,《雷雨》在人物命运的展现上也具有典型的悲剧元素。
祥子、四阿姨、雷峰和苏雨,这些主要人物在剧中都受到了命运的不幸限制。
祥子一生辗转流离,贫穷和堕落使他最终走向了悲剧的深渊。
四阿姨也没有幸福的结局,她为了爱情放弃了婚姻,却最终落得个被社会所逼迫的下场。
雷峰和苏雨虽然在一起,但他们的婚姻始终缺乏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们被父母、家庭的期望所束缚,无法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
这些悲剧性的命运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他们感受到生命的无常和不可预知性。
此外,《雷雨》中社会的不幸也是一种悲剧的体现。
该剧通过描绘大观园的骄奢淫逸、沉沦堕落的画面,暗喻了当时社会的堕落和腐败。
大观园本应是一个鲜花盛开的地方,然而在剧中却成了一个道德沦丧的场所。
这种社会的不幸表明了当时社会道德的败坏和阴暗面的存在,给人们的心灵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综上所述,《雷雨》从美学的角度展现了悲剧的多个元素。
它通过情感的悲壮、人物命运的不幸以及社会的堕落等方面,展示了悲剧的力量和魅力。
观众通过这样的体验,不仅能够感受到情感上的震动,还能够对社会现实有所反思。
《雷雨》以其深刻的悲剧色彩,成功地将人们引入剧情的沉思与反思之中,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悲剧文学的经典之作。
曹禺《雷雨》的悲剧特征
曹 禺 《 雷 雨》 的
王 丽凤
( 炎黄职业技术学院 , 江 苏 涟水 摘 要 : 纵 观 我 国的 话 剧 历 史 , 曹 禺的 《 雷雨》 是 中 国 话 剧 史上 里 程 碑 式 的 著 作 , 不 论从 故 事 的 悲 剧 性 、 悲剧 的 构 成 还 是 戏 剧 中人 物 形 象的 悲 剧 性 上 来 看 , 《 雷 雨》 都 是 彻 底 的 悲剧 , 具 有 深 刻 的 悲剧 意 蕴 和 丰 富的 历 史 、 社会 内涵 . 其 突 出的 戏 剧
艺 术和 悲剧 感 染 力 为 中 国的 话剧 史 作 出 了突 出贡 献 。
曩 墨
悲 剧
特 征
2 2 3 4 0 0 )
明 的人 物 。
关键词 : 《 雷雨 》 人 物性 格 悲剧 结构 悲剧 意 蕴
1 . 概 述
曹 禺的《 雷雨 》 是 一 部 四幕 悲 剧 , 故 事 是 以上 世 纪 二 十 年
2 . 人 物 》 是 中 国新话 剧 走 向成 熟 的标 志性 作 品 , 其 深 邃 的 内 涵 、圆 熟 的 技 巧 一 直 被 后 来 人 津 津 乐 道 并 奉 为
经典 。 《 雷雨》 中有 八 个 突 出 的 戏 剧 人 物 , 其 中 女 主 人 蘩 漪 历 来是最被 关注 的 , 她 是一个 不规则 的悲剧 人物 , 作 者 曹 禺 也
代半 封建半殖 民地 的 中 国为背 景 , 通 过 一 个 大 封 建 资 本 家 周 朴 园 的家 庭及 周 、 鲁 两 家错 综 复 杂 的矛 盾 冲突 的 刻 画 。 揭 露 了一 系列社 会 和 家庭 的悲 剧 , 成 功地 塑造 了周朴 园 、 周萍 , 以及 鲁侍 萍 、 蘩 漪等 悲剧 人 物形 象 。 是 一 部 真 正 意 义 上 的悲剧 。大师李 健吾 称之为 “ 一 处 动 人 的戏 , 一 部 具 有 伟 大性质 的长剧 ” 。 《 雷雨》 广 泛 地 吸 收 了 古 希腊 戏 剧 的“ 命 运 悲 剧” 、 莎 士 比亚 戏 剧 的 “ 性格悲剧 ” 、 易 卜 生戏 剧的 “ 社会戏 剧” 的 合理 因素 并 将 之 成 功 有 机 融 合 。将 几 个 家 庭 几 代人 的 恩 怨 和命 运 交 织 在 这 些 人 不 断 地挣 扎 和挣 扎 中 的绝 望 中。 悲 剧 的 美 学 意 义 在 于 激 发 人 心 灵 与 作 者 的共 鸣 . 阿瑟 ・ 密 勒认 为 : “ 悲 剧 之 所 以被 称 为 是 一 种 更 令 人 意 气 风 发 的 意 识 , 是 因为 它 们 是 我 们 察 觉 到 任 务 原 本 可 以达 到 却 没 有 达 到 的 境 地 。因 而 悲 剧是 和对 人 类 包 邮 某 种 适 当 的 希 望 分 不 开 的 。” 悲 剧 之 所 以吸 引人 , 在很 大 程 度 上 是 因 为 人 们 的 再 度 加 工 , 这 都 源 于人 们 的体 验 及 对 理 想 的 期 望 。 从 广 义 上来 说 , 任 何 求 之 不 得 ,事 与 愿 违 的 逝 去 都 可 以称 之 为 悲 剧 .在 故事 的 结 构 内 容 上, 黑格 尔更 充 分 强 调 了悲 剧 性 格 的 重 要 意 义 。
存在主义式的伦理悲剧——用存在主义分析造成《雷雨》悲剧的原因
面对命运的捉弄,人物们表现出不同的反应,如周萍在得知身世真相后的痛苦 挣扎。
家庭伦理的崩溃与道德的沦丧
家庭伦理的崩溃
剧中家庭关系错综复杂,乱伦、背叛等伦理问题层出不穷,如周萍与四凤、繁漪 之间的情感纠葛。
道德的沦丧
在金钱和权力的诱惑下,人物们纷纷放弃道德底线,如周朴园为了维护家庭名誉 而不惜牺牲他人的幸福。
蘩漪
周朴园的妻子,受到封建思想的束缚和压迫, 但又渴望自由和爱情。
周萍
周朴园和侍萍的长子,自私懦弱,与继母蘩漪有 私情。
鲁侍萍
周朴园的旧情人,后被抛弃,成为鲁贵之妻,生下 女儿四凤。
鲁四凤
侍萍和鲁贵的女儿,单纯善良,与周萍相爱却不 知彼此身份。
鲁大海
周朴园和侍萍的次子,工人代表,与周朴园有阶级矛盾 。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探讨存在主义与其他文学理论的对话与交融,以揭示《雷雨》等文学作品的多元 解读空间。
可以运用跨文化研究的方法,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存在主义文学作品的异同,以深化对存在主义文学现 象的理解。
在数字化时代,可以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存在主义文学作品进行更加深入、广泛 的研究与传播。
研究方法和范围
方法
采用文本细读、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等研究方法,结合存在 主义的相关理论,对《雷雨》中的人物、情节和主题进行深 入剖析。
范围
研究范围涵盖《雷雨》全剧及其相关评论和研究资料,重点 关注剧中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行为逻辑和心理变化等方面 。
02
存在主义概述
存在主义的起源和发展
起源
存在主义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欧洲,是对当 时社会、政治、文化和科技变革的哲学反思 。
06
《雷雨》悲剧性分析[终稿]
《雷雨》悲剧性分析《雷雨》悲剧性分析总体来看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在《雷雨》中相互交织,但三者在《雷雨》中扮演的角色是各不相同的,悲剧的真正核心是围绕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其主线主要表现在命运悲剧上。
人性、命运、宇宙之主宰,这些都存在于人们身体中的精神特质,就像宿命一样谜诡而难于捉摸,需要敏感的作家用心灵作笔方可捕捉和一探究竟。
曹禺曾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
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
”就整个故事情节和个中人物性格而论,“神秘的事物”的“诱惑”无疑是剧作家对于冥冥中把握着人们命运走向、性格和人生悲剧的无形力量的恐慌和好奇。
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敏感作家,在灵魂深处应该是经常遭遇这些命题的困扰的。
曹禺在谈及〈雷雨〉的创作时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
”〈雷雨〉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封建家庭压制下的垂死挣扎,自我救赎也显得悲怆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张扬和激荡。
蘩漪和周萍都不是一个消极等待命运宰割的人,在宿命的审判来临前,他们还要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求生本能进行诸般打拼,尤其是魔鬼般的蘩漪,无论是开始和周萍陷入不伦之恋,还是后来不顾一切的报复,将周鲁两家人送入绝境。
她那种性格始终是雷雨般一泄千里,震耳欲聋的,也是摧枯拉朽的,没有她这个人物,周公馆就会一直死气沉沉,暗淡无光下去,不见一丝闪电雷鸣的光亮。
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自我毁灭中那种生命抗争的勇气与力量。
诚然,繁漪决非真善美的化身,然而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其中: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遍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
从人物视角浅析《雷雨》的悲剧性解梦周《雷雨》是曹禺在1933年创作的多幕话剧,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的剧作之一。
作品通过周、鲁两家三十年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劳资纠纷,组成扣人心弦的戏剧冲突,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的罪恶和他们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
第二幕是全剧的重点场次,着重描写了周朴园和鲁侍萍分离三十年重逢时的思想性格冲突,其中还交织着周朴园和繁漪、四凤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阶级矛盾。
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剧中几个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特征,还集中地塑造了具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反动资本家周朴园的形象,深刻揭露了以周朴园为代表的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罪恶及其必然崩毁的命运。
周朴园是剧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作品主要通过三条线索、三种矛盾冲突来揭露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反动本色。
《雷雨》,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不平静。
它展示了一出人生大悲剧,体现了命运对人的摧残与捉弄。
一是色彩鲜明的人物个性:专制的封建大家长,充满激情与热情的青年,被爱情害苦的女人,堕落的公子哥。
二是跌宕起伏的情节:看似平静实则混乱的家庭,还有不为人知的身世之谜。
所有这一切在一个雷雨夜爆发。
有罪的、无辜的人一起走向毁灭,情与爱都荡然无存。
曹禺以雷鸣电闪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家庭的种种,抒发了自己的愤懑,它是一个时代的缩影。
本文将以周朴园为例进行分析。
周朴园是故事的核心,一切的悲剧皆因他而起。
他是剧中的中心人物,这部话剧塑造了一个鲜明的新兴资本家形象。
早年的留学经历让他有一定的自由平等思想,然而时代的影响、门第的桎梏,使他的封建思想始终占了上风。
对于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伪善、庸俗、卑劣的精神面貌,以及由此产生的罪恶,作家通过富有表现力的戏剧情节给予了有力的揭露和批判,如他对侍萍的“忏悔”、对繁漪的专横和处理罢工的手段等。
他放弃了侍萍,娶了有钱有门第的小姐,有意地将那个热情的自己抹去,将那段激情的岁月抹去。
《雷雨》悲剧的分析
《雷雨》悲剧的分析引言《雷雨》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由曹禺创作于1933年。
作品以大家族的悲剧命运和社会阶级矛盾为背景,展现了当时社会中男女不平等、杨绛阶级丫鬟文化和家族命运的沉重主题。
本文将对《雷雨》这部戏剧进行分析,探讨其中的悲剧因素和创作手法。
一、家族悲剧的主题《雷雨》的主要故事情节围绕着徐家的命运展开。
徐家在故事开始时是一个典型的中国戏剧家庭:家中有统治家庭的父亲、强势的母亲,还有三个性格迥异的子女。
然而,由于社会环境的变迁和家庭成员之间的利益冲突,徐家逐渐走向了悲剧。
第一个悲剧因素是贫富之间的矛盾。
徐家作为一个富裕家庭,在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同时,也享受着好处。
然而,在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背景下,贫富差距使得徐家的命运逐渐走向没落。
另一个悲剧因素是家族成员之间的矛盾。
徐家的三个子女中,大儿子建设是个有抱负的知识分子,却因为家庭的壮举而无法顺利发展。
二闺女爱新是个既聪明又独立的女性,但却因为家庭的桎梏而无法顺利追求自己的梦想。
最小的儿子经学压力逐渐变得自卑,最终导致了悲剧的发生。
二、创作手法的运用《雷雨》在创作手法上也有一些独特之处,这些手法为该剧增加了悲剧色彩。
其中,对话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在戏剧中,对话是展现人物性格、思想观念和社会关系的重要方式。
在《雷雨》中,曹禺通过精彩的对话,深入揭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人际关系,增加了故事的戏剧张力。
此外,曹禺还采用了夸张的手法来强调冲突和矛盾。
剧中的人物性格和行为表现都有些戏剧化和夸张化,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凸显出他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从而突出故事的悲剧色彩。
三、社会背景的影响《雷雨》作为一部以家族命运和社会问题为背景的戏剧,自然受到了当时社会背景的影响。
20世纪初,中国正处于社会变革和阶级斗争的时代。
社会阶级之间的矛盾日益激化,影响了每个人的生活。
曹禺通过《雷雨》这部戏剧,将社会的阶级冲突和女性地位的低下展现出来。
他希望通过这些描写,唤醒观众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促使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平等。
命运的悲剧和社会的悲剧雷雨》的悲剧性分析
基本内容
最终导致了他的自我毁灭;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她们 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使她们的性格变得更加坚韧和坚强。
基本内容
总的来说,《雷雨》是一部融合了命运与性格悲剧的话剧。它通过复杂的人 物关系和深刻的情节设计,展示了命运与性格如何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它让我 们看到了命运的无情和性格的无奈,也让我们看到了这两者如何相互融合,创造 出无法挽回的后果。因此,《雷雨》不仅是一部具有深刻感染力的悲剧,也是一 部富有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思考命运与性格的关系,思考我们如何在面对命运 的挑战时保持自己的性格。
基本内容
其次,从命运的角度来看,《雷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受到了无法逃避的命 运的打击。周朴园虽然是一个资本家,但他的人生却充己的命运;蘩漪和周萍虽然在感情上有 过美好的开始,但最终他们的爱情却以悲剧收场;鲁侍萍和鲁四凤虽然付出了极 大的努力,但她们的付出却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这些命运的打击不仅让这些人物 承受了巨大的痛苦,也使观众感受到了深深的悲痛。
《雷雨》的悲剧性分析:命运的悲剧与社会的悲剧
文化氛围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当时的中国社会缺乏对于人性的尊重和对于 自由的追求,这种文化氛围也限制了剧中人物的发展和自由。此外,政治体制也 是导致社会悲剧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的中国政治体制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和漏洞, 这些弊端和漏洞也导致了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
基本内容
然而,这些人物在剧情的展开中,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悲剧的命运。首先, 这些人物都受到了社会和时代的束缚。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封建礼教和传统的价 值观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这些人物都生活在这种背景下。这种社会环境对他们 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他们的人生道路充满了坎坷和磨难。
基本内容
其次,人物之间的冲突也是导致悲剧命运的重要原因。在《雷雨》中,父子 情仇、母子不和、兄弟相残等情节贯穿始终。这些人物之间复杂的关系和冲突, 不仅使剧情更加引人入胜,也使他们的命运更加悲惨。例如,周萍和周冲的死, 就充分展现了这种冲突的悲剧性。
《雷雨》的悲剧性人物研究所带来的美学意义
一、悲剧形成原因从表面上看,周家的主人是周朴园。
此人狡诈阴险,狠毒至极,为了凸显自己的地位,竟强迫妻子吃药。
也可以说,他是一切悲剧的源头。
青年时期的周朴园,喜欢上了女佣鲁侍萍,却因为那时家庭秩序严酷,周朴元没有勇气带她离开,导致两人的爱情无疾而终。
紧接着,鲁侍萍被赶出周家。
崩溃之余,鲁侍萍立下誓言,决意不再见周家人。
由此可见,周朴园的人生也充满了悲剧。
在男权社会中,像周繁漪这样的女人数不胜数。
由于社会地位较低,女性遭到抛弃之后,只能沦为弃妇。
不过,周繁漪怀有强烈的爱憎。
她发觉周朴园不怀好意,便开始着手反抗,最终促成了悲剧的发生。
需要注意的是,周繁漪拥有一颗炙热的心。
她接受新式教育,思维转变极快,彻底摒弃了“三从四德”,开始寻求属于自己的爱情。
简单来说,外部环境的变化,给予了周繁漪反抗的勇气。
不过,她的性格具有一定缺陷,致使自身成为一个受害者,并引发了毁灭别人的后果。
(二)命运之“家”驱使悲剧形成曹禺的戏剧创作受到童年家庭的影响。
曹禺诞生三天后,母亲因病逝世。
因此,年幼的曹禺只能跟在继母身旁。
他听奶妈说过,现在的母亲并非生母。
对幼儿来说,这样的事实很难令人接受。
曹禺指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生母离世有关”[1]。
在现实生活中,母爱是正常家庭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曹禺的童年与其他幼儿存在显著差异。
庆幸的是,父亲与继母待他很好。
不过,曹禺并没有产生任何归属感。
在他的印象里,父亲是个喜怒无常的人。
在这种情况下,家庭气氛变得颇为怪异。
与此同时,曹禺也对这样的环境产生了厌恶和反感。
所以从本质上讲,《雷雨》是一部家庭悲剧。
在剧中,时代主题、角色欲望、人性特点以及家庭伦理是作者的主要创作内容。
在创作过程中,曹禺赋予了“家”更深层次的内涵。
不仅如此,曹禺还以“家”为基础,向观众展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纷呈的情节。
剧中的“家”,仿佛变成了一张巨网,控制着周家和鲁家所有人的命运。
它虽然是由生活在其中的人构成的,但一旦构成,就成为执导生活在其中的人命运的强盛外力。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
《雷雨》文学评论范文《雷雨》是一部由曹禺创作的话剧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该剧以1920年代上海社会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本文将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对《雷雨》进行文学评论。
从情节上看,《雷雨》描绘了一个充满悲剧色彩的家族命运。
故事发生在上海的一个豪门世家——严家,主要围绕着严家的三个女儿展开。
大女儿严淑婉为了家族利益被迫嫁给了淫荡无耻的严立业,却最终不幸被杀害;二女儿严淑英则为了逃避家族的束缚而选择了自杀;最小的女儿严淑贞则因父亲的不负责任和社会的压迫,最终销声匿迹。
通过这些悲剧的命运安排,曹禺揭示了当时上海社会虚伪、黑暗的一面,以及女性在家族和社会中所受到的压迫和伤害。
人物形象是《雷雨》的一大亮点。
严家的三个女儿形象鲜明,各具特色。
严淑婉是典型的受害者,她渴望真爱却最终堕入了深渊;严淑英则是一个反叛者,她对家族的束缚感到厌倦,选择了自杀来逃避现实;严淑贞则是一个坚强的女性形象,她在父亲的背叛和社会的压迫下,选择了逃离。
曹禺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中所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她们在不公平中的反抗和挣扎。
从主题上看,《雷雨》深刻揭示了上海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作品中,严家的家族利益至上、道德沦丧的形象,以及社会上的贪婪、欺诈和残忍,无不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真实面貌。
曹禺通过对这些现象的揭示和批判,呼吁人们反思社会的道德沦丧和人性的扭曲,以及追求真善美的重要性。
《雷雨》是一部充满悲剧色彩的话剧作品,通过描绘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性的扭曲。
从情节、人物形象和主题三个方面来看,《雷雨》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曹禺通过这部作品,不仅揭示了上海社会的黑暗面,也表达了对于社会道德的拷问和对于人性的探索。
这一作品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也成为了中国现代戏剧的经典之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雷雨》悲剧性分析
Hale Waihona Puke 总体来看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在《雷雨》中相互交织,但三者在《雷雨》中扮演的角色是各不相同的,悲剧的真正核心是围绕古希腊式的命运悲剧展开的,所以我认为其主线主要表现在命运悲剧上。人性、命运、宇宙之主宰,这些都存在于人们身体中的精神特质,就像宿命一样谜诡而难于捉摸,需要敏感的作家用心灵作笔方可捕捉和一探究竟。曹禺曾说:“《雷雨》对我是个诱惑。与《雷雨》俱来的情绪蕴成我对宇宙间许多神秘的事物一种不可言喻的憧憬。”就整个故事情节和个中人物性格而论,“神秘的事物”的“诱惑”无疑是剧作家对于冥冥中把握着人们命运走向、性格和人生悲剧的无形力量的恐慌和好奇。一个具有人文关怀的敏感作家,在灵魂深处应该是经常遭遇这些命题的困扰的。曹禺在谈及〈雷雨〉的创作时说:“《雷雨》的主题不是以道德败坏和乱伦为主题的,也不是写因果报应,《雷雨》写的是一种情绪,是情绪的发酵,情绪的汹涌推动着我诽谤中国的家庭和社会……《雷雨》所显示的是我所觉得的宇宙间的残忍,相信种种宇宙斗争的背后有一个主宰。”〈雷雨〉中,几个主要人物在封建家庭压制下的垂死挣扎,自我救赎也显得悲怆而又充满生命力的张扬和激荡。蘩漪和周萍都不是一个消极等待命运宰割的人,在宿命的审判来临前,他们还要以顽强的生存意志和求生本能进行诸般打拼,尤其是魔鬼般的蘩漪,无论是开始和周萍陷入不伦之恋,还是后来不顾一切的报复,将周鲁两家人送入绝境。她那种性格始终是雷雨般一泄千里,震耳欲聋的,也是摧枯拉朽的,没有她这个人物,周公馆就会一直死气沉沉,暗淡无光下去,不见一丝闪电雷鸣的光亮。从这个人物身上,我们可以感觉到自我毁灭中那种生命抗争的勇气与力量。诚然,繁漪决非真善美的化身,然而对于命运大胆无畏的挑战张扬着个体生命存在的价值。
正如王国维所说的:“悲剧之中,又有三种之别,其中:第三种之悲剧由于剧中之人物之位置及关系而不得不然者;非必有蛇蝎之性质,与意外之变故也,但由普遍之人物,普通之境遇,逼之不得不如是,彼等明知其害,交施之而交受之,各加以力而各不任其咎,此种悲剧,其感人贤于前二者远甚。”而《雷雨》的悲剧性正是悲剧中的悲剧。它有一种“雷雨”式的“郁热”,它不只是戏剧的氛围,同时暗示着一种情绪,心理,性格,更表达着一种生命的存在方式:不可扼制的“情热”,超常态的欲望与对欲望的超常态的压抑,“郁结”,二者互相撞击而激起近乎疯狂的生命的电火一样的白热,爆发,又迅速地跃入黑暗的深渊,如同夏日的“雷雨”。这是对生命的挣扎,每个人都渴望把自己从不可忍受的生存方式中解救出来,却没有自我解救的力量,只能心造出一个“幻影”(周冲,周萍兄弟之于四凤,某种程度上蔡奇之于周萍),死死揪住不放,却“不自知地犯了更可怕的罪恶”,导致了最后的“死亡”(更准确地说,是“最有理由活着的死了,最不愿意活的偏偏活着”的结局)。通过两代人之间的矛盾,我们可以看到作者提出的一个深层次的问题:人无法逃脱现实(命运)这口井,即便是挣扎,也只能是越陷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