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题库
名词解释大题
名词解释大题1.免疫: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2.抗原:是指能与T、B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结合,促使其增至、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3.抗体:是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分化增殖为浆细胞所产生的糖蛋白,主要存在与血清中,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体液免疫功能。
4.抗原决定簇:即抗原表位。
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化学基团。
5.免疫球蛋白:是指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6.补体:是存在于血清中,可辅助抗体介导溶菌作用的必要补充条件。
7.细胞因子:(CK)是细胞分泌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小分子蛋白质的统称。
8.白细胞分化抗原:是血细胞在分成熟为不同谱系、分化阶段及细胞活化过程中,出现或消失的细胞表面标记分子。
9.CD分子:将来自不同实验室的单克隆抗体所识别的同一白细胞分化抗原归为一群。
10.粘附分子:(CAM)众多介导细胞间或细胞外基质相互接触和结合分子的统称。
11.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指某一物种某号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控制细胞相互作用,调控免疫应答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
12.APC:(抗原提呈细胞),是能加工、处理抗原,并将抗原信息提呈给T淋巴细胞的一类免疫细胞在机体免疫识别、应答、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13.单克隆抗体:B细胞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经筛选和克隆化的杂交瘤细胞只能合成及分泌抗单一抗原表位的特异性抗体。
14.集落刺激因子(CSF):指能刺激骨髓不同分化阶段造血干细胞增生分化,并在体外半固体培养基中形成细胞集落的细胞因子。
15.GVHR:即移植物抗宿主反应,移植物中的免疫细胞对宿主的组织抗原产生免疫应答并引起组织损伤。
16交叉反应:抗原(或抗体)除与其相应抗体(或抗原)发生特异性反应外,还与其他抗体(或抗原)发生的反应。
17.免疫防御(immunologicdefence):是机体排斥外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免疫保护功能。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7)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工作行政》名词解释题简答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317)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服务机构为达成使命,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社会服务的一系列程序,它包含了从目标预设到结果实现的动态的可持续的行政过程和管理方法。
2.理事会:理事会通常经由选举产生,作为该组织决策和治理的最高权力机构。
理事会的成员构成因组织而异,通常情况下包括社会知名人士、资助者代表、受益者代表、资深专家等,有时也有政府机构的代表、退休官员或企业的代表等参加。
3.SWOT分析:把对机构的优势(strengths)和劣势(weaknesses)、机会(opportunities)和威胁(threats)的分析结合在一起,以便发现机构重要的战略机遇。
4.需求评估:社会工作者或社会服务机构对潜在或实际服务对象的需求进行的评判,不仅是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的出发点,也是其方案开发、计划执行和总结评估的基础。
5.社会服务机构:由政府、社会团体或个人兴办的,通过社会福利从业人员,为特定、有需要的服务对象提供专门服务的非营利性社会福利组织。
6.目标管理:目标管理是一种将工作转化为目标,以目标为中心,I以人为中心的系统的管理方式。
7.社会工作督导:专业训练的一种方法,它是由机构内资深的工作者,对机构内的新进入的工作人员、一线初级社会工作者、实习学生及志愿者,通过一种定期和持续的监督、指导、传授专业服务的知识与技术,以增进其专业技巧,进而促进他们成长并确保服务质量的活动。
8.ERG理论:阿尔德弗在20世纪70年代初提出一种需要理论,也是对马斯洛理论的一种修正。
他把人的需要归结为生存(Existence)、归属(Relatedness)和成长(Growth),这种理论简称“ERG”理论。
9.社会工作行政:社会服务机构为达成使命,将政策转化为具体社会服务的一系列程序,它包含了从目标预设到结果实现的动态的可持续的行政过程和管理方法。
名词解释题
1.名词解释:校准
答:校准:在规定条件下,确定测量、记录、控制仪器或系统的示值(尤指称量)或实物量具所代表的量值,与对应的参照标准量值之间关系的一系列活动。
2.名词解释:验证
答: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3.名词解释:放行
答:放行是对一批物料或产品进行质量评价,作出批准使用或投放市场或其他决定的操作。
4.名词解释:洁净区
答:洁净区:需要对环境中尘粒及微生物数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应当能够减少该区域内污染物的引入、产生和滞留。
5.名词解释:物料平衡:
产品或物料实际产量或实际用量及收集到的损耗之和与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之间的比较,并考虑可允许的偏差范围。
6.名词解释:交叉污染
答:交叉污染:不同原料、辅料及产品之间发生的相互污染。
7.名词解释:回收:
答:在某一特定的生产阶段 将以前生产的一批或数批符合相应质量要求的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加入到另一批次中的操作。
8.名词解释:批号
答:是指用于识别一个特定批的具有唯一性的数字和(或)字母的组合。
9.名词解释:警戒限度
答: 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正常范围 但未达到纠偏限度 需要引起警觉 可能需要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0.名词解释:纠偏限度
答:系统的关键参数超出可接受标准,需要进行调查并采取纠正措施的限度标准。
11.名词解释:中间控制
答:也称过程控制,指为确保产品符合有关标准,生产中对工艺过程加以监控,以便在必要时进行调节而做的各项检查。
可将对环境或设备控制视作中间控制的一部分。
植物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1)
名词解释1、细胞分化:在植物体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与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称为细胞分化。
2、细胞脱分化:已分化的细胞经过诱导后失去其特有的结构和功能而转变成未分化细胞的过程称为细胞脱分化。
3、纹孔:在次生壁上不加厚的凹陷区域部分称为纹孔。
4、初生纹孔场:在初生壁上具有一些明显的凹陷区域称为初生纹孔场。
5、胞间连丝:穿过中胶层和初生壁沟通相邻细胞的原生质丝称为胞间连丝,在细胞间起着物质运输、传递刺激的作用。
6、种子萌发:解除休眠的种子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胚转入活动状态开始生长的过程。
7、种子休眠:大多数植物种子成熟后,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也不立即萌发,往往需要经过一段或长或短的休眠,这种现象称种子休眠。
8、初生壁:细胞壁的其中一个层次,形成于细胞生长时,存在于薄壁细胞之间,其化学组成上,纤维素少,分子小,基质多糖多,木质素少。
9、次生壁:细胞壁的其中一个层次,形成于细胞停止生长时,其化学组成中纤维素多,分子大,基质多糖少,木质素多。
次生壁强烈加厚的细胞多为死细胞。
10、初生生长:由顶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分化而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
11、次生生长:由次生分生组织经过分裂分化而形成成熟组织的过程。
12、侵填体:由邻接导管的薄壁细胞通过侧壁上的纹孔向导管腔内生长所形成的一种堵塞导管的囊状突出物,所含物质常为单宁和树脂及其他代谢产物。
13、胼胝体:在筛板和筛域上形成的一种堵塞筛孔的垫状物,组成的物质主要是胼胝质。
14、心材:在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横切面上,靠中心颜色较深的生长轮是心材。
心材中薄壁细胞死亡,导管中形成侵填体,失去输导功能。
15、边材:在多年生木本植物树干的横切面上,靠茎周颜色较浅的生长轮是边材。
边材是具有生理活动功能的次生木质部。
16、早材:春季形成层活动快,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细胞直径大,木纤维成分较少,管壁较薄,这部分称为早材。
17、晚材:秋季形成层活动减慢,形成的次生木质部中导管细胞直径较小,木纤维成分和管胞较多,管壁较厚,细胞排列紧密,称为晚材。
试题及名词解释
《小学教育心理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遗传:是指亲代将自己的生物学特征传递给子代的生物学过程。
2、学习动机:是推动和维持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因。
3、发展:通常是指人类从胚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身体和心理变化的过程。
4、性格:是人对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是个性的核心。
5、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取的过程二、填空:(每空1分,共15分)4、行为主义学派的学习理论、认知学派的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5、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
1、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__小学儿童发展与教育_领域里的各种心理现象和发展变化的科学。
2、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_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
3、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主要有遗传和胚胎环境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家庭教育因素、学校教育因素 .4、现代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任何一种品德都包含三个基本成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先行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A.一般迁移B.顺向迁移C.特殊迁移D.逆向迁移2、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7-11岁儿童的认知发展大体上处于()阶段。
A.感知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3.提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心理学家是()。
A.苛勒B.布鲁纳和奥苏伯尔C.贾德D.桑代克4、信息保持时间短暂;记忆容量大;信息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的记忆为()。
A.感觉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瞬间记忆5、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装修房屋D.不怕见生人了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25分)1、简述学习的类型。
(按不同标准分类)2、什么叫学习策略?简述一般学习和记忆过程中的三种策略3、小学儿童的认知活动有哪些发展?4、小学儿童道德评价能力发展有哪些特点?5、练习曲线的典型势态有什么特点?五、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1、根据长时记忆的遗忘理论与小学儿童记忆发展的特点,并结合自己教学经验谈谈如何帮助小学生增强记忆能力。
名词解释及问答题
•外套膜:是由身体背侧皮肤褶状扩张,并向下伸展而成的一个或一对膜,常包裹整个内脏团。
•渐变态:直翅目、螳螂目、半翅目和同翅目等类群的昆虫,它们的幼虫与成虫形态相似,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性也一样,只是幼虫期翅和生殖器官没有发育完全。
每经脱皮后,翅和生殖器官逐步发育生长。
这种不完全变态称渐变态。
•半变态:幼虫不仅在形态上与成虫差别大,生活习性也不相同。
•马氏管:从中肠和后肠之间发出的多数盲管,直接浸浴在血腔中收集代谢产物,使之通过后肠与食物残渣一起由肛门排出。
•咀嚼式口器:是昆虫中最原始、最基本的口器类型。
包括上唇、大颚、小颚、下唇及舌,大颚可以研磨,咀嚼食物,小颚须有嗅觉和味觉作用,舌有味觉功能。
如蝗虫具有这种口器。
•刺吸式口器:是吸食动植物体内液体物质的一种口器。
它的上唇、大颚、小颚及舌变成了六条口针,藏于下唇形成的喙状沟槽中,使于穿刺及吸食。
如蚜虫、雌蚊的口器。
•舐吸式口器:为蝇类所具有的口器。
大、小颚退化,但留有小颚须,下唇延长形成喙,喙背面的槽上盖有舌及上唇,并形成食物道。
•后口动物:以肠体腔法形成中胚层和体腔,胚胎发育时期的原口成为幼虫的肛门,与原口相反的一端,内外胚层穿孔成为幼虫的口,这种在发育过程中胚体另行形成的口称为后口,凡以此法形成的动物,都称后口动物。
•原肾管: 由外胚层内陷形成的、仅有单一开口的排泄管。
是低等三胚层动物(如扁形动物、纽形动物、原腔动物等)的排泄器官。
•原体腔: 又称假体腔或初生体腔。
是胚胎发育时囊胚腔变化来的腔。
原体腔在体壁中胚层与中肠内胚层之间,无体腔膜。
见于蛔虫和轮虫等。
•真体腔: 是中胚层的体壁层和脏壁层分离后共同包围的腔。
如蚯蚓的体腔。
因为比来源于囊胚腔的原体腔出现得迟,故又称“次生体腔”。
•混合体腔: 原体腔与真体腔之间的间隔部分消失后,两种体腔相互混合。
如节肢动物的混合体腔。
•皮肌囊:外胚层形成的表皮和中胚层形成的肌肉紧贴在一起而构成的体壁,具有保护作用,如扁形动物、原腔动物、环节动物的体壁.•同律分节:环节动物除前端两节及末一节外,其余各体节在形态上基本相同,称同律分节。
名词解释题库
1、发酵工程:是将DNA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组学及代谢网络调控技术、过程工程优化与放人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发酵工程融合,大大捉高传统发酵技术水平,拓展传统发酵应用领域和产品范围的•种现代工业生物技术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新•代工业生物技术)。
2、固体发酵:根据培养物的物理状态分类的•种发酵方式。
发酵培养物为固态。
3、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是相对于固体和半固体发酵而言,是从培养基的状态对发酵的•个分类。
4、厌氧发酵:厌氧微生物在隔绝空气不与分了态氧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发酵过程。
•般适用于微生物作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反应时放出气体同时产生热量。
5、好氧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成并积累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
6、深层培养:又称通气搅拌技术,采用机械通气搅拌,使得好气性发酵进行大规模生产。
7、深层液体发酵:即微生物细胞在•个密封的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发酵。
8、深层固体发酵:是浅盘固体发酵的•种发展,如厚层通气床,固体发酵罐等,用于工业生产。
9、分批发酵:根据物料和产物的进出方式进行分类的•种发酵方式,所有物料(除去空气,消泡剂,酸碱调节剂外〉•次加入发酵罐,灭菌、接种、培养,最后整个罐的内容物放出,进行产物回收。
10、补料分批发酵: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
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
11、连续发酵:以•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12、半连续发酵: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
13、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指原菌株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步麋发生缺陷,而丧失了合成某些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能力。
14、原养型(PrOtOtropħ):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变异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农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题库的名词解释(一)
题库的名词解释(一)题库的名词解释目录(Table of Contents)•题库•名词解释–题目–选项–答案–解析–标签题库题库是指收集、整理和管理问题与答案的库存,通常用于教育、培训和考试等场景。
题库中包含各种题目类型,如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
名词解释题目题目是指题库中的一个问题或要求被解决的内容。
题目通常包含问题的描述,并可能跟随相关的选项供考生选择。
例如,在一份驾驶理论考试的题库中,一个题目可能是:“在城市道路上行驶时,你应该注意哪些因素?”。
选项选项是指题目中给出的不同选择或答案。
选项通常用于选择题中,供考生从中选出正确答案。
选项的数量可以根据题目要求而有所不同,通常包括一个或多个选项。
继续上述驾驶理论考试的例子,该题目给出的选项可能包括:“A. 行人横穿道路的情况; B. 路况变化的迹象;C. 车辆驾驶员的手势信号;D. 前方施工区域”。
答案答案是指题目的正确解决方案或正确选项。
不同题目类型的答案要求也各不相同。
在选择题中,答案通常是标记为正确选项的选项字母,如上述例子中的选项 B。
而在填空题或解答题中,答案就是考生填写的内容或给出的解答。
解析解析是指对题目的解答过程或答案的详细说明。
解析通常提供背后的逻辑或原理,以帮助考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
解析也可以包括对选项的详细分析和对其他错误选项的解释。
题库中的解析可以作为学习和复习的参考资料。
标签标签是指给题目打上的一些特定属性或分类标签,用于对题库中的题目进行分类、检索和组织。
标签可以根据不同的主题、知识点、难易程度等要素进行分类。
通过标签,使用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快速找到和选择合适的题目。
例如,一个题目可能被打上“数学”、“几何”和“高难度”等标签。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1、批号:用于识别“批”的一组数字或字母加数字。
用以追溯和审查该批药品的生产历史.2、待验:物料在允许投料或出厂前所处的搁置、等待检验结果的状态。
3、批生产记录:一个批次的待包装品或成品的所有生产记录。
批生产记录能提供该批产品的生产历史、以及与质量有关的情况。
4、物料平衡:产品或物料的理论产量或理论用量与实际产量或用量之间的比较,并适当考虑可允许的正常偏差。
5、标准操作规程:经批准用以指示操作的通用性文件或管理办法.6、生产工艺规程:规定为生产一定数量成品所需起始原料和包装材料的数量,以及工艺、加工说明、注意事项,包括生产过程中控制的一个或一套文件。
7、工艺用水:药品生产工艺中使用的水,包括:饮用水、纯化水、注射用水.8、纯化水:为蒸馏法、离子交换法、反渗透法或其它适宜的方法制得供药用的水,不含任何附加剂.9、洁净室(区):需要对尘粒及微生物含量进行控制的房间(区域)。
其建筑结构、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10、验证:证明任何程序、生产过程、设备、物料、活动或系统确实能达到预期结果的有文件证明的一系列活动。
(一)包装待包装产品变成成品所需的所有操作步骤,包括分装、贴签等。
但无菌生产工艺中产品的无菌灌装,以及最终灭菌产品的灌装等不视为包装。
(二)包装材料药品包装所用的材料,包括与药品直接接触的包装材料和容器、印刷包装材料,但不包括发运用的外包装材料。
(三)操作规程经批准用来指导设备操作、维护与清洁、验证、环境控制、取样和检验等药品生产活动的通用性文件,也称标准操作规程。
(四)产品包括药品的中间产品、待包装产品和成品.(五)产品生命周期产品从最初的研发、上市直至退市的所有阶段。
(六)成品已完成所有生产操作步骤和最终包装的产品。
(七)重新加工将某一生产工序生产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一批中间产品或待包装产品的一部分或全部,采用不同的生产工艺进行再加工,以符合预定的质量标准.(八)待包装产品尚未进行包装但已完成所有其他加工工序的产品。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习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习这篇文档为您提供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名词解释练,旨在帮助您巩固对名词的理解和运用。
以下是一些练题目及其解释,请您认真阅读并完成练题。
1. 名词是指用来代表人、事物、地点或抽象概念的词语。
请举出五个具体的名词并用简单的句子解释其意义。
答案示例:- 学生:指在学校接受教育的人。
- 桌子:用来放置物品或用于用餐的家具。
- 苹果:一种常见的水果,外皮光滑,多汁并具有甜味。
- 医生:从事医疗工作的专业人员。
- 家庭:由父母和子女组成的基本社会单位。
2. 请解释以下名词的意义:窗户、花园、电脑、书架、音乐。
答案示例:- 窗户:用来通透室内外的建筑构件,供采光和换气使用。
- 花园:种植花草树木的园地,供人们休闲和观赏。
- 电脑:一种用来处理数据和进行计算的电子设备。
- 书架:用来摆放书籍的家具,方便存放和阅读。
- 音乐:通过声音和节奏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
3. 名词可以分为具体名词和抽象名词。
请列举五个具体名词和五个抽象名词,并简单解释其意义。
答案示例:具体名词:- 桌子:用来放置物品或用于用餐的家具。
- 花:开在植物上的有颜色的结构。
- 篮球:一种用手或身体抛掷和运动的球类运动项目。
- 学校:供学生研究的教育机构。
- 鸟:羽毛动物类别中的一种。
抽象名词:- 幸福:内心感到满足和快乐的状态。
- 知识:通过研究和经验获取的事实和信息。
- 自由:不受限制或束缚的状态。
- 爱:一种对他人或事物的深情。
- 友谊:友好和亲近的关系。
这些练题旨在帮助您巩固对名词的理解和运用,请认真完成并检查答案,以加深对名词的掌握。
祝您研究顺利!。
药理学题库
《药理学》课程题库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1.药物 2.药理学 3.药动学 4.药效学 5.首关消除 6.生物利用度7.效价 8.效能 9.血浆半衰期 10.治疗指数 11.耐受性 12.耐药性13.不良反应 14.副作用 15.药物作用的选择性 16.极量 17.治疗量18.安全范围 19.依赖性 20.药物协同作用 21.药物拮抗作用 22.镇静催眠药 23.解热镇痛抗炎药 24.镇痛药 25.受体 26.拟胆碱药27.抗胆碱药 28.拟肾上腺素药 29.抗肾上腺素药 30.利尿药 31.抗菌谱 32.抗菌活性 33.化疗指数 34.抗生素二、判断对错(每小题1分)第一篇()1.药物作用的选择性取决于组织对他的亲和力和反应性,并与剂量有关。
()2.药物的副作用是难以避免的。
()3.药物的毒性反应只有在超过极量时才会发生。
()4.药物的副作用是与治疗目的无关的药物作用。
()5.药物使受体激动的结果均可以使效应器官功能增强。
()6.药物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
()7.效能高的药物其效价强度也高。
()8.同一药物的同样制剂在不同剂量时能被机体吸收利用而发挥疗效的差异现象叫做药物制剂的生物利用度。
()9.口服药物均会发生首关消除。
()10.药物半衰期是指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其长短取决于原血浆浓度。
()11.药物经生物转化后,均失去药理活性。
()12.弱酸性药物在酸性尿液中解离度小,再吸收少,所以排泄快。
()13.同一药物剂量相同而剂型不同,所产生的血浆药物浓度也可以不同。
()14.药物在体内经代谢后,其毒性都可减弱。
()15.吸收入血的药物如和血浆蛋白结合,可加速其向组织的转运速度。
()16.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敏感性下降,增加剂量可保持原有效应,称依赖性。
()17.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其药理作用也相似。
()18.化学结构相似的药物,其药理作用也可以不同。
()19.联合用药的结果是使药物的疗效增强。
人大题库-中国特色社会-名词解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专题研究题库一、名词解释: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4.两次历史性飞跃我们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
第一次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
第二次飞跃发生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形成了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
5.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6.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
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库(名词解释)参考答案:1、企业使命:是企业管理者确定的企业生产经营的总方向、总目标、总特征和总的指导思想。
2、愿景:是企业对其前景所进行的广泛的、综合的和前瞻性的设想。
3、企业宗旨:旨在阐述企业长期的战略一项,其具体内容主要说明决定企业目前和未来所要从事的经营业务范围。
4、经营哲学:是一个组织为其经营活动所确定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准则,是企业文化的高度概括。
5、战略目标:是指企业在战略管理过程中所要达到的市场竞争地位和管理绩效的目标。
6、长期目标:指企业在一个较长的期间内,力求实现的生产经营的结果.7、年度计划:是知识是企业总体战略的年度作业目标,是战略实施中的一种必要手段。
8、企业战略:是指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经营环境,为求得长期生存和不断发展而进行的总体性谋划。
9、经营范围:是指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领域。
它反映出企业与其外部环境相互作用的程度,也反映出企业计划与外部环境发出作用的要求。
10、资源配置:是指企业过去和目前对资源和技能进行配置、整合的能力与方式。
11、竞争优势:是指企业通过其资源配置模式与经营范围的决策,在市场上所形成的优于其竞争对手的竞争地位。
12、协同作用:是指企业从资源配置和经营范围的决策中所能寻求到的各种共同努力的效果。
13、总体战略:是企业的战略总纲,是企业最高管理层指导和控制企业一切行为的最高行动纲领.14、经营单位战略:是指企业内其产品和服务有别于其他部分的一个单元。
他的战略主要整队不断变化的环境,在各自的经营领域内有效地竞争.15、职能战略:是为贯彻、实施和支持总体战略与经营单位战略而在企业特定的职能管理领域制定的战略.16、战略分析:即对企业的战略形成有影响的关键因素进行分析,并根据企业目前的“位置"和发展机会来确定未来应达到的目的。
17、战略实施与控制:就是把战略方案付诸行动,保持经营活动朝着既定战略目标与方向不断前进的过程.18、战略问题:是指那些对实现企业战略、达到目标的能力有重大影响的企业内部后外部即将出现的问题。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社会心理学》名词解释题简答题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95)一、名词解释1.社会角色:是指个人与其社会地位、身份相一致的、符合社会期望的一套行为模式及相应的心理状态。
2.责任扩散:是指当发生了某种紧急事件时,如果有其他人在场,那么在场者所分担的责任就会减小,也就是说提供帮助的责任扩散到其他人身上。
3.社会影响:是指在社会力量的作用下,引起个人的信念、态度、情绪及行为发生变化的现象。
4.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5.偏见:是指人们基于非客观、非真实的认识而对他人或他群体产生的消极态度和情绪指向。
6.归因:人们从可能导致自己及他人行为发生的各种因素中,认定行为的原因并判断其性质的过程。
7.社会认知:是指个体通过人际交往,根据认知对象的外在特征,推测与判断其内在属性的过程。
8.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对他人形成一定的印象之后,就会对他人产生相应的期望,而此期望又引导我们采取相应的行为来实现此期望,这一现象就叫自我实现的预言。
9.从众:是指个体在群体压力下,为了和群体中的大多数人保持一致而采取的改变知觉、判断、信仰或行为的倾向。
10.去个性化:指个体丧失了抵制从事与自己内在准则相矛盾行为的自我认同,从而做出了一些平常自己不会做出的反社会行为。
11.刻板印象:就是人们对一个社会群体所形成的固定而概括的印象。
12.社会态度:个体自身对社会存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比较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
13.利他行为:对别人有好处、没有明显自私动机的自觉自愿的行为。
14.群体思维:也叫小群体意识,是群体的一种特定思维方式,指的是为了维护群体表面上的一致,而阻碍了对问题的所有可能解决办法和行动方案作出实事求是且准确的评价,从而导致了错误的决策的现象。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
(完整版)名词解释题库及答案1.《诗经》《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也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反映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最初只称为“诗”或“诗三百”,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才称为《诗经》。
全篇按《风》、《雅》、《颂》三类编辑。
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对后世影响深远。
2.《楚辞》楚辞是屈原创作的一种新诗体,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
“楚辞”的名称,西汉初期已有之,至刘向乃编辑成集。
原收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等人辞赋共十六篇。
后增入《九思》,成十七篇。
全书以屈原作品为主,其余各篇也是承袭屈赋的形式。
以其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和风土物产等,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3.古文运动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
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
“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
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
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
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
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4.《红楼梦》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首,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共一百二十回,是一部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情小说作品,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小说巅峰之作,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故事为主线,通过家族悲剧、女儿悲剧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剧,揭示出封建末世的危机。
《红楼梦》对宫廷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的腐朽等社会现实及道德观念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具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题库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1.17. cadherin (钙粘着蛋白) 是细胞质膜中的细胞粘着分子,但是这种分子介导的细胞粘着受Ca2+的调节。
钙粘着分子家族中比较熟知的属于膜整合糖蛋白的成员有:E-钙粘着蛋白(主要在表皮组织中)、N-钙粘着蛋白(存在神经组织中)、P-钙粘着蛋白(主要存在于胎盘)。
钙粘着蛋白的细胞外部分有60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四个重复的Ca2+结合结构域,细胞质部分有150个氨基酸。
2.18. DNA methylation(DNA甲基化)是在甲基转移酶的催化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被选择性地添加甲基,形成5’甲基胞嘧啶,这常见于基因的5'-CG-3'序列。
大多数脊椎动物基因组DNA都有少量的甲基化胞嘧啶,主要集中在基因5'端的非编码区,并成簇存在。
甲基化位点可随DNA的复制而遗传,因为DNA复制后,甲基化酶可将新合成的未甲基化的位点进行甲基化。
DNA的甲基化可引起基因的失活。
3.18. lectin (凝集素) 是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都能够合成和分泌的、能与糖结合的蛋白质,在细胞识别和粘着反应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促进细胞间的粘着。
凝集素具有一个以上同糖结合的位点,因此能够参与细胞的识别和粘着,将不同的细胞联系起来。
4.19. genomic imprinting(基因组印记) 有不同性别的亲代传给子代的同一染色体或基因,可以引起不同的表型。
5.19. cell adhesion (细胞粘着)在细胞识别的基础上, 同类细胞发生聚集形成细胞团或组织的过程叫细胞粘着。
它对于胚胎发育及成体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都有重要的作用。
在发育过程中,由于细胞间细胞粘着的强度不同,决定着细胞在内、中、外三胚层的分布。
在器官形成过程中, 通过细胞粘着,使具有相同表面特性的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器官。
6.20. Alternative splicing (选择性剪接) mRNA前体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 , 从而产生不同的蛋白质。
最新中国古代文学期末(名词解释、论述)考核题库完整版158题(含答案)
2020年中国古代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158题(名词解释、论述)[含参考答案]一、论述题1.姜夔词的主要特色是什么?怎样理解姜词“清空”的特点?参考答案:姜夔的词内容上大多为记游及咏物之作,所表现的情感也多为身世飘零和情场失意的感叹,虽然在内容上并无特别之处,但艺术上颇为精致。
他的词一个突出的特色是音节谐婉。
同时,也讲究用字,善于渲染气氛。
当然,最能代表姜夔词特色的是前人所说的“清空”。
所谓“清空”,指的是在情感上主要抒发高洁的士大夫情怀,艺术表现上避实就虚,侧重于空灵的境界,色彩上偏于素净。
2.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
参考答案:《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
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
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
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还是楚文化。
首先是楚地民歌。
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
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
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
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
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
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
3.简述“楚辞”的特点。
参考答案:“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
它构思奇特,想象丰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
名词解释题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程:是指学校学生所应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安排。
广义的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
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过度学习:是指所学材料达到刚刚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
自我意识:是指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一般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知、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教科书:根据学科教学要求编写的供教学使用的正式课本。
一般由国家或地方主管教育的行政部门审定。
是教师讲授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的教学用书。
又称课本、教材。
美育: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也称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人格: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人格主要是指人所具有的与他人相区别的独特而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风格。
教育政策:是一个政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发展目标和任务,依据党和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的基本任务、基本方针而制定的关于教育的行动准则。
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
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教育叙事研究:是指:以叙事的方式开展的教育研究。
它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从而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理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
再认或回忆: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现时能够确认叫做再认,经历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能在头脑中重现叫做回忆。
护理学基础名词解释题重点归纳
护理学名词解释考点重点答题必考一、名词解释题1 非无菌区:未经过灭菌处理,或经过灭菌处理但又被污染的区域。
2 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24h内温差达1℃以上,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
3 新鲜血:在4℃常用抗凝保养液中保存一周内的血液,它基本上保留了血液的各种原有成分。
4 自然环境:是指环绕于人类周围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和。
5 咽拭子标本:从咽部和扁桃体取的分泌物作细菌培养或病毒分离。
6 护理记录:是指护理人员根据医嘱和病情对患者住院期间护理全过程的客观记录。
7 库存血:指在4℃环境下保存2~3周的血液。
8 临终:临终又称濒死,一般指由于疾病末期或意外事故造成人体主要器官的生理功能趋于衰竭,生命活动走向完结,死亡不可避免地将要发生的时候,可称为临终。
9 安乐死:患不治之症的患者在濒死状态下,由于精神和躯体的极端痛苦,在本人及其亲属的要求下,经医生认可,停止救治或用人为方式使其无痛苦的快速死亡。
我国尚未通过实行安乐死的立法。
10 灌肠法:将一定量的溶液通过肛管,由肛门经直肠灌入结肠,帮助患者排出粪便、积存的气体或输入药物,达到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11 环境: 是指人类和动、植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及外部条件。
12 留置导尿术:在导尿后将导尿管保留在膀胱内持续引流尿液的方法。
13 分级护理:是指根据患者病情的轻重缓急,按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所制定的不同护理措施。
14 传播途径:指病原微生物从感染源排出后侵入易感宿主的途径。
15 脉搏短绌:在同一单位时间内,脉率少于心率,又称绌脉。
16 手术清点记录:是指巡回护理人员对手术患者术中所用血液、器械、敷料等的记录,应当在手术结束后即时完成。
17 肠胀气:指胃肠道内有过量气体积聚,不能排出。
18 睡眠剥夺:指睡眠时间减少、质量降低及睡眠被频繁地打断。
19 无尿:又称尿闭,24h尿量少于100ml为无尿。
20 清洁:指应用洗、刷、擦等方式清除物品上的一切污秽。
21 易感宿主:指对感染性疾病缺乏免疫力而易感染的人群。
《中国古代文学史》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答: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发酵工程:是将DNA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组学及代谢网络调控技术、过程工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发酵工程融合,大大提高传统发酵技术水平,拓展传统发酵应用领域和产品范围的一种现代工业生物技术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2、固体发酵:根据培养物的物理状态分类的一种发酵方式。
发酵培养物为固态。
3、液体发酵:液体发酵是相对于固体和半固体发酵而言,是从培养基的状态对发酵的一个分类。
4、厌氧发酵:厌氧微生物在隔绝空气不与分子态氧接触的情况下进行的发酵过程。
一般适用于微生物作用于有机化合物的分解代谢,反应时放出气体同时产生热量。
5、好氧发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气存在的情况下生成并积累微生物菌体或代谢产物。
6、深层培养:又称通气搅拌技术,采用机械通气搅拌,使得好气性发酵进行大规模生产。
7、深层液体发酵:即微生物细胞在一个密封的发酵罐内,通入无菌空气进行发酵。
8、深层固体发酵:是浅盘固体发酵的一种发展,如厚层通气床,固体发酵罐等,用于工业生产。
9、分批发酵:根据物料和产物的进出方式进行分类的一种发酵方式,所有物料(除去空气,消泡剂,酸碱调节剂外)一次加入发酵罐,灭菌、接种、培养,最后整个罐的内容物放出,进行产物回收。
10、补料分批发酵:在分批培养过程中补入新鲜的料液,以克服营养不足而导致的发酵过早结束的缺点。
在此过程中只有料液的加入没有料液的取出,所以发酵结束时发酵液体积比发酵开始时有所增加。
11、连续发酵:以一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添加新鲜培养基,同时以相同的速度流出培养液,使培养物在近似恒定的状态下生长的培养方法。
12、半连续发酵:在补料分批培养的基础上间歇放掉部分发酵液(带放)称为半连续培养。
某些品种采取这种方式,如四环素发酵。
13、营养缺陷型(auxotroph):指原菌株由于发生了基因突变,致使合成途径中某步骤发生缺陷,而丧失了合成某些营养物质(氨基酸、维生素、碱基等)的能力。
14、原养型(prototroph):营养缺陷型菌株经回复突变或重组变异后产生的菌株,其营养要求在表型上与野生型相同。
15、灭菌(sterilization):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物料或设备中所有生命物质的过程。
16、消毒(disinfection):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空气、地表以及容器和器具表面的微生物。
17、除菌(degermation):用过滤方法除去空气或液体中的微生物及其孢子。
18、防腐(antisepsis):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或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
19、空气绝对湿度:1m3 湿空气中含有的水蒸气质量(kg)。
也就是湿空气的水蒸气密度。
湿空气是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20、空气相对湿度(Φ):空气绝对湿度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绝对湿度之比或空气中水蒸气分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之比。
21、空气湿含量(X):1kg干空气中含有的水汽量(kg/kg干空气),即湿空气中水蒸气质量与干空气质量之比值。
22、种子扩大培养: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砂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最终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养物称为种子。
23、发酵动力学:研究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底物消耗之间动态定量关系,定量描述微生物生长、底物消耗和产物形成过程。
24、呼吸强度(比耗氧速率)QO2: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发酵液中溶解氧的量。
25、摄氧率(耗氧速率OUR )γ:单位体积培养液(含干菌体质量X)在单位时间内消耗发酵液中溶解氧的量。
26、临界氧浓度:C cr:QO2受发酵液中CL影响,不同微生物对CL都有一个最低要求,即不影响其呼吸所允许的最低溶氧浓度,称为临界氧浓度。
27、反馈抑制:合成途径的终产物过量反馈抑制该途径的第一个酶及分支途径的第一个酶的活性。
28、反馈阻遏:合成途径的终产物过量反馈阻遏该途径的第一个酶及分支途径第一个酶的合成。
29、实罐灭菌实罐灭菌(即分批灭菌)将配制好的培养基放入发酵罐或其他装置中,通入蒸汽将培养基和所用设备加热至灭菌温度后维持一定时间,在冷却到接种温度,这一工艺过程称为实罐灭菌,也叫间歇灭菌。
选择题1、发酵工程包括上中下游三部分,其中属于上游操作的是( C )A.固液分离B.发酵条件优化控制C.工程菌的构建D.细胞破壁2、以下哪项不属于发酵工业的类型划分(D )A.好氧与厌氧发酵类型B.液体与固体发酵类型C.深层与浅层发酵类型D.种子发酵与产物发酵类型4、菌种的分离筛选具体操作不包括以下哪个方面(D )A.初筛B.复筛C.确定筛选方案D.从菌种保藏中心购买菌株5、选择压力定向筛选法不是通过控制哪一项来实现菌株筛选的。
(B )A.特殊抑制剂B.培养时间C.pH、温度和溶氧D.培养基营养成分6、菌种鉴定的主要内容一般不包括(D )A.全细胞脂肪酸组成B.形态学特征C.生理生化特征D.次级代谢产物7、下面关于常见发酵工业菌株繁殖特性描述错误的是(A )A.霉菌分为正菌及负菌,以有性孢子进行繁殖B.酵母菌主要以出芽方式进行无性繁殖C.放线菌在菌丝形成及外生孢子繁殖方面类似丝状真菌D.细菌以典型的二分分裂方式繁殖8、微生物遗传型的鉴定方式不包括以下哪种(B )A.DNA碱基组成B.可溶性蛋白的质谱分析C.核酸的分子杂交D.rRNA序列分析9、在一次诱变过程中,保证致死率在( B )左右较好,致死率越高,菌株的突变率也会越高。
A.90%B.70%C.80%D.60%10、在发酵工业中,通常使用()碳源或者流加()浓度的易利用碳源来避开分解代谢阻遏作用。
A.迟效;低B.迟效;高C.速效;高D.速效;低11、关于微生物代谢产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B )A.次级代谢产物并非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须的B.次级代谢产物的合成无需代谢调节C.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D.初级代谢产物在代谢调节下产生12、发酵培养基按物理性质进行分类,不包括?( D )A.固体培养基B.液体培养基C.半固体培养基D. LB培养基13、下列描述中不属于种子培养基特点的是?( B )A.营养丰富,氮源含量较高B.营养丰富,其中碳源浓度高C.需要按一定的接种量进行发酵培养基的接种D.最后一级种子罐中的种子培养基成分及浓度应尽可能接近发酵培养基14、培养过程中不希望培养基pH发生大幅变化时,通常应该选择?( B )A.加无机盐B.加缓冲液C.加酸D.加碱15、氮源被分为速效氮源和迟效氮源,其分类依据为?( B )A.根据是否为有机物B.根据被菌体利用的快慢C.根据氮源需要的添加速率D.根据氮元素的含量高低16、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骤,其正确的顺序为?( B )①溶解;②调pH;③加棉塞;④包扎;⑤培养基的分装;⑥称量A.①②⑤④⑥③B.⑥①②⑤③④C.①②⑥⑤③④D.⑥①②⑤④③17、在设计某一特定菌种的培养基时,需从微生物生长、产物合成的角度思考,其中不需要考虑以下哪项?( D )A.培养基对菌体代谢的阻遏及诱导的影响B.菌种的同化能力C.碳氮比对菌体代谢调节的重要性D.是否易染杂菌18、下列哪种方法灭菌效果好且应用范围最广?( B )A.过滤灭菌B.湿热灭菌C.消毒D.干热灭菌19、以下哪种无菌技术能够杀死或除去所有的微生物?( C )A.消毒B.清洁C.灭菌D.抑菌20、发酵罐分批灭菌时,通蒸汽时首先向夹套内通入的原因不包括?( C )A.防止连接处松动染菌B.防止稀释培养基C.防止形成负压染菌D.防止培养基受热不均匀21、下面哪种微生物灭菌的时间最长?(C )A.金黄色葡萄球菌B.大肠杆菌C.芽孢杆菌D.酿酒酵母22、空气的绝对湿度是指?( A )A. 1立方米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B.湿空气饱和时的含湿量C. 1kg湿空气含有的水蒸气的质量D.湿空气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的含湿量23、下列哪项不是发酵工厂中空气除菌系统中的设备?( A )A.灭菌锅B.大颗粒过滤器C.储气罐D.气水分离器24、不同时期的染菌处理,说法错误的是?( C )A.发酵后期染菌,可结束发酵提前放罐B.发酵前期染菌,补加营养重新灭菌接种C.发酵前期染菌,丢弃培养基再重新发酵D.发酵后期染菌,可继续发酵25、针对柠檬酸中期染菌,下面挽救方法错误的是?( B )A.污染青霉素只能提前放罐B.污染黄曲霉须添加碱性物质提升pHC.污染细菌则加大通风加速产酸D.污染酵母可加入硫酸铜抑制26、关于酵母发酵时污染了大肠杆菌的可能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发酵时冷却系统可能有渗漏B.发酵设备设计不够合理或清洗不干净,如罐内有“死角”C.可能是酵母发酵产物适于大肠杆菌生长D.培养基灭菌可能不彻底27、为了保证种子移种前的质量,可通过测定以下参数进行判断,其中不正确的是?( A )A.取种子进行小试发酵观察是否正常B.检查有无杂菌污染C.检查培养液中的糖、氨基酸、磷酸盐含量D.检查pH是否在要求范围内28、下列哪项不是微生物本征动力学参数?( C )A.最大比生长速率μmB.底物亲和常数KSC.微生物比生长速率μD.细胞专一性得率系数YG29、关于产物生成速率与细胞生长速率之间的动态关系分类不正确的是( C )A.生长部分相关型B.非生长相关型C.生长少量相关型D.生长相关型30、下列发酵产物属于非生长相关型的是( D )A.氨基酸B.柠檬酸C.丙酮酸D.抗生素31、下列关于Monod方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C )A.KS越小表示微生物对底物的亲和力越大B.其数值相当于μ处于μmax一半的数值C.限制性底物的减少将使微生物比生长速率上升D.KS与μ成反比32、下列关于连续发酵说法错误的是( D )A.连续发酵过程中发酵失败可能是生产菌种突变了B.连续发酵比分批发酵更易染菌C.连续发酵生产稳定,易于实现自动化控制D.连续发酵操作简单,发酵周期短,产量高33、好氧发酵过程中哪种搅拌最重要( B )A.顶层搅拌B.底层搅拌C.翻转搅拌D.中层搅拌34、以下哪种不属于常用通用式发酵罐搅拌桨叶类型( D )A.弯叶式B.平叶式C.箭叶式D.柳叶式35、以下改善发酵罐中酵母菌发酵搅拌效果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 )A.改变通气装置的位置B.改变搅拌转速C.改变搅拌器的形式和数量D.改变挡板形式及数量36、在相同的搅拌功率下,搅拌器粉碎泡沫能力排序正确的是?( B )A.弯叶式>平叶式>箭叶式B.平叶式>弯叶式>箭叶式C.箭叶式>平叶式>弯叶式D.平叶式>箭叶式>弯叶式37、发酵放大过程中以空气流量相等的准则进行放大不包括以下哪项?( C )A. KLa相等B. VVM相等C. P/V相等D. WS相等38、以下关于发酵过程放大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种子放大阶段一般选取菌龄为对数生长期的菌体最合适B.可通过调整发酵放大后的操作参数以防止氧传递效率降低C.在进行发酵罐放大设计时需满足全挡板条件D.放大设计中挡板个数是根据发酵菌体的特性进行设计的39、温度对发酵过程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影响微生物的生长速率B.影响发酵过程的Ks值C.影响合成的产物种类D.影响合成产物的酶的活性40、pH对微生物生长及代谢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D )A.pH会改变ATP产率从而改变微生物生长所需的能量供给B.pH会调节与微生物生长相关酶的合成、改变酶的活性C.pH会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和中间代谢产物的解离作用D.pH变化不会改变菌体吸收营养物质和分泌代谢产物的能力41、pH对发酵液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B )A. pH不会影响发酵液的利用率B.pH会影响发酵体系的抗杂菌能力C.初始pH对发酵过程的影响不大D.pH一般不会影响氧气等基质的传递和利用42、关于对二氧化碳浓度的控制,说法错误的是( D )A.可通过调节通气控制二氧化碳浓度B.需要根据二氧化碳对发酵的影响来确定控制方法C.可通过调节搅拌速率控制二氧化碳浓度D.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保持供氧充足即可解除抑制作用43、在发酵终点后结束发酵会导致( D )A.产物生产较低B.基质残留导致提取困难C.底物利用率较低D.菌体自溶判断题1、发酵工程具有连接生物技术上中下游的纽带作用,其中基因工程用于上游部分,细胞工程用于中游,生物分离工程用于下游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