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公路路线设计中的技术要点

摘要:交通行业的迅猛发展、经济水平的飞速上升都离不开公路的妥善建设。而在公路建设工程中,路线设计工作尤为重要,其设计的好坏对公路今后的实用性、功能性、效率性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不断地改进路线的设计方案,才能够确保公路今后在运行中能够为群众带来更大的便利与安全,进而推动我国公路建设的欣荣发展,促使我国的交通行业能够始终以稳健、长远的姿态持续发展。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线设计;技术要点

引言

公路是交通发展中最为核心、最为关键的一个工程,对我国的外贸交易、人们的日常出行带来巨大的协助与便利。而路线设计工作如果不够合理,将会导致公路的实用性下降,无法提升其运行效率,同样也不利于交通行业、经济水平的发展与进步。由此可见,探寻公路路线高效、合理的设计方案,是当前相关从业人员需要处理的问题。

1公路路线设计的原则

1.1公路路线走向应与周围条件相协调

在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众多因素会对公路的走向起着重要影响作用。首先应论证拟建公路的功能,分析其在整个公路网中的作用,进而确定路线的大致走廊带。其次对于公路沿线的工厂、企业、土地资源、自然资源、乡镇规划等因素也应得到综合考虑。只有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才能得到合理的路线走向,最大程度地发挥公路在路网中的作用。

1.2公路路线设计应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公路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周边环境和生态造成破坏,因此在公路路线的设计中应重视对环境保护的设计。在进行路线设计之前,应对沿线的环境和生态进行充分且全面的分析。在设计过程中采取相应的生态环保设计,保证大面积破坏生态的现象不会出现在后期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如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需保障动物正常的迁徙路线,避免由于公路建设对其造成的干扰。在公路设计时,最重要的是树立先进的可持续环保发展理念,针对不同的情况运用不同的设计方法和措施,进而保障公路沿线的生态平衡。

1.3合理且灵活运用设计指标

在目前的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中,部分设计人员过度追求指标以及减少工程费用,多选择小指标或极限指标进行设计。如此一来,公路在运营阶段的安全性不仅会大幅降低,养护费用也会大幅增加。同时,当后期道路需要改扩建或进行提速时就无法满足相应的基础条件。如果无法利用现有公路,则需重新选择路线,造成工程费用以及土地资源的增加。

2路线设计方案的强化对策

2.1强化路线设计

首先,将减碳效益、使用寿命周期作为依据,从而合理选取路线,不仅需要对施工作业过程中的施工技术、工程量等有充分的考量,同样需要对路线运行期间的养护量、运行效益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道路工程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次设计的道路位于安徽界首任寨乡内,起点为千牛汽车服务中心,终点至跨河桥桥头,南北走向,现状为X107县道,道路设计全长792.555米,为改造提升项目。道路设计等级为城市支路,设计时速30km/h。本道路作为任寨乡的一条示范街道,它的提升改造,是界首市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 设计条件 2.1 设计依据 ?本项目中标通知书;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 ?我方提供的带状地形图(电子版); ?项目建设方提供的相交道路等资料。 3. 道路建设条件 3.1 沿线场地现状 沿线主要为民房、农田并伴有少量沟塘。 本道路现状为9.0m宽的沥青混凝土道路,是穿越集镇的公路。本次结合实际情况,并经过与建设单位、街道充分对接,对现状机动车道不作改造,仅在其两侧新建机非分隔带、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 3.2 现状及规划相交道路 道路沿线相交道路均为现状出入口。 3.3 现状及规划河道与沟渠 本项目终点处有一现状沟渠,且有一现状桥梁,该沟渠及桥梁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本次设计维持现状。 3.4 现状杆、管线 根据现场初步调查,场地内有多处电力架空杆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上,且有一道给水管线位于拟建的人行道边。 4. 采用规范及标准 4.1 规范及图集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 ); ?《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 ); ?《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 194- ); ?《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 193- );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 );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D40- );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 );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09);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 ); 项目施工时,若有相关新的规范、规程等颁布,则应按照新的规范、规程实施。

公路设计要点

了解一下文章可能对你有些帮助、第1.现代交通运输方式有哪些?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哪些特点? 2.《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将我国公路分为哪几个等级? 3.简述公路“两阶段勘测设计”的程序步骤。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主要技术指标有哪些? 5.设计速度的定义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公路技术标准:是指一定数量的车辆在车道上以一定的设计速度行驶时,对路线和各项工程的设计要求。 2.设计车速: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3.交通量:是指单位时间内通过公路某段面的交通流量(即单位时间通过公路某段面的车辆数目)。 4.公路通行能力:是在一定的道路和交通条件下,公路上某一路段适应车流的能力,以单位时间内通过的最大车辆数表示。通行能力分为基本通行能力和设计通行能力两种。 四、参考答案 1.答:现代交通运输由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及管道等五种运输方式组成。其中 ①铁路运输:运量大、运程远,在交通运输中起着主要作用; ②水运运输:运量大、成本低,运速慢且受到航道的限制; ③航空运输:速度快、成本高,服务于远距离和有时间要求的客货运输; ④管线运输:适用于液态、气态、散装粉状物体的运输。 与这些运输方式比较,公路运输有如下特点: ①机动灵活,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做到直达运输。 ②受交通设施限制少,是最广泛的一种运输方式,也是交通运输网中其他各种运输方式联系的纽带。 ③适应性强,服务面广,时间上随意性强,可适于小批量运输和大宗运输。

④公路运输投资少,资金周转快,社会效益显著。 ⑤与铁路、水运比较,公路运输由于汽车燃料价格高,服务人员多,单位运量小,所以在长途运输中,其运输成本偏高。 2.答:交通部颁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将公路根据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其中:高速公路为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应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一级公路为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二级公路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三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四级公路为主要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或单车道公路。 3.答:两阶段勘测设计是公路测设一般所采用的测设程序。其步骤为:先进行初测、编制初步设计和工程概算;经上级批准初步设计后,再进行定测、编制施工图和工程预算。也可直接进行定测、编制初步设计;然后根据批准的初步设计,通过补充测量编制施工图。 4.答:公路主要技术指标一般包括:设计速度、行车道数及宽度、路基宽度、最大纵坡、平曲线最小半径、行车视距、桥梁设计荷载等。 5.答:所谓设计速度是指在气候条件良好,交通量正常,汽车行驶只受公路本身条件影响时,驾驶员能够安全、舒适驾驶车辆行驶的最大速度。 设计速度是公路设计时确定其几何线形的最关键参数。 二章 1.设置缓和曲线的目的是什么? 2.确定缓和曲线最小长度需从哪几个方面考虑? 3.何谓超高?设置超高的原因及条件分别是什么? 4.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内边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5.简述无中央分隔带超高缓和段绕中轴旋转的形成过程。 6.行车视距的种类有哪些?分述其构成并说明各级公路对行车视距的规定。7.简述视距包络图的绘制方法与步骤。

道路设计说明书模板

说明书一、概述 1.1 项目概况 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是电厂至官学之间重要的通村公路。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善沿线居民日常出行和生产生活物资运输条件,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完善务川县公路网结构,都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该公路路路线平、纵标准按农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基横断面布置为:左侧0.5米土路肩+3.5米(路面铺筑宽度)+右侧0.5米土路肩)。本次测量起点里程K0+000,位于务川县大坪镇黄洋村,起点电厂,经陈家山,终点至官学,里程为K7+840.761,共计7.840公里。 1.2 设计依据 1.我公司与务川县交通运输局签订的《务川县大坪镇“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设计设计合同》; 2.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行农村公路建设“七公开”制度的意见及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的意见——交公路发【2015】73号; 3.《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部分);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规范、规程以及现行有关法律、法规等; 5. 有关规划、地方人民政府的要求和意见。 6. 交通部《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7. 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8.贵州省交通运输厅文件《关于落实农村公路建设六个同步实施要求的通知》黔交建设【2014】69号; 9.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10. 贵州省公路局文件《贵州省“十三五”农村公路前期工作及设计要求》(征求意见稿); 11.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3 设计采用的技术规范 1)道路部分 (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2)《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G 17 D13-02-2013); (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5)《道路交通标志与标线》(GB5786-2009); (6)《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 2)桥梁工程 (1)《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D62-2004); (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 (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细则》(JTG B02-01-2008)。 1.4设计采用的主要技术标准 (1)《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交公路发〔2004〕372号); (2)《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交通部令2006年第3号); (3)《贵州省公路条列》和《贵州省通村油路改造工程管理办法(试行)》(黔交建设〔2011〕49号); (4)贵州省交通运输厅《贵州省“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小康路工程技术导则(试行)》; (5)遵义市交通运输局文件《关于遵义市“十三五”撤并建制村硬化路施工图简化设计标准格式的通知》(遵义市发交【2015】141号)。 1.5测设经过 铁二院成都分院公司承接勘察设计任务之后,立即成立了项目处,制定了施工图测设《勘察设计作业指导书》,同时按规范、合同要求进行各项测设工作。本项目为务川县大坪镇电厂至官学撤并建制村硬化路,全长7.840Km。于2016年3月上旬完成外业测量工作,同时对施工图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公路总体布局——路线设计 1、公路路线与地形类别 公路路线根据所处地理位置的不同可分为平原区路线、丘陵区路线和山岭区路线,其特点如下: 1) 平原地路线 因平原区的地面高差变化微小,其平面线形可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尽量避免采用长直线或小偏角,但不应为避免长直线而随意转弯,在避让局部障碍物时要注意线形的连续、舒顺。 纵面线形应结合桥涵、通道、交*等构造物的布局,合理确定路基设计高度,纵坡不应频繁起伏,也不宜过于平缓。 2)丘陵区路线 选线活动余地较大,应综合考虑平、纵、横三者的关系,恰当地掌握标准,提高线形质量。设计中应注意: (1)路线应随地形的变化布设,在确定路线平、纵面线位的同时,应注意横向填挖的平衡。横坡较缓的地段,可采用半填半挖或填多于挖的路基;横坡较陡的地段,可采用全挖或挖多于填的路基。同时还应注意纵向土、石方平衡,以减少废方和借方。 (2)平、纵、横三个面应综合设计,不应只顾纵坡平缓,而使路线弯曲,平面标准过低;或者只顾平面直捷、纵坡平缓,而造成高填深挖,工程过大;或者只顾工程经济,过分迁就地形,而使平、纵面过多地采用极限或接近极限的指标。 (3)冲沟比较发育的地段,汽车专用公路和二级公路可考虑采用高路堤或高架桥的直穿方案;三、四级公路则宜采用绕越方案。

筑龙网 W W W .Z H U L O N G .C O M 丘陵地形包括微丘和重丘,它们介于平原和山岭间,其特点是宽脊低岭,山形或聚或散,迂回曲折,地面起伏多变,相对高差较大。根据地形起伏大小丘陵地区路线分为:微丘区路线和重丘区路线。 微丘区路线的平面线形应充分利用地形处理好平、纵线形的组合,不应迁就微小地形,造成线形曲折,也不宜采用长直线,造成纵面线形起伏。 重丘区的路线选线活动余地较大。 3)山岭区路线 山岭地区山水相隔,山峦重叠,山高坡陡,谷深流急,地形曲折复杂,但山脉水系清晰。山岭地区路线一般以顺山沿河布设,必要时横越山岭。按路线通过部位的地形特征可分为以下几种线形。 (1)沿河(溪)线:沿河(溪)线是沿河谷两岸布线,设计中应处理好河岸选择、线位高低和跨河地点三者间的关系。 (2)越岭路线:主要指翻越岭顶的线形,在设计时,应结合水文地质情况处理好垭口选择,过岭标高和垭口两侧路线展线方案三者间的关系。越岭路线的纵坡应力求均匀,平均纵坡及纵坡长度应严格遵守《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一般不应设置反坡。 (3)山脊路线:当路线走向与分水岭方向一致,且分水岭平面不迂回曲折,各垭口间的高差也不过分悬殊时,可采用山脊线。选线时应处理好控制垭口、侧坡选择以及控制垭口间的平均坡度三者的关系。 2、公路路线总体设计要点 路线基本走向应根据指定的路线走向(路线起、终点和中间主要控制点)和公路等级,及其在公路网中的作用,结合铁路、航运、空运、管道的布局和城镇、工矿企业、资源状况以及水文气象、地质、地形等自然条件,由面到带,从所有

农村公路设计说明

精品整理 设计说明

1.0 概述 为了加速地方公共交通发展步伐,振兴地方经济建设,洪泽县交通运输局决定在2016年对高良涧镇(共5.34km)、共和镇(共9.64km)、仁和镇(共21.13km)、万集镇(共3.44km)、岔河镇(共25.27km)、黄集镇(共0.50km) 及老子山镇(共0.46km)镇村公交道 路进行提升改造,主要改造道路20余条,总里程约75.78km。 洪泽县2019年农村公路建设计划明细表(岔河镇) 序号乡镇路线名称 路线长 度(km) 现状情况 改造后路面 宽(m) 改造后路基宽 (m) 1 共和镇余刘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2 共和镇共新线 6.580 水泥砼 5.5 6.5 3 万集镇贝郭线 1.82 水泥砼 5.5 6.5 4 万集镇草沿线 2.59 水泥砼 5. 5 6.5 5 万集镇和仁线 1.87 水泥砼 5.5 6.5 6 万集镇朱共线0.43 水泥砼 5.5 6.5 7 万集镇草长线 3.74 水泥砼 5.5 6.5 8 万集镇董山线 3.79 水泥砼 5.5 6.5 9 万集镇丰收线 1.29 水泥砼 5.5 6.5 10 仁和镇黄仁线 6.34 水泥砼 6.0 7.0 11 仁和镇临堆线0.52 水泥砼 5.5 6.5 合计35.55 1.1 任务依据 1、洪泽县交通运输局提供的《2016年度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计划表(洪泽县)》。 1.2 遵循、参照的规范、规定 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 D30-2015)。 4、《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 D40-2011)。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 F20-2015)。 7、《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 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 D63-2007)。 9、《公路涵洞设计细则》(JTG/T D60-04-2007)。 10、《公路污工桥涵设计规范》(JTG D61-2006)。 1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T F50-2011)。 1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12)。 13、《道路交通标志标线》(GB5768-2009)。 14、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施工指导手册》。 15、《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管理办法》(苏交公【2013】14号)。 16、《江苏省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工程建设标准指导意见》(苏交公【2013】15号)。 17、《江苏省农村公路交通安全保障工程实施技术指南》(2010)。 1.3 设计标准 1、设计标准:四级公路,设计速度20km/h; 2、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 3、路基设计宽度:6.5m/7.5m; 4、设计洪水频率1/25。 1.4 工程概况及主要改造原则 本次设计为洪泽县仁和镇及共和镇提档升级的农村道路,共计3条,分别为黄仁线(6.34Km)、余刘线(6.58Km)、共新线(6.58Km)。黄仁线采用双侧拓宽,拓宽后路面为6m宽,路基宽度为7m,道路改造后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余刘线K0+000~ K4+070.138段为挖除新建,K4+070.138~ K6+580段为拓宽改造;共新线K0+000~ K4+213段为挖除新建,K4+213~ K6+580段为拓宽改造,余刘线及共新线改造后路面宽为5.5m,路基宽6.5m,路面为水泥混泥土路面。 1.5 测设经过 2015年11月上旬,我院进行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施工图设计编制工作,接受任务后,我院立即成立了洪泽县2016年农村公路改造工程设计项目组,并制定详细的工作大纲,组织有关人员展开工作。项目组在google地图上对所涉及的路线

高速公路设计要点

?1.重点掌握城市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深入了解道路绿地的内容。 ?2.掌握道路绿地个部分的设计要求,各类防护绿地的绿化要求; 城市道路是城市的骨架,道路绿化则是城市绿地的网络基础。因此,道路绿化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线状或网状的形式广泛地分布于城市之中,联系着城市中分散的“点”和“面”的绿地,从而组成完整的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达到调节街道附近地区的温度、湿度、减低风速,改善街道的小气候,美化城市、方便交通等多方面的作用。 第一节道路绿地的规划设计 一、道路绿地的断面布置形式 道路绿地的布置形式取决于城市道路的断面形式,我国现有城市中道路可分为 一板式、两板式、三板式等,道路绿地相应地出现了一板两带式、两板三带式、 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等断面形式。 (一)一板二带式-----1条车行道,2条绿带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绿化形式,中间是车行道,在车行道两侧的人行道上种植行道树。在绝大多数城市均选用此种道路模式。一般次干道、支线道路在10——40米宽的尺寸下,都采用一板两带式,道路横向距离近、障碍少,及经济又实用,管理也便利。 1、优点:简单整齐,占地少,结构简单比较经济,管理方便。

2、缺点:车行道过宽时行道树的遮荫效果较差;同时,机动车辆与非机动车辆混合行驶,不利于组织交通,易出车祸。 (二)二板三带式———道路在中间一条绿带隔离下分成单向行驶的2条车行道和两条行道树。一般城市主、次干道在40米以上尺寸,为了分离不同车辆混流、车流,提高交通效率,均采用此种模式。 二板三带式 1、优点:此种形式对城市面貌有较好的效果,同时车辆分为上、下行,减少了行车事故发生。 2、缺点:由于不同车辆,不能分开行驶,还不能完全解决互相干扰的矛盾。这种形式多用于高速公路和入城道路。 (三)三板四带式———用两条分隔带把车行道分成3块,中间为机动车道、两侧为非机动车道,连同车道两侧的行道树共为4条绿带,故称为三板四带式 优缺点:用地面积较大,但组织交通方便、安全,解决了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混合行驶的矛盾,尤其在非机动车辆多的情况下是较适合的。 (四)四板五带式—利用3条分隔带将车道分成4条

一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根据既定的资料,通过对带状地形图的分析,根据地区的地质、地形、地物、水文等自然条件,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等交通部给定的相关规,在老师的指导和同学的帮助下完成的。 本设计的主要容是:道路线性设计和结构设计,包括正确进行道路的定线,路线平、纵横设计计算、个体工程及概算编制等容。由此圆满完成了北三环二期一级公路的的初步设计。 关键词:一级公路、定线、个体工程、概算编制

ABSTRACT This design according to the given data,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Guangzhou area geology,landform,terrain,hydrology and other natural conditions, according to technical standard of Highway Engineering,specification of the highway route design,the Ministry of communications given specification,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teacher and students. The main content of this design is: road linear design and structure design,including fixed line the correct road, The flat section, profile and cross section design of the route,the individual project and budget etc..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Guangzhou North third ring road two first-class highway preliminary design. Key words:first-class highway; alignment; individual project; budget estimate making.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篇一:道路设计规范 目录 第一章绪论 1.1地区概况 1.2沿线地理特征 第二章路线设计 2.1公路等级确定 2.2路线方案确定 2.3平面线形设计 2.4纵断面线形设计 2.5平、纵面线形的组合设计 第三章路基、路面设计 3.1设计原则 3.2路基横断面 3.3路基设计与防护 3.4路面设计 3.5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第四章涵洞与通道设计

4.1路线交叉设计 4.2涵洞和通道设计 环境保护 5.1设计原则 5.2绿化设计 第六章小结 6.1小结 6.2设计中的不足 6.3思考 附录:主要参考资料 第一章绪论 该公路修建意义 本公路的修建将给当地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带动沿线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沿线地理特征 该地区属于公路自然区划ⅠⅤ4区,漳州位于北纬度到25度之间,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年平均温度21℃。198 5年最高日气温℃,最低℃。无霜期达330天以上,年日照2000-2300小时;年积温℃。年降雨量1000-1700毫米,雨季集中在三至六月。年平均风力二级。漳州每年六至九月常有台风袭来,最大风力达12级,台风常来暴雨或大暴雨,造成洪涝灾害。但在高温季节,台风也有助于降低气温和解

除旱象。 漳州气候条件优越,位处南、北纬度(回归线)附近,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方并不多,如非洲的撒哈拉沙漠和澳大利亚的大沙漠,属于热带沙漠气候,印度、巴基斯坦和缅甸,属于热风季风气候,西半球的智利属高山气候,而漳州则是少数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的地区之一。它整修地形依山面海,呈倾斜状和台阶状,山势走向由西北向东南,西北有武夷山脉和戴云山脉挡住寒流入侵,东南面临开阔的大海,温湿气流源源而来,构成了一个得天独厚的堠域性气候。 第二篇路线设计 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确定 道路等级的确定 道路等级的确定应根据公路网的规划和远景交通量,从全局出发,结合公路的使用任务和性质综合确定。 交通量计算及公路等级的选用 公路等级为二级,二车道,日交通量为712辆/昼夜,设计年限n=20年。 路线方案设计 相关指标和原则 1):选线原则 以平面线形为主,合理解决避让、穿越、趋就等问题。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及思路分析余贤元 摘要: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公路建设工程的数量也在与日俱增, 而人们对于公路建设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这也就要求了设计人员能够在路线 设计时不仅能够考虑到公路路线的便捷性与实用性,还要考虑到其安全性和协调性。在本文之中,首先对公路路线设计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提出 了公路路线设计过程之中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对公路选线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能对我国公路路线设计的从业人员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公路工程;路线设计;要点;思路 引言: 公路建设往往与生态环境、地区经济发展有着较为紧密的关系,而公路路线 设计则是公路建设的核心所在,与公路建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直接的联系,这也就要求了公路设计人员在进行公路路线设计时能够对路况信息和施工建设地 点的实际情况加以科学调研,并对设计方案进行合理优化,提升公路路线的设计 质量。 一、公路路线设计之中的问题 (一)不良路段路基稳定性问题 在公路路线设计时,设计人员必须要能够对不良路段的设计要点加以把握, 从而使路基的稳定性得到全面提升。一般来说,不良路段的路面结构层厚度较低,而一般公路路段的填方高度不足,导致路面的基层往往会长期处在湿度过高的状 态之下,导致公路建设的使用质量和使用寿命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不良路 段公路设计时,必须遵循我国当前相应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提升路 基填土的高度,并对不良路段的纵坡加以调整,使路基的标高能够得到全面提升,从而使过田路段的高度能够比原始地面要高。在抬高路面之后,还要选用强度和 力学性能符合公路通行需求的填料来提升不良路段路基的稳定性,使公路工程的 使用寿命得到全面的提升[1]。 (二)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 对于公路建设而言,旧路改建工程有着一定的复杂性,需要注意到多种问题。而对于公路旧路改建之中,最容易遇到的就是边坡塌方问题,有些公路工程的旧 路改建往往会出现旧路降坡过多的情况,而在施工之中,往往会因为多种因素导 致较大裂缝以及下滑塌方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引起交通中断等多种问题。这也就 要求了公路路线的设计人员能够对旧路改建中的边坡塌方问题加以足够的重视, 提升设计方案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并使路基标高与原旧路面保持一致,使边坡稳 定性能够得到全面提升。如果公路路段邻近悬崖或者滑动的高边坡,那么应该在 设计之中采用最大纵坡的设计形式,以不降低原设计标准为基本要求,将坡脚设 计改为抬坡脚不降坡顶设计,并在平面上对平曲线半径加以合理调整,进而使大 规模滑坡现象得到避免,降低开挖土方的数量,提升了工程的总体进度。 (三)公路与村庄交叉路段的设计 对于公路路线设计而言,道路交叉设计是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而道路交叉 口设计必须根据沿线不同等级的公路交叉情况进行设计,并要能够使车流量满足 从村庄的支路到次道再到主道的基本原则。在设计过程之中,应该根据村庄路口 的高程来控制公路的高程,防止出现村道路纵坡增大的情况[2]。 二、公路路线设计的要点 (一)安全性原则

一级公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一级公路排水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排水系统作为公路工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公路的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能够避免水对公路质量造成不良影响,从而能够有效保障公路的使用性能,提高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师在进行公路设计时应当做好排水设计。本文主要阐述了一级公路中路基路面的排水设计要点,供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關键词一级公路;排水;设计要点 前言 当前,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市化建设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应的汽车的保有量也在不断增加,这就使得人民对一级公路建设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排水设计作为一级公路设计中的重要内容,其一般包括路界地表、路面内部、地面以下及构造物等排水措施内容。 1 路基排水设计 1.1 路基地表排水 (1)边沟 在一级公路路基排水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挖方段和填土高度在边沟以下的情况,这时就应当在填方段设置边沟。此外,为了防止边沟被冲刷,可以分段设置出水口。对于梯形边沟,每段长度应该控制在300m以内;三角形边沟每段长度控制在200m以内。平曲线边沟施工中,应该注重平顺衔接曲线前后沟底纵坡,尽可能避免出现积水或是外溢现象。同时,施工过程中应依据实际情况对曲线外侧的边沟深度进行适当的加深;如果在沟底加固中,沟底纵坡在3%以上,则可以进行适当的加固措施;如果是利用干砌片石砌筑,则要求使用的片石表面平整,用小石子将砌筑缝隙嵌紧,从而提升边沟整体的稳定性。 (2)截水沟 一级公路截水沟设计应当分为两种,依据具体情况的不同,选择不同的方案进行施工。在不具备弃土的情况下,截水沟边缘到开挖路基坡顶的距离需要根据土质情况来确定。截水沟边缘到开挖路基坡顶的距离一般在5m以上,才能不影响边坡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而黄土地区的加固处理应当在10m以上,从而提升截水沟整体的防渗性能。截水沟挖出来的土可以修筑成土台,经夯实处理后在土台的顶部砌筑横坡为2%的截水沟。若是在排水施工中路基上方存在大量的弃土,则截水沟应当距离弃土坡脚的距离在5m以内,且弃土堆顶部设置横坡为2%的截水沟。将截水沟开挖出来多余的土填筑在路堤与截水沟之间,修筑成一条倾斜坡度为2%的土台,确保内部的水分可以沿着截水沟顺利排出,避免对公路路基路面造成破坏。

最新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二级公路设计说明书

广州大学 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名称 XX至XX二级公路设计 学院土木工程学院 系别道路与桥梁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 2011年6月9日 教务处制

摘要:本设计是XX至XX的一段丘陵区二级公路方案设计, 公路全长1836.286米。设计要求在给定的1:2000的带状地形图上,根据给定的原始数据资料,综合考虑平纵横配合与地形特点进行纸上定线,方案比选后对所选方案进行平、纵、横设计,路面设计,其中包括: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路基路面排水工程设计(路基设计、路基排水设计、路面工程设计(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结构组合设计) ,同时也给出了相关的表格与图纸。 关键词:道路等级,选线,平面设计,纵断面,横断面,路基,路面,设计 ABSTRACT: This design is From JIA NAN to FENG JIANG of hills area Class II highway design. The highway is whole long 1836.286 meters. Design requirements in a given band of 1:2000 topographic map,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data set, considered-vertical and horizontal coordination and terrain characteristics of paper alignment, the programme after the election than the selected programme-ping, vertical, Wang design, road design, including: graphic design, profile design, cross-sectional design, embankment road drainage project design (a roadbed design, embankment and drainage design, retaining walls design), Pavement Engineering (for asphalt pavement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The combination of structural design), but also given the relevant forms and drawings. Keywords: road-grade,alignment,flat surface design,longitudinal section,horizontal section,roadbed,pavement,design

公路设计说明书

胡—熊公路AB段设计说明书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完成胡—熊公路AB段的初步设计。设计参考资料:该段公路按三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位于微丘地段;起点设计高程99米,终点设计高程111米,起终边方位不受限制,且不考虑水位的影响。 为顺利完成这次设计任务,我们分一下四个阶段依次完成:(1)选择路线方案;(2)公路平面设计;(3)公路纵断面设计;(4)公路横断面设计;(5)设计说明书编写。 本设计过程中主要参考《道路勘测设计》(第三版)作为设计《标准》。 第一节路线方案选择 在路线方案选择中,根据《标准》190页丘陵区选线中的原则,充分考虑胡—熊公路所经过的地形区,初步确定了两条路线(如路线方案设计图所示)。其中,方案甲为选中方案,方案乙为备选方案。 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的原因如下: (1)根据《标准》中丘陵地区路线布设原则,微丘地形不应迁就微小地形导致线性迂回曲折。方案甲与方案乙比较,线形直捷,路程较短,符合设计原则; (2)综合考虑是施工过程中挖方填方的均衡,方案甲优于方案乙;在方案甲中挖方段主要在K0+050.00、K0+300.00—

K0+350.00段、K0+489.90—K0+539.90段;填方段主要在K0+100.00处、K0+350.00—K0+489.90段;填方量稍多于挖方量,而且填挖方点之间距离近便于移挖作填,符合《标准》125页中土石方调配的原则;而方案乙中挖方量少,填方量大,无法做法填挖的均衡。 综上两点,选择方案甲为施工方案。 第二节公路平面设计 在平面设计中,比例尺选用1:2500;根据已知控制点 (X633400,Y3401400),用纸上作图的原理确定起点A 和终点B 的坐标。A 到JD 的距离是450m,B 到JD 的距离为216.4m. 该路段以三级公路《标准》进行修建,考虑到以后的发展,用60km\h 作为其设计车速;在K0+446.95处设置转弯。据《标准》36页各级公路圆曲线最小半径中的规定,确定转弯处圆曲线的半径为200m ;根据《标准》41页最小缓和曲线的长度计算公式:L S (min )=0.0214 v 3Rαs 计算的缓和曲线的最小半径为42.02m , 在施工及后续计算中取L s =50m 。其余圆曲线要素计算过程如下: (1)在图中量出JD1点的方位角α=39°;缓和曲线对应的角度β=L s /2R=7.2°,则圆心角α0=α-2β=24.6°; (2)在插入圆曲线后,切线会相应增加,圆曲线会内移。 圆曲线内移值:P=L s 224R =0.5m 切线增量值:q= L S 2 ? R 3 240×R 2 =25m (3)圆曲线要素计算: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913170616.html, 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作者:王洪洲 来源:《大经贸·创业圈》2019年第01期 【摘要】随着国家对农村公路建设的加强,农村公路的设计工作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农村公路设计中,路线设计是设计工作的基础,也是重要部分,路线设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整个设计成果的质量。本文结合农村的公路工程,探讨了其路线设计原则和优化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公路路线设计要点 一、农村公路含义 农村公路是指连接城市、乡村,主要供汽车通行及农村生产、生活服务的公路,包括县道、乡道和村道。县道是指具有全县(含其他县级行政区划)政治、经济意义,联结县城和县内主要乡(镇)、主要商品生产和集散地的主要公路,以及不属于国道、省道的县际间的主要公路。乡道是指主要为乡(镇)内部经济、文化、行政服务的公路,以及不属于县道及以上公路的乡与乡之间及乡与外部联络的公路。村道是指直接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不属于乡道及以上公路的建制村与建制村之间和建制村与外部联络的主要公路。 二、农村公路路线设计常见模式 1、直线。直线的公路线形里程最短,如果公路建设施工中采用了直线,通常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节约施工的成本,并提高施工速度。另外,由于直线设计路线可以降低驾驶的风险,从而就降低了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便于车辆的快速行驶。如果直线设计的里程过长,则反而容易让驾驶员出现驾驶疲劳的状况,导致在需要转弯的时候发生交通事故。 2、平曲线。平曲线也是公路设计过程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线路形式,该线路的设计应当尽可能提高圆的半径,其半径越大,弧度就越小,这样有利于一些驾驶技术不够娴熟的驾驶员行驶,能够有效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 3、纵坡度。结合公路事故的发生概率,进行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在坡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相较于平地而言较高。在公路路线上,一旦出现坡度,驾驶员通常会选择熄火下滑的操作方式,一旦出现了突发的情况,则会紧急刹车,此时是非常容易引发故障的,所以对于纵坡度的设计和规划必须尤其谨慎。 4、线形组合。公路路线设计采用不同线形的组合方式,容易出现协调上的问题,不同线形组合不合理,将会诱发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中必须重视选线之间存在的联系,加强对于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测,明确外界影响因素,进行相应的设计。

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公路路线选线原则及设计要点分析 摘要: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交通行业有了很大进展,公路建设越来 越多。公路工程项目的不断增加,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便利,公路选线和设计工 作作为公路工程建设的首要环节也逐渐受到了人们的重视。论文主要对公路选线 及设计工作的原则、加强公路路线设计的意义、公路路线的设计要点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路线;选线原则;设计要点 引言 人类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公路作为人类社会中的 重要构成部分,其建设也经历了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从最初的确定路线方案再 勘察工程地质情况的“选线地质原则”,到如今充分考虑环境敏感点、环境保护要 求确定路线走向,再勘察走廊详细的地质情况对路线进行调整的“环境选线原则”。环境选线原则的普及,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在思维层面上的“大跃进”,前人在具 体的研究上取得了大量的工作成果,但是当前我国各地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在工作 前期对环境保护因素的考虑上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因此需要对环境选线原则下 的高速公路路线设计方法进行深入研究。 1高速公路的环境选线原则 环境选线原则是高速公路在设计线路时依托的准则规范,近年来国家越来越 强调交通建设一定要以环境选线作为重点。环境选线是指高速公路在设计基本走 向时把人文环境、地理环境都要包含在内进行考虑,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在 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地研究,在 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环境选线原则要多方面考虑地表 环境,因为地表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林地、山地、湿地等多种,在高速公 路路线设计时要因地制宜,灵活处理。 2加强公路路线设计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加强公路路线设计的首要意义是有利于 提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通过科学合理的选线设计,可以提高公路弯度和坡度的 合理性,进而保证车辆在行驶过程中的视距,提高行车的安全性。另外,加强公 路路线设计,还可以有效减少车辆行驶的盲区,降低行车的危险系数,保证行车 安全。(2)有利于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加强公路线路设计工作,还有利 于减少对土地和环境的破坏。首先,提高公路线路设计的科学性,可以有效避免 工程施工对环境的影响,降低对周围景区的影响;其次,提高公路线路设计的合 理性,还可以有效避免对土地的破坏,进而缓解我国的环境现状。 3环境选线要素 (1)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原有的地形地貌,尽可能顺应原有地形变化建设,保 证公路路线贴近于自然条件,以此来减少工程中的挖方、填方,保证公路能够融 入地形中;(2)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前,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考虑地质问题 是否会导致原有的生态环境被破坏。高速公路路线设计的重点、难点是在查明拟 建地不良地质条件的情况下,实现环保选线理念的体现,需通过高精度的勘察方法,合理地对线路进行调整,规避可能会发生的恶性事件;(3)要充分考虑到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等,根据行业相关要求、地方规范、国家规 范合理进行避让,或者在关键位置采取行之有效的防护措施;(4)避免过多占 用水田、耕地、天然林、经济林地等,我国人均耕地少、天然林保有量少,此类 资源应该尽量避免占用;(5)尽量规避居住地,减少交通带来的大气污染、噪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试卷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4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711秒,未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B.5.0% C.5.5% D.6.0%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2.公路服务水平分为: A.3级 B.4级 C.5级 D.6级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3.设计速度100km/h时的停车视距要求为: A.210m B.180m C.160m

D.110m 用户答案:[C] 得分:10.00 4.承担主要干线功能的公路,应选用: A.高速公路 B.高速公路或一级公路 C.一级公路 D.二级及二级以上公路 用户答案:[B]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1道题】 1.以下属于公路沿线设施的有: A.收费站 B.服务区 C.避险车道 D.降温池 E.客运汽车停靠站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枢纽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上可设置收费站。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2.公路与铁路交叉时,新建项目应首选铁路上跨的方式。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3.各等级公路的几何设计,应主要满足所有设计车型的通行条件。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10.00 4.采用运行速度检验时,相邻路段运行速度之差应小于20km/h。 Y.对 N.错 用户答案:[N] 得分:0.00 【171781】的答卷 【试卷总题量: 9,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60.0分, 大中小| 打印| 关闭| 用时814秒,通过字体: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设计速度60km/h公路,一般情况可采用的最大纵坡坡度为: A.4.5%

(新)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9-2003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二、仪器设备 1.单卧式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电子秤精度1g 5.电子秤精度10g 其他:铁盘、铁铲、水桶、烧杯、坍落度筒、捣棒、钢尺、镘刀等。 三.原材料情况 四、计算配合比

1.设计使用部位及要求 1)配合比使用部位:桥涵工程(承台、系梁、搭板、护栏、座板等)、隧道工程(电缆井盖、盖板、挡水块、超前支护等)。 2)设计强度等级:C30 3)坍落度:140-180mm 2、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标准差取σ=5.0MPa,计算配制强度(f cu,0): 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 3.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计算水灰比 粗集料采用(5-25)mm碎石,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无水泥28天抗压强度统计取:f ce =γc f ce,g=1.16×42.5=49.3 MPa。胶凝材料28天抗压强度取:f b=γfγs f ce =1.00×49.3=49.3MPa W/C=(αa* f b)/(f cu,0+αa*αb*f b) =(0.53×49.3)/(38.2+0.53×0.20×49.3)= 0.60 根据施工水平、当地原材料情况、混凝土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W/C取:0.49。 2)、确定每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材料用量 a.根据确定的坍落度及当地原材料特性和施工水平单位用水量为m wo=238kg,马贝SX-C16减水率为29%,混凝土用水量 m wo=m wo(1-β)=238×0.71=169 kg/m3,;根据外加剂掺量0.9%,按现场实际情况取180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