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审计目标、审计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类型 (1)检查记录或文件 检查是指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 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包括审阅法和复 核法。 (2)检查有形资产 是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 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 (3)观察 观察是审计人员实地察看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 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等,以获取证据的方法,观 察能提供两种证据:一是实物证据;二是环境证据。
2.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结构 审计工作底稿分为三个部分: (1) 未审情况; (2) 审计过程的记录; (3) 审计结论。
3. 形成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求 (1)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要求:①内容完整、真实、重点突出;②观 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③相关底 稿间的勾稽关系清晰;④汇总工作底稿应在分项目工作底稿确定 之后编制;⑤底稿所附审计证明材料需要提供证明资料者签章。 (2) 获取审计工作底稿的要求:① 注明资料来源;② 实施必要的 审计程序;③ 形成相应的审计记录。 (3)审计工作底稿繁简程度的考虑因素:① 审计约定事项的性质、 目的和要求; ② 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审计约定事项的复杂程 度; ③ 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有效; ④ 被审计 单位的会计记录是否真实、合法、完整; ⑤ 是否有必要对业务助 理人员进行特别指导、监督和检查; ⑥ 审计意见类型。
(7)重新执行 是指审计人员以人工方式或使用计算机辅助审 计技术,重新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 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8)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重要的比 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 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 差异。
6.2.6审计程序与审计认定的关系 为了达到审计目标,需要实施一定的审计程序以 便获得所需要的审计证据。各种审计证据可用来实现 不同的审计目标,一种审计程序可获得多种审计证据, 为获得某类证据也可以采取多种审计程序。一般说来, 一种审计程序可产生多种审计证据;而要获得某类审 计证据也可选用多种审计程序。通常获取实物证据的 程序(方法)主要是监盘和观察,获取环境证据的程 序主要是观察和分析性复核,获取书面证据的程序主 要是分析性复核、计算、检查、函证,获取口头证据 的程序主要是查询。
6.2审计证据
6.2.1审计证据的含义 审计证据,是指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 务的过程中,为得出审计结论,形成审计意见 所使用的所有信息,包括财务报表依据的会计 记录中含有的信息和其它信息。
6.2.2审计证据的种类 1. 按审计证据的外在形式分类 (1)实物证据 实物证据,是审计人员通过实际观察或清点取 得的,用以确定某些实物资产是否确实存在的 证据,例如库存现金、存货、固定资产等。
6.2.7审计证据的整理和分析 一般来说: 1.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其他来源获取 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2.内部控制有效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比内部控制薄 弱时内部生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3.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4.以文件、记录形式存在的审计证据,比口头形式的审 计证据更可靠。 5.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传真或复印件获取的审 计证据更可靠。
第6章 审计目标、审计 证据和审计工作底稿
主编 段兴民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审计目标、管理层认 定的基本内涵,掌握管理层认定和审计目标的 关系,了解审计证据的定义、种类,掌握审计 证据的特征,了解审计工作底稿的定义、分类 及作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和编制 方法。
应用能力目标
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深刻理解审 计证据的特征,熟练掌握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 程序和具体程序的应用,掌握审计工作底稿的 编制、复核、存档,深刻理解审计目标、审计 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在关系。
6.2.5获取审计证据的程序 1.获取审计证据的总体程序 (1)风险评估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 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 (2)控制测试 当存在下列情形之一时,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① 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审 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支持评估结果; ② 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有关认定层次的充分、适当的审计 证据,审计人员应当实施控制测试,以获取内部控制运行有效性 的审计证据。 (3)实质性程序 审计人员应当计划和实施实质性程序,以应对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
6.1.2 财务表表审计的具体目标 财务表表审计具体目标,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 1. 审计的一般目标 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九个方面: (1)总体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 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 (2)真实性:所列余额真实。 (3)完整性:发生的金额均已包括。 (4)所有权:所列金额确属公司。 (5)ຫໍສະໝຸດ Baidu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 (6)截止: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适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 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 (7)机械准确性: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 (8)披露:会计报表中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 (9)分类: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会计报表中恰当列示。
(4)环境证据 环境证据又称情况证据,不属于基本证据,但 它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经济 活动所处的环境,是审计人员进行专业判断所 必须掌握的资料。具体包括:①有关内部控制 情况;②被审计单位管理人员的素质;③各种 管理条件;④管理水平。
2. 按证据支持审计结论的程度分类 (1)直接证据 直接证据,是指对被审计单位具有直接证明力,能单 独、直接证明被审计事项的资料和事实。一般情况下 书面证据和实物证据大多能成为直接证据。 (2)间接证据 间接证据,是指与被审计事项相关但是不能直接用来 证明被审计事项的证据。间接证据的取得可以帮助注 册会计师决定所需要直接证据的数量。
(2)书面证据 书面证据,是审计人员从被审计单位或其他单 位获取的,或者审计人员自己编制的书面材料, 包括:原始凭证、会计记录(记账凭证、会计 账簿、明细表)、各种会议记录、文件、合同 函件等。
(3)口头证据 口头证据,是被审计单位职员或其他有关人员 对审计人员的提问做口头答复所形成的一类证 据。这类证据可靠性较差,本身并不足以证明 事情的真相,但审计人员往往可以通过口头证 据发掘出一些重要的线索,从而有利于对某些 需审核的情况作进一步的调查,以搜集到更为 可靠的证据。
3.权利与义务 “权利与义务”认定是指在某一特定日期,各项资产 是否确属公司的权利,各项负债是否确属公司的义务, 该项认定只与资产负债表的组成要素有关。 4.估价或分摊 “估价或分摊”认定,是指各项要素是否按适当的金 额列入会计报表中。 5.表达与披露 “表达与披露”认定,是指会计报表上的特定组成要素 是否被适当地加以分类、说明和披露。
6.准确性 “准确性”认定是指与交易和事项有关的金额及其他 数据已恰当记录,相关财务信息已在会计报表上公允 披露。 7.截止 “截止”认定是指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与正确的会计期 间。 8.分类和可理解性 “分类和可理解性”认定是指交易和事项已记录与恰 当的账户,财务信息已被家当地列报和描述,且披露 内容表述清楚。
3.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的关系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审计证据的相关与可靠程度越高, 则所需审计证据的数量就可减少;反之,审计 证据的数量就要增加。
4. 判断因素 审计人员判断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应当考 虑下列主要因素。 (1)审计风险 (2)具体审计项目的重要性 (3)审计人员及其业务助理人员的审计经验 (4)审计过程中是否发现错误或舞弊 (5)审计证据的类型与获取途径 (6)经济因素 (7)总体规模与特征
6.1.4、具体目标和管理层认定的关系 具体审计目标的确定,一方面是对总目标的具体 化,另一方面是基于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 认定,因此,应明确以下两点: 1..具体审计目标与管理层对会计报表的认定,存在着 内在的对应关系。管理层做了哪些认定,审计人员就 要相应判定审计目标,最终对认定做出确认。 2.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而项目审计目标是一 般目标的延伸。
3. 按证据的来源分类 (1)内部证据 内部证据,是指被审计单位内部机构或职员编制和提供的证据。 包括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记录,被审计单位管理层声明书和其他各 种由被审计单位编制和提供的有关证据。 (2)外部证据 外部证据,是被审计单位以外的组织机构和人员所编制和处理的 证据。外部证据因为是否在被审计单位内部流转可靠性会不同。 (3)亲知证据 亲知证据,是审计人员为了证明某个事项自己动手编制的各种计 算表、分析表或自行进行观察所获取的证据。与内部证据和外部 证据相比亲历证据的证明力最为可靠,证明力最强。
(4)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 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 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5)函证 函证是指是指审计人员为了获取影响财务报表或相关 披露认定的项目的信息,通过直接来自第三方的对有 关信息和现存状况的声明,获取和评价审计证据的过 程。 (6)重新计算 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 中的数据,所进行的验算或另行计算。
2. 项目目标 项目目标,是指适用于财务报表具体项目 审计所要达到的目标。审计人员在确定具体的 项目目标时,应充分考虑一下基本要素:被审 计单位的经营情况;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性 质;被审计单位所属行业的特殊会计实务等。
6.1.3管理层认定 管理层认定,是指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组成要素的 确认、计量、列报做出的明确或隐含的表达。 1.存在或发生 “存在或发生”认定,是指资产负债表日所列的各项 资产、负债、权益在资产负债表日是否存在,损益表 所列的各项收入和费用在会计期间是否确实发生。 2.完整性 “完整性”认定,是指在会计报表中应列示的所有交 易和项目是否都列入了。有关“完整性”的认定所要 解决的问题是,管理当局是否把应包括的项目给遗漏 或省略了,也不涉及所报告的金额是否正确。
6.1 审计目标
6.1.1审计目标 1. 审计目标的含义 审计目标是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审计主体通过 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最终结果。
2. 审计总目标的演变 第一阶段:以查错防弊为主要审计目标(产生20 世纪30年代) 第二阶段:以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性为主要 目标(20世纪30年代~80年代) 第三阶段:查错防弊和验证会计报表的真实公允 性两目标并重(80年代以后)
6.3.2审计工作底稿的分类 根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和作用,可将其 分为综合类、业务类和备查类三类。
6.3.3审计工作底稿的内容和格式 1.审计工作底稿的基本要素 通常要包括下列全部或部分要素: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的名称 (3)审计时点或期间 (4)审计过程的记录 (5)审计标识及其说明 (6)审计结论 (7)索引号及页次 (8)编制者姓名及编制日期 (9)复核者姓名及复核日期 (10)其他应予说明的事项
6.3审计工作底稿
6.3.1审计工作底稿的概念和作用 1. 什么是审计工作底稿?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证据的载体,是指审 计人员对制定的审计计划、实施的审计程序、 获取的相关审计证据,以及得出的审计结论作 出的记录。
2. 审计工作底稿的作用 (1)有利于组织协调审计工作 (2)是审计人员形成审计结论、发表审计意见 的直接依据 (3)为审计质量控制与质量检查提供了可能
6.2.3审计证据的特征 审计人员应当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得出合理的审计结论, 作为形成审计意见的基础。充分性和适当性是审计证据的两大特征。 1.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 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又称足够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能足以支持审计人 员的审计意见,是审计人员为形成审计意见所需审计证据的最低数量要 求。 2.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 审计证据的适当性,是指审计证据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审计人员为形 成审计意见获取审计证据的质量要求。 (1)审计证据的相关性 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应当与审计目标相关。 (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审计证据的可靠性,是指审计证据能否如实反映客观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