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拉申监测理论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课件
理论框架
01
语言输入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和基础。有效的语言输入应该
是可理解的、有趣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并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
02
语言习得与学习假说
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学习是两个不同的过程。习得是在自然语境中
无意识地获得语言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是有意识地学习和记忆语言规则
的过程。
该理论认为,习得和学习是两个独立的过程,但它们相互影响和促进 。
强调输入质量的重要性
有效的语言输入是学习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输入应该是可理解的、 有趣的、与学习者相关的,并且略高于学习者的现有水平。
重视情感因素的作用
该理论认为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创造一个积极的情 感环境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反馈
学习者需要获得关于其语 言输出的反馈,以便了解 其语言使用中的不足和错 误。
调整与修正
学习者需要根据反馈调整 和修正其语言输出,以提 高语言使用的准确性。
04
监控理论的应用与实 践
教育领域应用
语言教学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语言教学中 应用广泛,强调通过输入和输出 假设,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语言
学习。
实证研究
加强实证研究,通过实验、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 手数据,验证和完善相关理论。
跨文化研究
比较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习得过程和规律,以 揭示语言习得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06
总结与展望
总结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监控理论概述
监控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斯蒂芬·克拉申提出的,旨在 解释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该理论包括五个假说,即输入 假说、习得与学得假说、自然顺序假说、监控假说和情感 过滤假说。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与中国的英语教学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与中国的英语教学作者:蔡畅来源:《现代交际》2017年第11期摘要: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逐步实施,人们逐渐地认识到学好英语对于一个人的发展有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但是,在中国很多人虽然学了十多年的英语,仍然不能准确地书写英语。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给英语教师提供坚实的理论依据,对中国的英语教学具有指导性。
关键词:第二语言习得监控理论英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7)11-0153-01一、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克拉申的监控理论在二语习得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它是目前为止最为人所普遍接受的理论。
他的理论共含有五个假说,习得—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
(一)习得—学习假说克拉申提出的习得—学习假说主要用于解释成人学外语能力的两条相对孤立的途径——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
语言习得主要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力集中的是意义而不是形式,它是一种潜意识的学习,没有意识到本身在学习。
而语言学的则相反,是指学习者刻意地学习语言的规则和形式,类似语法等,是有意识的、明显的、非正式的学习。
(二)监控假说克拉申认为语言习得和语言学得存在着根本的区别,监控假说解释了习得和学得的关系。
克拉申根据监控的程度把学习者分成三类:(1)监控过多者;(2)监控不足者;(3)监控合理者。
学得的能力能够弥补习得的能力,是最理想的学习者。
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言输出之前也可能在语言输出之后,然则监控功能还要满足三个条件:(1)语言使用者必须有充足的时间;(2)语言使用者的注意力要集中在所使用的语言的形式上;(3)规则。
语言使用者必须已经具有所学语言的语法概念及语言规则的知识。
(三)自然顺序假说克拉申的这一假说认为,学习者对语言结构知识的习得是根据一个特定的自然次序进行的,这些顺序是可预估的,可是与学习者的年龄、母语背景及学习前提等无关。
克拉申“i+1”理论与自然学习法
克拉申“i+1”理论与自然学习法一、克拉申与“i+1”理论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南加州大学语言学教授克拉申(Stephen D.Krashen)提出的语言监察理论,在二语习得研究和外语教学领域,是国际公认影响最大的。
其中“i+1”输入假说(即i+1理论),是克拉申语言习得理论的核心。
二、i+1理论的主要观点1、简化语言和语言沉默期克拉申i+1理论是建立在儿童第一语言习得基础上的,儿童习得母语过程中的“简化语言”和“语言沉默期”是这个理论的重要依据。
“简化语言”是指成人为了幼儿能听懂输入信息而使用的简单化语言形式,比如叠字等,易于孩子理解和再产出。
“语言沉默期”是指语言习得者还没有足够能力讲话的那段时期,这让人们认识到语言习得过程中“听”的重要性和语言学习需要一个过程。
2、语言启蒙的首要条件和必要条件听力输入是语言启蒙的首要条件,一切语言启蒙都是由听力输入开始的;听力输入还必须是“可理解”的,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是是语言习得的必要条件;3、i+1输入原则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必须具备i+1特性,i代表孩子现有的语言水平,i+1代表有效的语言输入水平。
超过这个部分,即i+2部分,是孩子学习的恐慌区。
在i和i+2区域的输入,是无效输入,不会对语言学习产生作用。
如下图所示,三、自然教学法中i+1理论的运用自然教学法(The Natural Approach)是由克拉申和特雷儿共同提出的。
他们认为,在第二语言学习中,“习得”比“学得”的效果要好得多。
自然教学法的实施原则如下:1、先理解,后产出原则在学习语言的开始阶段,特别是沉默期阶段,不要求学生从字母、语法开始,也不要求学生模仿目标语言产出任何声音产品,而是用各种可能的方式用外语口头向学生传输尽可能多的可理解性(i+1部分)的内容和知识。
即从大量的有效听力输入开始。
2、降低学生情感滤器原则i+1部分的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相关有趣的,不然孩子会产生压力和焦虑,变得不自信并且厌倦。
5、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三、自然习得顺序假说(JC第112、124页)
• (一)假说的概念 – 1、自然习得顺序假说的概念
• 自然习得顺序——在习得母语规则和语言项目时,儿童遵循一种 相似的习得顺序。举例(JC第112页)。
•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克氏由儿童习得母语的习得顺序,假设在 习得第二语言时,成人也遵循某种习得顺序。这种习得顺序,于 母语背景、文化背景没有太大的关系,反而很相似,并且可以预 测。这种自然习得顺序,实际上,是第二语言习得系统中生成的 产物,与学习的知识无关。
7
3、获得的心理方式
• 从获得的心理方式来看前者是——“内隐学习”;后者是—— “外显学习”。 – 内隐学习 • 一种心理获得语言的方式,是潜在的获得,具有下意识或无意 识特征。 – 外显学习 • 一种心理获得语言的方式,是显性的获得,具有有意识或主动 性特征。
8
4、存储获得的知识的方式
• 习得的知识 – 存储在大脑左半球的语言区。
17
争议3
• 语言任务影响语言表现。原因: –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依赖于考察对象的语言表现,而语言表现是由考察 对象的不同任务决定的。例如, • 即便是母语者,在面对不同交际任务时,也会有不同的语言表现— —对于从事语言学研究的人来说,和他进行语言学方面的讨论,使 用的词语必然是极其流畅和专业的,可是你让一个对语言学完全没 有所少了解的人和他谈论语言学方面的问题,必然出现不流畅和不 理解的现象。 – 其次,语言监控模式是一种“二元能力模式”,即认为学习者只有两 种对立的、互不干扰的语言获得能力。 • 但实际上是,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任何一种现象都具有左中右三种 状态,甚至更多的中间状态,因而人的获得语言的方式或能力也不 例外,必然在习得和学习之间存在某些中间状态。 • 正是这种二元能力模式,无法解释学习者由于交际任务和环境的不 同造成的第二语言习得顺序上的差异,从而遭到学者的质疑。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在研究背景部分介绍了对外汉语教学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目的在于提出合理的教学策略,研究意义则在于提高汉语教学效果。
正文部分首先概述了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的主要内容,然后探讨了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并且提出了重视输入环境、注重学习者情感体验、促进语言自主学习、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和提高教学效果等五点启示。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进行了总结,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和指导教学实践的意义。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为提升对外汉语教学质量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克拉申、监控模式、输入环境、学习者情感体验、语言自主学习、积极参与、教学效果、启示、研究方向、指导意义。
1. 引言1.1 研究背景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是二语习得领域中的重要理论之一,该理论旨在解释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如何调节使用内部语法知识和外部环境信息的关系。
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和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者开始关注如何利用这一理论来促进学生的语言习得和运用。
随着中国的全面开放和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汉语教学已经成为一个备受重视的领域。
在实践中,教师们往往面临着学生语言输入不足、学习动机不高、学习者自主性不强等问题,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借鉴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进行深入研究和实践,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机制,帮助教师们更有效地指导学生学习汉语。
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和提高,也需要借助先进的理论和方法来支持和指导,从而更好地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求。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究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深入分析该理论对提高学习效果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作用。
通过对比理论与实际教学情况,探讨如何更好地运用“监控模式”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提高对外汉语教学的效果和水平。
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
的 意 义 和价 值 : 监 控 理 论 ” 为乔 姆 斯 基 范式 在 第 二 语 言 习 得 领 域 的 延 伸 , 发 挥 了乔 姆 斯 基 范 式 的 优 势 , “ 作 既 也 暴 露 了该 范 式 的应 用局 限 。
“ 按次序进行” 的信号数量 。这时母亲的话就可以说是儿 向语言( h dd et nug ) C i i c dl gae 或用克拉 申 l r e a
的话 说 “ 护人 语言 ” Crtkrsec ) 看 ( ae e eh 的雏形 了。 a p
收 稿 日期 :0 l -6 21 2。
国腔 ”m i ; +1水平 的句子 :hlw aesm ad i ? Mo myj c i ue Sa ehv o esnwc l h 例4 i 水平 的句子 : yyug ; +1水平 的句 子 :uet oasee dyf o 。 Wh o o i I s e dl r vr a rod n l y of
大 多数语 言学家 都认 为 , 解 比交 流要 早得 多 。在第 一 语言 习得 中 , 习者 普遍 要先 学 习 “ ” 而 理 学 听 , 后 才会学 习 “ ” 说 。玛 雅和 特诺尼 克 ( ae& rnc ) M yrToi 报告 称 5个月 大左右 的 时候 , 儿就 可 以对 母亲 说 k 婴 话 时音调 上 的变化 、 法从 句 的完成 做 出反 应 , 母 亲 会根 据 儿 童 做 出 的反 应 来 调整 她 们 已经 发 出的 文 而
克拉申监控理论之
提问语具有激发创新思维、引导启发、信息 反馈的功能,可以给教师与学习者之间以及学习 者与学习者之间提供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和互动 的机会,可以增加他们的可理解输入,而且还可 以激发学习者的兴趣,使他们参加到由课堂提问 所引起的意义协商中来。我们要求教师的提问: a.要设置在教学的关键处; b.要在学生理解教材的疑难处设问; c.要选好提问的角度。
二.“语言输入假设”的理论内容
Krashen的“语言输入假设(input hypothesis)”认为学习 者所接受的输入语言必须满足下列三个条件语言习得 才有可能发生: • a.可理解性的输入(comprehensible input); • b.包含已知的语言成分即i; • c.包含略高于已知语言水平的成分即i+1。 Krashen认为自然条件下的语言输入不可能总是控制在 可理解的范围内,课堂教学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课堂教 学向学习者提供了实际意义上的“可理解输入”。在 课堂教学中,如有学习者不能理解的语言输入,可通过 教师的讲解,使其变成可理解的输入。
课堂提问技巧
1.教师在提问时的语言应当简洁、清楚;只有在这样的情况下,学习者才不会 花很多的时间去理解问题,才会很容易地去组织语言来回答问题。 2.教师可对所提的问题引导学习者回答,不要让学习者对问题的回答陷入无边 际的闲聊。闲聊性课堂教学可能是互动的、交流的,但它从质和量方面都限 制了语言运用的广度和深度。 3.教师提问的难度应当适合学生的语言水平和认知能力;问题太难,学习者会 没有自信而不回答,问题太简单,学习者又不屑于回答。提出的问题应当有趣、 有意义,能使他们想主动回答,而不是机械性地去应付,这样,才会促进学习者有 更多的语言输出和积极参加意义协商。 4.在学习者回答完问题后,教师应该做出一些积极性的评价;教师所做出的 积极性评价既可以说明学习者已很好地完成了回答问题,同时还对他们起到 了鼓励、赞扬作用。这对提高学习者的自信心,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也有很大 的帮助作用。 5.在选定了一些学习者有兴趣、有意义、适合学习者的语言水平及认知水平 的问题后,教师不仅可以向全体学习者提问,还可以把全体学习者分成几个小 组,向各个小组提问。这样,就可以形成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用目标语进行的 语言互动、意义协商,从而促进语言习得。
克拉申监控理论 Krashen The Monitor Theory
Contents
Krashen’s ideas have had a major influence on the movement from structurebased to communicative approaches to language teaching. His theory challenged by other researchers and theorists as not testable. Classroom research explaining L2 learning confirms that students can make considerable progress through exposure to comprehensible input but questions remain about whether it is sufficient.
When they have sufficient time to search their memory for the relevant rules.
When they actually know those rules.
4The Input Hypothesis
The Input Hypothesis
“i” is a learner’s current level of competence. “i+1”: input at learner’s current level with little beyond level i. (slightly, higher, lower) comprehensible input, interesting and relevant
Acquisition comes about as a result of 3 factors: input, affective filter, LAD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对小学英语教学的启示一、克拉申的二语习得理论克拉申在第二语言习得方面的研究引起了语言学家的普遍关注。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是20世纪末影响最大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1.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克拉申二语习得理论假设是以习得与学习区分假设为出发点,其他假设理论是以该假设理论为基础。
根据该假设,克拉申认为二语习得包含习得过程与学习过程。
成年人通过“习得”与“学习”学得第二语言。
“习得”是指潜意识地、自主地、类似幼儿学习母语,于不知不觉中学会某种语言的过程。
“学习”是指二语习得者通过有意识、有目的地学习,理解运用语法规则的过程。
2.自然顺序假设自然顺序假设强调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习得者遵循一个语言监控调节系统,学习者利用这一系统调节自己的语言行为。
总结美国第二语言教学经验时,克拉申发现,不管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是什么,不管他们的文化背景多么迥异,他们将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来学习时,掌握其语法的一般顺序基本上是相同的。
3.监控假设在区别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基础上,监控假设认为,只有“习得”才能指导学生习惯用第二语言来表达,只有靠“习得”才能培养出语感,才能流利地、自如地、顺畅地使用第二语言来进行交流。
4.输入假设语言输入假设强调的是当学习者能够理解超出其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时,自然语言习得就会发生。
语言输入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即语言输入必须是可理解的、有趣的、密切相关的和大量的。
在The Input Hypothesis一书中,他进一步阐述了这一观点,如:“…humans acquire language in only one way—by understanding message,or by receiving comprehensible input.”5.情感过滤假设对于情感过滤假设,克拉申力图说明感情因素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克拉申认为情感对习得机制并没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但是情感因素起着阻碍或促进输入内容传到大脑语言习得器官的作用。
克拉申监控理论
克拉申监控理论⼀、综述克拉申是美国南加州⼤学的教师,他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研究第⼆语⾔习得,并于80年代初期提出了著名的⼆语习得理论——“监控理论”,包括“五⼤假说”,它们是:(1)习得——学得假说。
(2)情感过滤假说。
(3)监控假说。
(4)输⼊假说。
(5)⾃然顺序假说。
(⼀)习得——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Learning Hypothesis)克拉申理论的出发点和核⼼是他对“习得”和“学得”的区分以及对它们各⾃在习得者第⼆语⾔能⼒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作⽤的认识。
“习得”是潜意识过程,是注意意义的⾃然交际的结果,⼉童习得母语便是这样过程。
与之相对的是“学得”,这是个有意识的过程,即通过课堂教师讲授并辅之以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达到对所学语⾔的了解和对其语⾔形式和语法概念的掌握。
克拉申认为,只有“习得”才能直接促进第⼆语⾔能⼒的发展,才是⼈们运⽤语⾔时的⽣产机制,⽽对语⾔结构有意的了解作为“学得”的结果,只能在语⾔运⽤中起监控作⽤,⽽不能视为语⾔能⼒本⾝的⼀部分。
克拉申断⾔,学得的知识与习得的知识⼆者是相互独⽴的,不存在转换关系。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监控”是语⾔使⽤者⽤以对所表达的语⾔进⾏编辑的⽅式。
语⾔习得系统,即潜意识语⾔知识,才是真正的语⾔能⼒。
⽽语⾔学得系统,即有意识的语⾔知识,只是在第⼆语⾔运⽤时起监控或编辑作⽤。
这种监控功能既可能在语⾔输出(说、写)前也可能在其后,⽬的是检查语⾔输出的正确性。
它能否发挥作⽤还得依赖于三个先决条件:1.时间充分,即语⾔使⽤者必须要有⾜够的时间才能有效地选择和运⽤语法规则;2.懂得语法规则,即语⾔使⽤者必须具有所学语⾔的语法概念及语⾔规则知识。
3.关注语⾔形式,即语⾔使⽤者的注意⼒必须集中在所⽤语⾔的形式上,也就是说,必须考虑语⾔的正确性。
(三)语⾔输⼊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在五⼤假说中,语⾔输⼊假说⽆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最具重要性。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摘要】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提出了语言习得的关键阶段,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具有启示意义。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导学习者进入监控模式,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言知识。
提高学习者语言能力的途径包括提供大量的输入和创设语言环境,以及引导学习者积极参与真实交际。
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是关键,教师应该倡导学生主动探索学习,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教师需要不断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辅助教学等,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习效果。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为对外汉语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者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关键词: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外汉语教学、学习者语言能力、自主学习、有效教学方法1. 引言1.1 克拉申“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对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讨论。
监控模式理论本身为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习者的语言习得过程,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
监控模式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可以促进学习者的语言习得,提高他们的语言水平。
监控模式理论也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培养,这对于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效率至关重要。
2. 正文2.1 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概述克拉申的监控模式理论是指语言学习者在习得第二语言时所表现出的一种心理过程和策略。
该理论认为,语言学习者通过对目标语言的输入进行监控和调控,来实现对目标语言的掌握和使用。
克拉申将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分为三个层次:语言输入、语言学习和语言产出。
在语言输入阶段,学习者需要通过接受大量的语言输入来建立对目标语言的认知基础。
在语言学习阶段,学习者通过对输入的语言进行监控和修正来逐渐学会目标语言的语法和词汇。
在语言产出阶段,学习者通过输出语言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并继续优化自己的语言能力。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
述评克拉申的语言监控理论作者:祁佳来源:《校园英语·中旬》2017年第04期【摘要】从上世纪70年代起由美国语言学家Krashen提出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在语言教学工作中影响甚远,该理论由五个假说构成。
本文首先分别介绍了五个假说,同时对该语言学习理论做了相应的评价,最后提出了它们对外语教学工作的几点启示。
【关键词】监控理论二语习得述评一、引言在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最为著名,但也存在诸多争议的一个理论就是由美国语言学家Stephen D.Krashen(汉译名:克拉申)提出的语言监控理论。
该理论由五个著名的假说构成,分别为:习得-学习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五个假说之间互为影响并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
监控理论“被认为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中论述最全面、影响最大的理论”。
该理论对语言教学工作具有重大的启发和指导意义。
二、五大假说1.习得-学得假说。
克拉申认为获得第二语言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方法,即习得(Language acquisition)和学得(Language learning)。
前者是一种潜意识、非正式、日常暗含的学习方式,儿童掌握第一语言正是采用这种方式。
而后者是一种有意识、正式、明确的学习方式,在外语课堂中主要通过该方式进行语言学习,即教师通过教学计划和教材讲解语言现象和语法规则,并通过有意识的练习、记忆等活动,从而达到对所学语言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2.自然顺序假说。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人们学会一门语言规则有固有的顺序,这一顺序似乎不是单纯由这些规则的难易程度来决定的,也不依赖于语言课堂上所授语言内容的次序。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模式
说话能力是自然产生的不是被教会的。
克拉申还提出了两条推论:
01
“说”是习得的结果,而不是习得的起因。
02
如果学习者理解了足够的语言输入,那么他们所需的语法知识就已经被自动输入到大脑中。
03
可理解输入假说从外部环境来说明第二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及其发生的条件。
04
“情感”是指与学习者的动机、态度等相关的因素。这些因素是造成学习者语言习得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
正式的课堂教学针对的是明确的意识过程,只能对学习过程起作用。
学习者在课堂学习的语言规则,在习得之前在自然交谈中是不会出现的。
Krashen认为,教师控制的教学大纲是一个“学习大纲”(learning syllabus) ;学习者的“内在大纲”(built-in syllabus)则是一个“习得大纲”(acquisition syllabus),前者是无法改变后者的。
03
02
01
语言监控模式的含义
语言监控模式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这个模式最初是Krashen(1979)在70年代提出来的。
后来,Krashen(1981,1982,1985)先后提出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完善。
克拉申的语言监控模式在70-80年代是最为全面的理论模式,享有很高的威望。后来,由于该模式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受到一些学者的批评。尽管如此,该模式对二语习得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现在对该模式感兴趣的是语言教师,而不是二语习得研究者。
02
母亲话语句法比较简单,句型易于理解,易于再生成。
1
母亲对儿童的话语(i+1)是一种粗略调整,而不是精细调整。
2
这些话语以某种交际为目的,但并非有意识地教幼儿某种语言结构。
论文《克拉申“监控理论”的意义》阅读笔记课堂汇报
• 3、对意义的关注最终指向了交际
双向互 动
可理解输 入
习得
输出
(有意义的交际)
这实际上是把交际模式引入了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从而把输 入和输出层面统合起来。交际就是信息的传送和接受 ,一方传 送信息,一方接受信息。但双方并不是固定的,传送者在下一 次交际时就有可能是接受者,接受者在下一次可能变成传送者
• 这种输入一方面能够给语言学习者一个正确的句法框架 ,另一方面 ,在降低难度的同时也提供了 明确的信息,显示出了渐次向母语层次提升的趋势 ,有利于语言学习者的语言 能力进一步发展, 这两种层次的句子在交流过程中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能够截然分开。i 水平的句子稳固基本的交流 平台,i+1水平的句子为语言学习者创造更大的能力增长空间。而且 ,随着语言学习者的水平 日 益进步 ,周围的“看护人语言”和“外国腔”也会逐渐消失。
,在交际模式中,意义始终是核心和灵魂。
小结
• 克拉申的“监控理论 ”也可以视为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范式在第二 语言习得领域的延伸,不论坚持以语言习得制为理论核心 ,还是强 调“看护人语言”强调对意义的关注 ,都是在第二语言习得领域实 践普遍语法范式的应有之义。
• 我觉得监控理论对二语习得者来说有一定得理论借鉴意义,它强调有 意义的双向互动(看护人语言对幼儿),然后行进可理解性输入,最 后习得,最后输出,这一过程都是在交际中完成的,强调意义的重要 性,但是我觉得这一理论忽视了学习的重要性,忽视了语言结构的重 要性,那么习得者可能就会说出一些错误的句子(i水平的句子), 所以我觉得要在学习的基础上,在有意义的交际环境中去习得第二语 言
克拉申“监控 理论”的意义
输入假说
70年代, 美国语言 教育学家 科拉伸提 出来的
克拉申监控理论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
克拉申监控理论对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作者:王欣宇来源:《校园英语》 2021年第10期文/王欣宇【摘要】克拉申在1979年提出了“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该模式具体从五个假说研究第二语言习得的相关问题和规律。
其不仅为语言学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并且对实际的外语课堂教学提供了可行的范式。
本文旨在探讨克拉申语言监控理论每个假说对于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具体操作指导与启示。
【关键词】克拉申;监控理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作者简介】王欣宇(1997-),女,汉族,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学。
一、监控理论的主要构成与内涵“语言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 也被称作“第二语言发展监控模式”Monitor Modelof Second Language Development)。
此理论主要由五大假说组成:习得与学得假说(the Acquisition /Learning Hypothesis) ,自然顺序假说(the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监控假说(the Monitor Hypothesis) ,输入假说(the Input Hypothesis)和情感过滤假说(the Affective Hypothesis) ,五个理论之间相互联系,互为补充。
这个模式最初是由克拉申(Stephen D. Krashen) 在1979年所提出。
后来,克拉申再一次补充完善了“可理解输入”及“输入假设”的概念,使他最初的语言监控模式更加具有科学性和说服力。
克拉申语言监控模式的重点主要在于其第三假说——监控假说,含义为第二语言产出时,为了保证语言结构的准确性,需要调动大脑中的控制机构——监控器(Monitor)进行监察。
尽管克拉申的监控理论有很多细节需要继续研讨和完善,但它的提出对第二语言习得理论的发展和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并在其他语言研究领域都存在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情感监控理论
情感监控理论监控理论是由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
监控理论是在二语习得领域具有很大影响的理论。
人们因为监控理论而开始普遍深入地研究语言教学方法和语言习得规律,这进一步推动语言教学的发展进程。
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监控理论的五个组成部分。
它对于人们进行可理解的语言输入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有益。
监控理论概述习得与学习假说、监控假说、自然顺序假说、输入假说和情感过滤假说是克拉申监控理论的五个组成部分。
习得和学习有一定的差异。
学习出现的地点主要是正式的语言教学课堂。
学习的含义是学习第二语言的人有意识地学习语言规则和形式的进程。
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找出错误和改正错误是主要关注的方面。
而习得是一种语言能力的自然发展过程,这种过程不是有意识的。
儿童习得母语需要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和习得的主要特点相似。
克拉申认为,习得的知识和学习的知识是两种可能的语言知识类别。
在语言使用的过程中,促成第二语言水平的发展,习得是直接因素。
输出的进程和结果受到学习的知识的监查,这不能看成语言水平的一部分。
同时,克拉申认为,学习的知识和习得的知识两者之间无法做到互相变换。
自然顺序假说认为,第二语言语法结构的习得是以一种可预测的顺序逐步掌握的,这种顺序具有普遍性。
也就是说,学习者学会英语这门第二语言的规则的一般顺序和儿童学会母语的语言规则的顺序相似,学习者的母语是何种语言不会影响这种顺序。
根据监控假说,学习取得知识是凭借监控发挥作用的。
监控是指学习者会有意识地使用他们学习的语言知识来监控他们说出来的话的语法是否正确。
有意识的监控是通过监控学习者的表达质量发挥作用的,而习得知识是任何想要表达的内容的来源。
监控理论最重要的部分是输入假说。
该假说的内容是习得者要取得比他目前程度更加高一些的语言输入是二语习得发生的一个条件。
当习得者把全部注意力放在理解信息或者意义上而非理解形式上,同时他接收到可理解的语言输入,即比他目前现有的语言能力程度高一些的第二语言输入时,习得才会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Acquisition Learning
Subconscious – implicit learning A distinct process – can never become learning The way children learn the language Meaning focused Inductive Naturalistic settings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12/29/2013
Criticisms on natural sequence hypothesis (contd.)
The sequences are not identical though similar – the items that are learnt in L1 are also learnt earlier in L2 Accuracy order is not acquisition order The morphemes studied are only a tiny part of the language Total disregard for grammar had negative results in Canadian immersion programs It has been shown that teaching can somewhat alter the sequence (noticeability – attention hypothesis)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Monitor hypothesis
Three conditions: Knowledf time
Availability
12/29/2013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Implications of Acquisition-Learning Distinction Hypothesis
based language teaching – total immersion is preferable. Provide meaningful contexts for understanding language Provide meaningful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such as information gap activities.
Conscious – explicit learning A distinct process – can never become acquisition The way adults learn the language Grammar (form) focused Deductive Formal settings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Criticisms
Subconscious – conscious is a psychological process It is possible they are two endpoints in a continuum (for Krashen, learning cannot become acquisition and vice versa) Confusion between learning settings and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Problem in defining what a formal setting is Research shows that children are not the best language learner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is impossible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Implications of monitor hypothesis
Model
language and do not teach grammar explicitly.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Monitor hypothesis
Grammar
focused learning leads to grammar focused production Children do not monitor so why should adults? Learning language is different from learning about language.
Content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Natural (order) sequence hypothesis
Children
learn language in a predictable sequence. It is impossible to alter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since language acquisition, be it L1 or L2 is a UG driven process. Grammar teaching is a waste of time.
hypothesis Natural sequence/order hypothesis Monitor hypothesis Comprehensible input hypothesis Affective filter hypothesis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12/29/2013
Current research opinion on acquisition – learning distinction
Krashen may be correct – neurobiological findings in the last 3 or 4 years indicate that there are two kinds of knowledge – declarative (what) and procedural (how). Originally they were considered to be two sides of the same coin. They have been shown to be two entirely different processes It is possible that children acquire language procedurally from the start whereas adults learn declarative knowledge and then try to convert it into procedural knowledge.
All
these names refer to the one and the same model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Five hypotheses
Acquisition
– learning distinction
12/29/2013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Criticisms on monitor hypothesis
Children
do monitor Children are not the best language learners. The hypothesis is not falsifiable. Total disregard for grammar had negative effects in the Canadian immersion programs. Noticeability hypothesis – monitoring may in fact be good.
Dr. Swathi Vanniarajan, LLD 270 Krashen
12/29/2013
Implications of natural order hypothesis
Errors
are developmental and are a natural byproduct of learning – tolerate them. Allow learners to make errors and do not correct th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