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极必反有什么典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签:标题]

篇一:物极必反的成语故事

关于物极必反的成语故事

【成语】:物极必反

【拼音】:wù jí bì fǎn

【解释】:极:顶点;反:向反面转化。事物发展到极点,会向相反方向转化。

【成语故事】:

武曌是唐高宗时的皇后,她在高宗死后,就临朝听政,不久,他废了中宗,改立国号叫周,还自称为则天皇帝,就是我们一般称的武则天。当她临朝听政的时候,太子中宗已经长大了,可以处理国家的大事了,但是则天皇帝还是不肯放手。在那个当时,许多的大臣都很不满,纷纷上书劝止;其中有一位叫做苏安恒的大臣,也上了一本奏疏,劝谏则天皇帝。奏疏上说:太子现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才德也不错,你却还贪恋着皇帝的宝座,而忘了母子的情分,时间已不能让你拖延下去,我以为上天和百姓们,都是倾向李家的,你现在虽然还平安的坐在皇上的位子,总要知道物极必反,器满则倾的道理吧!鸌冠子一书曾有物极必反,命曰环流这句话,就是说一件事情到了极端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变化,而造成全然不同的结果。小朋友,这是一句劝人的话,含有适可而止,不要过分的意思,和器满则倾是同一个意思。一个人如果太贪心,对于地位和财富,毫不知足的攫取,人家就会说他物极必反。其实这句话也含有一点儿妒意。

篇二:哲学中的谚语典故归类

1.守株待兔:把偶然当必然,把现象当规律。

2刻舟求剑:否认(流水,船)物质是运动的,不懂得绝对静止的事物是没有的。

3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物质运动是有其规律的

4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前半句: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后半句:充分发挥人的

主观能动性。5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形而上学孤立地、片面地看问题。

6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7杞人忧天:否认物质运动规律的客观性。

8张冠李戴、良莠不分:抹杀事物矛盾的特点,混淆事物的性质。

9白马非马:违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割裂一般和个别、共性和个性的关

系10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联系是普遍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1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事物的变化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1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体现矛盾的同一性

13画蛇添足: 要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主观地、任意地歪曲客观事物。14掩耳盗铃:认为主观感觉决定客观存在,是荒谬的主观唯心主义。

15郑人买履:做事死板教条,不从实际出发,教条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16舍本求未:颠倒主次矛盾关系,办事情抓不住重点。

17庖丁解牛顺藤摸瓜顺水推舟:认识和把握事物的规律,按规律办事,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18 纸上谈兵:割裂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片面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

19 物极必反,否极泰来: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其对立面。20百闻不如一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1 因势利导:遵循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利用规律取得成功。一切从实际出发

22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坚持两点论,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

23水滴石穿,积叶成书:事物的变化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24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只见部分,不见整体,形而上学孤立地看问题。割裂了整体和部分的关系25邯郸学步,东施效颦: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26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新事物开始比较弱小,但它具有强大生命力,最终能战胜旧事物。27教学相长:矛盾双方不仅是对立的,而且是统一的。

28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否则就弄不清事物的性质,得出错误的结论29好事多磨: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30相反相成,相辅相成:事物自身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体现出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31入山问樵、入水问渔: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2防微杜渐:事物的变化都是从量变开始的,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质变。

3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没有的。

3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一心为民的正确价值观。

3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前途是光明的。

36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有其客观规律;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定能战胜旧事物。

37黄金无足色,白壁有微瑕:对任何事物都要坚持两点论,两分法。一分为二看问题

38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即一般存在于个别之中,并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辩证法角度)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论角度)

39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坚持两分法,具体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正确地认识事物。40讳疾忌医:回避和掩盖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存在。

41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坚持两分法,全面地看问题,反对一点论。

1、天地和气,万物自生。宇宙之间的万物自然生存,不以人的意志所主宰。这说明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唯物主义观点

2、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说明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一些神话故事、宗教传闻、科学幻想,也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过有的是歪曲的反映,有的是虚幻的或者是夸大了的反映。

3、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物质在先、意识在后,没有物质就不会产生反映物质的意识。充分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唯物主义观点。(巧妇能为无米之炊是唯心主义观点)

4、掩耳盗铃。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试图以主观愿望代替客观现实。又如,“画饼充饥”、“望梅止渴”、“郑人买履”、“削足适履”等,亦属此类。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意识正确与否,与一个人看问题的立场、观点、方法有着直接的关系。又如,“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等,

6、有志者,事竟成。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推动事物的发展;反之会阻碍事物的发展“满招损,谦受益”“人定胜天”“事在人为”“心灵手巧”望梅止渴等同理

7、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唯物主义观点。“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是说宇宙间万物不是神造的,而是自身矛盾运动的结果,亦属唯物论。

8、心外无物。是说物质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意识之外无物。这与“存在即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心想事成等,同属主观唯心主义。

9、不惟上、不惟书、只惟实。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经验主义。也就是说要坚持唯物论,反对唯心论。

1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说明物质和运动密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载体,运动也离不开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