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案例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三:
数学教育的内容既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也包括情感与态度。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一直是我们关注的内容。环境因素,社会生活之美便在此处,向我们展示了自身的特有魅力。
例如,笔者遇到的一名7岁男生廉某。
廉某一年级上期数学期末成绩58.5分。教师观察发现他写字慢、动作不协调,说话时喘气声大、鼻音过重,7岁仍不会自己系鞋带。造成他学习困难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发展相对缓慢。与其及其家长沟通,得知对廉某而言,不存在生理原因,关键在于环境影响。他父亲长期在外地工作,和母亲、姥姥居住在一起,自小便受到溺爱,至一年级下期开学初,仍由姥姥给穿衣、喂饭。惰性成了他进步的拦路虎。
针对这种情况,与廉某家长首先在教育上达成共识。在学校,教师一方面从知识上进行帮助,并安排肌肉动作协调、语言活动等专项训练,另一方面着重从精神品质上进行行为辅导。对后一方面,以往教师所重视的只是德育,是考虑如何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只有努力付出才能取得进步,从而形成正确的生活观和学习观,并在一定的实际活动后形成良好的品德。
但德育具有的一定强制性,使学生感到更多的是紧张、压抑。尤其是像廉某这样一直在“暖箱”里生活的孩子。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之者”是使受教者把它当作一种乐趣,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得这么做,它是教育的最高境界,而美育则正是达到这一境界的最佳途径。在德育中运用美育,美育的形象性、愉悦性、自由性,使德育的抽象理论变成生动、具体的感性形象,使德育的理性说教,转化成为情感的感染,使强制性的他律变成自由的自律。
在对廉某的教育中,教师便注意了对社会美的挖掘、运用。
人的美是社会美的核心,教师在与廉某的交流中将自身的人格美作为榜样示范的首要之举。其中,以充满亲切、关爱、信任、期待的美的语言,消除了孩子对教师的畏惧、紧张感,获取了轻松、愉快地转化氛围,使他逐步树立进步的信心。教师常常请孩子课外与其共处,课后教师认真备课所反映出的责任感、刻苦学习新知识的进取精神,以及积极参加劳动等心灵、行为之美都对身边的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效果。
教师还不断挖掘孩子身上的美,他对人的礼貌语言美、乐于助人的行为美及时获得了教师的鼓励。自身美所获得的快乐与自身不足的痛苦,激励他主动去寻求美。美让他一天天成长、进步。一年级下期数学97.5分的可喜成绩,便是他对美的最好回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