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 第六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认知理论:从分类、图式和认知建构等解释。
陌生人的恐惧:贬低对他们的认识 对内外团体的不同对待方式:喜欢内团体的人,排斥 外团体的人
基于歧视的许多假相关:多数人与少数人不良行为的 比率相同,但少数人的不良行为被过分估计
26
心理动力理论
由个体内部发生、发展的动机性紧张状态引起。 几种不同形式: 1.把偏见看成是一种替代性的攻击;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一)性别和职业刻板印象 1.性别刻板印象和性别角色 性别 vs 性别角色 性别(sex):生理差异(man,women)和解剖 结构差异;性染色体和性器官 性别角色(gender):男女心理、社会差异 (male ,female):文化、制度和社会化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三)影响刻板印象改变的因素 直接接触不符合原有刻板印象的群体成员 媒体信息对受众的刻板印象的影响能力 呈现反刻板印象的信息会削弱人们对刻板印象的使用
女强人、女汉子 家庭妇男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 二、性别歧视和种族歧视 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21
社会学习理论(Ashmore,1980)
偏见是偏见持有者的学习经验,从父母、老师等社会 榜样以及宣传媒体处习得。 儿童的种族偏见与政治倾向大部分来自父母;
儿童所接受的新闻媒体的影响使得儿童学习到了对其 他人(比如少数民族和妇女)的偏见。
事件一:阿迪达斯新鞋丑化亚裔
事件二:耐克广告《恐惧斗室》 侮辱华人 2004年12月,‚恐惧斗室‛的耐 克篮球鞋广告引发争议。争 议焦点是,该片采用‚中国 武术高手、类似‘飞天’的 东方美女、龙‛等.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一)定义 刻板印象/类属性思维(Stereotype):人们通过整合有 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 模式。
(二)图式与刻板印象
图式:过去经验中关于个人、群体、角色或事件等的一 套有组织的认知系统或架构,包括语言材料、视觉材料或 者其它材料。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2.弱势群体的社会认同 与社会认同理论观点不同,即个体对某一外群体有更 积极的刻板印象,褒奖外群体(即外群体偏向),而对内群体 却存有消极的刻版印象,贬损内群体(即内群体贬损)
核心:远逊于内群体,激发同情心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二)刻板印象的作用 刻板印象具有相当大的合理性,它的出现是人类认知 进化的必然产物(王沛,2000)。 积极作用:通过刻板印象简化认知过程,迅速获得关 于特定对象的概念、形成印象,便于适应环境。 消极作用:经常是对信息的扭曲,过度简化或过度夸 大群体特性,忽略各成员的异质性,产生先入为主、以偏 概全的偏差;夸大群体间的差异性,产生偏见和歧视。
• 接触假设认为在某些条件下,对立团体之间的直接 接触能够减少他们之间存在的偏见(Amir, 1969; Brewer & Miller,1984)。 • 条件包括:
– 地位平等(Pettigrew,1969); – 有亲密的接触(Cook,1964;Herek,1993); – 团体内部有合作,并有成功的机会(Aronson,1978) – 团体内部有支持平等的规范(Blanchard,1991)。
事件三:美“T恤衫”事件丑化亚裔形象 2004年,美国知名服饰零售商Abercrombie&Fitch新出品的以亚洲人为 主题的T恤衫涉嫌种族歧视,遭到当 地亚裔团体的抗议。上面印着一幅漫 画:一个斜眼、戴着圆锥形帽子的亚 洲人,旁边印着口号,‚黄氏兄弟洗 衣店:两个黄能变成白‛(Wong Brothers Laundry Service:Two Wongs can make it white)和‚碗 与球—中国饭与保龄球‛(Wok-NBowl-Chinese Food and Bowling)。
• 国际性的学术会议、奥运会等。
– 自我检控
• 偏见也与认知过程有关,所以通过对认知过程的检 控也可以减少偏见。 • 当人们意识到自己有偏见时,通过静下心来想、抑 制自己的偏见反应等减少之。 • 内疚感、自我批评、搜寻引发偏见反应的情境线索 都有助于偏见的消除或减少。
二者的区别在于地域刻板印象以地域进行划分,而种族 刻板印象一般根据肤色、发色、面部骨骼结构等遗传决定的 身体形态进行划分。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一)刻板印象的形成 1.社会认同理论 社会认同理论认为刻板印象是社会分类和比较的结果。 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人们总是倾向于以一定的 标准将人进行归类,使信息的提取和运用结构化。 刻板印象的产生和内-外群体效应的出现是相关联的, 与群体成员希望从所属群体中获得对自己更积极的认同有 密切的关系。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三)刻板印象的准确性 分类学说:类属性思维是社会分类的结果,主观分 类符合客观实际的程度决定了类属性思维的准确性程度。 受知觉者过去经验的影响。 或然性模型:类属性思维是建立在可能性的基础上, 而非“全”或“无”的判断,所以只能说它在某些条件 下是准确的,在另外一些情况下是不准确的,而不能绝 对地判定某个类属性思维是“对的”或“错的”。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二)地域和种族刻板印象 “北方人豪爽耿直、南方人精明细致”,“上海人精细、 东北人豪爽”,“德国人严谨、法国人浪漫、美国人开放、 中国人含蓄”等对特定地域的人的特征评论,这些都是人们 心目中传统的地域刻板印象,即知觉者关于某个地区人群群 体的刻板印象。 种族刻板印象,因为种族演化是以地理为基础的,如亚 洲地区的居住者多为黄种人,赤道附近的人多为黑色皮肤, 而接近南、北极的地区则多为白色皮肤。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2.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 性别刻板印象源于性别角色的分化。男女两性在 体力和其他生理能力上的差异,导致出现不同的社会 分工,也出现了男女两性的责任分化。最初的劳动分 工,反复实践,成为一种社会规范传承。 人类早期的社会分工、社会文化、生物学等因素, 共同导致了人类社会的性别角色分化,铸成了人类对 男女性别的刻板印象。
28
– Spencer和 Steele(1995)在研究针对女性数学能力 的刻板印象时发现,男性与女性数学能力的差异受测 验指导语的影响, – 测验前:告诉被试测验会有性别差异(男性成绩优于 女性),结果发现了这种差异; – 测验前:告诉被试测验不会有性别差异,则这种差异 也确实消失。
– 2.对他人行为的影响: • 偏见持有者对对方的预期会使对方按照自己 的预期去表现行为。 • 自证预言:个体使得目标对象产生符合预期 行为的现象(Rosenthal, 1978)
2.将偏见视为一种人格反常和人格病变。
30年代德国人的反犹太情绪是由权威性人格中发 展起来,包括:对传统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的绝对 固执;认同并夸大权威;将对某些人的敌意扩大 到一般人身上;具有神秘及迷信的心理倾向 (Adorno,1950)。
• 二、偏见的影响
– 1.对知觉的影响
• 在控制组条件下不告诉被试任何东西;在告知条件下, 告诉被试之所以选择这两张相片是因为照片上的男女一 样高;而激起条件下,告诉被试他们如果判断准的话有 一笔奖金,同时还告知他们照片上的男女一样高。 • 其他领域:白人评判者认为黑人儿童画的画比白人儿童 的更危险。
第六章 刻板印象、偏见和歧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金灿灿 jcctxdy@163.com
主要内容
•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 偏见和歧视:对社会群体的情感和行为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一、刻板印象的概念 二、刻板印象的具体表现 三、刻板印象的形成、作用与改变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 你是否对某个社会群体有固有的印象? • 女性VS.男性 • 官员 • 大学生 • 女博士 • 城管 • 性工作者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二)偏见形成的原因
团体冲突理论
为了争得稀有资源,团体之间会有偏见的产生,实质 是团体冲突的表现。工作、产位、石油 相对剥夺观点的解释:未得到利益产生剥夺感,引发 偏见 《今日说法》2012年8月21日的案例: 一个小学五年级的男生小明(化名)因多次 欺负同学引起了学生家长的不满,家长集体 要求学校对小明进行处理,要求小明转学。 在与学校交涉未果的情况下,5月23日,十 四个学生在家长安排下集体罢课。
第一节 刻板印象的本质和起源
在信息不够充分的情况下,人们可以利用已经形成的 图式对个人进行类推;而且人们可以利用图式来加快信息 加工速度。 图式过滤器模型”(schema filter model):刻板印象 是以概括化的知识结构为表征存储于记忆中的。 结构实质是大量知识的存储库,指明了某一类型的人 所具有的特性,也指明了他们可能做出的行为,指引着人 们对信息的编码和表征。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 一、偏见与歧视的概念和成因
(一)偏见和歧视的概念 偏见(prejudice)指人们不以客观事实为根 据建立的对特定人或事物的情感色彩明显的倾向 性态度。 歧视是指不平地看待和对待某个特定对象, 其核心是将特定对象看得比自己低劣,并使自己 的压迫、强制、剥夺对方的行动合理化,造成社 会地位、经济地位的不平等。
第二节 偏见与歧视
• 三、减少偏见和歧视的方法
– 社会化
• 儿童青少年的偏见主要通过社会化过程形成,通过 对社会化的控制可以减少或消除偏见。尤其要注意 父母与周围环境以及媒体的影响。
– 受教育水平
• 接受的教育越多,人们的偏见将越少。很多时候人 们的偏见更多地来源于自己的无知和狭隘。
– 直接接触
– 女性的支持性角色:亲切的、情绪 化的、柔软的、时髦优雅的 – 男性的工具性角色:能干的、稳重 的、强壮的、突破常规、有攻击性
– 性别刻板印象(gender role stereotype):人们对男女“应当” 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 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 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