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中学美术教学的审美教育
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任务“是对学生实行审美教育,提升学生的审美素质。”
新编《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对于中学美术教学的目的,明确提出“在教学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水平,增强爱国主义感情,陶冶高尚的情操。”并要求“逐步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形象思维水平和创造水平。”根据教学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新编教材的特点,打破了长期以来在绘画教学上以写生为基础的技能训练传统,强调了以艺术观和修养教育为中心线贯穿全教材的指导思想,以美术常识和欣赏为主导,把美术语言系统的知识技能训练纳入美育轨道,并在这种审美教育的基础上,突出了创造思维水平的培养。
(一)审美教育的根本目的及中学美育的任务。
审美教育,即我们常说的美育,其根本目的是什么呢?我国近代美学家、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冶感情为目的者也。”(《教育大辞典》艺术条目)这个定义虽然未必全面,但蔡先生抓住了美育的本质问题,对我们讨论美育的根本目的是非常有启发的。艺术固然比较集中、比较典型地表现了生活中的美,也比较充分地反映了人们的审美判断和审美理想,但是,审美教育的内容并不限于艺术。“自然美、社会美,特别是社会美,作为审美教育的内容,其作用是不应低估的。”(陆广智《基础美学》准确的做法,是应该把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共同纳入美育的范围,把三者结合起来;而艺术教育在三者之中自然承担首当其冲的作用。
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二、三岁至十八、九岁之间。初中阶段的学生基本上属于少年时期,而高中阶段的学生已开始步入青年时期。处于少年时期的初中生,是从童年到青年的过渡时期,在他们身上一方面保留了童年期富于幻想、可塑性强等特点,另一方
面已出现了青年的某些年龄特点。他们身体的发育还不成熟,体力和意志还不太强,易于冲动,缺乏克制水平,兴趣广泛而不稳定,好动而容易犯规,对于生活中的善恶美丑还缺乏辨别水平。这些身心特点,都说明了初中学生教育的艰巨性。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美育,在中学阶段的任务,是培养他们感受美、欣赏美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培养其鉴赏美和分辨美丑的水平,初步形成准确、健康的审美观、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并辅之以初步的创造美的技能训练,完成一定的低层次的美丽创造任务,以引导他们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和追求。
(二)中学美术课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我们将《九年制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美术教学大纲》相关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条文实行剖析,并结合中学美育的任务,可将中学美术课的审美教育内容作如下概括:
1.形式美感的培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的美术,无不依赖形式而存有。学生接触美术,首先接触美术的审美形式,亦即构成美术作品的各种艺术语言因素,如线条、色彩、质感、肌理等。面对自然界的各种美好事物,也总是首先接触如诸如山势的高大雄伟、溪水的弯曲流转、花卉的艳丽妩媚等。转贴于免费论文下载中心http:
// 学生们通过对这些形式美的感受,构成了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整体知觉。但这些审美形式不一定一开始就能成为每个学生的感知对象。在没有经过老师的讲解、引导或指导学生写生之前,它们往往是一种潜在的因素。所以培养学生对形式美的感受水平,就成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方面。在中学美术课的最初阶段,往往首先引导学生去理解线条的魅力。在中国传统绘画中,线条是造型的基础,各种不同粗细、浓淡、干湿、疏密、轻重及抑扬顿挫、刚柔并蓄、变化莫测的线条,表现了不同造型、不同质感的千变万化的事物。在这里,线条具有神奇的魅力。美术教师要善于选择有代表性的优秀传统作品指导学生去实行欣赏和分析,然后通过白描练习加深理解。在素描和西画
中,线条不但用来勾画轮廓,而且是表现对象形体结构和质感的造型因素。在课堂中则通过临摩优秀素描作品和写生,来培养学生对这个造型因素的感受和表现水平。
2.审美情趣的培养。梁启超曾说过“情感教育最大的利器是艺术。”“音乐、美术、文学这三件法宝把情感秘密的钥匙都把握住了。”(《趣味教育与教育的趣味》),国外也有人主张艺术教育就是情感教育,这种论断虽然未必全面,但情感教育作为审美教育的一种功能,是无可非议的。如一次家乡风景的写生和校园风光的描绘,能够激发学生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眷恋和保护校园环境的责任感。
3.审美理想的培养。对美的事物的感受和由此而产生的情感反应,是审美活动最初的表现形式,但这种感受和感化,都受着审美理想的制约。青少年因为年龄和身心发展的局限,往往把握不了是非标准,不能分辨生活里什么是美好的,什么是丑恶的,什么是应该歌颂的,什么是应该批评的。不同的审美判断往往会引起不同的情感反应。一切优秀的健康的艺术作品,总是集中地反映了生活中的美好事物和艺术家准确的审美观点。反过来,它又使欣赏者得到审美愉悦,起着积极的审美教育作用。这种寓教于乐和潜移默化的作用,正是艺术审美活动的特征,也是我们美术教育的目的之一。美术课中,教师选择古今中外优秀美术作品,并通过与学生的谈话分析,或辅之以简单的命题创作,都能够收到培养学生准确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的效果。
4.审美创造水平的培养。美术教育不以培养学生感受美和鉴赏美的水平为最终目的,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形象思维水平,以他们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去从事改造生活的实践。著名美术教育家丰子恺先生说过:“想象是绘画上极其重要的一事,有形的东西,可用想象使它变形;无形的东西,也能够用想象使它有形。”孩子们充满幻想,我们应该因势利导,将他们的丰富的想象力转化为审美创造力。这种艺术的审美创造活动,以他们逐渐形成的想象力为前提,又以在美术课中逐渐
学到的技能技巧为必要途径。所以美术技能技巧的训练在中学美术课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学生们使用所学到的相关线条、色彩、比例、构图、透视、解剖、质感、肌理等造型手段,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分析水平,在老师的指导下就能够变无形的想象为可视的形象,创造出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美术作品来。
美术不限于绘画。随着商品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美术的触角已伸向了商品经销、印刷工艺、建筑装饰和服装设计等广泛的领域。培养未来劳动者素质的美术教育,理应在上述这方面发挥作用。新编美术教材中,列入了诸如纸盒包装,广告招贴、标志设计、壁挂设计、服装设计、折纸建筑等内容,都是为了教给学生实用美术的知识,并训练其实行实际设计的初步技能。这些课题内容的教学并不要求学生成为将来的设计师(当然不排除这种可能性),目的在于培养他们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其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愿望和追求。
以上述四个方面为内容的审美教育,应该贯穿美术教学的始终,要克服过去以技能训练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使审美教育成为中学美术教育的一条主线,并用这条主线将视为独立分散的各课题联系起来,组成一部主旋律强劲的美育乐章。免费论文下载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