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上册作业设计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学生家庭中的实际调查,让学生了解家庭使用的各种能量形式,理解能量的来源和利用方式,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1. 调查准备:学生需事先了解什么是能量,能量的种类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等基础知识。
并准备好记录表格或电子表格软件(如电子表格),用于记录家庭使用能量的相关信息。
2. 家庭调查:学生需要在家中开展实地调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家中使用的电器种类及其作用。
(2)电器耗能情况及供电来源(如电、燃气、太阳能等)。
(3)了解各种能源的环保程度及能源的转换过程。
(4)家庭中是否采取了节能措施以及其效果。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需将调查结果记录在表格中,包括各种电器的功率、使用时间、能源类型等。
同时分析家中能量的使用习惯和节约能源的可能性。
4. 编写报告: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学生需编写一份简短的调查报告,内容包括家庭中使用的能源类型、耗能情况以及节约能源的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进行调查时需确保安全,避免在未成年的情况下操作可能产生危险的电器或燃气设备。
2. 调查结果需真实可靠,记录数据时要细致准确。
3. 报告应简洁明了,逻辑清晰,分析客观,提出节约能源的建议要具有可行性。
4.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出创新性的节能建议。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评价将基于学生的调查准备、实地调查的准确性、数据记录的完整性、报告的逻辑性和创新性等方面进行。
2. 教师评价:教师将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并就学生报告中的优点和不足给出建议。
3. 同学互评:鼓励同学之间互相评价作业,通过交流学习,提高大家的科学探究能力。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反馈: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点评,指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出改进建议。
2. 学生自我反思:学生应通过完成作业的过程进行自我反思,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
《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家庭生活中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如电力、燃气、水等。
2. 学会观察、记录和分析家庭能源使用情况,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3. 培养节约能源、环保意识,树立绿色生活理念。
二、作业内容1. 家庭能源使用调查表:学生需填写一份家庭能源使用调查表,记录家中一周内各种能源(如电力、燃气、水等)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量、用途等。
2. 观察与记录:学生需在家中观察并记录一周内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如电器的使用时间、频率等,可以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
3. 分析与讨论:学生需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了解家庭能源使用特点,讨论如何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提出改进措施。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真实记录:学生需如实记录家庭能源使用情况,不得虚构或夸大。
3. 按时提交:学生需在作业截止日期前提交作业,可以通过邮件、微信等方式提交作业成果。
四、作业评价1. 作业质量:学生提交的调查表、观察记录和分析报告是否真实、全面、有深度,是否能够反映家庭能源使用情况。
2. 合作与交流: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是否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是否能够与其他同学分享经验和教训。
3. 创新意识:学生在分析家庭能源使用情况时,是否能够提出有创意的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措施和方法。
4. 绿色生活理念:学生在讨论和提出改进措施时,是否能够树立绿色生活理念,注重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五、作业反馈1. 及时反馈:教师将在作业截止日期后对所有提交的作业进行批改,并及时将反馈结果通过邮件或微信等方式告知学生及其家长。
2. 个性化指导:针对学生在作业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教师将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3. 鼓励与表扬: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将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以激励更多的学生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
《4.5 电磁铁》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电磁铁》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电磁铁有基本的认识,能够描述电磁铁的结构。
2. 学生能够自己动手制作电磁铁,了解电磁铁的基本性质。
3. 学生能够利用电磁铁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掌握电磁铁的应用。
二、作业内容1. 基础知识自测:学生需完成一份关于电磁铁的基础知识自测题,包括电磁铁的构造、性质、应用等方面的题目。
题目数量约为5-10题,旨在检验学生对电磁铁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制作电磁铁:学生需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根据提供的材料,自己动手制作一个简单的电磁铁。
要求电磁铁的导线不少于五圈,能够产生足够的磁力。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尝试自己解决。
完成后,学生需提交一份完整的电磁铁制作报告,包括制作过程、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
3. 实验操作:学生需在学校实验室进行一次关于电磁铁的实验操作。
实验内容可以包括利用电磁铁吸铁、改变电流方向时电磁铁磁极的变化等。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记录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现象,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三、作业要求1. 自测题需独立完成,真实作答。
2. 电磁铁制作需按照规定步骤和要求进行,保证安全和有效性。
3. 实验操作需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学生需认真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数据。
4. 提交的作业报告需真实完整,能够反映自己的制作和实验过程。
四、作业评价1. 根据学生完成自测题的情况,评价学生对电磁铁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对提交的电磁铁制作报告进行评估,了解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根据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和记录,评价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总结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优秀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励其继续保持和提升。
2. 对于作业完成情况一般或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帮助,鼓励其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
3. 对于在作业中遇到困难和问题较多的学生,组织集体讨论和讲解,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4. 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策略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思维导图 作业设计
科学单元作业:以思维导图进行单元整理同学们,什么是思维导图呢?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思维的工具,也就是使用一个中央关键词或想法引起形象化的构造和分类的想法,并以辐射线形连接所有的代表字词、想法、任务或其它关联项目。
一、思维导图要素思维导图要素及说明思维导图要素的思维导图中心主题1.文字大一些;2.图像色彩丰富一些,大小适中;3.主题突出主干 1.线条从粗到细;2.文字稍大一些分支 1.线条比主干细;2.文字稍小一些关键词1.位置写在线上;2.精简提炼;3.写的顺序从左到右;4.颜色全黑或和分支颜色相同色彩 1.导图色彩丰富;2. 一个分支一种颜色;结构布局1.内容全面,层次分明;2.重点突出,重点处适当增加图像二、思维导图制作挑战选择的挑战等级(对应等级打√)具体内容□容易⭐提供文字资料(见资料1),提供中心主题、主干、分支(见资料2),根据文字资料和教材、作业本完成关键词的梳理和小图像的绘画。
□中等⭐⭐提供文字资料(见资料1),提供中心主题,根据文字资料、作业本和教材完成思维导图的制作。
□困难⭐⭐⭐提供中心主题,根据作业本和教材完成思维导图的独立制作。
资料1:第二单元知识点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我们的地球模型》1.我知道地球的形状是不规则的球状,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同时又在不停地自转,最大的特点就是地轴倾斜。
2.地球表面有陆地和海洋,其中大部分都是海洋,约占地球表面的70%。
3.地球内部结构从外到内依次是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厚度最厚的是地核。
第二课《昼夜现象现象》1.太阳东升,白昼开始;太阳西落,黑夜降临,是因为地球在自转。
2.昼夜交替一次时间为24小时。
3.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进行运动。
第三课《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1.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最早提出“地心说”理论。
2.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在其著作《天体运行论》提出了“日心说”。
3.1851年,法国物理学家傅科利用傅科摆,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即从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是24小时。
《4.2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家庭生活中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如电力、燃气、水等。
2. 掌握调查、观察、记录等科学方法,培养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3. 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合理使用能源的生活习惯。
二、作业内容1. 家庭能源使用调查表:学生需完成一份家庭能源使用调查表,记录家中一周内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频率、能源类型等。
2. 观察记录:学生需在家中观察一周内各种能源的使用情况,如电器的使用、热水器的运行等,并做好观察记录。
3. 小组讨论:学生需组织一次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观察结果,交流彼此的家庭能源使用情况,并提出节约能源的建议。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家长可给予指导和帮助。
2. 真实客观:学生需如实记录家庭能源使用情况,不得虚构或夸大。
3. 分享交流:学生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心得体会。
4. 节约环保:学生需在作业过程中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合理使用能源的生活习惯。
四、作业评价1. 完成情况:根据学生提交的调查表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是否完成了作业。
2. 真实性:评价学生是否如实记录了家庭能源使用情况,是否没有虚构或夸大。
3. 科学性:评价学生是否运用了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调查和观察,是否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
4. 环保意识:评价学生是否在作业过程中形成了合理的节能环保意识,能否将科学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作业反馈1. 学生提交作业后,教师将对作业进行批改并给予反馈。
对于完成情况好的学生,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完成情况不佳的学生,将给予指导和建议。
2.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互相学习、互相促进。
3. 通过作业反馈,教师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通过本次作业,学生将更好地了解家庭能源的使用情况,掌握调查、观察、记录等科学方法,培养节能环保意识,形成合理使用能源的生活习惯。
双乘除作业: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书面作业设计
双乘除作业: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七单
元书面作业设计
本次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六年级上册学生巩固和练双乘除的知识点。
以下是作业内容的设计建议:
1. 理论知识部分
作业的第一部分应该包括双乘除的相关理论知识的简要介绍和解释。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 双乘除的定义和概念
- 双乘除的基本运算法则
- 双乘除的应用场景和实际意义
2. 计算练部分
作业的第二部分可以包括一系列的计算练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应用他们的双乘除技巧。
建议包括以下类型的题目:
- 基础计算题:例如,计算下列双乘除算式的结果:2 × 3 × 4,12 ÷ 3 ÷ 2,等等。
- 混合运算题:例如,完成下列算式:4 × 5 × 2 ÷ 3 = ,等等。
- 实际应用题:例如,小明有8个苹果,他想平均分给4个朋友,请计算每个朋友能分到几个苹果。
3. 应用拓展部分
作业的第三部分可以设计一些应用拓展题,让学生运用双乘除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以下是一些建议的题目:
- 假设每个苹果的重量是200克,小明有10个苹果,他想将它们全部装进苹果箱,每个苹果箱最多能装5个苹果,请问他最少需要准备多少个苹果箱?
- 假设小红乘坐公交车上学,公交车每15分钟一班,她每天需要乘两班公交车上下学,请问她每天需要乘坐多长时间的公交车?
以上仅是作业设计的建议,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水平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扩展。
希望本次作业能够帮助学生巩固和提高他们的双乘除能力。
《3.5灵活巧妙的剪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灵活巧妙的剪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工具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作业内容(一)预习剪刀的基本结构1. 剪刀的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剪刀的把手、连接轴和刀刃等主要部分。
2. 了解剪刀的工作原理:剪刀通过连接轴将两个把手连为一体,使刀刃得以灵活运动完成剪切工作。
(二)学习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1. 正确握持:让学生学习如何正确握持剪刀的把手,并掌握适当的力度。
2. 剪纸练习:准备不同材质的纸张,让学生练习用剪刀进行剪切,注意控制力度和方向。
(三)探究剪刀的灵活应用1. 探索创新: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其他可利用剪刀进行的活动,如剪彩纸、做手工等。
2.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用剪刀完成的创新作品,并交流使用剪刀时的经验和技巧。
三、作业要求1. 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要认真观察、细心操作,确保安全使用剪刀。
2. 记录自己在剪纸练习中的感受和遇到的问题,并尝试寻找解决方法。
3. 小组讨论时,要积极参与,尊重他人意见,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4. 作业完成后,要整理好工具和材料,保持教室整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评价其是否掌握了剪刀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2. 评价学生在使用剪刀时的操作是否规范、安全、灵活。
3. 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参与度、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等。
4. 教师可设置一定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在作业中表现出色的同学。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课堂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2. 对于学生在使用剪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
3. 对于学生的创新作品和优秀表现,要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励其他同学向其学习。
4.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其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通过以上就是《灵活巧妙的剪刀》第一课时的作业设计方案。
《4.4 电能和磁能》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电能和磁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电能和磁能的基本概念有深入理解。
2. 掌握电能和磁能的转换原理和应用。
3.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团队合作和交流能力。
二、作业内容1. 阅读理解:学生阅读课本相关章节,完成以下任务:(1)解释电能和磁能的基本概念。
(2)电能可以如何转化为磁能?(3)磁能可以如何转化为电能?(4)列举电能和磁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实验指导书,完成以下实验操作:(1)连接电路,观察小电珠的发光情况,理解电能与光的关系。
(2)使用磁铁靠近或远离导线圈,观察导线圈的电流方向变化,理解磁能与电流的关系。
(3)小组合作,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来驱动一个小机械装置(如风车或小车),展示他们的创意和应用能力。
3. 知识问答:学生准备回答以下问题,检验对电能和磁能的理解:(1)电能和磁能的区别是什么?(2)电能如何转化为磁能?(3)磁能如何转化为电能?(4)请举出至少三个电能和磁能的应用实例。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独立完成作业,不得抄袭或依赖他人。
2. 小组合作:实验操作部分需要小组合作完成,每个小组需指定一名组长负责协调工作,确保所有成员都参与并完成任务。
3. 按时提交: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提交,逾期不候。
4. 实践应用:阅读理解和知识问答部分应结合课本和实验指导书的内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四、作业评价1.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是否按时提交作业,作业内容是否完整。
2. 实验操作评价:根据实验报告和观察记录,评价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正确,是否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 知识掌握情况:根据学生的回答和作业反馈,评估学生对电能和磁能的理解程度。
4. 团队合作能力: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是否具备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五、作业反馈1. 针对学生的回答和作业,给予具体的反馈和建议,指出其优点和不足。
2. 对实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提供指导和帮助,鼓励学生继续尝试和改进。
《4.4电能和磁能》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电能和磁能》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通过电能和磁能的基础知识学习,使学生能够:1. 理解电能和磁能的基本概念;2. 掌握电流、电压、电阻等基本电学概念;3. 了解磁铁的磁性及磁场的基本知识;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作业内容作业内容将围绕电能和磁能的基础知识展开,具体包括以下方面:1. 理论学习:学生需通过课本、教辅材料等途径,了解电能和磁能的基本概念,包括电流、电压、电阻、磁场等。
2. 实验操作:学生需进行简单的电路连接实验,如使用电池、导线、小灯泡等材料,观察并记录电路中的电流变化。
3. 磁性探索:学生需利用磁铁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磁铁的磁性及磁场的变化,如用磁铁吸引铁钉等物品。
4. 作业制作:学生需制作一份简单的电能和磁能主题小报或手抄报,要求内容准确、图文并茂。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认真阅读教材及教辅材料,掌握电能和磁能的基础知识。
2. 在进行实验操作时,学生需注意安全,遵循实验操作规程。
3. 记录实验过程及结果时,需准确、详细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数据。
4. 制作小报或手抄报时,需以电能和磁能为主题,内容应包含相关知识点的图解和解释。
5. 作业需按时完成,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
四、作业评价作业评价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2. 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安全性;3. 实验记录的准确性和详细程度;4. 小报或手抄报的制作质量及主题相关性。
评价方式将结合教师评阅、学生互评及自评等多种方式进行,以全面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位学生的作业进行评阅,指出优点和不足。
2. 对于普遍存在的问题,将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指导。
3. 鼓励学生之间进行作业互评,互相学习和交流。
4.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学业进步的重要依据,教师将根据反馈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电能和磁能的知识。
通过以上作业设计,旨在通过多方面的作业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能和磁能的基础知识,培养其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4.2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调查家中使用的能量》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调查,了解家庭中使用的各种能量类型,提高学生对能量的认知和科学实践能力,培养学生记录和总结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的内容是“家庭能量使用调查”。
1. 了解家中各种电器的种类、数量和功能。
要求学生收集家中所有电器设备的信息,如名称、品牌、功率等,并绘制一个简要的电器使用分布图。
2. 观察并记录家庭中各种电器的使用情况。
要求学生记录每天各类电器使用的时间、用途及对应的能量消耗情况。
如:电视观看时长、电灯开启时间等。
3. 探究家庭使用的其他类型能量。
如燃气灶的燃气消耗、汽车使用的汽油等,并记录使用情况。
4. 制作家庭能量使用报告。
学生需将收集到的信息整理成表格或图表,并撰写一份简短的报告,包括家庭能量使用的总体情况、各类电器的使用习惯以及可能的节能建议等。
三、作业要求1. 安全性要求:在调查过程中,学生需注意安全,切勿触碰电线、开关等带电设施,防止触电等意外情况发生。
2. 真实有效性: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信息,避免弄虚作假或夸张失真,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准时完成: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并在课程开始前提交至老师处。
4. 合作性:鼓励学生在调查过程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作业,但报告内容需由学生独立完成。
四、作业评价老师将根据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1. 数据准确性:所收集的电器设备信息及使用数据是否准确无误。
2. 完整性:作业内容是否全面,是否有遗漏或缺失的环节。
3. 创新性:报告中的节能建议是否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
4. 表达能力:报告的撰写是否清晰明了,表达是否流畅。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每份作业进行详细批改,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
2. 在课堂上,教师将对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和借鉴。
3.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将给予表扬和鼓励;对于存在问题的地方,将给予指导性建议,帮助学生改正并提高。
《工具和机械》(单元作业设计)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工具和机械》练习设计一、单元内容及教材分析:《工具和机械》单元教学内容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课):通过使用工具,发现关于工具和机械的问题,激发学生研究工具和机械的兴趣。
第二部分:(第 27 课):通过设计、观察、研究杠杆等不同类型的简单机械,认识这些机械的构成及其功能。
第三部分:(第 8 课):通过研究自行车这一常见的交通工具(也是一种简单机械组合成的机器),总结和提升有关工具和机械的认识。
通过本单元的 8 个主题活动,我们期望学生能真正动起来,在实践中去体验、发现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及其运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器材的准备,给学生创造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并做好探究活动的组织和支持。
二、单元学习目标1.认识机械指的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了解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简单机械又被人们习惯地称为工具。
2.了解有的机械可以省力,有的机械不能省力但能发挥其他作用。
不同的机械具有不同的结构和不同的功能。
能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间题需要选择合适的工具和机械。
3.会进行研究各种机械作用的实验,收集能够解释机械作用的数据通过实验和收集数据,发现问题并作出自己的分析解释。
用文字、数据、图表等对所观察到的内容进行记录、整理与分析通过文字、图画和讨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4.理解工具和机械对于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应用的重要性,能够将工具和机械的作用、安全与可靠性等与现实社会联系进来。
5.获得对各种机械功能的认识,以应付各种实际题,并意识到工具和机械是随生活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形成积极对待科学技术的态度。
认识到科学与技术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三、单元作业目标:1.认识“机械”及“简单机械”,了解杠杆、轮轴、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斜面这几类简单机械在生活中的运用。
2.认识并理解杠杆的原理、分类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3.认识并理解轮轴的原理及在生活中的运用。
4.认识并理解定滑轮、动滑轮的原理及运用。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作业设计
小学科学单元作业设计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科学 六 上 教育科学出版社 第二单元:地球的运动 单元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课时 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1 我们的地球模型 P21——P232 昼夜交替现象 P24——P253 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P26——P284 谁先迎来黎明 P29——P305 影长的四季变化 P31——P326 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 P33——P357 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P36——P38二、单元分析本单元以“地球的运动”为主题,包括“我们的地球模型”、“昼夜交替现象”、“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谁先迎来黎明”、“影长的四季变化”、“地球的公转与四季变化”、“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7个课时。
观察地球仪等地球模型,感受地球的内部构造,能描述地球的大概地形地貌。
利用三球仪的相关实验加深对昼夜交替现象原理的理解,通过人类认识地球运动历史的学习,培养科学素养。
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特点。
知道一天或四季影长的变化规律,知道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对对人类生活以及对地球生物的影响。
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本单元作业设计要求学生知道地球的结构,知道地球的表面由什么构成,能通过制作模型表达并提出科学问题;知道昼夜交替是由地球自转形成的,能做昼夜成因模拟实验;知道地心说和日心说的观点及其内容;能修正自己对昼夜现象的认识;知道太阳的东升西落是因为地球的自转发生的现象,知道不同地区的时差是由经度不同决定的;领会相对运动,能用相对运动的观点解释天体的运动;知道不同季节影子长度不同,知道这种现象是由地球公转造成的;知道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能根据地球公转的特征做模拟试验;能观察动植物昼夜、四季行为的变化,体会昼夜、四季对动植物行为的影响。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1.研读课程标准,理清教学内容,分析教学背景。
《2.1 我们的地球模型》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我们的地球模型》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掌握地球模型的主要组成部分。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探究能力。
3. 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地球科学现象。
二、作业内容1. 制作地球模型:学生需选择合适的材料(如橡皮泥、泡沫板、纸片等),按照课本上的步骤制作地球模型。
要求尽可能地模拟地球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地壳、地幔、地核等。
在制作过程中,鼓励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了解地球的结构。
2. 观察地球模型:制作完成后,学生需对地球模型进行观察和思考,如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等。
同时,要求学生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
3. 完成课堂练习:学生需完成课本上的相关练习题,以检验对地球科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作业要求1. 作业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或家中完成。
2. 学生在制作地球模型时,应注意安全,避免使用尖锐工具和在易燃物品附近操作。
3. 作业完成后,学生需将地球模型和相关记录交给老师,以便老师进行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根据学生制作的地球模型是否符合要求、观察是否仔细、记录是否清晰、完成课堂练习的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2. 评价方式: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确保评价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3. 评价结果: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表扬,以激励他们继续保持对科学探究的兴趣。
同时,对于存在问题的学生,应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以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认真对待作业,积极与老师和同学交流,共同提高科学素养。
2. 老师应及时收集学生的作业反馈,了解学生对地球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3. 家长应积极配合老师的工作,关注孩子的作业情况,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孩子的科学兴趣和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的设计,旨在通过制作地球模型、观察和记录、完成课堂练习等多种方式,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地球科学知识,培养他们的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探索宇宙》(单元作业设计)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
一、单元信息基本信息学科年级学期教材版本单元名称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苏教版探索宇宙单元组织方式自然单元重组单元课时信息序号课时名称对应教材内容1第四单元第一课登月之旅2第四单元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3第四单元第三课看星座4第四单元第四课探索宇宙5第四单元第五课地球以外有生命吗二、单元分析[.课标要求学习内容六年级学习目标月球的基本情况及人类对月球的不断探索。
知道月球的基本情况及环形山的成因。
了解人类探索月球的经历。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
认识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八大行星及其特征。
昼夜与四季的成因。
能够运用地球的公转与自转的知识解释昼夜及春夏秋冬四季的成因;能够做阳光直射与斜射形成温差的实验。
恒星、星座的定义;认识大熊星座、小熊星座、北斗星、北极星及银河系概况。
知道什么是恒星,什么是行星;会认银河系中主要恒星及星座。
人类探索宇宙的历史。
了解人类是怎样探索宇宙的;知道人类对太空的认识随着技术的发展而深化。
人类探索宇宙的技术与方式。
认识各类航天器,了解逐级火箭是如何摆脱成壬豪引为的。
费依据生命存在条件推测可能有生命的星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活动。
°了解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一些活动。
2.教材分析(1)知识框架登月之旅太阳系大家族探索宇宙看星座探索宇宙地球以外有生命吗(2)内容内在逻辑分析本单元是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有关“天体中星体”的内容标准来建构的,教材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亮的运动变化,了解对地球产生重要影响的两颗星体的秘密;通过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加深对星体运行模式的了解,并在探究过程中锻炼学生长期坚持的毅力;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让学生意识到人类智慧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是推动科学不断进步的动力。
本单元通过相关内容的展示,引领学生进入宇宙这座神圣的殿堂,遨游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让学生在欣赏宇宙奇幻美景的同时,去感受宇宙的博大与神秘,让学生带着好奇心和疑问,和教师一起揭开宇宙神秘的面纱。
《3.2 斜面》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斜面》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理解和掌握斜面的概念及特点;2. 能够正确使用斜面工具进行实验操作;3. 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二、作业内容1. 观察生活中的斜面实例,并记录下来。
要求同学们观察家中楼梯、搬运工具、自行车把手等,描述它们的形状和作用。
2. 设计斜面实验,观察斜面使用前后效率的变化。
实验器材包括:斜面、重物、测力计、记录表等。
同学们需根据实验要求,正确使用斜面工具进行操作,并记录实验数据。
3. 小组合作,探究不同坡度的斜面在使用过程中的效果。
同学们需设计实验方案,比较不同坡度斜面的效率,分析斜面的坡度与效率之间的关系。
4.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斜面的历史和应用。
同学们可以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斜面在古代和现代的应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实际作用。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作业:同学们需独立完成观察、实验、记录等任务,家长可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2. 小组合作:同学们需积极参与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规范操作:同学们在操作实验器材时,需按照规范进行,确保安全。
如遇到问题,可向老师或家长求助。
4. 按时提交:同学们需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作业,以便老师及时评价和反馈。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同学们的作业成果需符合科学实验规范,实验数据真实可信,能准确描述斜面的特点和作用。
2. 评价方式:老师将根据同学们的作业提交情况、实验操作规范性和报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
3. 优秀作业:对于优秀作业,老师将给予表扬和奖励,并在班级内分享学习经验和方法。
五、作业反馈1. 同学们在完成作业过程中如有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可随时与老师沟通,寻求帮助。
2. 同学们需认真对待作业评价结果,对于不足之处及时改进和完善。
3. 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共同提高科学素养。
通过本次作业,同学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斜面的概念和特点,掌握斜面工具的使用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
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一、设计背景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分层作业的设计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分层作业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本案例针对六年级上册的科学课程,通过分层作业的设计,力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
二、设计目标1. 提高学生的科学知识掌握程度。
2.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习兴趣。
三、作业内容设计1. 基础层作业内容: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如科学概念、原理、实验操作等。
形式: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难度:较为简单,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记忆和理解。
2. 提高层作业内容: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科学探究,如设计实验、分析数据、解决问题等。
形式:实验设计、数据表格、问题解决等。
难度:中等,主要考察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 优秀层作业内容: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如独立设计实验、分析复杂数据、提出创新观点等。
形式:研究性报告、科学论文、创新实验等。
难度:较高,主要考察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作业评价设计1. 基础层作业:主要评价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如正确率、回答完整性等。
2. 提高层作业:评价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如实验设计合理性、数据分析准确性等。
3. 优秀层作业:评价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如研究深度、观点创新性等。
五、教学实践与反思1. 实践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表现和需求,灵活调整作业难度,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
2. 学生反馈:学生普遍认为分层作业更具挑战性和趣味性,能够更好地激发学习兴趣和动力。
3. 教学反思:在今后的教学中,将继续优化分层作业设计,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科学教育质量。
---以上就是六年级上册科学分层作业优秀设计案例的详细内容。
希望这份案例能够为您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共同为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究能力做出努力。
《3.5灵活巧妙的剪刀》作业设计方案-小学科学教科版17六年级上册
《灵活巧妙的剪刀》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了解剪刀的基本结构与功能,掌握剪刀的正确使用方法,并培养其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工具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作业内容1. 观察与认识:学生需在家中寻找不同类型的剪刀(如裁纸剪刀、裁布剪刀等),仔细观察其外观和结构特点,并记录在作业本上。
2. 探索与体验:学生需尝试使用不同种类的剪刀进行简单的剪切活动,如剪纸、剪布等,并体验剪刀的灵活性和便利性。
同时,记录下使用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或挑战。
3. 绘制与解析:绘制一张简单的剪刀结构图,并标明各部分名称(如刀身、刀柄等)。
通过绘图过程加深对剪刀结构与功能的理解。
4. 撰写与交流:根据观察和使用过程中的感受,撰写一篇简短的日记或心得体会,与家长共同讨论并交流学习成果。
三、作业要求1. 观察与认识部分:要求细致观察,记录准确,包括剪刀的形状、颜色、材质以及各部分的功能等。
2. 探索与体验部分: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操作,注意剪刀的锋利性,不要随意丢弃或伤害他人。
剪切活动要适度,不可过度使用。
3. 绘制与解析部分:图画要清晰,标明各部分名称准确无误。
能反映出剪刀的基本结构和特点。
4. 撰写与交流部分:文字要通顺流畅,表达清晰,真实记录自己的观察和体验过程。
要与家长共同完成交流环节,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观察记录、结构图绘制、剪切活动心得体会等作业内容进行评价。
2. 评价标准包括观察的细致程度、结构图的准确性、剪切活动的安全性及规范性、心得体会的真实性和表达能力等。
3. 鼓励学生在评价过程中相互交流学习,分享使用剪刀的经验和技巧。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指出学生在作业中的优点和不足。
2. 对于表现优秀的学生,教师可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动力。
3. 对于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教师需给予具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和提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一显微镜下的世界】第一课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题。
1、在一滴水里,生活着无数个、的微生物,它们用看不见,通常要借助才能看清楚。
2、第一个发现微生物的是荷兰人,他利用自制的发现了水中能够游动的微生物。
3、一滴水里的微生物有、、等。
4、、、都是不同形态的微生物。
5、微生物是一类非常微小的,通常要借助才能看清楚。
二、判断题。
1、微生物都生活在水中。
()2、空气中,水中、泥土里、动植物体内和体表,都有微生物。
()3、池塘里的每一滴水里都有微生物。
()4、饮用的矿泉水中没有微生物。
()5、只要服用抗生素,就可以有效地治疗因病毒导致的疾病。
()三、简答题。
用什么方法可以找到微生物的踪迹?举例说明。
第二课做酸奶一、填空题。
1、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的细菌。
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形态。
3、细菌的特点是、、。
二、选择题1、我们在制作酸奶是一定要()。
А 杀死酸奶中的所有细菌В 杀死牛奶盒糖中的所有细菌С 保护好牛奶和糖里的各类细菌2、细菌繁殖一代大约需要()。
А 20秒В 20分钟С 2小时3、牙齿表面的细菌是靠()来生活的。
А 口腔中的水分В 牙齿表面的食物残渣С 空气中的微生物4、下列物品不是利用细菌产生的是()。
А 果酒泡菜В 生物塑料和药品С 肥皂三、判断题。
1、自制的酸奶可以放入冰箱中长期保存。
()2、牛奶变成酸奶,是因为酸奶中有一种名为乳酸菌的细菌。
()3、有的细菌利用阳光自己制造食物,有的细菌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
()1、细菌有什么特点?2、举例说明细菌的用途。
3、小林刚上完体育课,口非常渴,就跑到水龙头下喝生水。
如果你来劝阻他,会怎样说?4、怎样可以减少病毒和致病细菌的传播?第三课馒头发霉了一、填空题。
1、馒头(食物)在、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了分泌的某些物质能够杀死细菌,就把这种物质叫做。
二、判断题。
1、人们利用霉菌制造食物、生产农药发酵饲料等。
()2、有的霉菌会造成食物变质,危害人类健康。
()3、电冰箱能保鲜,主要是降低温度使食物不容易发霉。
()4、大多数细菌对人体是有害的。
()二、简答题。
1、简要说说霉的功与过。
2、怎样防止食物和其他物品发霉?第四课搭建生命的积木一、填空题。
1、英国物理学家用自制的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
2、生物体都是由构成的,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二、选择题。
1、人们用肉眼能够看到的细胞是()。
А 动物脂肪细胞В 植物表皮细胞С 鸡蛋中的蛋黄2、植物体的衰老死亡过程是()。
А 植物体内部新陈代谢的终结В 植物细胞的衰老死亡С 由人类的破坏行为造成的1、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细胞的生长发育过程。
()2、生命体大都由细胞构成。
()3、生物体的衰老死亡过程也是由细胞的衰老死亡造成的。
()4、注射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一种方法。
()四、连线题: 把科学家与他们的发明连起来。
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细胞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微生物英国物理学家胡克青霉素五、简答题。
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单元二我们的地球】第一课地球的形状一、填空题。
1、古代中国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
2、古代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根据月食的景象分析认为: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的边缘是圆弧形的,所以地球是球体或。
3、1519年-----1522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船队进行了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验证了一个伟大的猜想:。
4、1961年,苏联宇航员搭乘“东方一号”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这是人类第一次在遥远的太空中观察到了地球。
5、2003年15至16日,我国宇航员乘坐“”飞船在太空中绕地球飞行了14圈。
二、选择题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地球是球形的科学家是()。
А 哥白尼В 布鲁诺С 麦哲伦2、古代把天和地比喻成鸡蛋的科学教是()。
А 祖冲之В 张衡С 麦哲伦3、1957年,()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А 美国В 苏联С 中国4、1969年,()人成功登上了月球,清楚地拍摄到了地球的照片。
А 美国В 苏联С 中国三、连线。
地球赤道周长510067866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半径6378千米地球表面积40091千米第二课地球的表面1、地球的表面有、和深浅不一的,还有一望无际的和。
地球表面是的。
2、地球赤道周长是千米,赤道半径是千米,表面积是平方千米。
3、地球表面的主要地形有、、、、。
4、在绘制地形图时,蓝色表示,绿色表示,黄色表示。
5、20世纪70年代以前,为了精确地、全景地描绘地球面貌,摄影师在飞机上进行。
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清晰、更精确。
二、选择题。
1、我的家乡的主要地形地貌是()。
А 平原В 高原С 沙漠2、现代最先进的绘制地球面貌的方式是()。
А 人工观察测绘В 航天遥感测绘С 航空测绘第三课地球的内部一、填空题。
1、科学家从、、等,来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2、科学家们通过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球内部的秘密。
3、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成了不同的圈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把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做。
4、地球内部分为、、三个圈层。
二、选择题目前人类钻孔探测地球内部结构的深度是()。
А 14千米В 20千米С 100千米三、判断题。
1、地球内部的构造看不到,所以无法了解。
()2、地球的外部和内部一样,都是由泥土和岩石构成的。
()3、我们在地下室或隧道里感到很凉爽,说明地球内部温度很低。
()四、简答题。
科学家是如何了解地球内部构造的?第四课火山和地震一、填空题。
1、地球内部最危险、最可怕的灾害是和。
2、早在1800多年前,我国东汉时期的科学家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
二、选择题。
1、产生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А 地壳的运动В 地下的温度太高С 人类的活动2、世界上第一架自动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是()发明的。
А 牛顿В 张衡С 祖冲之3、发生地震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А 在屋里,应迅速跑到室外的空旷处В 来不及跑,应躲在解释的桌子或床下面С 也可以躲在卫生间等空间小而又有通风管道的地方 D 在楼上,可以跳楼和窗户四、简答题。
1、火山和地震时怎样形成的?2、说一说,在室内如果发生地震,我们应该如何自救?(地震来临时你如何保护自己?)第五课地表的变迁一、填空题。
1、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其主峰高8844.43米。
2、科学家们在喜马拉雅山山体岩石中发现鱼、海藻、海螺的化石,可以推断。
3、我国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所著的《》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见解。
他认为对地表有巨大的改造作用。
4、改变地表的力量包括和两个方面。
5、人类改变地表的活动有、、、。
二、选择题。
()的做法是正确的。
А 向大海倾倒垃圾В 乱伐森林С 改造沙漠三、名词解释。
1、风化2、侵蚀四、连线题。
张衡河流对地表有巨大的改造作用亚里斯多德浑天如鸡卵,地如卵黄居于内。
麦哲伦环球旅行,验证地球是球形的沈括月球被地影遮住的部分边缘呈圆弧形,地球是球体或近似球体五、简答题。
巨大的岩石为什么会变成细小的沙子和泥土?【单元三物质在变化】第一课蜡烛的变化一、填空题。
1、蜡块在加热时,会从变成,冷却时会从变成。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另一类是。
3、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可以从、以及、等现象加以判断。
二、判断题。
1、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是同一种变化。
()2、水在三态变化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
()3、自然界中所有物质都是在不断变化的。
()三、选择题。
1、下面的变化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蜡烛融化B、铁块变铁水C、馒头发霉2、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A、火柴燃烧B、木材做家具C、白糖加热至焦黑四、简答题。
怎样区分物质的变化?请举例子说明。
(每类至少举2例。
)五、实验操作题:蜡烛燃烧产生的变化实验步骤和观察到的现象:(1)观察到:(2)观察到:(3)观察到:实验结论:第二课铁钉生锈了一、填空题。
1、铁生锈的原因是铁与和接触。
2、一块铁完全生锈后,可胀大8倍。
二、判断题。
1、自行车生锈与潮湿的环境有关,与空气无关。
()2、在绝对无水的空气中,铁放几年也不会生锈。
()三、简答题。
请列举几种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
第三课变色花一、填空题。
1、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红的物质,称为。
能够使紫甘蓝水变绿的物质,称为。
像紫甘蓝水这样的物质叫做。
2、你剧烈运动时,会感到肌肉酸痛,那是因为肌肉里产生了。
3、指示剂的作用是能够分辨物质的。
二、判断题。
1、盐碱地上长不好植物;可以通过加硫酸亚铁改良土壤。
()2、杜鹃花喜好酸性土壤,而竹子喜好碱性土壤。
()3、化肥有酸性的,没有碱性的。
()三、选择题。
1、紫甘蓝水是()。
A、碱性物质B、酸性物质C、指示剂2、要使食用的小苏打或碱块起泡,需加入()。
A、自来水B、橘子汁C、洗发水3、下面属于酸性物质的是()。
A、西红柿B、肥皂C、清洁剂四、实验操作题。
我能揭示变色花的秘密。
实验器材:纸花、白醋、碱水、紫甘蓝水。
实验操作:花瓣变红是因为:叶子变绿是因为:紫甘蓝水是一种第四课洗衣服的学问一、填空题。
1、如果不小心把墨水滴到衣服上,最好用进行清洗;如果不小心把油污滴到衣服上,最好用进行清洗。
2、虽然各种污物的成分不同,但只要与合适的发生反应,就能洗干净。
二、判断题。
1、不同的污物,需要用不同洗涤用品清洗。
()2、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三、简答题。
为什么用肥皂可以把油污洗干净?【单元四探索宇宙】第一课登月之旅一、填空题。
1、意大利天文学家利用自制的望远镜观察月球。
2、大约50年前,科学家认为月球上的环形山是由于来自宇宙的和撞击而形成的。
3、月球像地球的卫士一样饶地球环行,月球是地球的,月球饶地球一周的时间约是。
4、1969年7月,美国宇航员、驾驶“”飞船成功登上月球,揭开月亮神秘的面纱。
二、选择题。
1、关于月球的环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白天太热,晚上又太冷B 没有液态水C 有时会刮大风D 没有空气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是()人阿姆斯特朗。
А 美国В 苏联С 中国三、简答题。
1、谈谈你对月球的了解。
(你知道多少关于月亮的知识?)2、假如你是一名宇航员,要到月球上考察,你需要做那些准备?第二课太阳系大家族一、填空题。
1、当太阳的直射点照在地球斜向太阳的半球上时,该半球处于,另外半球处于。
2、月球绕着地球转,地球在自传的同时,又绕着太阳公转,公转一圈的时间为。
3、地球的自转和围绕太阳公转形成。
4、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是、、、、、、、。
5、像太阳这样自己会发光的天体叫做,向地球这样自己不会发光,围绕太阳运行的天体叫做。
二、判断题。
1、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2、彗星就是“扫把星”,它的出现会给地球带来灾难。
()3、太阳系就是指太阳和八大行星。
()三、实验操作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