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调的演变
初中字音演变规律总结
初中字音演变规律总结字音的演变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它直接关系到词语的发音和语言的传播。
初中阶段,学生开始系统学习语言知识,其中字音演变规律的掌握对于正确理解和表达汉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总结初中阶段常见的字音演变规律,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汉语。
一、韵母的演变1. 清浊音变化规律:双清音变清、双浊音变浊、清浊音相拼变浊。
例如,“t”与“d”在某些情况下可以相互转化,如“大”(dà)与“太”(tài)。
2. 轻音的演变规律:轻音在口语中容易被削弱或省略。
例如,“不”(bù)可以读作“bu”。
3. 元音的演变规律:元音之间在特定的语境中可以互相转换,如“得”(dé)与“地”(dì)。
二、声调的演变1. 消失的声调:一些多音字的其中一个音节的声调在演变中逐渐丧失,变为中性调。
例如,“家”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声调可以由“jiā”变为中性调。
2. 转调的现象:某些字的声调在特定语境下发声时会转为其他声调。
例如,“幸”(xìng)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声调可以由降调转为上调。
三、辅音的演变1. 化音现象:有些字在特定情况下会发生辅音的化音现象,即原本应该发的辅音被转化为其他的辅音。
例如,“疑”(yí)在句子中的位置不同,其辅音可以由“b”转化为“y”。
2. 辅音的衍化:有些字在特定情况下的辅音会发生衍化变化。
例如,“笑”(xiào)在某些情况下可以读作“siào”。
四、整体语音的演变1. 连读现象:在连续语音的情况下,前一个字的发音会对后一个字的发音产生影响,形成连读现象。
例如,“不是”(bù shì)可以连读为“bú shì”。
2. 音变现象:不同地区的语言环境下,同一个字的发音可能会有所不同。
例如,“看”在不同方言中可以发音为“kàn”或“hàn”。
音韵学声调
音韵学
第三章 声调
第一节 相关术语解释
声调:一个音节的区别性的音高。 调类:声调的类别。古汉语有平上去入,现代有阴 阳上去。 调值:声调高低升降的实际读音。 调型:声调高低升降的表现形态。包括平调、拱调、 平拱调。 调号:表示声调的符号。包括四角标点法、五度值 标记法、字母标记法、数字标记法。
现代普通话去声字最多,来源最复杂。 阴平字的来源主要是清声母。 阳平字的主要来源是浊声母。 上声字的主要来源是清声母上声、入声字、次浊上 声。
第三节 上古汉语声调
一、三大问题: 1、上古汉语有没有声调? 2、如果有声调,有几个调类? 3、如果没有声调,什么时候产生? 二、学术界观点: 1、四声齐备(王念孙、江有诰) 2、四声不全(黄侃:平入;段玉裁、王力:平上 入) 3、上古无声调(多数西方学者观点)
第二节 四声及其历史演变(立足于中古四声)
沈约(441~513) 南朝史学家、文 学家。提出汉语 四声:平上去入。
中古四声到现代普通话的演变规律
Hale Waihona Puke 一、平分阴阳 二、全浊上声归去声 三、入派三声
注意事项: 1、普通话里清入声非规律地归派四声,这在汉语方 言声调演变中是一种特例。 2、入派三声与语言接触有关。
汉语声调的历史发展简示
先秦
平 平 上
入 入
东汉 隋唐
平 上 去 入 平 上 去 入
现代
阴 阳 上 去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律讲解
声调变化的音强特征
声调的音强变化 是普通话声调变 化的重要特征之
一。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声 调的音强变化与 音高变化密切相 关,不同声调的
音强不同。
添加标题
在普通话中,上 声的音强最弱, 其次是阳平,最 强的声调是去声。
普通话声调的音 强变化规律可以 帮助人们更好地 掌握普通话的语 音特点,提高语 音的准确性和自
“八”的变调规 则:在阴平、阳 平、上声前不变 调,在去声前变 阳平。
上声的变调规则
上声+非上声(非上 声指阴平、阳平、去 声和轻声)→35调
值
两个上声相连,前一 个上声变阳平
上声+上声→21调值
三个上声相连,前两 个上声变阳平
普通话声调变化的语音特征
第三章
声调变化的音高特征
声调变化与音高变化密切相关题
声调变化的音色特征
音高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高低变 化是音色变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音长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长短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长也不同。
音强变化:声调的强弱变化也是 音色变化的表现之一,不同声调 的音强不同。
音质变化:普通话声调的音质变 化也是其音色变化的特征之一, 不同声调的音质也有所不同。
普通话声调的基本知识
第一章
声调的定义
声调是汉语音节中不可缺少的 部分,用来表示音节的高低、 升降和变化。
普通话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 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的变化可以表达不同的意 义和情感,是汉语语音的重要 特征之一。
掌握声调的变化规律对于提高 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具 有重要意义。
普通话声调的种类和作用
普通话声调变化规 律
XXX,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关于普通话的声调问题
关于普通话的声调问题 普通话有四种基本调值,根据古今调类演变的对应关系,定名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下⾯是百分⽹店铺分享的⼀些相关资料,供⼤家参考。
具体描写如下: 1.阴平。
⾼⽽平,叫⾼平调。
发⾳时由5度到5度,简称55。
例字:妈、督、加、先、通。
2.阳平。
由中⾳升到⾼⾳,叫中升调。
由3度到5度,简称35。
例字:⿇、毒、荚、贤、铜。
3.上声。
由半低⾳降到低⾳再升到半⾼⾳,叫降升调。
由2度降到1度,再升到4度,简称214。
例字:马、赌、甲、显、桶。
4.去声。
由⾼⾳降到低⾳,叫全降调。
由5度到1度,简称51。
例字:骂、度、价、县、痛。
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和调值可以综合为下⾯的表: 调类调值调型调号例字 阴平 55 ⾼平 - 例:咪mī,⾝shēn 阳平 35 中升 / 例:迷mí,神shén 上声 214 降升 √ 例:⽶mǐ,审shěn 去声 51 全降 \ 例:密mì,慎shèn (⼆) 变调 我们平常说话,总是⼀个⼀个⾳节连在⼀起发⾳的。
⾳节和⾳节相连时,有的⾳节的调值会发⽣有规律的变化,这种变化叫做变调。
变调是汉语许多⽅⾔都有的现象,最常见的变调是后⾯⾳节的调值影响前⾯⾳节的调值。
下⾯我们介绍普通话⾥两种重要的变调。
1.上声的变调。
两个⾳节相连,前⼀个⾳节是上声时,这个上声受到它后⾯⾳节声调的影响发⽣变调。
规律是: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35。
例如:买⽶、好酒、⼟改、检举、冷⽔。
上声和⾮上声相连时,前⼀个上声的调值由214变为21(半上)。
⑴上声加阴平,例如:买姜、好书、写诗、语⾳。
⑵上声加阳平,例如:买油、好房、两条、语⾔。
⑶上声加去声,例如:买菜、好戏、写信、美味。
2.“⼀”和“不”的变调。
“⼀”的本调是阴平,单读时或在词句末尾时读本调。
例如:⼀、第⼀。
在阴平、阳平、上声的前边读时发⽣变调,改读为51去声。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文档
论普通话声调的演变与其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引言汉语是世界上最悠久最发达的语言之一,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在世界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汉语最早出现的时期是上古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甲骨文的发现使得殷商时期成为汉字有文献可考的最早的时期。
汉语的语音从上古到中古,从近代到现代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声调也不例外。
知道中古声调到普通话的四声的演变,掌握声调演变的规律,对于说好普通话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中国是一个地域辽阔,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都的有自己的方言。
了解声调的发展规律,对于各民族的人们学习普通话学习汉语也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普通话声调的演变要想了解声调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声调。
声调就是指音节内部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高低升降的变化;音节读音的高低、升降、曲折、长短的具体变化值就是调值。
调值的确定我们通常采用国际语言大师赵元任发明的“五度标记法”。
把声调的高低调值分为五度,分别用1、2、3、4、5来表示,其中1表示音高最低,2表示次低,3表示中,4表示次高,5表示最高。
普、55通话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的调值分别是35、214和51。
中古是由魏晋初期开始,止于明朝中叶。
中古汉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简称“四声”。
(由于史料和文献的不足,关于上古汉语的声调的内容无从考证,因此这里不予探讨)隋代陆法言所著的《切韵》(该书原书已经失传,但语音部分幸运的因《广韵》等增订本而保留下来)全书中,以韵目为纲,共分193韵;韵又按声归入到平、上、去、入四部分,这是最早的确定声调的文字记载,也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的最重要的依据。
普通话的声调也有四个: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也叫“四声”,现代汉语的声调是对古代汉语声调的继承和发展。
想研究中古“声调”到现代“四声”的历史演变关系,首先要掌握四个规律:第一个是“平分阴阳”,第二个是“清阴浊阳”,这两点可以放在一起讨论。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
举例说明古今声调的关系(文字说明,从古声调至今声调,再从今声调至古声调)2011-11-06 10:03 gxn1358422|分类:小学教育|浏览555次分享到:2011-11-07 00:19 提问者采纳一。
中古汉语的平、上、去、入四声与现代汉语的阴、阳、上、去四声不同,通过把古今声调进行比较,可以发现声调有这样一些变化规律:1.平分阴阳------指平声分成阴平和阳平两类。
其条件是声母的清浊,清声母(包括全清、次清)的平声字归阴平,浊声母(包括全浊、次浊)的平声字归阳平。
即清声母平声——阴平、浊声母平声——阳平。
2.浊上变去------指全浊上声归去声。
全浊指浊的塞音、塞擦音和擦音。
而次浊和清声母的上声字依然读上声。
即全浊上声——去声、清和次浊上声——上声。
3.入派三声------指入声消失,归入平、上、去三声(就现在讲,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其中,全浊入声归阳平,次浊入声归去声,而清声母的入声字则比较混乱,分散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中。
即全浊入声——阳平、次浊入声——去声、清入——阴、阳、上、去。
二。
方言和普通话的声调都是从中古语音的“平、上、去、入”四声(根据声母的清浊,四声各分阴、阳,共计八类)演变而来的。
在演变过程中有分化,有合并,发展的速度不一样,所以各种方言的调类多少并不相同,但不出于古四声(八类)的系统,而且演变规律比较整齐。
调查的结果是吴语上海市区话现有5个调类,附近的苏州话则有7个调类,粤语广州话多至9种调类(入声因不同的元音,阴入分化成两类)等等。
普通话语音发展较快,只有4个调类。
三。
1)普通话阳平调值是35,粤方言的阳平调值是21或11,客家方言的阳平调值是11,雷琼话阳平调值则是22。
受方言影响,粤语区、客家话区人学普通话时,阳平调值常犯起点低,念成低而平,声调平直甚至终点下降的毛病,易把阳平读成23、24或34值。
潮汕话阳平值是55,潮汕人则易把阳平调值读成44,听来象阴平。
汉语的声调演变
一、什么是声调(一)声调的定义与特点1. 声调是音节中具有区别意义作用的音高变化。
2. 声调的特点:(1)作用:区别意义作用;(2)性质:音高变化决定声调性质;(3)范围:音节内。
如:妈mā麻má 马mǎ骂mà你嚎(好),小姐郭,我恨歌星(高兴)扔死你(认识你)。
我的媳妇(西服)在皮包里。
包子:报纸;饺子:轿子。
汉语声调具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某些声韵组合相同的音节,用不同的声调说出来,可表达不同的意义。
如:maiyan 买烟卖烟买盐卖盐埋盐埋烟guli 鼓励孤立故里zhengzhi 政治正直整治争执正职shili 实力势力视力失利失礼施礼事例示例实例势利(二)声调语言简介根据声调的有无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为声调语言和非声调语言两类。
1.有声调语言世界上有许多语言是声调语言,如汉藏语系语言。
南亚语系的越南语,南岛语系的菲律宾他加禄语等。
声调语言又可分为高低型与旋律型。
高低型如非洲美洲的声调语言,旋律型如汉藏语系的语言。
2.非声调语言非声调语言并不是没有高低升降的音高变化,而是这种变化只起改变语气的作用,并不能区别意义。
印欧语系的语言一般都是非声调语言。
二、调值和调类(一)调值1.什么是调值调值是指音节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的变化形式,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普通话全部字音有四种基本调值,即高平调、中升调、降升调、全降调。
2.调值的语音特点(1)调值主要由音高构成,这种音高是相对音高,不是绝对音高。
因为不同人之间的调域是不同的。
200100 妈麻马骂(2)构成音值的相对音高在语音上是连续的。
3.调值的描写——五度标记法用五度竖标来标记调值相对音高的一种方法。
把言语中的音高变化分为五度:最高音是5度,半高音是4度,中音是3度,半低音是2度,最低音是1度。
5高4半高0000000 00000000000000003 中2半低1低[55] [35] [214] [51](二)调类1.什么是调类调类是声调的种类,把调值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所建立的类别。
历史音变名词解释
历史音变名词解释历史音变是指语音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变化。
这些变化包括声母、韵母、声调以及语音交变等方面的演变。
下面将分别对这几个方面进行解释。
1.声母演变声母是指汉字音节开头的辅音。
在汉语中,声母的种类很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声母都经历了变化。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些声母逐渐合并,有些则发生了音变。
例如,中古汉语的“知”、“澄”两个声母在近代汉语中合并为“照”声母。
2.韵母演变韵母是指汉字音节中声母后面的部分。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韵母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在中古汉语中,“东”、“冬”两个韵母的发音部位相同,都属于合口呼。
但是在近代汉语中,“东”属于开口呼,“冬”属于合口呼。
3.声调演变声调是指汉字音节所具有的高低升降特征。
在汉语中,声调是非常重要的语音要素之一。
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声调也经历了很大的变化。
例如,中古汉语中有四个声调,分别是平声、上声、去声和入声。
但是在近代汉语中,入声逐渐消失,只剩下了三个声调。
4.语音交变语音交变是指语音在发音过程中产生的变化。
这种变化通常是由于发音部位的调整或发音方法的改变而引起的。
例如,在汉语中,“夫”字的发音从唇音变为齿龈后音,就是由于发音部位的调整而引起的语音交变。
5.语言接触语言接触是指不同语言之间的接触和影响。
当两种语言接触时,它们可能会相互影响,导致语音发生变化。
例如,在中国历史上,由于与周边少数民族的交流,一些汉语方言受到了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产生了新的语音特点。
6.社会因素社会因素是指社会环境对语音变化的影响。
例如,在封建社会中,由于等级制度的存在,一些语音特点逐渐成为身份地位的象征。
而在现代社会中,由于普及教育的需要,一些复杂的语音特点逐渐被简化或淘汰。
7.地理因素地理因素是指地理环境对语音变化的影响。
不同的地理环境可能会导致语音发生变化。
例如,在中国南方地区,由于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等原因,不同地区之间的语音差异较大。
而在中国北方地区,由于地形较为平坦、交通便利等原因,语音差异相对较小。
汉语声调演变举例说明
汉语声调演变举例说明
汉语的声调是汉语语音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特征之一。
声调的变化可以影响一个词的含义和发音。
在汉语的发展过程中,声调的演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
以下是几个汉语声调演变的例子:
1. 古代汉语中的声调演变
在古代汉语中,声调可以分为平、上、去三声和入声。
其中平声又可以分为阴平和阳平,而上声和去声则都是降调。
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发音响亮而短促。
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声逐渐消失,现代汉语中不再有入声的存在。
2. 普通话中的声调演变
在普通话中,声调可以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调类。
阴平是一个高平调,发音时声音高而平;阳平是一个高升调,发音时声音先低后高;上声是一个降升调,发音时声音先降后升;去声是一个全降调,发音时声音先高后低。
在普通话中,声调的演变也有一些例子。
例如,“蒲”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pú,而在古代汉语中则读作bù,是一个去声字。
又如,“恬”这个字在现代汉语中读作tián,而在古代汉语中则读作dián,是一个入声字。
3. 方言中的声调演变
不同地区的方言中,声调的演变情况也不尽相同。
在一些方言中,可能存在比普通话更多的声调类别或者更少的声调类别。
例如,吴语和粤语都有复杂的声调系统,而晋语则只有两个声调。
在一些方言中,同一个词的不同声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总之,汉语的声调演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通过对汉语声调演变的了解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汉语语音的发展和变化规律,更好地掌握和学习汉语。
声调反切
反 切
什么是反切?
“反切”是一种注音方法,它 是用两个汉字注出另一个汉字的 读音,这也是中国古代对汉字字 音结构的分析。
一、反切之前的注音方法
譬况
即用打比方、作比较或描写法来 给汉字注音。例如: 《公羊传· 宣公八年》:“曷 为或言而,或言乃?”何休注: “言乃者内而深,言而者外而 浅。”
声 调
四声 现代汉语普通话的四声是指“阴平、 阳平、上声、去声”。 中古汉语的四声是指“平声、上声、 去声、入声”,简称“平、上、去、 入”。 由于发清音声母时,调值总要偏高一 点,发浊音声母时,调值总要偏低一 点,因此中古的平、上、去、入四声 又各以声母的清浊区分为“阴、阳” 两调,从而形成四声八调。
责福急 百尺索
阴入
阴上 上声 阳上 次清 次浊 全浊 全清 阴去 去声 阳去 次清
匹乞卜
式切各 却隙没
入声
局宅食
读白合 六月入
全浊闰望
次浊
麦物药
从古到今的角度:
古代的平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阴平和阳平; 古代的上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上声和去声; 古代的去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全部 念成去声; 古代的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念成 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3、入派四声。 即古代入声字在现代汉语中分别 派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 中。一般说来,全浊声母的入声 字归入阳平,如“白、伏、昨、 十”。次浊声母的入声字归入去 声,如“莫、纳、力、日”等。 清声母入声字还无规律可寻。
平仄
古人作诗填词时,极讲究格律, “平仄”就是最重要的格律之一。 所谓“平”即指平声;“仄”即 指上声、去声、入声。
论述汉字的语音和声调变化
汉字是中国古代智慧的结晶,有着丰富而复杂的语音和声调变化。
汉字的语音变化主要体现在其读音的演变和音变规律上,而声调变化则表现在不同汉字之间的声调变化和汉字在句子中的变调。
首先,汉字的读音演变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汉字的发音逐渐发生改变。
这种演变是由于自然语言的发展和人们语音认知的变化所引起的。
以漢字“軍”(jūn)为例,古代的读音可能更接近于今天的“gūn”。
另外,随着不同地区和方言的出现和发展,汉字的读音还会在不同地区之间出现差异,形成方言的特点。
其次,汉字的音变规律也是汉字语音变化的重要方面。
在汉字的音变规律中,最常见的是声母韵尾的变化。
例如,汉字“東”(dōng)在古代可能读作“tung”。
此外,汉字的音变还涉及到声调的变化。
例如,有些汉字的声调可能会在特定的语境中发生变化,比如在连读的情况下。
此外,在汉字的语音和声调变化中,声调的变化是不可忽视的。
声调是汉字中词义的重要依据,不同的声调可以改变一个汉字的意思。
例如,汉字“蛇”(shé)和“舌”(shé)在发音上完全一样,但由于声调的不同,所以它们的意义也完全不同。
在句子中,汉字的变调也是很常见的现象。
例如,在陈述句中,一个汉字的声调可能是平声,而在疑问句中,同一个汉字的声调可能会变为令声。
总之,汉字的语音和声调变化是汉字的发展和变迁的产物。
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汉字读音的演变和音变规律上,同时还涉及到声调的变化。
在我们学习和使用汉字的过程中,了解汉字的语音和声调变化对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汉字是很有帮助的。
同时,汉字的语音和声调变化也是一门广阔的研究课题,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简述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关系
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关系一、背景介绍现代汉语是一种声调语言,共有四个基本声调(平声、上声、去声、入声),声调对于词义的区别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古代汉语中,声调系统并不同于现代汉语,其变化和演变过程十分有趣且值得研究。
二、古时汉语声调的特点1. 古汉语的声调数量古代汉语中的声调不同于现代汉语的四个基本声调,而是以阴平、上声、去声及入声为主。
并且在古代汉语中,声调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现代汉语。
在《庄子》中就有七个不同的声调。
2. 古汉语声调的变化古代汉语的声调特点十分复杂,其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受音变和韵律的影响,由于其发音时的特点,使得声调变化更加多样化。
三、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通联在现代汉语中,尽管声调的数量和形式发生了变化,但是仍然可以找到一些古代汉语声调的影子。
现代汉语的去声和入声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去声和入声,只不过在演变的过程中经历了一定的变化。
古代汉语的声调系统是现代汉语声调系统的基础,虽然具体的形式和数量发生了变化,但可以清晰地看到现代汉语声调系统与古代汉语声调系统之间的通联和延续。
四、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的共同之处1. 声韵的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的声调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声调的数量和形式上,还反映在音韵变化的方面。
古代汉语的声调变化受音变、韵律的影响,其变化规律与现代汉语声调有一定的共性。
2. 语音演变现代汉语声调的变化也反映了古代汉语的声调演变过程,虽然具体的形式和数量发生了变化,但是在语音演变的过程中,古代汉语声调的痕迹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
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之间并非完全割裂,而是有一定的通联和通联。
五、结语现代汉语声调与古声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通联和延续,虽然在数量和形式上发生了变化,但是其共性和继承性仍然可以清晰地看到。
通过了解古代汉语声调的特点和演变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现代汉语声调系统的形成和发展。
正如一句古诗所说:古今声调共一源,现代汉语声调之谜也正有待我们去探索和解开。
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
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现代汉语作为中国国内最主要的语言,其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声调演变、音变规律、语音变异以及外来词影响等方面,探讨现代汉语的语音特点和未来发展的趋势。
1. 声调演变声调是汉语语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字意义的区别之一。
在现代汉语中,声调演变是一种普遍现象。
一方面,它受到音变和语音变异的影响,例如南北方言的差异和外来语对声调的改变。
另一方面,声调演变也是汉字的变体之一,诸如古汉字的不同读音和现代汉字的破音变调。
2. 音变规律音变是汉语语音系统的一种重要特征,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音变规律主要体现在声母音变、韵母音变和整体音变方面。
在不同语境和语音环境中,汉语的音变规律也会受到一些规范化的影响,例如方言差异和外来语的音变规律。
3. 语音变异语音变异是指在汉语中存在的个别语音差异。
这些差异可能是地域性的,也可能是个体性的。
地域性变异主要指不同地区的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例如普通话和广东话的语音特点。
个体性变异则是指个人在发音上的差异,这种变异往往是受到个体习惯、语音环境和语言学习背景等因素的影响。
4. 外来词影响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外来词在汉语中的使用越来越普遍。
外来词的引入带来了汉语语音系统的变化和调整。
例如,英语和日语中的外来词对汉语的音节结构和音韵规律产生了一定影响,使得汉语的语音系统产生了一些变异和演变。
在未来发展中,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和变化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全球化的发展和语言交流的增加,外来语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另一方面,地区间的交流也将促使汉语方言之间的语音差异逐渐减少,全国范围内的普通话将更加统一。
总之,现代汉语的语音规律与变化趋势是一个复杂而多样化的过程。
以上所述只是对其中一些方面的讨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现代汉语语音的认识将会更加全面和深入。
汉字读音的演变
a
22
入声韵诗词
李白:《忆秦娥》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
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 风残照,汉家陵阙。 柳宗元:《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崩云),惊涛拍岸(裂岸), 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 发。人生(间)如梦,一尊(樽)还酹江月。
a
5
中古汉语的声、韵、调
反切 声类~字母 守温三十六字母
a
6
a
7
声:就是声母,还有声纽、声类、字母、 纽、母等名称。
五音:指声母按发音部位分成唇音、舌音、 齿音、牙音、喉音五类。
七音:就是在五音的基础上,又分为半舌 音、半齿音两类。
字母:声母的代表字。
a
8
韵部~韵目
按照各个韵目,类聚反切和被切字,以为 诗文押韵查检字词之用,就成为韵书。
朱熹发展到顶峰 家:叶音谷、叶各空反、叶古胡反
明代焦竤《笔乘》评判说:“如此‘东’亦可以音‘西’, ‘南’亦可以音‘北’,‘上’亦可以音‘下’,‘前’ 亦可以音‘后’。凡字皆无正呼,凡诗皆无正字矣。”
明代陈第提出:时有古今,地有南北,字有更革,音有转 移。
a
4
汉语语音演变的四个时期
第一是上古音时期,即周秦两汉的语音系统,主要是指从 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二百年间流传下来的《诗经》、《楚 辞》等古典作品中反映出来的语音面貌;
a
12
上古汉语的声、韵、调
第7节-声调演变分析
http://
普通话中上、去声仍为仄声,这没有问题。 麻烦在于古入声字现已分别归入阴阳上去四 声,当然归入上、去声的仍为仄声,因此, 麻烦集中在归入阴平和阳平的入声字。如果 懂一种有入声的方言,例如吴方言,那么只 要把混入阳平和阴平的入声字找出来,区别 平仄就迎刃而解了,否则,必须一个个地去 记住那些入声字。
母。 在普通话中,原全浊音节的声母已经全
部变成了清辅音声母,但在吴方言、粤方 言众人保留着较完整的浊辅音声母。
(三)古今音的演变规律
普通话中的新四声,即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是从古代汉语的旧四声,即平、上、 去、入发展演变而来的。
口诀如下: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入派三声
古今音演变规律图
二、方言间声调差异分析
汉口话与普通话调值调类对照表Leabharlann 调值214汉口话调类
阳平
普通话调类
上声
徐州话与普通话调值调类对照表
调类
阴平
阳平
徐州话
214
55
普通话
55
35
例字
妈
麻
35 去声
阳平
上声 35 214 马
去声 51 51 骂
三、平仄分析(略讲)
平仄:“平仄”跟声调密切相关,所谓 “平”即古平声,包括普通的阴平、阳平两 类;所谓“仄”即不平,指古平声以外的 “上、去、入”三声。
(一)不同方言之间,调类与调值并不一 一对应。
现代汉语方言声调的调值发展变化很不一样,但 是该字属于什么调类则是根据古代韵书而定的, 因此,各方言间,有可能某一个调类相同而调值 不同。也可能甲方言某类字调跟乙方言另一类字 调值正巧相同,但并不属于同一调类。相通而调 值不同。换言之,不同方言之间,调类与调值并 不一一对应。例如:
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
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
古今声调的演变规律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元音质量的演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元音的发音方式和质量可能发生变化。
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平"声和"上"声原本可能是高调,但后来发展成了低平调和高平调。
2. 调值的变化:汉语古代音节的声调会受到声母和韵母的影响而产生变化。
例如,"平"声在古代可能是一个高调,但由于声母的影响,它后来演变成了一个低调。
3. 声调的合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不同的声调可能会合并成为相同的声调。
这可能是因为语音的变化导致了一些声调的发音方式相似,或者因为某些音节从语言中消失而导致声调的合并。
4. 声调的分化:相反地,原本相同的声调可能会分化成为不同的声调。
这可能是因为某些音节发生了变化,导致原本相同的声调在发音上有细微的差别。
总的来说,古今声调的演变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语音学家通过研究古代文献和现代方言的语音特点,揭示了声调演变的一般规律。
但是由于历史演变的复杂性,每个方言的声调演变规律可能略有不同。
中古到现代声调演变的特点
中古到现代声调演变的特点
从中古到现代,声调的演变主要有以下特点:
- 平分阴阳:中古汉语的平声调在现代汉语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个声调。
分化的条件是声母的清浊,古代的清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阴平,如“高”“天”“风”“帮”“中”“知”,中古浊声母平声字演变成阳平,如“红”“农”“来”“旁”“泥”“牛”等。
- 浊上变去:中古的全浊上声字的声调在现代汉语中演变成去声。
如“抱”“厚”“鲍”“上”“伴”。
- 入派四声:指古代汉语的入声在现代汉语分别演变成阴、阳、上、去四声。
这些演变特点反映了汉语语音的历史演变过程,对于了解和掌握现代汉语的语音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试论中古声调及其演变
中古的上声字在《 中原音韵》 中分化为上声和去声两大类。 上声的分化也是以清浊为条件的, 其规律是 : 原清音声母 、 次浊 声母 , 上声字仍读上声 , 全浊声母上声字则变读为去声 。 全浊上
阴去甲、 阴去 乙 、 阳去 、 阴入 甲 、 阴人 乙 、 阳入 甲 、 人 乙等 十 一 阳
个声调。 但是 , 不管声调多少 , 或是如何变化 , 都与古代 “ 上 、 平、
去、 ” 人 四个 声 调有 着 密切 的关 系 。古代 “ 、 、 、 ” 平 上 去 人 四个 声 调 由 于受 古声 母 清 ( 清 、 清 ) ( 浊 、 浊 ) 全 次 浊 全 次 的影 响而 发 生 了 分化 。有 的分 , 的 合 。 有 二 、 中古语 音 声调 到近 代 音声 调 的演 变 由 中古 汉语 平 、 、 、 四声 中 , 上 去 人 每一 声 调 内部 包 含 清 、 两 浊
( ) 二 浊上 变去
据当时的实际读音确定的。 “ 四声” 只是归纳了中古时期语音 的调类 , 至于各个声调具 体的调值如何 , 古人没有明确的记载 , 只有一些描述 :平声哀 “ 而安 , 上声厉而举 , 去声清而远 , 入声急而促。” 我们从《 元和韵 谱> 的描写里 , 对中古 四声调值可 以得到一种模糊的认识。 平声 大约是一种长的 中平或低平调 , 所以说 “ 哀而安 ”“ 是平声 ,安”
开始 了, 到了元代形成了近代音的声调系统 。 周德清在《 中原音 韵》 中明确列 出, 即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概括地说 , 近代语音 声调突出的特点就是 : 平分阴阳, 浊上变去 , 入派三声 。
( ) 一 平分 阴 阳
等为文皆用宫商 , 将平上去人四声, 以此制韵 ” 。这是平上去人 四声名称见于记载的较早 的材料。此外 ,梁书・ 《 沈约传》云 :
汉语韵母和声调的发展
第八讲汉语韵母和声调的发展本讲主要内容:1、韵母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代的发展;2、声调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重点掌握内容:韵尾的发展和声调的演变规律。
本讲主要叙述两个问题,韵母从上古到中古再到近代的发展,声调从中古到近代的发展。
一、韵母的发展汉语从上古发展到中古,韵母系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上古汉语三十韵部,按照主要元音和韵尾的不同分为阴(9)、阳(10)、入(11)三类十一组。
到魏晋南北朝42个韵部(见王力《汉语语音史》113页)。
到中古《广韵》九十五韵部(61阴阳 34入声韵部)。
这之间,韵部的分合显得十分复杂。
比如上古的“之”部韵分化出中古的“咍、侯、灰、皆、之、尤、脂”七个韵。
趋势是韵部的划分越来越细密。
从中古到近代,韵母系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广韵》95韵部,206韵,141个韵母,到平水韵106韵,再到《中原音韵》19个韵部,46个韵母。
总的发展趋势是整个韵部系统大大简化。
我们知道,汉语音节中的韵母一般是由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构成,而韵头和韵尾最能体现汉语语音的特征。
所以,我们从韵头和韵尾两方面来看韵母的发展。
1、韵尾的发展韵尾的发展表现在两方面:①、-p、-t、-k尾的消失;②、-m尾的消失。
[-p]、[-t]、[-k]是塞音,听起来很紧促,所以带这种韵尾的音节叫“促音尾”音节,也叫“塞音尾”音节,音韵学上称之为“入声韵”;[-m]、[-n]、[-g]是鼻音,用鼻音充当韵尾的音节叫“鼻音尾”音节,音韵学上称“阳声韵”。
戏曲界又把阳声韵中收[-m]尾的音节叫“闭口韵”。
塞音尾和鼻音尾因为都是唯闭音尾,听着不敞亮,所以合称“闭音节”。
用元音充当韵尾的音节叫“元音尾”音节,没有韵尾的音节叫“开音节”。
这两种音节在音韵学上合称“阴声韵”。
[-p]、[-t]、[-k]都是“唯闭音”,即只把双唇、舌尖、舌根急促地一闭就完了,并不让气流冲出来。
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已经没有这类韵尾了。
但在现代粤方言广州话中,普通话里同音的“力、栗、力”三个字分别读作【lap】、【løt】、【lΙk】,还保留着韵尾[-p]、[-t]、[-k]。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声调的演变
《广韵》有平上去入四声,现代汉语普通话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调类的数目相等,但是两个声调系统之间的差别很大。
人们把两个系统之间的声调变化归纳为三句话:平分阴阳,浊上归去,入派三声。
下面我们分别来看:
平分阴阳:
《广韵》时代只有一个平声调类,到现代分化为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这就是“平分阴阳”。
平声分化以声母的清浊为条件,清声母字(包括全清和次清)变成了阴平,浊声母字(包括全浊和次浊)变成了阳平。
(这个现象不只是普通话如此,在现代汉语方言里也是一种普遍现象。
平分阴阳据研究从唐代便已开始,但明确把平声分为阴平和阳平只是在《中原音韵》才开始的。
)
(一)古清声母平声字今为阴平调:
声母:帮滂百敷端透知彻精清心庄初生章昌书见溪晓影
例字:波批风芳堆掏沾琛焦秋三榛疮山真春商姜匡兄翁
(二)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今为阳平调:
声母: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
例字:朋房唐陈存辞岑神酬乔怀
(三)古次浊声母平声字今为阳平调:
声母:明微泥来日疑云以
例字:埋无如罗如鱼园摇
浊上变去:
这里的“浊”指全浊声母,不包括次浊声母。
全浊上声变为去声,早在唐代已经开始,宋代已经成为一种规律普遍开来。
全浊上声变为去声之后,上声字减少了,去声字增多了。
所以今天普通话中上声字较少,其中更是罕见古全浊声母字。
如:
并母:部簿罢陛倍被婢鲍办辨辫伴笨棒蚌并
奉母:父妇负阜范愤犯忿凤奉
定母:舵惰堕杜肚待怠弟道稻诞断盾荡动
澄母:柱雉痔峙赵兆肇纣朕篆丈仗杖仲重
从母:坐聚在罪皂造渐践尽静
邪母:序叙绪似祀巳象像
床母:士仕柿撰
禅母:社墅竖是氏市恃绍受甚善肾
群母:巨拒距技妓跪舅臼咎件键近
匣母:祸夏户沪亥骇蟹汇浩后后厚撼限旱混项杏幸
入派三声
随着入声韵的消失,入声字归到阴声韵,它们的入声调也就消失了,分别归入了平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这就是所谓的“入派三声”。
总的看来,古全浊的入声字变入今天普通话阳平、次浊入声字变入去声,清音声母的入声字分别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及去
声,没有十分严格的规律。
如:
(一)古全浊声母入声字派入阳平:
声母:并奉定澄从邪崇船禅群匣
例字:白服读直族习镯舌十及学
(二)古次浊声母入声字派入去声:
声母:明微泥来日疑云以
例字:木物纳力入月越悦
(三)古清音声母入声字分别派入阴、阳、上、去:
声母:帮滂非敷端透知彻精清心庄初生章昌书见溪晓影
阴平:逼扑发○滴秃摘拆绩戚析捉缩虱粥出叔激哭黑屋
阳平:伯○福拂德橐竹○则○锡责察○职○识菊壳胁○
上声:笔璞法○笃塔○○脊撮索窄○色嘱尺○谷乞郝乙
去声:壁僻腹覆的特窒彻稷鹊夙仄策朔祝赤式各隙蓄握
《广韵》的四声与现代汉语普通话四声的对应关系大致如下图:
《广韵》舒声调今声调《广韵》促声调平声:清声母字阴平
浊声母字阳平全浊入声上声:清、次浊声母上声清入声
全浊声母
去声:去声次浊入声表上之所以把清入声的分化起点跟上声平列,是因为古清入声在元代曾经全部读作上声,明代以后才分化到四声。
二、现代四声来源的分辨
《广韵》平上去三声的调类的演变规律性很强,而入声字的分派比较复杂,此外每一条规律都会有例外,即每类字有一些不合乎常规的例外变化,因此从今声调辨别古声调有不少难点。
主要是古入声字分散在四个声调中,而没有明显的只别标志。
以下把四声里的常用字和例外的变化字列出,其余的本调原有字不列。
1.阴平
《广韵》里的清声母平声字基本上都变到了普通话的阴平调,但是今音的阴平里还有一部分来自清声母入声字,并且有少数来自次浊或全浊声母的字,属于例外的变化。
现代阴平调的字有一百多个是古代清入声字,主要有:
帮母:逼鳖憋八捌擘拔钵剥
滂母:泼劈瞥撇扑拍
非母:发
端母:滴督搭
透母:贴剔踢塌秃脱托
精母:积迹绩接疖
清母:七漆戚缉切擦撮
心母:昔惜息析淅悉膝锡蟋楔削撒
知母:摘桌涿
彻母:戳
庄母:捉扎札茁
初母:插
生母:虱休刷缩
章母:只织汁粥拙
昌母:出拆吃
书母:失湿叔菽说
见母:击激夹结揭橘鞠掬蹶撅割鸽胳搁刮聒郭蝈
溪母:掐曲屈缺磕哭窟
晓母:吸翕瞎歇蝎喝黑忽惚豁
影母:鸭压押噎掖一揖壹约屋挖
还有浊声母演变为阴平的,为数很少,如:
次浊入声字:捏(泥母)勒拉捋(来母)摸抹 (明母)曰(于母)
全浊入声字:跌突(定母)夕(邪母)淑(禅母)
次浊平声字:猫懵(明母)拈(泥)捞(来母)微薇(微母)危巍(疑母)庸墉(以母)
全浊平声字:慵(禅母)松(邪母)苛奚蹊(匣母)
现代读m、n、l声母的有一些阴平调的字,在《广韵》里没收,大多是元明以来新出现的口语词或方言词,跟《广韵》无关。
如:“撩拎溜熘搂噜妈煽眯咩妮妞”等。
除了上述几种情况,阴平调的字基本上就可以判断为古代清声母平声字。
2.阳平
《广韵》里浊声母平声字基本上都变到了普通话的阳平调,但是今音阳平还有来源于古入声字,也有其他一些字读阳平是不合规律的变化。
阳平调的入声字比阴平更复杂,有全浊声母字,也有清声母字。
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读不送气声母或者擦音声母,极少送气声母。
《广韵》全浊声母的入声字基本上都变成普通话的阳平调,如:
并母:拔跋白帛别薄泊箔勃渤
奉母:伐筏乏罚复伏服佛缚
定母:达沓迪狄敌笛荻叠蝶牒喋蹀迭垤独读牍毒污奇夺铎度♎◆❸
从母:疾嫉集寂捷绝杂凿贼族
邪母:习席袭续俗
澄母:直侄宅翟轴逐浊擢着濯镯泽择
崇母:闸铡
船母:实蚀食赎术述秫舌
禅母:石十拾什芍杓涉折熟孰塾
群母:及极杰竭碣局掘倔橛
匣母:狎辖黠侠峡协穴学核合盒盍涸鹘鹄槲滑猾活
对于阳平字可以根据三个条件判断出多数字的来源:送气声母☐♦ʦʻʨʻ♦ʂʻ的字
来源于《广韵》全浊声母平声字;声母为mnlr和零声母字来自《广韵》次浊平声字;不送气声母的字来自《广韵》入声字。
3上声
《广韵》上声的清声母和次浊声母字到现代仍然读上声,是现代上声调类的主要来源;现代上声的另一个来源是一部分清声母的入声字;《广韵》上声里的全浊声母字大部分都变成了去声,只有少数仍然读上声,是变化中的例外:
清入声字到现代读上声的数量最少,只有几十个:
百佰伯柏北笔卜(帮母)匹撇朴璞蹼(滂母)法(非)笃(端)塔獭贴铁餮(透)脊(精母)雪撒索(心母)眨窄(庄母)色(生母)嘱(章母)尺(昌母)给戟甲胛角脚缴葛谷骨(见母)乞曲渴(溪母)血郝(晓母)乙(影母)
全浊上声字仍然读上声的很少,如“殍(并)辅釜(奉)挺艇(定)很狠缓(匣)。
4去声
现代普通话的去声字来自《广韵》的去声、入声、和上声。
《切韵》的去声字,不论声母的清浊到现代都读去声;《广韵》里的全浊声母的上声字到现代变成去声;《广韵》的入声字变到去声的最多,次浊声母字都变成去声,为数不少的清声母字也变成去声了。
全浊上声字大部分都变成去声,它们跟原来的全浊去声字和清声母去声字变成同音字了,没有什么区别标志。
下面是常用字里的全浊上声字:
并:棒蚌被婢陛部簿罢伴辨辩笨抱鲍并
奉:奉父妇负阜饭范犯
定:动杜肚弟怠待盾囤诞断道稻舵堕惰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