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动起来,让作文活起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思维动起来,让作文活起来

根据前人有关思维的论述,根据我国文理科目的划分方式,也根据自己几十年的教学经验和独立思考,我以为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在大体上其实是有一点区别的。我的理解是,文科思维的三大特点分别是:具象性、主观性和多变性;而理科思维的三大特点与文科思维相对应,分别可以叫:抽象性、客观性和稳定性。

本文先谈谈文科思维的主观性。

所谓思维的主观性,通俗的理解便是指对同一个人、事、物,不同的人的看法可能会各不相同,就像苏轼的名句所说:横看成岭侧成峰。

主观性便意味着具有浓烈的个人色彩和独特的个人风格,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有个性”。托尔斯泰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鲁迅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赵树理的唯美,沈从文的质朴;《哈姆雷特》的丰富,《等待戈多》的荒诞,这些无不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标签,从而或被称为“大家”,或被奉为经典。

那么这种思维的主观性在作文教学中有何作用,又如何进行有效的训练呢?

我觉得可以从三个方面循序渐进地进行:首先,从模仿入手,着眼于创新;其次,从素材入手,落实于内容;最

后,从词句入手,落实于语言。

很多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在创作的最初阶段,也往往是从模仿开始。比如鲁迅先生的小说处女作,在体裁、形式和表现方法上,与俄国著名作家果戈理的作品都有某些相同或近似之处,甚至连题目都是一样的,用的都是《狂人日记》的题目,但模仿不影响它成为鲁迅的代表作品,也不影响它成为中国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开山之作。而2012年刚刚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作家莫言,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初期的许多作品时也毫不讳言大多为模仿之作,但这同样不妨碍他到后期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文风。我们可以从他们的经历中认识到,模仿的过程便是学习和积累的过程。通过模仿那些高水平的作品,我们可以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以后走上正确的创作道路,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奠定良好的基础。

有鉴于此,在日常作文训练中,我常常采取三步走的策略来帮助和指导学生。首先,根据自己的经验,列出一个书单,向学生推荐一些作家和作品,当然这些作家都是在中外文学史上有一定地位的“大家”,作品也是经受了时间检验的经典。然后让学生按照个人的喜好选择一两位作家或者三四部作品认真阅读,从中感受和学习这些大家和经典的主要特点。教师可以和学生进行适当的交流,并让学生自己阅读一些相关的评论文章――不论是通过纸质阅读还是通过

网络,进一步加深对这些作家作品的理解。最后就要学生结合所读来进行作文写作了。要求他们在写作过程中运用在阅读中学到的技巧,既可以直接摘抄其中的美词佳句,也可以对它们进行自己的加工创造,经过两三次的实战操练之后,学生就能够对某种文体形成一定的写作思路和写作风格,为进一步发展打下较好的基础。当然在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语文教师也应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能力给予学生必要而恰当的指导,发现他们的优点并且鼓励他们发扬,指出不足之处让他们改进。

第二步就是“从素材入手,落实于内容”,这也可以说是对第一步的强化与深化,它特别适合议论文的写作训练。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自然是议论,但是,作为中学生,他们的人生阅历与理论水平都难以让他们在一篇议论文中游刃有余地大谈理论。所以,我们中学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文的时候,应该引导他们学会运用名人事例来帮助说理。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与其说一大篇空话套话,不如举一个典型事例。而这事例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作文素材。在积累素材的时候,我们就可以依照思维的主观性特点,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与喜好来对他们进行指导。比方说有的学生对文学领域比较感兴趣,我们就可以鼓励他们去阅读和积累有关文学家的一些素材;有的同学比较喜欢体育明星,也很好,就让他们把这些明星的故事好好读读、记记,留待

不时之需;如果有的同学很崇拜科学家,就请他们读读这些科学家的传记,多多了解他们。一般来说,一个领域往往需要储存四五位众所周知的名人素材,再加上两三位被认为是这个领域的杰出代表但不一定广为人知的。这样,在各种考试的议论文写作中,就有了充足的素材。

写作的最佳境界应该是“文”“言”合一,即既要有好的内容,也要有好的语言,这样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同,所以古人说: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我们就是要尝试运用文科思维的主观性特点训练学生锤炼属于自己的语言特色。同样是幽默,鲁迅先生的语言显得深刻、犀利,而巴尔扎克的则呈现出轻松、活泼。这种独具特色的语言风格,我认为是可以通过训练逐渐形成的,这样就可以很好地让我们的文章打上自己的烙印。在第一步“从模仿入手”时,其实可以提示学生在模仿中实行“拿来主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有意识地逐步培养自己锤炼语言的习惯,最终达到形成自己独特语言风格的目的。当然在进行作文指导的时候,也可以想一些办法来对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思维以及语言运用的训练。比方说我们可以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形容“这个姑娘长得好看”,这就有可能用到很多不同的表达方式和技巧。可以仿照例句换一个形容词,说“这个姑娘长得漂亮极了”,感觉比原句效果要好一点。还可以使用一些修辞方法,这样的效果可能比直接用一个形容词又要来得妙。比如可以

用比喻:这个姑娘长得像花儿一样美;或者用对比:这个姑娘长得比章子怡还好看;还可以用夸张:这个姑娘长得啊,那叫一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而这几种不同的说法其实显示出来的就是不同的语言风格,实际上它们没有明显的优劣之分,要看使用的场合、文体才能具体比较。而当学生真的能够形成一点语言风格的雏形的时候,我们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完全可以相信,他们不仅能应对大小考试,说不定会由此诞生新一代的“鲁迅”或者“莫言”呢。

作文教学确实是我们中学语文教师比较头疼的事情,一方面它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长期系统的训练、培养和坚持;另一方面,往往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和可操作的现成的方法,所以我们需要结合个人的教学实践不断总结,找到一些适合自己也可能适合其他学校和学生的方法或者思路,来促进我们的教学,来提高我们的效率。这也是拙文试图达到的一个目的,恳切希望得到方家的批评指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