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大纲概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级公共管理研究方法》期末复习大纲
一、简答题:
1、研究计划书的筹划?
答:研究计划书的筹划分为四个步骤:
一、通过理论演绎建立研究假设:专业出发,事实上往往已有一些感性认识。
二、操作化:是要对理论概念做出解说和抽象定义,说明在何种范围、何种意义上使用这个术语,然后建立概念的操作定义,选择和制定测量概念的指标和方案,自后用可被观测的变量和指标来重新表述理论假设。
三、经验观察或实验:调查、实地、非介入性。
四、利用归纳推理得出研究结论:探索、描述、解释。
2、统计的基本原理?
答:一、相依模型:1、变量之间:因子分析
2、案例之间:聚类分析
二、因果模型:1、单应变量:多元回归
2、多重因果关系:通径分析;结构方程模型
3、多应变量:多元方差分析;典型相关分析
3、数据测量类型、量表的运用?
答:数据测量类型:有4种标准,分别为命名测量、序数测量、间隔测量、比率测量。在应用中,该四种变量从左向右标准依次提高,高标准可降低使用。从统计角度,间隔测量为最高标准。
量表的应用:量表是具有结构强度顺序的复合测量。分为以下几种:
1、李克特量表:改进指数形式,测量对某一事物的态度。
2、鲍格达斯社会距离量表:定量地测量人们相互间交往的程度、相互关系的程度或者对某一群体所持的态度及所保持的距离。
3、语义差异量表:研究概念对于不同的人所具有的不同含义。针对这样的词或概念设计出一系列双向形容词量表,请被测者根据对词或概念的感受、理解,在量表上选定相应的位置。
4、静态数据分析的重要统计量(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四分位差)
答:平均值:是描述统计数据分布集中度最常用的统计特征数。
中位数:把统计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其位置处于中间的观测值。 标准差:是测度统计数据离散程度最常用的统计特征数 四分位差:用来反映观测值在中位数周围的集中情况。四分位差越大,统计数据的离散程度也越大。
σ=31()/2
D Q Q Q =-∑==n i i X n X 112c med m n f X L h f -=+∙
5、决策的类型与常用方法。
答:决策的类型有三种:
1、确定性决策:假定在特定状态下研究问题。常用方法有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当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均为线性函数时,即线性规划问题;当约束条件或目标函数为非线性函数,即非线性规划;当约束条件与目标函数中引入时间因素,决策问题可划分若干时间段,就是动态规划。
2、随机型决策:常用方法有数学期望法、决策树。
3、不确定型决策:常用方法有最大最小收益值法(悲观法)、最大最大收益值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随机和不确定的区别,在于随机可预知概率,不确定型不可预知。
6、经典博弈的分析(赢得表、均衡对局)。
答:赢得表:(囚徒困境)假如甲和乙两人一起偷窃,作案过程中被警察抓到,但是警察没有当场获取物证而无法起诉。在警察局里,警察将甲乙二人分别关押,并单独告诉甲、乙双方:如果两人都不坦白交代,两人都将被关押1年;如果一方交待而另一方不交代,交代的一方可因立功表现而不予起诉,不交代的一方将处以重刑,要关押10年;如果双方都坦白交待,两人都将分别都要关押5年。甲乙两人面临的对策如表1所示,在这种情况下,甲乙两人如何选择各自的策略呢?
囚徒困境赢得表:
赢得矩阵鞍点:赢得矩阵中存在这样一个元素,它是所在行中最小且在所在列中最大。
均衡对局(平衡偶)
1、平衡的对局:指在一个对局中,任何一方独自改变策略(在其他方不改变策
略的情况下),都不会带来好处。
2、二人有限零和对策中相应与赢得矩阵鞍点的对局时平衡的,是平衡偶。赢得
矩阵的鞍点的求解方法:minmax法(悲观法)。
纳什均衡:纳什均衡是一种策略组合,使得每个参与人的策略是对其他参与人策略的最优反应。所谓纳什均衡,指的是参与人的这样一种策略组合,在该策略组合上,任何参与人单独改变策略都不会得到好处。换句话说,如果在一个策略组合上,当所有其他人都不改变策略时,没有人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则该策略组合就是一个纳什均衡。
Nash平衡是指博弈中这样的局面,对于每个参与者来说,只要其他人不改变策略,他就无法改善自己的状况。Nash在证明了在每个参与者都只有有限种策略选择、并允许混合策略的前提下,Nash平衡一定存在。以两家公司的价格大战为例,Nash平衡意味着两败俱伤的可能:在对方不改变价格的条件下,既不能提价,否则会进一步丧失市场;也不能降价,因为会出现赔本甩卖。于是两家公司可以改变原先的利益格局,通过谈判寻求新的利益评估分摊方案,也就是Nash
平衡。类似的推理当然也可以用到选举,群体之间的利益冲突,潜在战争。Nash于1951年证明:任何有限个策略的二人对策,至少有一对平衡偶。
博弈案例:
1、在经济学中,“智猪博弈”(Pigs’payoffs)是一个著名博弈论例子。
"智猪博弈"由约翰·纳什(JohnFNash),1950年提出。实际上小猪选择等待,让大猪去按控制按钮,而自己选择“坐船”(或称为搭便车)的原因很简单:在大猪选择行动的前提下,小猪选择等待的话,在大猪返回食槽之前,小猪可得到4个单位的纯收益,大猪到达之后只能得到剩下的6个单位,实得4个单位;而小猪和大猪同时行动的话,则它们同时到达食槽,分别得到1个单位和5个单位的纯收益;在大猪选择等待的前提下,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小猪在返回到达食槽之前,大猪已吃了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到剩下的1个单位,则小猪的收入将不抵成本,纯收益为-1单位,如果大猪也选择等待的话,那么小猪的收益为零,成本也为零,总之,等待还是要优于行动。
用博弈论中的报酬矩阵可以更清晰的刻画出小猪的选择:
赢得表:
从矩阵中可以看出,当大猪选择行动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4,所以小猪选择等待;当大猪选择等待的时候,小猪如果行动的话,其收益是-1,而小猪等待的话,收益是0,所以小猪也选择等待。综合来看,无论大猪是选择行动还是等待,小猪的选择都将是等待,即等待是小猪的占优策略。
“小猪躺着大猪跑”的现象是由于故事中的游戏规则所导致的。规则的核心指标是:每次落下的事物数量和踏板与投食口之间的距离。
如果改变一下核心指标,猪圈里还会出现同样的“小猪躺着大猪跑”的景象吗?试试看。
改变方案一:减量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不去踩踏板了。小猪去踩,大猪将会把食物吃完;大猪去踩,小猪将也会把食物吃完。谁去踩踏板,就意味着为对方贡献食物,所以谁也不会有踩踏板的动力了。
如果目的是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这个游戏规则的设计显然是失败的。
改变方案二:增量方案。投食为原来的一倍分量。结果是小猪、大猪都会去踩踏板。谁想吃,谁就会去踩踏板。反正对方不会一次把食物吃完。小猪和大猪相当于生活在物质相对丰富的“共产主义”社会,所以竞争意识却不会很强。
对于游戏规则的设计者来说,这个规则的成本相当高(每次提供双份的食物);而且因为竞争不强烈,想让猪们去多踩踏板的效果并不好。
改变方案三:减量加移位方案。投食仅原来的一半分量,但同时将投食口移到踏板附近。结果呢,小猪和大猪都在拼命地抢着踩踏板。等待者不得食,而多劳者多得。每次的收获刚好消费完。
对于游戏设计者,这是一个最好的方案。成本不高,但收获最大。
原版的“智猪博弈”故事给了竞争中的弱者(小猪)以等待为最佳策略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