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
(中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994)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测试卷题号一二三总分得分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1.(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火柴折断B.镁条燃烧C.石蜡融化D.固体粉碎2.(2分)(08广东)下列括号中对日常生活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A.嘴嚼米饭时有甜味(化学变化)B.玻璃窗破裂(化学变化)C.用醋酸清洗热水瓶的水垢(物理变化)D.纯净物加热后变为混合物(物理变化)3.(2分)(08眉山)下面能量转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照明B.水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电热器取暖4.(2分)下列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C D5.(2分)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侵蚀6.(2分)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目前应用最广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氯代烷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形成,引起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改变C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用于中药、香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D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氯代烷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7.(2分)小朋同学通过化学反应,用排水法收集到一集气瓶气体,如右图放置在桌面上,然后准备其它仪器要进一步研究该气体的性质。
过了一会儿,小朋在用该气体做实验的过程中发现该气体已经变成空气。
根据小朋同学的收集方法和放置方式,你认为该气体 ( ) A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 B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 C .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D .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8.(2分)化学变化常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如图所示,火柴燃烧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塞被冲飞,这种现象主要能说明( ) A .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机械能 B .内能可转化为化学能 C .化学能最终可转化为光能 D .化学能可转化为内能9.(2分)下列操作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 .剪纸B .捏橡皮泥C .编织中国节D .实验室中制取氢气,充氢气球10.(2分)加热某种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是化学变化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 .是物理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1.(2分)下列各图所示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12.(2分)下列变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百炼成钢B .风吹草动C .玉石摔碎D .滴水成冰13.(2分)文文的家庭化学实验室有如下物品:①试管 ②烧杯 ③煤气和煤气炉 ④托盘天平 ⑤筷子 ⑥铁钉 ⑦食盐 ⑧食醋 ⑨石灰水 ⑩牵牛花汁 ⑾水 ⑿饮料吸管 ⒀胶头滴管 ⒁小勺。
中考化学专项训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word版,含解析)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一定属于后者的是()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爆炸,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化学变化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有剌激性气味气体产生B.放出热量C.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D.硫磺熔化了3.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4.判断是不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光、发热B.放出气体C.改变颜色D.是否生成新物质5.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铁丝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黑色固体6.你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可靠依据是()A.气体生成B.沉淀生成C.新物质生成D.颜色的变化7.近年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8.下面是铁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剧烈燃烧B.火星四射C.放出大热的热D.生成黑色固体9.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B.放热C.有新的物质生成D.有沉淀生成1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D.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11.是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生成二氧化硫B.放出热量C.发出蓝紫色的火焰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有气体逸出的现象D.有新的物质生成13.在红磷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 A.红磷不见了 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14.用来判断蜡烛燃烧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逐渐变短B.发出黄色火焰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会放热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6.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固体溶解B.产生气泡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D.放出少量热17.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点燃后能燃烧B.发出耀眼的强光C.生成白色固体D.放出大量的热1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19.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都是物质的运动形式,但物质的运动形式不只这两种B.变化中只要有发光发热的现象产生,一定是化学变化C.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D.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20.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产生气泡B.物质颜色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D.放出热量21.下列说法:①化学变化中一定有新物质产生;②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放出热量;③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④需要点燃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其中不正确的是()A.只有②B.②③C.②④D.①④22.判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A.有黑色固体生成B.有发光现象C.有大量的热放出D.变化中火星四射23.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发热B.产生气体C.有新物质生成D.有颜色变化2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加热时固体变成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B.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伴随着物理变化C.发光放热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25.下列描述中,能说明纸张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是()A.发光、放热B.产生黄色火焰C.生成水和二氧化碳D.纸张的面积变小26.下列说明镁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镁条表面发黑B.镁条呈银白色C.镁条是固体D.镁条很软2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无新物质生产B.有新物质生成C.发光D.放热28.在蜡烛燃烧的变化中,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A.放出大量热B.蜡烛变短C.蜡烛受热熔化,冷却后又凝固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29.镁条在氧气中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做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变化中放出大量的热B.看到耀眼的白光C.有白色固体生成D.镁条消失了30.用来判断铝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A.放热B.发出耀眼的白光C.铝丝变短D.生成白色固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30小题)1.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一定属于后者的是())A.化学变化,物理变化B.氧化反应,化合反应C.爆炸,化学变化D.缓慢氧化,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物理变化的特点;化合反应及其应用;氧化反应;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 A、根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的概念、联系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爆炸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分析判断;D、根据缓慢氧化和化学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两个平行的概念,两者属于并列关系,故选项错误.B、物质和氧发生的化学反应叫做氧化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做化合反应;但是有的氧化反应不是化合反应,如甲烷的燃烧是氧化反应,但不是化合反应,前者不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错误.C、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爆炸分为化学爆炸与物理爆炸,前者不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错误.D、氧化反应分为剧烈氧化和缓慢氧化,氧化反应是物质与养的反应.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前者一定属于后者,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是理解清各种反应的定义,然后根据定义中知识区别归属关系,属基础性知识考查题.2.硫磺在氧气中燃烧,说明它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进行分析解答本题.解答:解: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硫磺在氧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是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余均是伴随的现象,辅助判断,但不是根本依据.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概念的理解,并应用到解题当中.3.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出强白光B.放出大量热C.镁条减少D.有白色固体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白色固体氧化镁生成.故选D.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4.判断是不是化学反应的主要依据是())A.发光、发热B.放出气体C.改变颜色D.是否生成新物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电灯也发光放热,但是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B、有些气体本身有刺激性的气味,因此不是主要的依据,故选项错误;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有颜色变化,故选项错误;D、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在铁丝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A.铁丝变短B.放出大量的热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黑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铁丝变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B、放出大量的热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C、发出耀眼的强光属于现象,故选项错误;D、生成黑色固体是由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6.你在探究化学变化的活动中,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可靠依据是()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放热、发光,产生沉淀、气体,产生沉淀、气体,颜色改变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有食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由气体变为淡蓝色固体属于物理变化等,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点评:本题出现的误区是把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的依据,出现概念混淆不清,判断不准确.7.近年我国科学家将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B.金刚石是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D.该反应不是置换反应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元素在化学变化过程中的特点;同素异形体和同素异形现象;置换反应及其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属于置换反应.解答:解:A、金刚石是新物质,因此二氧化碳转化成金刚石是化学变化,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金刚石、石墨是碳的同素异形体,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C、金属钠在反应中由游离态转变为化合态不正确,因为金刚石也是游离态,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制得金刚石,同时生成了碳酸钠,属于置换反应,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反应的基本类型等,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8.下面是铁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A.剧烈燃烧B.火星四射C.放出大热的热D.生成黑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铁丝燃烧的现象是: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解答:解:A、剧烈燃烧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B、火星四射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C、放出大热的热属于现象,不是本质现象,故选项错误;D、最能说明铁在氧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现象是生成黑色固体,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9.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发光B.放热C.有新的物质生成D.有沉淀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分析,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不能作为最终判断的依据,如:灯泡发光放热属于物理变化,海水晒盐过程中有食盐析出属于物理变化,判断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有新物质生成,故选C.点评:本题出现的误区是把变化的现象当成判断的依据,出现概念混淆不清,判断不准确.10.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质子数不同C.分子和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能否可分D.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分: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元素的概念;物理变化的特点.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物质的分类.分析: A、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B、根据元素的概念和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进行分析解答.C、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可分,进行分析判断.D、混合物是由两种或多种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解答:解:A、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B、根据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是质子数不同.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选项正确.D、从是否由一种物质组成上可以区别纯净物和混合物,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有关概念的判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概念进行.11.是对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B.放出热量C.发出蓝紫色的火焰D.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解答:解: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二氧化硫不是实验现象.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时要充分了解硫在氧气中燃烧时的实验现象,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2.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叙述正确的是())A.有发光散热现象B.出现变色现象C.有气体逸出的现象D.有新的物质生成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的根本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常伴随着发光、发热、有气和沉淀生成等现象,物理变化是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此题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考虑,有新物质生成的就是化学变化,反之就是物理变化.解答:解:此题可用排除法解,根据化学变化的概念着手,化学变化的实质是有其他物质生成,故答案D是正确的,而A、B、C都是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的现象,并不是化学变化必须具备的条件,因此A、B、C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概念的理解,关键看有无其他物质生成,不能只看现象,不看本质.13.在红磷燃烧实验中,最能说明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现象是()C.发出耀眼的强光D.生成白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判断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依据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中伴随的现象有:发光、发热、颜色的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解答:解:A、红磷不见了不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错误;B、放出大量的热,也不是主要特征,故选项错误;C、发出耀眼的强光不是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错误;D、生成白色固体是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的特征,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基础性比较强,只要抓住关键点:是否有新物质生成,问题就很容易解决.本考点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14.用来判断蜡烛燃烧的是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逐渐变短B.发出黄色火焰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据此逐项分析判断.解答:解:判断蜡烛燃烧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蜡烛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是说明蜡烛燃烧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蜡烛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化学变化的特征,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发光、放热、颜色变化、产生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但有这些现象不一定是化学变化.1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B.任何化学反应都会放热C.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生成,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并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热,据此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同时伴随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B、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放热,例如木炭还原二氧化碳属于吸热反应,故说法错误;C、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锅炉爆炸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错误;D、伴随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灯泡发光、放热就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很简单,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的现象的理解和对化学变化本质的认识,掌握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解题的关键.16.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A.固体溶解B.产生气泡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等D.放出少量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在化学变化中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变化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但要注意有这些现象时并不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在于是有新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块状石灰石与稀盐酸混合后发生化学变化需抓住其本质特征产生新物质,产生气泡、放出少量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是对化学变化特征的考查,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17.判断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点燃后能燃烧B.发出耀眼的强光C.生成白色固体D.放出大量的热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D不能说明镁条燃烧有新物质生成,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C生成白色固体说明有新物质生成,是判断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化学变化特征的理解,对于新物质的生成的判断是建立在颜色等现象变化基础上的,要通过现象的变化分析物质发生的变化的实质.18.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生化学变化的依据是())A.镁条是银白色的B.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C.燃烧放出大量的热D.燃烧生成白色固体考点: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根据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它的本质特征是有其他()新的)物质生成,分析过程要注意不要被变化过程中的现象所迷惑,要找到本质.解答:解: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关键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选项A、B、C均是描述了镁条空气中燃烧的现象,不能作为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而选项D有白色固体物质生成说明有新物质生成,。
初三化学上册《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初中测试练习题 含答案
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金刚石硬度大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2.下列物质的用途是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氧气用于气焊B.酒精用作燃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3.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粮食酿酒B.盐酸除锈C.冰雪融化D.蜡烛燃烧4.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5.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6.下列常见现象中,不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天然气燃烧B.大米霉变C.灯泡发光D.铁钉生锈7.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陆虞侯火烧草料场C.白玉为床,金作马D.伐薪烧炭南山中8.下图食品加工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橙子做成罐头B.凉拌西红柿C.大豆制作成酱豆D.玉米熬制成粥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下列物质都是常见的物质,请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写出鉴别它们的方法.(1)水和汽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白糖和食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铁丝和铜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0.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根据文字叙述归纳出:(1)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酒精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酒精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1806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电解法从苏打中得到一种新的金属,他对新金属做了如下实验:取一块金属,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这一小块金属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并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放出气体.此金属在水面上急速转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小球,过一会儿小球逐渐变小,最后完全消失.请你阅读后归纳出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说明反应中是否有能量变化.(1)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能量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练习一、选择——基础知识运用1.【答案】B【解析】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利用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所以利用了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刚石硬度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没有新物质生成,利用了物理性质,故D错.故选B.2.【答案】C【解析】A、氧气用于气焊是利用氧气支持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A错;B、酒精用作燃料是利用酒精燃烧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错;C、金刚石用来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性质,故C正确;D、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利用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利用了化学性质,故D错.故选C.3.【答案】C【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盐酸除锈程中有新物质氯化铁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冰雪融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4.【答案】B【解析】A、聚沙成塔过程中,只是沙的多少、形状发生改变,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B、死灰复燃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破釜沉舟是指舟漏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D、滴水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故选B.5.【答案】A6.【答案】C7.【答案】B D8.【答案】B二、解答——知识提高运用9.【答案】(1)有颜色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或有气味的为汽油,另一个为水.(2)甜味的为白糖,咸味的为食盐.(3)银白色的为铁丝,紫红色的为铜丝.10.【答案】(1)①无色②有特殊气味③液体④易挥发⑤能与水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2)酒精易燃烧(或具有可燃性)(3)酒精汽化(或酒精由液态挥发成气态)(4)酒精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11.【答案】不一定.在化学变化中,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如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但不是所有的化学变化都会产生上述现象,而具有上述现象的变化也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灯泡通电后发光放热;无色氧气变成淡蓝色液态氧;给水加热,溶解在水中的氧气以小气泡放出等都是物理变化.12.【答案】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和水反应等.【解析】用小刀切下一小块金属钠,说明钠的硬度小;切面呈银白色,说明钠是银白色金属;将钠投入水中,它浮于水面,说明钠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熔化成一个闪亮的银白色的小球,说明钠的熔点低.金属钠能和水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故答案为:银白色;硬度小;密度比水小;熔点低;能和水反应等.绪言及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关键B.学习化学会使你生活得更健康、更文明C.用化学方法可以合成“长生不老”药D.使用无硫火柴可减少大气污染2.看了《2012世界末日》,许多人都感觉自然灾害的频发足以毁灭我们的地球,灾害中常有如下现象发生,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山喷发B.房屋倒塌C.冰雪融化D.山体滑坡3.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大豆磨浆B.西瓜榨汁C.猪肉切块D.木瓜酿酒4.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5.下列四种变化中,有一种与其他三者有本质区别的是( )A.铁生锈B.水汽化C.汽油燃烧D.脂肪酸败6.下列是日常生活中常发生的一些变化,其中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 )A.水沸腾、酒精燃烧B.汽油挥发、动植物的呼吸C.剩饭变馊、铁锅生锈D.锅炉爆炸、燃放鞭炮7.物质世界充满了化学变化,人类需要的大部分能量也是由化学变化产生的。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用途- 【中考化学 全盘复练】(全国通用)(原卷及答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1、物质的变化 分类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没有 的变化。
的变化。
本质区别没有 。
。
微观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 没有变化,变化的是粒子之间的间隔。
构成物质的粒子,发生了 ,变成了其它物质的粒子。
宏观现象 通常是 和 、 的改变。
常伴随 、放热、颜色变化、 、生成沉淀等现象。
能量变化化学变化的同时,伴随 变化, 、热能和等。
举例水的三态变化、 等。
钢铁生锈、 、光合作用、酿酒/醋、食物变质等。
联系 发生化学变化的同时,一定有 。
2、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 是指 就表现出的性质。
物理性质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在 中变现出的性质,如: 、溶解性和吸附性等。
一个是不需要变化就有具有的,如:物质的 、 、状态、熔点、沸点和 等。
(2) 是指在 中表现出的性质。
如: 、还原性和酸碱性等。
(3)性质和变化的区别:性质是物质固有的 ,是物质基本的特征,是变化的依据;而变化是只一个 ,是性质的具体体现,即性质决定 ,变化体现 。
性质和变化在描述上是不同的,一般描述 的语言中有“可、易、会”等表示具有能力的字眼,如“镁条可以燃烧”是 ;而“镁条燃烧”则是 。
3、性质和用途之间的关系,即性质决定 ,用途反映 ;性质与结构之间的关系:即物质的结构特点决定着物质的性质,性质是结构特点的反映。
1、【命题解读】物质的变化与物质的性质及用途考点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查的命题点有:化学变化的判断、物理变化的判断、化学性质的判断、物理性质的判断、物质的用途、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对知识梳理 考点突破应关系的判断,常结合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古诗词、成语、实验等以文字或图片结合的形式呈现。
2、【解题技巧】(1)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关键是:从宏观上抓住变化的本质特征: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有新物质生成的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是物理变化。
从微观上把握构成物质的粒子是否发生变化。
化学变化改变的是物质的种类(分子种类),这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练习)(解析版)-2024年中考化学一轮复习讲练测(全国通用)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及性质目录考点过关练2考点01 物质的变化2考点02 物质的性质3考点03 化学反应类型6真题实战练8重难创新练16考点01 物质的变化1.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干冰变成CO2气体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C.海水晒盐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答案】B【解析】A、干冰变成CO2气体升华现象,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A错误;B、从含SiO2的沙子中提炼高纯Si,Si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了Si,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化学变化,B 正确;C、海水晒盐是利用蒸发水分,将盐和海水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C错误;D、从潮湿空气中分离出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是物理变化,D错误。
2.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 浓盐酸挥发B. 木柴燃烧C. 工业炼铁D. 有机肥腐熟【答案】A【解析】A、浓盐酸挥发只是分子的运动,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符合题意;B、木柴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C、工业炼铁的过程中氧化铁变成了单质铁,单质碳变成了二氧化碳等,有新物质产生,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D、有机肥腐熟,在堆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不符合题意。
3.我国古代文献记载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
下列记载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易经》——“泽中有火……上火下泽”B.《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C.《抱朴子》——“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D.《天工开物》——“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答案】D【解析】A、“泽中有火……上火下泽”包含物质的燃烧,所以是化学变化,A不符题意;B、“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是指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B不符题意;C、“丹砂(HgS)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此过程发生了两个化学反应,先生成汞,再合成丹砂,是化学变化,C不符题意;D、“侯潮一过,明月天睛,半日晒出盐霜”此过程是由于水分蒸发,形成晶体,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D正确。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讲解专题训练(人教版)专题0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原卷版)
专题01物质的变化与性质知识梳理【学习目标】1.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和判断。
3.理解物质的性质、变化和用途之间的关系。
【要点梳理】要点一、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1.探究物质变化的几个实验:①水的沸腾液态的水②大理石的研碎块状的大理石③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④石灰石与盐酸的反应块状石灰石【实验结论】:实验①、②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物质的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新物质生成;实验③、④的共同特征是变化中生成了新物质。
2.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比较:1.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质生成。
2.化学变化常伴随发生一些现象,但一定要注意现象只是帮助判断,而不是根本依据。
如电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但无新物质生成,所以不是化学变化。
3.爆炸不一定都是化学变化,如自行车胎爆炸为物理变化,而炸药爆炸为化学变化。
要点二、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比较:基础训练一、单选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铁水铸成锅C.葡萄酿酒D.明矾研碎2.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干冰升华B.烧碱潮解食物腐烂C.光合作用汽油燃烧D.动物呼吸海水蒸馏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酸雨形成B.黄豆磨成豆浆C.生物新陈代谢D.葡萄酿酒4.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把握自然规律至关重要。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研碎胆矾B.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C.水的电解D.硝酸钾溶液冷却结晶5.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液氮用于冷冻 B.天然气用作燃料C.铜丝用作导线 D.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6.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碎B.冰雪融化C.食物腐烂D.酒精挥发7.如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玻璃刀裁玻璃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C.用石墨做干电池的电极D.天安门华表8.成语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试题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考试题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一、选择题(共21题)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油分馏B.海水晒盐C.瓦斯爆炸D.干冰升华【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2.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关系成立的是()A.二氧化锰是加快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所以催化剂是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物质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C.空气中可燃物燃烧必须与氧气接触,所以把可燃物与氧气隔绝是灭火的有效方法之一D.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通入CO2后的紫色石蕊溶液会变红,所以CO2是酸【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我们周围空气单元测试3.纯净物X在密闭容器中稍加热就分解为NH3、H2O和CO2,根据这一实验事实能得出的结论是()A.X由四种元素组成B.X的化学性质很稳定C.X中有水D.X是氧化物【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铁水铸成锅B.折纸鹤C. 烧制陶瓷D.编制中国结【答案】C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铁生锈C.爆炸D.食物腐败【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6.“民以食为天”。
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评卷人得分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答案】D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7.用“○○”和“●●”代表两种不同的物质分子,它们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该反应有两种生成物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D、该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8.下列水的净化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活性炭吸附B.自然沉淀C.沙层过滤D.杀菌消毒【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9.14gX在一定量的Y中恰好完全反应,生成44gM和18gN,变化的部分微观示意如图所示,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消耗3molY B.X可能含有三种元素C.M属于有机物D.X和N的物质的量的比为1:2【答案】D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0.下列能量的转化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力发电B.煤燃烧发电C.太阳能热水器提供热水D.电取暖器取暖【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物理变化的是()A.钢铁生锈灯泡发光B.煤气爆炸煤燃烧C.酒精挥发食物腐败D.石蜡熔化干冰升华【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2.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物质甲乙丙丁反应前质量(g)130172反应后质量(g)m3910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表中m为1g B.甲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9:8【答案】C难度:中等知识点:化学方程式单元测试13.下列有关物质的应用中,利用原理为化学变化的是()A.用活性炭清除电冰箱中的异味 B.用生石灰吸收水蒸气C.在研钵内将胆矾研碎D.石墨粉润滑机床[【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4.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稀有气体做电光源B.食品包装中充氮气以防腐C.活性炭用于防毒面具D.干冰用作人工降雨【答案】B难度:容易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5.下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
人教版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练习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一、单选题1.下列有关石蜡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其化学性质的是()A.硬度小B.密度小于水C.能燃烧D.难溶于水2.下列化学反应需要吸收热量的是()A.木炭燃烧B.生石灰和水反应C.白磷缓慢氧化D.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3.下列变化中,变化的本质与其他几项不同的是()A.湿法冶铜B.侯氏制碱C.海水晒盐D.黏土烧瓷4.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吸附性B.溶解性C.氧化性D.挥发性5.下列现象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星火燎原B.披荆斩棘C.死灰复燃D.釜底抽薪6.化学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石墨导电B.葡萄酿酒C.铁丝生锈D.烟花燃放7.规范操作是科学实验的基本要求。
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液体加热C.闻气味D.液体读数8.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A.取B.称C.闻D.洗9.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衣服晾干B.铁生锈C.电灯发光D.轮胎爆裂10.下列化学反应中,吸收热量的是()A.氧化钙与水反应B.镁与稀盐酸反应C.碳与二氧化碳反应D.白磷在空气中燃烧11.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卜算子﹒咏梅》)B.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C.贾不贾,白玉为床,金作马。
(《红楼梦》)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二、多选题12.下列物质颜色为黑色的是()A.氧化镁B.二氧化锰C.碳酸氢铵D.氧化铜13.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叙述中,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氮气用作食品防腐B.用金刚石切割玻璃C.用活性炭吸附毒气D.用CO冶炼金属14.下列物质的应用主要利用化学性质的是()A.洗涤剂洗餐具B.海水晒盐C.自制汽水D.探究铁生锈条件三、填空题15.用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填空:(1)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中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900)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D.空气是混合物——空气由不同种分子构成2.(2分)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3.(2分)下列描述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溶解性、稳定性B.可燃性、氧化性C.颜色、状态D.溶点、沸点4.(2分) 乙醇汽油的使用可以缓解石油危机。
从甜菜或甘蔗中提取的蔗糖可以通过发酵产生乙醇。
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甜菜的生长B.蔗糖的发酵 C, 乙醇的蒸馏 D 乙醇的燃烧5.(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6.(2分)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B C D7.(2分)1993年,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二字。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上述变化发生了化学变化 B .上述操作发生了物理变化C .这二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 .这标志我国科学已经进入操纵原子阶段8.(2分)超临界流体(Supercritical Fluid )是温度和压力同时高于临界值的流体,也即压缩到具有接近液体密度的气体,是物质介于气态和液态之间的一种新的状态。
目前应用最广 的是超临界二氧化碳,它可作为溶剂、发泡剂取代某些有机溶剂、氟氯代烷等。
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A .超临界二氧化碳与其气态或液态之间的转化是物理变化B .超临界二氧化碳的形成,引起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改变C .超临界二氧化碳可用于中药、香料中有效成分的提取D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代替氟氯代烷可减轻对臭氧层的破坏9.(2分)我市盛产“福鼎黑”大理石,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通过实验测定这种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1)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简答题专题训练含答案(1)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解答题(共5题)1、在化学实验中,很多因素对化学实验的现象或结果有影响。
(1)钢铁在夏天比冬天更易生锈,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2)相同温度下,碘和高锰酸钾分别在等量的汽油中溶解的量不同,这个实例说明了什么?2、为研究“影响金属与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兴趣小组取等质量且过量的锌片分别与等体积、浓度分别为5%、15%的稀盐酸在密闭容器里反应,并利用数字探头测量气压,测得两次实验中气压随时间变化关系的曲线如图2所示。
请根据该图中信息得出两条合理结论。
3、某同学用如下图方法检査装置的气密性,没有看到气泡,松手以后玻璃管内有一段水柱,小明说装置漏气,小华说装置不漏气。
你赞同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4、拉瓦锡用如图所示的装置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他把适量的汞放在密闭容器里连续加热12天,发现有红色粉末生成,同时容器里空气的体积减少1/5。
请问(1)曲颈甑里所用汞的量应足量,其目的是。
(2)实验过程中加热汞的化学方程式为。
5、碳元素是组成许多物质的基本元素。
(1)元素周期表中碳元素信息如图所示,碳的原子序数是(2)C60这种物质是由(填“分子”或“原子”)构成。
(3)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或“化合物”)它们的物理性质(相似”或“不同”)原因是。
(4)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虽年久仍不变色,原因是。
(5)炭可用于冶炼金属,焦炭和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倡导“低碳”生活,主要为了减少的排放量。
(7)为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科学家采取“组合转化”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条件下转化为乙烯(C2HA)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8)煤的气化过程会产生物质A和B,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该反应中,B和C的质量比为。
============参考答案============一、解答题1、 (1)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1分);(2)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1分)。2、盐酸的浓度越大,产生的氢气越多(1分);盐酸的浓度越大,反应的速率越快(1分)。3、同意小华的观点,装置不漏气。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课题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同步训练(含答案)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同步训练(含答案)一、单选题1.政府为了激发市场的活力,又让古老的地摊经济回到了我们的经济生活中。
下列地摊活动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 手工刺绣B. 露天烧烤C. 冰冻凉粉D. 西瓜切块2.“乡村振兴”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下列乡村行为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清理沟塘B. 修建水厕C. 果木杀菌D. 垃圾分类3.中华文字博大精深,下列成语的本意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春风化雨B. 火上浇油C. 叶落知秋D. 滴水成冰4.下列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 可燃性B. 延展性C. 氧化性D. 腐蚀性5.上海某大学一名研究生遭他人投毒(二甲基亚硝基代胺)后死亡,相关涉案人受到法律严惩。
二甲基亚硝基代胺是一种剧毒化学品,下列对该剧毒品认识中不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浅黄色油状液体,易溶于水B. 有剧毒性C. 遇明火可以燃烧D. 受热分解易放出有毒的氧化氮烟气6.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下列古诗所述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B.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银河落九天7.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有着本质区别的是()A. 衣服晾干B. 食物霉变C. 电灯发光D. 轮胎爆裂8.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 植物的光合作用B. 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C. 石灰水时间久了会变质D. 稀有气体用作金属焊接的保护气9.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矿石粉碎,葡萄酿酒B. 铁锅生锈,海水晒盐C. 红磷燃烧,酒精挥发D. 空气液化,滴水成冰10.常见的下列现象,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A. 汽油挥发,酒精燃烧B. 植物腐烂,钢铁生锈C. 蜡烛加热熔化,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D. 水分蒸发,金属导电11.下列各组常见物质的区别方法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A. 氧气和空气(带火星的木条)B. 白酒和食醋(闻气味)C. 氮气和二氧化碳(用燃着的木条)D. 铁丝和铜丝(看颜色)12.化学上把“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试题
新人教版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精品试题姓名班级一、物质的变化: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2、判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⑴空气液化⑵铜器生绿锈⑶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⑷酒精挥发⑸火药爆炸⑹灯丝通电后发光放热二、物质的性质:1、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本质区别。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用铁、铝制作炊具B、用干冰进行人工降雨C、用酒精作燃料、用铜制作导线三、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区别:物质变化描述的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过程物质性质是物质变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两者在叙述上的区别是:性质一般描述为“某物质能(或“会”.“可以”.“易”)怎样。
而变化的叙述中一般没有以上字眼。
四、练习:1、判断下列哪些是物理变化?哪些是化学变化?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A.石灰石和稀盐酸混合会放出气体;B.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氧化镁;D.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大;E.木棒受力折断。
F.铜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变成铜1)CO2能使石灰水变浑浊2)块状生石灰在空气中变成粉末3)水加热难分解4)铁在潮湿的空气中易生锈5)氢气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6)常压下,水在100℃时能沸腾7)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可以燃烧。
8)水受热后沸腾变成水蒸气9)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后燃烧,生成白色粉末。
2、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挥发,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够溶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
酒精易燃烧,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一边汽化,一边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根据上述文字叙述归纳出酒精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酒精发生的物理变化;化学变化3、下列变化中,与其它三种有本质区别的一种变化是( )A 鸡蛋变臭B 分离空气制取氧气C 碘加热升华D 西瓜榨成西瓜汁电子消毒橱中的臭氧发生器在消毒过程中,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成臭氧,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属于化学变化B 氧气和臭氧都属于单质 C 相同质量的氧气和臭氧所含分子数目不同 D 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原子构成的4、阅读下列报道,回答问题:据《家庭医生报》报道,不少市售面粉添加叫做“吊白块”的漂白剂,它在加热时分解为甲醛和二氧化硫,这两种物质对人体均有害。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
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冰雪融化B 酒精挥发C 食物腐败D 矿石粉碎答案:C解析:食物腐败是食物中的成分与空气中的氧气等发生反应,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冰雪融化只是水由固态变为液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酒精挥发是酒精由液态变为气态,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矿石粉碎只是矿石的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 铜能导电B 镁能燃烧C 酒精易挥发D 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答案:B解析:化学性质是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镁能燃烧,是镁在燃烧这个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
铜能导电,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酒精易挥发,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
3、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氧气支持燃烧,可用作燃料B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C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D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冶炼金属答案:A解析:氧气支持燃烧,但氧气本身不能燃烧,不可用作燃料。
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不容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可用于食品防腐。
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制成多种用途的电光源,如霓虹灯。
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能将金属氧化物中的金属还原出来,可用于冶炼金属。
4、下列变化中,既属于化合反应又属于氧化反应的是()A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B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C 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D 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答案:B解析:化合反应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氧化反应是物质与氧发生的反应。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物是两种,不属于化合反应;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是由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且红磷与氧气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生成物是三种,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物是一种,生成物是两种,属于分解反应,不是化合反应。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中考化学二轮复习讲练测(广东专用)(解析版)
专题0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基础过关|直击中考】1.(2022·广东河源·九年级期末)下列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①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①粮食酿成酒①爆炸①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①植物的光合作用A.①①①①B.①①C.①①①①D.①【答案】B【解析】①固体物质加热后全部变成气体,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碘受热变成碘蒸汽,属于物理变化;①粮食酿成酒,有酒精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①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如锅炉爆炸、轮胎爆炸等属于物理变化;①用活性炭除去有毒气体,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变化;①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氧气生成,一定属于化学变化;故①①一定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B。
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
2.(2022·广东珠海·九年级期末)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衣服被晒干B.以粮食为原料酿酒C.石蜡熔化D.冬天向玻璃哈气,出现一层水雾【答案】B【解析】A、衣服被晒干的过程,水变成水蒸气,没有新物质产生,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粮食酿酒,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C、石蜡熔化,只是状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D、冬天向玻璃哈气,出现一层水雾,是状态的改变,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3.华夏造物历史悠久,《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炼生铁B.晒海盐C.钉木舟D.织衣布【答案】A【解析】A、炼生铁,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晒海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钉木舟,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织衣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答案:A。
4.(2022·广东惠州·九年级期末)嫦娥五号执行的下列探月任务一定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漫步月面B.采集月壤C.展示国旗D.点火返航【答案】D【解析】A、漫步月面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错误。
(中考)《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模拟测试(含答案) (1332)
初中化学专项训练2019-2020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项训练测试卷一、选择题1.(2分)只用水不能区分各组物质(物质均为固体)的是()A.生石灰、氯化钠B.碳酸钙、氢氧化钠C.苏打、小苏打D.硝酸钾、硝酸铵2.(2分)(08眉山)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常用作保护气,是由于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B.洗涤剂常用来洗涤油污,是因为洗涤剂有乳化功能C.铁制栏杆表面常涂“银粉漆”(铝粉)防生锈,是由于铝的化学性质比铁稳定。
D.C.CO、H2常用来冶炼金属,是因为它们都具有还原性3.(2分)(08太原)下列能说明硫和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是()A.硫是淡黄色固体B.硫受热会融化C.液态硫受热会汽化D.有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4.(2分)(08扬州)2008年3月22日是第十六个“世界水日”。
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下列涉水的变化中没有化学变化的是()A.海水晒盐B.太阳能光解水制氢气C.饮用水生产D.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5.(2分)下列所示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BC D6.(2分)下面O2和CO2的自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7.(2分)下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对玻片呼气B.蜡烛燃烧C.湿衣晾干D.灯泡通电发光8.(2分)下列生产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淀粉转化成葡萄糖B.火柴梗被折断C.干冰升华D.灯泡通电发光9.(2分)下列各图表示的变化中,只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火箭发射B.煤的燃烧C.风力发电D.酸雨侵蚀10.(2分) 刚开始学习化学你观察了四个实验:①水的沸腾;②胆矾的研碎;③胆矾溶液(即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④石灰石中滴加稀盐酸。
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11.(2分)下列变化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食物腐烂C.金桂飘香D.尘土飞扬12.(2分)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燃烧时,主要反应为:5O2 + X 3CO2 + 4H2O,由此可知X的化学式为()A.CH4B.C2H4C.C3H8D.C3H8O13.(2分)(08咸宁)下列是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天热吃雪糕时,发现雪糕慢慢熔化B.把木炭放入冰箱中,冰箱异味消失C.洗净的铁锅常会出现锈渍D.在晾干的咸菜表面出现食盐晶体14.(2分)下列化肥中,从外观即可与其他化肥相区别的是()A.硝酸钾B.碳酸铵C.氯化钾D.磷矿粉15.(2分)(5分)现有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回答问题:(1)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习(含解析)
初三化学上《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练
习(含解析)
1.化学变化
2.食盐和蔗糖
3.“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水的电解
7.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燃放烟花
10.煤气燃烧
11.森林失火
12.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1.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橙汁榨汁。
2.在常温下,不宜用物理性质来区别的一组物质是食盐和蔗糖。
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4.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正确的解
释是“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
5.在生活中,许多变化都能产生热量,其中主要由物理变
化引起的是生石灰与水混合放热。
6.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水的电解。
7.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
其中不涉及化
学变化的是“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8.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是水银的熔点低属于物理性质。
9.在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燃放烟花。
10.在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煤气燃烧。
11.近年来我国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其中一定发生化学变
化的是森林失火。
12.关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用生石灰去除室内潮气为化
学变化,正确应为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净化水为物理变化。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卷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熔化B.酒精挥发C.食物腐烂D.胆矾研碎2.成语是中华民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滴水成冰B.刻舟求剑C.百炼成钢D.大海捞针3.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晾干湿衣服B.橙子榨汁C.瓷碗破碎D.纸张燃烧4.下列事实中,利用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汽油作燃料C.铜作导线D.石墨用于制铅笔5.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下列古代发明及应用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陶瓷烧制B.火药使用C.粮食酿醋D.活字印刷6.下列过程中主要发生物理变化的是7.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A.铝用于制造铝箔 B.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C.稀盐酸用于除锈 D.液氧用作火箭助燃剂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关系不合理的是A.石墨做电池电极——导电性 B.焦炭冶炼金属-—可燃性C.金刚石切割玻璃-—硬度大 D.活性炭除异味-—吸附性9.在我国制碱工业方面,作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A.莫言 B.杨振宁 C.侯德榜 D.屠呦呦10.最早通过定量实验测定空气组成的科学家是A.道尔顿B.门捷列夫C.拉瓦锡D.阿伏加德罗11.下列四种性质中,有一种性质与其他三种有本质区别,这种性质是A.状态B.导电性C.硬度D.可燃性12.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瓷器破碎B.牛奶变酸C.蜡烛熔化D.酒精挥发13.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C.“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元素组成上不同的物质D.“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的物质不同的物质14.下列为一些物质的自我介绍,其中介绍自己化学性质的是A.我是紫红色固体B.我在自然界中硬度最大C.我在常温下是气体D.我会生锈15.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16.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灯泡发光B.洗涤剂洗碗C.高分子分离膜淡化海水D.自制汽水17.下列用途体现了其化学性质的是A.活性炭用于净水B.氧气用于急救病人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D.金属用于制造软具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石蜡熔化,酒精挥发,胆矾研碎,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食物腐烂,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C。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及答案
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及答案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而中考化学考试是检验学生对物质性质与变化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习和备考,本文将提供一些中考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的练习题及答案。
希望通过这些练习题的训练,能够帮助同学们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物质的性质描述不正确的是:A. 溴在常温下呈现液体状态B. 银在常温下呈现固体状态C. 水在常温下呈现气体状态D. 铝在常温下呈现固体状态答案:C. 水在常温下呈现气体状态2. 下列现象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 融化冰块B. 燃烧木材C. 混合盐和水D. 撕碎纸张答案:B. 燃烧木材3. 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氧气B. 银C. 氢气D. 水答案:D. 水4. 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反应的是:A. 石灰石加热分解B.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C. 钢材生锈D. 溶解盐和水答案:D. 溶解盐和水5. 下列物质中属于元素的是:A. 二氧化碳B. 氧气C. 酒精D. 石头答案:B. 氧气二、填空题1. 氯气与钠金属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氯化钠__。
2. 碳酸钠和硫酸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硫酸钠和二氧化碳__。
3. 氢气燃烧生成的产物是__水__。
4. 铁与硫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硫化铁__。
5. 氧气和氢气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产物是__水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说明物质的性质和变化的概念。
答案:物质的性质是指物质固有的特点或特性,包括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性质改变,包括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 请举例说明物质的化学变化。
答案:物质的化学变化是指物质在发生化学反应后,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的过程。
例如,燃烧木材、金属腐蚀、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等都是物质的化学变化。
3. 请解释物质的相变是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答案:物质的相变是指物质的物态发生改变,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属于物理变化。
初二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及答案20题
初二化学物质的性质与变化练习题及答案20题一、选择题1.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A. 氢气B. 氧气C. 汞D. 水2.将红花溶于酒精后,此时的红花颜色发生了变化,这属于下列哪种变化?A. 化学变化B. 物理变化C. 可逆变化D. 不可逆变化3.玻璃瓶里有水,你把它封好后去海边度假,放假期间水没有变化。
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水不发生任何变化B. 水发生了化学变化C. 水发生了物理变化D. 水从液态变为气态4.日常生活中,我们用饭菜剩菜凉菜果蔬等进行填埋时,会发现变成了腐烂的淤泥,下列哪个说法是正确的?A. 腐烂是物理变化B. 腐烂是化学变化C. 腐烂是可逆变化D. 腐烂是不可逆变化5.在燃烧木材的现象中,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 燃烧属于化学变化B. 木材燃烧后生成了新的物质C. 燃烧过程是可逆变化D. 木材燃烧时放出热量二、填空题6.物质的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时,能够形成新的物质。
7.物质的物理性质是指物质自身固有的性质,不与其他物质发生______________。
8.糖的溶解属于______________变化。
9.将水加热,水变为水蒸气属于______________变化。
10.物质的__________性质是指物质的性质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物质的量和形态变化而变化。
三、判断题11.当无色固体A溶解在水中时,溶液变成了黄色,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12.铁生锈属于化学变化。
13.银碰到空气后会变黑,这是一种化学变化。
14.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是一种化学变化。
15.氧气能够支持燃烧,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四、解答题16.请解释物质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
17.举例说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各一例,并标明变化的特征和性质变化。
18.请解释物质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发生变化的原理。
19.请阐释燃烧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并说明燃烧现象的特点。
20.请说明化合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专题训练【相关知识要点】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生成了新物质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4.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等。
5.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碱性等。
【解题思路方法】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辨析方法例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分离液态空气 B.高粱酿酒 C.轮胎爆炸 D.金属导电解题思路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根本区别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的本质特征进行逐项分析。
解高粱酿酒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分离液态空气是物质的状态变化,轮胎爆炸是因为轮胎承受不了过大的内部压力而发生的破碎,金属导电是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均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所以,答案为:B。
说明本题易错选C,原因是没有弄清爆炸的实质。
爆炸可分以下三类:①化学变化引起的爆炸,如火药爆炸、瓦斯爆炸等;②物理变化引起的爆炸,如轮胎爆炸、气球爆炸、锅炉爆炸等;③核反应引起的爆炸,如氢弹、原子弹的爆炸。
例2 以下现象,一定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的是()。
A.褪色B.发光发热C.潮解D. 风化解题思路抓住能表明一定有新物质生成的现象才能作为化学变化的依据。
解褪色和发光发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例如: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被木炭吸附而褪色,电灯在通电时发光发热,均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潮解是指某些固体物质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在固体表面形成溶液的现象,由于固体本身的成分并没有改变,应属于物理变化。
风化的本质是结晶水合物的分解反应,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答案为:D。
例3 下列各种制备方法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A.工业制氧气;实验室制氧气B.工业制氢气;实验室制氢气C.工业以CO2制干冰;实验室以水制冰D.工业开采金刚石;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解题思路通常情况下,自然界大量存在的物质(如:水、氧气、氮气、某些矿石等),工业上均用物理变化的方法制取;自然界不存在或存在很少、难以提取的物质,工业上常用化学变化的方法制取;而在实验室里,常用气体的制取一般采用化学变化的方法。
解 A.工业制氧气采用蒸馏液态空气的方法,由于氧气本来就是空气中存在的物质,把它分离出来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实验室制氧气常用KClO3、KMnO4或H2O2分解的化学变化方法。
B.工业制氢气常用碳与水蒸气反应的方法,实验室制氢气常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的方法,均是化学变化。
C. 工业以CO2制干冰和实验室以水制冰都只发生了物质的状态变化,均是物理变化。
D.工业开采金刚石是物理变化方法;实验室以石墨制金刚石,由于反应物石墨中的碳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了新物质金刚石,属于化学变化。
所以,答案为:A、D。
说明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生成了新物质,“新物质”是指原物质中的原子经过重新组合而生成的物质,如同素异形体之间的转化就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变化和物质性质的辨析方法例4 在以下叙述中:①镁带在空气中可以燃烧;②镁带在空气中燃烧;③石蜡受热熔化;④石蜡受热易熔化。
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____;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
解题思路根据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①中所叙镁的性质,只能在②中的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是化学性质;④中所叙石蜡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在③中的物理变化中就能表现出来,是物理性质。
解答案为:③;②;④;①。
说明物质的性质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而物质的变化是物质所进行着的一个过程,两者在文字叙述上是不同的。
描述物质性质时,一般用“能”、“易”、“可以”、“具有”等词。
3.实验现象的观察与描述方法例5 下列记录的普通蜡烛燃烧的实验现象与事实不相符合的是()。
A.普通蜡烛是手感滑腻的固体B.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会下沉C.蜡烛燃烧的火焰可以分为三层D.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解题思路根据自己亲历的对普通蜡烛燃烧实验现象的观察,可知普通蜡烛放入水中不会下沉。
熄灭蜡烛时产生的白烟可以被点燃。
解答案为:B。
例6 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时,下列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发出耀眼的白光B.产生大量的白烟C.放出大量的热D.生成固体氧化镁解题思路现象一般是指人的感觉器官能直接感觉到的事物的表面状态,在化学实验中常伴随的是颜色的变化或气泡的产生,或沉淀的生成等,至于气体沉淀等生成物是什么,单凭现象是不能确定的。
本题中,“生成固体氧化镁”是实验得出的结论,结论是依据实验现象经过推理而得出来的。
解答案为:D。
说明在描述实验现象时,不要将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相混淆。
4.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实验探究方法例7 观察一根生日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的颜色、状态、构造,然后点燃,经几分钟后把蜡烛熄灭。
(1)请上网搜索后回答:生日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会呈现多种颜色?(2)请用实验证明:普通蜡烛燃烧时,为什么不会呈现多种颜色?要求写出有关的猜测、实验步骤、现象、分析和结论。
解题思路(1)这是一项家庭小实验的探究活动,可用“生日蜡烛”的关键词上网搜索获得答案。
(2)根据收集到的有关生日蜡烛成分的资料,对普通蜡烛的成分提出猜测,设计用普通蜡烛制作生日蜡烛并进行燃烧的对比实验。
解(1)上网搜索后可知:生日蜡烛中掺入微量其它物质后,燃烧时发生焰色反应而使火焰呈五颜六色,如掺入食盐火焰呈黄色,掺入氯化铜火焰呈绿色,掺入氯化锶火焰呈洋红色。
(2)①提出猜测:普通蜡烛中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发生焰色反应的物质。
②实验步骤设计:取三小段普通蜡烛分别点燃,待蜡烛熔化后,分别将微量食盐和氯化铜粉末撒在熔化的其中两段蜡烛上,观察三段蜡烛燃烧的现象。
③现象:普通蜡烛燃烧产生白色火焰,撒有食盐的蜡烛燃烧产生明亮的黄色火焰,撒有氯化铜的蜡烛燃烧产生绿色火焰。
④分析和结论:根据普通蜡烛、撒有食盐的蜡烛、撒有氯化铜的蜡烛分别燃烧产生不同颜色火焰的现象,说明普通蜡烛中不含微量食盐、氯化铜等发生焰色反应的物质,证明推测正确。
所以,普通蜡烛燃烧时,不会呈现多种颜色。
说明自己设计实验方法和步骤,通过分析和推理,得到结论,这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这种方法需要提出与问题有关的推测,并运用实验来证明或否定这种推测。
【典型习题训练】1.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瓦斯爆炸B.牛奶变酸C.碱式碳酸铜受热变黑D.霓虹灯通电发出红光2.以下变化中,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爆炸B.燃烧C.发光发热D.固体受热变成气体3.以下叙述中,正确的是()。
A.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一定同时发生B.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中都可能产生新物质D.析出沉淀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4.有关铁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北京中考题)A.有导电导热性B.有良好延展性C.具有银白色光泽D.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5.根据物质的哪些物理性质,可以区别下列各组物质,请把这一性质写在横线上。
(1)铜片和铁片:___;(2)蔗糖和食盐:___;(3)汽油和清水:___;(4)银块和铝块:___;(5)金刚石和玻璃:___;(6)水银和白银:___。
6.把黄豆粒大的一小块金属钠投入到盛有水的烧杯中,钠很快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浮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并发出“嘶嘶”的响声。
由上述实验现象可归纳出金属钠的物理性质是;化学性质是_____。
7.(1)在空气中点燃镁条时用夹住镁条,观察到的现象为。
(2)一瓶澄清石灰水,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现象为。
(3)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观察到的现象为,原因是。
(4)由上述三个实验现象,可以说明空气中含有等成分。
8.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物理性质是。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秒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两端处最先变黑炭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燃烧后一定生成了和。
(江西中考题)9. 小明、小鹏和小芳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他们将短玻璃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 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 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产生的一氧化碳气;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气体;小芳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 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 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如果小芳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5)如果用C n H2n+2表示蜡烛的主要成分,则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2004年全国天原杯初中化学竞赛题)附参考答案与提示:1.D 2.B 3.B 4.D 5.(1)颜色(2)味道(3)气味(4)密度(5)硬度(6)状态 6.银白色固体、熔点低、密度比水小;钠跟水反应生成气体 7.(1)坩锅钳;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热,得到白色粉末状的固体(2)澄清石灰水表面生成白色沉淀物质(3)杯子外壁有水珠形成;从冰箱中取出的杯子温度较低,空气中含有水蒸气,遇冷变成液态水,凝结在杯子外壁上(4)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8.(1)硬度低、密度比水小(2)外焰(3)水;二氧化碳 9.(3)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4)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5)2C n H2n+2+(3n+1)O点燃2n CO2+(2n+2)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