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

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
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

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

绍兴市袍江小学冯朱敏

【背景介绍】

近年来,“儿童阅读推广活动”风靡全国,它对“整本书”阅读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但是对阅读习惯尚未成熟的学生来说,推广过程仍存在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呈现出一些不合理的现象。如:目前大部分的“阅读推广”刮的是“自由风“,图书大都只按学生的年龄分类推出,既没有正儿八经的体系,又不把教材和考试放在眼里。偶尔搞一次班级读书活动,也完全和教学进度脱离关系。所以它始终被叫做“课外”阅读,像端着自己的一片天地,游离在教学课程的门外。面对这样情形,许多教师都不愿放下原本已紧张的教材教学去另外开辟一个课程,做完全独立的的课外阅读指导,而只停留在“有书可读”的层面上。因此,许多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学生便无法坚持读完一本书,更无法独立从一部作品中提取精华,做出思考。阅读过程都无法完整,从何求得质量?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在目前的教学现状下提高学生的“读整本书”阅读质量,必须得让“整本书”阅读和教材教学牵起手来,使不在语文课程框架内的“整本书阅读”名正言顺地接受教材教学的管理和指导,同时也促进单元学习质量的提升。即实行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以努力实现阅读效益的最大化。

【变革举措】

所谓“基于教材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即以人教版语文教材为依托,从“阅读推广书籍”中挑选与单元主题相符合的整本的课外读物,组建成一个由教材单元教学衍生的阅读拓展体系。这一体系下的“整本书”将与语文教材一起走进课堂,走进教学。以下笔者将以自己所带班级的实践为例进行阐述。

一、组建阅读体系,读最有效的书

我在人教版每个年级的语文两册教材中各选择5——7个单元作为基点,进行选择书目筛选(各单元各设置1本规划阅读书籍,推荐2本左右的自由阅读书籍),组建成一个和教材配套的阅读体系。主要有以下4种类型的书籍构成:

1.读课文“原著”

在现行教材中,每个单元的课文都在四篇左右,读课文原著是很好的阅读补充。如:三上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多彩的生活”。这个单元,就从《我们的民族小学》一文入手。这篇课文出自吴然创作的《火把花》,作品原著的题材大多取材于云南,描述了云南美丽缥缈的自然风物和少数民族神秘的令人神往的生活,符合学生兴趣。

如此挑选,其他年级也同样适用。如:四年级《普罗米修斯》对《希腊神话》;五年级的《童年冬阳骆驼队》对《城南旧事》;《祖父的园子》、《火烧云》对《呼兰河传》;《彩色的非洲》对《顶碗少年》等等。

2.读与单元主题有关的书

从“单元主题”为原点进行“整本书”阅读,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资源中全方位地解读单元主题,获得更深刻体己的感悟。

如:二下第二单元主题是“奉献与关爱”。要让孩子有更深刻的体悟就需要“整本书”的力量。为此,我选择了图画书《花婆婆》作为阅读拓展。

其他的单元主题也都可以找到相应的整本的书,如:《吹小号的天鹅》、《夏洛的网》、《153天的寒冬》、《楼上的外婆和楼下的外婆》都是关于“亲情”、“友情”的;《西顿动物故事》、《草房子》、《轮子上的麦小麦》、《珊瑚岛》符合“体验生活”的主题;《美丽的眼睛看世界》、《世界极致之美100地》、《长着翅膀游英国》都是欣赏“美丽风景”。

3.读自行重组的书

王林博士说:每一本书都不是最完整的知识载体,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多元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的教育功能,都是由教师自主来把握和处理的。所以,当阅读资源缺乏时,我们也可以大胆地到课外阅读中去挖掘、重组教学资源。

如:四下教材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走遍千山万水”。当时手头只有单篇散文和《古诗词三首》,体裁不够丰富。所以,我们决定自己开发。一边阅读,一边收集。最后把收集到的作品合订成一本《山水诗集》。其中包括唐诗、宋词、诗经、儿童诗等。如此操作,三年级有《秋天的诗》,四年级还有《田园诗文集》,五年级有《毛泽东诗选》,都深受学生喜爱。

4.读与单元习作有关的书

单元习作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虽然同一单元主题下的课文,写作题材往往也具有相似性,但文章多含教义,难以让学生喜欢。而阅读同一题材的整本书,更利于学生

找到自己喜欢的语言,从而掌握写作特点,进行模仿、运用。

如: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写出人物特点。我引进的是《俗世奇人》一书。学生一读,便被充满“津味”的语言吸引了,在习作中充分体现了模仿的效益。

当然,其他年级也能找到同题材的书,如果遇到“动物”题材,可读读西顿和比安基的动物故事;遇到“生活”题材,《我和小姐姐克拉拉》、《窗边的小豆豆》、《我是女生,我叫巴黎》都是很好的习作辅助材料。

附:各年级体系内的阅读书目(详见附件1)

二、整合教材教学,做最有效的指导

当“整本书”阅读巧妙地穿插在单元课程中时,教材教学便会生发出许多有效因素协助“整本书”阅读,有利于生成一系列低耗高效的阅读指导策略,提升阅读质量。以下例举四种:

1.“圈圈互动”法

中高年级预设的“整本书”中,有些语言优美的小散文和诗歌,因为缺少情节吸引,容易遭学生中途“抛弃”。这是一个普遍性的阅读问题,想让“阅读”进行下去,需要借助“文学圈”的力量。

如:《火把花》、《美丽的眼睛看世界》、《蜻蜓是一架小飞机》等书,都是典型的散文集。我就采用文学圈的方式,进行主题式群文阅读。如:读《火把花》时,我让学生以课文《我们的民族小学》为基点进行发散性阅读指导——12人为一组进行文学圈活动。我从书中挑选14篇小散文,每位学生挑一篇读完后,在小贴纸上写上文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么?然后,同一个圈的同学要对这些文章的有趣程度进行排行评比,并说明理由。最后,将四个组的排行进行了公布,对出现歧义的文章进行再次阅读和讨论。可能读到最后都难以确定最后的排名,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的阅读已经从理解的层面进入了思考内化的层面。有些放弃阅读的学生,又重新把书搬出来阅读。这便是成果。

2.“同类”并举法

说到“精读”,许多人会马上想到“语句推敲”、“背诵摘录”等,这些对于经典美文或许是个办法。但目前我们的整本书阅读面临两个现实问题。一、读者是孩子。二、这些书不尽是“美文”,或是通俗的小故事,那该如何精读?我的方法是——以课文阅读教学为中心,找一群“同类”版本,进行“共性”提炼指导。

如:当三年级的课文《女娲补天》遇上《山海经》时,我们就用一种“找共性”的方法,让学生大量阅读神话后,提炼共性,从而明白什么是“神话”?

如:都会先出现一场大灾难,会出现一个英雄,解决困难,化身为物。这些基本套路都懂了,不是说再没兴趣读了,他们会去找更多的神话故事阅读来验证自己的发现。

神话如此,童话、民间传说也是一样。都有会出现正反两面的角色,最后都是正义战胜邪恶,或者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3.“教练”引领法

讨论是单元主题下“整本书”阅读指导的重要策略。其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大声思考”中,生发感悟,并在交流碰撞中确认自己的见解。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就扮演“阅读教练”的角色,不把意见强加给学生,但是要用点“煽风点火”的伎俩,采用两难的话题,激发学生拿出所有的证据,自圆其说。最后,哪怕达不成共识,每个人的内心都经历了洗礼,都生成了属于自己的一份感悟。在这个讨论过程中,学生的思辨能力、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

如:组织《夏洛的网》讨论时,学生纠结于“威尔伯是不是一只真正的王牌猪?”;组织《团圆》讨论时,学生对“那枚硬币父亲会不会收下?”感兴趣;《女巫》讨论时,学生对结尾“变回男孩好,还是继续做小老鼠”矛盾不已。

以上方法比较适用于“同主题的书”中“小说”和“童话”这两种体裁。

4.“心得跟进”法

“阅读”,对学生而言,是语言“吸收”的过程,而“写作”则是运用和“输出”的过程。如果只一味“吸收”而不“输出”,学生的思维便得不到训练,阅读能力也就无法上升。因此,适量地跟进“写作”能促进思考深入,提高阅读质量。

如:三下第五单元,读《罗伯特的三次报复行动》时,我请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对每一次“报复行动”进行评论,字数要求不高,两三句话就可以,写到小卡片上。等到全部阅读完毕,再回顾卡片上的读书心得时,学生便会发现,自己对人物对事件已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感悟。

如:漪雯同学在读完第一次报复后写道:

皮埃尔·依夫·勒康肯定想不到,这次事件竟然是自己的老师策划的。不过,我并不同情他,因为他曾经那么可恶地让老师出丑。

子怡同学在读完第三次报复后感叹道:

罗伯特的怨恨记了三十七年,却只是因为一句真诚的道歉挽回了一个圆满的结局。倘若

你得罪了别人一定要记得真诚的道歉。

【成效分析】

为了有效开展“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我们对教材教学进行了提速,实行“单元整组”教学。以此,保证阅读时间。两年的实践,我们惊喜地看到发生在学生身上的可喜变化。

一、教学的宽度和深度得到了有效优化

这些整本的书,有些安排在课文学习之前,有些在课文学习中插入,有些作为主题延伸,灵活搭配,精心指导,就能对教材教学起到明显的辅助作用。

(1)丰富语言,提高单元习作质量

我做过调查,70%的学生认为:单元习作之所以令人头痛,是因为园地前的四篇课文,虽然文质兼美,却难以让他们找到自己喜好的语言。因此,引进的单元配套的“整本书”正好弥补了这个缺憾,这些书大都是写孩子们每天的所事所想。语言生动、活泼,十分利于吸收和模仿。

如:三语教材第二单元习作要求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我在改作时发现几十个学生写作题材大同小异,内容枯燥乏味。不是写勤劳的父母,就是写学习优秀的同学,或是淘气的弟妹。可见,他们在取材时碰到瓶颈了。于是,我给他们带来了《我和小姐姐克拉拉》。学生读得津津有味,觉得这本书很好玩。我跟他们说,其实,这些故事就是从我们的生活中来,生活中的人和事本来就是很好玩的。等书读完,我们才正式落笔。令人欣喜的:是烂漫的“风趣”随处可见,作文题目也是花样百出。如:《爸爸是个大画家》、《耍赖大王》、《化妆台上的妈妈》。。。。。。虽然作文中出现模仿的痕迹。但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而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

(2)活跃思维,促进深入解读

当学生读过原著,再回到课文学习时,你会发现他们的思维会逐渐趋向活跃。即使不做刻意提醒,他们也潜移默化地进行着同一作者不同作品的比较,或不同作者类似作品之间的比较。因此,如:读了《火把花》,许多学生在接触到三下年级的《珍珠泉》时,马上就说,这篇文章肯定是“吴然”写的。当时,我还做了一次针对“原著”阅读

效应的测试。请两班学生同时在课堂上充分预习,然后按平时的学习成绩,每班各挑出20位水平相当的学生参加阅读测试。

结果很明显,读过原著的学生对云南的文化多少有一点了解了。知道作者在作品中描写的不仅仅是景,还有他童年的回忆,有对家乡的依恋。这是单篇课文中,学生难以独立搜索到的信息。

由此,我的课题研究得到了同年级语文老师的一致认可。三(6)班的张美佳老师说:“原来和教材捆绑着读‘整本书‘效果这么好,明年我也要这么干了!”

(3)开阔视野,升华“主题”思想

当单篇课文的力量不足以诠释主题时。“整本书”的加入,便起到开阔视野,升华“主题”的功能。

如:当学生读《妈妈的账单》,仅停留在感动这个层面上时,《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加入便起到推动作用。

我们在阅读后讨论了一个话题:在那五个家庭中选择,你愿意做谁家的小孩,并结合《妈妈的账单》和《查理和巧克力工厂》来谈谈阅读的感悟,他们写得很深刻。

如:文浩同学说:我当然愿做查理家的孩子,因为我被小查理一家的亲情感动了,这个感动比《妈妈的账单》更厉害。我想。家人间应该要互相关心,互相支持,哪怕是小孩子也应该要关心大人,这样,即使饿肚子也是幸福的。

读着这些话,我知道他们已经从这本书上学到“回报爱”也是幸福的。我们的单元主题在《查理和巧克力工厂》的阅读中获得了升华。

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得到了培养

(1)逐渐形成自主阅读的意识

以实验班三(1)班为例。整一学年, 47位学生中,91%的学生完成32本单元主题书的阅读;60%的学生拥有了自己的阅读风向标,在32本的基础上,每学期自主阅读“整本书”6本以上;30%的学生的自主阅读已经达到一星期一本。通过一年努力,班里每位孩子都不同程度地爱上了课外阅读,与实验前有了鲜明的对比。

下面将2009年9月3日做的调查和2010年6月15日的调查进行对比:

调查时间范围(2009.1——2010.6)

(2)掌握以“习惯”为核心的阅读程序

学习程序是指学生的学生过程、环节、步骤、阶段、顺序等。当这样的学习程序为学生掌握、运用,并进入“自动化”水平时,它就成为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如针对一些学生整本书阅读时“找不着北”的现象,我帮助学生设置了一些简易的学习程序以供“自主阅读”时使用:

第一步读“书壳”(封面、封底、树腰等)——了解作者情况及作品主要内容。

第二步初读全书,收集感兴趣的内容或话题。

第三步找2个以上共读伙伴进行讨论、交流。

第四步再次阅读你认为有趣的内容或做一些手工制作或传递“读后感言”。

(3)注重对学生注意力、兴趣、情感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开发和利用

在课题研究课中,我们从典型的学生身上发现,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能善于倾听,理解他人发言,并能抓住要点讲出自己的阅读感受。他们普遍有问题意识,敢于质疑问难,发表意见,有独立的思想,善于总结阅读经验,在阅读讨论中既能表现自我的个性,有创造性,也能与学习伙伴认真合作,相互帮助,优化学习效果。我校的葛龙玲校长在安排公开课班级的时候,总是先把三(1)班挂在嘴上,她说:“这帮孩子,不但想象力丰富,口头表达能力强,而且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连老师的意见也敢反驳,这样的大批量的优秀人才只有三(1)班才有!”

附件:

《基于单元主题的整本书阅读书目》(人教版1-6年级)一年级上册

一年级下册

四年级下册

五年级上册

五年级下册

六年级上册

六年级下册

二年级组整本书阅读计划

榆中县博雅小学整本书阅读教学计划 二年级组 一、指导思想 在新教育十大行动理念的指引下,为营造勤奋读书、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紧密配合我们的学校的“书香满校园”读书活动,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进一步养成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的习惯,加强儿童独立与完善人格的形成,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我们教研组特制定以下整本书阅读计划:二阅读内容: 以儿童文学为主,符合二年级学生年龄特点的,能够迎合学生阅读兴趣的内容。 二、阅读时间 (一)每天在家读书至少半小时。 (二)每天中午到校至上课前这段时间阅读规定书目。 (三)积极利用每周一节的阅读课。 三、具体措施 (一)推荐学生阅读精彩章节,摘抄好词好句,记录自己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的感受和想法,坚持师生共读共写活动。 (二)除了利用每天中午时间进行阅读外,可在家长会上向家长介绍我们的读书计划,让这项活动得到家长的重视和大力支持,能为孩子购买要读的书,在家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督促孩子每天

在家不少于一小时的读书时间。 (三)经常进行读书汇报课展示,指导帮助孩子在校在家的读书情况。教师利用阅读教学时间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四)班级设立图书角,建立学生个人图书交流中心;定期举行学生好书推荐活动。开辟一个有关“读书”的墙报,如“本周荐书”或“好书大家读”“读书感悟”“读书心语”等栏目。 (五)对读书效果进行评比,通过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评比竞赛等活动;定期评选“书香少年”。 (六)在“读书月”活动中,让孩子们在自己的舞台上,尽展自己的阅读风采。 四、计划推荐书目 《窗边的小豆豆》《长袜子皮皮》《装在口袋里的爸爸》《淘气包马小跳》 二○一八年二月二十八日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单元主题阅读论文 走进了主题学习背景下的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我曾兴奋地说,主题学习真好。可喜的是,在县级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们已经理性地看待主题学习,开始用批评与反思赋予主题学习以新的生机,构建教学以真的精彩。我谨以个人体会谈谈主题学习教学的一点反思,与各位同仁共勉! 通过主题学习的授课,我思考了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主题学习要“读”占鳌头。这里的读,首先是指老师的阅读。不管怎 样去利用主题学习丛书,教师对这些书本不能浮光掠影地“潇洒走一回”,老师的先期阅读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只有老师对主题学习丛书的内容做到了然于胸,才能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如果连老师都不知道读本的内容,又怎么谈对学生的有效指导,这和“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道理是一致的。其次是指学生的读,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它强调的是读书对写作的重要性。如果我们不谈这一点,只从对文本的理解这一角度说,读更是不可或缺的,离开了这一点我们什么都无从谈起。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反复的读,认真揣摩,默读-----思考----想像---朗读。在教学法中运用知识的迁移原理,有梯度地安排语言训练,引导学生从模仿表

达到自主表达,创造出于课文、源于生活的形象,体验语言表达的效果,深化美的感受。所以,我们可以说,要搞好主题学习,不管老师,还是学生,都要想方设法解决好“读”的问题。 怎样才能搞好读的问题呢?一句话就是“软硬并重”。所谓的“软”,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阅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谓的“硬”,无非就是硬件建设,给予实验者充裕的时间、空间以及阅读文本,既要有的读,更要有时间去读,还要“能”读。由此可见,主题学习也是一个系统工程。二是主题学习要百花齐放。任何东西都需要一种自由,如果陷入一种僵化的模式,也就失去了生机与活力。主题学习也要允许“百花齐放,千舟竞渡”。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基于这个思想,我就让主题学习丛书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教学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后,我引领学生阅读背诵了许多古诗,使学生们积累了许多古代诗歌。有时在学习新课文之前,让学生把主题学习丛书当做资料去查阅,进一步了解更多的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知识;有时让学生把主题丛书的内容做成手抄报在专栏内展示;有时让学生把一些主题丛书内的文章变成话剧演一演。 总之,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主题学习丛书,把握好文本与主题

三年级下语文试题- 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 含答案 人教部编版

部编版三下语文第八单元课外阅读专题训练 (一)大雁和鸭子 大雁和鸭子本是亲兄弟,它俩都有一个理想:当旅行家。 春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出发吧。”鸭子望着那漫天烟雨,摇摇头说:“这是什么天气呀,等找个风和日丽的日子再走吧。”大雁鼓鼓翅膀,冒着风雨,开始了征程。 夏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咱们起程吧。”鸭子指着天上的骄阳,摇摇头说:“哎,赤日炎炎,我受不了,等凉爽些再走也不迟。”大雁鼓鼓翅膀,顶着烈日,上了蓝天。 秋天,大雁对鸭子说:“兄弟,这回总该起程了吧?”鸭子缩了缩脖子说:“哎,秋风起了,凉丝丝的,还不是太理想的日子。过些时候再说吧。”大雁鼓鼓翅膀,飞向前方。 冬天,大雁又对鸭子说:“兄弟,应该立即出发了!要不,一年就过去啦!”鸭子望着那纷纷扬扬的大雪,头摇得像拨浪鼓:“这可是打狗不出门的日子呵!你要去,自己去吧!”说完,颤动着两条短腿,躲到避风的墙根下去了。大雁鼓鼓翅膀,迎风斗雪,飞向远方。 就这样,年复一年,鸭子的翅膀退化了,以至于飞不起来了,连走路也像个蹒跚的老头子。而大雁,迎风击雨,越飞越高,越飞越远,身子也越来越矫健,成了著名的旅行家。 1.大雁和鸭子的理想是。

2.这篇选文是按照(时间空间)顺序来写的。一年四季中鸭子面临的困难分别是: 、、、。 3.你觉得阻碍鸭子飞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长尾巴兔子和短尾巴猴 在动物世界里,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兔子的尾巴又长又细,猴子的尾巴又粗又短;长尾巴兔子住在小河的东边,短尾巴猴子住在小河的西边。 一天,长尾巴兔子挎起小竹篮,拖着长尾巴去采蘑菇,走呀走,( )地走到了大灰狼家。长尾巴兔子看见大灰狼的菜园里长满了大蘑菇,心想:这么好的蘑菇味道一定不错!于是它悄悄地跳到菜园里,麻利地采起蘑菇。不一会儿,篮子就装满了。长尾巴兔子还想多采几个,可是太阳公公升起来了,它只好扫兴地走开。刚走不远,一只大灰狼窜出来,恶狠狠地说:“兔崽子,你竟敢偷我的蘑菇,我要吃掉你。”说完就张开( ),露出无比锋利的尖牙齿。长尾巴兔子来不及解释了,只好提着篮子,拖着长尾巴,狼狈地逃跑。但是尾巴太长,很容易被踩到,而满篮子的蘑菇更是让它不堪重负。眼看大灰狼就快追上来了,长尾巴兔子只好丢下( )采来的蘑菇逃走了。回到家,长尾巴兔子埋怨自己的尾巴长,希望尾巴能短点。 一年一度的“爬树比赛”开始了,短尾巴猴子也参加了这次比赛。它虽然爬树的动作十分利落,可是尾巴太短,无法钩住另一棵树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孩子阅读中应该给整本书一个明确的位置,不仅注重推荐,注重引导,更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这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体认。 2、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交替使用,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同时整本书阅读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深入,学生对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爱国 副组长:胡武山 组员:王岩平张春华李永清钱晓焱王永芸 实施人:胡武山李永清王永芸钱晓焱 三、实施过程: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 阅读中期的“推进课”; 读完书后的“主题交流课”; 同类阅读的“ 阅读延伸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

是最好的导读。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2.可以利用图书的封面等来导入。 3.利用精美的插图。优秀的图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如果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它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地读的效果要好的多。 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如重点研究书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件,可以通过目录跳跃性地看,从而把某些内容整合在一起,能够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理清事件发生的脉络。 第二阶段:推进课 中年级的推进课,可以大声朗读故事,配合游戏,变换多种形式复述故事。 高年级是分章节的阅读和若干个小主题的讨论,无论哪种方式,都是要努力推动学生的阅读走得更深更远,为各个章节设计的问题中,有的是促进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关注与熟悉,有的则是促进学生对故事中隐含的主题的逐步思考。 在共读的推进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关注孩子们的阅读进程,而不是只负责把书发给他们就完了。推进课在班级群里进行,可能是一次,两次,也可能是多次,有时候是几分钟,关于某一个话题的交流,有时候甚至可以拿出更多时间来进行,完全根据孩子阅读的实际情况而随时调整,在这里老师要把握阅读的时间与节奏 第三阶段:主题交流

最新部编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单元主题阅读 课外阅读含答案解析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一声虫鸣,那就是乡村的眼睛 李丹崖 草里的虫子一开腔,春天就走向深处了。 乡村里,除了人语,最喧嚣的就是虫鸣。人语人人懂,虫鸣却未必任何人都能了悟。更多的时候,它以歌唱的形式被我们发现。乡村里,雄鸡一唱天下白,人们开始劳作;虫子一唱,村庄里万籁俱寂,人们已经入睡,犬也不吠了,唯有虫子跳上草尖,在开演唱会。 有人说,月亮是乡村的眼睛,这似乎显得有些呆板了。没有律动感不说,若是遇到阴雨天,整个乡村都该闭眼了吗?我认为虫鸣才是乡村的眼睛。不止是萤火虫,还有那些不会发光的虫子,叫声就是它们的光芒。 乡村的夜晚,是虫子们布置起来的音乐场,是虫子唱起的赞美诗。一只蛐蛐是独唱,两个黄鹂是二重奏,一坑蛤蟆是合唱。乡下人把鸟与青蛙也称为“虫子”,可见他们是爱这些小精灵的。 到了夏天,草木繁盛,虫子们的演唱会就更加多样了,蚂蚱在青藤上擦响自己背上的“两把刷子”,入我床下的蟋蟀发出金属质感的鸣唱,躲在树上

的蝉一声高过一声…… 我曾无数次在故乡的田园里打量过这些虫子。它们生活在最隐秘的角落,唱的却是最阳光的歌谣,抒发的也是乡村里最为原始的心事。它们是乡村的唱诗班,也是乡村的宣传员。 想起《诗经》里的那些虫子:“喓喓①草虫,趯趯②阜螽③;未见君子,忧心忡忡。”草里的蝈蝈和蚱蜢只是蹦跶它们的,人却因为思念远方的故人,心如万千只小虫在跳着。那个在远方的他(她),是否会在此刻也想起故乡的虫唱呢?这些裹挟在虫鸣里的故事,虫子不说,恐怕也没人能说得清。 (选文有删改)【注释】①喓(yāo)喓:虫鸣声。②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③ 阜(fù)螽(zhōnɡ):即蚱蜢,一种蝗虫。 1.【词句理解】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句子的意思,并完成练习。(1)万籁俱寂:。 (2)文中画线的诗句出自《诗经·国风·召南》第三篇《草虫》,对此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跳跃、鸣叫的画面。 B.它们讲述的是蝈蝈和蚱蜢等生活在草里的虫子思念亲人的样子。 C.这些诗句借物抒情,以跳跃的昆虫喻内心跃动的情思,表达自己对心 上人的深切思念。 D.作者借诗句表达了对远方亲人深切的思念之情。 (3)像这样描写田园画面的诗句还有()(多选)

主题一:山水乡村课外阅读

批注式阅读方法: 1、用三角形标出文中的四字词; 2、用横线划出文中的比喻句、拟人句、 排比句,并在句子后用括号注明(比喻)(拟人)(排比); 3、用波浪线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美的句, 并在旁写下自己的感受; 4、不懂的地方可划上横线,然后在横线 下方打上“?”; 5、在文章后面,写上自己读完文章后的 感受。 一、古诗积累 1、独坐敬亭山 [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其二]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何日更重游? [其三]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 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 早晚复相逢。 4、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相红。 5、春游湖 [宋]晁冲之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春雨断桥人不渡,小舟撑出柳阴来。 6、江畔独步寻花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妖莺恰恰啼。 7、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8、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朋何时照我还。

1、走进丽江 (姜刚杰) 丽江,是一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它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距昆明市六百余公里。它以雄伟的山川、古老的城镇、纯朴(pǔ)的民风著称。在它的土地上,奇妙地分布着圣洁的雪山、汹涌的大江、险峻(jùn)的峡谷、清澈(chè)的湖泊、宽阔的坝(bà)子…… 七月下旬(xún),我终于走进了丽江古城,得以见识她的真面目。好一个丽江城,真不愧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世界文化遗产! 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至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走进丽江,你就会发现,古城街道是用五花石铺砌而成的,色彩斑澜(lán),别有韵(yùn)味。街道宽度刚好可以容纳两匹负重的马通过。这里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南方丝绸之路”和“川滇藏茶马古道”的重要通道。藏族地区的毛纺织品、山货(huò)药材经过这里转销内地。而西双版(bǎn)纳、凤庆、下关等地的茶叶、日用百货,也从这里源源不断地运往藏区。 丽江古城以四方街为中心,呈八卦(guà)型放射状延伸,并分出无数条街道,整体形成网状布局。条条街道有小桥,小桥两边是人家,桥下有潺(chán)潺的流水,这是终年积雪的玉龙雪山之水渗(shèn)透到黑龙潭(tán)而成的。水边杨柳垂丝,柳下小桥座座,城内共有大小桥三百五十四座,可谓(wèi)城依水存,水随城在,好一幅“家家溪水绕户转,户户垂柳赛江南”的“高原姑苏”图景! 丽江最吸引人的,除了有“高原姑苏”风貌的古城外,就是白雪皑(ái)皑的玉龙雪山了。玉龙雪山距丽江古城西北十五公里,由北向南绵延近五十公里,有十三座山峰。最前面的山峰昂然挺立,其后峰峰相连,远远望去,云腾雾绕,好像一条银鳞闪烁的玉龙在蜿蜒(wānyán)飞腾。主峰扇子陡,海拔五千五百九十六米,为长江南岸第一峰,被誉(yù)为地球上“最温暖的雪山”。 丽江还有许多迷人的景观:有惊心动魄(pò)的虎跳峡,有万里长江第一湾,有三江并流奇观,还有母系氏(shì)族的最后乐园——泸沽(lúgū)湖及其神秘的摩梭(mósuō)人,在北边更有闻名遐迩(xiá’ěr)的世外桃源——香格里拉…… 月色溶(róng)溶的晚上,漫步古城的小街,看着水中闪闪烁烁的灯光倒影,听着远处传来的隐隐约约的纳西古乐,你难道不会被这里的一切深深陶醉吗? 我的收获(感受): 2、五彩池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doc

单元主题阅读教学 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下面小编为大家搜索整理了单元主题阅读教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缘起 作为一个从教十几年的语文教师,面对当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少、慢、差、费”的状况,我一筹莫展过,细细探寻过,并在自己的课堂上努力地探索着,可始终没有找到良方,感觉自己的语文教学天空中乌云密布,看不到一丝曙光,那是怎一个“苦”字了得,苦着为师着的“苦”,痛着为生着的“痛”。 身心背负的那“苦”,终于在偶然遇见的一本《小学语文教师》中得以释怀,这本教育杂志中介绍的由吉林省科研型校长刘宪华发起的中小学语文“主题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让我有了拨开云雾见月明的突悟。循着这一信息,我找到了由刘宪华校长、特级教师于永正、陆恕三人合著的《主题阅读三人行》的书,急切而又细细地读了起来。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句语文课程标准中的话语从没有引起我特别的关注,却在这本书中如雷贯耳般地振醒了我。“主题阅读教学”实验研究遵循着语文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努力地建构着实现这一理念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而现已经研究出的成果,就让深陷在语文教学困境中的我如沐春风豁然开朗,苦痛着的心田恍如瞬间注入了涓涓甘泉,黑暗的前路中有了一丝曙光。 全书紧紧围绕着“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

这一课程标准的理念,向我们阐述了“主题阅读”“‘一主两翼’的课程体系”“大单元教学法”这三大核心概念,向我们描述展示了一个引领师生成长的语文教学最高境界。禁不住心潮澎湃的我,借用这一方见地聊述如下。 主题阅读,是塑造心灵的阅读 “‘主题阅读’,就是以教材主题为主线,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将阅读方法由课内习得迁移到课外应用,让阅读实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在主题阅读中,倡导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思想;一个主题,就是一种情感;一个主题,就是儿童的一个智慧世界。”这,给我带来的是豁然开朗。冥冥中觉得,似乎苦苦寻觅的语文教学曙光已经看到,我仿佛看见了我跟孩子们正在课堂上极力地、有滋有味地吮吸着阅读的养分,好像还能听到我们一起在语文天地中拔节成长。 孩子们的语文综合素养哪里来?特级教师于永正很直白地告诉了我们是孩子们读书读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每天在课堂上讲来的,并不是依靠着老师给他们天天做题目做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中“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也一直在告诉着我们老师,可我们老师们似乎没有领会到课程标准的最精要的理念主旨。你看,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就一直走在“一课一课地教”“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的问”“一个点接着一个点的讲”的路上,课堂上孩子们干得最多的事情是“顺着老师的意思满堂回答”,课后孩子干得最多的事情是“完成铺天盖地的试卷”“做完一本又一本的练习册”。当这一叠叠的试卷一本本的练习册完成后,你让孩子们下笔写写东西,你会突然发现,孩子们笔下凄凉。时间长了,你还会发现原本眼睛会发亮的孩子们,在语文课堂上已经黯然无光,所以这一切都是那么的可悲啊!师生们就这样痛苦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1、《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因此,在孩子阅读中应该给整本书一个明确的位置,不仅注重推荐,注重引导,更注重阅读成果的分享和交流,这是基于对整本书阅读的意义与价值的深刻体认。 2、整本书阅读能够让学生接触到足够的丰富的语言,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吸收。整本书阅读让学生有机会碰到自己想要的语言形式,更重要的是“记叙、说明、抒情、议论几种文体”在整本书中交替使用,学生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学生在某一个阶段读某位作家的作品,他们的日记中就会有模仿的痕迹,而这种模仿不是有意识的,是潜移默化受到的感染。同时整本书阅读让孩子的思维得以深入,学生对感兴趣的情节的猜测、人物命运的捉摸等,就足以锻炼学生的思维了。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爱国 副组长:胡武山 组员:王岩平张春华李永清钱晓焱王永芸 实施人:胡武山李永清王永芸钱晓焱 三、实施过程: 整本书阅读指导课,一般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即学生阅读前的“导读课”;

阅读中期的“推进课”; 读完书后的“主题交流课”; 同类阅读的“ 阅读延伸课”。 第一阶段:导读课 第一步是使孩子们对即将开始的阅读旅程充满期待,兴趣高涨,在这个环节,什么样的方法最容易引起孩子对书的浓厚兴趣,那它就 是最好的导读。 1.讲讲作者和相关书评导入。 2.可以利用图书的封面等来导入。 3.利用精美的插图。优秀的图书,它的插图也是非常棒的,例如《夏洛的网》一书的插图水平相当高。如果把书中的插图做成PPT,配合老师对重点情节的讲述,使学生深陷其中,形成悬念。 这样的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巧妙地把要进行的主题探讨隐含其中,这时候开始读书,效果将是非常好的。 在导读课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设置足够的悬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要在首思尾,在导读的时候就考虑最后的主题探讨,为它做好铺垫,还可以对后面的阅读提出一些要求,有目的地阅读比漫无目地读的效果要好的多。 目录表示本书的眉目,也具有提要的性质。所以也须养成学生先看目录的习惯。利用目录进行检索,找到自己想看的内容。利用目录可以整合自己想看的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主题阅读教案

—-可编辑修改,可打印—— 别找了你想要的都有! 精品教育资料——全册教案,,试卷,教学课件,教学设计等一站式服务——

全力满足教学需求,真实规划教学环节 最新全面教学资源,打造完美教学模式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单元导读型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春天里的发现”为专题,编排了单元导语,四篇课文和语文园地。它们都是关于春天的诗歌、童话和故事。本组教材不仅引导学生去感受春天,而且引导和激励学生们走进春天,去发现春天的特点,探索春天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习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题。 2.初读本单元安排的四篇课文,了解文章中春天的特点,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读书感受。 教学重难点: 1.阅读本单元四篇课文,了解每一篇课文中春天的特点,初步感知单元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2.让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逐步提高阅读能力和感悟文章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出单元主题 同学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让我们用美丽的词语去迎接她的到来吧!(学生说说描写春天的词语)下面请大家读一读单元导语,想一想这一单元我们要学习什么?

并板书单元主题。 二.快速浏览,整体把握 让我们带着这一主题,翻翻第一单元,看看这一单元有哪些课文?(板书) 三.引导逐篇读文,初知文章内容 1.《找春天》 阅读要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想文中的孩子们发现了春天里的哪些景物?并用一个词说说春天给你的印象。 学习方法:自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2.《草》《宿新市徐公店》 阅读要求:男女生赛读两首古诗,想一想诗中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诗中的春天给你什么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男女生赛读——思考——交流——展示师生共同板书 3.《笋芽儿》 阅读要求: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说说给你留下的印象。 学习方法:指名读——思考——交流——展示生板书 4.《小鹿的玫瑰花》 阅读要求:两人小组共同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春天的什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学习方法:合作读——思考——交流——展示 5.简要了解语文园地一 四.及时反馈,回归主题 看板书总结。再现主题《春天里的发现》。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春天里的发现 课题景物感想《找春天》小草、野花、树木、小溪万物复苏、春暖花

课外阅读主题沙龙发言稿

课外阅读主题沙龙发言稿 Speech of salon on Extracurricular Reading 编订:JinTai College

课外阅读主题沙龙发言稿 小泰温馨提示:讲话稿是为了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 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用来交流思想、感情, 表达主张、见解,是演讲上一个重要的准备工作。本文档根据讲话稿 内容要求和针对主题是科教文卫的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我是xx小学的杨林,首先非常感谢市教科院为我们提供 了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样的主题沙龙活动我已经参加了两次,这是第三次。每回都从小的切口给人以大的反思、深的感受,每一次都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这一次当然也不例外。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每一条建议都是带给我的精神食粮。在书中,我无数次地读到“阅读”这个词,如:建议第6条中,“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还有第60条中,“谁不善于阅读,他就不善于思维”。第52条,“如果少年学生除了教科 书以外什么都不阅读,那他就连教科书也读不好。”等。 从大师的观点中,我更加深刻得认识到阅读的重要。课 外阅读对于我们语文老师来说,都觉得重要,可在日常的工作

中又多半被忽视,因为它和考试关系不大、短期内很难有明显效果再加之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也给我们老师的指导和阅读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可听了昨天的三节课,使我的观点发生了不小的转变,特别是射阳解放路小学周晓霞老师执教的《一本书,从何读起》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下面我就这节课谈谈我的几点感受: 第一,这是一节非常专业的课外阅读启蒙课。 提到“专业”这个词,使我一下子回顾了自己十几年从 事语文教学,我个人对教师、对语文的认识上经历了三次转变:浪漫的事业、现实的职业、成长的专业。昨天听了周老师的课更让我坚定了要做一名不断成长的专业老师的决心。 在周老师的课上可以看出她精深的阅读专业知识,就是 对于我这样一个爱好阅读的成年人来说,有不少的东西也是头一回听说。她从书名、作者、译者、等等娓娓而谈、深入浅出,每个过程又都是在引导学生尝试、探究中完成,学生学得轻松、学得积极,在不知不觉中尝到学习的、读书的快乐。真可谓“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第二,这是一堂真正的师生和谐示范课。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设计

红楼梦》整本书阅读 -------------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拓展阅读视野;建构阅读整本书的经验和方法;提升鉴赏研究的能力和思维;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生命感悟和精神成长。 阅读准备: 一)阅读版本选择 《红楼梦》版本较多,高中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并不在于版本考证或甄别,而是为了学习前人的阅读经验,习得整本书阅读的方法,从而读懂文本,把握文本丰富的内涵和精髓,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此,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特点和需求,推荐学生准备人民文学出版社的《红楼梦》。其前八十回以曹雪芹创作的《石头记》庚辰本为底本,后四十回则认为是无名氏续写,由程伟元和高鹗整理。这个版本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校勘,聘请了吴世昌、吴组缃、周汝昌、启功等老红学家作为顾问,凝聚了冯其庸和众多工作人员的心血,已刊行36 年;而且书页对疑难字词及文化常识都有详细注释,对学生读懂《红楼梦》, 感受其丰厚的艺术魅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和意义。 二)阅读时间安排 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与研讨” ,首先老师得读起来,才能有设计阅读活动的视野和格局,才能有阅读经验和方式的发现和积累。 其次,整本书阅读与研讨的主体终归是学生,要让学生读起来。要充分尊重学生对《红楼梦》进行原生态阅读的自由和权利,让学生在与文本的亲密接触与对话中探寻长篇章回体小说的阅读方法,围绕小说的主线梳理情节,了解复杂的人物形象,在贾府尤其是大观园这富有典型意义的环境中,感受其日常生活的细节中蕴含的人性、人情和社会内涵。 在高一学年第二学期开展《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与研讨,可以充分利用了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方式,将每周的1-2 课时的阅读课留给学生静心阅读,每周周末让学生阅读四至六个章回,通过写作读书心得、在公众号展示优秀笔记、填写阅读清单等方式,带动和督促学生阅读。在日常课间鼓励学生就自己的阅读困惑和老师 交流探讨,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阅读方法指导 学生在日常学习中,接触的多是单篇文章,缺乏长篇小说、学术著作的学习方法,也就难以准确把握《红楼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部编版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校园交响诗(节选) 蜂巢 教室,像一只蜂巢。排列的桌椅,是一格一格的蜂房,井然有序。上课铃一响,你一格,我一格,大家坐好。在老师的传授中汲取,在各科的书籍里寻觅。时而循着历史的长河飞向遥远的古代,时而飞翔在当今的科学天地;时而书声琅琅,时而书写沙沙。在知识的大海里探索、采集、积累,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在各自的蜂房里忙碌地储积着蜜。啊!一只甜蜜的蜂巢。 鸟岛 下课了,校园,像一个鸟岛。美的交响曲回旋在这一片乐土。花丛树下,草坪操场,运动衫、彩裙……飞翔的、流动的身影,旋转的舞步,亭亭玉立的风姿,像鸟儿款款地低飞,欢快地跃动,像鸟儿舒展地起舞,恬静地栖息。歌声,笑语,像海潮的喧哗中,鸟儿倾心地鸣啭(zh uàn)。同浴着阳光,共享着欢乐,又增添着温暖,充实着幸福。啊!一个生机勃勃的鸟岛。 花瓣 一年一度教师节,老师的办公桌上,飞来彩色的花瓣。你看,那一封封学生来信——淡蓝的、粉红的、嫩绿的、浅黄的……一封一封,寄来了一颗颗赤诚的心。忽而,窗外飞来了一只白鸽,送来了一片云——一页洁白的信。老师欣喜地取下,看到了当年一名淘气生真切的思念、热情的祝福。当一串鸽哨响起,老师目送着白鸽远飞天际,深情的祝愿仿佛将随它飞去。啊!飞来的花瓣,变成一朵朵馥郁(fù yù)的鲜花,开在老师的心间。 树根 我们是桃花、李花,多么美的比喻;我们会成为丰硕的果实,多么好的未来。当繁花

满枝,当硕果累累,我们谁也不会忘记哺育我们的树根,是它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我们。啊!老师,您多么像树根。当我们用根来赞颂您时,您说:“落花会成为大地的营养,果核也会变成大树的根!”啊!让我们去做根的事业,长出亭亭华盖的大树。 1.【品读句子】读下面的句子,体会作者是如何把句子写得优美生动的,并填空。 像金色的小蜜蜂在花海里采集花粉,嗡嗡嘤嘤地飞鸣、渴求。 作者把________比作小蜜蜂,把_________________比作蜜蜂采集花粉的形象,生动有趣,使句子非常有新鲜感。 2.【概括总结】读一读短文,在表格中填充各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语言运用】请你读一读画“_____”的句子,完成填空,并仿照句子写一写。注意抓住特点,写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是树根默默地汲取大地的营养传递给()和()的结果。 当花园里的花儿盛开时,我们谁也不会忘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 冬天上学,走一路,滑一路冰。小溪变成了长长的大滑梯。我们或者站,或者坐,往冰上一冲,要么让小伙伴帮忙一推,便从自己家门口一直滑到了学校。一路嗒嗒嗒!嗒嗒嗒!睁开眼睛,好像坐汽车;闭上眼睛,好像坐飞机。“到了!到了!”伙伴们互相提醒着,以免坐过“站”。跑进校门,大伙又都怪学校太近…… (二) 滴答滴答,绵绵的秋雨浸湿了夜晚,叫醒了我的清晨。当我背上小书包,走出家门时,凉爽的细雨吻在我的脸上,让人感到神清气爽。天空虽然是灰蒙蒙的,但还是透着刺眼的亮光,白云调皮地躲在乌云后面,不愿意探出头来。马路又长又窄,毛毛细雨把路面变得

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方案

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方案 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方案该设计呢又该如何安排和规划好一篇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方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提供课外阅读主题活动方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一、活动目的 书是人类的朋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为了让学生快乐地读书让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让书籍成为师生、家长的朋友同时为促进学校、家庭、社区的文化建设让书香溢满校园让书香浸润人生 二、活动目标 1、感受阅读的快乐 阅读可以使人抛开许多烦恼当人完全深浸在书中时宛如进入一个文学宫殿驰骋古今跨越地域在书中辨是非、明善恶由、书中获得智慧与快乐体验 2、培养终生阅读的习惯 阅读能力是一个人终生学习的基础和最大的本钱无论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阅读将伴随我们不断成长好的文学作品需要我们用一生去阅读活动开展就是要在师生、家长在感受阅读快乐形成阅读需求的基础上培养阅读习惯为终生阅读奠定基础 3、建立学习型学校 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读书课程的深入进行也会对学校文化环境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人人谈读书、人人爱读书、人人去读书的氛围下学习型学校、文化型学校的建设也在同时进行

三、活动领导小组 四、活动内容: (一)、师生共读 1、学校总体部署、组织规划推动活动全面开展 2、精心构建多元化的读书网络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读书园、班级建立图书角 3、科组制定各年级课外阅读方案推荐各年级阅读书目 4、课外阅读与学校德育工作相结合利用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节”等为契机开展征文、读书卡设计比赛、评选读书小明星等活动利用小记者站、广播站宣传阅读先进分子交流读书体会等 5、教师与学生一起阅读、写作交流读书体会每人定时上交读书心得整理、编写教师个人作品集 6、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广泛阅读每周至少完成一张读书卡、一篇读书心得或一篇练笔 7、学生设立个人读书卡集和个人作品集摘抄好词好句记录读书点滴体会每学期出版一期个人读书小专辑 (二)、亲子共读 1、家长不管工作有多忙抽空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读和孩子一起去欣赏那动人的图画和文字在被孩子天性感染的同时也要用自己的真诚投入去影响孩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主题阅读(含答案)

第三单元主题阅读 我的第一次作文 小学三年级,多了一门作文课。教这门课的是新班主任老师。我记得很清楚,他叫张文彬,40多岁的样子,有着浓厚的、我听不出来究竟是哪里的外地口音。他很严厉,又正是年富力强的时候,站在讲台桌前,挺直的腰板,梳着一头黑黑的头发——他那头发虽然乌亮,却是蓬松着,一根根直戳戳地立着,总使我想起他给我们讲解的“怒发冲冠”这个成语——我们学生都有些怕他。 第一次上作文课,他没有让我们写作文,带我们看了一场电影,是到长安街上的儿童电影院看的。我到现在依然清晰地记得,看的是《上甘岭》。那时,儿童电影院刚刚建好,内外一新。①我的票的位子在楼上,一层层椅子由低而高,像布在梯田上的小苗苗。②电影一开演,身后放映室的小方洞射出一道白光,从我的肩头射过,像一道银色无声的瀑布。我真想伸手抓一把,也想调皮地站起来,在银幕上能露出个怪样的影子来。尤其让我感到新鲜的是,在每一排座椅下面都安着一个小灯,散发着柔和而有些幽暗的光,可以使迟到的小观众不必担心找不到位子…… 张老师让我们第一次写的作文就是写这次看电影。他说:“你们看到了什

么,怎么想的,就怎么写。”我把我所感受到的一切都写了下来。没有想到,第二周作文课讲评时,张老师给全班同学朗读了我的这篇作文。他那浓重的外地口音,我听起来觉得那么亲切。那作文所写的一切,我自己听起来也觉得那么亲切。童年的一颗幼稚而骄傲的心,使我第一次对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啊,原来自己写的文章还有着这样的魅力! 张老师对这篇作文提出表扬,也提出意见。这些,我统统忘记了。但我记得从这以后,我迷上了作文。作文课成了我最盼望上的一门课。而作文讲评时,张老师常常要念我的作文。张老师对我格外器重起来。他常在课下对我说:“多读些课外书!”我觉得他那一头硬发也不再“怒发冲冠”了,变得柔和了许多。 1.【品词析句】联系上下文说说“怒发冲冠”的意思是什么。在短文的开头和结尾都用到了这个成语,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言运用】读文中画“____”的句子,完成练习。 (1)句①和句②都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句①把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句②把__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 ____________。 (2)我会运用这种修辞手法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提取信息】读短文,完成填空。 (1)短文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这几个方面来描写

课外阅读专题阅读文章(全)

(一)牵着母亲过马路 ①周末下午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母亲说:"你们回来,妈给你们煮饭,不是受累,是高兴呀!"我便说:"我陪你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②到菜场需要走一段人行道,再横穿一条马路。正是下班时间,大街上车来车往,川流不息的人群匆匆而行。年龄大了,母亲的双腿显得很不灵便。她提着菜篮,挨着我边走边谈些家长里短,我宽容地耐心地听她诉说。儿女们还能不听? ③穿过马路,就是菜场了。母亲突然停了下来,她把菜篮挎在臂弯,腾出右手,向我伸来…… ④一刹那间,我的心灵震颤起来:这是一个多么熟悉的动作呀! ⑤上小学时,我每天都要穿过一条马路才能到学校。母亲那时在包装厂上班。学校在城东,厂在城西,母亲担心我出事;每天都要送我,一直把我送过公路才折身回去上班。横穿马路时,她总是向我伸出右手,把我的小手握在她掌心,牵着走到公路对面。然后低下身子,一遍遍地叮嘱:"有车来就别过马路","过马路要跟着别人一起过"…… ⑥20多年过去了,昔日的小手已长成一双男子汉的大手,昔日的泥石公路已改进成混凝土路,昔日年轻的母亲已经皱纹满面,手指枯瘦,但她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她一生吃了许多苦,受了许多罪,这些都被她掠头发一样一一掠散,但永远也抹不去爱子的情肠。 ⑦我没有把手递过去,而是伸出一只手从她臂弯上取下篮子,提在手上,另一只手轻轻握住她的手,对她说:"小时候,每逢过马路都是你牵我,今天过马路,让我牵你吧!"母

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 1、①段中写“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自禁”,第⑦段中写“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 (1)母亲为什么喜不自禁?(2分) (2)母亲为什么眼里闪过惊喜?(2分) 2、第4段中“我的心灵震颤起来”的原因是什么?(2分) 3、“我”周末回家做了些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分三点概括。(每一点不超过8个字)(3分) 4、第6段叙说许多方面都发生了变化,惟独母亲“牵手的动作依然如此娴熟”。这样写采用了什么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2分) 5、这篇散文写得很感人,(1)你认为最使自己感动的内容是什么?(2)你受到了什么启发或教育?(2分) (二)穷人的硬币 ①夕阳的余晕打在商场的玻璃幕墙上显得很刺眼。男孩在自制的滑轮车上,身子前倾,以手撑地,缓缓向前滑行。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整本书阅读实施方案 一、本课程研究所要达成的目标 1、完善读书分享会的具体操作方法,形成一套完整的、易操作的、高效率的体系,应用于教学实践,为一线教师提供一种有效的“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方法。 2、增强学生阅读整本书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书评的能力,积累写作素材,学习文学创作的方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来阅读高质量的文学作品,学会在阅读中思考,在阅读中积累,在阅读中学习,在阅读中成长,培养学生终身阅读的生活习惯。 3、带动教师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我们教师自己要重新开始阅读,指导学生并和学生一起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研究内容 1、本课题主要以探究笔者在所带班级进行的“读书分享会”为主,分析“读书分享会”这种方法对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指导效果,并完善“读书分享会”的内容和操作方法,形成一套适合一线教学实际的操作方法。 2、阅读目前关于整本书阅读的理论研究和指导方法研究的资料和著作,夯实理论基础,开拓研究思路,学习借鉴优秀的研究成果。 3、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分析高中生(主要为我校学生)目前在整本书阅读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教师在指导学生整本书阅读方面存在的困惑。 4、分析笔者在所教班级开展的“读书分享会”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所带班级开展读书分享会已有两学期,在此期间,共有96名同学主持了读书分享会,撰写了96份分享心得,参与面较广。但分享的书籍主要为中国现当代作品以及畅销书,涉及范围狭窄,并且存在解读表面化、形式单一、缺乏教师指导、互动少等问题。本课题要深入分析其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下一步的改进提供依据。 5、探索读书分享会新的形式,开展更为丰富的分享活动,创新分享方法,例如PPT的制作,视频的制作,同类作品比较阅读、师生共读讨论,QQ讨论组的建立等等。并且做好相应的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6、跟踪学生整本书阅读的情况,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分析学生读书成果的应用情况,评估开展读书分享会的效果和收获。 三、研究方法 1、理论学习与教学实践相结合 2、调查研究法 3、案例分析法 4、分析归纳总结法 四、研究实施对象:鄂南高中高二学生 五、研究思路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单元主题阅读附答案

第一单元主题阅读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文段一当星期三下午第二节课的铃声响起时,学校就热闹非凡了。我的教室在三楼,站在走廊上俯视,瞧,在那棵枝繁叶茂、已有百年历史的大樟树下,站着一队整齐的队伍,左手挎腰鼓,右手持鼓槌,只见他们右手轻轻一挥,便响起了清脆的声音:“咚咚咚,咚咚咚……”那铿锵有力的鼓点舞动着每一位腰鼓手的澎湃激情。宽敞明亮的舞蹈房中,舞蹈队的同学们伴随着动听的音乐翩翩起舞,那美丽的舞姿有时像燕子从空中掠过,有时像流水婉转,有时像斜风细雨,让人驻足长留。 文段二鸡打鸣,天蒙蒙亮,我就背着书包往学校里跑。若隐若现的,星星眨着眼睛。我快走,星星也紧跟着我快走;我停住脚步,星星也站住不动。寂静的巷道里,我模糊的身影移动着,嚓,嚓……前边传来脚步声,小巷子里又跑出几个人影来。小伙伴们呼唤着、追赶着,奔跑到学校。太阳公公喊星星回家睡觉了,我们坐在教室里摇晃着身子背诵课文。 文段三每天清晨,老师从《格林童话》《安 徒生童话》和《叶圣陶童话》里选文章读给我们听, 我们都很爱听。老师还读过《凡卡》《爱的教育》等。 那些生动的文章,深深打动着我们的心。教室里静 悄悄的,只听见老师一字一句地读着,声音温柔而又清脆。当她读到最感人的段落时,就停下来沉默着。这时候,几十颗小脑袋和老师一起思索着。我

们的眼睛里常常含着泪水,回味着文章中的情景,心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 1.【提取信息】阅读文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2.【整体感知】比较阅读这三个文段,完成练习。 (1)三个文段从不同的方面描写了______生活。 (2)文段一抓住_______和_______活动的两个场景,突出______________。(3)文段二重点描写了“我”在上学路上和_______嬉戏的情景。 (4)文段三主要叙述了“我们”迷恋老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声音,沉浸在感人的故事情节中。 3.【语言积累】从这三个文段中找出有新鲜感的句子,并试着用学过的方法说说你的体会。 有新鲜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的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心灵感悟】文段三中,同学们听着老师的诵读,“眼睛里常常含着泪水,回味着文章中的情景,心飞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你在看书、听书的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