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一》课件教学提纲
7.2《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18张PPT)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二十九岁时开始出仕,任江州祭酒,不久归隐。后 陆续做过镇军参军、建威参军等小官,过着时隐时仕的 生活。四十一岁再出为彭泽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 从此归隐田园。
陶渊明的这次辞官回家是最后一次,从此再也没有 出仕。公元405年,陶渊明在江西彭泽做县令,不过八十 多天,便声称不愿“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挂印 回家。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 园。归来后,作《归园田居》诗一组。
方宅十余亩, 榆柳荫 yìn 后檐, 暧暧ài远人村, 狗吠深巷中,
草屋八九间。 桃李罗堂前。 依依墟里烟。 鸡鸣桑树颠。
强烈渴望。
第二层 以简淡的笔墨,勾画出自己居所 的朴素美好。淳朴、宁静的田园 生活与虚伪、欺诈、互相倾轧的 上层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 有格外吸引人的力量。
户庭无尘杂,
虚室有余闲。
2、思考,“守拙归园田”中的“拙”指什么? 为什么陶渊明要“守拙”?
我才不是你 们说的傻子
①“拙”即朴拙,含有原始本真的意思,与世俗 的技巧相对。②陶渊明要“守拙”,即强调自己 不会顺应世俗的潮流,要坚守自己的纯真本性。
分析:“拙”字,本义是“笨”,引申义是“原始的、 本真的”。作者反对机巧圆滑,反对官场中的八面玲珑、 尔虞我诈,怕自己受到官场不良环境的影响而失其本心。 官场是个是非之地,一个政治清高的人就会感到精神上 很压抑,没有自由,所以诗人把自己比作“羁鸟”“池 鱼”。作者追求生命中最本真的,即回归自然,与自然 共存,不愿同流合污。总之,作者归园田是为了保持自 己精神上的自由与独立,不仅是身体上的回归,更是精 神上和心灵的回归。
个性,本性 深水,潭
罗列 隐约的样子/村落
静室
对照翻译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译:年轻时就没有适应世俗的性格,生来就喜爱大自然的风物。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译:错误的陷落到仕途罗网,转眼间远离田园已十余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译:笼子里的鸟儿怀念以前生活的森林,池子里的鱼儿思念原来嬉戏的深潭。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译:我愿到南边的原野里去开荒,依着愚拙的心性回家耕种田园。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译: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学习任务2:对比鉴赏 探讨精神
曹操:要立“天下归心”之宏伟大志。
你如何看待二
陶渊明: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者志向的区别? 又如何看待李
白的质疑?
李白:龌龊东篱下,渊明不足群。
志士与隐士
人物 曹操
家庭出身
官宦世家 太尉之子
陶渊明 官吏家庭 家庭已衰 微
景物: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村落、炊烟、狗吠、深巷、鸡鸣、 桑树。 特点:平凡普通,富有生活气息。 构成了一幅质朴自然、远离纷扰、 宁静恬淡的田园之境。 情感:热爱田园、闲适自在
归园生活
怎么写:作者是如何描绘田园景物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总体: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描绘角度: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白描 融情于景
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苏轼:“其(陶渊明)诗质而实绮,癯qú而实腴。”
质:语言朴实无华 绮:景物的密集和想象的多彩; 癯:形象清瘦; 腴:情味丰富。
苏轼对陶渊明诗歌艺术特色的概括。 “质而实绮”表示陶诗看起来质朴,但实际上很绮丽; “癯而实腴”意为陶诗表面上显得清瘦(平淡、简约),内里却是 丰腴(内涵丰富)的。
思考 1:为何而归? 【用诗句回答】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
向往自由
2.为何而归?
哪些地方可以体现陶渊明的 “爱”丘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1.用词含情。“恋”“思”“守”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2.比喻象情:生动形象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羁鸟”“池鱼”“旧林”“故渊”
却不得,由此发出深沉的忧叹。正因为生命有限,他才更懂得珍 惜光阴,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共20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学习任务
假如今天我们有一种超能力能够穿越千年去见 陶潜,请你设计采访问题,并完成采访报道。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一
、
即将见到陶渊明,
设
计
首次见到他
送 礼
你会选择送什么礼物呢?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礼 物 选 择
诗集
酒
菊花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思考? 作画的时候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有哪些景物?如何构图呢?
静 动
结
合
静
动
方宅 草屋 榆柳 桃李
村庄 炊烟 狗吠 鸡鸣
视听结合
近景 远景
远 近 结 合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二、田园风光:景物赏析
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 前,素淡与绚丽交掩成趣。“暧暧远人村,依依 墟里烟”。这两句所描写的景致,给人以平静安 详的感觉,好像这世界不受任何力量的干扰。
为何选择这些礼物?
一
、
而陶渊明最爱的莫过于饮酒。他的最后一次出仕,
设 计
之所以答应出任彭泽县令,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送
“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朋友知道他家贫,所以
礼
常常置酒请他,他喝醉了就回去,从不吝惜去留。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为何选择这些礼物?
一
、
陶渊明隐居乡村,每日除耕作外,读书也
2、为何而归?
交
流 分
3、归向何处?
享
」 4、归去如何?
作作者者::pkpqk老q老师师
三、小小采访:整理陶渊明的回答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 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提纲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案提纲一、教案提纲:课题: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教学目标:1.了解唐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和诗意。
3.通过学习这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性、审美和思考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唐代诗人陶渊明的生平及创作背景。
2.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意境和诗意。
教学难点:1.通过学习这首诗,培养学生的感性、审美和思考能力。
2.在课堂中引导学生深度思考,理解《归园田居(其一)》的深刻内涵。
教学准备:1.课本《归园田居(其一)》一首。
2.电子白板、投影仪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为学生介绍陶渊明。
2.通过图片、音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和诗歌特点。
3.引导学生认识并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Step 2 学习诗歌1.阅读诗歌,并注重语言的感受和情感的表达。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诗意。
3.通过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Step 3 思考与讨论1.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文化内涵和思想价值。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3.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与生活、个人经历的关系,以及诗歌的教育意义。
Step 4 课堂小结1.对本节课所学的内容进行总结。
2.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点评学生的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思维能力。
二、展开写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教材诗三首《归园田居》(其一)是唐代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全篇一共十五首小诗,表达了诗人在逃离尘嚣回归故乡后的感受和心路历程,属于田园诗的典型作品。
今天我们主要介绍《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
《归园田居(其一)》从诗名就可以看出,诗人是在归来之后写的,这里的“归园”指的是回到故园,脱离了那些令人疲惫、扰乱心境的尘世。
篇首用四个字“少无适俗韵”,就告诉我们陶渊明脱俗的决心和态度。
他不像一些人一样沉迷于权势和财富的追逐,而是选择了回归自然和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陶渊明
陶渊明,东晋浔阳(今九江) 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 家境没落。陶少年即有“大济苍生” 之壮志。从29岁入仕途,历任江州 祭酒、镇军参军、建威将军、彭泽 县令等职,直到41岁归隐。13年的 仕途生活,使他看透了官场的腐朽 和仕途的险恶,感到实现自己的理 想没有指望,与其和黑暗势力同流 合污,不如摆脱官场的羁绊,退归 田园,保全自己的品格和气节。
• 3、“尘网”、“樊笼”,比喻官场生活。用这种 比喻,表示诗人已经看透了官场的污秽黑暗,表 达了对官场极大嫌弃。
• “羁鸟”、“池鱼”比喻误入官场的人,是陶渊 明自比,意在说明误入官场,深受束缚,迫切要 求摆脱束缚,回归农村的心志。这里一方面表现 了陶渊明对误入官场的痛心,对黑暗官场的嫌弃, 一方面表现了他渴望摆脱官场束缚,回归田园, 获得自由的迫切心情。
从何而归?
归 为何而归? 归向何处?
归去如何?
a、从何而归?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尘网、樊笼 比喻
官场
b、为何而归?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 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 年。
本爱丘山
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 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
误落尘网
表现了对自己曾做官的悔 恨,对官场的厌恶。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 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到唐代已形成了山水田 园诗派,被称为我国田园诗歌的“始祖”。
指导学生朗读 1、给下列生字注音:
羁鸟 (jī) 守拙(zhuō) 荫 (yìn)
暧暧 (ài) 樊笼 (fán)
2、通假字:颠,通“巅”
3、指导朗读断句
大家知道四言诗的朗读节奏是二二 式,那么五言诗的朗读节奏通常是二 一二式或二二一式。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当陶渊明真正“复得返自然”、抛弃了 “功名利禄”之后,他在自 然与哲理之间打开了一条通道,在生活的困苦与自然的旨趣之间达 到了一种和解,于是一个无限舒展的世界向他敞开了:在这里,没 有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只有清 新 自 然、祥 和安谧、 闲适恬 淡、宁静幽美的田园生活。 正如袁行霈所说:“陶渊明是中 国士大夫精神上的一个归宿,许多士大夫在仕途上失意以后, 或厌 倦了官场的时候,往往回归到 陶 渊 明, 从他身上寻找新的人生价 值,并借以安慰自己。 白居易、苏轼、陆游、辛弃疾等莫不如此。 于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也就成了中国士大夫精神世界的一座堡 垒,用以保护自己出处选择的自由。 而平淡自然也就成了他们心目 中高尚的艺术境地。 ”
诗的第二部分讲的是田园风光,请 大家朗读一下这一部分,诗人笔下 的田园风光都写到了哪些事物?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村、炊烟、狗吠、鸡鸣
诗
歌
初读 诗文
内
整体 感知
容
任务二:走进诗歌 品味鉴赏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 远村、炊烟、狗吠、鸡鸣
请同学们结合诗句,抓住意象 的特点,用自己的语言来描摹 一下诗歌所传达的意境,和大 家交流一下陶渊明笔下的田园 风光是什么样子?
情也是欢快的。 胸怀壮志超四海,展翅高飞思远去。
《
随着年岁的衰老,这种少壮时的豪气 杂
联
已经逐渐消逝了。 遇到欢乐的事不再欢乐,常常心中有
诗
许多忧虑。 气力在渐渐减退,我身已感一日不如
(
合 阅 读
一日。
其
自然运转变化像《庄子》中的“壑舟” 一样,即使想办法要留住它,也片刻
五
留不住。 不知我未来还有多少时光,也不知何
《
归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当堂 检测
1.下列对诗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D ) A.“尘网”,世俗的种种束缚。 B.“羁鸟”,被关在笼中的鸟。 C.“故渊”,即篇末所说的自然。 D.“樊笼”,指囚牢般的社会制度。
解析:D项中“社会制度”说法不正确,此处指束缚本性的俗世。
当堂 检测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表露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 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 原因。 (8)透过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我们可以看出诗人生活十分闲适,有很多空闲时间。 (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描写乡村中常见的声音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归园田居(其一)》一诗中,诗人笔下的田园景 色有何特点?请抓住诗中几组意象分析。
诗人通过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 炊烟、狗吠、鸡鸣,描绘了一派朦胧、和谐、恬 静、幽雅的田园景色。
住宅周围有十几亩土地,八九间草屋,地方虽 不宽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 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和柳树遮住了房后的屋 檐,桃树和李树排列在堂屋的前面,环境幽雅美 丽,衬托出了诗人心满意足的欣慰之情。
• 《归园田居(其一)》中诗人用朴实的语言描绘了平平淡淡的田园农家生 活,对归返田园的生活进行了赞美,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平静、 和谐的心境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之情。
文本研读
开头两句诗有何作用?
开头两句一个“无”字,一个“爱” 字,表露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和清高孤 傲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问:仔细品读描写田园图景的八句,思考美在哪里?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 景,从自己的住宅写起。你看,住宅周围有十余亩土地,八九间草屋, 地方虽不大,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是自由自在的王 国。榆树柳树的阴影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 是多么幽雅美丽!这里衬托出心满意足的欣慰情绪。
精读研讨 3、归向何处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茅檐草舍远胜官府高堂)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树环花绕远胜前呼后拥)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朴素村落远胜繁华闹市)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鸡鸣狗吠远胜车喧马嚣)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清净悠闲远胜摧眉折腰)
你又想“得”到什么?请以“舍与得”为话题,写一篇
500字以上得小短文。
教学目标
1、品味诗歌的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把握作者的情感,理清诗歌思路结构。 3、赏析诗歌艺术特色,提高鉴赏诗歌能力。 4、通过本文的学习,体察陶渊明的真情,体会诗人对田园
生活的热爱之情。
新课导入
我们都知道《桃花源记》,它的 作者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东晋诗人陶渊 明。他笔下的桃花源,景色优美,土 地肥沃,风俗淳朴,没有压迫,没有 战乱,和谐安宁,成为后世人们神往 的精神家园。而他自己,也因为弃官 归隐而成为历史上最有名的隐逸诗人。 那么,他为什么选择归隐呢?他归隐 之后的生活如何呢?今天,我们一起 走进他的诗歌《归园田居(其一)》 来寻找答案吧!
精读研讨
2、为何而归
五次做官 第一次:393年(29岁),任江州酒。“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 去”。(不久解归) 第二次:400年(35-36岁),在桓玄手下当幕僚。做官一年多,母亲去世,归家居丧。 其间,先后以回家过年与家人团聚为借口,两次回浔阳老家探亲。 第三次:404年(40岁),居丧期满,任镇军将军刘裕参军。六月做官,次年三月辞职。 第四次:405年(41岁),任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宜参军,刘敬宣派他持辞职表出使京 城。陶渊明完成使命之后,“参军”一职自然解除。 第五次:405年,陶渊明因“公田之利,足以为酒”,再次做官任江西彭泽县令80多天 后不辞而别,从此结束了时隐时仕、身不由己的生活,终老田园。
【新版本】7-2归园田居课堂导学提纲+PPT统编版必修上册
展:3min
• 1. 羁鸟( jī ) 暧暧( ài )
守拙( zhuō ) 狗吠( fèi )
荫庇( yìn ) 樊笼( fán )
展:5min
• 2.诗歌开篇两句有何作用,试从内容和结构方面分析。
• ①表现了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热爱自然、崇尚真朴 的性格。
• ②为全诗定下了感情基调。 • ③埋下伏笔,解释诗人进入官场却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思:8min
• 完成基础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知3-4题。
展:5min
• 3. 诗人选择了哪些意象,运用什么手法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 ①意象: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
鸣
• ②手法: • 白描(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 动静结合前四句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动 • 远近结合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近)暧暧远人村,依
酒、风、雁、黄花、梧桐、细雨 鸿此雁物是 何大足型贵候,鸟但,感每别年经秋时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如李清照《一剪梅》中“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元代《西厢记》 结古尾时崔 人莺们莺多长以亭鲤送鱼别形时状唱的的函套“碧藏云书天信,,黄因花此地不,少西文风人紧也,在北诗雁文南中飞以。鲤晓鱼来代谁指染书霜信林。醉?总是离人泪。”情景相生,其情不堪,成千古绝唱。欧阳修《戏答元稹》“夜闻归雁生相思,病 入三新以年 “太感阳物高华悬。,”却用下雁起表了达大了雨思。乡阿怀三亲正之在情打和猎羁,旅一伤只感兔,子杜从甫他《面天前末跑怀过李白……》”为“鸿开雁头几,时写到一,个江80湖0字秋的水情多节”用紧鸿张雁动指人代的书故信事。。 本发节展和 —后—面卖选羊讲途内中容遇中暴的风雪“突发性事件”一节有一定的联系,可以结合起来理解。与“突发性事件”不同,情节的生发一般是写出一种矛盾的存在。《都是因为我们穷》之所以选择这个 事1.件设作题为意起图始:点来写,正是因为它集中体现了小说最核心的矛盾:对人生幸福的追求与贫乏的物质条件之间的矛盾。本单元所选两篇课文,也都是一开始就点出了矛盾所在,不同 的“柳是”与,“它留们”谐选音择,了古从人矛在盾送还别没之有时激,化往的往地折方柳开相始送写,,以而表《达都依是依因惜为别我的们深穷情》,一以上至来许就多写文“突人发用性它事来件传”达,怨从别矛、盾怀激远化等的情地思方。开如始:写柳,永效《果雨也霖更铃为》强中烈“。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归园田居(其一)》ppt课件
陶渊明
《归园田居》
一、解读目标
学
1.品读诗歌,把握意象,体会意境, 感悟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习
2.赏析诗中主要的艺术手法,培养
诗歌鉴赏能力。
目
3.在诗中高尚而纯真的情感熏陶下,
标 培养健康积极的人生态度。
李子柒
➢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人。
➢ 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 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 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 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 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 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 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3、羁鸟、池鱼: 说明自己跟“羁鸟”和“池鱼”一般,早有摆脱官场束缚、 返回田园隐居的强烈愿望,现在终于做到了隐居躬耕,保 持了质朴的本性。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拙”,《辞海》 解释“笨拙,与‘巧’相对。 《老子》 :‘大巧若拙。”诗句中的“拙”即朴拙,含有原始 本真的意思,于世俗的虚伪机巧相对,强调自己不会适应世俗 的潮流,并以此自许。
山水田园诗表现的主题(情感)
1、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仕途官场的 厌恶、怀才不遇的苦闷) 2、热爱山水,倾心田园,或渴望归隐 3、自己遗世独立的高尚情怀和闲适自 得的心情 4、歌颂劳动生活,以及在劳动中与农 民的深情厚意
《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 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 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返朴归真”。第一是 “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 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 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
陶渊明
1.“官四代”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教学提纲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归园田居(其一)》说课稿李莉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和教学过程四个方面来解说。
一、说教材(一)说本文在教材中的地位《归园田居(其一)》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第四课《诗三首》中的一首诗,这三首古诗分别为汉末古诗和魏晋古诗,它在我国诗歌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为后面学习唐诗奠定了基础。
本诗是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归隐田园后写的一首诗。
《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此为其第一首,写的是自己辞别官场,回归田园之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透漏出他对官场生活的极端厌恶之情。
(二)说学情高一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文言基础知识,对陶渊明已有一定的了解,同时,《归园田居(其一)》这首诗语言朴素、简洁,学生比较容易理解诗句的大意,但学生对诗歌的阅读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结合学生的特点,本课的特点,以及大纲的要求,特制定学习目标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陶渊明的生平。
所谓“知人论世”,这更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2、能力目标: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内容,体会诗歌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目标:1、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归隐,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
【教学重、难点】:1、通过诵读整体把握文意。
2、提炼能体现陶渊明人生志趣的重点诗句诵读、品味。
3、理解作者辞官归田,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学习其洁身自好的高尚情操,正确看待归隐。
【课时安排】:1课时二、说教法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能使教学事半功倍,达到教与学的和谐完美统一。
因此,我确立的教学方法有:诵读法、点拨法、讨论法、探究法。
只有反复诵读,学生才能理解诗歌的美,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其参与讨论才能激发学生的个性见解。
所以,我会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自由讨论,得出答案。
当然,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我会适当地予以点拨。
教学上我采取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进行多重感官刺激,让他们更容易走进诗歌,走进诗人,去感受诗人的思想感情。
归园田居其一说课ppt课件
二、交流讨论法。在解决教学难点的过程中, 让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集体的智慧,采用 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教学任务。
8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温故知新法)
二、作者简介
三、朗读体验,整体把握
1、朗读指导(点播字音、字词) 2、听范读(点播朗读技巧,语速、语调、 节奏、情感) 3、再读深思(解题、疏通文意)
《归园田居(其一)》
1
目录
• 一、说教材 • 二、说学情 • 三、教学目标 • 四、教学重难点 • 五、教学方法 • 六、学法 • 七、教学过程 • 八、板书设计 • 九、教学自评
2
一、教材分析
《归园田居(其一)》选自新人教版高中 语文必修二第二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 首,学习本单元,要注意反复吟咏,体会 诗中的思想感情,感受不同诗体的节奏。 学习这首诗歌,要注意通过反复吟咏,体 会诗中的情感。同时鉴赏诗歌语言,了解 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二、反复吟咏,体会诗中的情感;鉴赏诗歌 语言,了解诗人的思想和诗歌的艺术特色, 能背诵默写《归园田居(其一)》。
三、感受作者的隐士情怀,领悟作者的人生 志趣与人生境界。
5
四、教学重难点
• 分析诗歌语言及艺术特色,体会作者的情 感。
6
五、教学方法
一、温故知新法 二、朗读法 三、合作探究法
7
六、学法
尘网 樊笼
厌、弃
田园:宁静、闲适
方宅 草屋 (近景)
榆柳 桃李
村落 炊烟 (远景)
狗吠 鸡鸣
冲破樊笼,找回自我
15
九、教学自评
16
《归园田居(其一)》(教学课件)-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上册
探究二:小组合作讨论用诗句来回答关于“归”的四个问题?
学生活动:小组代表上讲台展示讨论成果
6分钟
教师活动:对学生讨论成果进行点评
赏析品读 6分钟
探究三:挖掘诗歌意象,体会意境,分析诗 人描写田园风光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学生活动:自主思考,圈点勾画意象,归纳总结意境 教师活动:点评学生自主思考的成果,带领学生回顾意 象、意境知识点,分析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设计意图:着重介绍多次出仕入仕,利于学生 真正理解作者选择
朗读诗歌 5分钟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设计意图: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引领学生整体感知诗歌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注意字音和朗读的节奏和感情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赏析品读 钟
探究一:本诗的诗眼是哪个字?
4分
根据这个字可以联想到哪些问题? 学生活动:自我思考探究这个问题 教师活动:课堂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抢答回答问题
赏析品读 7分钟
探究四:思考归纳作者思想感情,
学生活动:回顾全诗,自主思考探究 教师活动:带领学生通过生平经历,感知全诗,归纳诗 人思想感情
文本思考 10分钟
1、如果你是陶渊明,你会像他一样隐居吗?
2、如果陶渊明生活在当代,他会隐居吗?
学生活动:延伸阅读,自主思考探究人生选择问题,分享 自己的观点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换位思考积极发表看法,真正认识陶 渊明的归隐选择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建安元年(196年)迎献帝都许(今河南许昌东)。挟天子以令诸侯,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 官渡之战 大破军阀袁绍后,逐渐统一了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进位为丞相,率军南下,被孙权和刘备 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获封魏公,建立魏公国,定都河北邺城,而后晋爵魏王。 去世后,其子曹丕称帝,将其追尊为武帝。曹操精于兵法,著《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书;善诗 歌有《蒿里行》《观沧海》等诗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 悲凉。
2.比喻手法
如“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以“乌鹊南飞”比喻当时贤士四处奔走的现象, 流露出诗人唯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虑。
3.引用和化用诗词入文
在《短歌行》中,曹操就灵活地运用了引用和化用的表现手法,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出自《郑 风·子衿》,用以比喻渴慕贤才,比喻热烈期待贤士的到来,古朴深沉,自然妥帖。“乌鹊南飞”中, 以乌鹊比喻贤士;“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则比喻贤士徘徊选择明主之意;“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仿用《管子·形势解》中的话,以山高海深比喻广招人才的博大胸怀。
预习 语言构建与运用
[资料助读]
作者简介 非常之人,超世之杰——曹操
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谯县(今安徽省亳县)人,东汉末年杰 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 事力量。 初平三年(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 为“青州兵”。
前期,他渴望干一番事业,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等官职;但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他时官时 隐,举棋不定。后期,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官场政治腐败以及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其 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陶渊明以清新自然的诗文著称于世,代表作品有《饮酒》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诗文多描绘自然景色及其在农村生活的情景,语言质 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陶渊明的诗歌和辞赋散文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 他开创了田 园诗派,为古典诗歌开辟了新的境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陶渊明
【教学目标】
1.了解陶渊明的生平及其诗歌的基本特征。 2.学习诗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3.领悟诗人的田园情怀,追求自由独立的精神品格。
【核心素养】
抓住重点词句,领会诗歌如何用质朴的语
言表达真挚的情感。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体会作者返璞归 真的人生志趣和人生境界,进一步了解其文其人。
式学习。
【初读感知】
归园田居
(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趣的语句进行探究
了解作者辞官归隐的原因,深刻体会诗人
鄙弃官场,对田园生活无限热爱欣赏之情。
【走近作者】
(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自 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 桑(今江西九江柴桑区)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 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 、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 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 ,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有《陶渊明集》。
(亲切可即,环境幽雅美丽)
远村、炊烟 (给人以悠长的遐思)
→近
色彩
→远
所闻: 狗吠、鸡鸣。
声音
(以动衬静,更显宁静、 和平 )
小结: 恬静、空阔、幽雅、朦胧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开荒南野际, 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 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
景 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 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
情 鸡鸣桑树颠。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归园田居其一一、课程简介《归园田居其一》是中国古代文学家陶渊明创作的一篇田园诗。
这篇诗通过描绘作者回归乡村生活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纷扰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之情。
本课件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篇诗,并通过活动和讨论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写作能力。
二、学习目标•了解陶渊明及其作品的背景和意义;•掌握《归园田居其一》的基本内容和诗意表达;•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尤其是对田园诗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作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课文导读首先,通过对《归园田居其一》的课文导读,引导学生对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旨进行理解。
重点讲解如下内容:•诗歌的基本结构和韵律;•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思想内涵;•诗歌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2. 分析讨论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和讨论以下问题:•诗歌中的自然景象和农耕生活对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有何影响?•诗歌中的田园景色和宁静生活在当代社会是否依然有启示意义?•如何理解诗歌中的“闲适”和“安稳”?•诗歌中的“桑中”和“蓬莱”有何象征意义?通过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深化对《归园田居其一》的理解,并将思考的成果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创作实践最后,通过促发学生的创作能力,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的诗歌创作活动。
鼓励学生以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一》为灵感,表达自己对自然、田园和宁静生活的理解和感受。
鼓励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发掘自己的情感和思考,并尝试使用合适的诗歌技巧和表达方式。
四、教学方法•导读法:通过课文的导读,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深入了解,帮助学生把握诗歌的结构、语言和意义。
•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拓宽对诗歌的理解。
•创作法:通过诗歌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资源•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的课文材料;•活动和讨论指导;•创作活动的策划和评价指标。
六、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发言和讨论记录,教师可对学生的参与度和理解程度进行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摈弃世俗回归本性——田园美景村居之乐——本性复苏心旷神怡
鉴赏流程
三、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情?是如何表现的?
• 表现了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 • 诗人用“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
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久在樊 笼里,复得返自然”这些诗句来表现他的心情。前二句表 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为全诗定下—个基 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 田的根本原因。他把官场比作“尘网”、“樊笼”, “误”、“久”显示他对官场的厌恶,把自己比作“羁 鸟”、“池鱼”,把田园生活比作“旧林”、“故渊”, 又加上“恋”、“思”,显示他本性超凡脱俗,对自然无 比留恋。
归 耕 悠 然
田园生活
渊 明 醉 归 图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祠
陶 渊 明 纪 念 馆
位于庐山西麓,风光秀丽的九江县县城内。纪念馆现有馆、 祠、墓三大主体工程,三面环山,一面临池,四组厅室,以朱桂 迥廊串接,假山鱼池装点。馆内辟有“陶渊明生平事略”。以及 陶学研究成果和历展代名流咏陶书画等称列览。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东晋浔阳 (今九江)人。号“五柳先生”。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 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山水田 园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
•
陶诗今存125首 ,多为五言诗。
•
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 、咏怀诗和田园诗三
大类 。陶渊明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最高。它
鉴赏流程
一、文言知识点: • 重要实词:适、荫、罗 • 词类活用:榆柳荫后檐,荫,名词作动词,
遮蔽。 • 通假字:鸡鸣桑树颠,“颠”通“巅” • 特殊句式:狗吠(于)深巷中,鸡鸣(于)
桑树颠。
鉴赏流程
二、整体把握:
• 第一部分:开头八句。 概括叙述了自己从出仕到归田的缘起。
• 第二部分:“方宅十余亩”至“鸡鸣桑树颠”八句。对田 园生活的描述。
• 3、归向何处?
明确:园田。
讨论:回答
1、《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了田园风光的诗句是哪些?
描写了哪些景象?
2、“荫”、 “罗”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
3、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
田地
诗
草屋
歌 中
狗 吠
暧 暧
榆 柳
方 宅
榆柳
哪 些 句 子
深 巷
远 人鸡
, 依
, 桃
, 草
远人村
描
鸣 依 李 屋 墟里烟
写
桑墟罗八
田
树 里 堂 九 狗吠
园 风
颠烟前间
。 。 。 。 深巷
光 的
鸡鸣
?
桑树
简朴幽雅 安详悠闲 宁静和平
“荫”、 “罗”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
• 榆柳覆郁,桃李飘香,集色彩与味道于一体, 配上“荫”“罗”两个动词,虽无雕梁画栋 之堂皇宏丽,却有榆树柳树的绿荫笼罩于屋 后,桃花李花竞艳于堂前,素淡与绚丽交掩 成趣。顿觉“榆柳”、“桃李”情意绵绵, 别有深致。这是诗人为之陶醉的乡村逍遥所 在,显出主人生活的简朴清雅。
曾祖陶侃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陶少年时代 有“大济苍生”之壮志。但是门阀制度却对他不利。陶曾祖是 高官,尚被当时之人讥骂为“小人”、“溪狗”。到了陶渊明 时,家世没落,自然更得不到社会的重视。陶到29岁时才出仕, 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由于政治腐败,他的抱负得不到 施展,又不肯与黑暗的士族社会同流合污。在39岁时,为彭泽 县令,在官八十余日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 活,坚决走了归田的道路。死后,友人私谥“靖节”,世称 “靖节先生”。
五、诗歌的结构
诗的开头四句和结尾四句,互相呼应。 中间有“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 野际,守拙归园田”承上启下,关联过渡。 首尾记叙抒情,中间写景抒情。整首诗合缝 接榫,丝丝入扣,精巧玲珑,浑如天成。
鉴赏流程
四、叙事脉络分析
• 1、从何而归; • 2、为何而归; • 3、归向何处; • 4、归去如何。
• 1、从何而归?
明确:官场。 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樊笼”。
• 2、为何而归?
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 (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 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以纯朴自然的语言、高远拔俗的意境,为中国诗
坛开辟了新天地,并直接影响到唐代田园诗派。
•
陶渊明现存文章有辞赋3篇、韵文5篇、散文4
篇 ,共计12篇。数量和成就都不及诗歌。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 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 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 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 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 索的官员,气愤地说:“我决不能为五斗 米(指俸禄)折腰,去迎奉伺候这种乡里 小人。”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 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 解绶,辞官归田了。
这幅田园风光图有什么特点?
平静恬淡,幽雅美丽
俄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诗人 是用形象和图画说话的,大凡一首好的诗或词, 都是诗中有画,具有自己独特的意境、风格。” 这直接影响到唐代大诗人王维。
• 4、归去后生活如何,作者心情如何?
明确:“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作 者是在写自己宁静、闲适的生活状态,和 那种轻松、平和、喜悦之情。
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 却显得美?
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 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 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 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 的意境。
田园风光自然、和谐、宁静、 幽美……
田园生活平静、质朴、悠闲、 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