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二章

药理学第二章

第二章
1
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2
药物的体内过程
3
房室模型
4
药物消除动力学
第二章
5 体内药物的药量时间关系 6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 7 药物剂量的设计与优化
第二章
❖ 掌握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基本规律 ❖ 药物的被动转运与主动转运 ❖ 首关消除 ❖ 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之特点及意义 ❖ 体液的pH和药物的解离度 ❖ 酶的诱导或抑制 ❖ 药物排泄的途径、特点、影响因素。肝肠循环 ❖ 一级消除动力学 ❖ 药物代谢动力学重要参数:消除半衰期(t1/2)、
第二章
(2)直肠给药
经直肠给药仍避免不了首关消除。吸 收不如口服。唯一优点是防止药物对上消 化道的刺激性。
(3)舌下给药
由舌下静脉,不经肝脏而直接进入体 循环,适合经胃肠道吸收时易被破坏或有 明显首过消除的药物。如硝酸甘油、异丙 肾上腺素。
第二章
(4)注射给药
特点是吸收迅速、完全。适用于在胃肠 道易被破坏或不易吸收的药物(青霉素G、 庆大霉素);也适用于肝中首过消除明显 的药物(硝酸甘油 )。
吸收部位
主要在小肠。药物从胃肠道吸收后,都要经过门 静脉进入肝,再进入血液循环。舌下给药或直肠 给药,分别通过口腔、直肠和结肠的粘膜吸收
停留时间长,经绒毛吸收面积大 毛细血管壁孔道大,血流丰富 pH5-8,对药物解离影响小
Fick扩散定律 (Fick’s Law of Diffusi第on二)章
第二章
[CO2]i >[CO2]o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第二章
❖(二)简单扩散
非极性药物分子与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 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称简单扩散, 又称
被动扩散

药理学第二章

药理学第二章
囊泡与胞内体的膜性结构相融合
简单扩散
滤过 载体转运
主动转运
易化扩散
问题
某人过量服用苯巴比妥(酸 性药)中毒,有何办法加速 脑内药物排至外周,并从尿内 排出?
2、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的体内吸收过程
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药物的体内过程
2、药物的体内过程
一、吸收
定义: ❖ 药物自给药部位进入血液循环的过程。
(2) 苯巴比妥(弱酸性)pKa=7.4
根据10pH–pKa=[A–]/[HA],当尿液为碱性时, pH值大于pKa,[A-]增多,即[解离型]多,重 吸收减少,药物排泄加快,中毒时碱化尿液。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3)药物分子跨膜转运还符合Fick定律:
面积*通透系数
通透量(单位时间分子数)=(C1-C2)*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二)简单扩散
非极性药物分子与其所具有的脂溶性溶解于细胞 膜的脂质层,顺浓度差通过细胞膜称简单扩散, 又称
被动扩散
大多数药物属于被动转运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离子障
❖ 分子状态药物疏水而亲脂, 易通过细胞膜;离子状态 药物极性高,不易通过细 胞膜的脂质层。
1.药物分子的跨膜转运
另外还有血-眼屏障、血-关节囊屏障
❖ (三)、体液的pH和药物pKa
❖ 药物pKa和体液的pH决定药物分布重要因素, 一般弱碱性药物在细胞内浓度较高,弱酸性药物 在细胞外液浓度较高。利用这一原理对药物中毒 进行解毒。
❖ (四)、其他因素 ❖ (1)组织器官的血流量 ❖ 吸收的药物通过循环迅速向全身组织输送,
药物通过细胞膜的方式
滤过 简单扩散 载体转运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药理学第二章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

半衰期(T1/2)
总结词
描述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时间的参数。
详细描述
半衰期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数之一。T1/2值越短,药物 消除越快。药物的消除途径、代谢速率和排泄速率等因素都会影响T1/2值。
清除率(Cl)
总结词
描述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是指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它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重要参 数之一。Cl值越大,肾脏清除药物的能力越强。药物的排泄速率 、尿液pH值和尿液流量等因素都会影响Cl值。
二室模型

总结词
二室模型考虑了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不均 匀性,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
VS
详细描述
二室模型将身体分为中央室和周边室两个 部分,中央室包括血液和主要的脏器,周 边室包括其他组织。该模型适用于药物在 体内分布不均匀,且在中央室和周边室的 转运速率不同的情况。
微生物模型
总结词
微生物模型是用于描述药物在微生物中的代谢和消除过程的模型,常用于药物制剂的微 生物学质量控制。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实际应用
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给药方案,确保 药物在体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通过监测患者的药物代谢情况,调整给药剂量和频率,以实现最佳的治疗效果并 减少不良反应。
新药研发与评价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新药研发的重要环 节,用于评估药物的吸收、分布、代 谢和排泄等特性。
疾病状态
疾病状态可以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导致药 物代谢动力学参数的变化。
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对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较弱,需要调 整药物剂量。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药物代谢的酶系统
药物代谢的类型与产物
氧化反应
通过加氧的方式将药物转化为极性更强的代谢物,易于排泄。例如,苯妥英钠在肝内氧化为苯妥英。
还原反应
通过加氢的方式将药物还原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硝苯地平在肝内还原为硝苯啶。
水解反应
通过加水的方式将药物分解为更易排泄的形式。例如,阿司匹林在肝内水解为水杨酸。
中药代谢动力学研究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半衰期计算公式
半衰期可以反映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度,对于制定给药方案和调整用药剂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半衰期也是判断药物是否易于蓄积中毒的重要依据。
半衰期的意义
半衰期计算
07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根据患者的生理、病理状况和药物代谢特征,制定个体化的给药方案,确保药物疗效和安全性。
药物代谢动力学学ppt课件
目录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吸收 药物分布 药物代谢 药物排泄 药物代谢动力学参数计算 药物代谢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01
CHAPTER
药物代谢动力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学科,主要关注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
药物代谢动力学对于新药研发、临床合理用药、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药理学和药物治疗学的重要基础。
清除率的意义
03
清除率可以反映机体对药物的代谢能力,是制定给药方案的重要依据。
清除率计算
1
2
3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体内药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是反映药物在体内分布广度的指标。
表观分布容积定义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药量)/(血浆药物浓度),其中总药量和血浆药物浓度可通过实验测定。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基本理论PPT课件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基本理论PPT课件

要点二
早期临床试验阶段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评估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为 后续临床试验的设计和实施提供指导。
药物剂型设计与优化
剂型设计
根据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结果,设计适合不同给药途径 和剂型的药物制剂,以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治疗效 果。
剂型优化
通过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对现有药物剂型进行优化, 改善药物的释放特性和稳定性,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 性。
机遇
随着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不断涌现,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如拓展研究领域、提高研究效率等。 同时,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也将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带来新的突破和进展。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个体化用药与精准医疗
个体化用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有助于了解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反 应差异,为个体化用药方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精准医疗
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等多学科研究成果,通过药 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实现精准医疗,提高治疗效果并降 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05
药物代谢动力学研究展望
药物代谢动力学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融合
表观分布容积(Vd)
总结词
表观分布容积是描述药物在体内分布程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表观分布容积(Vd)是指在生理学条件下,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按血浆中药物浓度计算应占的 容积。Vd值越大,表明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越广泛。Vd的大小与药物的脂溶性、组织亲和力以及血流灌注 等因素有关。了解药物的Vd有助于预测药物在不同个体内的分布情况。
清除率(Cl)
总结词
清除率是描述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参数。
详细描述
清除率(Cl)是指单位时间内从体内清除的 药物量与血浆药物浓度的比值。清除率是评 价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重要参数,反映了 肝脏、肾脏等排泄器官的功能。药物的清除 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肝肾功能、年龄、 疾病状态等。了解药物的清除率有助于预测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课件
药物动力学PPT课件大 纲
汇报人:
目录
添加目录标题
01
药物动力学模型
04
药物动力学概述
02
药物代谢过程
03
药物动力学参数
05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 的应用
06
添加章节标题
药物动力学概述
药物动力学的定义
药物动力学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行为和作用机制
药物动力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 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 科学
药物动力学的发展历程
19世纪初:药物动力学概念提出 19世纪末:药物动力学理论初步形成 20世纪初:药物动力学实验方法建立 20世纪中叶:药物动力学模型建立 20世纪末:药物动力学计算机模拟技术发展 21世纪初:药物动力学与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等交叉学科融合
药物代谢过程
药物的吸收
吸收途径:口服、 注射、吸入等
药物动力学参数
表观分布容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概念:表观分布容积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的体积,通常用Vd表示
计算方法:Vd=Dose/Cmax,其中Dose为给药剂量,Cmax为最大血药浓度
影响因素:药物的脂溶性、血浆蛋白结合率、组织亲和力等
临床意义:表观分布容积是药物动力学研究的重要参数,对于药物剂量设计和给药方案制定具有重 要意义。
给药方案的制定和优化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根据 药物动力学原理制定给药方案
给药方案的优化:根据患者的个体 差异和病情变化进行优化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给药方案的制定:考虑药物的吸收、 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物动力学在临床上的应用实例: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治疗
药物疗效的评估和预测
药物动力学模型:描述药 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过程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Ⅰ相反应指氧化、还原及水解反应,是指机体向原形药物分子加入或从原 形药物分子去除某个极性基团的过程,如加入或去除—OH、—COOH、— NH、—SH或—CH3等。这类化学反应可使大部分有药理活性的药物转化为无 药理活性的代谢物。
2.Ⅱ相反应
Ⅱ相反应指结合反应。经Ⅰ相反应的代谢物或某些原形药物,可与体内的 葡萄糖醛酸、甘氨酸、硫酸、乙酰基等内源性物质在相应基团转移酶的催化下 进行结合反应。结合后的产物药理活性降低或消失,水溶性和极性增加,易经 肾脏排泄。
(二)注射给药
静脉注射或静脉滴注可使药物迅速而 准确地进入体循环,肌内注射及皮下注射 的药物则须通过毛细血管壁吸收进入血液 循环。
药物的吸收速率与注射部位的血流量 及药物的剂型有关。肌肉组织的血流量明 显多于皮下组织,故肌内注射比皮下注射 吸收快。水溶液吸收迅速;油剂、混悬剂 或植入片可在注射局部形成小型储库,吸 收慢,作用持久。
2.药酶 抑制剂
凡能减弱药酶活性或减少药酶生成的药物称为药酶抑制剂,如氯霉素、西 咪替丁、异烟肼等。
四、药物的排泄
(一)肾排泄
1.肾小球滤过 肾小球毛细血管的基底膜通透性较强,除血细胞、大分子物质及与血 浆蛋白结合的药物外,大多数游离型药物及其代谢产物经肾小球滤过进入 肾小管管腔内。
2.肾小管分泌 只有极少数的药物可经肾小管主动分泌排泄。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内 有两类主动分泌的转运系统,即有机酸转运系统和有机碱转运系统,分 别转运弱酸性药物和弱碱性药物。当分泌机制相同的两类药物经同一载 体转运时,还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二)滤过
滤过(filtration)又称膜孔扩散,是指 直径小于生物膜膜孔的水溶性药物借助膜两 侧的流体静压和渗透压差被水携至低压侧的 过程。毛细血管壁的膜孔较大,多数药物可 以通过;肾小球的膜孔更大,大多数药物及 代谢产物均可经过肾小球滤过而排泄。但多 数细胞膜的膜孔较小,只有小分子药物可以 通过。

药理学课件第1章 总论 第3节 药动学

药理学课件第1章 总论 第3节 药动学

㈢药物的代谢
体内药物所发生的化学结构的改变,称为药物的代 谢(metabolism),或称为生物转化。 目的:促进药物从体内排出 药物(脂溶性高) 意义:改变药理活性 ①灭活 苯巴比妥 对羟基苯巴比妥 代谢物(脂溶性低)
②活化
可的松
氢化可的松
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
③非那西丁
1.药物代谢的场所
体内各种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代谢药物的能 力,但肝脏是药物代谢的主要器官,此外, 胃肠道、肺、肾和皮肤也可产生有意义的药 物代谢作用
苯巴比妥
氧化
对羟基苯巴比妥
结合
结合物
代 谢
I期 II期
无活性
药物
结合 结合
结合
活性或
药物 药物
排 泄
亲脂
亲水
3.药物代谢的酶系
药物代谢的酶,根据存在部位的不同分为微粒体酶 和非微粒体酶;又根据特异性的不同分为专一性酶和 非专一性酶。 (1)微粒体酶 (非专一性酶) 是指存在于肝细胞滑 面内质网上的细胞色素P450酶系统,大约有100余种同 工酶,是促进药物代谢的主要酶系统,故又简称肝药 酶 (2)非微粒体酶(专一性酶) 存在于肝、肠、肾细胞的线粒体、细胞浆及血浆中, 具有专一性,如胆碱酯酶水解乙酰胆碱,单胺氧化酶 氧化肾上腺素等
1.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吸收部位
游离型药物
其他部位
结合型药物
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可与血浆蛋白结合,与血浆蛋 白结合的药物称为结合型药物,未被结合的药物称 为游离型药物。在药物的吸收部位,药物进入血液 循环后与血浆蛋白结合,降低了局部的游离型药物 浓度,有利于药物的吸收。
2.体液pH值和药物的解离度
(二)主动转运
特点: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药物代谢动力学ppt课件精选全文完整版
• 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 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胞裂外排(exocytosis)
药物代谢动力学
跨膜转运(Membrane Transfer)
simple diffusion
carrier-mediated
active
facilitated
1. 药物理化性质; 2. 给药途径; 3. 药物剂型; 4. 影响药物从消化道内吸收的主要因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量; ●脂溶性; ●解离度;
问题:什么样的药物容易被吸收?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给药途径
●常见的给药方式:
静脉 、吸入 、舌下和直肠、肌内注射 、皮下注射 、 口服 、皮肤
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吸入(呼吸道给药,inhalation)
�定义:经口鼻吸入的药物从肺泡吸收的给药方式; 肺泡上皮细胞能吸收5 µm左右微粒, 肺泡表面积大(达200m2) ,
●适用于挥发性药物和气体药物,如鼻炎喷雾剂 ;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三)局部用药
●完整的皮肤吸收能力差 ; �适用于脂溶性高的药或加促皮吸收的药剂,如皮康王、无极膏 。 �问题生活当中,还有哪些是局部给药?
药物代谢动力学
6)药物通过胞膜的速度受药物理化性质的影响;
�药物分子大小; �药物脂溶性; �药物解离状况;
分子量小、脂溶性高、极性小、非解离型的药物容易透过细胞膜。
药物代谢动力学
7)药物通过细胞膜的速度受环境pH的影响
� --------------离子障 ion-trapping �大多数药物为弱酸性或弱碱性;
�原则:药物解离程度脂溶性 跨膜转运 效应。

《药理学第四章》课件

《药理学第四章》课件
药理学第四章PPT课件
单击添加副标题
汇报人:
目录
01 03 05 07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02
药物的作用机制
04
药物效应动力学
06
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药理学概述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相互作用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药理学概述
药理学的定义和作用
定义:药理学是 研究药物与机体 相互作用的科学, 包括药物的作用、 作用机制、药物 的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等。
药理学的现状:现代药理学 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药理学的未来:人工智能、 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前景
03
药物的作用机制
药物的作用机制分类
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于靶点,产生药理作用 间接作用:药物通过调节体内其他物质,间接作用于靶点 受体作用:药物与受体结合,产生药理作用 酶作用:药物通过抑制或激活酶,影响体内代谢过程 离子通道作用:药物通过调节离子通道,影响细胞膜电位 基因表达作用:药物通过调节基因表达,影响细胞功能
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和预防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不良反应增加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疗效降低 药物相互作用可能导致药物毒性增加 预防措施:合理用药,避免同时使用多种药物,定期监测药物浓度,及时调整药物剂量。
07
药理学实验方法与技术
药理学实验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实验设计:科学、 合理、可行
实验对象:选择 合适的动物模型
分类:药物相互作用可以分为 相加作用、协同作用、拮抗作 用和拮抗作用。
相加作用:两种药物的药效或 毒性相加,其效果等于两种药 物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协同作用:两种药物的药效或 毒性相加,其效果大于两种药 物单独使用时的效果之和。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理学:第3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Ka:酸性电离常数
药物的理化性质决定其固定的pKa值。 。
一个弱酸性药物(布洛芬,pKa=4.4)
胃液 (pH=2.4)
血液
尿液
(pH=7.4) (pH=8.4)
10pH-pKa
10-2
103
104
[离子型][A-] 0.01
1000 10000
[非离子型] [HA] 1
1
1
总量
1.01
1001 10001
胃肠道内影响吸收的因素
(2) 静脉注射给药(Intravenous,iv)
直接将药物注入血管,吸收完全
(3) 肌肉注射和皮下注射 (Intramuscular and subcutaneous injection, im and sc)
被动扩散+过滤,吸收快而全
毛细血管壁孔半径40Å,大多水溶性药 可滤过
肝药酶的特性
1) 选择性低:能催化多种药物转化;
2) 变异性较大:常因遗传、年龄、营养 和疾病等机体状态的影响而存在明显的 个体差异;如CYP450多态性
3) 酶活性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出现增强 (酶诱导)或减弱(酶抑制)现象。
肝药酶诱导剂和抑制剂
药酶诱导 (Induction):
苯巴比妥、利福平,环境污染物等
解离性是指水溶性药物在溶液中溶解后 可生成离子型或非离子型。
非离子型药物可自由跨膜转运,易吸收 离子型药物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不易跨 膜转运,被限制在膜的一侧,形成离子 障(ion trapping)现象。
酸性药 (Acidic drug):
HA H+ + A
碱性药 (Alkaline drug):
logC Time
第四节 药物消除动力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生物膜结构示意图
4
二、药物通过生物膜的方式 被动转运: 简单扩散、滤过; 特殊转运: 主动转运、易化扩散、 吞噬作用和胞饮作用。
5
被动转运
1、简单扩散(Passive transport):
定义:生物膜两侧的化学物分子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
的一侧(即顺浓度梯度)扩散。 胞外 驱动力:浓度梯度 转运物质:多数药物 转运速率(R): 胞膜 胞内
有些药物口服后,未进入体循环前,首先在胃肠道、
肠粘膜细胞和肝脏, 被代谢一部分,使进入血循环的有效 药量减少,效应降低的现象。 例如:抗心绞痛药硝酸甘油:首过效应可灭活90%,口服 疗效差,需舌下给药。 杜冷丁、异丙肾上腺素等。
21
※注射给药
(1)皮下注射或肌肉注射(sc或im): 用于:病情较严重者——PG、庆大;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1
目的要求
1、掌握机体对药物处置的过程-------吸收、分布、 代谢和排泄的影响因素;
2、理解药物代谢动力学基本概念。
2
第一节
脂质
药物的跨膜转运
一、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组成
生 物 膜
糖 蛋白质:结构蛋白、受体、酶、载体、 离子通道等
结构:液态镶嵌模型,具有流动性 隔离功能,保持细胞内部环境稳态 功能 生化反应和生命活动的场所 内外环境物质交换的屏障
水中的溶解度
人体体液pH
血液 口腔 胃 十二指肠 空肠 回肠
7.3-7.5
结肠 7.8-8.0
7
6.2-7.2
直肠 7.8
1.0-3.0
脑液 7.3-7.4
4.8-8.2
尿液 4.8-7.5
6.3-7.3
汗水 4.0-6.8
7.6
母乳 6.6-7.0
被动转运
2、滤过(Filtration) 定义:药物透过生物膜上的亲水性孔道的过程。 驱动力:流体静压或渗透压; 转运物质:分子直径<膜孔的化学物 影响因素: 膜孔大小:一般0.4nm;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7-10nm M<100-200的化合物可通过0.4nm孔 肾小球滤过,除蛋白质分子不能透过外,其余溶于血浆
移动的过程,称为易化扩散,又称帮助扩散或载体扩散。 特点: 需要载体;
胞外
胞膜
s s 不消耗代谢能量; s s s 具有一定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s s s 如葡萄糖——葡萄糖通透酶; s s s 铁剂——转铁蛋白; s s s
钾、钠、钙离子——离子通道蛋白。
12
s
胞内
s
23
※皮肤和粘膜给药
可乐定降压贴剂 硝酸甘油缓释贴皮剂
24
吸收
3、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
• 分子大小
药物的理化性质;
• 脂溶性; • 剂型(注射剂、片剂)
• 胃内容物的多少:多——慢、少——快;
• 胃、肠排空:快——少、慢——多;
吸收环境;
• 药物的相互作用:四环素+铁、钙剂—络合, • 脂肪和油:促进脂溶性药物的吸收 —驱虫药 药效降低、毒性增加—忌油; • 血液循环:丰富——快;
载体具有一定选择性;
T
T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s
载体有一定容量;
10
相似结构底物可发生竞争性抑制
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11
特殊转运
2、易化扩散(Facilitated diffusion)
定义:非脂溶性化学物,利用载体由高浓度处向低浓度处
(2)静脉注射:包括iv和ivgtt
用于:急诊、休克病人; (3)动脉注射:直接将药物注入动脉分布的部位 用于:心肌梗塞——纤溶药直接将纤溶药注入冠 状动脉;
22
※呼吸道给药
(1)气雾剂:颗粒小——可达支气管和肺泡——支气管哮 喘——异丙肾上腺素;
(2)喷雾剂:颗粒比较大——口、鼻腔局部——局部感 染——双料喉风散;
需载体,不耗能量ATP
13
特殊转运
3.吞噬作用( Phagocytosis )
一些固态颗粒物质与细胞膜
上某种蛋白质有特殊亲和力,当 其与细胞膜接触后,可改变这部 分膜的表面张力,引起外包或内 凹,将异物包围进入细胞,这种 转运方式称为吞噬作用。
14
特殊转运
3.胞饮作用( Pinocytosis )
A(C1 C 2 ) RK D
6
sss s s s ss s s s s s ss s s s s s ss s s s s ss s
K为扩散系数, A为膜面积,D为膜厚度。
被动转运
影响简单扩散因素
浓度梯度;
脂溶性脂水分配系数;脂水分配系数= 化学物质的解离度和体液pH:
脂质中的溶解度
液滴异物也可通过此种方 式进入细胞,称为吞饮或胞饮 作用。 吞噬和胞饮作用可合称为
入胞作用,或膜动转运。
15
药物体内过程相互联系示意图 作用部位 血液 药物 吸收 游离型药物
代谢产物



排泄
分布
肝脏
16
代谢
代谢产物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
药物反复通过生 物膜的过程
吸收
药物
体内过程
分布
排泄 代谢
首过效应;
25
分布
1、定义:血液 有关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2、部位:体内各处——不均匀
浓度高、效果好; 浓度低、效果差;
26
分布
3、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
(1)血浆蛋白的结合率 (2)局部器官的血流量 (3)组织的亲和力 (4)体液的PH值和药物的理化性质
18
吸收
2、给药途径:四种
胃肠道给药 注射给药 呼吸道给药 皮肤和粘膜给药
19
※胃肠道给药
(1)口服:口服——胃肠道粘膜吸收
——门静脉——肝脏——血循环 (2)舌下给药:舌静脉吸收,快,但不规则
首过效应
(3)直肠给药:直肠粘膜吸收,吸收快,不规则, 给药不方便;
20
首过效应
首过效应:(首过消除,第一关卡效应)
生物转运 (bio-transport) 生物转化 (bio-transformation)
药物在组织细胞中 发生的结构和性质 的变化过程
17
或代谢转化 (metabolic bio-transformation)
吸收
1、定义:
药物自给药部位 血液循环的过程。
吸收速度——起效的快慢;
吸收程度——起作用的强弱
中的物质均可透过肾小球的亲水性孔道进入肾小管。
8
亲水性通道
9
特殊转运
1、主动转运(active transport)
定义:化学物伴随能量的消耗,利用载体由低浓度处向高
浓度转运以透过生物膜的过程。 驱动力:代谢能量 特点: 需要有载体; 胞外 胞膜 胞内
s
s s s s
ST ST
化学物质可逆浓度梯度转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