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安全生产工作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重视。

为了进一步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本制度制定。

二、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机制,加强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和指导,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全面落实。

三、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在职员工及临时工人。

四、制度内容1.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的原则(1)综合管理原则:企业要统筹安全、生产、经济、技术等各方面的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2)分级管理原则: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将其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应急措施。

(3)预防为主原则:企业要采取措施,加强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安全生产隐患的预防和控制。

(4)监管为重原则: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管,及时发现和排除安全隐患,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

2.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分级管理的内容(1)一级隐患: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一级隐患的排查要求:-整改时限:立即整改;-整改责任:由负有直接领导责任的相关人员负责;-整改报告:对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整改措施、整改结果以及后续预防措施等。

(2)二级隐患:指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二级隐患的排查要求:-整改时限:7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整改责任:由相关部门负责整改;-整改报告:对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整改措施、整改结果以及后续预防措施等。

(3)三级隐患:指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三级隐患的排查要求:-整改时限:30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整改责任:由相关部门负责整改;-整改报告:对整改情况进行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隐患的整改措施、整改结果以及后续预防措施等。

五、执行和监督(1)执行:企业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安全巡查员定期进行巡查,对发现的隐患按照制度要求进行分类和整改。

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安全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将安全隐患分为四个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排查、治理和监控措施。

第二章等级划分第四条事故隐患等级划分如下:(一)一级隐患(重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二)二级隐患(较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轻伤、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三)三级隐患(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四)四级隐患(微小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但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排查与治理第五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第六条一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工作。

2. 制定详细治理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二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三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九条四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现场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监控与奖惩第十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监控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员工生命财产的保障。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类潜在危险因素,既是安全问题的表现,也是安全事故的滋生源。

通过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职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2.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与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相衔接。

3. 本制度要求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强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及时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责任和职责1. 上级单位:(1) 制定和修订本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并将上级的要求通知下级。

(2) 监督督促下级单位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检查和评估。

(3) 发现严重安全隐患,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2. 下级单位:(1) 根据本级制度的要求制定本级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2) 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和职责,并确保工作的落实。

(3) 按照要求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监督部门:(1) 负责对各级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 隐患排查(1)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明确排查的内容、范围和周期。

(2) 确定排查人员和责任,制定排查任务分工表,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3) 制定排查细则和要求,明确排查的方法、步骤和标准。

(4) 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排查细则和要求对各项安全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三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工作,规范隐患的发现、整改和管理程序,保障企业员工和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企业员工,包括管理人员、生产人员、办事人员等。

第三条企业安全工作的目标是:预防事故的发生,确保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维护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秩序。

第四条本制度是企业安全工作的基本制度,贯彻执行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和《安全生产法》。

第五条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二章隐患的分类第六条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事物、因素或情况。

第七条隐患根据危险程度和影响范围可分为三类:(一)一般隐患:可能引发轻微事故,影响范围较小的隐患。

(二)重大隐患:可能引发中等程度的事故,影响范围较大的隐患。

(三)重大隐患:可能引发重大事故,影响范围较大的隐患。

第八条隐患的分类根据以下因素确定:(一)危险程度:指隐患可能引发的事故的严重程度。

(二)影响范围:指隐患可能对人员和财产造成的影响范围。

(三)整改难度:指隐患是否容易整改的程度。

(四)整改费用:指隐患整改所需的费用。

第三章隐患的发现和报告第九条员工在工作中发现隐患应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

第十条相关负责人收到隐患报告后应及时核实,并按照规定处理。

第十一条隐患发现和报告程序如下:(一)员工发现隐患后立即向所在部门负责人报告。

(二)所在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进行核实,如属实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将整改情况上报至上级。

(三)上级审核整改情况后,进行复核,如符合要求,则整改完毕。

(四)如隐患属于重大隐患或重大隐患,则应立即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四章隐患的整改和管理第十二条发现的一般隐患,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整改完成后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三条发现的重大隐患,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并经过上级主管部门复核,整改完成后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发现的重大隐患,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到位,整改完成后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并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公司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隐患分级管理制度公司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是一种有效的措施,用于识别、评估和管理潜在的风险和隐患。

通过建立明确的分级管理制度,可以将风险和隐患按照不同的级别划分,并制定相应的管控措施和风险防范措施,以确保公司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生命安全。

本文将从隐患的定义、分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和实施要点等方面展开叙述。

一、隐患的定义隐患是指潜在的、可能引发事故或危害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因素。

它是指那些可能导致事故、病害或损失的各种条件或行为。

隐患分级管理的目的就是充分了解和把握这些潜在因素,从而及时采取控制和预防措施,以减少隐患带来的风险。

二、分级管理的原则和方法1.风险评估: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进行风险评估,将隐患划分为不同级别。

常见的风险评估工具有风险矩阵、危险评估表等。

2.分级管理:根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将隐患划分为不同的级别和类别,确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和管控要求。

通常分为红色、橙色、黄色、蓝色等级别,红色为最高级别,表示极其严重和紧急。

3.利益共享:建立起各级别的隐患管理组织,各级别的隐患管理团队共同参与,实现信息共享和资源整合,提高管理效能。

4.动态管理:隐患管理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的调整和改进,及时更新和完善隐患管理制度。

三、分级管理制度的内容1.隐患识别和评估:明确隐患的识别方法和评估标准,制定隐患清单和评估指标,确保对潜在隐患的全面识别和准确评估。

2.分级划定准则:确定不同级别隐患的划定准则,包括隐患的严重程度、风险等级、影响范围等,确保划定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管理措施和管控要求:制定不同级别隐患的管理措施和管控要求,包括隐患的整改期限、责任人、整改跟踪和反馈等,确保各级别隐患能够得到及时控制和预防。

4.隐患整改和追踪:建立隐患整改和追踪机制,对各级别隐患的整改情况进行跟踪监督,并及时向上级汇报,确保整改措施和管控要求的有效执行。

四、分级管理制度的实施要点1.宣传教育:全员参与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管理能力,增强隐患识别和评估的能力。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隐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的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类第四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以下四类:一般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整改难度不大,不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较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整改需要一定时间或投入,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或一定财产损失的隐患。

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特别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极大,整改难度极大,可能导致特别重大人员伤亡或特别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五条安全隐患的分类应综合考虑隐患的性质、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整改难度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三章安全隐患分级第六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整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以下四级:一级隐患:指需要立即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级隐患: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一般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级隐患: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整改,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四级隐患:指需要长期关注和持续改进,但对当前安全生产影响较小的隐患。

第七条安全隐患的分级应综合考虑隐患的严重程度、整改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四章安全隐患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记录隐患。

第九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

第十条对一级、二级隐患,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对三级、四级隐患,应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整改。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隐患报告的管理流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申报义务1. 企业内部部门及员工应自觉接受隐患申报制度,认真履行申报义务。

2. 隐患发现者应主动向相关部门申报,并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

3. 隐患发现者应保证所述情况真实有效,并能提供相应证据。

三、隐患评定与分级1. 隐患报告接收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及时评估,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级。

2. 分级标准:(1)一级隐患:具有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重大风险,需立即处理。

(2)二级隐患:具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的安全事故,需在短时间内处理。

(3)三级隐患: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影响,需在较短时间内处理。

(4)四级隐患:具有轻微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影响,可适当延迟处理。

四、隐患处理流程1. 对一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上报企业领导层,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立即组织处理。

2. 对二级隐患,应在24小时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开会讨论处理方案,并报告企业领导层。

3. 对三级隐患,应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企业领导层。

4. 对四级隐患,应在7个工作日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企业领导层。

5. 处理结果应编制报告,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和成果,报告需送至企业领导层审批。

五、隐患整改与验收1. 隐患处理完成后,相关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2. 验收依据:(1)整改报告的真实有效;(2)整改措施已得以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3)整改问题未发现重复出现的情况。

3. 验收结果应由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并报告企业领导层。

六、相关责任1. 隐患发现者:负责提供真实有效的隐患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隐患的处理和整改工作,并保证整改效果。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隐患管理工作,确保生产安全和人身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我司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存在的各类隐患的管理。

第三条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是指依据隐患的严重程度与可能造成的危害性,将隐患划分不同级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第四条隐患分级管理应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综合整改、社会共治”的原则,实行负责任制,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整改、督查等制度,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第五条隐患的划分和管理应当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建立健全相应的档案和记录。

第六条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由生产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具体实施与监督。

第二章隐患的划分与管理第七条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个级别。

重大隐患是指一旦发生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一般隐患是指一旦发生可能造成一般人员伤亡或一般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八条一旦发现隐患,应当立即进行划分等级,并根据不同的级别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第九条隐患的划分应当由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根据相关标准和法规进行评估,并进行记录。

第十条对于重大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相关生产活动,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一般隐患应当及时进行整改,并进行整改验收。

第三章隐患管理措施第十二条针对重大隐患,生产安全管理部门应当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整改,并进行整改验收。

第十三条对于一般隐患,由相关部门组织负责人进行整改,并进行整改验收。

第十四条隐患整改应当采取临时性和永久性措施,确保隐患得到彻底排除。

第十五条隐患整改应当按照程序进行,做好相关记录保留。

第十六条对于未能及时整改的隐患,相关单位应当加强督查与监督,并进行相应处理。

第十七条对于隐患整改完成后,应当进行整改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处理。

第四章隐患管理责任第十八条生产安全管理部门是隐患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负责隐患的排查、划分、整改、督查等工作。

公司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公司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公司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事故隐患排查、分级、治理和监控。

第三条本制度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

第二章分级标准第四条事故隐患按照危害程度和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分为四个等级:一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群死群伤、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隐患。

二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重伤、较大财产损失或较严重环境污染的隐患。

三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轻伤、一般财产损失或一般环境污染的隐患。

四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轻微伤害、小额财产损失或轻微环境污染的隐患。

第三章排查与报告第五条公司应建立健全隐患排查治理组织机构,明确各部门、各岗位的排查责任。

第六条各部门应定期开展隐患排查工作,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事故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第七条发现事故隐患,应立即上报至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填写《事故隐患报告单》。

第八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组织专业人员对事故隐患进行评估,确定隐患等级。

第四章治理与监控第九条根据隐患等级,采取以下治理措施:一级隐患:立即停产停业,进行整改,确保安全后方可恢复生产。

二级隐患:限期内整改,整改期间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三级隐患: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正常生产,但需加强监控。

四级隐患:限期整改,整改期间可正常生产,无需特别监控。

第十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应建立隐患治理台账,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跟踪、监控。

第十一条对逾期未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隐患,应依法进行处理。

第五章奖励与惩罚第十二条对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十三条对未按要求进行隐患排查、治理,造成事故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六章附则第十四条本制度由公司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了确保企业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有效实施,有效防止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我公司特订立本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旨在规范安全隐患的发现、报告、处理和闭环反馈流程,确保安全风险能够及时得到管控和解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含各级部门、全体员工及其他与我公司相关的人员。

三、安全隐患分级依据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分为三级,分别为紧急级、紧要级和一般级,实在定义如下:1.紧急级:指存在严重风险,若不立刻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安全隐患。

2.紧要级:指存在潜在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肯定危害的安全隐患。

3.一般级:指存在细小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肯定程度危害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隐患的发现与报告1.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刻上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并认真描述隐患的实在情况、位置、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

2.部门负责人收到员工上报的安全隐患后应立刻进行初步评估,并依照安全隐患的发现时间、情况紧急程度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安全隐患的分级。

3.对于紧急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时排出,并立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对于紧要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立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将隐患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对于一般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同时将隐患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6.部门负责人应将全部已报告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并定期对安全隐患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

五、安全隐患的处理与闭环反馈1.部门负责人收到安全隐患报告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认真调查,并依照事故防备、风险评估等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2.安全隐患的处理中应重视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于难以解决的紧要级和一般级安全隐患,应成立特地的安全隐患处理小组,订立认真的处理方案,并监督执行。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5篇)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5篇)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1、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由郑州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

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由登封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督办。

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由登电煤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督办。

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A、B、C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d.负责治理的单位和责任人,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f.治理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g.负责验收的单位和责任人。

对于排查出的C级隐患要按矿井“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落实人、定时间、定资金)进行专项安排处理,由后班带班领导进行跟踪复查验收整改效果。

对于排查出的A、B级隐患,做到及时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挂牌督办整改验收;对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发现的A、B级隐患,下达的整改指令书,应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对于上级政府或主管部分排查的A、B级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的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整改验收人。

在整改A、B级隐患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隐患排出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置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A、B级隐患整改到位后,及时向负责挂牌督办的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上报整改内容,并申请验收;对验收审查合格的,应及时对隐患进行核销,对验收审查不合格的,应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

C级隐患必须由矿长签字认可后,直接安排布置进行处理,并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3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3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模版一、总则为了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保护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我们制定了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旨在规范安全工作的流程和要求,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范潜在的安全风险。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员工、外来人员以及访客。

凡是在我单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本制度的各项规定。

三、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原则1.风险评估原则:依据风险状况将安全隐患分为不同等级,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2.责任划分原则:明确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并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3.科学决策原则: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决策,采取合理、有效的安全管理措施。

4.法律依据原则:本制度的制定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安全管理符合法律规定。

5.持续改进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改善管理流程,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四、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流程1.安全隐患发现和报告(1)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后,应立即上报所在部门的安全管理人员,并按照规定的方式填写安全隐患报告。

(2)安全管理人员接到上报后,应立即进行核实,并记录核实结果。

2.安全隐患评估(1)根据核实结果,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安全隐患评估,并将风险等级划分为低、中、高三个等级。

(2)评估结果应通过书面形式反馈给上报人员,并告知他们的报告已收到。

3.等级划分和控制措施(1)低风险等级:对于低风险等级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跟踪执行情况。

(2)中风险等级:对于中风险等级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会组织相关部门制定严格的控制措施,并安排人员进行整改,并设置整改时限。

(3)高风险等级:对于高风险等级的安全隐患,安全管理人员会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4.落实整改和验收(1)各部门按照要求制定整改计划,并承担相应的整改责任。

(2)安全管理人员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安全隐患的验收。

五、安全隐患分级管理责任1.上级部门负责安全监督和管理,并提供相应的资源和支持。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本(3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本(3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本一、目的和范围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人身安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本企业所有员工以及与企业相关的合作单位。

二、定义和级别1.安全隐患:指存在可能导致事故、伤害、损失和灾难的安全风险。

2.级别划分:根据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

- 一级:具有极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将会导致重大事故和巨大损失。

- 二级: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较大事故和较大损失。

- 三级: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如果不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一般事故和一般损失。

三、管理流程1.发现和报告隐患:- 任何员工在工作中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止工作并尽快上报至所在部门负责人。

- 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立即组织人员进行确认,并在24小时内将确认结果上报给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

2.隐患分级和处理:-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收到上报后,根据实际情况和隐患的严重程度,将其划分为相应的级别,并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

- 一级隐患应立即暂停相关作业,并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和调查,同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 二级隐患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并在72小时内完成整改。

- 三级隐患应制定整改计划,并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整改。

3.整改和验收:- 各部门负责人按照制定的整改措施和时间要求进行整改。

- 隐患整改完成后,应及时上报给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并由相关专业人员进行验收。

- 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相关作业,并将整改情况记录在安全台账中。

4.追责和奖励:- 对于漠视大意、不履行职责的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包括纪律处分和法律追责。

- 对于及时发现和报告安全隐患、积极参与整改的员工,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表彰。

四、监督和评估1.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检查和评估。

2.对于整改不到位的隐患,将追加措施和时间要求,并通知上级主管部门。

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部门、车间及全体员工。

三、分级分类原则1. 隐患分级: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以及整改难度,将隐患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2. 隐患分类:根据隐患的性质、来源和特点,将隐患分为以下类别:(1)设备设施隐患:包括设备老化、损坏、维护保养不到位等。

(2)作业环境隐患:包括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缺失、通风不良等。

(3)人员操作隐患:包括违章操作、违规作业、安全意识不强等。

(4)管理缺陷隐患: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等。

四、隐患排查1. 定期排查: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对生产、生活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2. 不定期排查: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3. 专项排查:针对特定环节、特定设备或特定区域,开展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4. 排查要求:排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隐患情况,包括隐患名称、等级、类别、地点、责任人等。

五、隐患整改1. 隐患整改责任:根据隐患等级,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2. 整改时限:一级隐患应在24小时内整改完毕;二级隐患应在3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三级隐患应在7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四级隐患应在15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

3. 整改措施:针对不同隐患类别,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设备设施隐患:更换、维修或更新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2)作业环境隐患:调整作业场所布局,完善安全设施,改善通风条件。

(3)人员操作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4)管理缺陷隐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

六、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1.为了加强我企业的隐患管理,确保生产经营的安全和顺利进行,订立本制度。

2.本制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我企业实际情况订立并执行。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企业全部职能部门及员工,包含各个生产车间、行政办公室等。

第三条定义1.隐患:指可能危及员工生命安全和资产安全的潜在或实际存在的安全和卫生问题。

2.隐患分级:依据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将隐患划分为不同级别。

第二章隐患分级管理第四条隐患分级原则1.隐患分级应依照不安全性、严重性和紧迫性综合评估。

2.隐患分级应及时、准确地反映隐患的危害程度。

3.隐患分级应依据隐患排出的困难程度和期限要求进行。

第五条隐患分级分类依据隐患的不安全性、严重性和紧迫性,将隐患分为三个级别:1.一级隐患:指不安全性大、严重性高、紧迫性强的隐患。

2.二级隐患:指不安全性适中、严重性一般、紧迫性一般的隐患。

3.三级隐患:指不安全性小、严重性较低、紧迫性较弱的隐患。

第六条隐患分级管控要求1.对一级隐患,应立刻采取措施进行隔离,暂时停止生产,并立刻汇报上级主管部门。

2.对二级隐患,应尽快采取措施进行整改,并限定整改时限。

3.对三级隐患,应依照企业规定的时间要求进行整改。

第三章隐患考核标准第七条考核目的1.通过隐患分级考核,提高部门和员工对安全的重视程度,有效减少和防止隐患发生。

2.通过隐患分级考核,为改进隐患管理工作供应数据和依据。

第八条考核内容1.对各部门在隐患排查和整改工作中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

2.对各部门对隐患的分级准确性进行考核。

3.对各部门对一级和二级隐患整改时限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

第九条考核方法1.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考核:每季度组织对各部门进行隐患排查和整改情况的抽查,评估结果计入绩效考核。

2.隐患分级的准确性考核:每年组织对各部门的隐患分级进行抽查,评估结果计入绩效考核。

3.隐患整改时限的达成考核:每月收集各部门的隐患整改情况,评估结果计入绩效考核。

隐患排查制度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制度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排查制度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企业隐患排查工作,确保生产安全,保障员工身体健康,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具备生产经营资质的企业。

第三条隐患排查工作应当以预防为主,及时发现,及时整改。

第四条企业应当建立科学的隐患排查管理体系,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进行管理。

第五条企业应当加强隐患排查工作,建立隐患排查责任制,各级管理人员要履行隐患排查管理职责,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第二章隐患排查管理体系第六条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制度,并包括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七条企业应当确定隐患排查工作目标,建立隐患排查工作规范,明确隐患排查工作的程序和要求。

第八条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工作档案,包括隐患排查记录、整改措施、整改进展等。

第九条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工作的威信制度,对于发现隐患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对于隐瞒隐患的员工应当进行惩罚。

第三章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第十条企业应当根据隐患的不同级别,分级管理隐患排查工作,分为一级隐患、二级隐患、三级隐患。

第十一条一级隐患为重大隐患,可能导致生产事故,企业应当立即停止相关生产活动,停止使用相关设备,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

第十二条二级隐患为较大隐患,可能影响生产安全,企业应当立即整改,确保隐患得到消除。

第十三条三级隐患为一般隐患,可能对生产工作造成影响,企业应当在规定的时间内整改,确保隐患不会发展成为一级或二级隐患。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建立隐患排查的监督检查机制,定期对隐患排查工作进行检查评估,对于发现的问题要进行整改。

第四章应急预案第十五条企业应当建立应急预案,明确隐患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保障员工的安全。

第十六条企业应当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和应变能力。

第五章处罚规定第十七条对于违反隐患排查制度的员工或者部门,企业应当给予相应处罚,严重的情况应当给予辞退。

第六章附则第十八条本制度自颁布之日起开始执行。

第十九条企业应当根据本制度要求,建立自己的隐患排查管理制度,确保隐患排查工作的有效开展。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文(5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防范和化解安全隐患,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企业的各个部门,对于分级管理安全隐患进行规范。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是对企业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管理的制度,旨在实现安全风险的有效控制和防范。

第四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应以预防为主,强化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最大程度地减少事故的发生。

第五条企业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和权限。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方法第六条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根据隐患的性质、程度和危害程度,分为一级隐患、二级隐患、三级隐患。

第七条一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立即整改。

第八条二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一定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在一定期限内整改。

第九条三级隐患是指可能造成轻微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必须定期检查,并进行整改。

第十条安全隐患的分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及时性、有效性、适当性、责任明确。

第十一条安全隐患的分级管理工作由企业相关部门负责,相关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第三章安全隐患整改措施第十二条一级隐患的整改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采取紧急措施,确保隐患消除。

第十三条二级隐患的整改应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责任人和整改期限,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四条三级隐患的整改应定期检查,整改情况应做好记录,确保整改到位。

第十五条安全隐患整改应建立台账,做好整改过程的记录和管理。

第四章监督和评估第十六条企业应建立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评估。

第十七条监督和评估工作应由专业人员负责,确保评估结果客观准确。

第十八条对于未按规定整改的隐患,应及时通报上级主管部门,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第五章附则第十九条企业应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第二十条对于特定行业或工种的安全隐患,应依法制订专门的管理措施。

公司事故隐患分级管理

公司事故隐患分级管理

公司事故隐患分级管理
一、事故隐患的级别
根据事故隐患可能造成的危险程度和事故隐患整改的难度,将事故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

A级隐患为一般隐患,指作业现场存在的在车间范围内能够当班及时整改的隐患。

B级隐患为重大隐患,指分公司无能力解决需要公司有关部门制订整改方案协助解决的隐患
二、事故隐患分级管理规定
一般事故隐患由公司组织落实整改,由生产安全部监督整改。

重大事故隐患由公司聘请有关专家研究制定解决方案,由公司组织实施,安委会监督整改。

1、公司成立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为总经理丁兆民;副组长为安全副总经理江华;成员为生产安全部、技术部、采矿车间、选矿车间、机电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等成员以及各班组。

2、公司总经理对本矿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全面责任。

3、公司分管安全副总经理负责组织本职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4、总工程师对隐患治理工作负技术管理责任,并抓好隐患治理方案的制定与落实,对分管范围内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全面负责。

5、各班组长为本班组隐患排查治理的第一责任者。

6、生产安全部室指导各班组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负责隐患的级别审定和督促整改。

7、生产安全部负责监督安全隐患的整改、落实、统计和上报工作。

8、生产安全部要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为标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组织职工发现和排除隐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1、根据隐患严重程度、解决难易,事故隐患分为A、B、C三个级别:
A级隐患:是指重大隐患
B级隐患:是指较大隐患
C级隐患:是指一般隐患
2、安全检查人员在进行隐患登记和处理过程中,应根据隐患级别,实行分级管理、逐级上报。

3、对排查出的隐患,要按A、B、C级标准及时登记建档、及时实施监控治理、及时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市政府报告,报告的内容主要有:
(1)隐患的现状及产生的原因;
(2)隐患的危险程度及难易程度分析;
(3)隐患的治理方案;方案的主要内容:a.治理的目标及任务,b.采取的方法和措施,c.经费和物资的落实情况,d.负责治理的单位和责任人,e.治理的时间和要求,f.治理安全措施和标准要求,g.负责验收的单位和责任人。

4、对于排查出的C级隐患要按矿井“五定”原则(定整改措施、定责任人、定落实人、定时间、定资金)进行专项安排处理,由后班带班领导进行跟踪复查验收整改效果。

5、对于排查出的A、B级隐患,做到及时上报,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挂牌督办整改验收;对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发现的A、B级隐患,下达的整改指令书,应建立信息管理台账,并按分级挂牌督办规定落实挂牌督办。

6、对于上级政府或主管部分排查的A、B级隐患,应落实隐患治理的六项内容:明确整改任务、整改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整改期限、整改资金、整改验收人。

7、在整改A、B级隐患过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对于隐患排出前或排除过程中无法保证安全的,应当从危险区域内撤出人员,并疏散可能危及的其他人员,设臵警戒标志,暂时停产或停止使用设备,防止事故的发生。

8、A、B级隐患整改到位后,及时向负责挂牌督办的政府或相关的职能部门(机构)上报整改内容,并申请验收;对验收审查合格的,应及时对隐患进行核销,对验收审查不合格的,应重新制定整改方案,继续挂牌督办直至整改完成。

9、C级隐患必须由矿长签字认可后,直接安排布臵进行处理,并有专人进行现场监督。

10、A、B级隐患应及时上报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挂牌督办,由矿长亲自进行安排布臵,落实人员、物资和资金,整改结束后由矿长组织进行验收合格后,申请上级政府或主管部门进行验收审查,合格后及时核销。

11、排查出事故隐患应根据隐患性质,进行定性、定量的评估,确认事故隐患的类别(A、B、C级),同时落实整改措施、整改时间和责任人。

12、A、B、C级隐患治理前,必须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制定、矿长批准的安全防范措施和应急计划。

必须加强对隐患的监控,并告知作业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采取的措施,否则,不准从事相关作业。

13、建立A、B、C隐患挂牌、建档制度,实行事故隐患跟综管理,并将验收结果存入事故隐患管理档案。

14、煤矿将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作为安全办公会议、安全检查和安全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及时研究整改措施,对事故隐患进行监控,落实整改措施,防范事故发生。

15、因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措施落实不力导致事故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煤矿安全隐患分类分级表
分类
分级
A级B级C级
顶板特殊高应力区的开采
1、工作面初次放顶撤面,缺支柱严重
2、主要巷道严重变形(失修)
3、工作面悬顶超过规定
1、采掘工作面过变化带
2、机户硐室巷道局部失修
3、工作面两巷折梁断柱
4、孤岛采煤
5、严重的软底与复合顶板工作面4、沿空留巷维护
5、切眼及巷疲乏刷大
6、三四叉门掘进与维修
7、空顶作业
8、工作面支柱初撑力低
一通三防1、煤层自然发火
2、主扇风机性能达不到要求
3、矿井风量不足
4、矿井通风系统不合理
5、瓦斯异常区
1、采区通风系统不完善
2、采区防尘系统不健全或供水达不到
要求
3、高温火点
4、采、掘面风量达不到要求
5、火区启封
1、采掘工作面煤尘超标
2、通风设施不齐全
3、盲巷
机电运输1、主副井提升设备有严重缺陷
2、矿井主排水设备失修或管路
能力不足
3、矿井单回路供电
4、矿井供电路供电
5、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
1、采区泵房供电能力不足
2、罐道磨损严重
3、采区上、下山管理
4、主提升绞车绳老化
5、主要运输大巷疲乏轨道老化
6、采区提升设备老化或保护不齐全
7、主提升地点无候车室
8、副井安全保护不齐全
9、主要运输大巷高度不符合要求
迎头多环节提升
防治水1、奥灰水侵入
2、采区(复杂)老空积水
3、雨季洪水溃入井下
4、矿井供电线路、设备老化
1、三灰水的影响
2、钻空封闭不良
3、采区泵房排水能力不足
4、中央泵房水仓淤积严重
5、防水闸门失灵
6、迎头顶水掘进及上覆积水回采
断层陷落柱附近的掘进探
放水
综合1、地方小煤井越界超层开采干
扰严重
2、冲击地压区开采
3、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复采
1、综放工作面管理
2、综采工作面安装、回撤
3、大倾角采煤
其它1、井筒严重变形
2、矿井安全出口不符合要求
1、放炮透老巷
2、大煤仓施工
3、井下通讯设施不符合要求
1、采煤工作面出口不畅通
2、炮眼封泥不符合要求
3、瞎炮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