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5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5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1. 引言安全是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安全隐患是产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保障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需要对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管理。

本文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以便对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管理与处理。

2. 概述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办法是指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影响范围、危害程度等因素,将安全隐患分为不同等级,并按照不同等级的隐患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

3. 安全隐患的分类根据安全隐患的性质与影响范围,可以将安全隐患分为以下几类:(1) 人员安全隐患:包括人员伤亡、职业病、身体不适等与人员有关的安全隐患;(2) 设备安全隐患:包括设备故障、设备缺陷、设备维护不当等与设备有关的安全隐患;(3) 环境安全隐患:包括污染、毒害、噪音等与环境有关的安全隐患;(4) 组织管理隐患:包括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人员不胜任等与组织管理有关的安全隐患。

4. 安全隐患的分级根据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可能导致的事故后果,将安全隐患分为四个等级:特大型、重大型、较大型和一般型。

(1) 特大型隐患:指危害程度极高,可能导致重大伤亡事故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后果不可逆转,恢复困难。

例如,重大火灾、爆炸事故等。

(2) 重大型隐患:指危害程度较高,可能导致较大伤亡事故或严重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后果难以控制。

例如,危险品泄漏、高空坠落等。

(3) 较大型隐患:指危害程度中等,可能导致一定程度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后果可控制。

例如,机械设备故障、电力线路短路等。

(4) 一般型隐患:指危害程度较低,可能导致轻微伤亡事故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一旦发生,后果轻微。

例如,日常车辆违规行驶、办公室设备故障等。

5. 安全隐患的管理措施根据不同等级的安全隐患,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如下:(1) 特大型隐患:对特大型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组织应急救援,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同时进行全面排查,消除隐患。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安全隐患的管理,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公司全体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部所有安全隐患的识别、评估、报告、处理和跟踪等工作。

第三条公司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整改工作,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及时报告,共同维护公司安全生产环境。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类第四条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1. 一般隐患:可能造成人员轻伤、设备损坏或者环境污染等影响较小的事故隐患。

2. 重大隐患:可能造成人员重伤、死亡,或者造成重大设备损坏、环境污染等影响较大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安全隐患分级第五条安全隐患根据可能引发事故的严重程度和紧急程度,分为一级隐患、二级隐患和三级隐患:1. 一级隐患:立即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特别严重后果的隐患。

2. 二级隐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严重后果的隐患。

3. 三级隐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事故,或者事故发生后可能造成一定后果的隐患。

第四章安全隐患管理流程第六条安全隐患识别与报告1. 全体员工应积极参与安全隐患的识别,发现安全隐患及时报告给所在部门负责人。

2. 部门负责人应定期组织安全隐患排查,对员工报告的安全隐患进行评估,并确定隐患等级。

第七条安全隐患评估1. 各部门负责人应根据隐患的等级,组织安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对隐患进行评估,确定整改措施和期限。

2. 对于重大隐患,应组织专家进行评估,并报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审批。

第八条安全隐患整改1. 各部门应按照隐患评估结果,制定整改计划,落实整改措施。

2. 对于重大隐患,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应跟踪整改进展,确保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九条安全隐患跟踪与验收1. 各部门应定期对整改完毕的隐患进行复查,确保整改效果。

2. 安全管理部门应定期对各部门的安全隐患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对整改不力的部门进行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隐患等级管理制度

隐患等级管理制度

隐患等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企业隐患管控工作,提高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保障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内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供应商和承包商。

第三章隐患的定义1. 隐患指在生产经营、工程建设活动中暴露出的可能引发安全事故的问题。

2. 隐患包括但不限于设备设施、作业环境、文明施工、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3. 与本单位有关的隐患是指杨公司员工从事的辐射防护工作中存在的危害员工的事故隐患。

第四章隐患等级划分标准1. 一般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但暂时不会造成较大的安全生产事故的问题。

2. 重大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较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问题。

3. 严重隐患: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一旦发生事故就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的问题。

第五章隐患等级划分程序1. 隐患排查:由安全生产部门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对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

2. 隐患鉴定: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鉴定,根据隐患危害程度划分等级。

3. 隐患登记:对鉴定后的隐患进行登记,包括隐患名称、位置、责任人、整改期限等信息。

4. 隐患通报:对重大和严重隐患进行通报,由公司领导组织研究制定整改方案。

第六章隐患整改措施1. 一般隐患整改: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期限不得超过30天。

2. 重大隐患整改:责任部门制定整改方案,整改期限不得超过15天。

3. 严重隐患整改:责任部门立即停止作业,制定紧急整改方案,整改期限不得超过7天。

第七章隐患整改验收1. 隐患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生产部门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出具整改验收报告。

2. 验收合格后,安全生产部门会将验收结果通报到公司领导,并进行隐患整改效果分析。

第八章隐患等级管理追究1. 对未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的单位,将给予相应的追究责任并处以相应的经济处罚。

2. 对故意隐瞒、不报告或者弄虚作假的单位,将给予严厉处罚。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是指根据隐患的性质、重要程度和紧迫度,将安全隐患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排查治理。

该制度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隐患分类:根据安全隐患的特点和类型进行分类,如火灾隐患、生产安全隐患、设备安全隐患等。

2. 隐患评估:对每个隐患进行评估,确定其存在的风险程度和危害程度。

评估可以根据隐患的可能性、严重程度、暴露人数等指标进行。

3. 隐患分级:将隐患按照评估结果进行分级,通常分为一级、二级、三级等。

一级隐患指的是存在重大安全风险和危害的隐患,需要立即治理;二级隐患指的是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和危害的隐患,需定期治理;三级隐患指的是存在一定安全风险和危害的隐患,可适时治理。

4. 隐患排查:根据分级确定的优先级,有针对性地进行隐患排查。

对一级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对二级、三级隐患进行定期排查。

5. 隐患治理:根据分级确定的优先级,制定相应的治理措施和计划,对隐患进行治理。

一级隐患要求及时整改,二级、三级隐患可以根据情况有计划地进行治理。

6. 隐患督导:建立隐患治理的督导机制,对治理工作进行督导和跟踪,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有效地治理。

通过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可以科学、有序地进行安全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工作,提高安全管理水平,防范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规范安全管理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高社会安全保障水平,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范围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工作场所和生产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场所、办公场所、会议场所等。

第三章安全隐患排查1.工作单位应当定期组织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工作,包括但不限于检查设备设施、用火用电、化学品安全、危险作业、高处作业等方面。

2.安全隐患排查应当由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负责,定期报告排查情况,并及时整改。

3.对于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当制定整改方案,并设定整改期限,确保隐患得到及时处置。

第四章治理措施1.对于重大安全隐患,应当立即停止相关作业,并立即通知相关负责人和部门。

2.对于一般安全隐患,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整改,并填写整改报告,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3.对于无法立即整改的安全隐患,应当制定应急预案,并加强监测和管理,确保不发生事故。

第五章监督检查1.安全监督检查机构应当定期对本单位进行安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并督促整改。

2.安全监督检查结果应当报送上级主管部门,并对重大安全隐患直接通报上级主管部门。

3.对于安全隐患整改不到位的单位,安全监督检查机构有权进行处罚,直至责任人员追责。

第六章法律责任1.对于因安全隐患造成事故的单位,应当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并赔偿受害人的损失。

2.对于因违反本规定造成事故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加强安全管理工作。

3.对于故意隐瞒安全隐患或虚报整改情况的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处罚,并加强安全监督。

第七章其他规定1.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加强自身安全知识学习,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履行自己的职责。

2.单位应当建立健全安全宣传教育制度,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3.本规定自颁布之日起生效。

以上为本单位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如有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地方,请及时修改完善。

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排查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防事故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安全生产活动,包括但不限于生产、储存、使用、运输等环节。

第三条本制度依据事故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将安全隐患分为四个等级,并采取相应的排查、治理和监控措施。

第二章等级划分第四条事故隐患等级划分如下:(一)一级隐患(重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死亡、重伤、重大财产损失或严重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二)二级隐患(较大隐患):可能导致人员轻伤、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三)三级隐患(一般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事故隐患。

(四)四级隐患(微小隐患):可能导致轻微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但不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事故隐患。

第三章排查与治理第五条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实行分级负责制,各级负责人应按照职责分工,组织开展隐患排查工作。

第六条一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主要负责人组织成立专项治理小组,全面负责隐患排查、治理和监控工作。

2. 制定详细治理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七条二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分管领导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定期对整改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八条三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部门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部门负责人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九条四级隐患排查治理:1. 由现场管理人员进行排查,确定整改责任人。

2. 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完成时限。

3. 现场管理人员定期检查整改情况,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第四章监控与奖惩第十条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实行监控管理,确保整改措施落实到位。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一、背景及意义安全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员工生命财产的保障。

为了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营和员工的安全,建立和完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的各类潜在危险因素,既是安全问题的表现,也是安全事故的滋生源。

通过排查和治理安全隐患,可以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的发生,保障企业的安全生产和员工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制度的实施主要目的是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明确各级管理部门和职责,确保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总则1. 本制度适用于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

2. 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实施应与相关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相衔接。

3. 本制度要求科学、公正、公开的原则,并强调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及时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三、责任和职责1. 上级单位:(1) 制定和修订本级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并将上级的要求通知下级。

(2) 监督督促下级单位执行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并按照一定的频次进行检查和评估。

(3) 发现严重安全隐患,并及时向有关职能部门报告。

2. 下级单位:(1) 根据本级制度的要求制定本级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2) 落实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责任和职责,并确保工作的落实。

(3) 按照要求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治理,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3. 监督部门:(1) 负责对各级单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2) 定期对隐患整改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并及时向上级单位汇报。

四、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程序1. 隐患排查(1) 制定隐患排查工作计划,明确排查的内容、范围和周期。

(2) 确定排查人员和责任,制定排查任务分工表,并组织人员进行培训。

(3) 制定排查细则和要求,明确排查的方法、步骤和标准。

(4) 进行隐患排查,按照排查细则和要求对各项安全方面进行检查和评估。

安全隐患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治理分级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安全隐患治理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安全隐患治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隐患治理工作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确保隐患排查、治理、监控和责任落实的全面覆盖。

第二章分级标准第四条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和重大隐患两个等级。

第五条一般隐患的认定标准:(一)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对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小;(二)在正常生产条件下,能够及时整改排除;(三)整改后不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六条重大隐患的认定标准:(一)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对生产经营活动影响较大;(二)整改需要停产停业或采取其他特殊措施;(三)整改后仍存在较大安全风险,可能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

第三章职责分工第七条单位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全面负责,确保隐患排查、治理、监控和责任落实到位。

第八条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协调、监督和检查安全隐患治理工作,具体职责如下:(一)制定安全隐患治理计划和实施方案;(二)组织隐患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进行分类、登记、上报;(三)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和单位落实隐患治理措施;(四)对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和总结。

第九条各部门、单位负责人对本部门、单位安全隐患治理工作负责,具体职责如下:(一)组织本部门、单位隐患排查,及时上报排查情况;(二)落实隐患治理措施,确保整改到位;(三)对本部门、单位隐患治理情况进行自查、自评。

第四章隐患排查与治理第十条隐患排查:(一)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包括日常巡查、专项检查、重点时段检查等;(二)对排查出的隐患,按照分级标准进行分类、登记、上报;(三)对重大隐患,立即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第十一条隐患治理:(一)一般隐患,要求相关部门、单位在规定时间内整改;(二)重大隐患,要求单位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整改方案,落实整改措施,确保整改到位;(三)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检查、评估,确保整改效果。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安全隐患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的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工作。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应遵循科学、规范、公正、公开的原则,确保安全隐患得到及时有效的整改。

第二章安全隐患分类第四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性质、严重程度和可能造成的后果,分为以下四类:一般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小,整改难度不大,不会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隐患。

较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有一定影响,整改需要一定时间或投入,可能导致一般人员伤亡或一定财产损失的隐患。

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较大,整改难度较大,可能导致重大人员伤亡或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特别重大隐患:指对安全生产影响极大,整改难度极大,可能导致特别重大人员伤亡或特别重大财产损失的隐患。

第五条安全隐患的分类应综合考虑隐患的性质、影响范围、持续时间、整改难度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三章安全隐患分级第六条安全隐患按照其整改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分为以下四级:一级隐患:指需要立即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严重安全事故的隐患。

二级隐患:指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整改,否则可能导致一般安全事故的隐患。

三级隐患:指可以在一定时间内整改,但长期存在可能影响安全生产的隐患。

四级隐患:指需要长期关注和持续改进,但对当前安全生产影响较小的隐患。

第七条安全隐患的分级应综合考虑隐患的严重程度、整改的难易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等因素,由安全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评估确定。

第四章安全隐患管理第八条公司应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定期对生产经营活动及相关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并记录隐患。

第九条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应及时进行分类分级,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和计划。

第十条对一级、二级隐患,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对三级、四级隐患,应制定详细的整改方案,并按照计划进行整改。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五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为全面辨识、管控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部门、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将风险控制在隐患形成之前,把可能导致的后果限制在可防、可控范围之内,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根据公司要求并结合加油站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总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在安全生产过程中,针对各系统、各环节可能存在的安全风险、危害因素以及重大危险源,进行超前辨识、分析评估、分级管控的管理措施。

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各安全员是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实施的责任主体。

二、“安全风险分级管控”____机构(一)成立“风险分级管控”工作领导组:组长:陈金森常务副组长:段仕龙副组长:曾图成员:梁建忠,卢彬,柳细茹,张德敏,匡翠,段学敏领导组职责1、组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全面负责。

2、常务副组长负责对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实施的监督、管理、考核。

3、副组长具体负责实施分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4、成员负责具体实施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分级、控制管理、公告警示等工作。

1、年度辨识评估每年由组长亲自____,制定年度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工作方案,抽调各系统技术人员和专家,围绕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良因素和管理缺陷等要素,结合加油站生产系统、设备设施、作业场所等部位和环节,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评估,并对辨识出的各类安全风险进行分类梳理,综合考虑作业场所、受威胁人数、起因物、引起事故的诱导性原因、致害物、伤害方式等,通过对系统的分析、危险源的调查、危险区域的界定、存在条件及触发因素的分析、潜在危险性分析,确定安全风险类别。

2、月度辨识评估每月由各安全员牵头____相关业务部门进行一次本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及隐患排查,并于当日下午召开本系统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会,结合本系统重点区域、重点场所、重点环节以及操作行为、职业健康、环境条件、安全管理等,进行一次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辨识。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

隐患报告分级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隐患报告的管理流程,确保企业安全生产和员工人身安全,特制定本分级管理制度。

二、申报义务1. 企业内部部门及员工应自觉接受隐患申报制度,认真履行申报义务。

2. 隐患发现者应主动向相关部门申报,并提供详细的情况描述。

3. 隐患发现者应保证所述情况真实有效,并能提供相应证据。

三、隐患评定与分级1. 隐患报告接收部门应对报告进行及时评估,并根据隐患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等综合因素进行分级。

2. 分级标准:(1)一级隐患:具有极其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环境破坏的重大风险,需立即处理。

(2)二级隐患:具有较严重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的安全事故,需在短时间内处理。

(3)三级隐患:具有一定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影响,需在较短时间内处理。

(4)四级隐患:具有轻微的安全隐患,可能导致一定影响,可适当延迟处理。

四、隐患处理流程1. 对一级隐患,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程序,并上报企业领导层,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立即组织处理。

2. 对二级隐患,应在24小时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开会讨论处理方案,并报告企业领导层。

3. 对三级隐患,应在3个工作日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企业领导层。

4. 对四级隐患,应在7个工作日内启动处理程序,相关部门负责人需组织处理,并将处理结果报告企业领导层。

5. 处理结果应编制报告,详细记录处理过程和成果,报告需送至企业领导层审批。

五、隐患整改与验收1. 隐患处理完成后,相关部门应对整改情况进行验收,确保隐患得到有效控制。

2. 验收依据:(1)整改报告的真实有效;(2)整改措施已得以执行并取得预期效果;(3)整改问题未发现重复出现的情况。

3. 验收结果应由验收部门出具验收报告,并报告企业领导层。

六、相关责任1. 隐患发现者:负责提供真实有效的隐患报告,并协助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2. 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隐患的处理和整改工作,并保证整改效果。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范文(4篇)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范文(4篇)

安全隐患分类分级管理规定范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工作,保障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所有注册登记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以及个体工商户。

第三条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级。

第四条安全隐患的分级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人为本,注重生命安全,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分类管理,因企业类型、行业特点和危险性差异,对不同隐患进行不同的管理和整改。

(三)动态管理,根据隐患的整改情况和事故发生的情况,及时调整隐患的分级。

第五条各级国家安全主管部门负责对辖区内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分级管理。

第二章安全隐患的判定第六条安全隐患是指存在或者可能存在的与人身、财产安全有关的不安全因素和不安全行为。

第七条安全隐患的判定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按照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判定。

(二)结合企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和工作实际,进行综合评估。

(三)严格把关,避免主观片面的判定。

第八条安全隐患判定的具体依据有:(一)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规范。

(三)企事业单位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

(四)专家论证。

第九条安全隐患判定应当参照相关部门的技术标准以及专家的意见,并进行合理论证。

第三章安全隐患的分级第十条根据安全隐患的危害程度和整改难度,将安全隐患分为一般隐患、较大隐患和重大隐患三级。

第十一条一般隐患是指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的,但是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整改,危害程度较低的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较大隐患是指当一般隐患不能通过简单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整改,或者存在一定的危害程度,但仍能通过采取综合的措施和方法进行控制的安全隐患。

第十三条重大隐患是指存在严重危害人身、财产安全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严重,甚至导致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的安全隐患。

第十四条安全隐患的分级应当根据以下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一)隐患的危害程度。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一、制度目的为加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根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二、分级标准1. 一般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2. 重大隐患: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必须时光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致使生产经营单位自身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职责分工1. 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隐患分级管理负总责,组织实施本制度。

2.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具体组织实施本制度,包括隐患排查、分级、治理、复查等工作。

3. 各部门负责人对本部门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负责组织本部门隐患排查、治理和复查工作。

4. 所有员工对本岗位安全生产工作负直接责任,发现隐患应及时报告,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整改。

四、隐患排查1. 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每月至少一次,特殊时期和特殊作业项目应增加排查次数。

2. 隐患排查应全面、细致,不留死角,不留盲区。

3. 隐患排查应采取自查、互查、抽查等方式进行。

4. 隐患排查应建立隐患排查记录,记录内容包括隐患部位、危害程度、整改措施、责任人等。

五、隐患治理1. 一般隐患:由责任部门立即组织整改,整改后报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复查。

2. 重大隐患: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整改期限等,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备案。

3. 整改期间,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

4. 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复查,确认隐患已消除。

六、复查与验收1. 隐患整改完成后,由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组织复查,确认隐患已消除。

2. 复查不合格的,应继续整改,直至合格。

3. 复查合格的隐患,应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正常生产。

七、奖惩措施1. 对隐患排查、治理、复查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2. 对未按要求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复查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追究相关责任。

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分类管理制度

一、目的为加强我单位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员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单位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单位所有部门、车间及全体员工。

三、分级分类原则1. 隐患分级:根据隐患的危害程度、可能造成的事故后果以及整改难度,将隐患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

2. 隐患分类:根据隐患的性质、来源和特点,将隐患分为以下类别:(1)设备设施隐患:包括设备老化、损坏、维护保养不到位等。

(2)作业环境隐患:包括作业场所布局不合理、安全设施缺失、通风不良等。

(3)人员操作隐患:包括违章操作、违规作业、安全意识不强等。

(4)管理缺陷隐患:包括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等。

四、隐患排查1. 定期排查:各单位应定期组织对生产、生活场所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每季度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排查。

2. 不定期排查:各单位应根据生产、工作实际情况,不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

3. 专项排查:针对特定环节、特定设备或特定区域,开展专项安全隐患排查。

4. 排查要求:排查过程中,应详细记录隐患情况,包括隐患名称、等级、类别、地点、责任人等。

五、隐患整改1. 隐患整改责任:根据隐患等级,明确整改责任人,确保隐患得到及时整改。

2. 整改时限:一级隐患应在24小时内整改完毕;二级隐患应在3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三级隐患应在7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四级隐患应在15个工作日内整改完毕。

3. 整改措施:针对不同隐患类别,采取以下整改措施:(1)设备设施隐患:更换、维修或更新设备设施,确保其安全可靠。

(2)作业环境隐患:调整作业场所布局,完善安全设施,改善通风条件。

(3)人员操作隐患: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行为。

(4)管理缺陷隐患: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安全检查,落实安全责任。

六、监督检查1. 安全生产管理部门负责对隐患排查、整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4篇)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进一步做好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现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程序化管理,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类事故的发生,特制定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分级监控管理制度。

一、安全隐患的概念及分级(一)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的不安全因素,是危险的根源,包括管理上的缺陷、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重大危险源是长期或临时的生产、搬运、使用和储存危险物质,或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二)安全隐患是指控制、约束、管理这些危险物的装备、系统、设施、人员、管理制度和体制等方面可能出现漏洞使危险物质突变形成事故的不安全因素,具体指违反《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煤矿重大安全生产隐患认定办法》等国家、上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条例、指令等有关这些危险物质的管理规定、标准及要求。

重大隐患:主要指一通三防、防治水、安全供电、小煤窑治理等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

日常管理安全隐患:除重大隐患以外的安全隐患。

(一)矿长是矿隐患排查的第一责任者。

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安全生产____,人员配备,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考核落实,安全费用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安全培训教育及安全事故处理等方案的决策权和批准权,监督、检查同级副职及各矿井____的安全生产工作。

(二)总工程师是安全生产的第一责任者,对隐患排查治理技术工作全面负责,负责一通三防、防治水方面重大隐患的排查治理和监管。

(三)各分管领导对正职负责,负责分管范围内的重大隐患排查治理和监管。

(四)各业务科室是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技术方案的____、批准及上报部门,是本专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执行的业务主体。

(五)各区、队、车间负责人是本责任区域安全隐患现场排查第一责任人。

(六)安全部门是重大隐患排查的管理和监督部门,对重大隐患排查工作负责,并负责隐患的收集、汇总和上报,是隐患排查治理的验收牵头____部门。

安全隐患分级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制度1. 制度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我们更好地管理安全隐患,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降低潜在风险,保障员工和财产的安全。

2. 分级定义根据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我们将安全隐患划分为以下几个级别:2.1 级别一:严重隐患级别一安全隐患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或环境污染的隐患,需要立即采取紧急措施进行处理和消除。

2.2 级别二:较重隐患级别二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事故或重要设备故障的隐患,需要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消除。

2.3 级别三:一般隐患级别三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导致一般事故或影响正常工作的隐患,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和消除。

2.4 级别四:轻微隐患级别四安全隐患是指可能引发轻微事故或对工作产生轻微影响的隐患,需要按照一般程序进行处理和消除。

3. 分级管理3.1 隐患识别各部门负责人和员工应积极参与隐患识别,并及时上报安全部门。

安全部门负责对上报的隐患进行分类和分级。

3.2 处理措施根据隐患的分级,相关部门负责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并确保措施的及时有效实施。

3.3 监督检查安全部门将定期对隐患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确保隐患得到有效处理和消除。

3.4 记录和统计安全部门负责对隐患的处理情况进行记录和统计,及时上报相关部门和领导。

4. 培训和宣传为了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我们将开展定期的安全培训和宣传活动,使员工深入了解安全隐患分级制度,并知晓处理隐患的具体要求。

5. 变更与完善根据实际情况,我们公司保留对安全隐患分级制度进行变更和完善的权利。

任何变更和完善都需要经过相关部门和领导的审批。

以上是我们公司的安全隐患分级制度,希望能够保障公司员工和财产的安全,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重视和遵守这一制度。

如有任何疑问或建议,请及时与安全部门联系。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细则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细则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细则一、安全隐患分级制度的目的与原则1.目的:为了全面提高安全防范工作的科学性和针对性,更好地保障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原则:科学性、客观性、综合性、可操作性、防范为主、防治结合。

二、安全隐患分级制度的等级划分1.一级隐患:具有极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一旦发生将会导致重大事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二级隐患: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一旦发生将会导致较大的事故,造成较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3.三级隐患:具有一定危害性和严重性,一旦发生将会导致一定的事故,造成一定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四级隐患: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严重性,一旦发生将会对工作和生活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不会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安全隐患分级制度的管理措施1.一级隐患:立即采取停工、停产、停业等紧急措施,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紧急处理,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2.二级隐患:立即采取限制性措施,确保人员疏散和安全撤离,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3.三级隐患:立即采取预防性措施,隐患发现后第一时间组织专业人员进行处理,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4.四级隐患:立即采取改进性措施,针对隐患进行整改或修复,确保安全运营并报告有关主管部门。

四、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责任与义务1.企业和单位:负有对本单位的安全隐患进行定期排查和管理的义务,采取有效的措施预防和治理相关隐患。

2.相关部门:负责对本辖区范围内的安全隐患进行监督和管理,及时核实和确认隐患级别,并参与安全隐患的处理和整改工作。

3.个人员工:有安全隐患发现时应及时向相关部门报告,并积极配合处理和整改工作。

五、安全隐患分级管理的技术支持1.技术手段: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摄像监控、智能感知等,对安全隐患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隐患管理的精细化和智能化水平。

2.技术标准:根据相关技术标准,建立合理的安全隐患分级评估体系和评级标准,便于对隐患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和管理。

3.技术培训:对相关人员进行安全隐患分级管理方面的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对隐患的识别和处理能力,推动安全防治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安全隐患排查怎么分级管理

安全隐患排查怎么分级管理

安全隐患排查怎么分级管理一、背景在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背景下,安全问题一直备受重视。

许多企业为了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不断追求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安全生产。

然而,安全生产问题的重要性不可忽视,一旦发生事故,不仅对企业的经济发展造成影响,更会导致人员伤亡,甚至丧失生命。

因此,为了及时发现和解决安全隐患,提高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平,必须对安全隐患进行分级管理,不同级别的安全隐患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来解决。

二、安全隐患排查的分级管理1. 一级管理一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严重危害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产场所进行仔细排查,发现可能导致严重安全问题的物品和设备;(2)对生产流程进行全面分析,发现可能引发重大生产事故的环节;(3)对人员进行全面调查,确保每个人都明白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

2. 二级管理二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导致一般危害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产场所进行细致排查,发现可能造成一般安全问题的物品和设备;(2)对生产流程进行系统分析,找出可能引发一般生产事故的环节;(3)对人员进行逐一检查,确保每个人都能意识到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3. 三级管理三级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可能产生轻微危害的安全隐患进行全面排查和治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生产场所进行全面排查,发现可能引起轻微安全问题的物品和设备;(2)对生产流程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可能引发轻微生产事故的环节;(3)对人员进行逐个调查,确保每个人都能觉察到自己在生产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

四、分级管理的实施方法为了实现安全隐患排查的分级管理,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有效方法:1. 建立健全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包括安全隐患排查的时间安排、责任分配、检查内容等方面的规定,确保每个员工都能按照规定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工作。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一、目的与背景为了确保企业各部门的安全工作有效实施,有效防止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发生,保障员工的人身安全和资产安全,我公司特订立本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本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和核心,旨在规范安全隐患的发现、报告、处理和闭环反馈流程,确保安全风险能够及时得到管控和解决。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公司全体员工,包含各级部门、全体员工及其他与我公司相关的人员。

三、安全隐患分级依据安全隐患的严重程度和潜在风险,将安全隐患分为三级,分别为紧急级、紧要级和一般级,实在定义如下:1.紧急级:指存在严重风险,若不立刻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安全隐患。

2.紧要级:指存在潜在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肯定危害的安全隐患。

3.一般级:指存在细小风险,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对人员安全和资产安全造成肯定程度危害的安全隐患。

四、安全隐患的发现与报告1.员工发现安全隐患应立刻上报所在部门负责人,并认真描述隐患的实在情况、位置、严重程度等相关信息。

2.部门负责人收到员工上报的安全隐患后应立刻进行初步评估,并依照安全隐患的发现时间、情况紧急程度以及风险评估结果,确定安全隐患的分级。

3.对于紧急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立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临时排出,并立刻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

4.对于紧要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立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处理,并将隐患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5.对于一般级安全隐患,部门负责人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同时将隐患上报上级主管部门。

6.部门负责人应将全部已报告的安全隐患建立台账,并定期对安全隐患处理情况进行统计和总结。

五、安全隐患的处理与闭环反馈1.部门负责人收到安全隐患报告后,应组织专业人员进行认真调查,并依照事故防备、风险评估等相关流程进行处理。

2.安全隐患的处理中应重视措施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可行性。

对于难以解决的紧要级和一般级安全隐患,应成立特地的安全隐患处理小组,订立认真的处理方案,并监督执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
蒲都高速公路TJ-10标项目部
安全隐患分级管理制度
为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加强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的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施工安全事故,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好本标段安全工作,特制定本制度。

一、安全隐患分级
根据作业现场人、物的不安全状态与环境的不安全因素的性质、轻重程度,将隐患分为重大隐患(A级)、较大隐患(B级)与一般隐患(C级)。

根据对本标段项目范围内施工安全危险源识别和隐患排查,存在的潜在隐患如下:
(一)重大安全隐患(A级)
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未制定专项方案或方案未经批准。

2、分部分项工程未落实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就盲目组织施工作业。

3、特种设备安装完毕后,未经调试和特种设备监督管理部门验收确认合格,直接投入使用。

4、高处作业工作平台不合格:工作平台不稳定、无安全护栏、无法系挂安全带。

5、在储油罐(油库)附近进行电气焊等动火作业,没有安全技术措施擅自施工。

6、跨越既有公路施工作业未编制专项施工方案或未按专项方案安全技术措施执行。

(二)较大安全隐患(B级)
1、特种设备未按规定进行定期校验,或安全设施不齐全或失效。

2、孔洞口未加盖或围拦、高临边未防护,无明显标志。

3、电气焊现场无通风和防灭火措施,有易燃易爆物品。

4、作业场所安全防护装置被擅自拆除。

5、施工机械设备安全防护装置不齐全、不可靠。

6、起重设备的起重吨位不明确,信号装置、安全自动装置、行程限位装置、缓冲装置、自动联锁装置等不灵活可靠。

吊钩、吊环有补焊、变形、开裂、扭转等。

7、墩台施工作业中模板搭拆、混凝土浇筑等无操作平台安全防护设施。

8、施工现场与地方道路相交、相邻处未设置安全防护设施。

9、临时用电架空、埋设线路不按照TN-S规定执行。

(三)一般安全隐患(C级)
1、作业场所未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消防器材不完好或管理不规范。

2、材料和备件乱堆乱放,堆放不稳固。

3、氧气、乙炔瓶未设置专门存放设施。

4、施工现场的孔洞未加盖或设置防护围栏。

5、脚手架基础地面未平整、夯实,立杆无垫板。

6、脚手架未设置上下安全通道。

7、脚手架作业平台未满铺脚手板、脚手板未固定。

8、脚手架拆除不按顺序。

9、各类机具设备制动装置不可靠、不灵敏,销、杆不齐全。

10、施工现场临时用电私拉乱接、线路破损未及时更换、配电箱无专人负责管理、配电箱不关门上锁、不遵守“一机一闸一漏保”的规定。

11、使用热得快烧开水。

12、配电系统未设置重复接地。

13、移动配电箱直接放在地上。

14、未明确区域临时用电责任人。

15、起重无指挥或信号不清,导致操作失误。

16、起重臂和吊起的重物下面有人停留或行走。

17、吊物捆扎不牢,钢管等材料单点起吊,支腿垫木不
合格,支腿未全伸出。

18、起重设备无专人管理,未定期检查与维修保养。

19、车辆制动装置磨损超限。

20、车辆前照明灯、后尾灯及转向灯不亮。

21、车辆轮胎有破口,防滑部分磨损严重,气压不足。

22、车辆各仪表失灵或指示不准确。

23、车辆未配备灭火器或灭火器失效。

24、车辆方向灯不亮或故障。

25、车辆无后视镜或后视镜不完好、后视镜角度调整不合适。

26、未安装牢固的硬临边保护设施。

27、跳板不绑扎,使用木方、模板等作跳板,无踢脚板。

28、高处作业无安全的上下通道。

29、抛掷材料、工具。

30、高处作业不按照规定系安全带。

31、挖掘作业基坑周边无护栏、无警告标志、设备作业半径内有人活动、堆土距离基坑不足1米、深基坑无人员上下通道。

二、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管理
抓住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内容,从安全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落实以及风险性较大工程事故隐患的防范入手,把施工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细分为排查登记、公示与
告知、防范治理、验收销号四个步骤全过程监控。

在每一项分项工程开工前,由安质部牵头,工程部、物资设备部等部门相关人员参与,对照“交通运输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重大事故隐患清单管理制度的通知(交质监发[2015]156号)”附件“公路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行业基础版)”进行隐患排查登记、公示与告知、防范治理、验收销号。

具体操作按一下步骤执行。

(一)排查登记
对排查出的各种危险源对照“公路工程重大事故隐患清单(行业基础版)”进行分析、分类、分级。

对排查出的已分级的施工安全隐患进行建档管理。

根据施工图和施工计划,在施工进场前向项目公司上报二级以上安全隐患编制详细的名录,明确安全隐患存续时期和控制方法,经自审后按照相关程序报送监理、业主单位。

施工方案因施工图设计变更或施工条件影响发生变动的,应将施工方案变动后增加的安全隐患及时补充和完善,并经自审后报送监理、业主单位。

(二)公示与告知
进行一级和二级安全隐患公示:对重大安全隐患(A级)和较大安全隐患(B级)在施工现场显要位置予以公示,公示内容包括安全隐患名称、可能导致发生的事故类别、注意事项及保障措施。

在危险源处醒目位置悬挂警示标志;制作
危险源告知书,向施工作业班组所有作业人员进行当面告知,并要求所有参加告知人员签字确认。

(三)防范治理
建立工程项目安全隐患管理台帐,建立健全安全隐患的控制与管理制度,如果监理、业主单位有需要,则将管理台账和制度报监理、业主单位备案。

编制重大安全隐患(A级)和较大安全隐患(B级)控制方案,并附具安全验算结果(重大安全隐患组织专家进行论证审查,根据专家论证审查意见进行完善。

),经施工企业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和业主单位审查后,方可组织施工,并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进行现场监督。

组织项目管理人员定期对其责任管理范围内的施工安全各类危险源安全状况进行检查,作书面检查记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针对重大安全隐患(A级)和较大安全隐患(B级)开展教育培训,在施工人员进入工程项目施工现场前,应当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安全生产教育的内容应当包括工程项目的重大安全隐患(A级)和较大安全隐患(B级)以及安全防护方案和保证措施,应急救援预案等内容。

项目部在作业人员进行作业活动前对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安全技术交底应当明确工程作业特点和危险源、安全隐患,针对重大安全隐患(A级)和较大安全隐患(B级)施工的具体预防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