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四小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北京版

合集下载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祖国美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进行口语表达。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准备好课本和笔记本。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向学生介绍鼎湖山的美景。

(2)引导学生谈论对鼎湖山的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回答相关问题。

5. 情景体验(1)学生分角色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进行情景体验。

(2)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给予鼓励。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画出自己心中的鼎湖山。

2. 课堂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册的相关题目。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合作学习的表现,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家庭作业的完成情况,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提升。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北京版

鼎湖山听泉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各个学段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意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同时注重开发学生创造的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

教材简析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是著名的游泳胜地。

那里群峰罗列,古木参天,泉溪淙淙,飞瀑直泻,自然风光十分迷人。

课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中心,语言优美,词汇丰富,表达了作者对鼎湖山泉水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

共五个自然段,按地点转移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段。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3.理解课文内容,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含义,体会其表达效果进行有感情地朗读难点:感受鼎湖山泉水声的美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境1.师导入:鼎湖山轻纱一样的薄雾,湿漉漉的绿叶,安详厚重的古刹钟声,令人流连忘返,那仿佛汩汩流进人们的心田.充满勃勃生机的清泉更令人心驰神往.让我们随作者一同欣赏鼎湖山美妙的景致,去聆听鼎湖山天籁之音的泉声吧!师板书课题.(鼎湖山听泉)2.由朗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交流:读过课文后,你想说什么?(生汇报,师相机指导)二、抓住重点,直奔主题1.谁来读一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2.在XX同学的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3.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出来的?谁能告诉老师?生汇报重点词句,师相机板书:(淙淙、到处、涌流、时隐时现,不绝于耳、遮断路面、清纯悦耳)4.你能通过自己有感情地朗读告诉大家吗?(生自由读)5.抽一生美美地读,其他同学谈感受。

6.再抽一生有感情地读,其他学生闭目静听。

谈谈自己的感悟。

7.过渡:是呀!多美的景致!晶莹的泉水与繁茂的草木交织,厚重的钟声与悦耳的泉声交汇,如诗如画,清新自然,置身其中,不知不觉已是暮色苍茫,。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使学生了解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感受和热爱之情。

2.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他们欣赏自然美景的能力。

3. 帮助学生掌握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型,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 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

2. 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课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鼎湖山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 提问学生:“你们对鼎湖山的泉有什么印象?”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

二、快速阅读(5分钟)1. 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鼎湖山听泉》,理解课文的大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三、深入学习(15分钟)1. 让学生仔细阅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中的生僻词语和复杂句子。

2. 教师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四、欣赏与讨论(10分钟)1. 让学生欣赏课文中对鼎湖山泉的描绘,感受作者的语言魅力。

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对鼎湖山泉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五、总结与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

2. 布置作业:让学生写一篇关于鼎湖山泉的作文,表达自己的感受和赞美之情。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鼎湖山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能够理解课文内容并表达自己的感受。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学习,培养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教师还要关注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

六、课堂互动与探究(15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 小组分享:每个小组选择一个重点句子或段落,向全班同学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小学学科网】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增强语文词汇量。

(3)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描写,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3)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学会运用描绘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欣赏。

(2)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

(3)引导学生学会用心灵去感受生活,用语言去表达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掌握生字词,增强词汇量。

3. 分析课文结构,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三、教学难点1. 感受作者情感的变化,理解作者对鼎湖山泉的喜爱。

2. 学会描绘自然景观,提高写作技巧。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提高理解能力。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提高写作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进行导入。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

4. 案例分析:分析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让学生学会描绘自然景观。

5. 小组合作: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完成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6.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思考。

8.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写作技巧。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2. 在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七、教学反思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自然景观的美丽。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听音频等直观方式,增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培养对祖国大好春光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能够掌握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学习,体会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第三章:教学准备3.1 教学材料:课文《鼎湖山听泉》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频等多媒体材料。

3.2 教学环境:教室环境布置得舒适、安静,有利于学生学习。

第四章: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音频,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主题。

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

4.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学生查找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3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4.4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阅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学生选择一个生字词,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

5.2 作业要求: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做到字迹清楚、表达准确。

学生要在作业中展现出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运用。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的: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评价学生朗读、表达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6.2 评价方式:课堂提问:教师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2)培养学生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3)培养学生学会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爱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的运用。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1)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

(2)相关图片或图片资料。

(3)生字词卡片。

2. 学生准备:(1)预习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2)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音频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学生分享查阅到的鼎湖山相关资料。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练习(1)练习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运用生字词进行情景对话。

5.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可以是旅游攻略、景点介绍等。

3. 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体会自然之美,拍摄照片或绘画作品,分享到班级群。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推荐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推荐北京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4鼎湖山听泉教案推荐北京版【教材分析】课文是一篇游记。

全文以游览线路的先后顺序,记叙了在景区的所见、所闻、所感。

文章以写在鼎湖山听泉的感受为主要内容,抒发了亲近自然、热爱自然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

按地点转换和时间的先后顺序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驱车来到了风景名胜鼎湖山。

第二部分(2)我们白天进山观景听泉。

第三部分(3—5)夜宿庆云寺听泉,抒写鼎湖山清泉在内心深处所留下的深刻、美好的印象。

【教学目标】1.学会8个生字及新词,认读1个字。

2.能概括每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4自然段。

4.能说出在课文第4自然段中作者是怎样具体写出泉水变幻莫测、悦耳动听的,能说出自己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

5.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鼎湖山泉声的美妙,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泉声变幻莫测、悦耳动听。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

【学情分析】听泉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看到课题就会有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课堂上学生会会学的比较投入。

文章的文字很美,想象也很丰富学生一定愿意读背。

【教学方法】重视朗读,以读为本。

在读中想象,读中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理念】在阅读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尤其是对最后一段的理解要尊重学生的感受。

重视朗读和默读,在朗读中理解,在默读中思考,朗读和默读相结合。

【教学准备】让学生聆听一下各种乐器的声音。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生字新词,练习正确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一、从学生查阅的作者资料和鼎湖山的资料导入课文的学习。

1.今天我们学习14课鼎湖山听泉,你通过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多少鼎湖山的情况呢。

(鼎湖山位于广东肇庆市东北部,绝顶有湖,因名顶湖,传说黄帝曾铸鼎于此,遂易名为鼎湖。

风景区内群峰竞秀,古木参天,以丛林古刹、飞瀑流泉著称。

山之绝顶有湖,四时不竭。

)2.今天,我们就在著名散文家谢大光的引领下共同感受这奇幻的自然风光。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

《鼎湖山听泉》教案(3篇)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借助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理解著名古刹、雄浑磅礴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凭借课文中的具体语言材料,理解关键词句的含义,品味其表达效果。

4.在充分感受泉声美妙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用心聆听的习惯,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点:透过斟酌词句,品味课文第四自然段的表达特色;透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会泉声的美妙与神奇。

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的特点。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设计好课前谈话。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激发兴趣1.齐读课题。

2.注意:这儿的鼎是后鼻音(ding),一块儿再来读一遍。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二、初读,理清脉络1.带着问题自由地读读课文,用笔圈出难读的词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朗读状况:轻纱薄雾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著名古刹轻柔清脆清纯悦耳悠悠扬扬厚重回响雄浑磅礴(b)(1)第一组注意教音:薄(b)雾著名古刹(ha))。

(2)第二组注意透过朗读来区分词语的意思。

3.画出课文中描述泉声的句子。

三、深究,听懂泉声1.被称为天然氧吧的鼎湖山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那儿的泉水闻名遐迩,夜晚的泉声更是充满神奇。

(师配乐范读第四自然段)2.请学生自由地读读第四自然段。

3.透过抓词读好第一句文字:(1)作者在夜里听泉水,这是一个怎样的夜晚能不能用读的方式告诉大家。

(2)根据字典中籁的解释,理解万籁俱寂的意思。

(3)练读这句话。

4.透过扣字理解第二句文字:(1)在这样宁静的夜晚,作者是怎样听泉的`(2)辨识的辨是一个生字,你还明白哪个字跟辨字的字形相近怎样区分这些字.透过品句读懂第三句文字:(1)听:播放四段水流声(轻柔的、清脆的、厚重回响的、雄浑磅礴的)。

(2)辨:你能辨识出这四段泉声吗(3)品:你听懂了哪种泉声最喜欢哪种泉声(4)比:这四个句子有什么共同点这四种泉声又有什么不一样()读:同座合作、全班分主角读好这四句话。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资料、图片,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讨论、小组合作,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感悟。

3. 欣赏自然美,提高审美素养。

三、教学难点1.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历史知识的理解。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为学生营造生动的学习氛围。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高学生口头表达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3. 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音频、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教师简要介绍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句,深入理解课文。

5. 欣赏自然美(1)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欣赏到的自然美。

(2)教师总结,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6. 总结与拓展(1)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

(2)学生课后查阅资料,了解鼎湖山的更多知识,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参与讨论和小组活动的热情。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doc

北京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鼎湖山听泉》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读准并理解“万赖俱寂、流连、磅礴”等词语。

★理解课文内容,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想象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四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泉声的美妙,增强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媒体网络调动学生视觉,听觉,从字里行间去感受泉声的美丽。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结合语言环境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凭借语言材料想象泉声的变化,体会泉声美妙有趣。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二、感知课文,教给方法:由学习第二自然段入手:1、课件出示一组词语:淙淙不绝于耳清纯悦耳欢快活泼清亮时隐时现交错流泻遮断路面2、师提示学生读这两组词语,发现了什么?(声音、样子)3、感悟泉声与泉水之间的关系。

4、交流后,教师板书:(入目入耳,更要入心)5、播放“钟声”课件,请学生用心聆听路上的泉声与钟声,说说感受。

三、感悟品读课文:1、学习第1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交代“小雨”与“薄雾”?(小雨与泉水大小有关;薄雾使景色更美)2、学习第4自然段:(1)师:伴着泉声、循着钟声,我们来到了半山腰的庆云古刹并借宿于此。

入夜,万籁俱寂,跋涉一天的我却毫无睡意,仍然沉醉在白天的欢愉和美妙中,仍然意犹未尽地在聆听、辨识、品味着传送到枕边的泉声,就让我们也像作者一样去辨识、品味吧。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四段:画出你认为很精妙的句子,并说明原因。

(3)学生交流:(4)比较体会句子:出示:那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是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那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的,是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是轻柔的,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是清脆的,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是厚重回响的,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是雄浑磅礴。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语文课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鼎湖山景色及泉水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3)学会欣赏自然美,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积极进取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 描绘鼎湖山景色及泉水特点。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2. 学会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录音带。

2. 课文插图或图片。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初步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景。

(2)展示课文插图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讲解生字词,并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景色及泉水特点。

3. 描绘景色(1)教师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用词语描绘自己喜欢的景色。

(2)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描绘。

4. 小结与拓展(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景色描绘的方法及技巧。

(2)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取一个景色,用描绘词语的方法写一段话。

5. 课后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内容,并做好教学笔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生字词。

3. 学生能够通过描绘词语来表现景物。

七、教学措施1.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播放课文朗读录音带,展示课文插图或图片,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受。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

六年级上语文教案鼎湖山听泉北京课改版
3.讨论课文后的练习
预测学生问题
以山泉之美来体现山林之美;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的意思。
问题解决策略
朗读体会
学生活动(形式、内容)
教师活动(形式、内容)
一.复习上课时的内容,有感情地朗读第四段。
二.理解体会:
美妙在“像小提琴一样轻柔的”、“像琵琶一样清脆的”、“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课文通过这些比喻,写出泉声的千变万化,把泉声写得很具体,有层次,同时也给大家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泉水尽情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
“绕过”、“拍打”、“穿越”、“流连”,这些词语更是把泉水当作人来写,写出了泉水的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觉到泉水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比较阅读并分析
课文为什么会让我们有如此美的感受?比较两个句子,哪句好,好在哪里?
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的声音,像小提琴一样轻柔;那像琵琶一样清脆的,是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的声音;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的声音,像大提琴一样厚重回响;那像钢管齐鸣一样雄浑磅礴的,是飞瀑急流跌入深潭的声音。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能给课文分段,并说明理由
按地点的转换和时间先后顺序分为三部分
2.我能说说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
重点写什么
3.再读课文,进一步体会
课题导入
课题中哪两个字是本文的关键?(听泉 二字)
[本文作者着重抓住一个“泉”字来写,用听觉来感受,写出了鼎湖山的独特的美。]
二.作者谢大光简介
请学生汇报查到的作者简介
教学内容
14鼎湖山听泉(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描写游览所见景物的主要特色。
2、记游写景中比喻方法的运用。
3、游览中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受。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口语表达能力。

(2)学会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保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通过课文学习,了解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3. 相关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鼎湖山的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景观。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对鼎湖山的了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和词义。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课文,解答疑问。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和示范。

4. 理解课文(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辅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生讨论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通过描写自然景观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五、课后作业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

2. 拓展作业:(1)收集有关鼎湖山的资料,进行阅读分享。

(2)观察身边的自然景观,尝试通过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朗读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生字词掌握情况: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检查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程度。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如“鼎湖山”、“听泉”、“潺潺”等。

(3)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鼎湖山听泉》。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了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三、教学难点1.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3. 通过朗读、讨论等方法,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注意生词和短语的读音和意义。

遇到问题可以与同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3. 合作探讨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鼎湖山的描绘,如“潺潺的泉水”、“青翠的竹林”等,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4. 欣赏与感悟教师引导学生欣赏鼎湖山的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欣赏自然景观的感悟和体验。

5. 朗读与背诵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可以自由发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鼎湖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6. 小结与作业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鼎湖山的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关于鼎湖山的短文,可以是一篇游记、一篇散文或一首诗歌。

《鼎湖山听泉》教学设计教学教案六、教学评价1. 评价标准(1)能够流利、准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并掌握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欣赏自然景观,培养对自然环境的热爱。

(3)学会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提高语文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能力,增强环保意识。

(3)培养学生热爱语文、喜欢阅读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提高词汇量。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2. 课文中所涉及的地理、文化知识的理解。

3. 课文主旨的把握。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创设情境,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2. 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 启发式教学法: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音乐等资料。

3.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4. 学生作业本、练习册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鼎湖山的图片或音乐,引导学生欣赏。

(2)简要介绍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自行解决生字词的问题。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表达技巧。

4. 互动讨论(1)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如课文主题是什么,作者表达了对鼎湖山的哪些情感等。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5. 总结拓展(1)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主旨,强调作者对鼎湖山的热爱与赞美。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教案

小学语文《鼎湖山听泉》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及听泉的感受。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展示、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鼎湖山的位置和特点。

(2)培养学生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作者对鼎湖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好,培养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增强保护环境、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习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感受作者对鼎湖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培养审美能力。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鼎湖山的美丽景色及听泉的感受。

2. 学会通过联想和想象,感受自然景色的美好。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朗读带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3. 生字词卡片4. 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朗读带,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述的景色。

2. 学习课文(1)让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鼎湖山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讨论课文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分析其作用。

3. 学习生字词(1)呈现生字词卡片,让学生朗读并组词。

(2)运用生字词造句,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5.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以“我眼中的鼎湖山”为主题,进行绘画或写作创作。

6. 板书设计鼎湖山听泉位置: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特点:青山绿水、鸟语花香、泉水潺潺感受:作者喜爱、赞美、陶醉六、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眼中的鼎湖山美景,以及他们曾经去过的印象最深刻的自然景点。

2. 邀请家长或专业人士进行鼎湖山的介绍,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鼎湖山的地理、生态和文化背景。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鼎湖山听泉导入新课。

2、请将以下三组词语集体朗读一遍。

淙淙清纯悦耳轻快活泼清亮交错流泻遮断路面草丰林茂繁花似锦古树参天你发现了什么?过渡语 :今天我们继续走进入夜的鼎湖山,去聆听那源于大自然的美妙声音。

第一部分(1):交代鼎湖山的地理位置和薄雾笼罩下的鼎湖山。

第二部分(2)白天进山观泉。

从泉声响、泉水多、泉音美三个部分,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和所感。

第三部分(3-5)夜宿庆云寺听泉,由此引发的生命感悟.学生明晰地回答。

学生大声朗读词语.学生思考。

预设:第一组词语都是描写泉水声音的,第二组词语都是描写泉水样子的。

第三组词语是写泉水流过的地方绿树成荫像大海的波浪一样.章结构入手,通过理清篇章结构进而引导学生进入重点段落的学习。

自学提示(一)自学提示1、默读第四自然段,请你用“—"画出描写泉声的词语,用“~~”画出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学生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预设:泉声词语的:轻柔、清脆、厚重回响、气势磅礴、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

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在草丛中流淌的小溪;石缝间跌落的涧水;无数道细流汇聚于空谷;飞瀑急流跌入深潭。

学生通过自学提示,获取直接信息。

多媒体播放视频6分钟学生感悟读,集体读出自习的成果。

二、导学卡引导小组合作,围绕重点,品读感悟.(二)小组合作,理解泉水运动的生命轨迹1、出示导学卡2、在学生的汇报中,点拨和生成。

3、点拨:对生命的品味,引导学生晚上在庆云寺,抓住“聆听、辨识、品味,是泉水声音和泉水样子让作者品味人生,思考生命。

泉声泉水的样子我的感受对生命的感悟轻柔草丛中流淌的小溪清脆石缝间跌落的涧水厚重回响汇聚于空谷的无数道细流雄浑磅礴跌入深潭的飞瀑急流忽高忽低忽急忽缓忽清忽浊忽扬忽抑绕过树根拍打卵石穿越草丛流连花间泉水奏鸣曲生命奏鸣曲同学们迅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学习,每个小组内的发言者、记录者、鼓励者、监督者都将发挥自己不同的作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预设:柔美、轻柔、平坦个人读女生齐读通过泉声和泉水的样子的描写,让学生品味生命运动的轨迹。

将学生对生命的品味进行升华。

多媒体10分钟4、在分析时引导学生抓住“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让学生思考泉水流动轨迹带给我的感受。

导语:泉水在草丛中流淌是平缓的,那石缝间跌落的涧水又带给我们怎样的感受?过渡语:在石缝间跌落的涧水让我们感受到急促,无数道细流从四面八方汇聚于空谷,谁来和大家分享?导语:大家想象一下,泉水流经的过程中,会遇到什么?导语:你们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一路走来,任何艰难险阻都没有阻挡他们前进的步伐。

你们的朗读让我感受到了泉水生命的那份执着和坚强。

过渡语:正是这份执着和坚强成就了泉水的生命的豪迈。

谁来分享?5、点拨:小提琴、琵琶、大提琴、铜管齐鸣,这是一场音乐会,是泉水的凑名曲,引申为这也正是生命的凑名曲。

导语:泉水奏鸣曲让我们看到了泉水的流动轨迹,这对你的人生有怎样的启示?出示作者的背景资料,进行迁移,将学生自然引到对生命的思考。

预设:急促学生抓住“琵琶"乐器的特点,感悟出泉水拍打卵石的叮咚、清脆的声音。

预设:坚持、坚强生回答:树木、高山、石头生感悟到执着一男生读一女生读男生集体读预设:自豪、豪迈学生读作者的背景资料对生命的品味:泉水在草丛中平缓流淌,象征人生有时是平坦的对生命的品味:跌落石缝的涧水象征人的生命过程会遇到挫折小组在品味中不断用朗读将自己的感情传达出来。

7分钟3分那忽高忽低、忽清忽浊的泉声更让我们回味无穷。

对生命的品味:生命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挫折的时候,要拥有一颗勇往直前的心,不怕困难,用毅力克服困难.对生命的品味:用执着克服了生命的困难,最终达到生命的顶峰,实现人生的豪迈。

对生命的品味:生命的历程中有时候是平坦的。

对生命的品味,人生的过程有高潮的时刻,也有低谷的状态,无论遇到什么,都无法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最终我们将克服困难实现人生的豪迈。

第二小组全体同学想和大家一起将这种生命的感悟读出来。

第四小组发动男生将这种生命的豪迈读出来。

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将这种生命运动的轨迹用自己的感情读完了泉水运动的过程。

钟三、自然欣赏,品味人生让我们带着这份对生命的感悟来读。

幻灯片出示。

现在我们再次走进鼎湖山的美景,静静地聆听这生命的声音。

1、播放配乐幻灯片2、老师朗诵旁白学生欣赏,听老师朗诵视听连觉,调动学生的所有感官系统,边看、边听、多媒体5分钟,是写泉水内在的美;前面这两者都是表面显见的,后一部分作者进一步开掘,写从泉声中得到人生感悟,主题深化了,感情升华了!作者不仅喜爱赞美泉水的声音和形象之美,更喜爱赞美泉水的精神之美以及它对人生的启迪!所以在欣赏第四自然段的时候,不仅是一味地从修辞手法和句式的角度品析语言,更重要的是表达爱泉精神主体,从泉水中品味人生。

这也是我本节课授课的重点。

纵观整个课堂,有得也有失。

一、平等、引导,“收”到位任何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可圈可点的地方很多,但是语文教学在45分钟内不能面面俱到,每一堂课都应该有重点和次重点之分,做到取舍得当,第二课时,我让学生在探寻语言美的过程中品味人生的哲理.为此,笔者在认真研读教材基础上,确定本文的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描写泉水和泉声的重点字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泉水声音和泉水样子的描写,了解写景散文的写作思路和构思方式。

通过自读体会、合作交流体会作者由听泉而生悟,领会文中深含的哲理,由泉声感悟生命。

情感态度价值观:自读探究中感悟泉水运动的轨迹中所蕴含的生命哲理。

教学重点:通过泉水声音和泉水样子语句的描写,感悟生命的哲理。

教学难点:理解泉水生命运动的轨迹,进而体悟人的生命运动轨迹。

在达成这个教学目标,这是高年级教学,开课就要再次明晰本文的结构,将第一次听泉的内容用词语进行串联,将略读的部分进行梳理,既复习了本文的重点词语,同时又将略读部分进行了高度概括。

本节课轻松地完成教学任务,自感师生双边互动活动很好!课后教学反馈也不错,只有在收的准确时,才能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自主、合作,“放”有度“收”与“放”是对立统一的,如果说“收”是为了避免面面俱到,主次不分,放就是针对具体问题让学生尽情讨论,发挥想象。

本节课我追求努力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激情,情感的感悟!在老师的积极引导或组织下,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执教本节课时,我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导学卡,这张导学卡将本文的重点进行设计,贯穿全文,让学生在欣赏语言的古典美时,聆听、辨识、品味,说出自己对人生的深刻体悟.力求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在学习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围绕问题,反复读书,大胆探究,畅所欲言,这样做不仅让学生感到学习的轻松!培养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有目的地放飞学生的思想,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他们的合作探究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学、自悟,悟成功本文主要写了两次听泉,分别在白天和夜晚,移步换景,夜晚,万籁俱静,作者躺在床上,静静地聆听、辨识、品味,自学的过程让学生用横线画出描写泉声的词语,用曲线画出描写泉水样子的句子.在学生通过自学,找到重点自然段的泉声词语和泉水语句之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出示导学卡。

每个人都是天才一、给加点的字注音。

璀璨..( ) 编辑.()电话簿.()纵肆.()二、形近字组词摄()叛()辑( )钧( )聂( )判( )缉()均()三、根据句意写成语。

1。

形容意味深长,值得细细体会.( )2。

形容一眨眼就消失了。

( )3。

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感情。

()4.私下里小声交谈。

()5.没有什么话可以对答。

(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是比喻句。

1、邱少云像千斤巨石一般,趴在火堆里一动也不动.()2、看他的样子,好像有什么喜事似的.( )3、蜻蜓在飞来飞去,小猫就像没看见似的。

()4、真的,再没有像马一样忠实的朋友了。

()五、学了本文,你有什么感受,谈谈你的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一、cuī càn ji bù sì二、摄(拍摄) 叛(叛逆)辑(编辑)钧(千钧一发)聂(姓聂) 判(裁判)缉(缉毒)均(平均)三、1。

耐人寻味 2。

转瞬即逝 3。

不解之缘 4。

窃窃私语 5。

无言以对四、1.√ 2。

× 3. × 4。

√五、略(教学反思参考1)少年闰土1、《少年闰土》里的人物描写极富典范性,在授课时我抓住其中人物描写的示范点,对学生进行读写结合的训练十分有效:首先,教师让学生找出课文中描写少年闰土外貌的句子:“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读一读,然后进行讨论:“你觉得这段对少年闰土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到:从“戴小毡帽”中看出闰土是一个住在江南一带农村的孩子;从“紫色的圆脸”中看出闰土是一个经常被太阳晒,海风吹的孩子;还可以看出他经常劳动,是一个能干的人;从这些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少年闰土是一个十分健康、可爱的农村孩子.这时,教师再点拨学生懂得我们对少年闰土的形象身份的认识和概括都是从少年闰土外貌描写中体会出来。

说明外貌描写能让读者准确地认识人物.2、朗读训练要把握好朗读的形式:选择什么样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课文的内容息息相关.一句句、一行行地读着,读着,仿佛我就是学生,正兴趣盎然、跃跃欲试;仿佛一位天真、朴实、勇敢、机灵的农村少年就在我身边;仿佛闰土那逼真生动的话语就响在我耳旁……这节课中,我的教学思路清晰,步步突出重点。

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以“哪几件事重点描写闰土的动作,其中哪件事对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三个问题引路,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到“看瓜刺猹"这件趣事上来,以人物的动作描写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接近闰土,认识闰土,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感知文章中的中心人物.充分体现了“引"得得法,怪不得把“我"也引到闰土身边。

我亲切地启发学生想象画面,再现语言文字所反映的客观事物,晚上,深蓝的天空,金黄的圆月,碧绿的西瓜地,明晃晃的银项圈,捏了钢叉,轻轻走去,用力刺去……难怪闰土英俊、勇敢、机灵的形象给学生留下那么深的印象!原来闰土这个农村少年的特点已在画面中鲜明地树立起来,深入人心!我很注意在联系中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使学生对闰土的认识逐步完善、深刻、整体化.教学中,我也注意字、词、句、篇的联系,在联系中理解词句的意思;很注意把理解语言文字和思想教育融为一体,恰如其分地渗透了由现象到本质的认识方法的训练;还很注意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