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合集下载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
• 光镜下表现为单层或柱状立方上皮细胞围绕血管呈均一乳头状排列,无 明显核异形及核分裂相。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影像学特征
CT平扫: 扩大的脑室内见团块样高密度灶,其内可见斑点钙化;病灶 形态欠规则,分叶状,周边可见结节样改变,颗粒感较明显;增强扫 描呈明显均匀强化,边缘清楚;周围脑实质未见水肿效应(只有肿瘤 较大压迫脑室壁时才导致脑组织水肿效应)。
肿瘤 T1WI 呈稍低信号,T2WI 呈稍高信号,因肿瘤常有囊变、钙化,少数可合 并出血,使信号不均匀,囊变区 T1WI 呈低信号或高信号,T2WI 呈高信号,钙 化灶在 T1WI、T2WI 上一般都呈低信号 。
瘤周水肿效应轻。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室管膜瘤(ependymoma)
脑室肿瘤-中枢神经细胞瘤(central neurocytoma )
CNC影像学特征
常以宽基底与透明隔粘连,累及孟氏孔,引起梗阻性脑积水。 较大的肿瘤常侵犯侧脑室顶壁、侧壁。 肿瘤多呈囊实性;增强扫描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变区无强化。
肿瘤周边或内部可见流空血管影。 瘤周水肿罕见。 MRS 发现高甘氨酸伴高丙氨酸峰或者肌醇峰伴高丙氨酸峰对诊断有较高价值。
脑室肿瘤-室管膜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astrocytoma SEGA)
脑室肿瘤-脉络丛乳头状瘤
(choroid plexus papillom)
脉络丛乳头状瘤属良性肿瘤,起源于脉络上皮细胞,是一种少见的 肿瘤,占颅内肿瘤的0.4%~0.7%,占胶质瘤的2%。占儿童颅内肿 瘤的1.8%~3% 约45%的脉络丛乳头状瘤患者在1岁内发病 74% 在10岁以内发病。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膜瘤的MRI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女,37岁,头痛1个月。
三叉神经瘤
• 肿瘤沿三叉神经路径生长,常跨越中、后 颅窝,呈哑铃状,发生于半月节的肿瘤实 性成分较多,发生于颅后窝神经根部肿瘤 体积较大,易发生囊变。可引起病变侧圆 孔或卵圆孔扩大,可伴有同侧咀嚼肌萎缩。
• MRI表现T1WI呈低信号或低等混杂信号, T2WI呈高信号,肿瘤多呈实性,部分囊 变,囊内信号同脑脊液信号,增强扫描实 性肿瘤明显均匀强化,囊性病变呈环形强 化,囊内无强化,常伴桥脑、第四脑室受 压向后移位,Meckel腔扩大。
脑膜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概述
• 多发生在蛛网膜颗粒比较集中之处,小脑 幕、桥小脑角、海棉窦、筛板、鞍结节、 矢状窦旁等部位。
• 好发于42~56岁中年人群,男女比例为1: (2~3)。与乳腺癌有阳性相关性,妊娠期 间发病率高有关。
• 大部分属良性肿瘤,少数间变后偏向恶性。 • 常见的脑膜瘤有脑膜肉瘤、恶性脑膜瘤、
混合型或移行型、砂粒型、血管型、成纤 维型、内皮型。
MRI
• T1WI常呈等或稍低信号,T2WI多呈等信号, DWI常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1)白质塌陷征:颅外占位推压脑组织,脑白质受 压内移。常作为鉴别颅内外占位的重要征象之一。 (2)包膜:T1WI肿瘤边缘低信号环,肿瘤被移位 的脑脊液信号或血管流空信号包绕,是脑膜瘤特 征性表现。 (3)宽基底征:以宽基底附着于硬脑膜或颅骨,扁 平型脑膜瘤尤为明显。
(4)瘤周水肿:多认为与肿瘤压迫回流静脉或静脉 窦有关。
(5)脑膜尾征:可能是肿瘤浸润和富血管的脑膜瘤 局部炎症反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6)肿瘤脑面重度强化带:可能与脑膜瘤双重供血 有关,即脑动脉在肿瘤包膜下或肿瘤与脑交界处 参与供血,使肿瘤脑面血供比瘤体内更丰富,是 脑膜瘤特有的征象,对不典型脑膜瘤诊断有重要 意义。

脑肿瘤磁共振影像DWI和DTI鉴别诊断PPT

脑肿瘤磁共振影像DWI和DTI鉴别诊断PPT

ADC图
对指数图像(Exp)作算术运算可获ADC图: SI=SI0×Exp(-b×ADC)
SI=DWI组织体素的信号强度 SI0=T2WI(b=Osec/mm2)组织体素的信号
强度 b=弥散感敏因数
ADC图
DWI
假-DWI(指数图像)
ADC图
SI0×Exp×-b(ADC)
Exp ×-b(ADC)
DTI 的 物 理
本征矢量 本征值
神经束对MR机的三个轴(X,Y,Z,)的关系形成其在MR成像 中的方向性,并导致与方向有关的弥散测量(各向异性)
3-D弥散呈椭圆形,三个本征矢量代 表其弥散方向,本征值确定其形态
源于弥散方向性的 张量(ADC’)
本征值
三个本征矢 量的矩阵
弥散张量磁共振成像
通过对弥散张量的测算,可得出许多数字 系列或数字集(data set);即应用简单 或复杂的算术公式以不同的方法计算, 或用基本的本征值再运算,可得出弥散 各向异性的各种测算值。
皮质脊髓束
矢状面
横断面
各神经束可随意标示为各种不同颜色
脑肿瘤的DWI和DTI
DWI高信号(低ADC值) 的脑部病变
D W I 高 信 号 病 灶(Ⅰ)
细胞毒性水肿
神经元/胶质细胞细胞毒性水肿
急性脑梗死
脑炎
早期坏死灶(未液化者)
脑病(如线粒体性脑病等)
缺氧缺血性脑病
Reys综合征
癫痫持续状态 脑外伤
脑肿瘤的DWI和DTI
什么是DWI和DTI? DWI高信号(低ADC值)的病变。 脑肿瘤不同成分的DWI和ADC值。 脑部病变的神经束成像形态类型。 DWI和DTI在脑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 中的作用。 常见脑肿瘤的DWI表现。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

常见颅内肿瘤鉴别诊断要点幕上肿瘤鉴别诊断1.星形胶质细胞瘤:肿瘤多发生在髄质。

CT密度、MRI信号不均匀,增强扫描呈不规则强化或不规则环形强化,并随肿瘤恶性程度增高而递增,其强化程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均一,不直接与脑膜相连,也不出现颅骨骨质改变。

2.少突胶质细胞瘤: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影,病灶内条状或片状钙化就是其特征表现。

3.室管膜瘤:源于脑实质或源于侧脑室而突入脑实质得室管膜瘤呈分叶状,肿瘤内斑点状细小钙化;而星形胶质细胞瘤多呈圆形,钙化较大呈片状或弧形。

4.脑膜瘤:脑实质外良性肿瘤,影像学示脑外占位征象。

CT示圆形或类圆形稍高或明显高密度影,增强明显强化,瘤内可见囊变或钙化,瘤周多伴水肿,以广基与硬膜相连,多伴有附着处骨质改变cMRI肿瘤信号与灰质相似,T1等信号,T2 高或等信号。

肿瘤边缘清楚,可见包膜、引流静脉及颅骨改变。

5.转移瘤:既往有肿瘤病史者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与局限定位体征,首先考虑转移瘤。

无肿瘤病史,40岁以上人群短期内病悄进展迅速,在脑皮质与髓质交界处出现圆形病灶,单发或多发,其密度不均匀,增强扫描示环形强化,可伴有颅骨转移,为破坏性,也应考虑转移瘤。

其与脑内病灶有一定距离。

多发性转移瘤应与多发性脑脓肿、结核球、淋巴瘤、多发性硬化以及多中心胶质瘤相鉴别。

单发转移瘤与胶质瘤、淋巴瘤、脑脓肿鉴别。

6.淋巴瘤:CT不均匀略高密度,增强后均匀强化,但边缘不如脑膜瘤锐利,强化亦不如脑膜瘤明显,且不与脑膜相连,亦无骨质改变。

7.脑脓肿:CT示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影,增强后明显环形增强,其病灶增强环多规则而连续,片薄相对均匀,边界清楚,周围脑组织低密度水肿带明显。

多发囊性转移瘤与脑脓肿在CT上常难以区分,但脑脓肿有感染源或发热史,抗感染治疗后病灶缩小或消失。

8.脑梗塞:与脑血管分布区相吻合,CT复查病灶密度进行性下降,边界清楚,占位征象消失,并可出现局灶性脑萎缩。

9.动静脉畸形:CT示不规则混合密度,无占位效应,钙化明显,可伴有局限性脑萎缩。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室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室管膜瘤
• 幕下占60%;四脑室好发(90%)。 •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三
脑室内 (15%)。
• 病理上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 粘 液型和细胞型,后者常见。
室管膜瘤的影像学
• 平扫:CT 等/低密度;MRT1WI等或低 信号;T2WI不均匀高信号。
• 肿瘤内可见囊变、钙化、出血。 • 增强扫描:多呈轻度到中度强化常可见
• 室管膜瘤。 • 室管膜下瘤。 •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 星形胶质细胞瘤。 • 脉络丛乳头状瘤(癌)。 • 脑膜瘤。 • 中枢神经细胞瘤。
室管膜瘤
•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 • 上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
15岁和40~50岁。
• 脑积水常见(梗阻性与非梗阻性)。
脉 络 丛 乳 头 状 瘤。
脉 络 丛 乳 头 状 瘤。
右侧脑室三角区CPP。
右侧脑室三角区脉络丛乳头状ca。
右侧脑室三角区内脉络丛乳头状癌。
脑膜瘤
• 发生于脑室内者占脑膜瘤的1%。 • 年龄:好发发病高峰为40~70岁,
女/男=2:1。 • 部位:以侧脑室三角区最常见,偶
室管膜下瘤的影像学
• 平扫,呈低或等密度, T1WI 呈 低或等信号;T2WI呈略高信号; 钙化少见,偶见出血。
• 增强后大多无强化。
室 管 膜 下 瘤。
星形胶质细胞瘤
• 发病率占中枢NS肿瘤的40~50%。 • 据生物学行为分三个亚型: Ø 低度恶性、间变性和高度恶性。 Ø 发病年龄与恶性度密切相关。 Ø 部位:好发于侧脑室前角。
侧脑室脑膜瘤。
侧脑室脑膜瘤。
脑 膜瘤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中枢神经系统常见肿瘤的影像诊断

肺 癌 脑 转

左肺癌脑转移
T1WI平扫 多发脑转移癌
T2WI
男,55岁,头痛10天。
T1WI增强
脑膜瘤
影像学诊断要点: 多见于中年女性,生长缓慢,病程长 圆形、哑铃形或分叶状肿块,边界清楚、锐利,水肿
相对较轻 广基与颅骨或硬膜相连,可有颅骨反应性增生和或压
迫 增强后呈明显均一强化,部分可见硬膜尾征 位于好发部位可提示诊断。
影像学表现
MRI表现 脑中线旁的深部脑组织(脑干、丘脑及基底节
区)或脑室旁白质区多见,病灶可位于脑实 质表面。 病灶形态: 团块状、类圆形,边缘清晰但多不 规则,可见切迹、棘状突起或分叶,典型呈 握拳征。 病灶大小: 肿瘤大小不等,最大径5mm~80mm, 平均20.5mm。
影像学表现
信号: 平扫肿瘤T1WI呈等、低信号,T2WI 呈低信号、高信号或高低混杂信号,以低信 号最为特征,坏死或囊变少见;
男,42岁,椎管肿瘤术后,双侧肢体麻木半年
(L2-4椎管内)符合间变性室管膜瘤伴坏死(WHOⅢ级)。
室管膜瘤
部位:脊髓圆锥部、马尾及终丝、颈髓 形态:长圆形,球形,分叶状 信号:T2WI等低信号,T2WI高信号。 增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 种植转移和脊髓空洞形成是其较特征改变 出血较星形细胞瘤多见。
矢状位T2WI
冠状位T2WI
矢状位T1WI--C+
冠状位T1WI--C+
病理组织片—脊膜瘤
T1WI
T2WI
T2WI
女,62岁,左下肢无力。T3-4水平椎管内髓外硬 膜下肿块,T1WI呈等信号,T2WI呈低等信号
横断面T2WI
肿块上方层面
肿块层面 平扫横断面示肿块部位蛛网膜下腔 消失,肿块上下方蛛网膜下腔增宽。 为髓外硬膜下病变的共同特征。

肿瘤鉴别诊断

肿瘤鉴别诊断

1、听神经瘤:本病病程较长,随病程发展,可出现耳鸣、耳聋等听神经刺激和破坏症状,患侧面部麻木、知觉减退等面神经受累症状。

病程后期可出现小脑体征,严重时可出现枕骨大孔疝。

CT检查示:主要表现为圆形或分叶状密度、等密度或高密度病灶。

MRI检查示小脑脑桥角区长T1,长T2信号。

结合该患者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考虑该病可能性大。

2、胆脂瘤:本症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20-50岁多见,多位于侧脑室内,早期可无症状,随着囊肿长大可引起颅内压增高。

少数位于第三、第四脑室,第三脑室可可有嗜睡症征等,并可反复发作。

结合患者病史及体征,不能排除此病的可能性.3、脑膜瘤:60-70%位于矢状窦旁、大脑凸面、蝶骨等蛛网膜颗粒存在的地方。

生长缓慢,病史长,良性多见。

MRI在T1WI多呈等或高信号,T2WI多呈低信号,可见硬膜尾征,从病史及辅助检查考虑此病可能性不大。

4、转移癌:老年人多见,多有其它器官的原发病灶,以肺部多见。

主要临床表现为高颅压引起的临床症状,如头痛、呕吐等。

头部MRI显示不规则的长T1、长T2信号影,占位效应及周边水肿明显,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尚不能排除此病。

5、脑脓肿:病人多有中耳炎等感染史,发热明显。

有脑膜炎的体征,头部MRI常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的长T1、长T2信号影,增强后可见脓肿周围的囊壁,病灶中央信号不变,附近脑组织可有水肿信号影,脑室系统可受压、移位,从病史、查体及辅助检查见可基本排除本病。

诊治计划:拟提检项目及次数:检凝血象、血型,外科综合,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肾功,血糖,离子,心电,胸透。

1、颅内炎性改变:包括化脓性及结核性,常有发热史或感染结核史,肺内结核或胃肠道结核,化脓性分不同时期不同表现,包括急性脑炎期、化脓期、包膜形成期。

可通过脑脊液检查及影像学检查鉴别。

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考虑脑脓肿可能性大。

2、胶质瘤:中枢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病急,病程短,在脑内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晰,生长迅速,病灶周围有水肿。

侧脑室局部扩大、一侧脑室扩大、双侧侧脑室扩大、三脑室及侧脑室同时扩大等脑室扩大病变鉴别及影像表现

侧脑室局部扩大、一侧脑室扩大、双侧侧脑室扩大、三脑室及侧脑室同时扩大等脑室扩大病变鉴别及影像表现

侧脑室局部扩大、一侧脑室扩大、双侧侧脑室扩大、三脑室及侧脑室同时扩大、脑室全部扩大等脑室扩大病变鉴别及CT、MRI影像表现一、侧脑室局部扩大1、局限性脑萎缩:外伤后脑萎缩,感染后脑萎缩,脑梗死后脑萎缩CT可见扩大的脑室部分附近的脑实质呈片状低密度灶MR: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

同时脑沟及蛛网膜下腔增宽。

2、侧脑室神经上皮囊肿:通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囊壁薄,通常显示不清由于囊内含脑脊液,所以CT及MR都表现为脑脊液信号。

3.解剖变异。

特点为附近脑实质内无病变存在,无脑沟及蛛网膜下腔扩大或脑结构异常4.孤立性侧脑室颞(下)角。

是侧脑颞角的脑脊液流动受阻所致.常因侧脑室病变所致,包括室管膜内出血、脑膜瘤和脉络膜从乳头状瘤等,也可为侧脑室三角区周围病变压迫所致。

二、一侧脑室扩大1.正常变异。

正常人中,有相当一部分双侧侧脑室大小不一致.不对称一侧侧脑室明显大一于另一侧。

临床上,智力及精神发育正常,无临床意义。

2.一侧大脑半球萎缩。

可由许多原因引起,如脑梗死、外伤、出血及感染等。

最常见的原因是血管闭塞引起大面积脑。

CT和MRI 现为患侧侧脑室扩大、脑组织量减少,中线向患侧移位,严重者脑沟和脑回消失不见。

2.脑三叉神经血管瘤病。

又称为脑颜面血管瘤综合征,CT 平扫以一侧半球脑实质内脑回样、轨道样、弧带状或锯齿状钙化为特征。

由于受累侧血供障碍,常引起脑实质萎缩.所以可以表现有患侧侧脑室扩大,颅腔变小,颅板增厚。

脑内典型钙化及临床三叉伸经分布区有紫红色血管痣。

3、一侧室间孔阻塞。

脑脊液主要产生于脑室的脉络膜丛。

当一侧室间孔阻塞时,同侧侧脑室脉络膜丛产生的脑脊液不能进入三脑室,脑脊液在侧脑室内聚积,CT和MR检查表现为一侧侧脑室扩大,扩大明显时可有中线结构向对侧移位,主要原因有室间孔附近的肿瘤、囊肿、囊虫及炎性粘连。

确定一侧侧脑室扩大为室间孔阻塞所致的要点包括:一侧侧脑室扩张明显,有张力.透明隔向对侧移位;扩一大的侧脑室周围没有能够导致该侧侧脑室扩大的其他可以解释的原因。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介绍:脑室内肿瘤是指起源于脑室内的肿瘤,主要包括室管膜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脑室内转移瘤等。

影像学在脑室内肿瘤的诊断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脑室内肿瘤的影像学诊断方法及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

一、影像学技术1.磁共振成像(MRI):MRI是目前诊断脑室内肿瘤最常用的方法,具有高分辨率、多平面重建和功能成像等优势。

2.计算机断层摄影(CT):CT能提供有关肿瘤的形态、钙化和造影等信息,对于肿瘤的钙化和出血的检出较为敏感。

二、各种肿瘤的影像学特征1.室管膜瘤:室管膜瘤是最常见的脑室内肿瘤,MRI可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及囊实比等特征。

a.T1WI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T2WI上呈略高或等信号。

b.肿瘤可出现囊性变、实性成分以及钙化等。

2.脉络丛乳头状瘤:脉络丛乳头状瘤多发生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MRI和CT可显示肿瘤的形态、位置及血供情况。

a.MRI上肿瘤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CT上肿瘤呈等密度或稍高密度。

b.肿瘤常伴有囊性变或出血。

3.脑室内转移瘤:脑室内转移瘤多为恶性肿瘤的转移,MRI和CT可显示肿瘤的数量、位置及影像学特征。

a.MRI上肿瘤呈多发或单发高信号灶,CT上表现为等密度或稍高密度的肿块。

b.肿瘤多与脑膜肉芽肿鉴别,CT增强扫描可有助于鉴别。

4.其他脑室内肿瘤:如星形细胞瘤、脑胶质瘤等,其影像学特征与其它部位的肿瘤相似,需要结合临床及病理学资料综合分析。

附件:本文档附带以下附件:1.MRI图像示例2.CT图像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室管膜瘤:一种起源于室管膜的脑肿瘤,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

2.脉络丛乳头状瘤:一种起源于脉络丛的良性脑肿瘤,常见于成年人。

3.脑室内转移瘤:恶性肿瘤的转移至脑室内的肿瘤。

4.星形细胞瘤:一种起源于星形细胞的脑肿瘤。

5.脑胶质瘤:一种起源于脑胶质细胞的脑肿瘤,包括多种亚型。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

常见病鉴别诊断鉴别诊断:小脑半球占位:1.低级别胶质瘤:位于小脑半球,可呈囊性改变,但周围有水肿,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囊壁周围强化2.血管网织细胞瘤:位于小脑半球或桥脑小脑角,囊性为主血管网织细胞瘤,头颅MRI提示长T1长T2,增强后可见明显强化的瘤结节3.小脑脑膜瘤:肿瘤较小时可无明显症状,肿瘤较大时,可出现颅高压症状,压迫后组颅神经时,可出现后组颅神经症状,压迫引起脑积水时,可出现路脑压、肢体乏力、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在头颅CT上多呈高密度或等密度影,多密度均匀,无混杂信号,形状多规则,头颅MRI增强多可见增强肿瘤影,密度均匀,可见脑膜尾征。

嗜酸性肉芽肿:1、嗜酸性肉芽肿:多见于颅骨破坏,常呈虫蚀样,侵犯颅骨处常有软组织影。

局部呈炎性表现。

肿块质地韧,周围皮肤颜色正常,肿块无明显压痛。

2、黄脂瘤病:好发在5岁以下儿童,常为多发,亦可见单发,颅骨常有地图样破坏。

3、皮样囊肿:颅骨破坏多呈膨胀性损害。

肿块为囊性,可位于皮下及颅骨内。

4、颅骨血管瘤:好发于板障处,瘤体较大时,可见颅骨破坏明显。

行头颅MRI检查可见被破坏颅骨处有血液留空现象,或混杂信号。

鞍区占位:1.颅咽管瘤: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肿瘤常发生在鞍上,向第三脑室、鞍旁、鞍后等处发展.临床表现为下丘脑、垂体功能损害症状如尿崩,发育迟缓等,视野改变多不规则,常有颅内压增高.蝶鞍可正常或扩大,有时后床突破坏,附近骨质侵蚀,鞍内或鞍上有钙化斑块.CT检查可见鞍上囊性低密度病灶,囊壁呈蛋壳样钙化,实体肿瘤为高密度表现,可有强化.MR可见鞍区囊性占位,鞍内可见正常垂体.2.垂体瘤:以内分泌症状和视力视野障碍为主要表现,常有双颞侧偏盲,眼底可有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一般无颅内压增高症状,无生长发育迟缓。

MR示肿瘤囊性变少,多可均匀强化。

3.脑膜瘤:可发生于鞍结节、鞍旁、海绵窦、蝶骨嵴等处,多见于成年人,常有视力视野改变,头痛.内分泌改变不明显.蝶鞍大小改变不明显.CT 为均匀高密度病灶,增强明显.MR示T1相为等信号,T2相为高信号,增强后可见有典型脑膜尾征.4.异位松果体瘤:多发生于儿童及青春期,尿崩为首发,有时出现性早熟、发育停滞及视神经受损表现,蝶鞍大小正常.CT病变为类圆形高密度灶,边界清,内有散在钙化点,病变可有明显均匀增强.MR病变为长T1长T2信号.5.脊索瘤:多见于成年人,位于颅底斜坡,向鞍区侵犯,出现头痛视力视野改变及多组颅神经麻痹症状,内分泌症状不明显,头颅某线平片及CT可见斜坡、蝶鞍以及临近蝶骨体骨质破坏。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颅脑常见肿瘤影像诊断及鉴别

脑膜瘤
概述
MENINGIOMA
占颅内肿瘤的15%~20%左右 来自蛛网膜粒细胞,与硬脑膜相连 多见于成年人,女性发病是男性的2倍 肿瘤大多数居脑实质外 好发部位:依次是矢状窦旁、大脑镰、脑凸
面、嗅沟、鞍结节、蝶骨嵴、桥脑小脑角、小脑幕
临床表现
肿瘤生长缓慢、病程长,颅内压增高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Pilocytic astrocytoma 多形性黄色星形细胞瘤 Pleomorphicxanthoastrocytoma 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 astrocytoma Subependymal giant cell
CT表现

Ⅰ、Ⅱ级星形细胞瘤

脑内低密度病灶,类似 水肿 肿瘤边界多清楚 90% 瘤周不出现水肿, 少数有轻度或中度水肿 增强扫描常无明显强化, 少数表现为囊壁和囊内 间隔的轻微强化
Pituicytoma)
.8 .9 .10 下丘脑神经错构瘤 Hypothalamic 鼻神经胶质异位 Nasal glial 浆细胞肉芽肿 Plasma cell neuronal hamartoma heterotopia granul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软骨肉瘤 Chondrosarcoma
.4 癌 Carcinoma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神经上皮组织肿瘤
颅神经和脊髓神经肿瘤 脑(脊)膜肿瘤 淋巴瘤和造血细胞肿瘤 生殖细胞肿瘤 囊肿和肿瘤样病变 鞍区肿瘤 局部肿瘤的扩延 转移性肿瘤 未分类肿瘤 原发肿瘤: 肺癌、
中 枢 神 经 系 统 肿 瘤 病 理 分 类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松果体区占位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目录CONTENTS概 述01分 类02影 像 表 现03小 结04松 果 体n主要由松果体实质细胞n形似圆锥形的松子而得名,大小约10-14mm。

n中线,位于第三脑室后部、中间帆及胼胝体压部下方、n四叠体池前方,上丘上方。

n通过松果体柄附着在第三脑室后壁。

(95%)n和星形胶质细胞(5%)组成。

n生理性松果体钙化,通常与年龄的增长有关n超过一半的成年人存在松果体钙化。

n无血脑屏障,增强明显强化。

松 果 体n内分泌腺,褪黑素。

n褪黑素有镇静、催眠、抗抑郁的作用,其分泌与合成受光照与黑暗的调节。

n光照刺激-视网膜-视交叉-下丘脑视上核n-松果体-抑制褪黑素分泌。

n分泌呈现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n青春期开始,松果体细胞开始钙沉积n褪黑素合成和分泌量随年递减。

n能通过下丘脑、或直接抑制垂体n促性腺激素的分泌,抑制性腺活动n与性激素成负相关。

松 果 体 区n包括松果体及其周围的结构:n前方的三脑室后部。

n后方的四叠体池。

n上方的胼胝体压部。

n下方的四叠体、中脑导水管。

n小脑幕切迹。

n大脑内静脉和大脑大静脉。

n概述ü松果体病变占成人颅内肿瘤的1%,占儿童颅内肿瘤的3-8%。

ü肿瘤位置深,与中脑、丘脑、大脑大静脉、大脑内静脉、四叠体等结构关系密切。

ü确诊靠病理,特征性影像征象有助诊断。

n临床表现:ü肿瘤对松果体周围结构的压迫和受累有关:ü中脑导水管受压、梗阻性脑积水、颅高压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

ü内分泌症状:性早熟、性腺功能减退和尿崩症等(后二者较少见)。

üParinaud综合征:1)眼球垂直同向运动障碍,向上凝视麻痹、瞳孔对光反射消失;2)神经性聋;3)小脑性共济失调。

ü松果体卒中,突发性头痛。

松 果 体 区 肿 瘤 的 分 类n多潜能胚胎生殖细胞分化而来:生殖细胞肿瘤。

n松果体实质细胞分化而来:松果体细胞瘤、中分化的松果体实质肿瘤、nn起源于松果体周围组织结构的肿瘤及非肿瘤性病变松果体区乳头状瘤、松果体母细胞瘤。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脑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肿瘤信号特点
绝大多数肿瘤由于肿瘤细胞内和(或) 细胞外自由水增多,在T1加权图像上呈 低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构 成了这部分肿瘤信号变化的共同特征.
肿瘤的边缘
信号强度均匀的肿瘤往往边缘光整, 如脑膜瘤、垂体瘤;信号强度不均匀的 肿瘤如边缘不清楚、不规则,常常提示 肿瘤对周围组织有浸润,如恶性胶质 瘤.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星形胶质细胞瘤的MRI表现
低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信号肿块,界清, T2wi呈高信号。增强后无或轻度强化。
高度恶性者,平扫T1wi呈低等混合信号,囊 变、坏死多见,钙化少见,增强后不规则环 形强化居多。
间变型,介于二者之间。
胶质母细胞瘤
MR:额叶跨中央线向脑室内生长肿块, T1W1呈稍 低信号,其内可见小片状更低信号; T2W1呈高信号, 并可见片状低信号,增强后肿瘤呈花环样强化.
40~50岁。
室管膜瘤发病部位:儿童发病为成人的4~6 倍
幕下占60%;第四脑室好发(90%) 幕上占40%;侧脑室三角区(75%)
第三脑室内(15% )
室管膜瘤病理学特征
为一生长缓慢的分叶状肿块 其生长方式主要为膨胀性生长 钙化(占51%),出血(14%)囊变常见。 镜下分四型:上皮型、乳头型、粘液型和细
根据起源分两类 一类起源于脑室长入周围脑实质
二类由脑室质长入脑室内
有一定的发病年龄和好发部位 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无特征性 瘤周水肿不明显,脑积水常见。
室管膜瘤(Ependymoma)
起源于衬于脑室内壁柱状室管膜上 皮或脑室周围室管膜巢 发病率:占颅内肿瘤2~8% 发病年龄:见有双高峰期,10~15岁和
MRI定位、定性颅内肿瘤是从以下 几个方面着手的:

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结论和展望
影像学在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影像学在脑室肿瘤的治疗 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3
影像学鉴别
通过不同的影像学特点,可以鉴别脑室 肿瘤与其他病变,如脑积水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检查脑脊液中的肿瘤标志物等,可 以进一步鉴别脑室肿瘤。
影像-guided手术治疗脑室肿瘤
手术导航
通过影像学资料,医生可以在手术中实时导航,提 高手术的精确度和安全性。
内窥镜技术
内窥镜技术可以在不开颅的情况下进入脑室进行肿 瘤切除手术。
脑室肿瘤的影像特点
1 位置特点
2 形态特点
脑室肿瘤通常位于脑室内, 位置可以帮助医生进行初 步诊断。
脑室肿瘤的形态多样,可 以出现大小不等的肿块或 囊肿。
3 增强特点
在MRI等影像学检查中, 脑室肿瘤通常呈现不同程 度的增强。源自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1
临床鉴别
2
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征,医生可以进行
脑室肿瘤的鉴别诊断。
病理特点
脑室肿瘤是指生长在脑室内的肿瘤,可以是良性或 恶性的。
影像学表现
在MRI扫描中,脑室肿瘤通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增强, 且位置通常与特定脑室相关。
脑室肿瘤的分类和诊断标准
分类
根据病理特点和分子生物学特征,脑室肿瘤可以 分为多种不同类型。
诊断标准
通过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症状等信息,医生可以进 行脑室肿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医学影像-脑室肿瘤的诊 断与鉴别诊断
通过医学影像来诊断及鉴别脑室肿瘤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工作。本次分享将介 绍脑室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分类和诊断标准,以及影像-guided手术治疗等内 容。
医学影像的基础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脑室肿瘤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
引言
三脑室肿瘤繁多复杂,通过整合患者的年龄、症状、垂体结构完整与否、病变主体位置及本身形态、信号信息综合考虑,逐一剔除,最后做出合理的诊断。

必要时试验性治疗及短期复查对正确诊断、临床处理大有帮助。

第三脑室基本解剖
原发性脑肿瘤和转移瘤在成人第三脑室肿瘤中少见
▲第三脑室相关位置的解剖名称▲
根据位置掌握诊断三脑室肿瘤
脊索样胶质瘤
•占所有胶质瘤的不足 1%
•WHO Ⅱ级
•发病高峰在 35-60 岁之间
•病理类似于脊索瘤或者脊索样脑膜瘤。

然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 的强阳性和弥漫性免疫反应对于确定该者是有帮助的•临床症状:头痛、恶心、视野异常
视隐窝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儿童星形细胞瘤第二最常见的部位 (最常见的是幕下)
•WHO Ⅰ级,如果呈H形延伸到颞叶,考虑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
•高峰发病率在 5-15 岁左右,年轻者多考虑毛星
•出血是罕见的。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则考虑毛粘液样星形细胞瘤•通常为实性肿块,与幕下类型不同,后者通常为囊实性
漏斗隐窝生殖细胞瘤
•原发性脑肿瘤中不足 2%
•WHO Ⅱ级
•漏斗窝生殖细胞仅次于松果体生殖细胞瘤 ( 20%为多发 ) •无性别差异 ( 与松果体不同,男女发病比例 10:1 ) •发病高峰在 10-12 岁之间
•血中甲胎蛋白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水平通常较高•双极受累率高于其他肿瘤类型
•MRI:不均匀明显强化、弥散受限、通常沿脑脊液播散•主要鉴别:Langerhans 组织细胞增生症 ( 年龄更小 ) •其他鉴别:大腺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 ( PNET )
漏斗隐窝颅咽管瘤
•占原发性脑肿瘤 1-5%
•WHO Ⅰ级
•发病双峰期:5-15 岁和 40-50 岁
•造釉型(通常为儿童):90%
•乳头型(通常为成人):10%
•“90法则”:90%囊性、90%钙化、90%强化
▲漏斗隐窝颅咽管瘤▲
漏斗隐窝 Rathke 裂囊肿
出生后,垂体前叶前部和中部之间残留小的潜在腔隙,少部分人该腔隙一直留存,一旦该腔隙内的上皮细胞恢复分泌功能,此裂隙内的液体就会不断聚集。

灰结节错构瘤
•不是肿瘤
•通常发生于儿童
•罕见的情况可能与 Pallister-Hall 综合征 ( PHS ) 或口面指综合征有关
•中枢性早熟患者中有 1/3 的患者有结节性错构瘤( TCH )
MRI
•T1等信号、无强化
•如果T2高信号,孤立性 TCH 更常见
•如果T2等信号,常提示PHS 综合征(多指、会厌裂、肛门闭锁)
难治性癫痫、通常伴有早熟提示预后差
反应性发作、其他内分泌功能障碍提示预后较好
脑室内脑膜瘤
•最常见 (1/3) 原发性颅内肿瘤
•大多数是Ⅰ级,但有些亚型可能是Ⅱ 或Ⅲ
•发病高峰在 60-70 岁之间,男/女比例为 1:4
•大多数是无症状的
•如果多发,有神经纤维瘤病 2 型或脑膜瘤病可能
MRI
•清晰的,圆形的,脑外肿块
•大多数情况下明显而均匀强化
•波谱:丙氨酸(1.48ppm)、谷氨酸-谷氨酰胺(2.1-2.6ppm) 和谷胱甘肽 (2.95ppm) 峰
丘脑间胶质瘤
•大多数为星形细胞瘤 (75%) •丘脑内受累很少见
•WHO I-IV
•儿童:最常见的是后颅窝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成人:最常见的是大脑半球的高级别星形细胞瘤
•大多数高级别(75%)来自低级别星形细胞瘤 ( WHO I-Ⅱ级 ) •通常边界不清、不同程度强化、受限程度不同
•rCBV 和胆碱峰在高级别中通常增加
▲丘脑间变性星形细胞瘤▲
不典型中枢神经细胞瘤
编辑:胡青牛
作者:罗震
作者工作单位:北京华信医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