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及劳动力供给与失业论文.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引言:在现代社会中,劳动力市场的稳定运行对于国家的经济健康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然而,如何在保障劳动者基本权益的前提下,促进劳动力市场的良性发展,一直是各国政府与学者们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其中一个核心议题即为最低工资制度,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分析其利弊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一、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者权益的保障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种可行的政策工具,旨在为劳动者提供一定程度的保护,确保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环境。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有效避免劳动者遭受雇主不合理剥削,保障基本的劳动权益。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了一定的生活保障,使劳动者可以维持基本生活水平,并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二、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正面影响1. 促进工资公平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可以推动劳动市场的工资公平,避免出现过低工资现象。
这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和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有助于保持一个相对稳定的劳动力市场。
2. 激发消费需求通过确保劳动者获得足够的收入,最低工资制度可以刺激劳动者的消费需求。
这将促进经济的发展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形成良性循环。
同时,增加劳动者的收入还有助于缓解贫富差距,减少社会不平等。
3. 提高劳动力市场效率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效率。
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的确立可以减少非法劳动的比例,增强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另一方面,较高的最低工资水平可以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三、最低工资制度可能引发的问题尽管最低工资制度具有一系列积极的影响,但也可能带来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是企业的负担增加,特别是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可能需要承担较大的经济压力。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可能导致部分企业减少用工规模,甚至可能出现失业率上升的情况。
四、解决方案和政策建议为了解决最低工资制度可能带来的问题,政府可以采取一些灵活的措施。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摘要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会扰乱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 减少就业提高业率;但也有理论认为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减少就业的效应的同时 , 也会生成扩张就业的效应 , 两种效应相互抵消;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达不到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工资水平; 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劳动需求减少效应的同时 , 会生成一种更大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 , 从总体上降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关键词最低工资制; 劳动力市场; 就业一、问题的提出2004 年 3 月 1 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实施,所谓最低工资就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 ,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截至目前 ,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部建立起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由政府颁布并实施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新规定的出台将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保证城市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方面、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规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他们认为工资的形成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 ,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 ,如果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背离了充分就业的均衡价格,影响了市场供给与需求 ,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 ,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二、理论依据一许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众多相关经济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 ;此模型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部门都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情况;实行了最低工资制度以后 , 假设最低工资大于均衡的工资 , 这时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将发生变化 ,结果导致失业人数增加;如图 1所示 , 均衡工资率是 W; , 均衡的劳动力数量是 Q; , 假设最低工资是 W m, 此时劳动需求是 Qd , 劳动供给是 Q s, 实施最低工资制的结果是: 将有 Qs - Qd 的劳动力失业;图 1 最低工资对劳动市场的影响2、劳动力市场中两部门问题;即同时存在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和未被最低工资覆盖的部门;在覆盖的部门中由于存在最低工资制度 , 那么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这一部分人只能是转移到没有被覆盖的部门去就业;没有最低工资制度的部门就有可能降低工资吸收更多的就业 , 但是相应的工资率却降低了;结果造成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 与最低工资制度的初衷大相径庭;在现实的非技术工人的劳动力市场上 ,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介于上述两者理论之间 ,即由于最低工资 ,劳动力数量的下降没有完全覆盖情况下那么多 ,但也不会如未完全覆盖状况下丝毫没有影响;因为实际上 ,最低工资并没有覆盖所有部门 ,同时最低工资制度在实施由于监管并不到位 ,一些厂商并没有遵守最低工资法规;所以 ,由于最低工资而被排除的工人将会转移到未被覆盖的部门中 ,但是未覆盖部门接纳工人的数量也并非无止境的 ,必然导致部分工人陷于失业状况;因而 ,最低工资的影响将是双重的 ,它减少了就业量的同时还减少了未覆盖部门的工资率;二最低工资制不会增加失业继斯蒂格勒之后 , 一些学者不断深化竞争的劳动供求模型 , 对最低工资制与失业的关系提出了新的观点;与斯蒂格勒不同的是 , 这些新的理论模型解释了 , 尽管最低工资制产生一种减少就业的效应 , 但同时也会生成一种扩张就业的效应 , 所以不会导致失业率的增加;基于这类解释的理论模型包括: 竞争性市场中的冲击效应、效率工资理论和企业反应模型 ;三、最低工资制对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有其自身的特点 , 不能简单地把西方经典理论模型生搬硬套地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上;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我国尚未形成劳动力自由市场 , 劳资双方力量悬殊;目前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不成熟不完善 , 如劳动力不能实现自由流动、市场信息不对称、供求双方力量极度不平衡等等;劳工没有组织化、社会没有保障化、国家不是完全法治化 ,中国形成劳动力自由市场的基础条件尚不成熟;在劳动力市场上 ,资本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方的力量 ,所以企业掌握着工资的决定权 ,资方企业方的力量远远大于劳动者的一方 ,劳动者在劳动力市场上根本没有议价的能力 ,工资的高低完全由企业来决定;所以中国目前的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另一方面经典理论第一种情况成立的条件隐含着最低工资制度规定的工资要高于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工资 ,事实上 ,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 ,工资提升仍然存在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中国的贫困人口数已超过 10000万人;在今天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 , 劳动者本就是弱者,而低收入的贫困人口更是弱者中的弱者;贫困人口的劳动供给已不再遵循经典西方经济学理论中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的规律;二我国特殊的劳动供求模型通过上文的分析 , 得知我国劳动力市场有两个显着的特点: 一是我国劳动力市场是非自由非流动的劳动力市场 , 劳资双方力量悬殊 , 劳动市场上的工资率就不是由供求双方均衡而共同决定的均衡工资 , 我国大部分地区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都没有达到均衡时的工资; 二是我国贫困人口基数大 , 贫困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倾斜 , 对于贫困人口 , 当工资率进一步降低时 , 为了维持生活所需 , 不得不提供更多的劳动 , 从而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结合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点 , 我们可以用劳动供求曲线图表示出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变化;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到 , 劳动需求曲线与供给曲线有两个交点;由于低收入人群是最低工资实施保障的对象 , 所以我们只分析在这段向下倾斜的供给曲线上 ,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供求的影响;劳动供给曲线 S和需求曲线 D相交于点 Ep;, 此时市场均衡的工资率是 Wp; , 均衡的劳动量是 Lp; ;对于低收入人群来说 , 在劳动力市场上 , 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能力 , 因此他们的工资距离均衡工资有一定的上升空间;我们假设市场上给这部分低收入人群定的工资在 Wp1点 ,从图中可以看出 , 即使此时的工资是非常低的 , 市场提供的劳动岗位还是供不应求 , 劳动供给达到 Lp 1s, 劳动需求只有 Lp1 d, 仍Lp1s- Lp 1d的劳动力面临失业;如果实施了最低工资制 , 这个最低工资的值的合理范围应该落在 Wp 1, Wp0 区间;最低工资必须高于低收者现有的工资水平 , 这是最低工资制实施的意义所在;再者 , 我们前也已经分析过 , 我国制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还达不到均衡的工资率水平;因而假设最低工资是在 Wp1点与 Wp 点之间的某一点 Wp 0点;当工资率是 Wp2时 ,市场上的劳动需求量是 Lp2 d, 劳动供给量是 Lp2 s;与没有实施最低工资制时相比 , 尽管此时劳动需求减少了Lp1d - Lp2d , 但劳动需求量的减少却远远小于劳动供给量的减少 Lp 1s – Lp2s , 结果是失业人数大大减少;从图中可清晰地看出 , 减少的失业人数为Lp1s - Lp1d-Lp2 s- Lp2d ;这就说明 , 实施最低工资制不仅使劳动者收入增加 , 而且还降低了失业率;通过以上的分析 , 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在我国最低工资制不仅能增加就业者的收入 , 同时还能降低失业率;因此 , 最低工资制应坚定不移地继续贯彻下去 , 充分发挥减少贫困 , 调节劳动力市场 , 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四、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的若干政策建议最低工资制度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 实现国家对工资分配的一种宏观调控手段 , 也是实现工资管理、工资调整法制化 , 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自上世纪 90年代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 , 在立法和政策制定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 但仍然有些有待完善的地方:一加强政府对劳动力市场价格的信息公布和指导帮助用工单位和求职者参考市场指导价格 , 合理公正地确定劳动合同的工资标准包括福利及社会保障 , 避免工资低于最低工资标准;二最低工资标准的宣传不到位是最低工资制度未能有效执行的主要问题之一对最低工资博弈的双方都应加强最低工资制度的宣传;一方面 , 工人不善于维权 , 对最低工资制度缺乏了解和学习;部分企业正是利用这一点给工人制定了没有体现最低工资规定的工资标准;另一方面 , 部分企业则根本就不了解最低工资制度 , 所以在为工人制定工资水平时也没有予以考虑;可见 , 组织企业负责人和工人学习劳动法的相关规定是十分重要的;三通过加强立法提高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地位目前我国有关最低工资的问题只在劳动法中以法律形式提出 ,最低工资制度的法律体系尚待完善;应尽快完善最低工资的立法工作 ,通过立法形式把最低工资标准制定于法律当中 ,提高最低工资制度对企业的法律约束力 ,逐渐在全社会形成全民关注最低工资与劳动社会保障的共识;四加强最低工资标准实施情况的管理监督最低工资标准的确定和调整 , 主要是要接受全国人大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的监督检查;另一方面 , 也要尽快建立以各级劳动部门、各级工会及群众监督相结合的法律监督网络 , 充分发挥社会团体影响力大和群众个体覆盖面广的优势 , 共同监督企业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五政府扶持通过政府扶持等方式 , 帮助求职弱势群体提高技能素质 , 顺利就业并取得较适合的工资报酬 , 如财政拨款对农民免费培训市场需求的技能、免费职介等;。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引言:最低工资政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设定的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需求和减少社会不平等。
然而,这一政策实施后对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影响备受争议。
本文将分析最低工资政策的利弊,并探讨它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一、劳动者权益保护与社会平等最低工资政策的首要效果是保护弱势劳动者的权益,确保他们获得合理的报酬。
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着严重的收入差距和不公平现象,最低工资政策能够一定程度上减少这些问题。
由于政府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雇主不得低于这一标准支付工资。
这可以为低收入者提供一定的保障,使他们在社会中获得更多的公平与尊重。
二、产业结构调整与就业机会减少然而,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也可能导致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增加企业的成本。
对于中小型企业来说,承担更高的人力成本可能导致其利润减少甚至无法为员工提供工作机会。
特别是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企业可能会选择降低雇佣人数或倾向于自动化,从而减少员工数量。
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可能增加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和不稳定性。
三、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和生产效率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和生产效率也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
一方面,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可能通过增加薪酬吸引力而鼓励更多人就业。
特别是那些由于薪酬限制而考虑不参与劳动力市场的人,可能会被最低工资政策所吸引,进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参与率。
另一方面,高最低工资水平也可能导致一些从业者不愿意提高自身的技能水平,尤其是在一些低技能劳动力市场,因为他们已经获得了相对较高的工资。
这可能会降低整体劳动力市场的生产效率。
四、地区性差异与社会不平等加剧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最低工资政策的实施可能导致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异加剧。
最低工资标准往往是全国统一的,但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
对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来说,落后的经济条件可能无法承担较高的最低工资水平,从而加大了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
这可能会导致劳动力资源更加向经济发达地区集中,进而使地区间的社会不平等加剧。
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传统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扭曲了市场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导致失业率增加。
对美国和法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最低工资制度并没有明显导致失业率增加的后果。
本文的结论是我们需要设立和调整最低工资水平,但是每年调整的幅度是谨慎的,它不应该超过通货膨胀率。
标签:最低工资制度失业率通货膨胀一、简介20世纪初,最低工资制度首先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诞生,目前,世界上80%的国家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保障。
我国政府于1993年发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稳定。
市场是调节资源分配的最有效机制,同样,工资水平也应该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
经验表明,政府对市场的干涉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结果事与愿违。
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出口减少和社会无效率等后果。
最低工资制度的正面效果和负面影响谁大谁小,就成了一个实证问题。
二、文献回顾最低工资制度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国外的很多学者都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做了分析研究。
早在1946年,斯蒂格勒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认为:为减轻贫困而制定的最低工资制度,不仅对减轻贫困起不了作用,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
而Adams,F.Gerard的研究表明把最低工资标准从3.35美元提高到4.65美元引起失业率的增加小于0.1%,引起的通货膨胀是0.2%。
Card和Krugger研究美国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业个案显示,最低工资的增加对就业率并无负面影响,甚至有正面影响。
在国内,薛兆丰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是决定劳动力价格的惟一因素,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产生劳动力大量失业﹑用工成本大增﹑竞争力削弱等恶果。
马扬和陈茁在分析最低工资对我国劳动市场的影响后,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可将最低工资微小上调,其理由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微小上调将不会对就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从另一方面看会给劳动者的整体利益带来提高。
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与薪资
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与薪资随着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的状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失业率和薪资水平往往是评估一个国家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它们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计和国家的发展。
本文将从失业和薪资两个方面探讨劳动力市场中的问题。
一、失业率的波动与原因失业,作为劳动力市场中的痛点之一,与经济周期有很大的关联。
经济周期的波动往往引发失业率的上升或下降,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
首先,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稳定性会对劳动力市场产生影响。
一方面,过度的货币政策可能导致通货膨胀,企业成本上升,从而带来大量裁员;另一方面,过度的财政政策可能导致财政的紧缩,减少了国家对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就业创造的支持力度。
宏观经济政策失调容易造成经济危机,进而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其次,技术进步和外部冲击也会引发劳动力市场中的失业。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应用,一些传统劳动力岗位被机器人替代,从而造成失业率的上升。
此外,全球化趋势下的国际竞争也会对某些领域的就业带来冲击。
例如,发展中国家的廉价劳动力抢夺了一些发达国家的工作机会,导致了较高的失业率。
再者,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的缺失也是劳动力市场中失业问题的一个原因。
一些劳动者可能由于受教育程度低或技能不符合市场需求而难以找到工作。
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失衡,即无法满足企业对于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也会造成一部分人的失业。
二、薪资水平的不平等与调整薪资水平,作为衡量劳动力价值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劳动者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
然而,现实中薪资的不平等现象普遍存在,且难以根除。
首先,薪资差距的存在与行业结构和资本力量有关。
不同行业薪资水平的差异在所难免,一些高附加值的行业和高技能的人才往往能获得较高的薪资,而低技能劳动者的薪资相对较低。
此外,大企业和跨国公司往往具有较强的资本力量,可以通过规模经济和议价能力来提高员工的薪资,而小企业和创业公司则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因此往往无法给予员工较高的薪资。
其次,政策引导和劳动权益保护也是调整薪资水平的手段之一。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最低工资制度对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摘要】传统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会扰乱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 , 减少就业提高业率。
但也有理论认为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减少就业的效应的同时 , 也会生成扩张就业的效应 , 两种效应相互抵消。
我国劳动力市场具有两个特征: 一是我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达不到劳动市场均衡时的工资水平; 二是低收入人群的劳动供给曲线是向下倾斜的。
因此 , 最低工资制在产生劳动需求减少效应的同时 , 会生成一种更大的劳动供给减少效应 , 从总体上降低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失业率。
【关键词】最低工资制; 劳动力市场; 就业一、问题的提出2004 年 3 月 1 日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制定的《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实施,所谓最低工资就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 ,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截至目前 ,全国 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全部建立起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由政府颁布并实施本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
新规定的出台将更有效地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在保证城市低收入者的基本收入水平方面、缩小贫富差距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方面起到了明显的作用。
但也有一些经济学家对《最低工资规定》提出各种各样的质疑 ,他们认为工资的形成应该遵循自由市场原则 ,由市场这个“看不见的手”自由调节 ,如果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 ,背离了充分就业的均衡价格,影响了市场供给与需求 ,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 ,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来分析最低工资对中国就业的影响。
二、理论依据(一)许多的经济学家认同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
众多相关经济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竞争性的劳动供求模型。
此模型包括两种情况:1、所有部门都被最低工资制度覆盖的情况。
最低工资、劳动力供给与失业——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
对美 国的劳动 力市 场没有太 大 的影响 , 但是 对 A t er s nM dl简 称 V R) 运 用 格 兰杰 u r e i oe, o g so A , 技术 , 研究最低 工 资对劳动 力供 给 以及 失业 的
影响 。
以深圳特 区为分析对象 的原因有三 : 第一 , 深圳从 19 92年开始实施最低 工资制度 , 对于 相
[ 关键词 】 最低工资 ;劳动力供 给 ; 失业 ;V R模 型 A
[ 中图分类号】 F4. 24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10 一 02 20 )1 03 — 7 Oo 57 (07 0 - 0 8 0
度失去意义; 若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
一
、
引言
平, 斯蒂格 勒 (96 认 为这将 导致 劳动供 给增 14 ) 加, 需求减 少进 而导致失 业增 加 。斯 蒂格 勒 的 研究认为 旨在减少贫 困而制定的最低工资保 障
与方法 。
【 基金项 目]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 目《 我国最 低工资调查方法与统计测算模 型研究) 批 准号 :6T07 。 ( 0B J1 )
维普资讯
第2卷 9
第l 期
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9・ 3
出, 由于美 国 的最低 工 资普 遍偏 低 , 最低 工 资 于最低工 资与平 均工 资 比例 较大 的地 区( 如欧 洲、 澳大利亚等) 会产生较 为严 重的影响 。欧 , 洲地 区最低工资 的失业效应 问题研究结论 主要
所谓最低工资 , 劳动 者在 法定 工作 时 是指
间或依法签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
在提供 了正常 劳动 的前 提下 , 人单 位依 法应 用 国政府极为重 视 的问题之 一 , 低工 资制 度在 最 减少贫困、 进社会 的稳定 发展 等方 面具 有重 促
浙江最低工资标准与劳动力流量的影响研究 论文
1 绪论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时期,就业压力很大,这对我国目前实施的最低工资制度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低工资制度一把“双刃剑”,过高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导致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人工成本大幅度提高,导致企业或者用资本替代劳动,或者在无法承受人工成本提高的情况下退出市场,最终都会对就业造成负面影响。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劳动力配置是资源配置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这不仅关系到就业方面的问题,而且也涉及到经济结构的变化。
本文以浙江为例,着重研究进入21世纪以来劳动力的流向。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就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浙江省劳动分配继续扩大规模。
2008年,浙江从业人员总数达3486.53万人,与1978年的1794.96万人相比,增长了94%,年均增长2.2%。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表现出了二元经济的特点,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城市就业压力都很大,劳动力资源丰富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
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能直接套用对市场经济发展成熟的国家的理论来解决中国最低工资制度下的劳动力市场所面临的问题,最低工资引发的劳动力流向问题与其所处的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要想最低工资制下的最低工资标准带来良性的劳动力流动并有助于我国的经济转型,必须调整最低工资制度的覆盖范围,避免造成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完善最低工资动态调整机制,建立公平合理的就业竞争机制。
本文在分析浙江最低工资标准对劳动力流向影响的同时,也为更合理地配置我国的市场劳动力提供有效的对策。
1.2 文献综述1.2.1 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很多学者从不同方面都对最低工资制度进行了研究。
杨军生(2011)提出了低工资陷阱的概念,并对提高工资是否抑制外贸出口、引发通货膨胀、降低就业等问题进行研究探讨,认为在中国劳动力近似于无限供给的情况下,劳动者工资尤其是非熟练劳动力工资很难依靠市场的力量自发实现合理幅度的提高,必须发挥各自非市场机制的作用,通过国家劳动保护、最低工资立法等措施逐步提高工人工资。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对于低技能的劳动力,最低工资政策可以直接提高他们的工资水平,改善他们的 生活条件。
高技能劳动者可能受影响
对于高技能的劳动力,最低工资政策可能间接影响他们的工资,因为政策可能引 发雇主对高技能劳动力的需求变化。
07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研究结论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有显著影响。
最低工资的提高也会增加劳动力的流动性和就业的不 稳定性。
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政府应该考虑其对不同 行业和不同技能水平劳动力的影响。
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政府应该考虑到其对经 济发展的影响,并寻求一个平衡点,以实现经济 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稳定。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背景
最低工资政策的起源和发展
最低工资政策是劳工权益保护的重要措施之一,其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的美国。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最低 工资政策逐渐在各国得到推广和应用。
最低工资政策的研究现状
目前,对于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学术界存在不同的观点和争议。一些研究认为最低工资政策可 以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公平性和效率,而另一些研究则认为最低工资政策会降低劳动力市场的就业机会和劳动者 的收入水平。
最低工资的提高会导致劳动力需求的减少,尤其是对 低技能劳动力的需求。
最低工资的提高对不同行业和不同技能水平的劳动力 影响不同。
政策建议
政府应该谨慎制定最低工资政策,并考虑到其对 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政府应该采取措施来缓解最低工资提高带来的负 面影响,例如提供培训和就业支持,以提高劳动 力的技能和就业竞争力。
04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 响
对劳动力市场需求的影响
01
02
03
最低工资政策提高劳动成本,降低企 业雇佣意愿,从而减少劳动力需求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实证分析《开发导报》2008年第2期[摘要]本文对最低工资理论模型进行了拓展分析,并以深圳为案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就业的影响。
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情况下,区域劳动力市场均衡工资趋近最低工资标准,并且不会导致区域就业量的下降。
[关键词]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供给跨区域流动就业量目前,我国多数大中城市都设置有最低工资制度,在跨区域劳动力流动的条件下,本文对最低工资的理论模型进行了扩展,同时应用新模型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对区域劳动力市场供给的影响。
一、国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最低工资制度起源于19世纪的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如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均已实行最低工资制度。
国外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方面,包括最低工资制度对社会就业的影响,对缩小贫富差距的作用,以及对其他工资的影响等方面。
美国经济学家乔治·斯蒂格勒(1946)认为,在完全竞争性的劳动要素市场,若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则最低工资制度失去意义。
若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将导致劳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进而导致失业增加。
如果政府采取扩展性的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并以此减轻失业的压力,会导致价格水平提高使实际最低工资下降,就业暂时增加。
当物价上升,实际最低工资下降到一定程度时,政府不得不提高最低工资,结果形成恶性循环。
斯蒂格勒认为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对减少贫困未能起到作用,反而扭曲了资源配置。
一些经济学家也持这种观点,认为最低工资法是政府对劳动力市场的一种干扰。
但在斯蒂格勒之后,许多学者不断深化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模型,提出了最低工资制度的垄断模型、冲击效应、效率工资、家庭供给和企业反应模型,认为最低工资对就业和收入的影响并不完全如斯蒂格勒所言,而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
有研究认为,最低工资的提高有助于提高消费者购买力,会扩大部分商品市场需求,从而引致相关产业的劳动力市场需求增加,扩大相应的就业量。
失业率、劳动力供给与最低工资关系实证分析——以浙江省为例
失业 率 、 劳动力供给 与 最低工资关 系实证分析
以浙 江 省 为例
王 琳 玲
( 浙江工商大学 经济学院 , 浙江 杭州 300 ) 10 8 [ 摘 要] 选取 19 -2 0 94 09年浙江省 的数据 , 于向量 自回归模 型( A 分析 浙江省最低 工资 、 基 V R) 劳动力
引 言
[ 文献标识码 ]B
[ 文章编号 ]10 2 8 (0 1 1 - 12— 3 0 2— 80 2 1 ) 1 0 4 0 必要对最低工资标 准的就业影 响这一问题倾注更多 的关 注。政府 以最低工资的形式 干预劳动力市场究竟有什 么 社会经济效应 , 它对一个地区 的失业率 、 劳动力供给情 况 有怎样 的影响 , 对这些 问题 的研 究无 疑具有 十分重要 的 意义, 为此本文将对最低工资 、 劳动力供给与失 业率 之间
19 27 5 95 O. 1 9 2 0. 96 3 0
19 2 00 97 7 . l 9 2 0. 98 7 0
3 86 2 . 3 46 5 .
345 6 . 3 34 6 .
1 . 78 0 1 28 8 .
2 87 0 . 2 94 0 .
2 2 . 615 22. 6 5
2 1. 69 7 26 2 5 l.
28 . 26 .
3O . 33 .
I9 3 5 0 99 2 .
2o 3 00 o0 8 .
39 5 .1
326 6 .
2 50 5 .
253 9 .
22 . 65 2
会造成失业 大幅增 加 ; 高最低工资 标准将 可促进 劳动 提 力供 给的增加 , 但是这种增加效应两年后几乎 衰减为零 ,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
最低工资制对劳动需求的影响摘要:最低工资制度与劳动力需求尤其是就业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文首先阐释了最低工资制的含义及来源,然后着重分析了最低工资制的经济影响. 研究了法定最低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工资水平之间的三种情况, 以及对失业率和企业雇用劳动力成本的影响, 还简述了最低工资制所带来的溢出效应和冲击效应. 最后针对我国的最低工资制发展状况,作了具体分析.关键字: 最低工资制失业率溢出效应冲击效应-------最低工资制的含义所谓最低工资制,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提供了正常工作的前提下,其所在用人单位必须依法定最低标准支付劳动者报酬.最低工资标准一般分为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表现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一般包括奖金和补贴.最低工资标准至少每两年调整一次.最低工资制最早产生于19世纪的新西兰,澳大利亚,后来,英,法,美等资本主义国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了各自的最低工资制度.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在1939年通过的<公平劳工标准法>中正式确立了普遍适用的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也是我国一项劳动和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为了保障劳动者的基本生活,在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的情况下,而强制规定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给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报酬.<劳动法>第四十八条规定,国家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而每年最低工资标准会随着生活消费水平、职工最低工资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由当地政府调节.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居民的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水平、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有人认为,最低工资制确保工人得到最低生活工资的所需,给工人提供足以购买生活必需品必需的收入,可以防止雇主剥削工人,维护社会的和平.同时最低工资制可能会冲击雇主,使其更注意技术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但是,也有观点认为, 最低工资制度不仅不能缓解现有的贫富差距,而且还会形成一种劳动力市场上的价格管制,致使企业的人力成本增加,劳动需求量减少,反倒会给劳动力市场上带来负面的影响.总之,不管最低工资制的实施是好是坏,我们都应该从一个均衡的角度来分析了最低工资制度的作用机制,我国当前实施这一制度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它对我国产生的经济影响.-----------最低工资制的经济影响从理论上来说,政府所确定的最低工资制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低于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第二种情况是,政府的最低工资水平恰好等于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率.第三种情况是,政府的最低工资水平超过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率.下面我们对这三种情况分别进行分析.如果出现第一种情况,即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低于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水平,那么这种最低工资立法实际上毫无意义,对劳动力市场不会有任何的影响.如果雇主按照法定最低工资水平来雇用劳动力,则他们不可能雇用到能够使自己达到利润最大化水平的劳动力数量,它们依然必须按照市场均衡工资率来支付工资.事实上,知识技能水平相对较高的劳动者的市场工资水平绝大部分都是超过法定最低工资水平的,他们的工资和就业不大可能会受到最低工资立法的影响.真正受最低工资影响的是那些知识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者,这部分劳动者尽管在各个市场经济国家中所占的比例不同,但是在各个国家的劳动力队伍中所占的比重通常不会太大.以美国为例,2007年,只有26.7万名劳动者的小时工资正好等于联邦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还有150万人的工资性报酬低于最低工资水平.所以,实际上只有这170万多名工资水平正好等于或低于最低工资水平的劳动者会受到最低工资水平提高的影响,而这些人在美国按每小时领工资的劳动者中只占2.3%,在美国人口中只占0.56%,其中主要是从事食品准备与服务类,农林渔类,个人看护与服务类,以及建筑和地面清洁维护类等体力工作的劳动者.同样,当出现第二种情况,即政府制定的最低工资水平恰好等于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水平,其也不会对劳动力市场构成任何影响.所以,重点在于第三种情况,即法定的最低工资水平超过某一类劳动力的市场工资率.假定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水平为高于市场均衡工资率,则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就会被打破,出现一种非均衡的状态,这时候会出现供大于求的情况.同时,尽管一部分能够继续就业的劳动者的工资率的确是上升了,但是他们的就业人数却减少了.很显然,如果这些受到影响的劳动者的就业量下降百分比大于他们的工资水平上涨百分比,即他们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富有弹性,那么这些劳动者的工资性报酬总量会下降.相反,如果最低工资制度导致某一类劳动者的工资性报酬总量上升,则从整体上来说,这一类劳动力的福利就改善了.具体如图所示:此外,从理论上来看,实施最低工资立法的结果就是,在受到影响的劳动者中形成了一部分劳动者以另一部分人的工作岗位被牺牲为代价来换取工资上涨的局面.这导致这些劳动者中能够继续就业的那部分人获得了最低工资制所带来的利益,但是另一些人却会因此而失去工作,这就在同一类劳动者中造成了更大的两极分化.----------最低工资制对失业率的影响最低工资制会直接导致失业率的上升. 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同最低工资提高10%一般将使青少年就业率减少1%到3%. 因为单位工资的提高,导致雇主为了控制总成本,而倾向于用更少的人来做同样多的工作.由此直接导致的后果是虽然高素质的工人工资水平上升了,但是相当一部分愿意接受更低的工资水平的低技术的工人找不到工作. 由于最低工资市场的条件,长期以来,经济学家们对其一直抱怀疑态度,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行政手段,它的实行将导致市场无法实现有效率的资源配置以及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失业. 在通常情况下,由于最低工资制度导致的非熟练劳动力失业的总数大于熟练劳动力就业总数的增加,因此总体就业水平是下降的.最低工资制的核心在于提高社会福利,过多的失业人群必然导致政府需要付出更多的失业保障金,造成政府负担过重,进而导致提高税收以扩大财政收入,一方面使得社会福利并没有增加反而是减少,另一方面也使社会大量劳动力闲置.但是,也存在一种观点认为,在存在不完全信息的劳动力市场上,最低工资可能会增加就业. 因为由于不完全的流动性,企业面对的是一条向上倾斜的劳动力供给曲线.其次,最低工资制会提高企业的生产成本,会使相当一部分利润过低的企业退出市场,从而造成工作岗位的进一步减少. 当一些低利润企业不得不付出更高的成本来雇佣工人时,很多企业就会因为缺乏竞争力而不得不退出市场. 到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欧洲大多数社会福利国家经济走入低谷. 在大多数经济学家看来,社会福利国家僵硬的劳资关系导致劳动力市场缺乏活力,是这些国家经济低迷的祸根. 无疑,经济学家们的批评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切中要害. 一般来说,当经济步入不景气的时候,如果不能有效降低工资成本,企业就会因产品价格上缺乏竞争力而衰弱. 最后是企业被拖垮,反而令更多的人失业. 正是有了上述成功的批评实践,今天才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中国不该实行最低工资制. 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企业的竞争力广泛的依赖于便宜的劳动力成本,而实施最低工资制,将使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受到威胁,无法发挥比较优势.此外,最低工资溢出效应理论认为:在两部门的劳动力市场中,某一个部门企业适用最低工资规定,另一部分企业不适用最低工资规定,如果最低工资标准高于不适用最低工资制度企业的工资水平,并促使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企业提高工资,这会导致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企业劳动力供给增加、需求减少,从而增加这一部门就业竞争的强度,使一部分劳动力溢出. 而不适用最低工资制度的企业,由于工资水平不变,对社会就业无较大不良影响.最后,最低工资制还存在一种冲击效应,即工资率的提高,将增加劳动的边际产品,因而增加了劳动需求. 这种可能性适用于强制实行法定最低工资的情况,其原因是:工资率的提高将冲击厂商,使其从雇用低工资的劳动力转到提高管理水平,使用更先进的技术,或者更有效的利用现有资本.从理论上来讲,最低工资引起的冲击效应能够完全抵消任何对失业和资源分配的负面影响,但这种可能性很小.总之,在良好竞争的劳动力市场模式中,最低工资的经济效应一般是减少就业,而在买方市场模式中,则要根据最低工资确立的水平来预言其对就业的影响. 在存在歧视性垄断雇主时,最低工资要么无效,要么减少就业,而不可能增加就业.---------我国最低工资制度在我国,有人认为,最低工资是一种价格管制,它降低中国企业的竞争力,破坏工商业分红制度,因此虽然最低工资意图维护低收入者,但结果却使得这些下层工人找不到工作. 另有人也认为最低工资法不可取。
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
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第一篇: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1.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人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其次,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
在一定区域内,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区域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将增加,从而造成区域内劳动力需求下降,短期失业率上升。
再次,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
当某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较高时,会吸引其他最低工资较低地区的富余劳动力。
也就说,在一定区域内,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地的劳动供给也将提高。
从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上,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是对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一种干扰,影响了劳动力需求和供给,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而且还扭曲了资本配置。
然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自由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极度不平衡,且大多单位工会完全只是个傀儡,相应的劳动保障法案和体系极其不完善,有法难依、有权难维。
所以不能简单的把西方经典理论套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
在我国劳动收入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的环境下,我国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既是保护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又起到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单个省市来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该省市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需求降低,短期失业率增高。
但从全国的角度看,并没有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即提高劳动供给,还可以调节全国产业重新布局,增加劳动力需求。
例如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有些单位因为人力成本过高而转移到周边的城市发展,既解决了高人力成本的问题,还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在上海的富余劳动力则可以提高技术后进入当地国际性企业,也可以跟着转移到较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发展,实际这也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优化。
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率关系的分析
最低工资标准与失业率关系的分析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在不断改变。
其中,最重要的改变之一就是工资标准的变化。
工资是每个人生活的基础,是所谓的“衣食住行”中最基本的一项。
最低工资标准也是这样。
然而,最近几年,在较多国家和地区,一些人对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提出了质疑。
他们担心这样会导致失业率上升,本文将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需要知道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率的概念以及它们的关系。
最低工资标准是一个国家或地区规定的最低薪资水平。
失业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没有工作的人数与工作年龄人口总数的比率。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在于,如果最低工资标准提高,那么企业或者雇主就需要支付更高的薪资,这可能会导致企业减少雇员或者裁员,从而增加失业率。
所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是一个陷入两难的问题。
然而,从一些国家和地区实际情况来看,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率并不一定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以法国和新西兰为例,这两个国家的最低工资标准都较高,但是它们的失业率并不高。
反而一些国家和地区,如葡萄牙和希腊,它们的最低工资标准不高,但是失业率相对较高。
这一现象可能是因为加薪会促进就业和消费,而这种效应可能会使企业雇佣更多的员工,从而减少失业率。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的复杂因素会导致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出现多样性。
例如,一个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可能会因为其经济水平的高低而有所不同。
一个拥有高技术含量的经济体相对于较低的技术含量的经济体,其最低工资标准更高是比较自然的。
此外,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企业的成本结构,以及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等也会对最低工资标准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产生影响。
从国际经验看来,最低工资标准而言,并不能单方面的说明会对失业率产生多大的影响。
因此,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是否会导致失业率上升这个问题,还要考虑具体情况。
一些专家认为,当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是,呈现不同的影响取决于一个地区的特殊情况,因此,决策者慎重处理,要注意考虑到各种因素。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
政府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促进区域 经济的协调发展和最低工资的有效实施。
04
CATALOGUE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行业差异
制造业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
制造业是农民工就业的重要领 域之一,最低工资的提高可能 会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当最低工资增加时,制造业 农民工的劳动时间可能会减 少,因为他们可能会面临更
给的增加。
加强职业培训和教育可 以提高农民工的素质, 从而提升其劳动供给质
量。
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引导作用
1
优化产业结构可以引导农民工向高技能、高收入 领域转移,从而增加其劳动供给。
2
优化区域布局可以引导农民工向经济发展较快、 就业机会较多的地区流动,从而增加其劳动供给 。
3
优化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可以促进经济的协调发 展,从而为农民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引导其 增加劳动供给。
感谢观看
服务业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影响
服务业是农民工就业的另一个重要领域,最低工资的提高也可能会影响农民工的劳动供给。
在服务业中,农民工可能更倾向于提供非全日制或兼职工作。当最低工资增加时,可能会促使一些农民工寻找其他类型的工 作。
不同行业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综合影响
不同行业受到最低工资的影响可能会有 所不同。
增加劳动供给。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以降低农 民工的劳动成本,提高他们的生 产率,从而激励他们增加劳动供
给。
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劳动供给的间接影响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增加农民工对未来的就业预期,从而激励他们增加劳动供给 。
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可以改善农民工的社会保障,提高他们的安全感和稳定性,从 而激励他们增加劳动供给。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
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研究劳动力市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领域,它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其中,最低工资制度作为一种调节劳动力市场的政策工具,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并从经济效应、就业与工资水平、劳动力流动等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最低工资制度在经济效应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一方面,最低工资制度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
这对于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另一方面,最低工资制度对提高劳动力市场的劳动生产率也有一定影响。
有研究表明,适当的最低工资水平能够激发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工作动力,从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有效运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存在着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过高的最低工资水平可能导致企业成本的增加,从而造成企业的经营困难甚至倒闭。
这将直接导致失业人数的增加,使劳动力市场的就业形势恶化。
其次,最低工资制度可能会导致一些企业为了降低成本而选择非正规就业或用工量减少。
这些情况都对劳动力市场的平稳运行和就业质量产生了不利影响。
此外,最低工资制度还可能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产生一定影响。
一方面,适当的最低工资水平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增加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劳动力市场的流动和动态平衡。
另一方面,高失业率和工资水平的不均衡也可能导致劳动力市场流动性下降,劳动者难以从低层次工作向高层次工作发展,影响社会的整体发展。
综上所述,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而多面的。
在经济效应方面,最低工资制度能够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同时也对提高劳动生产率具有积极意义。
然而,最低工资制度也可能导致企业成本上升,加剧失业问题,同时还会对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确保最低工资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影响最大化,同时减少其负面影响。
这需要政府在制定最低工资政策时要充分考虑经济发展和就业形势,采取适当的调控措施,以实现劳动力市场的平衡与稳定。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
最低工资政策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作者:马丽霞来源:《现代经济信息》 2018年第10期马丽霞四川大学经济学院摘要:最低工资政策是我国一项保护低收入劳动者利益的制度,但是其是否能真正实现目的呢?论文首先对最低工资政策进行了简单介绍;然后从理论上,分析了最低工资对劳动供给两个维度“深度”和“广度”的影响,其中“深度”是工作时间,“广度”是就业,发现最低工资对两个维度的效应都是不定的,关键的一个影响因素就是最低工资标准。
关键词:最低工资政策;工作时间;就业;最低工资标准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 1001-828X(2018)015-0162-01一、概念界定最低工资政策是指政府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内的正常劳动,支付的最低金额的劳动报酬。
二、最低工资对劳动供给影响的理论分析根据 Heckman(1993) 的观点,劳动供给包括“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其中“深度”指工作时间,“广度”指劳动参与,即就业。
( 一 ) 最低工资对劳动供给“深度”的影响首先明确,最低工资政策是作用于低收入人群的,但其存在本身可能会使低收入人群变懒,因为该政策使得低收入人群减少工作时间,即可获得与原来更多劳动后同一水平的收入。
然后,设定最低工资水平时的劳动 - 闲暇模型,预算约束设定为 Y=w(h-l),这里的 w 表示最低工资率,即用人单位支付给劳动者每一单位劳动时间的平均最低工资水平;时间约束设定为 h= l+N,其中 l 和 N 就分别是劳动者在该最低工资水平下选择的闲暇和愿意提供的劳动时间。
当最低工资率从 w 0 增加至 w 1 ,见下图 2-1:预算约束线从 AB 移至 CB,L 成为新的最优决策点。
用希克斯分解发现从 K 到 M 只有替代效应,使得闲暇从 l 0 降至l’ ,收入增加;从M 到 L 只有收入效应,使得闲暇从l’增至 l 1 ,收入继续增加。
所以最低工资水平提高一定会提高收入,但对闲暇和工作时间的影响是不一定的,要取决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的博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低工资及劳动力供给与失业论文 ; ; ;[中图分类号]F24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5027(2007)01—0038—07 ; ; ; 1、引言 ; ; ;所谓最低工资,是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在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
最低工资问题历来是各国政府极为重视的问题之1,最低工资制度在减少贫困、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 ; ;鉴于最低工资问题的重要性,众多学者纷纷投入到该问题的研究中来。
国外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的失业效应(即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上,理论上最低工资制度必将打破低收入阶层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平衡,若最低工资低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则最低工资制度失去意义;若最低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斯蒂格勒(1946)认为这将导致劳动供给增加,需求减少进而导致失业增加。
斯蒂格勒的研究认为旨在减少贫困而制定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不仅对减少贫困未能起到作用,反而扭曲了资源配置。
按照Brown(1995)[1] 的说法:“增加贫困工人的工资是以减少就业为代价的”。
然而美国经济学家Card and Krueger (1995)[2][3] 基于自然试验(natural experiments)法研究了最低工资制度对美国新泽西州与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速食品行业就业情况的影响,提出了1种截然相反的观点,认为增加最低工资未必导致失业扩大。
随后Welch(1995)[4]、Neumark(2000)[5] 等对Card and Krueger(1995)的数据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了与其基本1致的结论。
然而Machin and Manning(1997)[6] 指出,由于美国的最低工资普遍偏低,最低工资对美国的劳动力市场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例较大的地区(如欧洲、澳大利亚等),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影响。
欧洲地区最低工资的失业效应问题研究结论主要分为两类:1是Dolado(1999)[7]、Dickens(1999)[8]、Stewart(2001)[9] 等人研究认为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没有太大的影响;2是Abowd, Kramarz and Margolis(1999)[10]、Bazen and Skourias(1997)[11] 等认为最低工资提高将增加失业率,支持较为传统的观点。
OECD(1998)[12] 总结了近20年的研究文献,发现到目前为止尚不存在1致的结论。
国内关于最低工资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最低工资标准测算上,如:韩兆州、魏章进(2005)[13] 基于灰色系统模型测算最低工资,韩兆州、魏章进(2005)[14][15] 对我国最低工资标准进行了实证研究。
 ; ; ;我国大部分地区自1995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至今已有11年之久,最低工资水平几乎每两年提高1次,有些地区每年调整1次。
那么这项制度实施带来的经济效应是怎样?它对1个地区的失业率、劳动力供给情况有什么样的影响?它在降低该地区贫困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又有多少贡献?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是至今鲜有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本文拟研究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以及劳动力供给等方面的效应,至于最低工资制度在减少贫困、提高劳动生产率等方面的效应问题,将在后续研究中展开。
 ; ; ; 2、方法、数据与变量 ; ; ;纵观国外有关最低工资制度失业效应的研究历程以及相关结论可以看出,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失业增加还是对失业没有太大影响的争论还在进行中,目前尚未有1致的结论。
但有1点可以肯定的是,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环境不同,最低工资对失业影响的程度肯定不会趋同,应该因地制宜分析各个国家地区最低工资对失业的影响。
鉴于此,本文拟以深圳特区为分析对象,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Model,简称VAR),运用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以及方差分解技术,研究最低工资对劳动力供给以及失业的影响。
 ; ; ;以深圳特区为分析对象的原因有3:第1,深圳从1992年开始实施最低工资制度,相对于其它地区来说,实施的时间较长,能够更好地观察其反映出的经济效应。
第2,目前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范围主要集中在第2、3产业,农业生产中几乎没有实行最低工资制度,而深圳的生产产出主要以第2、3产业为主,1991年第2、3产业产出占总产出的98.4%,2000年为99%,2004年为99.6%,据此分析深圳特区的数据能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第3,近年来广东地区出现了“民工荒”问题(即由于农民工工资过低,导致劳动力供给不足,以致影响生产),特别是东莞、深圳等地区,有必要对这些地区的最低工资经济效应研究倾注更多的热情。
 ; ; ;本文以深圳地区最低工资(用ZDGZ表示)、劳动力供给(用LDL)以及失业率(SYL)3个变量为分析对象,见表1。
数据来源于《深圳统计年鉴》和《广东统计年鉴》相关年份。
 ; ; ; ; ; ;注:2005年实有外省劳动力为预测值,因该年《广东统计年鉴》未统计。
 ; ; ;需要说明的是,深圳地区行政区域划分为特区内与特区外两部分,最低工资标准特区内外有别。
本文采用加权平均法计算平均最低工资标准,即深圳月平均最低工资=(特区内最低工资×特区内常住人口数+特区外最低工资×特区外常住人口数)/(特区内外常住人口总和)。
由于深圳特区内1999年1~10月最低工资标准为430元/月,10~12月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至547元/月,本文利用加权平均法计算1999年月平均最低工资标准为459元,即(430*9+547*3)/12=459元,特区外最低工资亦做同样的处理,最后计算以1992年不变价格的历年最低工资标准作为ZDGZ变量的实际观测数据,以消除价格变化带来的影响。
另外,我们在研究中发现,最低工资对社会从业人员数关联不大,而对劳动力供给影响较大,劳动力供给(LDL)变量数据取自《广东统计年鉴》深圳年末实有外省劳动力指标,由于深圳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例较小,2000年为28.8%,2004年为27.6%,且深圳户籍人口劳动力工作岗位比较稳定,可以认为深圳地区的劳动力供给主要源于非户籍人口,可以用年末实有外省劳动力来近似深圳地区的劳动力供给。
 ; ; ; 3、最低工资标准变动趋势分析 ; ; ;深圳市自1992年开始施行最低工资制度,至今已有14年之久。
从表面上看,最低工资标准每隔1~2年就提高1次,从1992年的平均245元/月提高到2006年的每月700多元,但是我们尚没有考虑到物价变动的影响。
当考虑通货膨胀(或者说物价因素)后,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又有多大提高呢?由图1可以看出深圳市近13年来购买力并没有提高多少,甚至在1993—2000年的7年内,深圳市最低工资的购买力还减弱了,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 ; ;  ; ; ;图1 深圳市月最低工资标准变动趋势(1992不变价格) ; ; ;观察自1992年以来深圳市职工月平均工资变动情况,从1992年每月500多元,增长到2004年的2651元(按1990年可比价为1436元),增幅高达400%,年均增长14.9%(按1990年可比价为9.2%),由图2可以看出,除去物价上涨因素后的平均工资始终保持着稳定增长速度,这与剔除价格影响后最低工资标准的微弱提高甚至降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 ;  ; ; ;图2 深圳市月平均工资变动趋势(1992不变价格) ; ; ;观察剔除物价影响后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例变动趋势图(如图3)可见,这1比例呈逐年下降趋势,自1992年的49%下降到2004年的20%,从1994年开始这1比例低于40%,而国际上1般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例关系在40%~60%之间,显然深圳市最低工资标准相对国际上的1般水平而言确实很低了。
由于我国大多数城市地区最低工资标准情况与深圳类似,深圳地区最低工资标准偏低的事实具有1般性,有理由认为我国最低工资标准总体偏低。
 ; ; ;  ; ; ;图3 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比例变动趋势 ; ; ; 4、VAR模型及结构分析 ; ; ; VAR模型由Sims(1980)进行了全面的论述,进而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首先取ZDGZ、LDL、SYL3个变量的对数以减弱异方差的影响,为方便起见,仍用原符号表示,然后分别对3个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发现ZDGZ、SYL为平稳序列,而LDL为1阶单整序列,因此对LDL进行1阶差分得到平稳序列DLDL,最后建立如下VAR模型: ; ; ; ; ; ;模型参数估计采用极大似然估计法,滞后阶数根据AIC准则判定,模型估计结果为: ; ; ;  ; ; ;  ; ; ;其中:估计系数下方小括号内为估计的标准差。
 ; ; ;(1)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 ; ; ;双变量格兰杰非因果关系检验由Granger(1969)提出,后由Sims (1972)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