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 民族 的概念
第二章 国家、民族和民族经济

于是,民族的相对定义就是:历史上形 成的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传统文化、共同心 理素质和民族认同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之所以称为“相对定义”,主要是“区别民 族存在和发展的两种状态:
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
经分化以后的状态
民族形成的早期状态 :是指民族尚未发生族体分化,未走 出造就这个族体的地域环境状态,处于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 是原始民族,也可以是国家社会的民族”,
经分化以后的状态 :指民族走出自己原有的环境,族体分蘖、独立发展, 或与其他民族发生部分同化、融合以后的状态,这种状态的民族可以是原 始民族,但更多的是近代以来的现代民族”。
两种状态的民族特征最大的差别 : 两种状态的民族特征最大的差别在于共同语言 和民族认同两个方面:共同语言在早期民族那里既是 民族形成的标志,又是民族共同体存在的必然保证; 而“民族认同是只有经过民族交往方可产生的一种社 会认知和感情,这在早期的族体中并不具有普遍意义, 而在脱离了早期状态的民族中则是一种最基本的族体 维系力量”。相对而言,“传统文化、心理素质和稳 定的共同体是两种状态的民族都须具有的特征”,但 其鲜明程度在早期民族那里表现得要比经过分化以后 的民族明显
三、民族含义的多重性
( 一)由于国家对民族的影响,使现代民 族一般都具有双重身份:即原有民族和国 家层面上的民族。 1、关于原有民族概念即民族概念, 学术界讨论多年,虽有争论但已取得较为 一致的共识。 2、至于国家层面上பைடு நூலகம்民族,我们尚 未见到明确的定义。从我们掌握的相关文 献来看,它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也就是说,中国目前的民族结构是1982年才确定的。在被确认的少数民族中,有 的几乎已接近消亡,如黑龙江的赫哲族,1945年仅幸存三百余人.可以说,新中国实行 的民族平等政策以及在该政策指导下开展的民族识别工作,使中国的少数民族获得了 发展机会,更使一些民族绝境逢生。反过来说,如果没有20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的民 族识别,中国的许多少数民族,尤其是那些人口数量较少或者是较多地接受了汉民族 文化的民族,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可能将从此逐渐消失。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国家 的民族政策可以决定一些少数民族的命运。
关于“民族”的定义

2. 最早对中国各族群冠之以“汉族”、“藏族”、“蒙古族”这样的称谓并与境外民族并列的,是黄遵宪,1903年。
3. 关于中文“国族” 一词的提法,最早见于孙中山先生1924年的《民族主义第一讲》,
从最基本的方面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民族”如何定义,即明确我们使用的“民族”一词的含义是什么?不同的民族群体是根据什么标准相互区别开的?每个研究者在进行理论探讨和具体研究时,都必须事先对自己的研究对象(即民族)作一个界定,这是与前人文献和其他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学术对话的前提条件。二是民族意识的产生和传递,人并非天生而有族群和自己民族身份的意识,那么这种意识是如何获得的?这种意识又如何在代际之间、在人们交往过程中相互传递、延续和变化?三是民族群体之间、各民族的成员之间在交往中的关系,这些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受哪些因素影响?在这些交往中,族群意识如何具有象征性意义并影响个人与群体行为?我们在研究群体关系的同时,需要特别关注分属不同群体的个人之间的关系,在研究中把各个族群内部整体与个体两个层次之间的互动和族群之间整体与个体的交叉互动既有所联系,又有所区分。
斯大林如此强调“共同地域”,也反映了沙皇俄国在短短200年中从一个单一民族的内陆小公国扩张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多民族政治实体这一过程的特点:沙皇俄国的对外移民拓展了俄罗斯的政治疆土,但各主要少数民族仍然居住在各自传统的地域上,其他各民族进入俄罗斯地区的移民数量十分有限。强调“共同地域”对俄罗斯是有利的,对于其他在传统居住地域内人数较多的少数民族(如其他建立加盟共和国的族群)也不没有太大伤害,可以保持政治稳定。同时对于境内的“跨境族群”和小族群如日尔曼人、犹太人、拉脱维亚人,可以通过不承认他们为“民族”而剥夺其争取自治方面的各种权利。而论断“北美利坚人”是一个民族,中国的回族不是一个民族,不过是这种“民族”划分标准应用于其他国家的可笑的延伸3。
近代民族国家概念

近代民族国家概念一、概述1.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近代民族国家的出现是现代国际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民族国家是以民族为基础组成的国家实体,其中民族是指具有相同历史、文化、语言、宗教和血缘等共同特征的人群。
民族国家的出现源于欧洲的民族运动与殖民主义的衰退,其主要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民族国家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权利。
在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是构成国家认同的核心,同时民族权利也得到充分保障,包括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化传承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权利。
其次,民族国家具有相对独立的政治体系和主权。
民族国家概念中的民族强调一个共同的政治实体,该实体具有独立的政治体系和行使主权的能力。
民族国家的出现使得民族主权和领土完整成为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原则。
此外,民族国家还强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在民族国家中,国家统一被认为是维护国家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民族团结则是实现国家统一的基础和动力。
最后,民族国家具有民主和多元的政治体制。
近代民族国家往往强调民主和法治的价值观,鼓励多元的政治参与和政策制定过程中的民意表达。
这种政治体制旨在保障各民族的权益,实现社会公正和国家稳定。
总之,民族国家的概念和特点是近代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议题。
通过强调民族认同和民族权利、独立的政治体系和主权、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以及民主和多元的政治体制等方面的特点,民族国家在现代社会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从近代以前的部落联盟到现代民族国家的形成,历经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其次,民族国家的发展与现代化进程密不可分,无论是经济、政治、文化还是社会制度的变迁,都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再次,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许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事件和人物,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意大利统一运动等,这些事件和人物塑造了各个民族国家的独特历史面貌。
最后,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民族主义观念的复兴,在当代社会中,民族国家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的构成 中华民族由中华⼈民共和国政府官⽅定义为中华⼈民共和国境内获得认定的以汉族为主体的56个民族的统称。
那么你对中华民族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什么是中华民族的内容,希望⼤家喜欢! 中华民族的基本概念 到了近代,中华民族乃中国做为国家共同体的⼀个国族概念,由于现代中国⾃晚清迄今的历史及政体更变,此概念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意涵及争论,如孙中⼭⾰命时,关于满族⼈是否为要驱逐的外族,还是五族共和之⼀的民族。
“中华民族”⼀词的演进也因此反映了近百年来国族与民族主义的相关争议。
“中华民族”其内涵是否为汉族还是指指国族,成为对汉本位、⼤汉族中⼼的主要疑虑。
因此,此词不同于“华夏”、“汉⼈”、“唐⼈”、“炎黄⼦孙”等于有外显的种族及⽂化的象征,⽽是有外显政治象征,如中华民国及中华⼈民共和国的国号,也反映了做为国家共同体的国族概念。
华⼈学者费孝通在《中华民族的多元⼀体格局》中认为:“中华民族作为⼀个⾃觉的民族实体,是近百年来中国和西⽅列强对抗中出现的。
”换⾔之,中华民族并⾮传统中国⾥的民族,⽽是中国建⽴了现代主权国家后,经由“民族⾃觉”所出现的国族团体。
他还认为,在过去的三千年中,黄河中游出现了⼀个由若⼲民族集团汇集和逐步融合的核⼼,被称为华夏,像滚雪球⼀般地越滚越⼤,把周围的异族吸收进⼊了这个核⼼。
他拥有黄河和长江中下游的东亚平原之后,被其他民族称为汉族。
汉族继续不断吸收其他民族的成分⽽⽇益壮⼤,⽽且渗⼊其他民族的聚居区,构成起著凝聚和联系关系作⽤的⽹络,奠定了以这个疆域内许多民族联合成的不可分割的统⼀体的基础,成为⼀个⾃在的民族实体,经过民族⾃觉⽽成为中华民族。
" 史式认为中华民族是⽤来指代由古⾄今主体曾经在中国,在现代可理解为⼤中华地区,长期居留且有较深层次的相互交流、融合甚⾄同化的⼀批族群的统称。
若以公民⾝份国族定义中华民族,则该词包含由中华民国宪法或中华⼈民共和国宪法中所有国境内的各民族,为中国⼈的国族。
民族常识第二课

民族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资源环境压力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民族地 区面临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增大, 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文化冲突与认同
在现代化进程中,民族地区可能 面临外来文化的冲击和影响,需 要加强文化自信和认同,维护本
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和传承性。
区域发展不平衡
由于历史、地理等多种原因,民 族地区与发达地区之间的发展差 距仍然存在,需要加强政策支持 和区域合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民族服饰的多样性
民族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服饰。这些服饰不仅具有审 美价值,还承载着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文化意义。
不同民族的服饰在款式、色彩、图案和材料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反映了各民族的生活习惯、 宗教信仰、地理环境等方面的特点。例如,藏族的藏袍、苗族的苗绣、维吾尔族的艾德莱斯 绸等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民族语言的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的进步和发展有着 重要的意义,它不仅丰富了人类的语言表达方式, 也为我们了解各民族的文化和历史提供了重要的途 径。
民族艺术的多样性
01
民族艺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音乐、舞蹈 、绘画、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
02 03
不同民族的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会受到本民族的历史、传 统、宗教信仰和文化特点的影响,因此各民族的艺术家都 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方式。例如,印度的泰姬陵 、中国的敦煌壁画、非洲的鼓乐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
排斥任何民族。
平等互利
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 各方面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共同分享国家发展的成果。
相互信任
加强各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建立互信关系,消除误解和
隔阂。
共同发展
推动各民族共同发展进步,缩 小民族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各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在十九世纪以前,中国并没有类似今天这样的“民族主义”的观念。
古代中国人大都是秉持一种天圆地方、“中华”居中、四面皆是低等“夷人”的“天下”观念,主要以文化上的优劣差异、而非种族或生理差异来区别“华”、“夷”。
但到晚清时候,情况大变了:首先,中国被迫向“西方”逐渐敞开门户,各种欧洲的器物、观念和人员迅速进入中国,大大改变了沿海地区和城镇居民的日常观感;从魏源、徐继畲等人编撰《海国图志》(1842)和《瀛寰志略》(1848)开始,整个社会的知识系统随之发生变化,到19世纪晚期,这个变化已经相当明显,尤其在东南沿海地区的比较年轻的文化人中间,一种新的“世界”观念――中国只是世界上许多“国”中的一个,与西欧诸国相比,至少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上还居于劣势,差不多完全取代了上述那一种古老的“天下”观念。
其次,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895年的“甲午战争”,西方列强、特别是“维新”成功之后的日本对中国的不断侵犯,在社会上造成了一种中国即将被“瓜分”的严重的忧虑。
这忧虑的一个直接的思想后果,就是文化人普遍从利益冲突的角度来理解“国”与“国”的关系。
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拥有极大的社会影响、自称能以手中的一枝笔“转移”国人心理的梁启超,就这样解释“国家”的起源和基本作用:“国家者,对外之名词也。
……人类自千万年以前,分孳各地,各自发达。
自言语风俗,以至思想法制,形质异,精神异,而有不得不自国其国者焉。
循物尽天择之公例,则人与人不能不冲突,国与国不能不冲突。
国家之名,立之以应他群者也。
故真爱国者,虽有外国之神圣大哲,而必不愿服从其于主权之下,宁使全国之人流血粉身靡有孓遗,而必不肯以丝毫之权力让于他人。
”其三,因为对颟顸守旧的清廷日渐失望,也因为有意借鉴西方“迅速富强”的政治经验,从1880年代开始,有意改革的文化人越来越自觉地宣扬“国家”概念,并由此推导出“国民”、“国族”等一系列派生概念。
民族学名词解释

民族学名词解释一、民族学的概念民族学(Ethnology)是研究人类各种不同社会群体的学科,主要关注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结构、语言和历史等方面。
它通过对人类群体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进行比较研究,旨在揭示人类文化多样性和共通性的规律。
二、民族与民族学的关系1.民族:民族是指具有共同历史、语言、文化传统和血缘关系的人们组成的社会群体。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特点和社会习俗。
2.民族学:民族学是对不同民族之间相互关联和区别进行研究的学科。
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性,以及这些差异和相似性所产生的影响。
3.民族与国家:国家是一个政治实体,由政府控制并管理着一定领土范围内居住着多个民族的人群。
一个国家可以包含多个不同的民族,而一个民族也可以跨越多个国家。
4.民族与种族:民族和种族常常被混淆使用,但它们有着不同的概念。
民族强调的是共同的历史、文化和语言等方面的联系,而种族则主要基于生物学上的遗传特征。
三、民族学研究的内容1.文化研究:民族学关注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和相似性,包括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社会习俗、艺术形式等方面。
通过比较研究,揭示文化背后的意义和影响。
2.社会结构研究:民族学研究不同民族社会组织形式、社会等级制度、家庭结构等方面的差异。
通过对社会结构的比较分析,揭示不同社会组织形式对个体行为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3.语言研究:语言是一个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反映了其特有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认知。
民族学通过对不同民族语言进行比较研究,揭示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语言对人类思维和社会交往的影响。
4.历史研究:民族学关注不同民族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过程,揭示历史事件对民族文化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通过对历史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民族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四、民族学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是民族学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之一,研究者直接进入研究对象所在的社区或群体,与其进行交流和观察。
通过田野调查,可以深入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生活方式等方面的特点。
民族(幼儿园大班课件)

民族传统节日与习俗
传统节日
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以及节日的历史和 文化内涵。
民族习俗
各民族的传统习俗和生活方式,如藏族的献哈达、回族的洗浴节等,以及习俗的 历史和文化意义。
03
民族语言与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之 一,采用拉丁字母作为文字。
了解不同民族的绘画风格 和特点,如中国画、油画 、版画等。
雕塑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雕塑作品 ,如木雕、石雕、陶艺等 。
艺术欣赏
引导幼儿欣赏民族艺术作 品,培养审美情趣和艺术 素养。
民族音乐与舞蹈艺术
民族音乐
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如民歌、民乐、戏曲等。
舞蹈艺术
欣赏不同民族的舞蹈作品,如民族 舞、民间舞、芭蕾舞等。
民族传说故事分享与解读
神话传说
分享如《盘古开天地》、《女娲补天》等神话传 说,解读其中蕴含的民族精神。
民间故事
讲述如《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等民间故事 ,分析其中所体现的民族智慧和勇气。
民族英雄传说
分享各民族英雄的传说故事,如岳飞、文天祥等 ,解读他们如何为了民族利益而英勇奋斗。
培养孩子对历史的兴趣与好奇心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的意义
01
02
03
传承文化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有助 于了解一个民族的历史、 文化传统和风俗习惯。
促进交流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更好地与不同民族的人进 行交流和沟通。
增强认同感
学习民族语言与文字可以 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和归属感。
04
民族艺术与手工艺
民族绘画与雕塑艺术
民族绘画
特点
民族具有历史性、地域性、文化 性、群体性等特点,不同民族在 语言、服饰、习俗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民族的概念
现代民族的概念是指在现代社会中,共同拥有一定共同文化、历史、语言和血缘关系的人群组成的社会集体。
首先,现代民族的概念关乎共同的文化传承。
文化是民族认同的核心要素之一。
在现代社会中,民族的身份感和认同感往往与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艺术、宗教、语言等文化元素密切相关。
这些共同的文化传承使得个体和群体能够在文化上进行身份的辨认和归属。
其次,现代民族的概念与共同的历史记忆和传统有关。
历史是民族发展的重要背景和基础,共同的历史经验和记忆是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共同的历史记忆,民族成员之间形成了集体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历史在现代民族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现代民族的概念也涉及到共同的语言和血缘关系。
共同的语言是民族认同和团结的有力纽带,它使民族成员能够进行交流和共同的理解。
同时,血缘关系也是现代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共同的血缘关系使得民族成员之间存在一定的亲属关系,这种关系也推动和加强了民族的凝聚力。
除了上述要素,现代民族的概念还与地域和政治因素有关。
在现代社会中,特定的地域和领土常常与民族认同有着密切的联系。
民族成员往往通过在特定地域上的居住和生活,形成了地域上的认同。
此外,政治因素也是现代民族发展的重要
方面。
在国家的法律框架下,通过政治机构的制度化和政策的推动,现代民族的发展得到了重要的保障和推动。
总结而言,现代民族的概念涉及到共同的文化传承、历史记忆和传统、共同的语言和血缘关系,以及地域和政治因素等。
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现代民族的特征和认同,使得一个社会中的人们能够形成集体身份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现代民族的概念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但这些核心要素仍然是现代民族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